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文言文閱讀5篇歷史事件類專題訓練02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23小題,共10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文,完成下面小題。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魏高宗還平城,起太華殿。是時,給事中郭善明,性傾巧,說帝大起宮室,中書侍郎高允諫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nóng)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致不可倉猝今計所當役凡二萬人,老弱供餉又當倍之,期半年可畢。一夫不耕,或受之饑,況四萬人之勞費,可勝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钡奂{之。
允好切諫,朝廷事有不便。允輒求見,帝常屏左右以待之?;蜃猿聊海蜻B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語或痛切,帝所不忍聞,命左右扶出,然終善遇之。時有上事為激訐者帝省之,謂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過,子何不作書于眾中諫之?而于私室屏處諫者,豈非不欲其父之惡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獨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陳,而上表顯諫,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豈忠臣所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過,未嘗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聞者,允皆無所避。朕知其過而天下不知,可不謂忠乎!”
允所與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數(shù)十百人,而允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謂群臣曰:“汝等雖執(zhí)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嘗有一言規(guī)正;唯伺朕喜悅之際,祈官乞爵,今皆無功而至王公。允執(zhí)筆佐我國家數(shù)十年,為益不小,不過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書令,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悅為長樂太守。允固辭,不許。帝重允,常呼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稱卓子康、劉文饒之為人,褊心者或不信。余與高子游處四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乃知古人為不誣耳。高子內文明而外柔順,其言吶吶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嘗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jié)耳?!嘁嘁詾槿?。及司徒得罪,詔指臨責,司徒聲嘶股栗,殆不能言。宗欽已下,伏地流汗,皆無人色。高子獨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辨,音韻高亮。人主為之動容,聽者無不神聳,此非所謂矯矯者乎!”
(《資治通鑒?宋紀十》節(jié)選)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nóng)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致/不可倉猝/
B.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nóng)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致不可倉猝/
C.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nóng)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致不可倉猝/
D.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nóng)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致不可倉猝/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起太華殿”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兩句中的“起”字含義不同。
B.“帝常屏左右以待之”與“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左右”含義相同。
C.“徒立耳”與“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徒”含義不同。
D.“余亦以為然”與“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勸學》)兩句中的“以為”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高允援引太祖開始修建城池街市時一定利用農(nóng)閑時節(jié)來勸諫高宗大起宮室之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勸諫。
B.魏高宗認為高允沒有通過上書公開指責自己的方式,來昭彰君主的短處,顯示自己的正直,這不能不說是忠心。
C.“允執(zhí)筆佐我國家數(shù)十年,為益不小”和“人主為之動容,聽者無不神聳”均從側面表現(xiàn)出高允的忠誠為國和風骨高尚。
D.以前司徒崔浩認為高允博學多才,是一代俊杰,只是缺乏一點點剛毅的風骨。對于崔司徒的看法游雅一直表示贊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語或痛切,帝所不忍聞,命左右扶出,然終善遇之。
②及司徒得罪,詔指臨責,司徒聲嘶股栗,殆不能言?!敬鸢浮緼、C、D、【解析】(1)句意:太祖時開始興建城池街市,興建時他一定讓人利用農(nóng)閑的時節(jié)。何況,我們國家已經(jīng)建立很久了,永安前殿足夠朝會時使用,宴請、歇息有西堂、溫室也足夠了。紫樓足以用來登高遠眺。況且,縱然要擴大建設工程,也應該慢慢進行,不能倉猝行事。
“其所營立”為“所”字結構,中間不應斷開,排除BC。
“西堂”“溫室”為兩處并列室宇,中間應斷開,排除D。
故選A。
(2)A.“起”,動詞,興建、建造/動詞,起事、起兵。句意:興建太華殿/崤山函谷關以東的英雄豪杰一齊起來,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B.“左右”,均指身旁侍候的近侍內臣。句意:高宗常常屏退左右侍從,單獨一人和他商談/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
C.“含義不同”錯誤。“徒”,均作副詞,白白地,徒然,含義相同。句意:白白地站著/我已經(jīng)受不了你家這樣的驅使,徒然留下來也沒有什么用處。
D.“以為”,認為/把……作為。句意:我也認為是這樣/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
故選C。
(3)D.“對于崔司徒的看法游雅一直表示贊同”錯誤。司徒崔浩以前確實認為高允缺少一點剛毅的風骨,原文“昔崔司徒嘗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jié)耳?!嘁嘁詾槿弧?,但直到崔浩犯了罪,只有高允一人“敷陳事理,申釋是非”之事改變了游雅的看法,認為高允是一個擁有剛毅風骨的人。
故選D。
(4)①“或”,有時;“痛切”,言詞激烈、切中要害;“左右”,指身旁侍候的近侍內臣;“善遇”,禮遇、招待。譯文:有時(高允)說話言詞悲痛,極其懇切,高宗不能夠聽下去,就命令左右侍從把高允攙扶下去,但是始終禮遇他。
②“得罪”,犯罪、獲罪;“臨責”,當面審問;“股栗”,大腿發(fā)抖顫栗;“殆”,幾乎。譯文:等到司徒崔浩犯了罪,皇上親自審問時,崔浩嚇得聲音凄苦兩腿發(fā)抖,幾乎說不出話來。
答案:
(1)A
(2)C
(3)D
(4)①有時(高允)說話言詞悲痛,極其懇切,高宗不能夠聽下去,就命令左右侍從把高允攙扶下去,但是始終禮遇他。
②等到司徒崔浩犯了罪,皇上親自審問時,崔浩嚇得聲音凄苦兩腿發(fā)抖,幾乎說不出話來。
參考譯文:
春,正月丙辰,北魏高宗回到平城,興建太華殿。當時,給事中郭善明生性乖巧善變,他又游說高宗大肆興建宮殿。中書侍郎高允勸諫道:“太祖的時候開始興建城池街市,興建的時候他一定讓人利用農(nóng)閑時節(jié)。何況我們國家已建立很長時間了,永安前殿足夠朝會使用,宴請、歇息有西堂、溫室也夠用了。紫樓足夠用來登高遠眺。況且,即使要擴大建設工程,也應慢慢進行,不能倉猝行事。如今核算一下,要抽調民眾差役兩萬人,而羸老、病弱供應飯食的,又要增加一倍,預期半年能夠完工。一個農(nóng)夫不種田,就會有人挨餓,況且如今動用四萬人的勞力和費用,怎么能盡數(shù)計算得出呢?這是陛下您應留心的事情啊!高宗接受了他的勸諫。
高允喜歡直言相諫,朝廷內有什么事做得不適當?shù)臅r候,他就立即請求覲見。高宗常屏退左右侍從,單獨一人跟他商談。有時,二人從早到晚互相交談,甚至一連幾天都不出來,大臣們不知道他們談些什么。有時候,高允說話言詞激烈、切中要害,高宗聽不下去,就命左右侍從把高允攙下去,但始終對高允非常好。當時,有人上書措辭激烈地批評朝政,高宗看完以后對大臣們說道:“君王和父親是完全相同的。父親有錯誤,兒子為什么不把它寫在紙上,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勸諫,而偏偏私下在隱蔽的地方勸諫?這難道不是不想讓他父親的罪惡昭彰在外面,讓天下人全知道嗎?至于說臣子侍奉君主,又何嘗不是如此?君主有了過失,作為臣子,不能當面直言勸諫,卻要上書公開指責,這是想要讓君主的短處昭彰于世,顯示他自己的正直,這難道是一名忠臣所應做的事情嗎?像高允那樣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忠臣。我有了過失,他沒有不當面直接批評的,甚至有時候有些話,朕已不能接受,但是高允并沒有什么回避的。朕由此明白了自己的過失,但是天下人卻不知道,難道這不能說是忠心嗎?”
與高允同時被征召的游雅等人,全做了大官,被封為侯,部下們官至刺史、有二千石俸祿的人也有幾十成百名了,但是,高允仍為著作郎,二十七年從沒升過官。高宗對各大臣說道:“你們這些人雖每天手持刀箭,站在朕旁邊侍候,卻不過是白白站著,沒有一個人勸諫過我一句話。而只是在看到我心情高興的時候,要求賞賜一官半爵,如今,你們全沒有什么功勞,卻做了王公。高允只用一支筆輔佐治理國家?guī)资炅?,他的貢獻不小,可他仍不過是個郎官,你們這些人難道不感到慚愧嗎?”就提升高允為中書令,賞賜給他家五百匹絹帛,一千斛粟米,任他的長子高悅做長樂太守。高允竭力推辭,但是高宗不同意。高宗非常器重高允,平時常稱高允為令公,而不叫他的名字。
游雅常說:“過去史書上曾稱贊漢代卓茂、劉寬的為人,心地狹窄的人不相信那是真的。我和高允相處為官四十年了,從來沒有看見他把喜怒哀樂表現(xiàn)在臉上,為此,我才明白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高允內心美好光明,外表溫和柔順,他說話的時候總是慢騰騰的,就像不會表達一樣。過去,司徒崔浩曾對我說:‘高允博才多學,是一代俊杰,他缺乏的,恐怕只是一點兒剛毅的風骨。’我也認為是這樣,直到崔浩犯了罪,皇上親自審問的時候,崔浩嚇得渾身發(fā)抖,聲嘶力竭說不出話來。宗欽以下的官員,也都嚇得爬在地上,汗流浹背,個個都面無人色。只有高允一個人站在那里詳細陳說事件的經(jīng)過,進一步闡述是非曲直,表達清晰而且有條理,闡明的事理清楚有深度,而且聲音高亢、洪亮,連皇上聽著都為之動容,聽的人沒有不為他捏著一把汗的,這種行為,不是剛毅的風骨又是什么呢?”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p>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文本一: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貴,其吏士爭上書求使。其使皆貧人子,私縣官赍物,欲賤市以私其利。外國亦厭漢使,度漢兵遠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匈奴聞貳師征大宛欲遮之貳師兵盛不敢當即遣騎因樓蘭侯漢使后過者欲絕勿通時漢軍正任文將兵屯玉門關,捕得生口,知狀,以聞。上詔文便道引兵捕樓蘭王,將詣闕簿責。王對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層無以自安。愿徙國入居漢地?!鄙现逼溲?,遣歸國。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懼。樓蘭王死,匈奴先聞之,遣其質子安歸歸,得立為王。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樓蘭最在東垂?jié)h,當白龍堆,乏水草,常主發(fā)導,負水擔糧,送迎漢使。又數(shù)為官吏卒所寇,懲艾,不便與漢通。后復為匈奴反間,數(shù)遮殺漢使。駿馬監(jiān)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龜茲。介子謂大將軍霍光曰:“樓蘭、龜茲數(shù)反復而不誅,無所懲艾。介子過龜茲時,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諸國。”大將軍曰:“龜茲道遠,且驗之于樓蘭?!庇谑前浊仓=樽优c士卒俱赍金幣,揚言以賜外國為名。至樓蘭,王意不親介子。介子陽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幣以示譯。???????譯還報王,王貪漢物,來見使者。介子與坐飲,飲酒皆醉。介于謂王曰:“天子使我私報王?!蓖跗?,隨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刃交胸,立死。介子告諭以:“王負漢,罪,天子遣我誅王,當更立弟尉屠耆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介子遂斬王安歸首,馳傳詣闕,縣首北闕下。乃立尉屠耆為王,更名其國為鄯善,為刻印章,備車騎輜重。丞相率百官送至橫門外,祖而遣之。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則討之,服則舍之。今樓蘭王既服其罪,又從而誅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懷矣。必以為有罪而討之,則宜陳師鞠旅,明致其罰。今乃遣使者誘以金幣而殺之,后有奉使諸國者復可信乎!論者或美介子以為奇功,過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通西域》)文本二:人與人相與,信義而已矣;信義之施,人與人之相與而已矣;未聞以信義施之虎狼與蜂蠆也。樓蘭王陽事漢而陰為匈奴間,傅介子奉詔以責而服罪。夷狄不知有恥,何惜于一服,未幾而匈奴之使在其國矣。傅介子誘其主而斬之,以奪其魄,而寒匈奴之膽,詎不偉哉?。ü?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匈奴聞貳師征/大宛欲遮之/貳師兵盛/不敢當/即遣騎因樓蘭候漢使后過者/欲絕勿通/
B.匈奴聞貳師征大宛/欲遮之/貳師兵盛/不敢當/即遣騎因樓蘭候漢使后過者/欲絕勿通/
C.匈奴聞貳師征大宛/欲遮之/貳師兵盛/不敢當/即遣騎因樓蘭候漢使/后過者欲絕勿通/
D.匈奴聞貳師征/大宛欲遮之/貳師兵盛/不敢當/即遣騎因樓蘭候漢使/后過者欲絕勿通/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生口,文中指俘虜。統(tǒng)治者多以俘虜充作奴隸,故也用來稱奴隸。
B.質子,派往敵方或他國的人質,多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貴族的人。
C.祖,古代送別時的一種儀式,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一路平安。
D.鞠旅,向軍隊發(fā)出出征號令,猶如誓師。“鞠”此處意為“告誡”。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博望侯張騫因出使西域而尊貴,所以申請出使的人增多,而這些使者重小利,私自將官府交給他們的財物據(jù)為己有。
B.樓蘭處在漢與匈奴間,兩邊依附,常為漢朝充當向導,送水擔糧,送迎使者。后因受到匈奴離間,多次截殺漢使。
C.匈奴搶先一步擁立安歸為樓蘭王,漢朝命新王入朝,新王推辭不去,于是皇上下詔書捕捉樓蘭王,押送長安審訊。
D.傅介子以利誘殺樓蘭王,并當眾宣告背叛漢朝之罪,而后漢朝改立尉屠耆為王,更改國名為鄯善國,并刻制印章。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介子陽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幣以示譯。
②介子遂斬王安歸首,馳傳詣闕,縣首北闕下。9.對于傅介子斬殺樓蘭,司馬光與王夫之觀點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敬鸢浮緽、C、C、①傅介子便假意率兵離去,到了樓蘭的西部邊界,就拿出黃金布帛給翻譯霜。
②傅介子就砍下樓蘭國王安歸的頭,用驛馬快速送到京都長安,將樓蘭國王的頭懸掛在宮城北門下。、司馬光:樓蘭已經(jīng)臣服,再設計誘殺,有損大國信義,傅介子之舉不應被過度贊美。
???????王夫之:樓蘭不值得信任,不必講求信義,傅介子斬殺樓蘭王是偉大之舉?!窘馕觥?.
【分析】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fā)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霸弧薄昂酢薄坝凇薄岸薄爸薄耙病薄耙印薄把伞薄岸薄皠t”這些關鍵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解答時,可先忽略停頓相同的地方,重點分析停頓不同之處,用排除法進行選擇。
【解答】
???????句意:匈奴聽說李廣利率兵征討大宛,曾經(jīng)企圖攔截,后見漢軍聲勢浩大,不敢與漢軍交戰(zhàn),便派騎兵前往樓蘭國,等候襲擊在大軍后面的漢朝使臣,要斷其通道?!罢鞔笸稹睘閯淤e結構,中間不斷開,應在賓語“大宛”后斷開,排除A、D;“漢使后過者”為定語后置句,做“候”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
故選B。
2.
【分析】
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解答】
???????C.“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一路平安”錯。“祖”是出行時祭祀路神,祈求路神保佑。
故選C。
3.
【分析】
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
【解答】
???????C.捕捉、押送長安審訊的不是“安歸”。結合原文“上詔文便道引兵捕樓蘭王,將詣闕簿責”,可見捕捉、押送長安審訊的應是原樓蘭王,是安歸的父親。
故選C。
4.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陽”,假裝;“引”,率領;“示”,給……看。譯文:傅介子便假意率兵離去,到了樓蘭的西部邊界,就拿出黃金布帛給翻譯霜。
②“馳傳”,用驛馬快速傳送;“詣闕”,到朝廷;“縣”,通“懸”,懸掛。譯文:傅介子就砍下樓蘭國王安歸的頭,用驛馬快速送到京都長安,將樓蘭國王的頭懸掛在宮城北門下。
5.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jù)原題所問找到答題區(qū)間并對答題區(qū)間進行分析與歸納,最終概括出答案。
司馬光認為“王者之于戎狄,叛則討之,服則舍之。今樓蘭王既服其罪,又從而誅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懷矣。必以為有罪而討之,則宜陳師鞠旅,明致其罰。今乃遣使者誘以金幣而殺之,后有奉使諸國者復可信乎!論者或美介子以為奇功,過矣”,大意是圣明的君王,對待戎狄外族的態(tài)度應當是:如果背叛,就發(fā)兵征討;如果臣服,就不再追究。如今樓蘭王既已服罪,卻又加以誅殺,則以后再有背叛者,就不能使他們歸附了。如果認為樓蘭王有罪,一定要征討,也應堂堂正正地派遣軍隊,公開地施行懲罰。而今竟派使臣用金寶財物進行引誘,然后乘機將其殺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國的使者,還能再讓人信任嗎!有人評論此事,贊美傅介子立了一件奇功,未免太過分了。
由此得出司馬光的觀點:樓蘭已經(jīng)臣服,再設計誘殺,有損大國信義,傅介子之舉不應被過度贊美。
王夫之認為“樓蘭王陽事漢而陰為匈奴間,傅介子奉詔以責而服罪。夷狄不知有恥,何惜于一服,未幾而匈奴之使在其國矣。傅介子誘其主而斬之,以奪其魄,而寒匈奴之膽,詎不偉哉!”,大意是樓蘭王表面侍奉漢朝而暗中做匈奴的間諜,傅介子奉詔命去責備他卻又服罪。夷狄不知有羞恥,怎么會吝惜一次服罪呢,沒過多久匈奴的使者就在他們國家了。傅介子引誘他們的國王然后斬殺了,用來震懾他們的魂魄,而使得匈奴膽寒,難道不是偉大之舉嗎!
由此得出王夫之的觀點:樓蘭不值得信任,不必講求信義,傅介子斬殺樓蘭王是偉大之舉。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博望侯因為通西域之功而顯貴,他的部下爭上書請求出使。這些出使外國的人都是貧家子弟,他們將所帶的國家財物據(jù)為私有,打算賤賣后私吞利益。西域各國也厭惡每個漢使所說之事輕重不一,估計漢朝軍隊路遠難至,就拒絕為漢使提供食物,給他們制造困難。匈奴聽說李廣利率兵征討大宛,曾經(jīng)企圖攔截,后見漢軍聲勢浩大,不敢與漢軍交戰(zhàn),便派騎兵前往樓蘭國,等候襲擊在大軍后面的漢朝使臣,要斷其通道。當時漢軍軍正任文正率兵屯駐玉門關,抓到匈奴俘虜,得知這一消息后報告朝廷。漢武帝下詔命任文率兵捕捉樓蘭王,押到長安問罪。樓蘭王分辯說:“樓蘭作為一個小國,夾在漢朝與匈奴兩大國之間,如不兩邊聽命,便無法自保平安,我愿率本國百姓遷入漢朝境內?!睗h武帝認為他的話正確,放他回國。自從大宛被打敗后,西域各國十分震恐。樓蘭國國王去世,匈奴先得到這個消息,便將在匈奴做人質的樓蘭國王的兒子安歸送回國,得以當上了樓蘭國王。漢朝派使者前往樓蘭國傳達漢昭帝的詔令,命令新即位的樓蘭王來長安朝見,樓蘭王推辭不來。樓蘭國位于西域最東邊,靠近漢朝,中間隔著白龍堆沙漠。此地缺乏水草,以往樓蘭國經(jīng)常負責派出向導,命人背水擔糧,迎送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因多次受到漢朝官吏和兵卒的欺負,逐漸對漢朝產(chǎn)生了戒懼,不愿再與漢朝來往。后來,又受到匈奴的離間,多次攔截阻殺漢朝使臣。傅介子以駿馬監(jiān)的身份出使大宛,王下詔命令他去指責樓蘭、龜茲國。兩國都謝罪臣服。介子對大將軍霍光說:“樓蘭、龜茲反復無常而不去討伐,就沒有懲罰的辦法了。介子路過龜茲時,發(fā)現(xiàn)龜茲王對身邊的人沒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殺他,以此向其他各國示威?!贝髮④娬f:“龜茲路遠,暫且到樓蘭試一下?!庇谑?,大將軍稟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發(fā)了。介子與士兵一起攜帶黃金財物,揚言要用來送給外國人。到了樓蘭,樓蘭王流露出不喜歡介子的神情,傅介子便假意率兵離去,到了樓蘭的西部邊界,就拿出黃金布帛給翻譯看。譯官回去報告了樓蘭王,樓蘭王貪圖漢朝的財物,來見漢朝的使者。介子與他坐著飲酒,等到樓蘭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對樓蘭王說:“漢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談一些事情?!睒翘m王起身隨介子進到帳篷里,讓其他人退避,二人單獨講話,兩個壯士從后面刺殺樓蘭王,兩把劍刺穿了胸,樓蘭王立刻死去。介子宣布說:“樓蘭王背棄漢朝,有罪,皇帝派我來誅殺他,應當改立以前在漢朝做人質的他的弟弟尉屠耆為王。漢朝大軍將到,不得動,動就滅亡樓蘭!”傅介子就砍下樓蘭國王安歸的頭,用驛馬快速送到京都長安,將樓蘭國王的頭懸掛在宮城北門下。于是立尉屠耆為王,更改國名為鄯善,為他刻印章,準備車騎輜重。丞相率領百官送到橫門外,祭路后讓他回去。
臣司馬光認為:圣明的君王,對待戎狄外族的態(tài)度應當是:如果背叛,就發(fā)兵征討;如果臣服,就不再追究。如今樓蘭王既已服罪,卻又加以誅殺,則以后再有背叛者,就不能使他們歸附了。如果認為樓蘭王有罪,一定要征討,也應堂堂正正地派遣軍隊,公開地施行懲罰。而今竟派使臣用金寶財物進行引誘,然后乘機將其殺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國的使者,還能再讓人信任嗎!有人評論此事,贊美傅介子立了一件奇功,未免太過分了。(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通西域》)文本二:
人與人相處,講究信義罷了;施行了信義,人與人相處就很容易了;沒有聽說過對虎狼和蜂蠆施行信義的。樓蘭王表面侍奉漢朝而暗中做匈奴的間諜,傅介子奉詔命去責備他卻又服罪。夷狄不知有羞恥,怎么會吝惜一次服罪呢,沒過多久匈奴的使者就在他們國家了。傅介子引誘他們的國王然后斬殺了,用來震懾他們的魂魄,而使得匈奴膽寒,難道不是偉大之舉嗎!(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莽聞嚴尤、陳茂敗,乃遣司空王邑馳傳,與司徒王尋發(fā)兵平定山東。征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諸將見尋、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陽,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劉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昆陽即拔,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秀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具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諸將素輕秀及迫急及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秀復為圖畫成敗,諸將皆曰:“諾?!睍r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與廷尉大將軍王常守昆陽,夜與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
時莽兵到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尋、邑縱兵圍昆陽,鉦鼓之聲聞數(shù)十里,或為地道、沖朝撞城;積弩亂發(fā),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不以軍事為憂。
劉秀至郾、定陵,悉發(fā)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余,何財物之有!”乃悉發(fā)之。秀自將步騎千余為前鋒,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shù)千合成,秀奔之,斬首數(shù)十級。諸將喜曰:“且復居前,請助將軍!”秀復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shù)百、千級。連勝,遂前,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尋、邑陳亂,漢兵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尸百余里。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zhàn),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shù)。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度水逃去。關中聞之震恐。
(《資治通鑒?漢紀三十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
B.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
C.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
D.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并力御之”與“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兩句中的“御”字含義相同。
B.“昆陽即拔”與“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兩句中的“拔”字含義不同。
C.“今若破敵”與“若入前為壽”(《鴻門宴》)兩句中的“若”字含義不同。
D.“何財物之有”與“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王莽軍隊不僅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而且軍官都通曉六十三家兵法,個個善于謀劃指揮,應該說奪取昆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后來卻是大敗。
B.王莽的軍隊驅使虎、豹、犀、象等猛獸以助軍威,但決戰(zhàn)之時,狂風大作,雷聲陣陣,大雨傾盆,虎、豹等都嚇得發(fā)抖,沒有發(fā)揮作用。
C.王莽的軍隊用弓弩向城內亂射,箭如雨下,城內的人只能背著門板出外打水,由此看來,王尋、王邑以為頃刻之間就可成功不是沒有依據(jù)。
D.漢軍將領并不完美,面對強敵,也曾驚慌不安,擔憂老婆孩子,想棄城而去,不愿全力以赴救援昆陽。但就是他們,打敗了王莽軍隊。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時莽兵到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
②劉秀至郾、定陵,悉發(fā)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14.劉秀為迎敵采取了哪些策略?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敬鸢浮緽、A、A、、【解析】(1)句意:正在此時,偵察的騎兵回來,報告說:“敵人大軍即將來到城的北面,軍陣達幾百里,看不到它的尾巴。”將領們一向輕視劉秀,到了這樣緊急的時候,才互相議論道:“再去請劉將軍謀劃這件事。”“大兵且至城北”中“城北”作“至”的賓語,中間不宜斷開,排除A;“諸將素輕秀”中“諸將”作主語,應在前面斷開,并且不宜與很后面謂語斷開,排除C;“迫急”是同義復詞,意思是緊急的時刻,不能從中斷開,排除D。
故選:B。
(2)A.“含義相同”錯誤?!坝保旱钟?。句意:合力抵抗敵軍/“御”:統(tǒng)治。句意:揮舞著長長的鞭子,讓整個天下都聽憑自己任意驅使(即以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梢姡瑑删渲械摹坝弊趾x不同。
B.正確。“拔”:攻克、攻取,此處有被動意。句意:假如昆陽被敵軍攻克/“拔”:提拔。句意: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可見,兩句中的“若”字含義不同。
C.正確?!叭簟保哼B詞,表假設,如果。句意:現(xiàn)在如果攻破敵軍/“若”:代詞,你。句意:你進去上前向他敬酒。可見,兩句中的“若”字含義不同。
D.正確。“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句意:還有什么財物/“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句意: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可見,兩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故選:A。
(3)A.“軍官都通曉六十三家兵法,個個善于謀劃指揮”錯誤。原文為“征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即王莽征調當時所謂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當軍中的類似參謀的官吏,選項擴大了范圍。
故選:A。
(4)①“莽兵到城下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到城下莽兵”,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且”,將近;“得”,能夠。譯文:當時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隊將近十萬人,劉秀等人幾乎不能出去。
②“悉”,全部,所有;“發(fā)”,調發(fā);“守”,留守。譯文:劉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調發(fā)各營的所有軍隊。將領們貪惜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駐地。
(5)從“劉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昆陽即拔,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余,何財物之有!’”可知,劉秀向諸將陳明成敗之勢。
從“秀使王鳳與廷尉大將軍王常守昆陽,夜與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可知,劉秀征調大量救兵。
從“秀自將步騎千余為前鋒,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shù)千合成,秀奔之,斬首數(shù)十級”可知,劉秀自為先鋒,勇打頭陣。
答案:
(1)B
(2)A
(3)A
(4)①當時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隊將近十萬人,劉秀等人幾乎不能出去。
②劉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調發(fā)各營的所有軍隊。將領們貪惜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駐地。
(5)①向諸將陳明成敗之勢。②征調大量救兵。③自為先鋒,勇打頭陣。
參考譯文:
王莽聽說嚴尤、陳茂失敗后,派遣司空王邑乘坐驛傳車急速出發(fā),和司徒王尋一起發(fā)兵去平定崤山以東地區(qū)。王莽征調當時所謂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當軍中的類似參謀的官吏,又將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圈至軍內飼養(yǎng),以便在作戰(zhàn)時放出來,震撼敵人。
起義軍的將領們看到王尋、王邑兵多勢眾,都往回跑,進入昆陽城,驚慌不安,擔憂妻子兒女,想從這里分散而到其他城邑去。劉秀對他們說:“現(xiàn)在城內兵、糧既少,而城外敵軍又強大,合力抵抗敵軍,也許可以立功;如果力量分散,勢必不能一一保全。假如昆陽被敵軍占領,只要一天的工夫,我軍各部也就都完了?,F(xiàn)在怎么能不同結一心,共舉大業(yè),反而想要守著妻子財物呢?”將領們發(fā)怒說:“劉將軍怎么敢這樣說!”劉秀笑而起身。正在此時,偵察的騎兵回來,報告說:“敵人大軍即將來到城的北面,軍陣達幾百里,看不到它的尾巴?!睂㈩I們一向輕視劉秀,到了這樣緊急的時候,才互相議論道:“再去請劉將軍謀劃這件事?!眲⑿阌纸o將領們分析了一番成敗因素,將領們都說:“遵命”。這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劉秀讓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守衛(wèi)昆陽,自己夜里同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從昆陽城南門出城,到外面去征集士兵。
當時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將近十萬,劉秀等人幾乎不能出戰(zhàn)。王尋、王邑縱兵包圍昆陽,擂擊戰(zhàn)鼓的聲音響徹幾十里。有的還挖掘地道,用戰(zhàn)車撞城;積聚許多弓弩同時向城內亂射,箭下如雨,城內的人為了躲避飛矢,背著門板出外打水。王尋、王邑自以為成功在頃刻之間,并不憂慮軍事。
劉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調發(fā)各營的全部軍隊。將領們貪惜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劉秀說:“現(xiàn)在如果打垮敵人,有萬倍的珍寶,大功可成;如果被敵人打敗,頭都被殺掉了,還有什么財物?”于是征發(fā)了全部軍隊。劉秀親自帶領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為先頭部隊,在距離王莽大軍四五里遠的地方擺開陣勢。王尋、王邑也派幾千人前來交戰(zhàn),劉秀帶兵沖了過去,親自斬殺了幾十人。將領們興奮地說:“還是我們在前面吧,請讓我們協(xié)助將軍!”劉秀又向前進兵,王尋、王邑的部隊退卻;漢軍各部一同沖殺過去,斬了數(shù)百上千個首級。漢軍接連獲勝,繼續(xù)進兵,將領們膽氣更壯,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王尋、王邑所部陣亂,漢軍乘機擊潰敵軍,于是殺了王尋。昆陽城中的漢軍此時也擊鼓大喊而沖殺出來,里應外合,呼聲震天動地;王莽軍大潰,逃跑者互相踐踏,倒在地上的尸體遍布一百多里。適值迅雷、大風,屋瓦全都被風刮得亂飛,大雨好似從天上倒灌下來,滍水暴漲,虎豹都嚇得腿發(fā)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有上萬人。王邑、嚴尤、陳茂等以輕騎踏著死人渡水逃跑。關中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驚懼。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文言詞語意義的題主要就是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據(jù)上下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釋。“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的閱讀準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的文言詞語,我們就必須結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理,推斷出其意義。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其次,要回歸文本,吃透文本表達的觀點,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推敲琢磨。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jù)原題所問找到答題區(qū)間并對答題區(qū)間進行分析與歸納,最終概括出答案。
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瀏覽一遍。初步明確是“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等,對全段的內容有個粗略的了解,讀懂六七成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下子全讀懂,一般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憶,運用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實詞、虛詞、句式、活用、倒裝、特殊句式等),解決、完成較容易做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過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曰:“自從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不為爵勸,不以祿勉,以憂社稷者乎?”莫敖子華對曰:“君王將何問者也?”王曰:“大夫此言將何謂也?”莫敖子華對曰:“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故彼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昔者葉公子高,身獲于表薄,而財于柱國;定白公之禍,寧楚國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諸侯。當此之時也,天下莫敢以兵南鄉(xiāng)。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葉公子高是也。昔者吳與楚戰(zhàn)于柏舉,兩御之間夫卒交。莫敖大心撫其御之手,顧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國亡之日至矣!吾將深入?yún)擒姡魮湟蝗?,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社稷其為庶幾乎!”故斷膽決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吳與楚戰(zhàn)手柏舉,三戰(zhàn)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蒙谷給斗于宮唐之上,舍斗奔郢曰;若有孤,楚國社稷其庶幾乎!遂入失宮,負離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夢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亂;蒙谷獻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與存國相若,封之執(zhí)圭,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茍社稷血食,余豈慮無君乎?”遂自棄于磨山之中,至今無冒。故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蒙谷是也?!?/p>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莫敖子華對曰:“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p>
(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
B.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干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
C.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
D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谷,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本為周天子所用。文中為楚威王自稱。
B.柱國,又稱上柱國,戰(zhàn)國時楚國設置,原為保衛(wèi)國都之官,后為楚國的最高武官。
C.食田,意思是食若干田畝的租稅,與“采邑”意思相同。
D.“馮而能立”與“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赤壁賦》)中“馮”字含義不同。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威王問莫敖子華,是否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由此引出了君臣之間的對話。
B.莫敖子華推崇令尹子文,是因為令尹子文勒于政事,廉潔守法,安于貧困,為國家的安危而憂慮。
C.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zhàn)時,莫敖大心鼓勵駕車的戰(zhàn)士深入?yún)擒姡槐壑Γ@樣楚國也許不會滅亡。
D.楚都淪陷,君王公卿逃難,蒙谷潛回楚宮,背上楚國的離次大典逃亡,為楚昭王保留了治國的法律依據(jù)。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彼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葉公子高是也。
②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茍社稷血食,余豈慮無君乎?19.最后一段莫敖子華是怎么勸諫楚威王的?請簡要說明。【答案】A、D、C、、【解析】(1)“帛之衣以朝”和“鹿裘以處”句式對稱,在“以朝”和“以處”后斷開,排除CD;“未明而立于朝”中“立于朝”是句子后置狀語,要連在一起,排除B。譯文:從前令尹子文,身穿樸素的黑綢衣服上朝,穿著粗樸的鹿皮衣服居家;黎明即起,就去上朝;太陽落山,才回家吃飯;吃完早飯就顧不上晚飯,連一月的糧食也沒有積存。
故選:A。
(2)D.“含義不同”有誤,根據(jù)句意“以致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兩句中的“馮”字都通“憑”,依仗、倚托的意思。
故選:D。
(3)C.“莫敖大心鼓勵駕車的戰(zhàn)士深入?yún)擒姟狈治鲇姓`,原文是“吾將深入?yún)擒姟?,意思是“我要深入?yún)擒姟薄?/p>
故選:C。
(4)①崇:提高;豐:增加;整個句子為判斷句。譯文:所以那個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葉公子高。
②人臣:大臣;社稷:國家;血食:用于祭祀的食品。譯文:我蒙谷不是某一個國君的大臣,是國家的大臣。如果國家祭祀祖先(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沒有國君(而無官做)嗎?
(5)原文莫敖子華說道“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意思是“從前,先君楚靈王喜歡細腰,楚國的士大夫就節(jié)食,以致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于車軾。食物誰都想吃,但人們忍住了不吃;死亡誰都厭惡,但人們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愿”,他先用楚靈王喜歡細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為對國人而言影響是巨大的;還說道“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意思是“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賢臣而已,如果您真是喜好賢臣,上述這五種賢臣,都是可以被大王招來的”,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賢臣的事實,勸楚威王賢臣。
答案:
(1)A
(2)D
(3)C
(4)①所以那個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葉公子高。
②我蒙谷不是某一個國君的大臣,是國家的大臣。如果國家祭祀祖先(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沒有國君(而無官做)嗎?
(5)①先用楚靈王喜歡細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為對國人而言影響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賢臣的事實,勸楚威王賢臣。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與一詞多義,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篩選和理解。找到相關內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仔細概括。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過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范痤,吾請獻七十里之地?!蔽和踉唬骸爸Z”。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自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與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與定割地然后殺痤”魏王曰:“善。”痤因上書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強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晉獻公之時,東郭民有祖朝者,上書獻公曰:“草茅臣東郭民祖朝,愿請聞國家之計。”獻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與焉?”祖朝對曰:“設使食肉者一旦失計于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涂地于中原之野與?其禍亦及臣之身。臣與有其憂深。臣安得無與國家之計乎?”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蓖踉唬骸爸Z?!泵魅找姡^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被葑釉唬骸敖裼腥擞诖硕恢獜椪撸唬骸畯椫疇詈稳??’應曰:‘彈之狀如彈?!瘎t諭乎?”王曰:“未諭也?!庇谑歉鼞唬骸啊畯椫疇钊绻灾駷橄??!瘎t知乎?”王曰:“可知矣?!被葑釉唬骸胺蛘f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蓖踉唬骸吧??!鼻f周貧者,往貸粟于魏,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敝茉唬骸澳私裾咧苤畞?,見道傍牛蹄中有鮒魚焉,大息謂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須我為汝南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V魚曰:‘今吾命在盆甕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我,汝則求我枯魚之肆矣?!裰芤载毠蕘碣J粟,而曰須我邑粟來也而賜臣,即來,亦求臣傭肆矣。”文侯于是乃發(fā)粟百鐘,送之莊周之室。
(節(jié)選自《說苑?善說》)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與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與定割地/然后殺痤/
B.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與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與定割地/然后殺痤/
C.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與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與定割地/然后殺痤/
D.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與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與定割地/然后殺痤/2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堂”意思是朝廷,與《岳陽樓記》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廟堂”含義相同。
B.“明日”意思是第二天,與《明日歌》中“我生待明日”中的“明日”的含義不相同。
C.“貸粟”中的“貸”是借的意思,“粟”指谷子,去殼后叫小米?!百J粟”文中指借入糧食。
D.“邑”指城市,文中“待吾邑粟之來”與《傷仲永》中“邑人奇之”的“邑”含義相同。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國以方圓七十里的土地為誘餌,要魏王殺掉范痤,范痤向信陵君上書求助,結果信陵君就勸說魏王,救出了范痤。
B.祖朝認為,朝廷的決策與百姓性命攸關,所以他雖然是平民百姓,也給晉獻公上書,提出一些治理國家的方針計策。
C.惠子用“弓”來比喻彈的形狀,以對“彈”的解說為例,是為了向梁王說明,說話的時候直接說,不用比喻是行不通的。
D.莊周用路上牛蹄槽中鯽魚求助而不得的故事,批評文侯脫離實際和假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信號延遲線行業(yè)前景趨勢及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三段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yè)銷售模式及競爭趨勢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體視顯微鏡公司技術改造及擴產(chǎn)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智能開窗器課程設計
- 心率體溫檢測課程設計
- 幼兒美術趣味性課程設計
- 心里課程設計
- 小熊課程設計
- 建筑工程相關課程設計
- 機床課程設計pdf
-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語文
- 重要隱蔽單元工程(關鍵部位單元工程)質量等級簽證表
- DB11 827-2011 廢舊爆炸物品銷毀處置安全規(guī)程
- 拒絕校園欺凌·守護身心健康(初高中版)
- 語 文病句專題講練-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 第三單元(復習課件)一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2024秋)
- 2024年大學試題(計算機科學)-數(shù)字圖像處理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文旅深度融合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
- ASTM-D3359-(附著力測試標準)-中文版
- 5 協(xié)商決定班級事務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年清潔機器人項目合作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