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生死抉擇_第1頁
司馬遷的生死抉擇_第2頁
司馬遷的生死抉擇_第3頁
司馬遷的生死抉擇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司馬遷的生死抉擇游歷在司馬遷的人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短饭孕颉氛f:“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fēng),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于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痹谶@段簡要的文字中,司馬遷向我們清晰地描述了他的人生地理。在某種程度上,地理決定一個民族的氣質(zhì),一個人的性格以及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風(fēng)格等,類似的道理,丹納等美學(xué)家早已作了論述。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環(huán)境塑造了人,給人們的精神和行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個人的人生地理不僅包括賴以生存的家鄉(xiāng),而且也包括其所游歷的路線。

在司馬遷的人生地理中,公元前125年開始的漫游之旅無疑是重要的一筆。從京師長安起程,出武關(guān),經(jīng)南陽,至湖北江陵,然后順江而下,到達會稽、姑蘇,隨后北上淮陰、彭城、沛縣、曲阜,最后經(jīng)開封回到長安。在這段行程中,既有名山大川,也有先賢遺跡,更有豐富的民間生活資源,給了司馬遷不盡的滋養(yǎng)。

余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

司馬遷一路走過,對民風(fēng)民俗及其歷史根源進行了透徹的了解。鄭樵認為《史記》的缺陷在于“間以俚語”、“時插雜言”,“所可為遷恨者,雅不足也。”(《通志?總序》)學(xué)者張大可一針見血地指出:“觀鄭氏之意,不過是借《史記》以自重其書,一抑一揚皆為自襯?!保◤埓罂桑骸妒酚浹芯俊罚┼嶉运^的“雅不足”正是《史記》的魅力所在。司馬遷自覺地克服了知識分子歷史寫作的矯飾之弊和附庸風(fēng)雅之病,用民間視角來凸顯歷史的原生態(tài)。他每到一地,首先要拜訪當(dāng)?shù)氐拈L老,他們的滄桑人生經(jīng)歷和所見所聞,就是一部活的歷史。司馬遷做了大量的口述史工作,將這些散落和蘊藏在民間的豐富史料積累保留下來?!拔徇m豐、沛,問其故老,觀故蕭曹樊噲膝公家,及其素,已哉所聞。”(《史記?樊酈膝灌列傳贊》)“余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保ā妒酚?鬼策列傳》)時間長河淹沒了多少往事,而長老們的智慧卻因為這位年輕旅人的記載而流傳萬世。

到達薛國,司馬遷為其粗暴的民風(fēng)所困?!拔釃L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如薛中蓋六萬余家矣?!乐畟髅蠂L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史記?孟嘗君列傳》)司馬遷的這種考察帶有文化人類學(xué)家田野調(diào)查的風(fēng)格。他是“鄉(xiāng)土中國”的最早調(diào)查者。他置身于俗閭,與鄉(xiāng)民交談,觀察生活世界的種種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區(qū)域社會的歷史變遷,并且將薛地的民風(fēng)與鄒魯進行了比較研究。司馬遷何以迅速地融入民間社會,是一個謎。他結(jié)交了許多下層社會的各色人等,如商賈、俳優(yōu)、俠客、醫(yī)卜、獵戶、姬妾等。歷史的真實風(fēng)貌體現(xiàn)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中,區(qū)域人群往往有著共同的性情、喜好和行為方式,這里面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意味。對這些東西的考察要比追究一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要艱難得多。區(qū)域社會對于外來的闖入者有一種無形的抗拒和排斥。司馬遷竭力消解自身的采訪者、觀光者的角色痕跡,將自己完全置身于生活場景之中,對民眾日常生活進行微觀觀察,從支離破碎的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歷史的玄機。司馬遷每到一地,不僅留下了匆匆的腳印,而且也注入了個人的深切理解。司馬遷十分重視民間意見,并且將之作為考證歷史的重要線索?!拔崛缁搓帲搓幦藶橛嘌?,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敝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墓冢,良然?!保ā妒酚?淮陰侯列傳贊》)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了司馬遷與民間觀點的契合,這種心領(lǐng)神會對于一個訪史者來說,是一種無以言傳的幸福。

他不僅關(guān)注各地的民風(fēng),還對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生活進行了考察,為撰寫《貨殖列傳》做了精心準(zhǔn)備。他還考察了全國的水利,“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遂至于會稽太湟,上姑蘇,望五湖;東窺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離碓,北自龍門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為利害也?!保ā妒酚?河渠書贊》)僅憑《河渠書》一文,司馬遷就成為中國水利史的先驅(qū)。在司馬遷之前,不乏作史敘古者,卻沒有人能像司馬遷這樣跋山涉水。

述往事,思來者

在汩羅江畔,司馬遷追隨著屈原的精神足跡?!斑m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贊》)司馬遷骨子里是一個詩人。他在屈原投江的地方久久徘徊,腦海里浮現(xiàn)屈大夫的剛直和純潔。司馬遷是追問屈原自殺意義的第一人。司馬遷對屈原的人生選擇具有“同情之了解”,他是屈原的知音?!坝嘧x《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這一“悲”字,讓人心顫。志向高遠的屈原難以避免悲劇結(jié)局,正是因為他的志向在昏暗的世道里格格不入。如果放棄高潔超遠的追求,隨波逐流,茍且偷生,屈原就不會成為萬古流芳的偉大詩人。在司馬遷因為李陵鳴不平而遭宮刑陷入人生低谷的時候,司馬遷想到了屈原,“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報任安書》)沒有貶謫流放,就沒有如此綺麗悲壯的詩篇。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馬遷的泣涕就不僅僅是針對屈原一個人,而是為天下所有懷有遠大志向而難以實現(xiàn)的人而哭泣。如此廣闊終極的關(guān)懷,創(chuàng)造了后來懷念屈原的人所難以達到的精神高度。清代文人章學(xué)誠在其《文史通義》中說:“吾謂牢騷者,有屈、賈之志則可,無屈、賈之志則鄙也。然而自命為騷者,且紛紛矣。”文辭可以效仿,但屈子之志卻是一種不可復(fù)制的精神魅力。屈子之志既是一種政治抱負、治國宏圖,更是一種理想主義激情,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涕淚滿襟的司馬遷在江邊沉思,他仿佛遇見了披發(fā)行吟、身心憔悴、面容枯槁的屈大夫。這是一段神秘的心靈對話。這位執(zhí)著追問的詩人一定會感到面前這位年輕的史官是一位氣度不凡的精神同道。而司馬遷與屈原的心靈相通也正是從這次長沙之旅開始的,為這位民族詩人立傳的念頭也萌生于此。在黑暗中孤獨絕望的詩人,追隨他心中的香草美人而去。他的心思,漁夫猜不透,奔流的江水讀不懂,惟獨司馬遷心領(lǐng)神會。在長沙,司馬遷還憑吊了賈誼的遺跡。一篇《屈原賈生列傳》遂成為一塊不朽的詩碑。

到達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彭城,司馬遷有一種“困厄”的感覺。這種困厄不僅是旅途勞累造成的,深層的原因來自歷史的困惑與迷惘。在彭城,司馬遷內(nèi)心升騰起一股強烈的悲劇感。臺灣學(xué)者柯慶明認為《項羽本紀(jì)》是《史記》中惟一純正的悲劇作品。瞬忽之間的興亡令司馬遷慨嘆不已。歷史為何做出這樣的安排?命運為何如此讓人難以把握?司馬遷苦苦地思索著。項羽最終走向了英雄末路。司馬遷細膩地描述了這位失敗者的瀟灑風(fēng)度、性情血氣和性格缺陷。成敗在一念之間造就了歷史的天壤之別。“夫功者難成而易散,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史記?淮陰侯列傳》)司馬遷的困厄分明是來自于對悲劇人物項羽的心靈感應(yīng)。這一歷史困境雖然導(dǎo)致了項羽的失敗,卻成就了一篇不朽的美文。錢鐘書對《項羽本紀(jì)》中的人物描述藝術(shù)贊不絕口,認為司馬遷準(zhǔn)確地捕捉住了項羽性格的復(fù)雜性和統(tǒng)一性:“‘言語嘔嘔’與‘喑惡叱咤’,‘恭敬慈愛’與‘僄悍滑賊’,‘愛人禮士’與‘妒賢忌能’,‘婦人之仁’與‘屠坑殘滅’,‘分食推飲’與‘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違;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兩手分書、一喉異曲,則又莫不同條共貫,科以心學(xué)性理,犁然有當(dāng)?!妒酚洝穼懭宋镄愿瘢瑹o復(fù)綜如此者。”(《錢鐘書論學(xué)文選》第三卷)司馬遷時代,沒有二律背反、性格組合論之類的高深理論,他的洞察和妙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在彭城的困厄經(jīng)歷。在彭城苦苦思索的日子,司馬遷走進了項羽的心靈世界,獲得了對歷史和命運的深刻理解。

在孔子故里曲阜,司馬遷干脆做起了學(xué)生,向儒生們請教,講習(xí)學(xué)業(yè)。他把自己當(dāng)成了孔夫子的學(xué)生,懷著敬仰的心情拜謁孔廟,久久不肯離去?!坝^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祇回留之不能去云?!保ā妒酚?孔子世家》)司馬遷10多歲的時候就到長安師從孔子后人孔安國鉆研學(xué)問。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時代,他對于孔子的尊重雖然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符合,但是,他并沒有把孔子神化,也沒有借助孔子來制造話語霸權(quán)。在他看來,孔夫子的偉大之處,正在于他的布衣身份。一個民辦老師靠誨人不倦而傳遞了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這讓司馬遷由衷嘆服?!疤煜戮踔劣谫t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史記?孔子世家》)司馬遷把最大的贊美、最崇高的敬意都給了孔夫子??鬃拥乃枷霝樗抉R遷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有學(xué)者認為:“《史記》每一個重要的學(xué)術(shù)觀點幾乎都與孔子有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保愅┥骸妒酚浥c詩經(jīng)》)

余秋雨說:“個人與山水的周旋,實質(zhì)上也就是現(xiàn)代人與曾經(jīng)到過此地的先輩們的周旋,從而產(chǎn)生人格比照?!保ㄓ嗲镉辏骸段拿鞯乃槠罚┰谙荣t面前,自我的渺小、人格的卑微和肚量的狹窄暴露無遺,無處可藏。司馬遷路過梁地,為信陵君的道德風(fēng)范所感動?!拔徇^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保ā妒酚?魏公子列傳》)在夷門下,司馬遷追尋著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俠肝義膽。司馬遷的游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精神漫游,他幾乎不放過記載著名士豪杰的每一處遺跡。這不是余秋雨所謂的“周旋”,而是一種瞻仰和回味,所謂“述往事,思來者”。

司馬遷對興衰存廢有一種異常的敏感。從《史記》中,我們隨時感受到“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蹋了”的殘酷。在楚國,他對春申君的興盛與衰落感慨萬千?!拔徇m楚,觀春申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園,旄矣。語曰:‘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史記?春申君列傳》)歷史進程中充滿了偶然,給宿命論者提供了話語空間。而在司馬遷看來,成敗在人不在天,性格決定命運。拜訪歷史遺跡的人,大都會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里面包含著極為復(fù)雜的認知和情感因素。

二十出游之后,司馬遷不斷尋找機會出游。元鼎六年,35歲的司馬遷奉漢武帝之命以監(jiān)軍身份征略西南夷,并頒行置郡書。這次出游其實是一種政治行為,是純粹的官差,卻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的司馬遷深入了解西南地區(qū)歷史和風(fēng)俗提供了絕佳機會。西南之行之后,司馬遷便再也沒有機會出游了。后來的他,遭腐刑之辱,發(fā)憤著書,最終成就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

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只是為“深踐戎馬之地”、“矢盡道窮,救兵不至”而被迫暫降的李陵說句公道話,司馬遷被治罪處斬。依當(dāng)時律法,免除死罪有兩條途徑:一是捐錢五十萬,二是“茸以蠶室”受宮刑,司馬遷拿不出五十萬錢來,選擇了后者。司馬遷認為“大質(zhì)已虧損”,失去了人格尊嚴(yán)。他是怎樣面對生死的呢?

在《報任安書》這封長達三千余言的長信中,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認為,人對生死的態(tài)度大概有兩種:第一種是“念父母,顧妻子”而“貪生惡死”,就是俗語說的“好死不如賴活著”;第二種是“激于義理者則不然”,“不然”就是不“貪生惡死”,就是孟子所云“舍生而取義者也”。前者選擇活著,父母年事已高,妻兒生活無著,一旦死去,整個家就毀了??磥磉@樣的人也并非一般所謂茍且偷生,他們選擇活著也是有著很強的責(zé)任感的。后者“舍生取義”是值得提倡的,但司馬遷認為這必須有一個前提:當(dāng)一個人功名已立,或可以死而立功名之時,就要“早自裁繩墨之外”,毫不猶豫地去死節(jié),而不必自取其辱。

在司馬遷看來,“舍生取義”比起不顧義理而貪生怕死之人要高尚得多?!妒酚洝分袑@一類人贊賞有加,如田橫恥于降漢,自刎而死,五百壯士,隨而自殺;屈原獨守節(jié)操,潔身自好,縱身江流,以死明志;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李廣不堪“復(fù)對刀筆之吏”毅然引決……司馬遷稱之為“豈非至賢”(《田儋列傳贊》),“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季布欒布列傳贊》),“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列傳》)。相反,對于“具五刑”的李斯、“受械于陳”的韓信、“南向稱孤”的彭越、“受辱居室”的灌夫等人則大不以為然,“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安在其不辱也”,“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何足貴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凌遲,至于鞭棰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

而作者自己受“最下腐刑極矣”,如虎陷“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于圜墻之中”,“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如此屈辱地活著,倒不如死了來得干凈。那么他作出了怎樣的選擇呢?他沒有選擇以上兩條路中的任何一條,而是作出了第三種選擇:不為名節(jié)而死,也不為父母妻子而活。那么,他選擇的依據(jù)是什么?他的取舍是怎樣的?在他生與死的抉擇中,哪一樣“重于泰山”,哪一樣“輕于鴻毛”呢?

在生死面前,他選擇了為事業(yè)而隱忍茍活。他突破了關(guān)于生死意義的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提出立身揚名為孝道之最高原則,這一觀念突破了儒家傳統(tǒng)倫理的束縛,謬于圣人“舍生取義”之是非觀念。其實對司馬遷而言,忍辱負重,成就事業(yè),比無所顧忌一死了之更為艱難。

當(dāng)一個人才能未盡,功名未立之時,他的死不過如九牛一毛,不能產(chǎn)生任何的影響,“與螻蟻何以異”?司馬遷此時不能自殺。為何?一是“念父母”:他的父親司馬談臨終之際“執(zhí)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常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矣?!膮栔?,王道缺,禮樂衰,……四百有余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史記?太史公自序》)二是為自己:司馬遷“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史記?太史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