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湖南省株洲二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湖南省株洲二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湖南省株洲二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湖南省株洲二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湖南省株洲二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南省株洲二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 B.赤霉素可以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C.乙烯可以在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合成 D.脫落酸主要在衰老的葉片和果實中合成2.研究者觀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動物(2n=24)處于四分體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期的兩對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特殊的聯(lián)會現(xiàn)象,形成了如下圖所示的“四射體”,圖中的字母為染色體區(qū)段的標號,數字為染色體的標號。若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體”的4條染色體隨機的兩兩分離,并且只有遺傳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除去“四射體”外,處于四分體時期的該初級精母細胞中還有10個四分體B.出現(xiàn)“四射體”的原因是s-s、w-w、t-t、v-v均為同源區(qū)段,所以發(fā)生聯(lián)會C.若不考慮致死,從染色體的組合(①-④組合)來看,該動物能產生6種精子D.由于只有遺傳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測該動物產生的精子有1/4會致死3.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運用了對比實驗B.對比實驗中每個實驗組的結果通常都是事先未知的C.對比實驗往往沒有對照組,而是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D.對比實驗中因變量可以用多種指標表示,無關變量只需相同即可4.某植物的株色紫色(B)對綠色(b)為顯性,B、b位于第6號染色體上。把經過X射線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授予綠色植株,F(xiàn)1代中出現(xiàn)一株綠色植株。F1紫株和綠株的第6號染色體的組成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親本中紫株的基因型為BB,綠株的基因型為bbB.該綠色植株的出現(xiàn)是由于紫色基因突變導致的C.F1中綠株與紫株相比,其他性狀也可能存在差異D.圖中F1綠株的兩條染色體屬于同源染色體5.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一種雪藻(單細胞綠藻)入侵了南極洲的加林茲島,導致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現(xiàn)片片血紅。雪藻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地幾厘米深的冰層中,在冰雪融化時會大量繁殖形成雪地藻華。原本綠色的雪藻經陽光照射后,會產生類胡蘿卜素等多種紅色素,這些色素能抵御紫外線輻射、吸收微波熱量(溫暖周圍的冰雪)。下列有關分析合理的是()A.雪藻在入侵地的種群數量呈“J”型曲線增長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冰雪中N、P含量大幅度升高引發(fā)C.雪藻入侵提高了當地物種的豐富度,增強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D.雪藻對低溫、高光照和強紫外線輻射等的適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6.將大腸桿菌放在含有15N標記的NH4C1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后,再轉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8h后提取DNA進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總DNA的比例為1/8,則大腸桿菌的分裂周期是A.4h B.2hC.1.6h D.1h7.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形態(tài)不完全相同,存在著同源區(qū)(Ⅱ)和非同源區(qū)(Ⅰ、Ⅲ),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Ⅰ片段上由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的存在,決定了X、Y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的聯(lián)會行為C.由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病者全為男性D.由于X、Y染色體互為非同源染色體,故人類基因組計劃要分別測定8.(10分)現(xiàn)代生物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創(chuàng)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xiàn)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下列有關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體細胞雜交和動物細胞融合都利用了細胞的全能性B.轉基因羊和克隆羊多利的培育都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C.試管牛和試管苗的培育過程中,都需要改變培育環(huán)境D.脫毒草莓和轉基因抗病毒草莓的培育都發(fā)生了基因重組二、非選擇題9.(10分)科研人員對一種氣孔發(fā)育不良的擬南芥突變體進行研究,得到如圖所示的結果。回答下列問題。(l)光照強度為750μmol.m-1.s-1時,野生型擬南芥每秒固定CO1的量是___μmol.m-1.。(1)據圖可知,氣孔發(fā)育不良會影響擬南芥的__________填“光合作用”“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弱光下,野生型和突變體的光合作用強度無顯著差異,原因是__________。(4)據圖可知,光照強度為150-1150μmol.m-1.s-1時,限制突變體光合作用強度的自身因素可能是_________,環(huán)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10.(14分)甲圖是幾種有機物的示意圖(①④只表示某有機物的局部),乙圖所示為真核生物體內某些有機物的組成關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為小分子化合物,F(xiàn)、G、H、I、J均為大分子化合物。請回答:(1)①~④中屬于多聚體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具有①結構的物質存在于真核細胞的_____________中。(2)在②中,G和C的數目是否相等?________。能夠合成③物質的細胞結構有_________。(3)D的基本元素組成為______________。(4)控制細胞遺傳性狀的物質是______(填字母),該物質在原核細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內。11.(14分)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簡稱ASFV,一種單分子線狀雙鏈DNA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豬被高致病力ASFV毒株感染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高燒、嚴重抑郁、厭食、皮膚發(fā)紺等病變,死亡率100%。若被較低毒力的ASFV分離株感,仍能存活,轉變?yōu)槁愿腥?,并對同源或密切相關分離株的攻擊具有抵抗力。據此,人們研制了滅活疫苗、減毒疫苗來預防非洲豬瘟。請回答下列問題:(1)較低毒力ASFV侵入豬的體內后,吞噬細胞會攝取、處理病毒,把特有的抗原暴露出來,傳遞給T細胞,進而產生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免疫;其中參與前一免疫的______細胞產生抗體與ASFV結合,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細胞。(2)被感染高致病力ASFV毒株后,豬會發(fā)高燒,原因之一是位于__________中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受到了刺激,使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從而使產熱增加。當豬持續(xù)高燒至41℃時,機體產熱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3)與豬感染ASFV相似的是接種__________(填“減活”或“滅活”)疫苗,在特異性免疫方面,__________(填“減活疫苗”、“滅活疫苗”或“兩者都”)能刺激動物產生體液免疫,__________(填“減活疫苗”“滅活疫苗”或“兩者都”)能刺激動物產生細胞免疫。12.某農場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包括甲~戊5個生物種群(不含分解者),每個種群的生物都只占有一個營養(yǎng)級,且這5個種群共有4個營養(yǎng)級,其能量值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種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3kJ·m-2)4050023512(1)根據以上信息,繪出該農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由這5個種群生物構成的食物鏈(食物網)________。(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在第二和第三營養(yǎng)級之間的傳遞效率是________。若人類大量捕殺丙,則甲種群的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3)流經該農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部分來自生產者固定的________,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進入生物群落。該農場生態(tài)系統(tǒng)容易遭遇病蟲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D【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并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不同的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的作用不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進種子的萌發(fā)和果實的發(fā)育;脫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細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驹斀狻緼、細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促進細胞分裂,可促進細胞分裂,植物生長,A正確;B、赤霉素可以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B正確;C、乙烯可以在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合成,C正確;D、脫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葉片等,在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多,D錯誤。故選D。【點睛】對不同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功能的區(qū)分記憶并把握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解題的關鍵,最好可以進行列表比較記憶。2、D【解析】

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染色體數目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分析圖示可知,非同源染色體上出現(xiàn)了同源區(qū)段,進行了聯(lián)會,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驹斀狻緼、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MI前期正常情況可以形成12個四分體,而一個四射體涉及4條染色體,故除去“四射體”外,處于四分體時期的該初級精母細胞中還有10個四分體,A正確;B、出現(xiàn)“四射體”的原因是s-s、w-w、t-t、v-v均為同源區(qū)段,所以發(fā)生聯(lián)會,B正確;C.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體的四條染色體隨機兩兩分離,共有6種分離方式,故若不考慮致死,從染色體的組合(①④、①②、②③、③④、①③、②④)來看,該動物能產生6種精子,C正確;D、通過C可知,總共有六種精子,其中,①④、①②、②③、③④都會致死,所以有2/3會致死,D錯誤。故選D。3、D【解析】

對照試驗:除了一個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是對照實驗;通常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試驗中往往沒有對照組,而是設置2個或2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得出結論。【詳解】A、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運用了對比實驗法,A正確;B、對比試驗中每個實驗組的結果通常是事先未知的,通過實驗結果的對比來說明問題,B正確;C、對比實驗往往沒有對照組,而是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相互對照,C正確;D、對比實驗的因變量可以用多種指標表示,無關變量需相同且適宜,D錯誤。故選D。4、B【解析】

分析圖示可知,F(xiàn)1紫株的兩條6號染色體正常,而F1綠株的兩條6號染色體長度不同,說明經過X射線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中6號染色體中的一條發(fā)生了缺失,使其相關的株色基因丟失,而未經過X射線處理的綠色植株基因型為bb,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中含有b基因,與上述紫色植株含有異常6號染色體的花粉結合形成了圖示中F1綠株的染色體組成。而經過X射線照射的紫色植株中含有正常6號染色體的花粉與綠色植株產生的含有b基因的卵細胞結合形成了圖示中F1紫株的染色體組成?!驹斀狻緼、若親本中紫株的基因型為BB,綠株的基因型為bb,經X射線照射的紫株的花粉授給綠株(bb),若X射線照射使一條6號染色體上片段缺失導致B基因丟失,另一條6號染色體正常,則雜交后代能出現(xiàn)上圖中染色體組成的紫株和綠株,A正確;B、由圖可以知道,X射線照射紫株花粉后,花粉中的6號染色體發(fā)生了結構變異中的缺失),B錯誤;C、由圖可以知道,F(xiàn)1中綠株的第6號染色體中的一條缺失了一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缺失的片段可能還會含有控制其它性狀的基因,所以F1中綠株與紫株相比,其他性狀也可能存在差異,C正確;D、沒有發(fā)生染色體結構變異之前,圖中F1綠株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應該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屬于同源染色體,發(fā)生染色體結構變異后這兩條染色體仍是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可發(fā)生聯(lián)會,D正確。故選B。5、D【解析】

種群的增長曲線包括J型增長和S型增長。J型:在食物(養(yǎng)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種群的增長率不變,數量會連續(xù)增長。S型:在自然界中,環(huán)境條件是有限的,因此,種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線無限增長。當種群在一個有限的環(huán)境中增長時,隨著種群密度的上升,個體間由于有限的空間、食物和其他生活條件而引起的種內斗爭必將加劇,以該種群生物為食的捕食者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這個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從而使種群數量的增長率下降。當種群數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時,種群數量將停止增長,有時會在K值保持相對穩(wěn)定。【詳解】A、種群只有在理想環(huán)境下才會出現(xiàn)“J”型曲線增長,雪藻在入侵地的種群數量不會呈“J”型曲線增長,A錯誤;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因為環(huán)境適宜,空間充足,種間斗爭較弱等因素導致,B錯誤;C、外來物種的入侵可能會嚴重影響當地的環(huán)境,使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減弱,C錯誤;D、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正確。故選D?!军c睛】本題以雪藻的入侵為例,考查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等相關知識。6、B【解析】

細胞周期: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時為止;根據半保留復制可知,含15N的DNA分子有2個,占總DNA分子的比例為1/32則一個DNA分子經復制后得到64個,復制6次得到的;復制6次耗時6小時,則分裂周期是1小時?!驹斀狻坑捎贒NA是半保留復制,形成子代DNA分子中含有親代鏈的DNA為2個,則2/2n=1/8則n=4,說明細胞分裂4次,則細胞周期=8÷4=2小時。故選:B?!军c睛】本題的解題關鍵是能夠根據含15N的DNA占總DNA的比例計算出復制的次數,進而進行相關計算。7、D【解析】

分析題圖:Ⅰ區(qū)段是X染色體的特有的區(qū)域,其上的單基因遺傳病,分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和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中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區(qū)段是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其上的單基因遺傳病,患病率與性別有關,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顯性個體均為男性,所有隱性個體均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顯性個體均為女性,所有隱性個體均為男性;Ⅲ區(qū)段是Y染色體特有的區(qū)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別決定的基因,而且Ⅱ-2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者全為男性。【詳解】A、Ⅰ片段是X染色體特有的區(qū)域,其上的單基因遺傳病,分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和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中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確;B、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由于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會聯(lián)會,所以X、Y染色體的減數分裂時有聯(lián)會行為,B正確;C、Ⅲ片段是Y染色體(男性)特有的區(qū)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別決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者全為男性,C正確;D、由于X、Y染色體互為同源染色體,但攜帶遺傳信息不一定相同,故人類基因組計劃要分別測定,所以人類基因組要測定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和X、Y的DNA序列,)D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以性染色體為素材,著重考查學生對伴性遺傳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有一定的難度。8、C【解析】

植物體細胞雜交和動物細胞融合的比較:項目細胞融合原理細胞融合方法誘導手段用途植物體細胞雜交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的全能性)去除細胞壁后誘導原生質體融合離心、電刺激、聚乙二醇等試劑誘導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獲得雜交植株動物細胞融合細胞膜的流動性使細胞分散后,誘導細胞融合離心、電刺激、聚乙二醇、滅活病毒等試劑誘導制備單克隆抗體的技術之一【詳解】A、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依據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融合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A錯誤;B、轉基因羊的培育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但克隆羊多利并沒有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B錯誤;C、試管牛和試管苗的培育過程中,都需要改變培育環(huán)境,C正確;D、利用植物的幼嫩的芽或莖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可以培育脫毒苗,沒有發(fā)生基因重組;轉基因抗病毒草莓先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抗病毒基因導入植物細胞中,再經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培育獲得抗病毒草莓,發(fā)生了基因重組,D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9、15光合作用弱光下,光合作用光反應強度較弱,產生的ATP和[H]少,限制了暗反應的速率,植物對CO1的需求量小,故氣孔發(fā)育不良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無影響氣孔發(fā)育不良光照強度【解析】

分析題圖:野生型與突變體在光飽和點之前曲線重合,說明在P點之前兩者無明顯變化,在P點后,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野生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比突變型更多,凈光合速率更大?!驹斀狻浚?)在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圖中光照強度為0點對應的縱坐標表示植物有氧呼吸速率,圖中野生型和突變體的有氧呼吸速率為5μmol.m-1.s-1,光照強度為750μmol.m-1.s-1時,野生型擬南芥凈光合速率為10μmol.m-1.s-1,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野生型擬南芥每秒固定二氧化碳的量是10+5=15μmol.m-1.s-1。(1)據圖可知,氣孔發(fā)育不良會影響擬南芥的光合作用,但不會影響呼吸作用。(3)弱光下,由于光照強度較弱,使得光合作用光反應強度較弱,產生的ATP和[H]少,限制了暗反應的速率,植物對CO1的需求量小,所需二氧化碳濃度較低,故氣孔發(fā)育不良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無影響。(4)在光照強度為150~1150μmol.m-1.s-1時,突變型和野生型凈光合速率發(fā)生差異,此時限制突變體光合作用強度的自身因素最可能是氣孔發(fā)育不良,二氧化碳吸收量不足,導致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外界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強度?!军c睛】本題考查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影響因素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把握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是物質聯(lián)系,理解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掌握光照強度與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情況,能夠正確識圖分析圖中的曲線變化,正確判斷影響突變型和野生型擬南芥光合作用的原因,利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問題。10、②④葉綠體不一定細胞質基質、葉綠體、線粒體C、H、O、NF擬核【解析】

1、分析甲圖:①表示葉綠素分子,②表示tRNA,③表示ATP,④表示肽鏈的一部分,RNA和蛋白質分別是由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構成的多聚體化合物。葉綠素存在于葉綠體中。2、分析圖乙: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狀,所以圖中F是DNA、G是RNA、H是蛋白質,則,D是C、H、O、N,C是C、H、O、N、P。3、多肽中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數=脫去水分子數,蛋白質相對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數一脫去水分子數×18;【詳解】(1)據圖分析,①是葉綠素分子,②是tRNA,③是ATP,④是蛋白質,其中屬于單體形成的多聚體是tRNA和蛋白質。高等植物具有①結構的物質(葉綠素)存在于葉綠體。(2)tRNA中有單鏈部分,有雙鏈部分,所以②tRNA中G不一定和C配對,所以兩者數量不一定相等。能夠合成③ATP的反應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對應的細胞結構有細胞質基質、葉綠體、線粒體。(2)根據圖乙分析,D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組成。(3)圖中F是DNA,控制著生物的遺傳性狀。DNA在原核細胞中主要存在于擬核中。【點睛】本題結合化合物結構示意圖及基因控制性狀的關系圖,考查細胞結構和功能,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11、體液細胞漿下丘腦等于減活兩者都減活疫苗【解析】

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不能獨立生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