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單元測評:第一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2_第1頁
數學單元測評:第一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2_第2頁
數學單元測評:第一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2_第3頁
數學單元測評:第一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2_第4頁
數學單元測評:第一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單元測評(二)1.如圖1-14,△ABC中,D、E為AB的三等分點,且DF∥EG∥BC,分別交AC于F、G,若AC=15,則FC=。圖1-14圖115思路分析:∵D、E為AB的三等分點,且DF∥EG∥BC,∴AF=FG=GC.又∵AC=15,∴FC=10.答案:102.如圖1—15,F是AB中點,FG∥BC,EG∥CD,則AG=,AE=。思路分析:∵F是AB中點,FG∥BC,∴AG=GC.在△ACD中,∵AG=GC,EG∥CD,∴AE=ED.答案:GCED3。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交AB于E,交CD于F,則DF=。思路分析:∵EF垂直平分AB,∴EF∥AD∥BC.∴由推論2得DF=FC.答案:FC4。如圖1—16,已知AD∥EF∥BC,E為AB中點,AD=8,BC=14,則GH=.圖1—1—6思路分析:∵E為AB中點,且AD∥EF∥BC,∴DG=BG,AH=HC,DF=FC.在△ADB中,由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得。同理,得EH=7.∴GH=EH–EG=7—4=3.答案:35.在△ABC和△A′B′C′中,AB=7,BC=6,CA=5,,B′,C′A′=2,則()A?!螦=∠A′ B?!螦=∠B′ C?!螦=∠C′ D。∠B′=∠B思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相似三角形的表示.由==3,==3,==3,得==.從而△ABC∽△B′A′C′?!唷螦=∠B′,∠B=∠A′,∠C=∠C′。答案:B6。在△ABC中,已知AD、BE分別是BC、AC邊上的高,AD、BE交于H,則圖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對…()A。3B。4C。5D。6思路分析: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知,圖中共有相似三角形4對.它們分別是△AHE∽△BHD,△ADC∽△BEC,△BHD∽△BCE,△AHE∽△ACD。故選B。答案:B7。正方形ABCD中,E為AD的中點,BM⊥CE于M,AB=6cm,則BM等于()A。 B.C.3 D。思路分析:在正方形ABCD中,∵AB=6cm,E為AD中點,∴由勾股定理得CE=3cm。連結BE,容易知道S△BEC=S正方形ABCD=18cm2。在△BEC中,S△BEC=EC·BM,∴BM==(cm).答案:B8。如圖1—17,已知==,則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圖1-17A。= B。∠A=∠A′C.= D。=思路分析:在△AOB和△A′OB′中,∵==,∠AOB=∠A′OB′,∴△AOB∽△A′OB′?!唷螦=∠A′。答案:B9。如圖1—18,已知∠BAC=∠DBC,AB=4,AC=6,BC=5,BD=7.5,則CD的長度為()圖1—1-8A。 B.6 C。 D。7思路分析:在△ABC和△BCD中,∵AC=6,AB=4,BC=5,BD=7。5,∴=,即=。又∠BAC=∠DBC,∴△ABC∽△BCD.∴=,==.答案:C10.如圖1—19,已知四邊形ABCD中,AC、BD交于點E,若∠BAC=∠BDC,求證:∠1=∠2。圖1-19思路分析:要證∠1=∠2,因為∠AED=∠BEC,所以,只要證△AED∽△BEC即可,考察條件∠BAC=∠BDC,容易得到△ABE∽△DCE,從而有=,即=.再由∠AED=∠BEC,△AED與△BEC相似便成為現實。證明:在△ABE和△DCE中,∵∠BAC=∠BDC,∠AEB=∠DEC,∴△ABE∽△DCE.∴=,即=。在△AED和△BEC中,∵∠AED=∠BEC,∴△AED∽△BEC.∴∠ADE=∠BCE,即∠1=∠2。11.如圖1-20,已知AD是△ABC的中線,從頂點C任意引一條射線交AD于E,交AB于F。求證:AE·BF=2AF·DE.圖1—20思路分析:本題證法較多,要證AE·BF=2AF·DE,只需證=.考慮和點D為BC的中點,設想過點D構造CF的平行線交AB于點M,則BM=MF,從而==,容易證明=。證明:過點D作DM∥CF交AB于點M,∵BD=DC,∴BM=MF。在△ADM中,∵EF∥DM,∴===,即=.從而AE·BF=2AF·DE.12.如圖1-21,△ABC中,AD平分∠BAC,且∠BAC=2∠B。求證:AB·AC=BC·BD.圖1—21思路分析:由條件首先知道AD=DB,從而要證AB·AC=BC·BD,就是證AB·AC=BC·AD,也就是=,只需證△CAD∽△CBA即可。證明:∵AD平分∠BAC,∠BAC=2∠B,∴∠DAB=∠B,AD=BD。在△CAD和△CBA中,∵∠C=∠C,∠CAD=∠CBA,∴△CAD∽△CBA?!?.又∵AD=BD,∴AB·AC=BC·BD.13.在△ABC中,∠A=24°,∠B=52°,三邊長分別為a、b、c.求證:。圖1-22思路分析:如圖,要證,需證ba=c2—b2,ba=(c+b)(c—b)。由此考慮添加輔助線,構造相似三角形。證明:延長AC到E,使CE=CB,連結EB,∵∠A=24°,∠ABC=52°,∴∠ACB=104°,∠E=52°。在△ABC和△AEB中,∵∠A=∠A,∠ABC=∠E,∴△ABC∽△AEB?!?.∴=.∴c2=b(a+b),c2—b2=ab,即。14。如圖1-23,矩形ABCD中,M為BC中點,DM⊥AC于E,求的值。圖1-23思路分析:由題意,考慮射影定理,有CD2=DE·DM,CM2=ME·MD,在條件“M為BC中點”下,要求,即求.根據三角形相似解決即可.解:∵DM⊥AC,M為BC中點,∴在矩形ABCD中,△MEC∽△DEA?!?=。設ME=k,則DE=2k,∴在Rt△DCM中,∵CE⊥DM,∴MC2=ME·MD=k·3k=3k2,BC2=(2MC)2=4×3k2=12k2,。同理,.∴==.15.如圖1-24,已知△ABC中,點D在CA延長線上,且,E為BC中點,DE交AB于F,過點F引直線MN⊥DE,P為MN上一點.求證:PD=PE.圖1-24思路分析:由于MN⊥DE,所以要證PD=PE,只需證FD=FE,結合已知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