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卷)2022年中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考試(全解全析)_第1頁
(江蘇徐州卷)2022年中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考試(全解全析)_第2頁
(江蘇徐州卷)2022年中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考試(全解全析)_第3頁
(江蘇徐州卷)2022年中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考試(全解全析)_第4頁
(江蘇徐州卷)2022年中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考試(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中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考試(江蘇徐州卷)語文·全解全析一積累與運用(22分)1.(10分)【答案】(1)年少萬兜鍪(2)英雄末路當磨折(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6)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此題中注意(1)“鍪”不要錯寫成“釜”;(2)“末”不要錯寫成“未”;(3)“奈”不要錯寫成“耐”,“燕”不要錯寫成“雁”;(4)“材”不要錯寫成“才”;(5)“漣”不要錯寫成“蓮”;(6)“作”不要錯寫成“做”。2.(6分)(1)(2分)【答案】言簡意賅形神兼?zhèn)鋣ánjiǎnyìɡāixínɡshénjiānbèi(2)(2分)【答案】A.①B.②【解析】(1)獨樹一幟:單獨樹立起一面旗幟。比喻獨闖一條路子,自成一家;獨具匠心:指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的構思;根據“在世界文藝之林”語境,應指中國文藝在世界文藝之林自成一家,有其獨特性。故A處選①。(2)里程:路程或指發(fā)展的過程;過程:事情進行或事物發(fā)展所經過的程序;根據“講述中國故事”語境,應指講述故事從前到后的程序。因此,應使用“過程”;故B處選②。(3)(2分)【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排序。根據前文語境“今天的創(chuàng)作者在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應該”,此處應是講把握的原則或方法。②④句是一個語意單位,講的是方法,①③是一個語義單位,講的是效果;由方法到效果(或目的),符合認識規(guī)律,②④句應在前,①③句應在后;②句講的是方法,④句講的是目的,②句應排第一位,④句應排第二位;①句講的是方法,③句講的是目的,①句應排第三位,③句應排第四位;因此語序為②④①③;故選C。3.(3分)【答案】A【解析】B.成分殘缺。缺賓語中心語,在句尾加“的能力”;C.成分殘缺。缺少主語,刪掉“通過”或“使”;D.關聯詞語使用不當?!半m然……但……”改為“既……又……”;故選A。4.(3分)【答案】A【解析】A.“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有誤。在封建社會,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明清時期,往往用年號來稱呼皇帝。故選A。二閱讀(55分)(一)(12分)5.(2分)【答案】近臣又薦為授經郎/恪遂陽為喑啞/不就?!窘馕觥勘绢}考查劃分文言文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句意為:皇帝近臣又推舉他為授經郎。武恪便假裝自己喑啞不能說話,還是不去上任。根據句意可斷句為:近臣又薦為授經郎/恪遂陽為喑啞/不就。6.(3分)【答案】(1)等到

(2)討厭

(3)適逢,正趕上【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等到他出鎮(zhèn)云南。及:等到。(2)句意:太子左右對武恪的話很反感。惡:討厭。(3)句意:遇上朝廷又選地方官。會:適逢,正趕上。7.(4分)【答案】(1)武恪于是便離開太子返回京師,居住在陋巷,教孩子們讀書。(2)過去為了母親,委屈自己去做官。現在母親已逝,我不再做官了?!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翻譯要準確。(1)遂:于是,就。還:返回。居:住。教訓:教讀書。(2)向:過去,從前。屈:委屈。復:再,又。8.(3分)【答案】從武恪以神童身份游學,跟從他求學的人大多學有所成,可見武恪是一位學識淵博之人。從太子要起兵陜西,武恪進諫勸阻,可見他是一位敢于直言勸諫之人。從武恪居陋巷,多次有機會做官都不到任,可見他是一位不貪圖榮華富貴、不慕名利、不貪戀權位的人?!窘馕觥勘绢}考查人物形象概括。結合“初以神童游學江南”,“恪好讀《周易》”和“其從之學者多有所成”可以看出,武恪是一位聰明、好學、學識淵博的人;結合“明宗欲起兵陜西,恪諫曰:‘太子北行,于國有君命;于家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師發(fā)一箭,史官必書太子反’”可以看出,武恪是一位敢說敢做的人;結合“恪遂還京師,居陋巷,教訓子弟”和“皆不起。人或勸之仕,恪曰:‘向為親屈,今親已死,不復仕矣?!嗖桓啊痪汀笨梢钥闯?,武恪是一位不貪圖榮華富貴、不慕名利的人?!咀g文】武恪字伯威,是宣德府的人。初以神童游學江南,吳澄擔任江西儒學副提舉,推薦武恪入國學讀書。明宗在潛邸時,便選武恪為說書秀才。等到他出鎮(zhèn)云南,武恪也同行。明宗想在陜西起兵,武恪進諫道:“太子往北行動,從國來說,要有君命;從家庭來說,要有叔父之命。現在如果向京師發(fā)一箭,史官必寫太子造反?!碧幼笥覍ξ溷〉脑捄芊锤?,就說:“武秀才有老母在京城,理應讓他回京。”武恪于是便返回京城,居住在陋巷里,教孩子們讀書。文宗知道武恪其人,任他為秘書監(jiān)典簿。任期滿,適逢母喪,朝廷再授中瑞司典簿,又改任汾西縣知縣,都不到任。有人勸他上任,他說:“過去為了母親,委屈自己去做官。現在母親已逝,我不再做官了?!遍e居幾年,遇上朝廷又選地方官,泰不華便推舉武恪為平陽沁水縣知縣,也不到任?;实劢加滞婆e他為授經郎。武恪便假裝自己喑啞不能說話,還是不去上任。武恪喜歡讀《周易》,每天長時間坐著。有人問他說:“先生的學問,以什么為根本?”武恪說:“以敬作為根本?!彼小端萍啡舾删?。跟著他學習的人大多有成就。(二)(5分)9.(3分)【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C.“刺頭”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點,也體現出它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沒有體現活潑可愛的性格;故選C。10.(2分)【答案】詩歌表達了對小松的贊賞之情和對目光短淺之人不滿的情緒?!窘馕觥勘绢}考查對詩人情感的理解。《小松》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意思是:松樹在小的時候不被人發(fā)覺,如今松枝己超過蓬高(野草)了。當時人們不知道這是參天大樹,等到長大了人們才稱贊:這棵樹真高!這首詩借松寫人,托物諷喻,詩中字里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于出身貧窮而不受賞識的憤懣以及不滿之情。(三)(10分)11.(3分)【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題時,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作答。通讀四個分句可知,意在介紹名著《西游記》的相關知識,③作為總起句應放在首位,①意在介紹西游記的主要內容應緊隨③后,由④中“小說刻畫了眾多生動形象的人物”“本領高強、智勇兼?zhèn)涞膶O悟空形象”等內容可知,④在介紹其中的人物形象,由“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會現實”可知,②在介紹該書的藝術特點,因此正確的順序為③①④②。故選B。12.(3分)【答案】(1)怒推果樹,挑起事端(2)三打白骨精【解析】本題考查對名著內容的把握和分析概括能力。解題時,注意結合原著內容作答,需參考第三張圖片的評價及標題補充孫悟空的“西行成長之路”的相關內容。結合原著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可知,唐僧師徒路過萬壽山五莊觀,借宿觀內。觀主鎮(zhèn)元大仙外出聽經囑咐兩個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見果害怕不敢吃,兩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窺見,就慫恿孫悟空到后園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參果,與兩個師弟分吃,事情敗露被童子責問。因不愿連累師傅受罵,悟空就承認了。結果兩個童子不依不饒,惹怒悟空,悟空就到后園推倒果樹,鏟了靈根,并連夜與師傅師弟逃跑。大仙回到觀內,喚醒被催眠的童子,問明原委,就駕云捉拿唐僧師徒。后菩薩來至觀內,醫(yī)好靈根,果實復舊,大仙十分高興,與孫悟空結為干兄弟。唐僧師徒這才繼續(xù)向西進發(fā)。因此,偷食人參果中孫悟空的評價可概括為:怒推果樹,挑起事端。結合原著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可知,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艱難跋涉,來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內住著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她殘暴、狡猾,善用伎倆,陰謀吃到唐僧肉以保長生不老。為讓計謀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孫悟空識破,后又變成一個老嫗,又被孫悟空識破。孫悟空兩次將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識妖怪,反而責怪孫悟空連傷母女二人,恣意行兇。白骨精第三次化身為一個老丈,再次來到唐僧面前,孫悟空一眼認出妖怪,為保師傅安全,強忍緊箍咒的痛苦,將妖怪再次趕跑。白骨精失敗三次,又生毒計,假冒佛祖之名責怪唐僧處事不當。唐僧果然中計,貶走了孫悟空。孫悟空懇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隨后,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僥幸逃出,知道妖怪厲害,跑到花果山請孫悟空回來救師父。孫悟空得知師父遭難,毅然與八戒離開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師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征途,可見第二張海報中的標題可概括為:三打白骨精。13.(4分)【答案】示例一:C這個設計首先梳理孫悟空成長的經歷,接著聚焦典型事件分析孫悟空形象,進而推斷孫悟空的心靈成長變化,最后以讀后感的形式闡釋自己的認識,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符合把握人物心靈成長變化的思考路徑。示例二:B這個設計首先梳理人物成長的經歷,然后關注西行路上的有趣故事,進而深入到孫悟空的心靈成長這一有趣的變化過程,適用于“有趣的西行之路”這一板塊?!窘馕觥勘绢}考查對名著的掌握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解題時,注意結合問題及相應的學習任務作答。綜合四個問題可以發(fā)現,“孫悟空”“成長”出現次數最多,四個問題基本都是圍繞西天取經之時,孫悟空一路上經歷的故事和他在一次次失敗與成功中積攢的經驗教訓,也正是這些經歷讓原本的頑劣石猴成為了取經成功后的“斗戰(zhàn)勝佛”,第四個問題中設計的讀后感又對以上問題的分析進行總結,所以這四個問題的設計,重在體現C.孫悟空的心靈成長。但是四個問題中第二個,明顯傾向于取經西行路上的趣事,這些趣事幾乎都離不開孫悟空,所以加上其他三個有關孫悟空的主要情節(jié)的回顧,更能清晰地展現出西行之路的有趣,由此看來,這四個問題也可以認為重在體現B.有趣的“西行之路”。(四)(10分)14.(3分)【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D.理解和判斷不正確。根據材料四“早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回首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這樣一次次登上世界舞臺,促進了世界文化交流發(fā)展,也為世界文化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可知,每一次面向世界的展示,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元素,給世界文化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彰顯的是中國文化的自信和魅力。沒有誰為誰打基礎的意思,因而,“為北京冬奧會的文化展示打下了基礎”理解有誤。故選D。15.(2分)【答案】由七類花組成的冬奧會頒獎花束采用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鉤編而成。此次冬奧會的會徽、火炬、獎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現,都因融入東方文化而出彩?!窘馕觥勘绢}考查材料概括。根據材料一“象征友誼的玫瑰、象征堅韌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鈴蘭等,由七類花組成的冬奧會頒獎花束成功‘出圈’,中國風滿滿。與傳統(tǒng)鮮花花束不同的是,冬奧會的頒獎花束采用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鉤編而成,縱放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可概括為:由七類花組成的冬奧會頒獎花束采用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鉤編而成;根據材料一“而不止是頒獎花束,此次冬奧會的會徽、火炬,獎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現,都因融入東方文化而出彩”,可概括為:此次冬奧會的會徽、火炬、獎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現,都因融入東方文化而出彩。16.(3分)【答案】舉例論證,列舉運動員著迷中華美食,體驗中國各種傳統(tǒng)文化,運動員身著“神奇女俠”服裝,裝扮成拳擊手模樣,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運動員與“冰墩墩”合影互動等事例,證明北京冬奧會上,文明交流互鑒隨處可見?!窘馕觥勘绢}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根據材料二“冰雪健兒在冬奧村里為餃子、豆包等中華美食著迷……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場景暖人心田,奧林匹克精神因團結和友誼而綻放”可知,運用的是舉例論證。結合首句“北京冬奧會上,文明交流互鑒隨處可見”可知,通過體驗中國美食、中國醫(yī)藥、中國功夫等多種中國文化元素的例子,具體而有力地證明了這一觀點。17.(2分)【答案】(1)材料三側重從傳統(tǒng)文化的“頂流”影響的角度,談冬奧會上的中國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2)材料四側重以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8分鐘演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傳統(tǒng)元素為例,證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代積淀、薪火相傳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窘馕觥勘绢}考查內容理解。根據材料三關鍵句“冬奧會上的中國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數字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的交融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成為時代“頂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碼”可知,本段側重的是從“頂流”影響的角度,看冬奧會上的中國文化元素表現出來的文化自信;根據材料四關鍵句“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積淀,薪火相傳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可知,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8分鐘演出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傳統(tǒng)元素展現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促進了世界文化交流發(fā)展,也為世界文化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五)(18分)18.(3分)【答案】盲人老嫗聽海;童年的“我”在故鄉(xiāng)親近自然;蕾切爾·卡森用作品警示并影響世人?!窘馕觥勘绢}考查文章內容的梳理與概括。作者圍繞“聽海的心”寫了三個故事,先找出三個故事對應的段落,再結合相關語句進行概括。第一個故事,對應第⑴至⑻段。結合第⑷段“待他們走到近前,我發(fā)現老嫗原來是盲人”,第⑸段中“老嫗看不到這樣的景象,可她佇立海邊,與海水咫尺之遙,雙手抱拳,像個虔誠的教徒”,可概括為:盲人老嫗聽海;第二個故事,對應第⑼至⑿段。結合第⑼段“在兒時故鄉(xiāng)的冬天”,第⑿段“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顆心臟,當我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憊時,它總會給我動力”,可概括為:童年的“我”在故鄉(xiāng)親近自然;第三個故事,對應第⒀段至結尾。結合第⒀段“熱愛大自然的人,一定會記得蕾切爾·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靜的春天》,是這位偉大女性,滿懷悲憫地敲給這個越來越物質化的世界的晚鐘”,第⒁段“她的作品帶來的潮汐,一直回蕩在我們耳畔,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看一眼頭頂的月亮,讓我們能夠滿懷柔情,把一顆清晨的露珠當花朵來看待”,可概括為:蕾切爾·卡森用作品警示并影響世人。19.(3分)【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我熱愛大自然,因為自童年起,它就像搖籃一樣,與我緊緊相擁?!边@個句子開啟了下文對童年時熱愛大自然的敘述,因此應放在第二個故事之前,即第⑻段之后,第⑼段之前,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引出下文中對兒時在故鄉(xiāng)聽老人們講神話故事的往事回憶。20.(6分)(1)(3分)【答案】運用排比和比喻修辭,生動描繪了下雪后樹木、林地和屋頂的美麗畫面,表達作者對雪后美景的喜愛和對自然的熱愛?!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子的賞析?!把┗湓跇渖希瑯渚统闪嘶淞?;雪花落在林地上,紅腦門的山雀就充當畫師,在雪地留下妖嬈的圖畫了;雪花落在屋頂上,屋頂就戴上一頂白絨帽了”,這是第⑨段中關于冬日大雪的景物描寫。要求從修辭手法的運用角度進行賞析。三個分句都是“雪花落在……”的句式,因此是排比的手法,每一個分句又分別運用了比喻手法。排比和比喻的運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大雪后樹上、林地上、屋頂上的美麗如畫的景象,表達了“我”對雪后美景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與熱愛之情。(2)(3分)【答案】句中“昂”“拔”等動詞,“努力”“緩緩”等副詞,生動描寫了盲人老嫗聽海時的莊嚴的姿態(tài),表達了她對大自然的虔誠與熱愛?!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子的賞析?!袄蠇瀯t努力昂著頭,將身體拔得直直的,緩緩而行,一副莊嚴的姿態(tài)”,是第③段老嫗“看”海的描寫。要求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芭Π褐^”“身體拔得直直的”“緩緩而行”是動作描寫,動詞前后的“努力”“直直的”“緩緩”寫出了老嫗“看”海時莊嚴的姿態(tài)。結合第④段“待他們走到近前,我發(fā)現老嫗原來是盲人”,第⑤段“她佇立海邊,與海水咫尺之遙,雙手抱拳,像個虔誠的教徒,祈禱似的望著大?!?,可見老嫗雖然看不見,但她聽海的態(tài)度依然是莊重認真的,表現了她對大自然的虔誠崇敬與熱愛之情。21.(3分)【答案】環(huán)保先驅蕾切爾·卡森雖然離開了人世間,但是她的作品還在警示并影響著世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聽自然的脈動,才能抗衡塵世生活的倦怠和幻滅。從而為人類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動力,她身上人性的光輝永遠照耀后人。(圍繞蕾切爾·卡森的貢獻,結合選材理解,意思對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理解。第⒂段劃線句“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這個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輝,從未落入黑暗之中”,表達對環(huán)保先驅蕾切爾·卡森的敬仰之情。結合?段中“蕾切爾·卡森離開這個世界整整半個世紀了,但她的作品帶來的潮汐,一直回蕩在我們耳畔,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看一眼頭頂的月亮,讓我們能夠滿懷柔情,把一顆清晨的露珠當花朵來看待。看到她用樸素純凈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緬因州的?!羼?、內斂,同樣的驕傲和高貴”,可知蕾切爾·卡森雖然離開了人世間五十多年了,但是她的作品還在警示并影響著世人:要對自然充滿柔情,用心感悟自然,與自然同呼吸共命運,才能獲得內心的樸素純凈,保持靈魂的驕傲和高貴,她對大自然的關切之情永遠警示著后人。22.(3分)【答案】示例一:“人與自然”欄目“海”既指大海,也是自然的象征。從選材來看敘寫了盲人老嫗“觀?!保拔摇蓖旮惺茏匀?,蕾切爾·卡森“觀海”。揭示了散文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聽自然的脈動,才能抗衡塵世生活的倦怠和幻滅,從而為人類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動力。示例二:“人性的光輝”欄目從選材來看,本文敘寫了“盲人老嫗”“我”和“蕾切爾·卡森”三個人的故事,塑造了樂觀向上的老嫗、熱愛自然的“我”和偉大的蕾切爾·卡森,從主題角度看,文章肯定了他們的精神風貌:她們用傾聽自然,感悟自然的心抗衡肉體的殘缺,物質生活的貧困,歲月的倦怠、幻滅、虛偽,從而擁有不竭的前行的源泉(動力)。他們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讓人敬佩?!窘馕觥勘绢}考查文章選材和主題的分析。本文通過講述三個故事,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歌頌了熱愛自然的人們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因此本文適合歸于“人與自然”或“人性的光輝”欄目,“民風民俗”“家國情懷”則不能概括三個故事的共性??蓮倪x材都是關于大自然的故事,主題都是感悟自然的角度分析歸入“人與自然”的原因。或從三個故事中的人物都熱愛自然,三個人物都用心與自然交流,閃現著人性的光輝的角度分析歸入“人性的光輝”的原因。結合文章內容,言之有理即可。三寫作(63分)23.(63分,含書寫3分)【范文】突破自我春蠶不作繭化蛹,不破繭而出,就不能翩翩飛舞。人不積累能量,不在磨難中升華自己,就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實現生命潛在價值,作繭化蛹,積蓄力量。“十年磨一劍”沒有長時間的積累,人就不能有好的素質。曾子,一個多么洪亮的名字。但他也曾是3歲小兒,也曾是愚魯少年??鬃釉浾f過“參也魯”。就是這么一個愚鈍的曾子,卻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中脫穎而出,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他靠的是什么?他人嬉戲玩耍,求名逐利時,他在刻苦鉆研。因此,他比孔子其他弟子積蓄了的能量。這不僅僅彌補了他的缺陷,更使他素質超群,因而具備了繼承孔子學說的基本條件。同曾子一樣,我們雖然生活在嶄新的21世紀,也需要積累力量,這樣才能使我們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