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反應熱(精練)
題組一反應熱與焰
1.下列過程中,一定存在AH<0的是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組成分子
【答案】D
高溫
【解析】A.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但也有吸熱反應,如CCh(g)+C(s)'=2CO(g),A錯誤;
B.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是吸熱的,但也有放熱反應,如2H2O2=2H2O+O2T,B錯誤;
MnO2
C.分子拆成原子要破壞化學鍵,化學鍵斷裂吸收能量,c錯誤;
D.原子組成分子會形成化學鍵,化學鍵的形成釋放能量,D正確;
答案選D。
2(2022?廣西桂林?高二期末)下列各組涉及的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N&NO3溶于水B.Ba(OHb晶體與NH4cl混合研磨
C.Na投入到水中D.Zn和稀硫酸反應
【答案】B
【解析】A.NH4NO3溶于水吸收熱量,但是為物理變化,A錯誤;
B.Ba(OHb晶體與NH4cl混合研磨,兩者反應生成氯化/、氨氣和水,為吸熱反應,B正確;
C.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為放熱反應,C錯誤;
D.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為放熱反應,D錯誤;
答案選B。
3.(2022?上海中學東校高二期末)下列反應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A.燃燒石灰石B.電解水C.甲烷燃燒D.小蘇打受熱分解
【答案】C
【解析】A.煨燒石灰石是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故A錯誤;
B.通電分解水是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故B錯誤;
C.甲烷燃燒是放熱反應,故C正確;
D.小蘇打受熱分解是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故D錯誤;
故選:Co
4.(2022.四川成者B.高二期末)下列反應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且能量變化與圖示能量相符合的是
1
A.Ca(OH)2與稀H2sO,反應B.氫氣與氮氣的化合反應
C.灼熱的炭與co?反應D.Ba(OH)「8H2。晶體與NH4cl晶體反應
【答案】D
【解析】A.Ca(OH)?與稀H2sO’的反應為中和反應,中和反應放熱,不滿足條件,故不選A;
B.氫氣與氮氣反應生成氨氣,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滿足條件,故不選B;
C.灼熱的炭與CO?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滿足條件,故不選C;
D.Ba(OH)2-8Hq晶體與NH4cl晶體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且為吸熱反應,滿足條
件,故選D;
選D。
5.下列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灼熱的碳與CO2的反應B.鋅與稀硫酸反應
C.Ba(OH)2?8H2。與NH4cl的反應D.鋁熱反應
【答案】A
【解析】A.灼熱的碳與CO2反應產(chǎn)生CO,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該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
應;反應發(fā)生吸收熱量,因此該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A符合題意;
B.鋅與稀硫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產(chǎn)生ZnSCU、H2,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該反應屬于氧化還原
反應;反應發(fā)生放出熱量,因此該反應又屬于放熱反應,B不符合題意;
C.Ba(OH)2?8H2。與NH4cl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產(chǎn)生BaCb、NH3H2O,反應過程中元素化合價不變,因此不屬
于氧化還原反應,C不符合題意;
D.鋁熱反應是金屬間的置換反應,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該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反應
發(fā)生放出熱量,因此該反應又屬于放熱反應,D不符合題意;
故合理選項是A。
2
6.(2021.云南文山?高二期末)中國研究人員研制一種新型復合光催化劑,利用太陽光在催化劑表面實現(xiàn)高
效分解水,主要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氧原子氫原子
A.整個過程實現(xiàn)了光能向化學能的轉(zhuǎn)化B.過程n放出能量并生成了0-0鍵
催化劑小不
C.總反應為2H2。;102個+2112TD.過程III中有一種反應物含有離子鍵
光照
【答案】D
【解析】A.由圖可知,太陽能使水分解,則實現(xiàn)了光能向化學能的轉(zhuǎn)化,A正確;
B.過程II屬于化合反應,放出能量并生成了0-0鍵,B正確;
催化劑小.
C.總反應為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O2^+2H2^,C正確;
光照
D.過程III為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反應物中沒有離子鍵,D錯誤;
答案選D。
7.下列物質(zhì)間的能量變化與如圖所示圖像相符的是
反應過程
A.稀釋濃硫酸B.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
C.氮氣和氧氣生成一氧化氮的反應D.鐵和稀鹽酸的反應
【答案】C
【解析】A.稀釋濃硫酸是放熱的物理變化,沒有生成物,故A錯誤;
B.由于過氧化氫不穩(wěn)定能自發(fā)分解成穩(wěn)定的H?O和02,故過氧化氫分解屬于放熱反應,故B錯誤;
C.氮氣和氧氣生成一氧化氮的反應為吸熱反應,故C正確;
D.鐵和稀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故D錯誤;
答案選C。
3
8.(2021?福建省福州華僑中學高二期中)下列反應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A
A.C+CO,^2coB.濃硫酸溶于水
C.鋁熱反應D.石灰石分解制備氧化鈣
【答案】C
【解析】A.碳與CO2反應屬于吸熱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濃硫酸溶于水放出熱量,但該過程屬于物理變化,不屬于化學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
C.鋁熱反應屬于放熱反應,故C符合題意;
D.石灰石分解屬于吸熱反應,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為C。
1
9.如下圖所示,在101kPa時,AH;=-393.5kJ-mol-,AH2=-395.4kJ-mol-^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反應過程
A.斷裂金剛石和石墨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
B.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需要吸收能量,是物理變化
C.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
D.1mol金剛石與1molO2的總能量低于1molCO2的總能量
【答案】C
【解析】由圖得:①C(s,石墨)+O2(g)=CO2(g)AH/=-393.5kJ?moH
②C(s,金剛石)+O2(g)=CO2(g)A“2=-395,4kJ?mol-1,
利用蓋斯定律將①-②可得:C(s,石墨尸C(s,金剛石)AH=+1.9kJ?mol",
A.化學反應中舊鍵斷裂吸收能量,則斷裂金剛石和石墨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故A錯誤;
B.因C(s、石墨尸C(s、金剛石)△//=+:!.9kJ?moH,石墨轉(zhuǎn)化為金剛石是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化學變化,
故B錯誤;
C.金剛石的總能量大于石墨的總能量,物質(zhì)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穩(wěn)定,則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故C正確;
D.由圖知1mol金剛石與1molO2的總能量高于1molCO2的總能量,故D錯誤;故選:C。
10.已知:H2(g)+1o2(g>H2O(g),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問:
4
(l)a、b、c分別代表什么意義?
a;b;co
(2)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AH0(填“<”或“>”)
(3)a、b、c的關(guān)系式為o
【答案】(1)反應中舊鍵斷裂吸收的總能量反應中新鍵形成放出的總能量反應熱
⑵放熱反應<
(3)c=b-a
【解析】(1)H2(g)和;O2(g)與2H(g)和O(g)之間的能量之差是H2(g)T2H(g)和;O2(g)-O(g)過程中,斷裂
H-H鍵和0=0鍵吸收的能量,故a代表舊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b代表2H(g)和0(g)結(jié)合成叢0值)中
的化學鍵時放出的能量,c代表斷裂舊化學鍵吸收的能量與形成新化學鍵釋放的能量之差即反應熱。
(2)由圖示可知,H2(g)和gc)2(g)的總能量比H2O(g)的總能量高,即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
因此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焰變AHO。
(3)c代表斷裂舊化學鍵吸收的能量與形成新化學鍵釋放的能量之差即c=b-a。
題組二熱化學方程式
1.N2H4是一種高效清潔的火箭燃料。0.25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kJ熱量。
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1
A.N2H4(g)+O2(g)=N2(g)+2H2O(g);AH=534kJ-mol
B.N2H4(g)+O2(g)=N2(g)+2H2O(g);AH=-534kJ-mol-I
C.N2H4(g)+O2(g)=N2(g)+2H2O(g);AH=+534kJ-mor1
1
D.N2H4(g)+O2(g)=N2(g)+2H2O(1)AH^BS.SkJ-mol-
【答案】B
【解析】A.0.25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kJ熱量,其焰變是負值,故A錯誤;
5
B.0.25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kJ熱量,則I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
1
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kJx4=534kJ的熱量,熱化學方程式為:N2H4(g)+O2(g)=N2(g)+2H2O(g)AH=-534kJ?mol-,
故B正確;
C.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熱量,其焰變是負值,故C錯誤;
D.0.25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kJ熱量,則I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
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kJx4=534kJ的熱量,故D錯誤;
答案選B。
2.(2022.廣西桂林?高二期末)已知通常狀況下氫氣的燃燒熱的AH為-286kJ/mol,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
正確的是
A.2H2(g)+O2(g)=2H2O(1)AH=-286kJ/mol
B.2H2(g)+O2(g)=2H2O(l)AH=-572kJ/mol
C.H2(g)+1o2(g)=H2O(g)AH=-286kJ/mol
D.2H2(g)+O2(g)=2H2O(g)AH=-572kJ/mol
【答案】B
【解析】A.I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為286kJ,則2moi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
熱量為572kJ,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AH=-572kJ/mol,A錯誤;
B.2moi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為572kJ,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
AH=-572kJ/mol,B正確;
C.氫氣完全燃燒生成的穩(wěn)定氧化物為液態(tài)水,貝UImol氫氣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H2(g)+1o2(g)=H2O(1)AH=-286kJ/mol,C錯誤;
D.氫氣完全燃燒生成的穩(wěn)定氧化物為液態(tài)水,則2moi氫氣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H2(g)+O2(g)=2H2O(l)AH=-572kJ/mol,D錯誤;
答案選B。
3.下列有關(guān)熱化學方程式的評價合理的是
實驗事實熱化學方程式評價
A已知H2so4(叫)+Ba(OH)2(叫尸BaSO4(s)+2H2。⑴正確
6
+1
H(aq)+OH(aq)=H2O(l)AAH=-114.6kJ-mor
H=-57.3kJmol1,將稀硫酸與稀
氫氧化鋼溶液混合
醋酸溶液與稀氫氧化鈉溶液混CH3coOH⑴+NaOH(叫尸CH3coONa(叫)+
B正確
合H2O(1)△H=-57.3kJmoE
160gse)3氣體與適量水恰好完
SO3(g)+H2O(l)=H2SO4(aq)AH=-130.3kJ-不正確;因為反應熱為
C全反應生成H2so4,放出熱量
mol1△H=-260.6kJmol1
260.6kJ
已知25℃、lOlkPa下,120g石不正確;同素異形體要
1
DC(s)+O2(g)=CO2(g)AH=-393.51kJmol
墨完全燃燒放出熱量3935.1kJ注名稱:C(石墨)
【答案】D
【解析】A.因硫酸根離子和領(lǐng)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放出熱量,所以反應熱小于A錯
誤;
B.因醋酸是弱酸,電離時需要吸熱,所以反應熱大于-57.3kJ?moH,B錯誤;
C.因160gsO3(2mol)氣體與適量水恰好完全反應生成H2so4,放出熱量260.6kJ,則ImolSO3氣體與適量
水恰好完全反應生成H2SO4,放出熱量130.3kJ,C錯誤;
D.因碳的同素異形體較多,不同的同素異形體,其燃燒放出的熱量不同,故化學式相同的同素異形體除需
注明聚集狀態(tài)外還需注明名稱,D正確;
答案選D。
4.向50mL0.4mol-LjiBa(0H)2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放出2.56kJ的熱量。向50mL0.4mol-V1
稀鹽酸溶液中加入足量Ba(0H)2充分反應后,放出LlkJ的熱量,則硫酸鈉溶液與氯化鋼溶液反應的熱化學
方程式為
2+-
A.Ba(aq)+SO^(aq)=BaSO4(s)AH=-0.72kJmor'
2+
B.Ba(aq)+SO^(aq)=BaSO4(s)AH=-1.46kJ-mor'
2+
C.Ba(aq)+SO4-(aq)=BaSO4(s)AH=-18kJmor1
2+-1
D.Ba(aq)+SO4-(aq)=BaSO4(s)AH=-73kJ-mol
7
【答案】C
【解析】50mL0.4moi/LBa(OH)2溶液中n[Ba(OH)2]=0.02mol,向其中加入足量硫酸溶液反應涉及的離子方
+
程式有Ba?+(aq)+SOj(aq)=BaSC>4(s)、H(aq)+OH(aq)=H2O(l),50mL0.4mol/L稀鹽酸中n(HCl)=0.02mol,
向其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涉及的離子方程式為H+(aq)+OH-(aq)=H2O(l),放出的熱量為l.lkJ,可知
11VT
H+(aq)+OH(叫)=H,O(1),AH=--------=-55kJ-mol」,設(shè)822+似4)+$0:94)=82504(5)&11=0]£1-1110廣,則
0.02mol
0.02Q+0.04molx55kJ/mol=2.56kJ,解之得Q=18,所以Na2sCU溶液與BaCb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1
Ba(aq)+SO"(aq)=BaSO4(s)AH^lSkJ-mol;
故選C。
5.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1
A.2SO2+O2.加熱2so3AH=-196.6kJ?mol-
1
B.2H2(g)+O2(g)=2H2O(l);△H=+571.6kJ?mol
C.H2(g)+;O2(g)=H2O(l);△H=-285.8kJ?mol-'
點燃
D.C(s)+O2(g)CO2(g);AH=-393.5kJ
【答案】C
【解析】A.沒有標出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正確的寫法為2so2(g)+O2(g),喘L?2SO3(g);AH=-196.6kJ/mol,
故A錯誤;
B.氫氣和氧氣反應是放熱反應,為負值,正確的為2H2(g)+O2(g)=2H2O(l)AH=-571.6kJ?mol-i,故B錯
誤;
1
C.H2與02的化合反應為放熱反應,熱化學方程式為H2(g)+1O2(g)=H2O(l);△H-285.8kJ-mol,故C
正確;
D.AH單位為kJ/mol,正確的寫法為C⑸+O2(g)=CO2(g);△H=-393.5kJ/mol,故D錯誤;
故選:Co
6.實驗測得:101kPa時,1mol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的熱量;1molCH4完全燃燒生成
液態(tài)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熱量。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2H2(g)+O2(g)=2H2。⑴AH=-571.6kJ-mol1
B.CH4(g)+2O2(g)=CO2(g)+2H2O(1)AH=-890.3kJ
8
1
C.CH4(g)+2O2(g)=CO2(g)+2H2O(g)AH=-890.3kJmol
1
D.CH4(g)+2O2(g)=CO2(g)+2H2O(1)AH=890,3kJ-mol
【答案】A
【解析】A.I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H2(g)+O2(g)=2H2。⑴
△H=-571.6kJ-mol1,故A正確;
B.焰變的單位是kJ/mol,不是kJ,故B錯誤;
C.根據(jù)題意,甲烷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H4(g)+2O2(g)=CO2(g)+2H2O(1)A/7=-890.3
kJmol1,氣態(tài)水轉(zhuǎn)化成液態(tài)水放出熱量,因此CH4(g)+2O2(g)=CO2(g)+2H2O(g)AH>-890.3kJmol1,故
C錯誤;
D.甲烷燃燒是放熱反應,AH<0,故D錯誤;
答案為A。
7.已知0.1mol硫黃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29.6kJ,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1
A.S+O2=SO2AH=-296kJ-mol-
1
B.S(s)+O2(g)=SO2(g)AH=-29.6kJmol
C.S(s)+O2(g)=SO2(g)AH=-296kJmol1
1
D.S(s)+O2(g)=SO2(g)AH=+296kJ-mol
【答案】C
【解析】O.lmol硫黃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29.6kJ,則Imol硫磺完全燃燒放出296kJ的熱量,焰變AHO,
1
熱化學方程式為:S(s)+O2(g)=SO2(g)AH=-296kJ-mol-,答案選C。
8.依據(jù)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l)16gCH4(g)與適量O2(g)發(fā)生反應,生成CCh(g)和HzO⑴,放出890.3kJ熱量_________。
(2)lLlmol-L1KOH溶液中和ILlmoLL/HNCh溶液,放出57.3kJ熱量________。
⑶12gC(s)與適量02(g)發(fā)生反應生成82(g),放出283.0kJ熱量________。
(4)Imol葡萄糖[C6Hl2O6(S)]在人體中完全氧化,生成C02(g)和田0(1)產(chǎn)生2800kJ熱量_________。
【答案】(1)CH4(g)+2O2(g)=CO2(g)+2H2O(1)AH=-890.3kJmoH
1
(2)KOH(aq)+HNO3(aq)=KNO3(aq)+H2O(1)AH=-57.3kJmol
1
(3)C(s)+O2(g)=CO2(g)AH^SS.OkJ-mol
4
(4)C6HI2O6(S)+6O2(g)=6CO2(g)+6H2O(1)AH=-2800kJ-mol
【解析】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②AH與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
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化學計量數(shù)表示參與反應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③AH的正負號。
9
1
(1)CH4(g)+2O2(g)=CO2(g)+2H2O(1)AH=-890.3kJ-mol
(2)KOH(aq)+HNO3(aq)=KNO3(aq)+H2O(1)AH=-57.3kJ-moH
(3)C(s)+O2(g)=CO2(g)AH=-283.0kJmoH
1
(4)C6Hi2O6(s)+6O2(g)=6CO2(g)+6H2O(1)AH^ZSOOkJmol
9.依據(jù)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1)1molN2(g)與適量H2(g)反應,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熱量
(2)1molCu(s)與適量Ch(g)反應,生成CuO(s),放出157kJ熱量
(3)23gC2H6。⑴和一定量的氧氣混合點燃,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2(g)和H2O(1),放出683.5kJ的熱量
1
【答案】(1)N2(g)+3H2(g)5=s2NH3(g)-92.4kJ-mol-
1
(2)Cu(s)+l/2O2(g)=CuO(s)\H=-157kJ-moP
1
(3)C2H6O(1)+3O2(g)=2CO2(g)+3H2O(1)AH=-1367kJ.mol-
【解析】(D1molN2(g)與適量H2(g)反應,生成2moiNH3(g),放出92.4kJ熱量,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
1
式為N2(g)+3H2(g)?=^2NH3(g)AH=-92.4kJ-mol-o
(2)1molCu(s)與適量02(g)反應,生成CuO(s),放出157kJ熱量,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u(s)+l/2O2(g)
=CuO(s)\H=-157kJmor1□
(3)23gC2H6。⑴和一定量的氧氣混合點燃,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Ch(g)和H2O(1),放出683.5kJ的熱量,
乙醇的物質(zhì)的量是23g/46g/mol=0.5mol,則1moi乙醇完全燃燒生成CCh(g)和H?。。),放出2x683.5kJ=
1367kJ的熱量,所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2H6O(l)+3O2(g)=2CO2(g)+3H2O(l)△8=-1367kJ-moE^
10.根據(jù)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l)lmolN2(g)與適量H2(g)起反應生成NH3(g),放出92.2kJ熱量。
(2)lmolC(S)與適量HzO(g)起反應生成CO(g)和H2(g),吸收13L5kJ熱量。
(3)lmolCu(S)與適量02(g)起反應生成CuO(s),放出157kJ熱量。
(4)lmolN2(g)與適量02(g)起反應生成NO2(g),吸收68kJ熱量。
10
【答案】(1)N2(g)+3H2(g)^^2NH3(g)△H=-92.2kJ/mol
(2)C(S)+H2O(g)=CO(g)+H2(g)AH=+131.5kJ/mol
(3)Cu(s)+1o2(g)=CuO(s)AH=-157kJ/mol
(4)N2(g)+O2(g)=NO(g)△H=+68kJ/mol
【解析】(1)lmolN2(g)與適量H2(g)起反應生成NH3(g),放出92.2kJ熱量,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N2(g)+3H2(g)2NH3(g)△H=-92.2kJ/mol;故答案為N2(g)+3H2(g)2NH3(g)△H=-92.2kJ/mol;
(2)ImolC(S)與適量的H2O(g)反應生成CO(g)和H2(g),吸收131.5KJ熱量,標注物質(zhì)聚集狀態(tài)
和對應反應焰變寫出熱化學方程式為:C(S)+H2O(g)=CO(g)+H2(g)AH=+131.5kJ/mol;故答案為
C(S)4-H2O(g)=CO(g)+H2(g)AH=+131.5kJ/mol;
(3)ImolCu(s)能與gmolCh(g)放出反應放出157kJ熱量,則其熱化學方程式為:Cu(s)+1o2(g)
=CuO(s)AH=-157kJ/moL故答案為Cu(s)+1o2(g)=CuO(s)AH=-157kJ/mol;
(4)lmolN2(g)與適量O2(g)起反應生成NO(g),吸收68kJ熱量,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
+O2(g)=NO(g)AH=+68kJ/mol;故答案為N2(g)+O2(g)=NO(g)△H=+68kJ/mol。
題組三中和熱
1.用lOmLO.2moiLNaOH溶液與lOmLO.2moiLi鹽酸反應測得以下反應的中和熱(kJ-mol-i):NaOH(aq)
1!
+HCl(aq)=NaCl(aq)+H2O(1)AH=akJmOr?用10mL0.2mol-LNaOH溶液與分別以下酸溶液反應測得的中和
熱與akJ-mol1基本相同的是
A.20mL0.5moLLi硝酸溶液B.10mL0.2moi醋酸溶液
C.10mL0.2moiL-i氫氟酸D.2mLi8.4molL-i濃硫酸
【答案】A
【解析】A.強酸的稀溶液,符合中和熱實驗的要求,基本相同,選項A正確;
B.醋酸是弱酸,電離會吸熱,中和反應時放熱會減少,選項B錯誤;
C.氫氟酸是弱酸,電離會吸熱,中和反應時放熱會減少,選項C錯誤;
D.在溶解時會放熱,與堿反應時放出的熱量將大于中和熱,選項D錯誤;
答案選A。
2.某同學設(shè)計如圖所示實驗,探究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11
溫
溫
度
度
計
計
鋁片
\Ba(OH)2?8H2O
鹽酸,和NH4cl'
(a)(b)
A.由頭驗可知,(a)、(b)、(c)所涉及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B.若用NaOH固體測定中和熱,則測定中和熱(AH)偏高
C.實驗(c)設(shè)計存在缺陷
D.將實驗(a)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zhì)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有所增加
【答案】C
【解析】A.實驗(b)中NH4cl和Ba(OH)2-8H2O反應是吸熱反應,故A錯誤;
B.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所以用NaOH固體測定中和熱,測定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高,中和熱的AH為負值,
則AH偏低,故B錯誤;
C.實驗(c)中缺少環(huán)形玻璃攪拌器,故C正確;
D.鋁片、鋁粉都是固體,將實驗(a)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zhì)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不變,故D錯誤;
故選:Co
3.(2022?廣西桂林?高二期末)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50mLImol/L鹽酸與50mLl.lmol/LNaOH溶
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反應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裝置還缺少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B.填充碎紙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熱量散失
C.加入鹽酸后,NaOH溶液應緩緩倒入防止反應過于劇烈
D.用等體積,等濃度的醋酸代替鹽酸,測得的結(jié)果不同
【答案】C
12
【解析】A.測定中和熱實驗需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故選用該裝置還缺少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A正確;
B.填充碎紙條起保溫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熱量散失,B正確;
C.加入鹽酸后,NaOH溶液應快速倒入,防止熱量散失,C錯誤;
D.用等體積,等濃度的醋酸代替鹽酸,因醋酸是弱酸,其電離需吸收一部分熱量,導致測得的結(jié)果與鹽酸
不同,D正確;
故答案為C。
4.(2021?福建省福州華僑中學高二期中)中和熱測定實驗中,用50mL0.50mol/L鹽酸和
50mL0.55mol/LNaOH進行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改用60mL0.50mol/L鹽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求出的中和熱數(shù)值和原來相同,放熱
不同
B.所加NaOH溶液過量,目的是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
C.酸堿混合時,量筒中NaOH溶液應緩緩倒入小燒杯中,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D.裝置中的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
【答案】C
【解析】A.中和熱是稀酸和稀堿反應生成Imol水時放出的熱量,因此改用60mL0.50mol/L鹽酸跟
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求出的中和熱數(shù)值和原來相同,放出熱量多少與反應的物質(zhì)的量有關(guān),
因此放出熱量是不同的,故A說法正確;
B.所加氫氧化鈉溶液過量,其目的是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故B說法正確;
C.酸堿混合時,量筒中的NaOH溶液應迅速倒入小燒杯,減少熱量損失,故C說法錯誤;
D.裝置中的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故D說法正確;
答案為C。
5.在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0.55mol-L」NaOH溶液分別與0.5molL」的鹽酸、醋酸溶液反應,如所取的溶液體積相等,則測得的
中和熱數(shù)值相同
13
B.為了準確測定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實驗中溫度計水銀球應與小燒杯底部接觸
C.在測定中和熱實驗中需要使用的儀器有:天平、量筒、燒杯、滴定管、溫度計
D.使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是為了使反應物混合均勻,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
【答案】D
【解析】A.醋酸是弱酸,電離吸熱,測出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A錯誤;
B.溫度計水銀球測燒杯內(nèi)液體溫度,不能與小燒杯底部接觸,會使測量結(jié)果不準確,B錯誤;
C.測定中和熱實驗中需要的儀器有:量筒、溫度計、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和燒杯,用不到天平和滴定管,C錯
誤;
D.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不導熱,能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D正確;
答案選D。
6.(2022?浙江麗水.高二開學考試)某實驗小組用100mL0.50moiLNaOH溶液與60mL0.50moL」硫酸溶液
進行中和熱的測定,裝置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若實驗共需要400mLNaOH溶液,實驗室在配制該溶液時,則需要稱量NaOH固體___g。
⑵圖中玻璃攪拌棒“環(huán)形”的目的是
(3)測量終止溫度的方法是一。
(4)請?zhí)顚懕碇械钠骄鶞囟炔?
起始溫度℃
實驗序ti/平均溫度差
終止溫度t2/℃
號(t2-tl)/℃
H2SO4NaOH平均值
126.226.026.130.1
—
227.027.427.231.2
14
325.925.925.929.8
426.426.226.330.4
⑸近似認為O.SOmol-L^NaOH溶液與OSO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l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
c=4.2J,g-1-℃-1,則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AH=—(結(jié)果保留至小數(shù)點后一位)。
(6)上述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小于57.3kJ.mol1,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一。
A.量取NaOH溶液時俯視讀數(shù)B.配制NaOH溶液定容時俯視
C.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D.向酸溶液中一次性加入堿溶液
【答案】⑴10。
(2)防止攪拌時碰撞溫度計水銀球
(3)溫度不再升高時讀出讀數(shù)(或讀出反應溶液最高溫度)
(4)4.0
(5)-53.8kJ-mol1
(6)AC
【解析】(1)若實驗共需要400mLNaOH溶液,實驗室在配制該溶液時,需要用500mL容量瓶來配制即配
制500mL0.50moi/LNaOH溶液,其物質(zhì)的量為n=0.5moLUx0.5L=0.25mol,其質(zhì)量為
m=0.25molx40g.mor'=10.0g,故答案為10.0;
(2)實驗中需要的裝置最重要是溫度計和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環(huán)形”的目的是防止攪拌時碰撞
溫度計水銀球;
(3)終止溫度為最高溫度,測量終止溫度的方法是溫度不再升高時讀出讀數(shù)(或讀出反應溶液最高溫度);
(4)根據(jù)終止溫度和開始平均溫度算出第一次溫度差為4。第二次溫度差為4.0,第三次溫度差為3.9,第四
次溫度差為4.1,取平均值為4.0,故答案為4.0;
cxmxAt4.2xl0-3xl60x4.0
⑸AH=-?-53.8kJ.mor1
n0.05
(6)A.量取NaOH溶液時俯視讀數(shù),量取的氫氧化鈉溶液小,放出的熱量少,計算出的數(shù)字偏小,故A正
確;
B.配制NaOH溶液定容時俯視,導致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變大,放出熱量增大,計算出的數(shù)字偏大,故B
錯誤;
C.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放出的熱量會散失一部分,溫度計上升減小,計算出的數(shù)字偏小,故C正確;
D.向酸中分次加入堿,放熱熱量會散失一部分,溫度計上升減小,計算出的數(shù)字偏小;故應該向酸溶液中
15
一次性加入堿溶液,不是偏小的原因,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AC。
6.某實驗小組設(shè)計用O.55mol/L的NaOH溶液50mL與0.50mol/L的鹽酸50mL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
測定中和熱的實驗。
(1)該裝置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一,裝置中還存在的錯誤有一;大燒杯杯口若不蓋泡沫塑料板,測得
中和熱的數(shù)值將—(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2)實驗中,所用NaOH稍過量的原因是一。
(3)在中和熱測定實驗中,有用水洗滌溫度計上的鹽酸溶液的步驟,若無此操作,則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一(填
“偏大”、“偏小”或“不變”)。測量NaOH溶液溫度時,溫度計上的堿未用水沖洗,對測定結(jié)果有何影響?—(填
“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4)該實驗小組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取鹽酸和NaOH溶液各50mL,并記錄如表原始數(shù)據(jù):
起始溫度ti/℃
實驗序號終止溫度t2/℃溫差。2七)/℃
鹽酸NaOH溶液平均值
125.124.925.028.33.3
225.125.125.128.53.4
325.125.125.128.63.5
已知鹽酸、NaOH溶液密度均近似為l.OOg/cnR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熱容c=4.18xlO-3kJ/(g?℃),則該反應的中
和熱AH=—。(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1位)
【答案】(1)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大燒杯杯口與小燒杯杯口沒有相平,兩燒杯之間沒有塞滿碎泡沫塑
料偏小
(2)確保定量的HC1反應完全
⑶偏小無影響
(4)-56.8kJ/mol
【解析】(1)該裝置中缺少的儀器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存在的錯誤是大燒杯杯口與小燒杯杯口沒有相平,兩
16
燒杯之間沒有塞滿碎泡沫塑料,大燒杯杯口若不蓋泡沫塑料板,則有熱量損失,測定結(jié)果偏??;
(2)實驗中所用NaOH稍過量,是為了確保定量的HC1反應完全;
(3)若溫度計上鹽酸溶液不洗滌,則參加反應的鹽酸減少,放出的熱量減少,測定結(jié)果偏??;由于堿液過量,
溫度計上堿液未用水沖洗,對測定結(jié)果無影響;
(4)平均溫差A(t2-ti尸二一=3.4℃,反應中生成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LX0.5moi/L=0.025mol,反
應放出的熱量Q=4.18xl(y3kJ/(g.。C)xL00g/cm3x(50mL+50mL)x3.4℃=1.4212kJ,貝lJAH=-^---------=-56.8kJ/mol
0.025molo
7.(2021?福建?漳州市正興學校高二期中)反應熱的測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
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另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
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shè)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
回答下列問題:
一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溫度計
-碎泡沫塑料
⑴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的原因是o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填序號)。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D.加水稀釋后再倒入
(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填序號)。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輕輕地振蕩燒杯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
(4)現(xiàn)將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稀氨水分別和1L1moLL-i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
反應熱分別為AHi、AH2>AH3,則AHI、AH2,Mh的大小關(guān)系為。
(5)測定中和熱時,不可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鹽酸,理由是。
(6)現(xiàn)將濃度相等、體積分別為Vi、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測量混合液溫度,結(jié)果如圖(已知:
Vi+V2=60mL)o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17
溫度/y
28
26
24
22
0102030405060
V,/mL
A.實驗的環(huán)境溫度為22℃
B.P點混合溶液呈中性
C.由M、P點溫差計算可得到中和熱為53.7kJ
D.若將H2s04改為CH3coOH,P點溫度低于28℃
【答案】(1)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⑵C
⑶D
(4)AHI=AH2<AH3
(5)H2s04與Ba(OH)2反應生成BaSCU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反應熱
(6)BD
【解析】(1)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的原因是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一次迅速倒入,防止熱量散失導致實驗誤差;故選C。
(3)實驗中為防止熱量散失導致測量誤差,應該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使鹽酸與
NaOH溶液混合均勻。故選D。
(4)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焰變?yōu)樨撝?,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中氫氧根離子完全電離;稀氨水
為弱堿電離需要吸收熱量,導致測得中和反應中放出熱量減小,故三者焰變關(guān)系為AHI=AH2〈AH3。
(5)中和熱為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反應熱,H2SO4與Ba(OH)2反應生成BaSCU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
反應熱。
(6)由圖可知,Vi=20mL是反應恰好進行,濃度相等、體積分別為Vi、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則
V2=40mLo
A.由圖可知,M為加入硫酸反應一段時間后溫度,故實驗的環(huán)境溫度小于22℃,A錯誤;
B.P點溫度最高,放出熱量最多,此時酸堿恰好反應,混合溶液呈中性,B正確;
C.M為加入硫酸反應一段時間后溫度,不能由M、P點溫差計算中和熱,C錯誤;
D.醋酸為弱酸,電離會吸收熱量,故若將H2s04改為CH3coOH,P點溫度低于28℃,D正確。
18
故選BD?
題組四燃燒熱
1.燃燒熱與反應熱的關(guān)系是
A.燃燒熱是反應熱的一種類型
B.當一個反應是燃燒反應時,該燃燒反應的反應熱就是燃燒熱
C.燃燒熱不屬于反應熱
D.反應熱有正負之分,燃燒反應的焰變?nèi)渴钦?/p>
【答案】A
【解析】A.燃燒熱是指I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熱量,是反應熱的一種,A正確;
B.燃燒熱是指I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熱量,B錯誤;
C.反應熱指當一個化學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包工人合同范本
- 上海工程裝修合同范本
- 倉庫電工維修合同范例
- 單元樓租賃合同范本
- 借款經(jīng)濟合同范例
- 基坑及邊坡監(jiān)測沉降觀測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資料歸檔與歸檔技術(shù)支持承包合同范本
- 個人住宅租房合同范本
- 企業(yè)金基金審計合同范例
- 全款購房定金合同范本
- 校長在行政會上總結(jié)講話結(jié)合新課標精神給學校管理提出3點建議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務(wù)技術(shù)標準
- 2025年護理質(zhì)量與安全管理工作計劃
- 湖南大學 嵌入式開發(fā)與應用(張自紅)教案
- 地下商業(yè)街的規(guī)劃設(shè)計
- 長安大學《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一》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低密度聚乙烯(LDPE)行業(yè)需求動態(tài)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4年新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新版教材)
- 醫(yī)院物業(yè)管理制度
- 初中數(shù)學思維訓練雙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練習100道及答案
- (正式版)QC∕T 625-2024 汽車用涂鍍層和化學處理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