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學案(含答案)_第1頁
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學案(含答案)_第2頁
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學案(含答案)_第3頁
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學案(含答案)_第4頁
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學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學案(含答案)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

學習目標課程標準/素養(yǎng)目標重點難點

1.了解高適的生平及其邊塞詩,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2.剖析詩歌意象,分析詩歌描繪的畫面。3.分析詩歌中環(huán)境渲染、對比手法的作用。剖析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以及其現(xiàn)實批判意義。鑒賞并學習詩歌的藝術手法,了解其現(xiàn)實批判意義。

(一)基礎知識

作家作品

高適(700-765),字達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早年因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頓,他的詩多有自傷不遇之詞和急于用世之意。高適的性格豪放不羈,他青年時代就向往立功邊塞的生活,而且有過邊塞生活的親身體驗。所以邊塞詩也是他早期創(chuàng)作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

高適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岑參齊名。高適的邊塞詩,筆力渾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渾,氣勢奔放;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征戰(zhàn)生活和他報效國家的熱情。

解題

①“燕歌行"是樂府古題,也就是漢魏樂府鐘一支曲調(diào)的名稱,其詞多寫有關邊地征戍之事,以詠征人思鄉(xiāng)、少婦懷遠之情為主。

②“燕”是戰(zhàn)國時期一個國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赡芫褪悄且粠У拿窀枨{(diào)。

③“歌行"是一種詩體,屬“古詩”。句數(shù)及每句字數(shù)無定,音節(jié)格律也比較自由,易于敘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較長。

生字注音

摐(chuāng)腓(féi)旌旆(jīngpèi)

逶迤(wēiyí)玉箸(zhù)薊北(jì)

了解“邊塞詩"

盛唐國力強大,于是開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軍人和文人)因此搏擊沙場,建功立業(yè)。當時詩人或多或少都寫過一些邊塞詩,而著名的則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煥等人。后世因此把他們稱作邊塞詩派。

內(nèi)容:建功立業(yè);戰(zhàn)爭艱苦,征人思婦離愁別緒;邊塞風光。

特點:格調(diào)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

(二)了解背景

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開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功夫研究。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經(jīng)略邊事,初有戰(zhàn)功。但開元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五)。開元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陁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笆孬曤[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zhàn)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歌結構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zhàn)役的全過程:

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烘托氣氛)

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敗;(揭示原因)

第三段八句寫被圍;(刻畫兩地相思之苦)

第四段四句寫死斗;(歌戰(zhàn)士貶將帥,提出心愿)。

五.詩歌賞析

并序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注釋】從:跟隨。元戎:軍事統(tǒng)帥。者:定語后置標志。示:給……看。和:應和,唱和。焉:代詞,他。

【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出師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注釋】

漢家:漢朝,唐人詩中經(jīng)常借漢說唐。煙塵:代指戰(zhàn)爭。漢將:指張守珪將領。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zhàn)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于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zhàn)功,并賄賂奉命前去調(diào)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橫行:任意馳走,無所阻擋,明褒實貶。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nèi)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非常賜顏色: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澳袃罕咀灾貦M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

摐((chuāng)):撞擊。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伐:敲擊。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旌(jing)旆(pèi):旌是竿頭飾羽的旗。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逶(wēi)迤(yí):蜿蜒曲折。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羽書;(插有鳥羽的,軍用的)緊急文書。瀚海;大沙漠。單于;匈奴首領稱號,也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獵火: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guī)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狼山:又稱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西北。一說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縣境內(nèi)。此處“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實指。

【譯文】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1.“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案】①明寫戰(zhàn)士們縱橫馳騁,所向無敵,實則對戰(zhàn)士們的驕橫的心態(tài)表示擔憂,明褒實貶。②天子對將士們破敵衛(wèi)國,建立功勛,寄予希望,但詩人又為他們驕恣蠻干,邀功求賞,深抱隱憂。

詩的發(fā)端兩句便指明了戰(zhàn)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fā)。“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nèi)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唐詩解》卷十六)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zhàn)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也為下文反襯。戰(zhàn)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海”,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戰(zhàn)敗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注釋】

極:到……盡頭。憑陵:仗勢侵凌。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傷亡慘重。雜風雨:喻敵騎進攻如狂風挾雨而至。腓:指枯萎。隋虞世基《隴頭吟》:“窮求塞草腓,塞外胡塵飛”。斗兵稀:作戰(zhàn)的士兵越打越少了。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

【譯文】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zhàn)士拼斗軍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zhàn)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探究】

1.請概括戰(zhàn)士們作戰(zhàn)的條件有哪些不利之處?并簡析其作用。

【答案】不利之處:①“蕭條"自然條件惡劣;②“憑陵”敵人來勢兇猛,戰(zhàn)力強;③“風雨"天氣之惡劣。

作用:渲染了戰(zhàn)勢的危急與戰(zhàn)斗條件的惡劣。

2.“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在描寫戰(zhàn)士和將帥時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手法)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將戰(zhàn)士的為國死戰(zhàn)和將領的尋歡作樂對照來寫。②(體現(xiàn))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③(作用或意義)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作者懷著極大的憤慨唱出了軍中的不平,充滿了憤怒和諷刺。

3.“大漠"窮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個意象營造怎樣的意境?

【答案】①營造了荒蕪、衰敗、冷落、凄涼的意境。②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

4.你認為唐軍戰(zhàn)敗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原因:自然條件惡劣,氣候條件惡劣,敵人兇猛善戰(zhàn),將領與戰(zhàn)士的矛盾。主要原因: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尋歡作樂,不愛惜士兵是失敗的。

第二段寫戰(zhàn)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xiàn)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胡騎”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回應上文,漢將“橫行"的豪氣業(yè)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被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注釋】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喻思婦的眼淚。城南:京城長安的住宅區(qū)在城南。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此處當泛指唐朝東北邊地。邊庭飄飖:形容邊塞戰(zhàn)場動蕩不安。庭,一作“風”。飄搖,一作“飄飄”,隨風飄蕩的樣子。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絕域:更遙遠的邊陲。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歷時很久。三,不表確數(shù))。陣云:戰(zhàn)場上象征殺氣的云。一夜:即整夜,徹夜。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煮飯時用的,兩用銅器。

【譯文】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①“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涕別離后”句中哪個字最為關鍵?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久"字最為關鍵。②“久”字說明了穿著鐵衣的戍邊戰(zhàn)士,駐守邊疆之久,辛苦勞累之痛,思念親人之悲。③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歸,強烈諷刺了邊將的無能、邊策者失當。

這一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zhàn)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拌F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lián),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苦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注釋】

死節(jié):指為國捐軀。節(jié),氣節(jié)。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譯文】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鮮血紛飛,從來死節(jié)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zhàn)斗多慘苦,現(xiàn)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1.“相看白刃血紛紛"與上文哪句內(nèi)容形成鮮明對比?“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與將領形成怎樣的對比?

對比:“相看白刃血紛紛"與“漢將辭家破殘賊”形成鮮明對比。

對比: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漢將輕開邊釁,縱情聲色,冒進貪功,不恤士卒。

2.“至今猶憶李將軍”,李將軍與詩中的將領有何不同?

李廣: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身先士卒,不貪功,愛士兵。

將領:無勇無謀,恃勇輕敵,遠離前線,尋歡作樂,好大喜功,不問士兵死活。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跋嗫窗兹醒娂?,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zhèn)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zhàn)爭何計其數(shù),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shù)不勝數(shù),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保ā都母呤咕?、岑長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本詩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概括了開元年間唐軍將士戍邊生活的多個方面。重點在于揭露軍中官兵苦樂懸殊,抨擊將帥腐敗無能切不恤士卒,對浴血苦戰(zhàn)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清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評價此詩“沉痛語不堪多讀"

題組A基礎過關練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適《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兩句揭露了軍中將軍和士兵苦樂不均、生死迥異的地位和待遇。

(2)高適《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描寫思婦和征夫分別后對對方的思念,從側面折射出戰(zhàn)爭的殘酷。

(3)高適《燕歌行》中,描寫前線軍情緊急,敵軍侵略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點燃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高適是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岑參合稱“高岑”,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詩歌具有雄壯而渾厚古樸的特點,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他的詩歌在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代的許多詩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直面現(xiàn)實的悲慨相結合,使他的詩歌有一種慷慨悲壯之美。()。在50歲之前,他窮困潦倒,甚至淪落到乞食度日的地步;后來他毅然投筆從戎,十余年間就從舞文弄墨的詩人一躍而成縱馬疆場的將軍?!杜f唐書》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睆V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之一。

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高岑"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運用了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

B.校園里不時傳來“我們畢業(yè)啦!"的興奮歡呼聲。

C.這里所說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錢學森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華麗的“逆襲”

B.而他的人生,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場華麗的逆襲"

C.華麗的“逆襲”完美地概括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

D.他的詩歌包含著詩人的主觀意念,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棧ǎ?/p>

A.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

B.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海縣侯,成為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之一。

C.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成為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

D.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是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之一。

題組B能力提升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下面的問題。

燕歌行并序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詩人把“榆關"碣石”“瀚海"狼山”四個地方連綴起來,有何表達作用?

2.簡要分析“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兩句的修辭效果。

3.有人認為“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笔怯坞x戰(zhàn)爭進程的泛寫。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簡要分析。

(二)閱讀高適的《薊中作》,完成后面的題。

薊中作

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一到征戰(zhàn)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4.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何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適

古鎮(zhèn)青山口,寒風落日時。

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

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注釋)①青夷軍,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

5.(1)前兩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兩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四)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使青夷軍①入居庸(其一)

高適

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

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

莫言關塞極,云雪尚漫漫。

(注)①青夷軍:唐代戍邊軍隊名稱。天寶九載春,四十七歲的高適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往青夷軍。此詩是當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關時所作。

6.結合詩句,理解首聯(lián)中“難"字含義。

7.本詩是如何表達情感的?請結合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做賞析。

題組C培優(yōu)拔尖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高適者,渤海蓨人也?!鞂氈?,海內(nèi)事干進者注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shù)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頌。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節(jié)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節(jié)上前。

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適,立節(jié)貞峻,植躬高朗,感激懷經(jīng)濟之略,紛綸贍文雅之才。長策遠圖,可云大體;讜言義色,實謂忠臣。宜回糾逖之任,俾超諷諭之職。可諫議大夫,賜緋魚袋?!边m負氣敢言,權幸憚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jù)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詔與江東節(jié)度來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亂,會于安州。師將渡而永王敗,乃招季廣琛于歷陽。兵罷,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遷彭州。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jié)度,百姓勞敝,適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隴右,漸逼京畿。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代宗以黃門侍郎嚴武代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h侯,食邑七百戶。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jié)義。逢時多艱,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內(nèi)事干進者注意文詞干:要求

B.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幸:僥幸

C.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尋:不久

D.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短:詆毀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高適“負氣敢言”的一項是()

①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②因陳潼關敗亡之勢

③讜言義色,實謂忠臣④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

⑤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⑥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jié)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擅長寫詩,又有過人的才識,因而受到賞識,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來在政治上發(fā)跡高升的唯一一位詩人。

B.高適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招致李輔國等權貴的忌恨,故由諫議大夫一職降為太子少詹事職務。

C.高適有政治遠見,曾判斷永王叛亂必定失敗,肅宗下詔命高適和江東節(jié)度使來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亂,結果輕而易舉地打敗了永王。

D.高適為人喜歡談王霸之道的大方略,把國家安危作為己任,又講究節(jié)義,但是他的言談超過了他的實際本領,所以為大臣所輕視。

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

(2)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

拓展閱讀:

論唐代邊塞詩

我國的邊塞詩經(jīng)歷了由萌芽到成熟的發(fā)展過程,在邊塞詩創(chuàng)作方面,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在如此豐富的土壤上,唐代的邊塞詩迅速發(fā)展,最終以獨特的精神面貌和藝術魅力,屹立于我國古代邊塞詩歌的最高峰。

唐代邊塞詩首先體現(xiàn)出來的是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古今往來,戰(zhàn)爭作為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它的影響范圍相當廣泛,它不僅涉及到邊疆戰(zhàn)場和從邊作戰(zhàn)的將士,而且會觸動社會組織的每一個細胞,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心理。為此社會上出現(xiàn)了重武輕文的、以從軍為榮的風氣。而且軍威四震、國威遠揚的邊塞戰(zhàn)爭,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尚武精神,增強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案袝r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感遇》三十五),"文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楊炯《出塞》),投身邊塞、立功異域也就成為了文人士子追求功業(yè)的一條途徑。唐代邊塞詩中,頌揚戰(zhàn)爭中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詩歌,以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鼓勵、激勵著后人,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代邊塞詩同時還顯現(xiàn)出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知識分子也不例外。“一朝撫長劍,萬里入荒陬。豈不服艱難,只思清國仇。""(張宣明《使至三姓咽面》)這種英勇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開啟了唐代邊塞詩的進步傳統(tǒng),成為一代邊塞詩的主題之一。唐代邊塞詩中的獻身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賦子了邊塞詩壯美的風格。身處塞外荒漠,將士們面對的不僅是兇悍強大的敵人,還有來自惡劣氣候艱苦環(huán)境的考驗,唐軍將士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強敵和大自然面前,他們都顯示出無比的堅強與勇敢。陳羽的《從軍行》與岑參的《磧中作》都反映出邊地將士蔑視艱苦自然條件的英雄主義氣概。唐代邊塞詩是唐代民族關系的一面鏡子,它不僅反映了民族之間的矛盾和戰(zhàn)爭,也反映了民族間的友好往來與和睦相處。初唐時期,那些具有遠見卓識的詩人,對當時的和親政策進行了熱情的歌頌,贊許朝廷所奉行的安撫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邊防政策。杜審言在《送和西蕃使》中寫道:“圣朝上邊策,詔諭兵戈偃,拜手明光殿,搖心上林苑……寧獨錫和戎,更當封定遠?!边@些向往邊疆和平、渴望民族團結,反映文化交流和商業(yè)貿(mào)易的邊塞詩,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意義。

唐代的邊塞詩是大西北的歌,它不僅反映西北的戰(zhàn)爭風云,展現(xiàn)戍邊戰(zhàn)士的豐富生活,還描繪出大西北壯偉奇麗的風光景色,描寫西北多民族聚居區(qū)的民情風俗。初唐的邊塞詩人已經(jīng)開始以特殊的審美眼光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描摹塞外的風光和景物,唐代第一次大量地把西北山川景物,風習人情介紹給中原地區(qū)讀者的,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岑參。其開闊的視野,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在他的邊塞詩中得到了盡情的展現(xiàn)?!拜喤_風物異,地是古單于。三月無青草,千家盡白榆。蕃書文字別,胡俗語音殊。"一《輪臺記事》詩歌雖然鑄語平常,但寥寥幾筆,卻勾畫出一幅西北邊疆風俗畫。

(摘編自陳娜《論唐詩之美》)

素材積累—高適名句

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2.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

3.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哌m《除夜作》

4.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哌m《封丘作》

5.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哌m《塞上聞吹笛》

6.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哌m《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7.為問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哌m《金城北樓》

8.危冠廣袖楚宮妝,獨步閑庭逐夜涼。——高適《聽張立本女吟》

9.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哌m《塞下曲》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

學習目標課程標準/素養(yǎng)目標重點難點

1.了解高適的生平及其邊塞詩,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2.剖析詩歌意象,分析詩歌描繪的畫面。3.分析詩歌中環(huán)境渲染、對比手法的作用。剖析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以及其現(xiàn)實批判意義。鑒賞并學習詩歌的藝術手法,了解其現(xiàn)實批判意義。

(一)基礎知識

作家作品

高適(700-765),字達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早年因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頓,他的詩多有自傷不遇之詞和急于用世之意。高適的性格豪放不羈,他青年時代就向往立功邊塞的生活,而且有過邊塞生活的親身體驗。所以邊塞詩也是他早期創(chuàng)作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

高適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岑參齊名。高適的邊塞詩,筆力渾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渾,氣勢奔放;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征戰(zhàn)生活和他報效國家的熱情。

解題

①“燕歌行”是樂府古題,也就是漢魏樂府鐘一支曲調(diào)的名稱,其詞多寫有關邊地征戍之事,以詠征人思鄉(xiāng)、少婦懷遠之情為主。

②“燕"是戰(zhàn)國時期一個國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帶的民歌曲調(diào)。

③“歌行”是一種詩體,屬“古詩"。句數(shù)及每句字數(shù)無定,音節(jié)格律也比較自由,易于敘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較長。

生字注音

摐(chuāng)腓(féi)旌旆(jīngpèi)

逶迤(wēiyí)玉箸(zhù)薊北(jì)

了解“邊塞詩”

盛唐國力強大,于是開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軍人和文人)因此搏擊沙場,建功立業(yè)。當時詩人或多或少都寫過一些邊塞詩,而著名的則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煥等人。后世因此把他們稱作邊塞詩派。

內(nèi)容:建功立業(yè);戰(zhàn)爭艱苦,征人思婦離愁別緒;邊塞風光。

特點:格調(diào)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

(二)了解背景

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開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功夫研究。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經(jīng)略邊事,初有戰(zhàn)功。但開元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五)。開元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陁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zhàn)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歌結構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zhàn)役的全過程:

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烘托氣氛)

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敗;(揭示原因)

第三段八句寫被圍;(刻畫兩地相思之苦)

第四段四句寫死斗;(歌戰(zhàn)士貶將帥,提出心愿)。

五.詩歌賞析

并序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注釋】從:跟隨。元戎:軍事統(tǒng)帥。者:定語后置標志。示:給……看。和:應和,唱和。焉:代詞,他。

【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出師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注釋】

漢家:漢朝,唐人詩中經(jīng)常借漢說唐。煙塵:代指戰(zhàn)爭。漢將:指張守珪將領。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zhàn)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于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zhàn)功,并賄賂奉命前去調(diào)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橫行:任意馳走,無所阻擋,明褒實貶。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nèi)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非常賜顏色: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

摐((chuāng)):撞擊。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伐:敲擊。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旌(jing)旆(pèi):旌是竿頭飾羽的旗。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逶(wēi)迤(yí):蜿蜒曲折。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羽書;(插有鳥羽的,軍用的)緊急文書。瀚海;大沙漠。單于;匈奴首領稱號,也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獵火: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guī)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狼山:又稱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西北。一說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縣境內(nèi)。此處“瀚?!?、“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實指。

【譯文】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1.“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案】①明寫戰(zhàn)士們縱橫馳騁,所向無敵,實則對戰(zhàn)士們的驕橫的心態(tài)表示擔憂,明褒實貶。②天子對將士們破敵衛(wèi)國,建立功勛,寄予希望,但詩人又為他們驕恣蠻干,邀功求賞,深抱隱憂。

詩的發(fā)端兩句便指明了戰(zhàn)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fā)。“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nèi)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唐詩解》卷十六)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zhàn)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也為下文反襯。戰(zhàn)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戰(zhàn)敗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注釋】

極:到……盡頭。憑陵:仗勢侵凌。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傷亡慘重。雜風雨:喻敵騎進攻如狂風挾雨而至。腓:指枯萎。隋虞世基《隴頭吟》:“窮求塞草腓,塞外胡塵飛"。斗兵?。鹤鲬?zhàn)的士兵越打越少了。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

【譯文】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zhàn)士拼斗軍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zhàn)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探究】

1.請概括戰(zhàn)士們作戰(zhàn)的條件有哪些不利之處?并簡析其作用。

【答案】不利之處:①“蕭條”自然條件惡劣;②“憑陵"敵人來勢兇猛,戰(zhàn)力強;③“風雨”天氣之惡劣。

作用:渲染了戰(zhàn)勢的危急與戰(zhàn)斗條件的惡劣。

2.“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在描寫戰(zhàn)士和將帥時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手法)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將戰(zhàn)士的為國死戰(zhàn)和將領的尋歡作樂對照來寫。②(體現(xiàn))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③(作用或意義)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作者懷著極大的憤慨唱出了軍中的不平,充滿了憤怒和諷刺。

3.“大漠”“窮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個意象營造怎樣的意境?

【答案】①營造了荒蕪、衰敗、冷落、凄涼的意境。②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

4.你認為唐軍戰(zhàn)敗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原因:自然條件惡劣,氣候條件惡劣,敵人兇猛善戰(zhàn),將領與戰(zhàn)士的矛盾。主要原因: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尋歡作樂,不愛惜士兵是失敗的。

第二段寫戰(zhàn)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xiàn)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昂T"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吧懋敹饔龊爿p敵,力盡關山未解圍"?;貞衔?,漢將“橫行”的豪氣業(yè)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被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注釋】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喻思婦的眼淚。城南:京城長安的住宅區(qū)在城南。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此處當泛指唐朝東北邊地。邊庭飄飖:形容邊塞戰(zhàn)場動蕩不安。庭,一作“風"。飄搖,一作“飄飄”,隨風飄蕩的樣子。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絕域:更遙遠的邊陲。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歷時很久。三,不表確數(shù))。陣云:戰(zhàn)場上象征殺氣的云。一夜:即整夜,徹夜。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煮飯時用的,兩用銅器。

【譯文】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①“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涕別離后"句中哪個字最為關鍵?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久”字最為關鍵。②“久"字說明了穿著鐵衣的戍邊戰(zhàn)士,駐守邊疆之久,辛苦勞累之痛,思念親人之悲。③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歸,強烈諷刺了邊將的無能、邊策者失當。

這一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zhàn)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拌F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lián),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苦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注釋】

死節(jié):指為國捐軀。節(jié),氣節(jié)。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譯文】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鮮血紛飛,從來死節(jié)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zhàn)斗多慘苦,現(xiàn)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1.“相看白刃血紛紛”與上文哪句內(nèi)容形成鮮明對比?“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與將領形成怎樣的對比?

對比:“相看白刃血紛紛”與“漢將辭家破殘賊"形成鮮明對比。

對比: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漢將輕開邊釁,縱情聲色,冒進貪功,不恤士卒。

2.“至今猶憶李將軍”,李將軍與詩中的將領有何不同?

李廣: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身先士卒,不貪功,愛士兵。

將領:無勇無謀,恃勇輕敵,遠離前線,尋歡作樂,好大喜功,不問士兵死活。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zhèn)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zhàn)爭何計其數(shù),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shù)不勝數(shù),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長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本詩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概括了開元年間唐軍將士戍邊生活的多個方面。重點在于揭露軍中官兵苦樂懸殊,抨擊將帥腐敗無能切不恤士卒,對浴血苦戰(zhàn)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清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評價此詩“沉痛語不堪多讀”

題組A基礎過關練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適《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兩句揭露了軍中將軍和士兵苦樂不均、生死迥異的地位和待遇。

(2)高適《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描寫思婦和征夫分別后對對方的思念,從側面折射出戰(zhàn)爭的殘酷。

(3)高適《燕歌行》中,描寫前線軍情緊急,敵軍侵略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點燃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2)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3)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做這種題的關鍵是平時強化記憶,反復鞏固;考試時審清題干要求,正確書寫字形。本題需要重點把握這些字詞的正確書寫:半、帳、猶、薊、校尉、瀚海、單于。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高適是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岑參合稱“高岑”,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詩歌具有雄壯而渾厚古樸的特點,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他的詩歌在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代的許多詩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直面現(xiàn)實的悲慨相結合,使他的詩歌有一種慷慨悲壯之美。()。在50歲之前,他窮困潦倒,甚至淪落到乞食度日的地步;后來他毅然投筆從戎,十余年間就從舞文弄墨的詩人一躍而成縱馬疆場的將軍。《舊唐書》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之一。

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高岑”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運用了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

B.校園里不時傳來“我們畢業(yè)啦!”的興奮歡呼聲。

C.這里所說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錢學森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華麗的“逆襲"

B.而他的人生,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場華麗的逆襲”

C.華麗的“逆襲"完美地概括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

D.他的詩歌包含著詩人的主觀意念,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棧ǎ?/p>

A.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海縣侯,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

B.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成為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之一。

C.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成為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

D.廣德二年,高適被封為渤??h侯,是唐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因軍功而被封侯的詩人之一。

【答案】

2.D

3.B

4.C

【解析】

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必須掌握各種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另外,標點符號運用起來也有很大靈活性,必須與語段的思路層次結合起來考慮,才能用得準確。

A項,引號表示直接引用古詩句;

B項,引號表示直接引用話語;

C項,引號表示強調(diào);

D項,和文中的引號一樣,都表示特定稱謂。

故選D。

3.此題考查銜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認真閱讀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據(jù)空句的位置來判斷,還可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的提示來分析銜接的內(nèi)容。要求選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的句子。

括號前寫的是高適詩歌的特點,后面寫的是高適的人生經(jīng)歷,所以括號里需要填的是一個過渡句。D項無法引出下文,排除。比較A、B、C三項會發(fā)現(xiàn),“而他的人生”一句將文段從寫高適的詩歌過渡到了寫高適的人生,銜接更恰當。

故選B。

4.此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應熟知病句的類型,最常用的判別方法是劃分句子結構成分,先看主謂賓,再看定狀補,判斷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殘缺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序不當?shù)葐栴}。如果結構上沒有問題,可從邏輯意義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關系不當?shù)葐柎祟}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類型,并能對句子做語法分析。

畫線句存在兩處語?。阂皇浅煞謿埲?,應在“唐代歷史"前加“是”或“成為"等;二是不合邏輯,“唯一一個”與“之一"不能同時使用,應刪去“之一”。A項沒有改正前一處語病,B、D兩項沒有改正后一處語病。故選C。

題組B能力提升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下面的問題。

燕歌行并序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詩人把“榆關"碣石”“瀚海"狼山”四個地方連綴起來,有何表達作用?

2.簡要分析“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兩句的修辭效果。

3.有人認為“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笔怯坞x戰(zhàn)爭進程的泛寫。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簡要分析。

【答案】

1.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四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2.運用鮮明的對比,將戰(zhàn)士的為國死戰(zhàn)和將領的尋歡作樂對照來寫,雖無任何議論,但情感和觀點卻得以顯露,充滿了憤怒和諷刺;也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

3.不同意。不是游離戰(zhàn)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飄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無所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唯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不得不使人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不可缺少的一段描寫。

【分析】

1.此題考核鑒賞詩歌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軍隊擂鼓出征,開出山海關,浩浩蕩蕩前進,旌旗飄揚碣石山間,此時校尉緊急傳書,飛奔浩瀚之沙海,緊接著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將“榆關"碣石”“瀚海"狼山”四個地點連綴起來,概括了出征的歷程,距離戰(zhàn)場越來越近,氣氛也隨之變得緊張。

2.此題考核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

答題時注意明確具體的手法,然后依據(jù)詩歌內(nèi)容解釋,分析表達效果。兩句詩的意思是戰(zhàn)士在前線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將軍們依然逍遙自在的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寫出了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戰(zhàn),一面仍恣意逸樂,可見運用了對比襯托法,突出了作者的情感,對戰(zhàn)士的同情關愛,對不作為驕奢淫逸統(tǒng)治者的憤恨和諷刺,暗含了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耐人尋味。

3.此題考核鑒賞詩歌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答本題首先回答同不同意,然后說明理由。顯然回答不同意更易于解答。征夫守衛(wèi)邊疆多年未歸,思婦悲痛啼哭。思婦獨守故鄉(xiāng)牽腸掛肚,征夫在邊疆遙望家園空自回頭。邊塞戰(zhàn)場動蕩無歸期,絕遠之地盡是蒼?;臎?。早午晚殺氣騰騰戰(zhàn)云密布,整夜里只聽到巡更的刁斗聲聲。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而造成這一悲劇的不僅是戰(zhàn)爭本身,更是尋歡作樂的將領,進一步諷刺了不恤戰(zhàn)士的將領,深化主題。這些內(nèi)容并未游離戰(zhàn)爭進程。

(二)閱讀高適的《薊中作》,完成后面的題。

薊中作

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一到征戰(zhàn)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4.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何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

【答案】敘事寫景,形象逼真,襯托出詩人壯烈的情懷;議論抒情,透射出詩人強烈的憤懣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凜凜風儀;語言質樸富有真情實感,具有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解析】試題分析:解答本題,要抓住題干要求從“表達方式"上談藝術特色。也就是從這首詩的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語言特色三個方面解答。詩一開篇,就以“沙漠”、“塞垣"這樣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偉岸的典型圖畫。接著以“策馬”、“長驅"和“登”這三個動作,勾畫出一個揮鞭馳騁、飛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國難的英雄形象。開始四句敘事寫景,以白描之法大筆勾勒,境界闊大,人物雖尚未出場,但通過“策馬"長驅”的壯烈之舉,落日黃云的蒼茫之色,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憂愁之重?!耙坏秸鲬?zhàn)處,每愁胡虜翻"這兩句既是由前面的敘事寫景到下文議論抒情的轉折,又具體揭示前文“邊城何蕭條”的原因:征戰(zhàn)不息,原來是“胡虜"的反叛造成的,同時也暗示對安祿山以“邊功市寵”,引起戰(zhàn)端。

“諸將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著詩人多少深沉的憤慨。這一起一伏之中,詩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轉向沉痛。這樣自然引出末尾兩句,“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這兩句各用一典,孫、吳指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和吳起,此二句含蘊的情感十分深厚強烈,有言少意多之妙。本詩藝術上敘事寫景,形象逼真,襯托出壯烈的情懷。議論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緒起伏捭闔,透射出詩人強烈的憤懣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凜凜風儀。全詩語言看似平淡質樸。

(三)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適

古鎮(zhèn)青山口,寒風落日時。

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

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注釋)①青夷軍,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

5.(1)前兩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兩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1)描繪了冬日傍晚的居庸關寒風呼嘯、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交代了時間、地點,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圍,暗示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悲涼心境。

(2)①對此次出塞找不到安邊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②歸家有望的喜悅。③暫且歸隱,等待時機報效朝廷的愿望。

【解析】(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兩聯(lián),首聯(lián)既點明了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huán)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頷聯(lián)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

(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嫉念}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頸聯(lián)總結此次出塞的收獲,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懣,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yǎng)性。尾聯(lián)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

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

(四)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使青夷軍①入居庸(其一)

高適

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

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

莫言關塞極,云雪尚漫漫。

(注)①青夷軍:唐代戍邊軍隊名稱。天寶九載春,四十七歲的高適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往青夷軍。此詩是當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關時所作。

6.結合詩句,理解首聯(lián)中“難"字含義。

7.本詩是如何表達情感的?請結合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做賞析。

【答案】

6.①孤獨之難(或“孤獨”)。詩人去、回邊塞,匹馬獨行了很長時間,孤單寂寞,前路漫漫,孤單寂寞。②行路之難(或“旅途艱難")。景象荒寒,關塞高險,大雪紛飛,行路艱難,一路行來艱苦困乏。

7.頸聯(lián)運用擬人(或:烘托、襯托、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從聽覺和視覺(視聽結合)兩方面寫了寒泉水聲冷澀、悲苦,山間樹葉凋零、干枯的景象,生動形象地描摹出邊塞的寒冷、空曠,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旅途的艱苦和心境的冷寂。

尾聯(lián)照應首聯(lián),“莫言關塞極”直寫觀點態(tài)度,“云雪尚漫漫"是對過關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寫,以景作結,蘊涵著征路漫長之意,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分析】

6.本題考查對詩歌語言的理解能力,從題干形式看,是一道煉字題。煉字的題目注意從煉意、煉境、煉結構和煉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一般都有煉意的內(nèi)容,如是寫景的詩句往往有煉意的成分,煉結構主要是統(tǒng)領全詩或在詩歌的結構中起關鍵的作用,如轉折、過渡等,煉手法主要是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答題時先答出字的含義,然后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效果。此題主要從含義角度考慮。

首聯(lián),寫自己獨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長的征途中去時十分艱難,此時回來也十分艱難。這一聯(lián)先從行役寫起,以“難”作結,“匹馬"表明孤獨,“行將久”,表明路途遙遠、人困馬乏,暗示了詩人孤單寂寞的心境?!叭ァ?,指前往青夷軍送兵;“轉”,即回,返入居庸關,因此“難”,不僅指“去”“轉"時山路的坎坷崎嶇,也包含邊地冰雪嚴寒之苦。

綜上所述,“難”一方面寫出了內(nèi)心孤獨之難,另一方面寫出了行路之難。

7.本題考查考生理解詩歌表現(xiàn)手法或表達方式以及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現(xiàn)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xiàn)手段。較為常見的有比喻、夸張、象征、烘托、渲染、對比、反襯、伏筆、暗示、雙關、擬人、排比等。題干要求“本詩是如何表達情感的”,需要考生在理解詩句含義的基礎上,結合表達技巧體會詩句所表達的具體情感。

頷聯(lián),是說自己原來不知道邊塞和內(nèi)地的氣候差別如此之大,此時只驚訝客子衣服的單薄。這一聯(lián)妙在寫“寒”字而不說穿。詩人送兵去時是秋天,邊塞還不太寒冷,還顯不出與內(nèi)地在氣候上的明顯區(qū)別,而冬日回還,北風凜冽,積雪滿地,才發(fā)覺到寒不可擋。通過心理和神態(tài)刻畫,寫人對氣候的感覺。

頸聯(lián),泉水流動的聲音也顯得悲苦,山上的樹葉已經(jīng)干落,十分空曠。“冷"字,并非詩人直接感受,而是通過泉聲的悲苦間接感覺的。這兩句作者抬首瞻望前路,描寫行役,發(fā)出征路遙遙的慨嘆;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山上的樹木,也抵擋不住寒威,葉子全部干落了,通過樹木的感覺,曲折地傳達出人的感覺。這兩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將瘆人的酷寒,通過水和樹,表現(xiàn)得十分曲折深入。

尾聯(lián),不要認為進入了居庸關,就走完了艱險、高寒的關塞,那前面云霧彌漫、冰雪覆蓋,路途還遙遙無際。這一聯(lián)與首聯(lián)“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相呼應,“莫言關塞極”,作者直接表明了對行路的態(tài)度,“云雪尚漫漫”一句,是對過關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寫,蘊涵著征路漫長的意思。

綜上所述,結合題干要求“請結合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做賞析”,頸聯(lián)運用了擬人手法,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寫了寒泉水聲冷澀、悲苦,山間樹葉凋零、干枯的景象,生動形象地描摹出邊塞的寒冷、空曠,隱含地表現(xiàn)了詩人旅途艱辛、內(nèi)心悲苦。

尾聯(lián)照應首聯(lián),“莫言關塞極”直寫觀點態(tài)度,“云雪尚漫漫”,以景作結,蘊涵著征路漫長之意,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

題組C培優(yōu)拔尖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高適者,渤海蓨人也。……天寶中,海內(nèi)事干進者注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shù)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頌。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節(jié)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節(jié)上前。

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適,立節(jié)貞峻,植躬高朗,感激懷經(jīng)濟之略,紛綸贍文雅之才。長策遠圖,可云大體;讜言義色,實謂忠臣。宜回糾逖之任,俾超諷諭之職??芍G議大夫,賜緋魚袋?!边m負氣敢言,權幸憚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jù)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詔與江東節(jié)度來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亂,會于安州。師將渡而永王敗,乃招季廣琛于歷陽。兵罷,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遷彭州。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jié)度,百姓勞敝,適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隴右,漸逼京畿。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代宗以黃門侍郎嚴武代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h侯,食邑七百戶。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jié)義。逢時多艱,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內(nèi)事干進者注意文詞干:要求

B.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幸:僥幸

C.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尋:不久

D.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短:詆毀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高適“負氣敢言”的一項是()

①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②因陳潼關敗亡之勢

③讜言義色,實謂忠臣④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

⑤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捱m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jié)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擅長寫詩,又有過人的才識,因而受到賞識,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來在政治上發(fā)跡高升的唯一一位詩人。

B.高適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招致李輔國等權貴的忌恨,故由諫議大夫一職降為太子少詹事職務。

C.高適有政治遠見,曾判斷永王叛亂必定失敗,肅宗下詔命高適和江東節(jié)度使來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亂,結果輕而易舉地打敗了永王。

D.高適為人喜歡談王霸之道的大方略,把國家安危作為己任,又講究節(jié)義,但是他的言談超過了他的實際本領,所以為大臣所輕視。

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

(2)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

【答案】

1.B

2.B

3.C

4.(1)他脫去平民衣服開始做官,做的是汴州封丘縣尉,這個官不是他樂于做的,于是辭去職位,客游于河西地區(qū)。

(2)高適就在蜀中練兵,軍臨吐蕃南境,來牽制其進逼京郊的兵力,但師出無功,而松州、維州等地不久被吐蕃所攻陷。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B項,“幸”,結合“權"分析,譯為受寵幸的人。句意:高適正氣凜然,敢于直言,權貴佞臣,都很害怕。故選B。

點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如本題,主要從語境內(nèi)容分析。

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質,還要注意有沒有“直接表現(xiàn)”等字樣,注意運用排除法作答。此題是人物是“高適”,品質是“負氣敢言”,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項。①高適受到張九皋的賞識;⑤高適有謀略,善看問題;⑥從政方面的事跡。排除這三項即可。排除這三項,自然得到答案。故選B。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C項,“結果輕而易舉地打敗了永王"錯誤。結合文本內(nèi)容“上奇其對,詔與江東節(jié)度來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亂,會于安州。師將渡而永王敗,乃招季廣琛于歷陽”分析可知,永王不是他率兵打敗的。故選C。

4.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