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物質的變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23/wKhkGWcVjfeAbe84AALH-Wah7JI604.jpg)
![第1課物質的變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23/wKhkGWcVjfeAbe84AALH-Wah7JI6042.jpg)
![第1課物質的變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23/wKhkGWcVjfeAbe84AALH-Wah7JI6043.jpg)
![第1課物質的變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23/wKhkGWcVjfeAbe84AALH-Wah7JI6044.jpg)
![第1課物質的變化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23/wKhkGWcVjfeAbe84AALH-Wah7JI60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物質的變化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課程標準學習目標1.了解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伴隨的現(xiàn)象2.掌握相關變化所對應的性質1.準確判斷物質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2.探究物質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以及現(xiàn)象3.準確描述物質變化的類型以及表現(xiàn)出的形式002預習導學(一)觀察:滋滋作響的火上烤肉,銀裝素裹的江畔霧凇,萬物復蘇的竹林春筍,絢麗多彩的街景燈光思考上述現(xiàn)象發(fā)生的變化分析變化過程中表現(xiàn)了哪些性質003知識梳理一.物質是在不斷的變化著的(1)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產生的變化(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3)物理變化的實質:物體的狀態(tài)或者分子間的間隙發(fā)生變化(4)化學變化的實質: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5)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有無新物質的產生,或有無新分子的產生(6)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化學變化產生的時候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產生的時候不一定有化學變化二.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物質變化的判斷:我們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比較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溫度(吸放熱)以及有無沉淀或氣體生成方面尋找證據證明變化的發(fā)生。(2)物理變化的類型:形狀變化(粉碎,捏扁),三態(tài)變化,溫度變化(3)化學變化的類型:燃燒、金剛石與石墨的轉化、生物變化、化學反應(4)物理性質的類型: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5)化學性質的類型: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wěn)定性三.古詩中的物質變化:【物理變化】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位置變化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形狀的變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學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光學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的運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凝固玉不琢不成器形狀【化學變化】烈火焚燒若等閑要留清白在人間煅燒碳酸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燃燒和生物變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燃燒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燃燒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燃燒爆炸004探究提升一.相關實驗與現(xiàn)象描述觀察硝酸鉛中加入碘化鉀,生成黃色沉淀的現(xiàn)象,樹葉變由綠變黃,熔化的冰塊碳酸鈉與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硫氰化鉀與氯化鐵反應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方式1.描述反應現(xiàn)象時要注意初始時各物質的狀態(tài),和反應后的狀態(tài)做對比2.反應過程中伴隨的顏色變化,氣體或沉淀產生的現(xiàn)象一定要描述進去3.描述反應現(xiàn)象時按照反應出現(xiàn)的順序順次記錄和描述4.描述現(xiàn)象時不得出現(xiàn)具體的物質名稱,出現(xiàn)名稱的是結論00501強化訓練一、選擇題1.(2023·溫州一模)番薯粉絲是文成的特產,下列制作番薯粉絲過程中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
磨漿B.
蒸熟C.
刨絲 D.
晾曬2.(2023·麗水一模)麥芽糖是由米、麥、粟等糧食發(fā)酵制成的糖類食品,具有強健脾胃、潤肺止咳的功效,老少皆宜。下列制作麥芽糖的工藝中,主要發(fā)生化學變化是()A.麥芽切碎備用B.與熟糯米混合發(fā)酵C.棉布擠壓出糖水 D.清洗麥芽3.(2023·臺州一模)三星堆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玉石器、銅頭像、青銅神樹和鳥型金飾片等重要文物。下列制作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雕刻玉石 B.打磨銅像 C.礦石煉銅 D.鍛打金塊4.(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楓葉國際學校20222023學年九年級10月月考科學試題)下列生活中的交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自行車:“天氣太熱,我的輪胎爆炸了”B.鐵架臺:“好難受??!我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了”C.酒精燈:“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來越少了”D.濃硫酸:“我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質量怎么增加了”5.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劈開木材B.鐵杵磨針C.鞭炮爆炸 D.吹爆氣球6.(2022·嘉興一模)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賦能,我國科技一直秉持貼近生活、貼近需求的理念,引領社會發(fā)展。下列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全氣候電池為電動汽車充電 B.氫燃料在火炬“飛揚”中燃燒C.海島上采用風力發(fā)電照明 D.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檢測7.(2022·溫州一模)魚餅是溫州的一道特色菜,魚餅的制作主要經過以下工序:①鮸魚去骨②敲打魚泥③放料蒸煮④油炸亮色,這些工序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8.(2022·衢州二模)“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一首《山形》將秋天的山林美景生動展現(xiàn),下列現(xiàn)象與“霜葉紅于二月花”屬于同一種變化的是()A.蔗糖溶解 B.鐵絲彎折 C.冰雪消融 D.呼吸作用9.(2022·寧波一模)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10.在消防知識中有一個詞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原子核爆炸B.煙花綻放時爆炸C.燃氣罐泄漏爆炸 D.壓力鍋排氣孔堵塞爆炸11.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古絲綢之路將我國的發(fā)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xiàn)化學變化的是()A.糧食釀酒 B.紡紗織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 D.用石塊修筑長城12.如圖為霧炮車,柯橋區(qū)各鎮(zhèn)(街)廣泛應用,加入水后會噴出霧狀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塵的接觸面積,降低空氣中的灰塵含量,下列有關霧炮車的說法正確的是()A.加進去是液體,出來是氣體,發(fā)生了化學變化B.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物態(tài)變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熱量C.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物態(tài)變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熱量D.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這個過程其實很少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13.如圖裝置進行試驗(夾持儀器略去):①點燃酒精燈,酒精燃燒;②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掉落;③再過一段時間后火柴燃燒,則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A.①中酒精燃燒屬于物理變化B.②中蠟燭熔化屬于化學變化C.②③的現(xiàn)象能說明所有金屬都具有導熱性這一物理性質D.①③中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物質可燃性這一化學性質14.以下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制作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永康錫藝B.溫州剪紙C.泰順米酒D.東陽木雕15.下列關于化學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B.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D.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變化16.在下列事實所伴隨的變化中,肯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①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
②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改變
③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
④有新物質生成
⑤有沉淀產生
⑥有顏色變化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④17.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記載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B.《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C.《抱樸子》——“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D.《天工開物》——“侯潮一過,明月天晴,半日曬出鹽霜”18.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加熱硫酸銅晶體,加熱后,發(fā)現(xiàn)試管口有水滴出現(xiàn),藍色的硫酸銅晶體變成白色粉末;等試管冷卻后,向該試管中滴入幾滴蒸餾水,發(fā)現(xiàn)試管底部的固體又變藍色,繼續(xù)加足量蒸餾水,藍色物質全部溶解,通過觀察和實驗,該同學尋找到硫酸銅晶體發(fā)生化學變化的證據是(
)A.硫酸銅晶體顆粒變小了 B.白色粉末能溶解在水中C.藍色的硫酸銅晶體變成白色粉末 D.白色粉末變成了藍色晶體19.下圖所描繪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中,一定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冰川消融B.下雨C.光合作用 D.霧凇20.某同學點燃蠟燭并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如圖所示,下列能作為蠟燭發(fā)生化學變化證據的現(xiàn)象是(
)A.出現(xiàn)蠟油B.蠟燭變軟C.杯壁出現(xiàn)水珠D.蠟燭體積減小21.下列著名詩句中隱含著化學變化的是()A.白玉做床,金做馬B.千里冰封,萬里雪飄C.野火燒不盡,春分吹又生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2.物質變化有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兩種形式,下列生活圖片中表示在變化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毒氣 B.將鮮鴨蛋腌制成皮蛋C.用糧食來釀酒 D.用炭火烘制作烤魚23.下列變化前者屬于化學變化,后者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瓷瓦破碎 B.煤炭燃燒;水的蒸發(fā)C.酒精揮發(fā);食物腐爛 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鐵生銹24.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下列詩句中涉及的變化與其他三項本質不同的是()A.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25.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向飽和的硫酸銨溶液中滴加蛋清溶液B.日本核電站工作人員給核電機組注水降溫C.煉油廠蒸餾原油獲得汽油、煤油等產品D.露置于空氣中的鎂帶表面逐漸變黑26.我們家鄉(xiāng)衢州特產豐富,以下特產制作的部分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A.生產紅糖時蒸發(fā)甘蔗汁液B.釀制江山米酒時發(fā)酵糯米C.制作龍游發(fā)糕時將成品進行包裝D.制作開化開順牌黑木耳時曬干水分27.下列變化中有一個與其它三個有本質的不同,它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天空中云形變化C.燃放煙花D.蠟燭燃燒二、填空題28.下列描述屬于物理變化的是;屬于化學變化的是;描述物理性質的是;描述化學性質的是。(填序號)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鋼鐵易生銹;③電燈發(fā)光;④煤氣燃燒;⑤鎂能燃燒;⑥氧化銅是黑色粉末;⑦冰雪融化;⑧雕琢玉石;⑨食物變餿參考答案1.B【解析】A、磨漿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B、蒸熟過程中番薯粉絲的成分發(fā)生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刨絲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D、晾曬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故選B。2.B【解析】A、麥芽切碎備用過程中只是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與熟糯米混合發(fā)酵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棉布擠壓出糖水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清洗麥芽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B。3.C【解析】A、雕刻玉石后,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B、打磨銅像,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C、礦石煉銅后生成了新物質銅,屬于化學變化,選項正確;D、鍛打金塊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故選C。4.B【解析】A、天氣熱,分子受熱膨脹,分子間隙增大導致輪胎爆炸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鐵架臺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鐵銹是新物質,鐵生銹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C、酒精越來越少是由于酒精具有揮發(fā)性,酒精揮發(fā)過程中只是分子的不斷運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濃硫酸吸水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B。5.C【解析】A、劈開木材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鐵杵磨針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C、鞭炮爆炸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D、吹爆氣球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故選C。6.C【解析】A、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B、氫燃料在火炬“飛揚”中燃燒生成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C、海島上采用風力發(fā)電照明,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符合題意;D、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檢測,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C。7.D【解析】①鮸魚去骨只是物質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②敲打魚泥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③放料蒸煮時,鮸魚中的蛋白質受熱發(fā)生變性,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選項正確;④油炸時,鮸魚中的蛋白質受熱發(fā)生變性,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選項正確;故選D。8.D【解析】A、蔗糖溶解只是蔗糖分子運動向水中擴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鐵絲彎折只是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C、冰雪消融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D、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故選D。9.C【解析】A、野火燒不盡,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B、烈火焚燒若等閑,焚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D、蠟炬成灰,蠟燭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故選C。10.D【解析】A、原子核爆炸過程中除去了原子發(fā)生裂變外,還其他物質發(fā)生變化生成新的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A錯誤。B、煙花在空中爆炸,是煙花與氧氣發(fā)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B錯誤。C、燃氣爆炸是燃氣與氧氣發(fā)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C錯誤。D、高壓鍋因排氣孔堵塞而爆炸,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性爆炸”,故D正確。故選D。11.A【解析】A、糧食釀酒過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B、紡紗織布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C、在甲骨上刻文字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D、用石塊修筑長城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選A。12.D【解析】A、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B、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物質的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化,也沒有能量的變化,選項錯誤;C、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物質的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化,也沒有能量的變化,選項錯誤;D、加進去是水,出來是霧狀小水珠,這個過程其實很少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選項正確,故選D。13.D【解析】A、酒精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項錯誤;B、蠟燭熔化只是蠟燭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C、給銅片加熱,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火柴燃燒,說明銅片將蠟燭燃燒產生的熱量傳遞給蠟燭和火柴,證明銅片具有導熱性,且銅片表現(xiàn)導熱性時并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即導熱性屬于銅的物理性質,上述實驗只能證明銅具有導熱性,但不能說明所有金屬都具有導熱性,選項錯誤;D、火柴燃燒說明火柴具有可燃性,當火柴燃燒時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即可燃性是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選項正確,故選D。14.C【解析】A、永康錫藝制作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溫州剪紙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C、泰順米酒釀制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D、東陽木雕雕刻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故選C。15.C【解析】A、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故A正確;B、在化學變化中一定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如石蠟燃燒是化學變化在這個化學變化中石蠟熔化又是物理變化,故B正確;C、化學變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質,并不是化學變化都會有沉淀生成,故C錯誤;D、物質的變化是由物質的性質決定的,同時物質的變化又反映了物質的性質,故D正確。故選C。16.D【解析】①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說明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②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改變,分子本身不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狀態(tài)的改變,屬于物理變化;③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燈泡發(fā)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④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⑤有沉淀產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升溫,會析出晶體,屬于物理變化;⑥有顏色變化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氧氣變?yōu)橐簯B(tài)氧,顏色變了,屬于物理變化。故選D。17.D【解析】A、《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火加熱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B、《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曾青得鐵生成銅,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抱樸子》—“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有銀和丹砂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D、《天工開物》—“侯潮一過,明月天晴,半日曬出鹽霜”,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D。18.C【解析】判斷硫酸銅晶體發(fā)生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晶體顆粒變小、白色粉末能溶解在水中,都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藍色的硫酸銅晶體變成白色粉末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是判斷發(fā)生化學變化的依據,而D白色粉末變成了藍色晶體變化中也有新物質生成,但不是硫酸銅晶體發(fā)生化學變化的證據。故選C。19.C【解析】A、冰川消融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下雨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光合作用過程中有新物質氧氣、有機物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霧凇形成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C。20.C【解析】A、出現(xiàn)蠟油是因為蠟燭受熱熔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故A錯。B、蠟燭變軟是因為蠟燭受熱,沒有新物質生成;故B錯。C、杯壁出現(xiàn)水珠,是因為蠟燭燃燒生成水,故生成了新物質;故C對。D、蠟燭體積變小,是因為燃燒消耗了一部分蠟燭,沒有新物質生成;故D錯。故選C。21.C【解析】A、詩句“白玉為床,金做馬”中,“玉”和“金”的形狀發(fā)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選項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詩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冰”和“雪”的形成只是水的狀態(tài)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選項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詩句“野火燒不盡,春分吹又生”中,野草燃燒能生成和二氧化碳和灰燼,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C選項正確,符合題意;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中,“風雨聲”由物體振動產生,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選項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22.A【解析】A、活性炭吸附毒氣是利用疏松多孔的結構,把毒氣吸附在表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正確;B、將鮮鴨蛋腌制成皮蛋,生成新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B正確;C、用糧食來釀酒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D、用炭火來烤魚包含著炭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選A。23.B【解析】A、燈泡發(fā)光的過程中電能轉化成光能和熱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瓷瓦破碎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正確;B、煤炭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水的蒸發(fā)的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正確;C、酒精揮發(fā)的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食物腐爛變質的過程中有對人體有害的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不正確;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的過程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有新物質碳酸鈣等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鐵生銹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B。24.A【解析】A.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爆竹燃放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烈火焚燒過程中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糧油銷售合同范本
- 打字員的勞動合同書
- 印刷品訂貨合同格式
- 2025房屋商用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yè)合同(合同版本)
- 醫(yī)療機構采購與供應合同
- 配音演員聘用合同范本
- 探索在線技能培訓的新模式
- 指點迷津筑夢未來主題班會
- 技術進口合同范本
- (康德一診)重慶市2025屆高三高三第一次聯(lián)合診斷檢測 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年福建泉州文旅集團招聘24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行業(yè)砂石物資運輸方案
- 腫瘤全程管理
- 污泥處置合作合同模板
- 2025高考數(shù)學專項復習:概率與統(tǒng)計的綜合應用(十八大題型)含答案
- 銷售人員課件教學課件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接力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