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答題技巧與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答題技巧與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答題技巧與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答題技巧與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答題技巧與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與練習(xí)題匯編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考查重點是文言詞句的理解翻譯、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綜合。歷年高考語文文言

文命題都有一定規(guī)律,只要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再有重點有側(cè)重的進行一段時間的強化練習(xí),要掌握文言文

并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文言文的“文意歸納與概括”題是文言文閱讀題的必考題,在《考試說明》中屬

于“歸納內(nèi)容要點”考點,是文言文整體閱讀中的重點和難點客觀題主要是考查對文意的理解力,變?yōu)橹?/p>

觀題之后,除了考查考生對文意的理解之外,還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篩選、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一、高考語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讀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本。在復(fù)習(xí)時不要輕易舍棄課本,反而還要加強對課本的復(fù)習(xí)。只要認真分

析一下歷年的高考試題就會發(fā)現(xiàn),每年的文言文試題都和中學(xué)階段學(xué)習(xí)的文言文課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盡

管選的文段我們沒有見過,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也就是說都是課文中學(xué)過的內(nèi)容。

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課本的復(fù)習(xí)。

要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實踐證明,有效地訓(xùn)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或準確地解答文言文試題,

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文義,或叫整體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則就會犯望文生義或斷章取義錯

誤。

面對一篇文言文,通過整體閱讀,應(yīng)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寫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

時代(朝代),具有什么特點,干了什么事(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這些事有什么意義,文中還涉及了什么人,

人物之的關(guān)系怎樣等等。如果不能整體把握文義,那么有時不僅會搞錯了主要人物,搞錯了人物之間的關(guān)

系,甚至還會張冠李戴,混謂是非(比如裴矩對煬帝和對太宗的態(tài)度)。

二、歸納文言詞語意義和用法

在復(fù)習(xí)和整理文言詞語時,沒必要將常用實詞的每個義項都列出,弄得眼花繚亂.比如看“見”的

“見”:只須強調(diào)“見”有表“被動”的意思以及“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相當于'我',詞

性副詞”即可,記準兩個例子“信而見疑'’和"君既若見錄”,剩下的“看見”“拜見”“召見”“會

見,,,,見解,,等跟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都有關(guān)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險的“危”,學(xué)生一看到“?!北?/p>

想到“險”,其實在古漢語中“危”經(jīng)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語“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

做正直的事),詩歌“危樓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钡?危險',"危難’,“危害’’義項,

大概學(xué)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難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復(fù)習(xí)時重點注意這些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義

項,掌握了這些不同,其他的義項基本就可以應(yīng)付裕如了。

另外,還要歸納掌握一點基本的文言語法。學(xué)習(xí)古漢語語法,應(yīng)重點了解古今語法的差異方面。因

為古今漢語的一些基本語法規(guī)律(如主語在謂語之前,動詞,形容詞可作謂語等)古今相同,這些就不必死

第1頁共48頁

記硬背。而對古今差異方面(如詞類活用,特殊語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動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見的虛詞

的用法等)應(yīng)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記住。

所謂“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結(jié)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理解時不能分開、而需要按照某

種固定模式來解釋的詞語。只有注意這些特殊規(guī)則,才能正確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與”(和……相

比,哪個更……)”無乃……乎”(恐怕……吧。)”得無……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三、特定語言環(huán)境推斷詞義

在文言文綜合閱讀中,常常會碰到個別字、詞、句一時無法理解,就需要根據(jù)上文、詞義的慣性來

順推,或根據(jù)下文的語脈、文義來逆推。俗話說,宇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篇),只有將字、詞、

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體語境框架內(nèi),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試題,由于側(cè)重考理解能力,

非常注重語境因素。特定語境中的詞語往往有特定的含義。尤其是文言實詞,由于其具有多義性,離開語

境可能會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對我們進行有效的復(fù)習(xí)是會

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還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

成語后,便可以根據(jù)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例如高考題“在官清恪,未嘗問私”(恪,

謹慎而恭敬),成語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或常見成語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

我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xué)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四、區(qū)分文言虛詞常見用法

復(fù)習(xí)虛詞,要注意近幾年考了哪些虛詞,考的什么義項和用法,同時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虛詞有

哪些。近年的《考試說明》只要求掌握18個虛詞,但虛詞的范圍雖小,變化很多。因此在復(fù)習(xí)中,要掌握

這些虛詞的詞性和常見的用法,以及當它具白某種詞性時可以翻譯成什么。有了這種基礎(chǔ)再去做題,一般

題目都能解決。首先應(yīng)明確虛詞在不同證性時的特點。比如經(jīng)??荚嚨?、用法也比較復(fù)雜的虛詞“以”,

詞性主要有介詞和連詞等。作為介詞后面往往跟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構(gòu)成介賓短語,在句中充當狀

語,如“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以”后跟名詞性短語“一璧之故”作渭語“逆”的狀語。而當它作

連詞時,后面通常都是動詞或主謂短語,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耙浴焙笫恰捌錈o禮于

晉”,是一個主謂短語,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連詞。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兩個例句中,“以”都

譯為“因為”,但因為所連綴的詞性不同,用法也明顯不同。所以“以”是介詞還是連詞,就須對它所連

帶的詞語作具體分析。

文言文除了考實詞、虛詞用法外,還考查句子翻譯、信息把握、文義概括等內(nèi)容。但相對而言,實

詞虛詞是基礎(chǔ),是根本。學(xué)習(xí)文言文就像學(xué)習(xí)外語,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第2頁共48頁

五、分析歸納概括題解題思路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分析就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并且對這些部分作獨立的研究;

綜合就是把部分結(jié)合成整體,再現(xiàn)事物各部分多種多樣的、豐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分析是細節(jié)性的、局部性的

研究,只針對某一點進行獨立研究;綜合是整體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進行通

盤思考。分析綜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開的,分析以對事物的整體認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

礎(chǔ)上形成的對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認識。一般思維是先綜合后分析再綜合。

“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夠在基本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要求準確把握文中所寫的

人、時、地、言、事、理、情等信息,篩選出來對選項的表述加以正誤的判斷。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指對文中信息進行提煉和綜合,對所述事件或所說的道理進行

綜合的判斷與推理,要求考生某個論點的根據(jù)、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某種發(fā)展導(dǎo)致的結(jié)果等等。這種考

查經(jīng)常采用多角度提問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較為全面的內(nèi)容歸納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指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

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讀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nèi)

容。文章中,作者的觀點、看法、態(tài)度有時表現(xiàn)得直露而顯明,有時卻表現(xiàn)得含蓄而曲折,因而這類題的

難度也往往較大。它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進而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

“歸納概括”題常見出題方法。一是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義思的選項”的方式出現(xiàn)。二是

采用對某一問題提問的方式出現(xiàn)。對第一種,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大致可歸納為“誤用因果”、“事

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和“詞語誤解”幾種類型。但不論是什么類型,只要認真讀懂原

文,理清脈絡(luò),深入思考,仔細辨析,從句間關(guān)系,條件限制,原文有無表述、表述是否恰當以及詞語解

釋等方面人手,對照選項逐一篩選,最終就會做到去偽存真。第二種考查方式要求學(xué)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

內(nèi)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斷的能力。這中間的關(guān)鍵是要準確理解題干的提問點,吃透選擇項的內(nèi)容含義,緊緊

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合理考慮“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六、設(shè)題特點例析

“文意歸納與概括”題大致分為三大類:

一是特點的歸納與概括。這里又可以分為三個小類:①直接考查傳主的形象或性

格特點。如:“請結(jié)合文意,簡要概括崔慰祖的形象特點?!薄案鶕?jù)文章第3段的內(nèi)容,

概括趙瞻云的品格特點?!雹诳疾閭髦髟谥螌W(xué)、做官、為文等方面的特點。如:“歐陽

發(fā)在治學(xué)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根據(jù)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xué)、為文方面

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雹劭疾閭髦鲝氖碌哪稠検聵I(yè)或使用的某個物件的特點。如:

“根據(jù)文中張汝霖的科舉經(jīng)歷,概括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guān)特點?!?/p>

第3頁共48頁

二是原因的歸納與概括。要求概括傳主做某事的原因或理由。如:“請簡要概括

作者拒絕做嚴生老師的原因?!薄白髡哒f愚溪'適類于予',請概述其理由。”

三是事件或角度層面的歸納與概括。題干中給出傳主的某個特點,讓考生歸納與

概括該特點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或哪幾件事。如:“作者認為佛法的智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請簡要概括?!薄斑x文從哪幾個方面表現(xiàn)了富弼的'溫良寬厚、正色慷慨'?試加以概

括?!?/p>

理清了文言文“文意歸納與概括”題的題型,也就明白了此類題的命題方向,即

通常是以傳主為中心,歸納與概括傳主某個方面的特點或傳主做某事的原因;或反過來

給出傳主某個方面的特點,歸納與概括此特點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或哪幾件上。

七、分步作答示例

1.精準審題

“根據(jù)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xué)、為文方面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這個題干

提供的有用信息:第一,指明了答題方向一一歸納與概括的是“治學(xué),為文方面的特點”:

第二,指出了答題有效信息區(qū)域一一“第三段”;第三,提出答題的附加要求一一“不

超過30字”,這就要求考生對篩選的信息進行概括。

2.篩選關(guān)鍵詞

找到答題的有效信息區(qū)域,篩選出關(guān)鍵詞,提取有效信息。試題涉及的第三段:

先生于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xué),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典禮,至于文字

訓(xùn)詁、名物象數(shù),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xué)》內(nèi)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學(xué),著《春秋

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jīng)、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

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這段文字很明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以“為文根柢”“中的關(guān)鍵詞“為文”為界限,

前文是講“治學(xué)”,后文是說“為文”。而前文中又有關(guān)鍵詞“罔不綜覽”“至于……”

“又深于”“識議超卓”,根據(jù)這幾個關(guān)鍵詞,可以看出汪中在治學(xué)上研究的內(nèi)容非常

豐富,各種學(xué)科都有涉獵,而且又對《春秋》有精深的研究。而后半部分有關(guān)鍵詞“根

柢”“陶冶”“取則于古”“卓然成一家言”,根據(jù)這幾個關(guān)鍵詞,可以概括汪中為文

的特點是從古人那里學(xué)習(xí),不追隨當代名人名家,而是自成一家。

3.分點表述

答案要求簡潔,所以盡量用四字或六字的短語來把歸納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概括。這

里一定不要用文中的原話回答(除非題干要求是用原文回答),最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也可以將自己的語言與文章關(guān)鍵詞進行組合,得出答案。比如上面一題的答案:“治學(xué):

范圍廣泛,學(xué)有專精。為文;取則于古,自成一家?!?/p>

第4頁共48頁

八、歸納概括題常見答題誤區(qū)分析

縱觀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題,“歸納概括”題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義思的選項”的方式

出現(xiàn)。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可歸納為“誤用因果”、“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和

“詞語誤解”幾種類型。

(一)誤用因果。這類錯誤是指原文上下兩件事不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而選項卻以因果關(guān)系處理。

(二)事件雜糅。這類錯誤是指把兩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狀語、定語或其他條件。

(三)無中生有。這是指原文無此意,而選項中虛添了內(nèi)容。如高考題第19題C項中說“(狄仁杰在

勸諫時)使得高宗感到十分為難,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杰的諫勸?!边@里又有兩處不符合原文,即“為難”

和“不得不”,高宗“為難”原文并無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說明高宗在接受諫勸時并不是不

得己而為之。這一題的錯誤就屬于無中生有。

(四)顛倒是非。這類錯誤是指原文有相關(guān)的表述,但選項中的表述恰恰與原文相反。

(五)詞語誤解,這類錯誤很細小,因為往往僅是一個詞解錯了,而其他表述完全無誤。

作答文言文“文意歸納與概括”題的障礙除了審題不準,找不準有效信息區(qū)域、

抓不住關(guān)鍵詞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概念區(qū)分不清和事件意識淡薄。

所謂“概念區(qū)分不清”就是指有時學(xué)生分不清題目中的一些概念性的詞語,比如

概括傳主的“形象”與“性格”特點,像“正直”既是形象特點,也可以是性格特點;

但“能力非凡”則只是形象特點,而不是性格特點。再比如概括傳主“為官”與“為人”

的特點,“剛正不阿”“不卑不亢”既可以是為官特點,也可以是為人特點;而像“能

力出眾”“不辭勞苦”則只能是為官特點,而不是為人的特點。例如:“選文從哪幾個

方面表現(xiàn)了富弼的'溫良寬厚、正色慷慨’?試加以概括?!眳⒖即鸢妇褪恰阿賹Υ?/p>

屬:垃高不驕,禮待下屬;②對待皇帝:誠懇諫上,獻計獻策:@對待賓客:不論貨賤,

一視同仁;④對待百姓:深得民心,備受愛戴?!倍皇歉爬ǔ鼍唧w的哪幾件事情,所

以分清題干中的一些概念對答題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考試的時間限制,試卷中的文言文文本一般都在650字左右,通常都是對原

文進行過刪減的??梢哉f出題者保留下來的每一個文字都是有用的,而傳記類文本又通

常是敘事為主,一篇文章至少保留3—4件事,而這每一件事都是從不同側(cè)面表現(xiàn)傳主的

某一個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在閱讀這些主要事件時,一定要有從每一件事中概括出傳

主品質(zhì)或形象特點的意識,這樣才能做到答題全面。例如:“結(jié)合全文,簡要概括劉昌

裔的主要品質(zhì)?!蔽谋镜膫髦魇莿⒉幔谋竟?個小節(jié),除了第1小節(jié)交代他的籍貫,

后面以時間為順序,依次敘述劉昌裔少年重遲好學(xué);青年以文干邊將、單船說楊琳;為

第5頁共48頁

官陳許從事時,檄責李納、助上官猊守城、拒納韓全義;擔任陳許節(jié)度使時,與蔡州和

平共處、回京師謝罪,一共8件事。從這8件事中可以概括出他的品質(zhì):①勤學(xué)好思:

②膽識過人;③善于辭令(文辭);④顧全大局;⑤寬厚持重;⑥治軍有方。如果忽略

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把人物的某個方面的特征遺落,從而影響答題的準確性。

考題訓(xùn)練解析

一.(2021年高考全國I卷)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

及兄弟之子雖童擄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

行隼,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先眨骸叭弧k逓樘?/p>

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

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线又唬骸懊裰詾楸I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

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較檎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自是數(shù)年之后,凈中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

政道。對日:“隋主好自專底?,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

下之務(wù),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

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更多受施,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

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

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偅傥奈湮迤芬焉细嬷眨骸棒镁啬墚敼倭?,不為而從,儻

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崮茇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

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塞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三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

第6頁共48頁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nèi),即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D.庶務(wù),指國家的各種政務(wù),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guān)的各種急務(wù)。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yīng)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yīng)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

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yīng)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

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quán),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

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錚,受

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上患吏多受財,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5.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

目的是什么?

【答案】1.B2.D3.B

4.(1)唐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2)君主討厭聽人揭短,

則大臣的忠誠便轉(zhuǎn)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zhuǎn)化成忠誠。

5.①這句話的意思是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動則影了?隨之而動?;实鄣钠沸院脨河绊懼?/p>

臣子的態(tài)度,司馬光認為君主需要為人正直,因為臣子會效仿君主。

②目的是贊揚唐太宗善于納諫,告誡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為臣子的表率。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強宗室”是“鎮(zhèn)天下”的目的,中間不能斷開,“故”表結(jié)果的連詞,引領(lǐng)下文,“故”前斷開,所以

排除A、D:

“雖”為連詞,經(jīng)常用于句首,所以在“雖”前面斷開,“皆為王”作謂語,主謂間不該斷開;“遍封宗

子”中“宗子”作賓語,“子”后斷開;“于天下利乎”,這是疑問句,承前省略主語”此(這樣做)”,

獨立成句。據(jù)以上分析排除C。

第7頁共48頁

整句話的翻譯為: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

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

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D.“跟軍國大事相關(guān)的各種急務(wù)”錯誤。庶務(wù),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wù)。亦指這些事務(wù)的經(jīng)辦人員。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錯誤。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嚴刑峻法,

并非否認嚴刑峻法的作用,選項概括不準確。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話的得分點為:“患”,擔心;“原”,賄賂;“左右”,身邊的人。

第二句話的得分點為:“惡”,討厭;“過”,過錯;“佞”,諂媚。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寫作目的的能力。

首先要解釋“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

品,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xùn),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

太宗三個善于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zhí)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xiàn)良

好的君臣互動。

參考譯文:

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

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

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

“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

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

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來養(yǎng)護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

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

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yīng)

當捐走奢華,減少費用,輕松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

重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guān)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

第8頁共48頁

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

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wù),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以一人

的智慧決定天下事,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jīng)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

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

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

御史。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

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yīng)當處死;但是陛下

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dǎo),以禮教來整齊

民心'的古訓(xùn)?!碧诼犃撕芨吲d,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

并不一味地順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馬光日: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

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zhuǎn)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zhuǎn)化

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⑦?

洪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禹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奉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

經(jīng)的集會。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yīng)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xiàn)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7.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yīng)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答案】6.B7.①第二句“惠遠東林住得無”用“惠遠”“東林”兩個意象,表現(xiàn)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態(tài)

度,“住得無?”以問句的形式,委婉地表達了對白居易出入佛寺的關(guān)切以及勸告,含蓄地勸誡友人不要

輕易產(chǎn)生逃避、厭棄官場的情緒。

②尾聯(lián)中“莫謾”“青云依舊”等詞語,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過度沉浸在佛法當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

直上,表達前途無量的勉勵之意。

第9頁共48頁

【解析】

【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思想內(nèi)容、賞析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說詩人曾經(jīng)聽說溢水縈繞像衣帶,是對此地景物的描繪,并未有表現(xiàn)朋友間“天涯若比鄰”之

意,此項對用典解釋有誤。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分析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題干中的“含委婉勸告之意”,己提示考生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詩

人采用哪些手法勸告了什么,既要對詩句的表現(xiàn)手法作出判斷,又要體會出詩句中隱含的意思。詩中體現(xiàn)

勸告之意的是“惠遠東林住得無?”和“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兩句。前者借典故用問句,

后者直接表達勸慰之意。只要結(jié)合這兩句詩,把詩人蘊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二.(2021年新高考全國乙卷)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蒐貴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

法應(yīng)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

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人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鄙先眨骸扒?/p>

能執(zhí)法,朕復(fù)何憂!”胄前后學(xué)殖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郁令裴仁就私役門夫,上怒,

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日:“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多

M,臣恐人無所措手足?!吧橡?,免仁軌死,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日:“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懣婷。朕庭無常設(shè)之樂,

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

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網(wǎng),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登

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庇墒侨钌醣?。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

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日:“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

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去季軍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nèi)五人嘗為盜,余皆平

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上曰:“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

之!”

(節(jié)選自《通鑒經(jīng)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

第10頁共48頁

/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

B.戴胄忠清公直/挪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去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

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天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

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

/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犯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諫的執(zhí)著態(tài)度。

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

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zāi)等讓自己感到內(nèi)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認為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條例,若皇上敕令與法沖突,應(yīng)以法為準繩,唐太宗聽從了戴胄

的意見,并高度評價他的看法。

B.裴仁軌因私事使喚門夫,唐太宗要處死他,李乾祐說法律為皇帝與天下共有,不可輕罪重判;太宗免去

仁軌死罪,以乾祐為侍御史。

C.唐太宗認為死刑關(guān)乎人命,如果機械執(zhí)行法條難免會出現(xiàn)冤案,于是加強死刑覆奏,讓判決更為審慎,

這一舉措使許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壽;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dǎo)致了隋朝滅亡,因

此告誡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訓(xùn)。

11.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答案】8.C9.B10.D

11.(1)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再依法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2)(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復(fù)核查驗,有依據(jù)法令應(yīng)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

【解析】

【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其中“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以”

作謂語,“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之間不能斷開,可排除AD項。

第11頁共48頁

“未幾有詐冒事覺者”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說“詐冒事覺”這一類人,共

同作“有”的賓語,之間不可斷開,而下一句“上欲殺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語,引領(lǐng)一個

新的句子,要單獨成句,可排除B。

這句話的意思是: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

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

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yīng)當流放?!?/p>

故選C。

【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B.“抵極刑”,極刑即死刑,“抵”意為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尸體示眾之意。

故選B。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dǎo)致了隋朝滅亡”錯誤。根據(jù)原文“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

盡忠”可知,隋朝滅亡是因為皇帝無道和大臣不盡忠兩個原因造成的,而不僅僅是大臣的原因。

故選D。

【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關(guān)鍵詞句:“既”,已經(jīng);“斷”,處理;“復(fù)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忿”,憤怒;“信”,

信用。

(2)關(guān)鍵詞句:第一句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憐憫,憐惜;“狀”,情況;

“可”,值得;“聞”,使……知道。

參考諾文:

戴宵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噬弦驗楹蜻x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

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

“按照法律應(yīng)當流放。"皇上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

人只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所以想要

殺他,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被噬险f:“你

能夠執(zhí)行法律,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戴胄經(jīng)常就像這次一樣寧肯使李世民發(fā)怒也要秉公執(zhí)法,說出

來的話語像不斷涌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太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的案情了。郁令裴

仁軌私下使喚看門的人,皇上很憤怒,想要斬殺他。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勸諫道:“法律,是陛下和天

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獨有的。如今仁軌犯了輕罪卻遭受極刑,臣擔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亂,不知如何

是好?!被噬下犃撕荛_心,免了仁軌的死罪,讓乾祐擔任侍御史一職?;噬蠈檀蟪颊f:“我認為死刑

第12頁共48頁

極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慮的緣故??墒秦撠煹墓倮粼谄讨g就完成三次回奏。另

外,古代處決犯人,君主為此撤掉音樂演卷,減少膳食。我的宮庭里沒有常設(shè)的音樂,然后常常為此而不

吃酒肉,再者,百官斷案,只依據(jù)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人敢違法,這當中怎能完全沒

有篦枉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二天之內(nèi)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諸

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nèi)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

下省督察,依據(jù)法律應(yīng)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

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

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討論訴訟案件,魏征說:“隋煬帝時曾發(fā)生盜竊案,

隋煬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竊賊,稍慨牽連是非難斷的,全都拷打?qū)徲嵠仁狗?,總共二千多人,隋煬帝下?/p>

全部處斬。大理寺丞張元濟奇怪竊賊如此之多,試著查究他們的罪狀,(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盜賊,其余

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張元濟)最終沒敢堅持(公道)奏報(真相),把所有人都殺掉了?!被噬险f:

“這豈只是隋煬帝無道,那些大臣也沒有盡忠。君臣全都這樣,怎么能夠不滅亡!你們應(yīng)該以此為鑒戒!”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鵲橋仙-贈鷺鷺

辛棄疾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里魚兒堪數(shù)。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來有蝦跳獻舞。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p>

1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結(jié)尾句“要物我欣然一處”,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魚兒堪數(shù)”,故作者建議鷺鶯去蝦鯨較多的“遠浦”“別渚”。

C.本詞將鷺鶯作為題贈對象,以“汝”“君”相稱,營造出輕松親切的氛圍。

D.詞末從聽覺和視覺上分別書寫了鷺鷺飽食后心滿意足的狀態(tài),活靈活現(xiàn)。

13.這首詞的語言特色鮮明,請簡要分析。

【答案】12.D13.①本詞語言多用口語,風格親切自然,淺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語言詼諧風趣,活動生動。

【解析】1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詞作的賞析能力。

D.“聽覺”是錯誤的。本詞詞末中“聽”是任憑的意思,沒有聽覺描寫,只是從視覺上書寫了鷺鷺飽食后

心滿意足的狀態(tài),活靈活現(xiàn)。

故選D。

第13頁共48頁

【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詞作語言特色的鑒賞能力。作答時抓住本詞的重點語句“來吾告汝”“主人

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白沙遠浦,青泥別渚”“蝦跳鰥:舞”,可見木詞并非辛詞一貫的沉雄豪

邁,市是清新明快的詞風。明確本詞的語言特色后,結(jié)合詩中相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并闡述詩中用語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即可。本詞開篇就寫到“溪邊白鷺,來吾告汝”就像傷者邊撫摸著鷺鶯邊同它談話,

并且話中稱鷺鶯為“汝”“君”,告訴它要去魚蝦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鴻鵠之志。采用這種對話式的描

寫,營造出了輕松親切的氛圍。本詞采用了很多口語化的語言,如“魚兒”“堪數(shù)”“剩有”“來”等,

這些口語的運用,不加雕飾的語言,使語言更清新自然,表達更加的直白,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

面。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樂曲演奏過程中的停頓也有情感表達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此進行說明的詩句是:

(2)即便“故國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當年在金

陵的宮殿,慨嘆已物是人非:",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寫到花草的句子是:“,

【答案】(1).別有幽愁暗恨生(2).此時無聲勝有聲(3).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4),只是朱顏改

(5).岸芷汀蘭(6).郁郁青青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題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幽”“砌”“芷”。

第14頁共48頁

2022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試題精選匯編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熊狹,字悅之,南昌人。正德九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寧王宸濠將為變,陜與同邑御史熊蘭草奏,

授御史蕭淮上之。濠倉卒舉事,卒敗,本兩人早發(fā)之力。出核松潘邊餉。副總兵張杰倚江彬勢,贓累巨萬,

誘殺熟番上功啟邊釁,維死千戶以下至五百人。又嘗率家眾遮擊副使胡澧。撫、按莫敢言。淡至,盡發(fā)其

狀,杰遂褫職。嘉靖初,由右給事中出為河南參議。外艱歸。六年,眼解,召修《明倫大典》。超擢右僉

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明年四月遷大理寺卿,俄遷右副都御史?!洞蟮洹烦桑D(zhuǎn)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

學(xué)院事。京師民張福訴里人張柱殺其母,率「以聞,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訴官,謂母福自殺之,

其鄰人之詞亦然。詔郎中魏應(yīng)召覆按,改坐福。東廠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應(yīng)召詔獄。福是應(yīng)召議,

執(zhí)如初c帝愈怒,褫泱職c給事中陸粲、劉希簡爭之.帝大怒,并下兩人詔獄C侍郎許贊等遂抵柱死,應(yīng)

召及鄰人俱充軍,杖福姊百,人以為冤。當是時,帝方深疾孝、武兩后家,柱實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

欲殺之。狹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與近臣論舊人,乃召為南京禮部尚書,改兵部,參贊機務(wù)。二十一年召

為兵部尚書,學(xué)都察院事。居二空代立贊為史部尚美犯遂史筑乩仙臺回用其宜決感懿論甚妄費大怒欲

罪之以前議禮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滿,加太子太保,坐事奪俸者再。決知帝意終不釋,遂稱病乞休。帝大怒,

褫職為民。又十年卒。泱少有志節(jié),自守嚴。雖由議禮顯,然不甚黨比,尤愛護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

類多思之。隆慶初,復(fù)官,予祭葬,謚恭肅。(節(jié)選自《明史?熊泱傳》)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居二年/代許贊為吏部尚書/帝于禁中筑乩仙臺/間用其言決威福/:夾論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議禮/

故不避斥/

B.居二年代/許贊為吏部尚書/帝于禁中筑乩仙臺間用/其言決威福/狹論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議禮故

不遽斥/

C.居二年/代許贊為吏部尚書/帝于禁中筑乩仙臺間用/其言決威福/狹論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議禮故

不遽斥/

D.居二年代/許贊為吏部尚書/帝于禁中筑乩仙臺/間用其言決威福/淡論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議禮/

故不遽斥/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御史,古代具有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官職名,主要負責糾彈朝廷、諸侯、官吏的失職和不法行為。

B.外艱,中國古代喪制之名,通常指父費或作為長房長孫在父親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喪。

第15頁共48頁

C.服闋,指服喪期間。舊俗尊親去世后,服闋時禁止娛樂、交際,以表示哀悼。

D.東廠,即東緝事廠,官署名,中國明代設(shè)立的特權(quán)監(jiān)察機構(gòu)、特務(wù)機關(guān)和秘密警察機關(guān)。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熊洪盡責盡力,忠于朝廷。寧王朱宸濠意圖發(fā)動叛亂,擔任禮科給事中的熊洪與同鄉(xiāng)熊蘭一起草擬奏章,

通過御史蕭淮上報朝廷。

B.熊俠不畏權(quán)勢,正直敢言。張杰依仗江彬勢力,胡作非為,無人敢言,熊浜卻盡發(fā)其狀;張柱案中,熊

淡不懼冒犯龍顏,支持魏應(yīng)召。

C.熊浜堅守志節(jié),仕途坎坷。熊泱年輕時候就有志節(jié),自我要求嚴格,一生中不結(jié)黨營私,不茍且違心,

多次遭遇處罰,最終乞歸終老。

D.熊淡富有才華,愛護人才。熊淡一生在禮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門任職,頗有建樹,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