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常見題材-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原卷版)_第1頁
古代詩歌常見題材-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原卷版)_第2頁
古代詩歌常見題材-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原卷版)_第3頁
古代詩歌常見題材-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原卷版)_第4頁
古代詩歌常見題材-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詩歌鑒賞

第1節(jié)古代詩歌常見題材

I,?=11

思維導圖

詠史懷古詩送別懷人詩

題材一送別懷人詩

【題材特點闡釋】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與親朋好友離別。送別之際,他

內涵人往往設酒餞行,折柳相送,吟詩贈別,表達依依不

舍之情,這類詩即為“送別懷人詩”。

特征①標題中往往有“送”“別”“贈”“酬”等字眼

②常見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標志

(“長亭”“短亭”“陽關”“舟”“潘橋”等意象

也常在送別懷人詩中出現(xiàn))。

送別詩涉及的范圍極廣:有君臣官場贈別;有朋友相

內容情感內容

另U;也有親人、情人送別等。

①依依惜別的不舍與傷感。

②離別后的思念與牽掛。

③對友人的安慰與勉勵。

情感④借送別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

注:每首詩表達的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情

感交雜在一起的??忌诖痤}時,也要多角度去思考。

①寓情于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詩人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別緒,而是通過寫眼前有傷離之意

的物來烘托人的傷離之情。

常用手法

③以樂景襯哀情(樂景寫哀情或反襯)。

④想象(虛寫或虛實結合)。送別詩中作者常借助想象來表達自己對朋

友的留戀和關懷。

教材鏈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白居易《除夜寄弟妹》、王維《送元二使

代表作品

安西》、孟浩然《留別王維》、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等

題材二羈旅思鄉(xiāng)詩

【題材特點闡釋】

詩人因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xiāng)或漂泊異地等,

內涵對所見所聞有所感,借此抒發(fā)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

盡思念和人生感嘆、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詩

①標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

特征月”“憶”“寄”“行”“思”等詞語以及元

宵、中秋、重陽、除夕等節(jié)日名稱

標志

②常見意象:月亮、秋風、秋霜、杜鵑、猿、沙

鷗、孤雁、浮云、梧桐、西樓、高樓、流水、井

內容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嘆

①敘寫客居他鄉(xiāng)的艱難,抒發(fā)漂泊無定的孤苦

②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內容情感

情感③或表達人生的感嘆,流露年華易逝的苦悶;或

抒發(fā)獨居他鄉(xiāng)、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等的孤獨寂

寞、幽怨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襯托,以樂景襯哀情(以樂景寫哀情)

③對寫法(借對方抒情)。詩人明明在苦苦思念對方,卻不進行直

常用手法

接描述,而是從對方著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詩

人的苦恨離情

④因夢寄情,虛實結合

教材鏈接杜甫《登高》、王灣《次北固山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杜甫《月夜憶舍弟》、韋應物《聞雁》、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代表作品晏幾道《鵬鴿天》、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九月九

日憶山東兄弟》等

題材三山水田園詩

【題材特點闡釋】

以描寫美麗清新的自然景色、歌詠閑適恬淡的田園生

內涵

活為題材的詩

①山水田園詩分為山水詩與田園詩:山水詩指描寫山

特征水風景的詩;田園詩指主要以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

標志活為吟詠對象的詩

②常見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門、桑麻、

南畝、五柳、明月、漁歌等

內容自然山水草木與田園風物

內容情感

情感①寄情山水,贊美山河,熱愛自然

②借凄風苦雨來表達對自由的向往及厭倦官場的超脫

之情

③憎惡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寄托恬淡靜雅的隱逸之樂

④以恬淡之心描寫山水清幽,表達詩人閑適淡泊、悠

然自得之情

⑤對現(xiàn)實不滿或懷才不遇的苦悶

(1)比喻、擬人、夸張、借代等修辭手法

(2)寫景的表現(xiàn)手法有:①白描與工筆;②渲染、烘托、通感等;③虛

常用手法實結合(眼前之景與想象之景);④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化靜為動與化

動為靜)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樂景寫哀情(反襯)

教材鏈接孟浩然《過故人莊》、陶淵明《歸園田居》

代表詩人代表詩人: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

與作品代表作品:陶淵明《飲酒》、王維《終南山》《鳥鳴澗》《鹿柴》等

題材四邊塞征戰(zhàn)詩

【題材特點闡釋】

內涵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

⑴標題中往往有“行”“軍”“征人”“塞”“戍”等

與軍旅有關的字詞

(2)常見意象:①自然景物類:黃沙、秋月、大漠、孤城、

特征邊關、雨雪、風沙等。②地理區(qū)域類:塞外、雁門關、玉

標志

門關、黃河、陰山、樓蘭、薊北等。③戰(zhàn)事器具類:金鼓、

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戰(zhàn)馬等。④樂曲類:《梅花落》

《折楊柳》《關山月》等。⑤人物類:戍卒、將帥、胡人、

單于等

內容情內容從軍出塞、征戰(zhàn)備戰(zhàn)、民族交往、塞上風情、邊疆苦寒等

感情感①保家衛(wèi)國、建立功名的壯志豪情

②奮勇殺敵、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③對雄奇瑰麗、奇異獨特的邊塞風光的贊美

④征人思鄉(xiāng)、閨婦盼歸的兩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厭戰(zhàn)情緒,凄厲沉痛的反戰(zhàn)思考

⑥對和平安寧的邊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來的向往

①修辭方面:夸張、比喻、互文、對比、用典等

常用手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側面烘托、動作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

③意境的營造方面:景物烘托、虛實結合等手法

教材鏈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賀《雁門太守行》

代表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頑、王維等

代表詩

代表作品:高適《燕歌行》《別董大》、王昌齡《出塞》《從軍行》、

人與作

王之渙《出塞》、王翰《涼州詞》、李白《關山月》《塞下曲》、杜

甫《兵車行》等

題材五詠史懷古詩

【題材特點闡釋】

以歷史事件、人物、陳跡等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描寫古

內涵跡來抒發(fā)詩人對歷史的興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諷今

特征等為題材的詩

標題中常有“詠史”“懷古”“登某古跡有懷”“古

標志

跡”以及古人名等

內容借懷古感嘆個人命運的坎坷、今昔變化

①感慨盛衰無常,喟嘆朝代興亡變化

內容情感②緬懷先賢,表達對其敬仰或惋惜;類比古人,寄托傷感

情感

或哀思

③借論古之得失,托古諷今,憂國憂民

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對比手法。詩人描寫眼前衰敗、荒涼的景象,與歷史上的繁華興盛

形成鮮明的對比

③化用典故。詩人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傷或對國事的諷喻

④襯托。詩人往往臨古跡而抒懷,以悲景(樂景或盛景)襯悲情

⑤想象(虛實結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杜

教材鏈接

牧《赤壁》

代表詩人:李商隱、杜甫、孟浩然、杜牧、劉禹錫、王安石等

代表詩人

代表作品:劉禹錫《烏衣巷》《西塞山懷古》、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與作品

(其一)》《題烏江亭》、李商隱《隋宮》《賈生》《馬嵬》等

題材六詠物言志詩

【題材特點闡釋】

借助吟詠自然之物或社會事物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

內涵

情的詩

①詠物詩的對象是單純的某個事物。詩人著重對所

特征詠之物的特征、功能進行刻畫,或者著重對所詠之

標志物的某一內韻、精神進行吟詠

②多以所詠之物為詩名,或以“詠某物”“題某物”

“某物吟”等為題目形式

內容單純詠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諷世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負,或實現(xiàn)個人理想,或報效

國家

內容情感②寄寓高尚的節(jié)操,或表達懷才不遇與命途多舛的

情感

傷感,或抒發(fā)年華易逝與理想破滅的哀愁

③或憂國憂民,或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或針硬

時弊

常用手法①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寫(繪形繪色)與側面烘托

②從修辭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擬人和夸張等

③從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教材鏈接陸游《卜算子?詠梅》

王安石《梅花》、駱賓王《在獄詠蟬》、鄭板橋《竹石》、于謙《石

代表作品

灰吟》、柳宗元《早梅》等

題材七即事(景)抒懷詩

【題材特點闡釋】

即事(景)抒懷,指的是詩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發(fā)表自

己的議論,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詩,一般來說并

內涵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如懷親、送友、

思鄉(xiāng),抒發(fā)人生感慨、閑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籠統(tǒng)地稱

特征之為“即事(景)抒懷詩”

(1)詩歌中包含敘事或寫景內容,重點在作者由所敘之事

或所寫之景而生發(fā)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懷偏重于敘事,

標志

即景抒懷偏重于寫景,其重點在“抒懷”

(2)標題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懷”等詞

即事(景)抒懷詩的基本內容是隨意出現(xiàn)在身邊之事、身

內容邊可見之景。包括思親、送友、懷鄉(xiāng)、贈人、表達人生

感悟、抒寫閑情逸趣等

內容情感(1)寄情山水,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⑵表現(xiàn)了作者向往悠閑舒適的隱居生活的情趣

情感

(3)抒寫政治上的失意和對世事的感慨

(4)對現(xiàn)實憤慨、不滿和壯志難酬及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情

(1)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敘事寫景的表現(xiàn)手法有:①虛實結合;②襯托(以動襯靜、以樂襯

常用手法

哀);③側面描寫的運用;④白描與細描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借助典故,寄托情感;③借景

抒情,委婉抒情

教材鏈接《無題》(李商隱)、《春望》(杜甫)、《一剪梅》(李清照)

杜甫《客至》、賈島《尋隱者不遇》、葉紹翁《游園不值》、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李白《將進酒》、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

代表作品

標遙有此寄》、杜甫《春夜喜雨》、杜甫《登高》、岑參《逢入京

使》、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題材八近幾年考直的非常規(guī)題材

近幾年高考古詩歌鑒賞題目,選材范圍更廣泛,題材多樣化,體裁不拘。各地古詩鑒賞題

的取材,除了??嫉奶圃?、宋詞外,宋詩、明詩和清代詩詞都有;除了??嫉脑娙巳缍鸥?、蘇

軾等名詩人外,其他對大多數(shù)中學生來說屬于非名人的如華岳、厲鸚等人的作品也有;既有懷

古詩,也有詠嘆詩、抒情詩、寫景詩、詠物詩、敘事說理詩和述志詩、懷友詩等;除了常規(guī)題

材外,還出現(xiàn)了題畫詩、干謁詩等,可謂異彩紛呈,盡態(tài)極妍。估計今后各地試卷的古詩取材,

將更加趨向多樣化。

(一)題畫抒懷詩

題畫詩,是指畫家或鑒賞者根據(jù)繪畫的內容所感而作之詩,即賞畫者對繪畫題材、內容、

思想的評定,是對作品格調的藝術總結。狹義的題畫詩就是把詩題在畫面上,是繪畫章法的一

部分;廣義的題畫詩,是品評畫作之詩和題于畫面之詩的統(tǒng)稱。

【規(guī)律總結】

常見標題標題中往往含有題、丹青、畫家名稱、畫作名稱等字眼。

根據(jù)畫作內容而定,屬于詩畫互補的審美意象。山水畫的題

常見意象畫詩以寫景為主,人物畫的題畫詩以抒情為主,花鳥畫的題

ffll詩以狀物為主。

詩的內容或抒發(fā)作者的感情(贊美、感嘆),或談論藝術的見地,

常見情感

或詠嘆畫面的意境。

①化靜為動。運用聯(lián)想將畫面上靜止的景物、人物寫活、寫

常見技法動,使畫中景物、人物如在讀者眼前。

②變無為有。題畫詩不僅寫畫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寫畫面上

沒有的景物。

③借題發(fā)揮。大部分的題畫詩還是作者借題畫來表達自己的

思想情感,或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宣泄內

心的不滿。

④虛實結合。詩人善于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將詩情與畫意

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深邃的意境。

(二)干謁言志詩

干謁言志詩是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于自薦信。一些文人為求得進身

機會(科舉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寫一些詩歌,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展示自己的

才華與抱負,以求引薦。

【規(guī)律總結】

標題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贈、投贈、獻、上、顯貴的官名(姓)

常見標題

等字眼。

詩風不同,意象不定。朱慶余的溫婉含蓄,多生活類意象;

常見意象

孟浩然的懇切樸素,多闊大類意象……

①對自己才華的昂揚自信;②積極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對推

常見情感薦者的贊美;④瀟灑曠達、傲視權貴的態(tài)度;⑤貧賤驕人、

悲憤難鳴的心情;⑥命運多舛、出身寒微、無所依托的苦悶。

①比喻。登龍門、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飛鳥、良馬

喻己。

②對比。孤鴻與燕雀相比,襯托高潔之志;鳳凰與螞蟻相比,

顯示雙方地位懸殊。

常用技法

③雙關。干謁詩大都具有表里雙層意蘊,其表層意蘊常取自

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層意蘊則取自象征性的

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達對顯貴的贊美。

典例幅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漢上逢同年崔八

李頻

去歲曾游帝里①春,杏花開過各離秦。

偶先托質②逢知己,獨未還家作旅人。

世上路岐何繚繞,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見一回別,能得幾時年少身。

【注】①帝里:帝都,京城。②托質:寄身,這里指人在旅途。

1.以下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上”指漢水邊,點明相逢之地,“同年"指同年出生,說明崔八與詩人是同齡人。

B.首聯(lián)寫詩人去年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但杏花落后又匆匆離別,相聚時間很短。

C.頷聯(lián)上句的"偶"和下旬的"獨"形成反差,說明詩人長期漂泊在外,知己難逢。

D.詩人感慨與友人相見一回,就要分別一回,連用兩個“一回",強化了感情的抒發(fā)。

2.本詩主要表達了哪些感情?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唐?杜甫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廣②未封侯。

路經(jīng)能漱③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久

【注】①文翁:西漢廬江郡人。入蜀后興教育、舉賢能,政績卓著,深受愛戴。②李廣:

漢朝名將,讓匈奴人聞風喪膽,但一生未得封侯。③廉漱:即潴漱灘,在四川奉節(jié)縣東五公

里瞿塘峽口,舊時是長江三峽的著名險灘。④仲宣樓:漢末文學家王粲在荊州避難之地。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筆意縱橫,前半篇寫李劍州,從"高義"和"寥落"生發(fā)出兩層意思。

B."文翁""李廣"兩句是用典。"但見""焉知",一呼一應,一開一闔,精神頓出。

C.頸聯(lián)實寫“路經(jīng)涌漱"。"雙蓬鬢"和"廉漱","一釣舟"和“滄浪"相對照,形象鮮明。

D.尾聯(lián)用“仲宣樓"點出詩人到荊南后情形,回望蜀中,懷念故人,兵戈阻隔,相見無期。

4.結合全詩,分析這首詩所蘊含的豐富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宿鐵關西館①

岑參

馬汗踏成泥,朝馳幾萬蹄。

雪中行地角②,火處宿天倪③。

塞迥心常怯,鄉(xiāng)遙夢亦迷。

那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

【注】①本詩是詩人離開長安赴安西都護府上任的途中所作。②地角:地的盡頭,形容

已經(jīng)走到西邊的極遠處。③天倪:自然的分際。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描寫戰(zhàn)馬落地的汗水被踏成稀泥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行軍的急促與艱苦。

B.次句緊承上句,"朝馳"點明了行軍的時間,“幾萬蹄”交代了行軍隊伍的龐大。

C.頷聯(lián)"雪中""火處"兩處場景的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行軍途中的氣候變化之大。

D.頸聯(lián)寫詩人心懼邊塞遙遠,夢中也無法回家,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魂牽夢縈。

6.請賞析詩歌尾聯(lián)的妙處。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行舟憶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掛吳帆不計程,幾回系纜幾回行。

天寒有日云猶凍,江闊無風浪自生。

數(shù)點家山常在眼,一聲寒雁正關情。

長年②忽得南來鯉,恐有音書作急烹③。

【注釋】①周必大:北宋詩人,江西廬陵人,此詩寫于作者乘舟北赴吳地(今江蘇)途中。

②長年:古時對船工的稱呼。③《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

詩句。

7.下列對這首詩的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緊扣“行舟”寫詩人此行走水路,離家也漸行漸遠。通過“不計程"和疊用"幾回"發(fā)出

此次路途遙遠,時日之久的感慨。

B.頷聯(lián)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了"有日""江闊"等景象,表現(xiàn)詩人雖覺遠行艱辛,但前

途光明,將劈波斬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頸聯(lián)視聽結合,描寫時時浮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數(shù)點家山”和正飛向詩人家鄉(xiāng)的“寒雁",表

現(xiàn)了詩人滿懷難以排遣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

D.全詩用詞考究。副詞"猶""自""常""正"的運用貼切自然,耐人尋味;動詞"凍"則外呈烏云

凝重之態(tài),內蘊詩人凄涼之心。

8.本詩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莊酒后

王績

郊扉乘曉辟,山醞及年開。

柏葉投新釀,松花潑舊酷。

野妻臨甕倚,村豎捧瓶來。

竹瘤還作杓,樹瘦即成杯。

北潭因醉往,南畝帶星回。

田家多酒伴,誰怪玉山頹?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兩句寫天剛亮詩人就打開院門,拿出自釀美酒;"山醞"二字點題,引出下文。

B.五、六兩句中,"野妻臨甕""村豎捧瓶”具有畫面感,描繪了一幅溫馨的生活場景。

C.九、十兩句中,"因醉往""帶星回”寫出了詩人酒后暢游的快樂和勤于農事的辛勞

D.作者在詩中描寫了村居時的生活情景,語言樸實生動,情感率真,詩風遠追陶淵明。

10.本詩與杜甫的《客至》都寫到了飲酒,但表現(xiàn)的情致不同,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春日上方即事

王維

好讀高僧傳,時看辟谷方。

鳩形將刻仗,龜殼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

北窗桃李下,閑坐但焚香。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好讀《高僧傳》,故后世稱其為“詩佛"。辟谷,屏除谷食。本詩語言空靈悠然、沉

郁淡遠。

B.《后漢書》"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尺,端以鳩鳥為飾",故"鳩形將刻仗"指寺僧已

甚老。

C.“北窗桃李下”與“桃李羅堂前"利用"桃李”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寫出了“桃李”具體的位置。

D.“閑坐但焚香”與“坐看云起時”共同表現(xiàn)了詩人的閑適之情,詩中透露的雅趣與禪意是相

通的。

12.本詩頸聯(lián)"梨花夕鳥藏"一句,如果寫成“梨花藏夕鳥"好不好?為什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薊中作

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一到征戰(zhàn)處,每愁胡虜翻①。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久

惆悵孫吳③事,歸來獨閉門。

【注】①翻:通"反",反叛。②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安祿山為奪取邊功,數(shù)次侵

掠奚、契丹,引起邊患,卻被唐玄宗封為東平郡王。③孫吳;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孫武和吳起。

④閉門:東漢名士陳富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絕入仕,故"閉門懸車,棲遲養(yǎng)老”。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頭以"沙漠""塞垣"這些塞外特有的景物,勾勒出一幅塞外圖畫,又用白描手法刻

畫了“白日"昏暗、寒云蒼茫的蕭條之景。

B.“邊城何蕭條"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詞"蕭條",強烈地暗示了詩人的感慨之深與憂愁之

重,為下文進行議論和抒情做了鋪墊。

C.“一至曠引出由前面虛實結合的敘事寫景到后面議論抒情的轉折,又巧妙地指出了“邊城

何蕭條”的具體原因“胡虜"的反叛。

D.全詩敘事寫景,形象逼真,境界渾樸;議論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語言看似平

淡質樸,但字字含情,情感濃烈。

14.詩歌后四句表現(xiàn)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胡無人(節(jié)選)①

陸游

須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丈夫出門無萬里,風云之會立可乘。追奔露宿青海月,奪城夜

踏黃河冰。

鐵衣度破雨颯颯,戰(zhàn)鼓上隴雷憑憑。三更窮虜送降款,天明積甲如丘陵。中華初識汗血馬,

東夷再貢霜毛鷹。②

【注】①胡無人:古樂府篇名,多表現(xiàn)邊塞生活。②霜毛鷹:羽毛雪白的鷹。唐新羅、

扶余國曾貢白鷹。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丈夫"兩句寫大丈夫馳騁疆場,轉戰(zhàn)萬里不在話下,“立可乘",表現(xiàn)其斗志旺盛。

B."鐵衣"兩句從聽覺方面來寫,身披鎧甲的勇士在雨中穿過戈壁灘,在隴地的雷鳴中作戰(zhàn)。

C."三更”兩句描繪了勝利后的場景,敵人勢窮力竭,連夜送來了降書,繳下的鎧甲堆積如

山。

D."汗血馬〃"霜毛鷹”代指貢品,詩人借此二物表達“四夷賓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16.詩歌"追奔"兩句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金陵懷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①,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②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是宋代的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的簡稱,也是建都金陵諸國的主要統(tǒng)轄區(qū)域。

②《黍離》:見《詩經(jīng)?王風》,舊說為東周大夫行經(jīng)西周故都,見宗廟宮室盡為禾黍,因眷

懷故國而作。《麥秀》:見《史記?宋微子世家》,為殷朝舊臣路過故都,因憫傷故國而作。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不僅概括了歷史上金陵政權短命的原因,還揭示了其福禍相依的規(guī)律。

B.一、二句運用對比手法,寫前代創(chuàng)業(yè)者的艱辛,而后世子孫卻“視之不甚惜”。

C.第六句與《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表意相似。

D.后四句虛實結合,以懷古的詩情述說南朝舊事,也印證了前四句揭示的道理。

18.有人說這首詩的結尾兩句寄寓深刻,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蘇武廟①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②,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③不見封侯?、?,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

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漢朝,前后長達十九年。本詩

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后追思憑吊之作。②甲帳:漢武帝所造的帳幕。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禾K武持節(jié)歸來,漢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1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魂銷"二字,真切傳神地寫出了在異域度過漫長歲月的蘇武,驟見漢朝使者時,強

烈復雜難以言表的激動心情。

B.頷聯(lián)描述了兩幅圖畫:一幅是望雁思歸圖,表達了蘇武在胡地對祖國的思念;另一幅是

荒塞歸牧圖,展現(xiàn)了蘇武單調、孤寂的牧羊生活。

C.頸聯(lián)先說“回日"再說"去時",調整時空順序,“化板滯為跳脫",在意思不變的情況下增

加了詩的動蕩離合之美。

D.尾聯(lián)運用多種手法:比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漢武帝;用典,"逝川"是從"子在川上

日:’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20.詩題為“蘇武廟”,但詩中實寫蘇武廟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運用虛寫來呈現(xiàn)詩歌內容。

請問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詠槿

李白①

園花笑芳年,池草艷春色。

猶不如槿花,嬋娟玉階側。

芬榮何天促②,零落在瞬息。

豈若瓊樹枝,終歲長翕艷久

【注】①李白早年曾懷“濟蒼生,安社稷”之志、效法管仲、晏嬰,企圖輔帝王,但“樹榛

拔桂”的昏暗現(xiàn)實粉碎了他的夢想,李白曾一度學仙訪道。②芬榮:芳香、繁茂。天促:死亡

得很快,此喻花落之迅疾也。③瓊樹:古代傳說中的樹,產(chǎn)生于昆侖西,樹高大,其花蕊食

之可長生。翕施(xixi):光色盛貌。

2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園中百花各為自己芬芳之年而笑,池塘春草為自己春色之艷而自豪。

B.三、四句說相形之下,它們都不如槿花,姿容美好的槿花種植在玉階的旁邊。

C.五、六句發(fā)出沉重的嘆息,感嘆槿花雖然姿容嬋娟,但芬榮短促,瞬息即落。

D.本詩語言樸實無華,采用對比手法層層遞進,虛實結合各臻其妙,耐人咀嚼。

22.詠物詩多借物詠懷,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請據(jù)此簡要概括本詩包含了李白的哪

些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海棠花

齊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開。

半月暄和留艷態(tài),兩時風雨免傷摧。

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

猶得殘紅向春暮,牡丹相繼發(fā)池臺。

2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寒食旬前社后開”一句介紹海棠花的花期,是在春社之后、寒食之前開放。

B.“艷態(tài)”一詞寫出了海棠花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展現(xiàn)出美好艷麗的姿態(tài)。

C.“人憐格異詩重賦”寫人們憐惜海棠花的零落,為它寫下詩詞歌賦來表達惋傷。

D.尾聯(lián)寫暮春時分海棠花凋謝后還會有牡丹開花,"猶"字表現(xiàn)詩人的喜愛和不舍之情。

24.全詩運用了哪些手法描寫海棠花?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客自鳳州來言岐雍間事悵然有感①

陸游

表里山河古帝京,逆胡數(shù)盡固當平。

千門未報甘泉火②,萬耦方觀渭上耕。

前日已傳天狗墮,今年寧許佛貍生?

會須一洗儒酸態(tài),獵罷南山夜下營。

[注]①本詩作于淳熙三年,當時陸游因罪被免職。②甘泉火:借指邊境警報。

2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人從鳳州而來,談起岐雍地區(qū)的情況,詩人悵然有感,寫下這首七律詩。

B.詩人認為古帝京依山臨河,地勢險要,戰(zhàn)亂當被平定,表達了必勝的信念。

C.頷聯(lián)運用想象的手法,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烽火熄滅、百姓耕種的太平畫面。

D.詩中"佛貍"與"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運用了同一典故,用意一致。

26.本詩尾聯(lián)是怎樣凸顯詩人"位卑未敢忘憂國”品格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羌村三首-其二①

杜甫

晚歲②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③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注]①公元757年,剛任左拾遺不久的杜甫因觸怒唐肅宗離開鳳翔,在兵荒馬亂中回郵

州羌村探望家小,寫下此詩。②晚歲,詩人此時四十六歲。③嬌兒,杜甫的小兒子,名宗武。

2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敘寫了詩人還家后的心情,“晚歲”只是詩人的感受,并不是詩人真的老了。

B.“畏"有害怕之意,三、四句寫小兒子整日圍繞身邊,害怕自己回家沒幾天又要離開。

C.七、八句寫蕭蕭北風勁吹,詩人既念家事,又憂國事,此時此刻百感交集,備受煎熬。

D.最后四句寫詩人為今年的醇香美酒已釀好而欣慰,詩人斟滿酒,暢快痛飲,感到滿足。

28.詩人回家后為什么“少歡趣”呢?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少陵畫像

陸游

長安落葉紛可掃,九陌北風吹馬倒。

杜公四十不成名,袖里空余三賦草①。

車聲馬聲喧客枕,三百青銅市樓飲。

杯殘炙冷正悲辛②,仗內斗雞催賜錦。

【注】①三賦草,《三大禮賦》文稿,唐代制度,天子親享太清宮、太廟,合祭天地于南

郊,叫做“三大禮”,杜甫有《進三大禮賦表》,玄宗十分欣賞。②"杯殘"句,杜甫《奉贈韋左

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p>

2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長安深秋北風呼嘯、落葉紛紛的景象,詩人不由生發(fā)出對杜甫的懷想之情。

B.頷聯(lián)中"不成名""空余”,寫出了杜甫不惑之年仍未得到朝廷重用的困窘之境。

C.頸聯(lián)中長安城的車水馬龍與杜甫的孤獨寂寞形成了鮮明對比,突出了其愁苦之情。

D.尾聯(lián)中杜甫面對著殘杯冷炙,聽到權貴們在催要斗雞所下的賭注,羨慕之情油然而生。

30.這首詩看似寫杜甫,實為影射詩人自己。請結合內容對此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通泉縣署屋壁后薛少保①畫鶴(節(jié)選)

杜甫

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②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

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久佳此志氣遠,豈唯粉墨新?

高堂未傾覆,常得慰嘉賓。曝露墻壁外,終嗟風雨頻。

赤霄有真骨,恥飲泠池津。冥冥任所往,脫略誰能馴。

【注】①薛少保:指薛稷,尤善花鳥、人物、雜畫,更以畫鶴知名。②青田:《永嘉郡

記》載:“有沐溪野,去青田九里,中有雙白鶴,年年生子,長大便去,只恒余父母一雙在耳。

精白可愛,多云神仙所養(yǎng)。浮丘公《相鶴經(jīng)》云:‘青田之鶴?!?③長人:高人?!妒酚?孔子

世家》:“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3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寫薛公所畫之鶴全是青田白鶴寫真,雖墨色幾乎已看不見,但古色蒼然仍超凡出

塵,極贊薛公畫技高超。

B.五、六句以工筆細描繪出畫鶴的形態(tài),或低頭,或昂首,各有意趣;而整體上則個個高

大,相互錯落分明。

C.七、八句運用反問,繼續(xù)寫畫鶴之美,指出這種美并不只是體現(xiàn)在色彩的鮮艷上,更在

于其具有向上的氣質。

D.九至十二句中,詩人一邊慶幸高樓沒有傾倒,鶴畫得以保存,一邊則感嘆鶴畫每天暴

露在外,頻受風雨侵蝕。

32.本詩為詩人看到薛少保在通泉縣署屋壁后畫的鶴有感而作,但詩人卻在最后四句引入真鶴

形象,與前面的畫鶴并置,這樣寫有何作用?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嘉祐院觀壁間文湖州墨竹

[宋]陸游

石室先生筆有神,我來拂拭一酸辛。敗墻慘澹欲無色,老氣森嚴猶逼人。

慣閱冰霜元耐久,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