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與運作管理-第5版 課件 第5、6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需求管理_第1頁
生產與運作管理-第5版 課件 第5、6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需求管理_第2頁
生產與運作管理-第5版 課件 第5、6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需求管理_第3頁
生產與運作管理-第5版 課件 第5、6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需求管理_第4頁
生產與運作管理-第5版 課件 第5、6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需求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版)一、學習目標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了解工作系統(tǒng)設計的技術與行為因素2、熟悉工作測量的方法和標準時間的制定方法3、了解勞動分工的原則和形式二、內容提要1、工作系統(tǒng)設計概述2、工作方法分析與標準化3、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4、勞動分工和定員管理本章計劃用時2學時(2節(jié)課)學習重點:工作時間定額和直接時間測量和抽樣法時間測量方法。

本章知識結構圖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工作系統(tǒng)設計概述工作研究的內容工作系統(tǒng)設計的行為方法操作分析流程分析操作分析動作分析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工作時間構成與工時定額工作測量方法直接測量法抽樣法學習與疲勞效應勞動分工與定員管理勞動分工勞動定員管理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重點掌握知識要點引例:高鐵工匠:中車株洲電機組裝班組的學習型班組閱讀案例材料,回答問題:1、中車株洲電機組裝班組的學習型班組是如何開展班組的學習活動的?2、學習型班組對于企業(yè)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有什么好處?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一、工作系統(tǒng)設計概述5.1.1工作系統(tǒng)設計中的工作研究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工作研究主要是從工作方法與工作時間兩方面去研究提高生產率的方法,是從技術的角度不斷研究如何改進工作方法,進而制定合理的工作時間。工作研究是工作設計的技術方法,是泰勒時代就開始的科學管理方法。工作研究方法的特點:(1)工作研究著眼于挖掘企業(yè)內部的潛力,在不增加人、財、物的前提下,借助于現行工作的改

善和提高管理水平來達到高效率的目的。(2)工作研究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標準化。(3)工作研究把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作為基本宗旨。(4)系統(tǒng)、整體的觀點是工作研究的指導思想。一、工作系統(tǒng)設計概述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時間研究有效利用資源消除無效和多余的時間提高生產率確定新的作業(yè)方法標準并付諸行動制定新的作業(yè)時間標準并付諸行動新的工作標準選擇測定對象測時法抽樣法預定時間標準法選擇研究對象流程分析操作分析動作分析圖4-1工作研究系統(tǒng)圖一、工作系統(tǒng)設計概述5.1.2工作系統(tǒng)設計中的行為方法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傳統(tǒng)的專業(yè)化分工中存在的弊端:(1)過分的勞動分工與專業(yè)化導致工作單調與乏味。(2)缺乏對工人的激勵。(3)工人缺乏對工作本身的決策權和對進度控制的能力。(4)工人之間缺乏工作溝通與交流,晉升的機會也很少。行為方法在設計工作思想:(1)增加個人在工作中的決策能力;(2)提供給個人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3)工作內容適合個人需求,工作方式有一定的變化等。二、工作方法分析與標準化5.2.1流程分析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流程分析中的符號標志(1)○:表示加工過程;(2)▽:表示存儲過程;(3)□:表示檢驗過程;(4)

:表示運輸過程;(5)D:表示等待過程。2.流程分析的基本程序(1)選擇。選擇所要分析的工作流程。(2)記錄。用流程分析的有關圖表表示流程方法。(3)分析。用5W1H提問方法,對記錄的事實進行分析,

按照ECRS四個原則進行優(yōu)化。(4)建立。通過優(yōu)化分析建立合理的流程方法。(5)實施。采取措施使新方法得以實施,并維持。二、工作方法分析與標準化5.2.2操作分析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操作分析,也稱操作者工程分析,是分析工作站的工人的操作過程,使操作過程趨于完善,操作者、機器、產品/零件三者有機結合。操作分析有3種:(1)(2)(3)人機操作分析:分析一名操作者與機器的關系;聯合操作分析:分析多名操作者與機器的關系;雙手操作分析:分析一名操作者雙手的操作關系。三、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5.3.1工作測量的目的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5.3.2工作時間構成與工時定額5.3.3工作測量的方法三、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5.3.1工作測量的目的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建立合理勞動時間定額和勞動力定額。(2)為制定標準工作成本與工資等級提供依據。(3)為工作績效的評估與獎勵提供依據。(4)為生產作業(yè)計劃與生產控制提供參考。三、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5.3.2工作時間構成與工時定額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工作時間的構成2.工時定額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工作時間的構成工業(yè)企業(yè)工人的工作時間可以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定額時間、另一部分是非定額時間,如圖5-5所示。工作時間定額時間非定額時間準備與結束時間作業(yè)時間照管工作地時間休息與生理時間非生產性工作時間工人停工損失時間非工人停工損失時間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2.工時定額工時定額,即標準工作時間,是在標準工作條件下工人完成單位工作的時間。不同的生產方式的標準時間構成不一樣:(1)大量生產:單件時間=作業(yè)時間+照看工作地時間+休息與自然時間(2)成批生產:單件時間=作業(yè)時間+布置工作地時間+休息與生理時間+準備與結束時間/每批產品的數量(3)單件生產:單件時間=作業(yè)時間+布置工作地的時間+準備與結束時間+休息與生理時間三、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5.3.3工作測量的方法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直接測時法。2.抽樣法。3.預定時間標準法。4.模特法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2)1.直接測時法第一步:通過對個體工作進行直接測量,得到個體的觀測時間,把觀測時間轉為群體的正常時間: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比系數第二步考慮寬放時間,制定標準作業(yè)時間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或者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

上面的的計算公式中有兩個系數,一個是評比系數,另一個是寬放率。評比系數----是考慮個人的工作個性與總體的差距,比如工作條件,技能,努力狀態(tài),作業(yè)的一致性之后,也就是剔除個人素質的差異,把個人的工作時間轉化為統(tǒng)一的水平下的時間的修正系數。評比系數技能評比系數努力評比系數工作環(huán)境評比系數一致性評比系數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評比系數修正系數參考表(美國西屋公司)技能熟練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環(huán)境工作一致性檔次系數檔次系數檔次系數檔次系數A1A2+0.15+0.13A1A2+0.13+0.12A+0.06A+0.04B1B2+0.11+0.08B1B2+0.10+0.08B+0.04B+0.03C1C2+0.06+0.03C1C2+0.05+0.02C+0.02C+0.01D

0D

0D

+0.00D

+0.00E1E2-0.05-0.10E1E2-0.04-0.08E-0.03E-0.02F1F2-0.16-0.22F1F2-0.12-0.17F-0.07F-0.04平均良優(yōu)可欠佳特優(yōu)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在使用中,利用分別對四種因素進行分析取值后得到一個綜合的評比系數,也可以直接采用綜合評比系數,如下表:檔次修正系數(綜合評比系數)優(yōu)秀A0.25除改善動作外沒有其他方法普通B0.00作業(yè)有速度可C-0.33差D-0.58邊想邊作業(yè)新工人E-0.75已通過基本培訓在多數情況下,作業(yè)環(huán)境和一致性,可以不考慮,只考慮技能與努力程度.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直接測時法寬放時間包括如下幾種:①

生理寬放時間。與作業(yè)無關的生理需求的時間,如上廁所、飲水等。②

疲勞時間。消除工作疲勞需要的休息和補償行動而延誤的時間。③

作業(yè)寬放時間。作業(y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中斷或停滯,如設備維修、刀具更換、切削清理等。④

政策寬放時間。公司政策做出的寬放,如管理寬放。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直接測時法直接測時法的記錄表模式如表5-1所示。表5-1時間測量的記錄表模式作業(yè)名稱: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研究者:操作者:測量日期:作業(yè)要素測量周期(次數)總數平均值評比率正常時間123456789101XXXXTR2XXXXTR3XXXXTR備注:T---時間R---讀數寬放率=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應用范例5-1:服務作業(yè)的時間測量為衡量某自助餐廳服務員的工作標準,進行時間研究。測量將銀器放在餐巾中的動作(見表5-4),將該服務作業(yè)分解為4個作業(yè)要素進行觀察,然后求出每個作業(yè)要素的平均時間:動作名稱:平均時間/分鐘

放好餐巾0.050

將刀、叉、勺放在一起1.00

將銀器卷起0.90

放在合子里1.05表5-4時間測量如果服務員以110%的速度工作,即其工作效率為110%,即評比系數。按照:正常工作時間NT=觀察時間*評比率,得:

第一動作正常時間=0.05*110%=0.055分鐘如果寬放率為10%,則有第一動作的標準時間=0.055(1+10%)=0.0605分其他的動作的標準時間計算方法相同,把所有的動作要素的標準時間相加,即得工作過程的標準時間。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2.抽樣法(1)工作抽樣法的應用(2)抽樣精度與抽樣次數(3)抽樣法的基本程序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工作抽樣法的應用1)工作改善。利用工作抽樣,可調查出作業(yè)者或機器的工作或空閑的時間比率,再根據空閑部分的組成細分項目進行觀察記錄,找出問題并進行改善。

2)用工作抽樣法制定標準時間.(5-8)(5-9)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2)抽樣精度與抽樣次數抽樣精度與抽樣次數是抽樣方法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從統(tǒng)計意義上講,抽樣次數多,則精度高;反之,則精度低。抽樣次數的確定一般采用如下公式:或者:式中:為平均工作時間比率,一般預先給定一個估計值為預先給定的絕對觀測誤差(精度)為相對觀測誤差(精度)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2)抽樣精度與抽樣次數只要規(guī)定了抽樣精度,抽樣次數就確定了。抽樣精度與抽樣目的有關,表5-5為不同的抽樣目的的抽樣精度。表5-5抽樣目的與絕對精度標準抽樣目的絕對精度標準調查停工中斷時間等管理上的問題±(3.6%~3.5%)工作改善±(2.4%~3.5%)決定工作地布置等時間的比率±(1.2%~1.4%)制定標準時間±(1.6%~2.4%)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3)抽樣法的基本程序(1)確定研究的目的(2)劃分抽樣對象(3)調查前的準備

工作(4)選擇觀測的時間(5)觀測與記錄數據(6)檢查是否需要更

多的樣本數(7)數據計算、分析

與做出結論應用范例5-2:抽樣法應用于標準時間的制定某機械廠對裝配工序的10名工人的工作時間進行測定,以便制定新的工作標準。觀測員以3天時間同時對這10名工人進行同時觀測,觀測的結果如下表所示。表5-6工作抽樣數據表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資料來源數據總觀測時間總生產量觀測次數工作次數評比系數寬放率測量檢驗部門工作抽樣工作抽樣工作抽樣連續(xù)觀測13550分鐘16314件720次711123.6%15%工作比率=工作次數/總觀測次數=711/720=98.7%標準時間=(總工作時間工作比率平均績效/總產量)(1+寬放率)=(1355098.7%123.5%/16314)(1+15%)=1.16(分鐘)三、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5.3.4學習效應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經驗的積累,單位產品的生產時間按照一個固定的規(guī)律(負指數)下降的現象。最早是波音公司在飛機制造過程發(fā)現的現象。單位產品生產時間生產數量三、工作測量與工時定額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2.疲勞效應當工人長期工作時,由于身體和精神的疲勞,出現與學習效應相反的的生產率變化現象,就是疲勞效應。疲勞效應導致生產率下降。為了緩解疲勞效應,企業(yè)需要適當給工人一定的疲勞恢復的時間,工作期間設立暫時休息時間。四、勞動分工與定員管理(一)勞動分工的原則和形式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二)多面手和多機臺看管(三)定員管理勞動分工的原則與形式(一)1.勞動分工要遵循如下原則: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勞動分工應盡可能適合勞動者的技術等級與操作技能水平。(2)勞動分工應保證工

人有足夠的工作量,

保證充分利用工時。(3)勞動分工應有利于建立與健全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員工有明確的職責。(4)勞動工分應有利于加強

勞動者之間的聯系與協(xié)作。(5)勞動分工應有利于勞動者的技術水平提高,培養(yǎng)勞動興趣與促進全面發(fā)展。勞動分工的原則與形式(一)2.勞動分工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把生產工作與管理工作、服務工作分開。(2)把不同工藝階段和

工種分開。(3)把準備性的工作與執(zhí)行性工作分開。(4)把基本工作與輔助工作分開。(5)按照工作的技術等級進行分工。多面手與多機臺看管組織(二)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為了適應市場環(huán)境變化,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率,因此,在勞動分工形式中,多面手與多機臺看管這種新的勞動分工方式是優(yōu)化勞動組織,提高生產靈活性的一個很好的策略。日本企業(yè)就是把多面手作為降低勞動浪費的一策略來運用,豐田公司的員工多能化訓練就是培養(yǎng)員工多面手的方法。下面重點介紹多機臺看管的幾種管理策略。1.工人看管同一種設備,完成的作業(yè)也相同,每臺設備的機動與工人看管時間相同。

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設備1設備2設備3工人圖例工人看管時間機器自動時間工人空閑時間看管循環(huán)期工人行進路線圖13-1多機臺看管人機時間配合圖(一)2.工人看管同一種設備,每臺設備加工不同產品,但是每臺設備的工序時間相同,

但是看管時間不同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設備1設備2設備3工人圖例工人看管時間機器自動時間工人空閑時間看管循環(huán)期工人行進路線圖13-2多機臺看管人機時間配合圖(二)3.工人看管不同類型設備,每臺設備完成不同的作業(yè),每臺設備的工序作業(yè)時間也不

相同,看管時間也不同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銷售單價這種情況比較復雜,很難用一個公式來確定看管機臺數,一般用通過調查分析,根據工人與機器的作業(yè)時間編制出多機臺看管的作業(yè)圖表,然后計算工人與機器的負荷系數的辦法確定。多面手與多機臺看管組織(二)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采取措施,力求各機臺的作業(yè)時間及結構符合多機臺看管的條件,盡量縮短手動時間,增大機器自動作業(yè)時間;適當改造機器的排列結構,比如采用豐田生產方式的“C形”或者“U形”的多機器排列方式,減少工人的走動路線長度;(2)做好工作地的供應服務工作,減少工人做輔助工作與準備工作的時間;(3)培養(yǎng)工人掌握多種機器的操作技能,以擴大看管范圍;(4)改造機器的結構,提高機器的自動化水平,安裝自動停止裝置與信號裝置。(5)組織多機臺看管作業(yè),需要做好如下幾項準備工作:勞動定員管理(三)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1.定員工的意義生產運作管理中人的因素的作用,除了體現在前面的工作設計和時間標準化管理中,定員管理也是企業(yè)生產運作管理中人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定員管理是勞動組織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是員工業(yè)績考核和員工工作標準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時期的員工的職業(yè)需求和工作能力的變化,員工流動性增加,給企業(yè)定員管理提出了新挑戰(zhàn)2.勞動定員編制方法(略)閱讀教材本章結尾的案例:美達公司的生產流程改善回答問題:1、改善前后流程四個作業(yè)(加工、搬運、檢查、停頓)減少了多少多

少?哪些作業(yè)過程減少最多?2、新流程在時間和人力資源的有什么變化?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案例討論10分鐘本章小結本章對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進行討論,重點從“工作方法”與“工作時間”兩個方面介紹有關工作系統(tǒng)設計方法。第一節(jié),介紹了工作系統(tǒng)設計的技術方法與行為方法,第二節(jié)介紹了工作方法分析與標準化的方法,包括流程分析,操作分析與動作分析。第三節(jié)介紹了時間測量方法,重點介紹了直接測量與抽樣方法。第四節(jié),介紹勞動分工和勞動定員管理的基本思想。第5章:工作系統(tǒng)設計與勞動組織(第5版)一、學習目標第6章:需求管理1、了解需求管理在生產運作管理中的作用與地位2、掌握主動需求管理和被動需求管理策略3、掌握常見的時間序列預測方法二、內容提要6.1需求管理在生產運作的作用與地位6.2需求管理策略6.3需求預測程序和方法6.4需求預測誤差和控制

本章知識結構圖第6章: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在生產運作管理中的作為與地位生產系統(tǒng)設計生產系統(tǒng)運行計劃生產系統(tǒng)控制需求管理策略主動需求管理被動需求管理需求預測程序和方法需求預測程序需求預測方法需求預測方法分類選擇預測方法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應用時間序列平滑模型時間序列分解模型需求預測誤差與控制需求預測精度測量需求預測誤差控制需求管理重點掌握知識要點引例:大數據驅動智能制造:美的依靠大數據實現顧客需求有效響應閱讀課本的本章引導案例:回答如下問題:1、為了利用大數據提高顧客需求的響應能力,實現按需生產,美的建

立了什么樣的大數據平臺?2、美的和京東建立的CPFR系統(tǒng),對于美的的生產運作起到什么作用?第6章:需求管理一、需求管理在生產運作管理中的作用與地位1.需求管理與生產系統(tǒng)設計工作第6章:需求管理2.需求管理與生產系統(tǒng)運行計劃工作3.需求管理與生產系統(tǒng)控制工作二、需求管理策略1.主動管理策略第6章:需求管理2.被動管理策略需求管理有兩種策略:一種是主動需求管理策略;另一種是被動需求管理策略。主動需求管理策略是企業(yè)以主動的方式影響需求的變化,改變需求規(guī)律;而被動需求管理策略是企業(yè)被動響應需求變化,用資源滿足需求。二、需求管理策略第6章:需求管理需求管理主動管理策略廣告拉動需求價格政策調節(jié)需求推出新產品刺激需求被動管理策略應對高需求的被動策略加班使用臨時工轉包應對低需求的被動策略減產解雇轉產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6.3.1需求預測的程序現實中,不少企業(yè)對需求預測沒有規(guī)范的程序,隨意性比較大。這種需求預測的結果并不可靠。下圖描述的是一個規(guī)范的預測程序:分析決策問題,明確預測目的收集資料需求模式與特征分析選擇預測方法預測實施預測結果分析,模型與工具適應性判斷結果調整與控制是否

滿意?否是提交預測報告其他因素確定預測目標與精度要求其他因素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6.3.1需求預測方法2、需求預測方法選擇時需要考

慮的因素1、需求預測方法分類;第6章:需求管理1.需求預測方法分類主觀預測法(定性法)德爾菲法部門主管討法用戶調查法銷售人員意見集中法客觀預測法(定量法)因果模型時間序列模型時間序列平滑模型移動平均法一次指數平滑法二次指數平滑法時間序列平滑模型乘法模型加法模型預測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預測方法所需數據量數據特征預測范圍準備時間使用難度一次指數平滑5-10個平穩(wěn)短期短簡單二次指數平滑10-15個有趨勢變動但不含季節(jié)性短期到中期短稍復雜趨-季節(jié)型指數平滑每季至少4-5個數據趨勢變動且含季節(jié)性短期到中期短一般復雜回歸趨勢模型10-20,季節(jié)性數據每季4-5個趨勢變動且含季節(jié)性短期到中期短一般復雜因果回歸模型每個獨立變量10個復雜的數據短期、中期或長期長復雜時間序列分解模型至少出現2個波峰與波谷復雜、季節(jié)性數據短期到中期短到中簡單表6-1常用定量預測方法的特征比較第6章:需求管理2.需求預測方法選擇時需考慮的因素與原則選擇需求預測方法的基本原則是:簡單且實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1)決策問題的要求。(2)數據的可獲性和準確性。(3)預測人員對預測方法的掌握水平。(4)預測精度與預測成本。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6.3.3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應用1.時間序列平滑模型時間序列平滑模型中比較常用的是移動平均法和指數平滑法(一次指數平滑法、二次指數平滑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指數平滑法。指數平滑法比較簡單、直觀,廣泛應用于需求預測(1)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有簡單移動平均與加權移動平均兩種。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銷售單價1)簡單移動平均法銷售單價2)加權移動平均法應用范例5-1:服務作業(yè)的時間測量應用范例6-1:某產品2018年12個月的銷售值如表6-2所示。利用簡單移動平均法與加權移動平均法預測該產品2019年1月份的銷售情況。其中,簡單移動平均分移動周期3月與5月兩種情況。加權移動平均的移動周期為3月,但是權重分配也有兩種情況:第6章:需求管理“①

“②

第6章:需求管理時期t(月)實際值At簡單移動平均預測加權移動平均預測n=3n=5n=3(權重系數1)n=3(權重系數2)1362373354403635.83654337.333337.937.464739.333338.240.640.274543.333340.244.444840454245.245.4937444342.943.4103140.666742.439.539.71134364034.635.212363437.433.733.41333.666735.634.434.2表6-2加權移動平均預測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6.3.3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應用1.時間序列平滑模型(2)指數平滑法移動平均有簡單移動平均與加權移動平均兩種。銷售單價一次指數平滑法:---第t+1期的預測需求---第t期的實際需求---平滑系數并假設:第6章:需求管理應用范例6-2某公司產品過去1年的銷售需求變化情況如表6-3所示。預測中,設月份實際銷售額(At)不同平滑系數的模擬與預測(Ft)0.10.50.9110910910910921231091091093135110.4116121.64145112.86125.5133.665156116.074135.25143.8666180120.0666145.625154.78667187126.0599162.8125177.47878190132.1539174.9063186.04799210137.9386182.4531189.604810223145.1447196.2266207.960511231152.9302209.6133221.49612238160.7372220.3066230.049613(預測月)168.4635229.1533237.205表6-3某公司的一次指數平滑預測表第6章:需求管理從以上例子說明,平滑系數取小的情況,預測的結果趨于平緩,響應性比較低,如果平滑系數取得大一點,則,預測結果響應性比較好。因此當需求變化平緩的時候,平滑系數一般取得小一些,而需求變化比較大的時候,平滑系數取得大一點比較好。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6.3.3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應用2.時間序列分解模型時間序列分解模型的建立是基于這樣的觀點:需求隨時間而變化是多種成分的疊加,即任何一個需求值都是趨勢成分、季節(jié)成分、周期成分、隨機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時間序列分解模型就是試圖從時間序列中找出各種成分,對各種成分單獨進行預測,然后綜合各種成分的預測值得到綜合的需求預測值。三、需求預測的程序和方法第6章:需求管理6.3.3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應用2.時間序列分解模型兩種分解模型:加法模型:把影響預測變量的各種成份分解出來,按照相加作用原理進行合成

乘法模型:則是把各種獨立的預測成分相乘,他們的模型如下:式中:T為趨勢成分,S為季節(jié)成分,C為周期成分,為隨機成分。第6章:需求管理相乘與相加的兩種的分解方式的不同特點:相乘外推基量大,季節(jié)變動隨趨勢增加而增加,而相加的外推基量小,季節(jié)變動沒有放大效應。加法模型乘法模型應用范例6-3:時間序列分解預測模型某公司歷史銷售數據如表6-4所示,用時間序列分解模型預測需求。第6章:需求管理第一步:確定趨勢方程趨勢方程的確定,最簡單的方法是目測法。先把數據描在坐標圖上,找出截距后

可以確定趨勢方程,也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線性趨勢方程:

Tt=326.500+17.4853t12345678910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