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練習)-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練習)-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練習)-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練習)-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練習)-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講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

目錄

01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教材原型實驗

【題型二】實驗的拓展創(chuàng)新

02重難創(chuàng)新練

【題型一】教材原型實驗

1.探究物體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打點計時器

(1)調整長木板傾角進行阻力補償,使小車恰好沿長木板向下做勻速運動。

(2)保持長木板的傾角不變,繩子下端只掛一個鉤碼,將小車移近打點計時器,接通電源然后釋放小車,

小車沿長木板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得到一條紙帶如圖所示,A、B、C、D、E、F、G為計數(shù)點,相鄰計

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利用刻度尺測量得到益=2.19cm,x2=2.76cm,

2

x,=3.35cm,%=3.93cm,x5=4.58cm,x6=5.20cm0通過紙帶求得小車加速度大小為m/s。(保

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某同學在研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之間的關系時改進了實驗方案,他用無線力傳感器來測量小車受到的

拉力。如圖所示,他將無線力傳感器和小車固定在一起,將系著小桶的細繩系在傳感器的掛鉤上,調整細

繩方向與木板平行。

請判斷在改進后的實驗中以下步驟是否還有必要(選填“有必要”或“沒必要”)。

步驟是否有必要

調整木板傾角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控制砂和桶的總質量應遠小于小車和車內祛碼的總質量—

2.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運用的思想方法是(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圖乙為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打點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相鄰兩個計時點間還有四個

點未畫出,則打點計時器打下尸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m/s2。(計

算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shù))

P

?????

||||||||||||||||||||||||||||||||||||||||||||||||||||||||

0cm12345

3.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1)小亮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方案,探究小車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合外力之間的關系,圖中上下兩層水平

軌道,細線跨過光滑滑輪并掛上祛碼盤,將祛碼和祛碼盤的總重作為小車所受合外力,兩小車尾部細線連

到控制裝置上,實驗時通過控制裝置使兩小車同時開始運動,并同時停止。

細甜線致,小牛車,

0~~制

盅人祛…碼盤I

國和祛碼

實驗前,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A.選用質量不同的兩輛小車

B.調節(jié)定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軌道平行

C.使祛碼和祛碼盤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D.將軌道右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沒有細線牽引時能在軌道上勻速運動,以平衡摩擦力

(2)小明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紙帶打點計時器

①實驗前由于疏忽,小明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他測量得到的a-P圖象可能是丙圖中的圖線

(選填或"3”).

(3)調整正確后,他作出的a-P圖象末端明顯偏離直線.如果已知小車質量為某次所掛鉤碼質量為優(yōu),

則丁圖中坐標%=,%=.

4.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進行“探究小車與空中盤和鉤碼組成的系統(tǒng)的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

(1)按要求連接好實驗裝置,正要打開夾子開始實驗時的情況,已知該同學的實驗存在4處錯誤;其中兩處

錯誤是:電源應用交流電源;小車應靠近計時器,還有兩處分別是①;②o

(2)正確安裝儀器后,正確操作,描繪歹圖像如圖中實線所示,并畫出其漸近線為圖中虛線所示,則漸近

線對應的加速度為0(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OF

5.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

(1)該實驗運用的方法是(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補償小車與長木板之間的阻力后,打出了一條紙帶,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A、B、C三點到O

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喔=

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m/s2?(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改變祛碼的質量,重復實驗,得到多組小車的加速度a及對應的力傳感器示數(shù)下,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的

。-尸圖線為如圖丙所示的直線,圖像不過原點的原因是o

6.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受力R質量M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槽碼的質量為相,小車的質

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

(1)實驗開始時首先平衡了摩擦力。若不計細線的質量和滑輪的摩擦,且沒有滿足根,增加槽碼的個數(shù),

使槽碼的總質量變?yōu)樵瓉淼?倍,則細線上的拉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來的2倍。

(2)如圖乙所示為某同學通過正確操作獲得的一條紙帶。已知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

2

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標出,根據(jù)圖乙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m/s0(結果保留三位

有效數(shù)字)

(3)保持槽碼的質量機一定,改變小車的質量某同學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以小車加速度的倒數(shù)」為縱軸、以

a

小車的質量M為橫軸,作出工-M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圖中縱截距6=。(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a

7.圖1是“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已平衡摩擦力)。每次實驗在細線末端增加一個鉤碼,

小車每次從同一位置釋放,并對應打出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紙帶上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為4。

小車紙帶打點計時器

鉤碼

圖1圖2

(1)實驗中是否必須測出小車質量M和所掛鉤碼的總質量m(選填“是”或“否”)。

(2)要求出本實驗中小車的加速度大小,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3)如果細線質量可以忽略,則下列圖像中,最能描述小車加速度。隨所掛鉤碼個數(shù)”的關系是

(4)小車實際受到的拉力小于鉤碼的總重力,原因是

【題型二】實驗的拓展創(chuàng)新

8.某實驗小組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

打點用器百瞥層滑輪

\口?受力傳感器.5.10單位:cm

紙帶水4驗臺\Ji]11.30'

218.60'

口長木板口重物27.00

圖(a)圖(b)

(1)為較準確地完成實驗,下列操作正確的是一。

A.實驗通過力傳感器測量細線拉力,故不需要補償阻力

B.調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重物的細線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C.為減小誤差,實驗中探究力與小車加速度關系時一定要保證重物質量遠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D.實驗時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2)已知電源頻率為50Hz,實驗中打出的某條紙帶如圖(b)所示,則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m/s2

(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若保持重物和傳感器的總質量m不變,在小車上放置祛碼改變小車質量,測出小車和車上祛碼的總質量

M和對應的加速度a,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作出圖像與!如圖(c)、(d)所示,則如圖(c)中實

線所示的圖線偏離直線的主要原因是;若已補償阻力,但圖(d)中圖線仍不過原點,則圖

線的延長線與縱軸交點的縱坐標值為(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力傳感器_____密曲打點計時器

“重物

圖(e)

(4)另一小組的同學采用如圖(e)所示裝置,兩個小組實驗時使用的小車完全相同,力傳感器示數(shù)均為F,

他們根據(jù)多組數(shù)據(jù)作出的。-b圖線分別如圖(f)中A、5所示,則圖(e)實驗裝置對應的圖線是圖(f)中

的(填“A”或"B”)。

9.某實驗小組的同學設計了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所用器材如圖甲所示。主要步驟如下:

012

||||||||||||11||||||||||||

|11||||||||1111|1111|

01020

(1)用游標卡尺測量滑塊上遮光條的寬度d,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mm。

(2)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shù)字計時器記錄了遮光條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

為絹,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加2,遮光條從開始遮住第一個光電門到開始遮住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

為t,則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為。=(用小小△小/和d表示)。

(3)依次增加所掛槽碼的個數(shù),記錄每次實驗槽碼的總質量機,并計算出滑塊相應的加速度。,以工為橫

m

軸、工為縱軸,建立直角坐標系,通過描點連線得到工-,圖像如圖丙中I所示,圖線I的斜率為在縱

aam

軸上的截距為匕。

(4)將待測物體固定在滑塊的凹槽內,重復上述實驗步驟(2)和(3),在圖丙中畫出新的工-,圖像H,

am

若圖線II的斜率為履,在縱軸上的截距也為6。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則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b=gB.b=-c.b=g2D.b=&

(5)則待測物體的質量(用匕,仆人表示)。

10.在探究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小佳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M為帶滑輪的小

車的質量,"2為砂和砂桶的質量。(動滑輪質量不計)

(1)操作本實驗時,以下操作步驟正確的有;

A.為了獲得合力大小需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量m

B.為減小實驗誤差,改變砂和砂桶質量時,必須要滿足砂和砂桶的質量機遠小于小車的質量M

C.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補償阻力

D.為保證紙帶上打點的清晰度和點的數(shù)量,小車釋放時要靠近打點計時器,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經(jīng)正確操作,得到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

還有四個計時點未畫出,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m/s2o(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正確操作記錄若干數(shù)據(jù)后,小佳同學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廠為橫坐標,加速度。為縱坐標,畫出的

圖像是一條直線,圖線與橫坐標的夾角為,,求得圖線的斜率為七則小車的質量為o

21

A.kB.—C.2tan£D.------

ktan。

IL(2024?江西?一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利用力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光滑小輪力傳感器打點計時器

J1

含桶長木板

(1)關于本實驗的操作,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開始時在小車一端懸掛空桶,將打點計時器上的紙帶與小車相連,讓小車在木板上運動,如果在紙

帶上打出點的間隔是均勻的,就完成了平衡摩擦

B.該方案操作時需要滿足桶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C.為了改變小車的質量,可以在小車中增減祛碼的數(shù)量

D.每次開始時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并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且應在小車到達滑輪前按

住小車

(2)小宇同學正確完成平衡摩擦后,保持小車和傳感器總質量不變情況下,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把實驗

獲得的6組數(shù)據(jù)正確標示在以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為橫坐標,以小車加速度。為縱坐標的坐標系上,請幫助

小宇同學根據(jù)如圖乙所示給出的數(shù)據(jù)點,作出。-歹的關系圖線

a/(m-s-2)

1.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圖甲所示裝置來探究物體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合外力關系。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如圖甲所示,裝置中光電門1、2之間的距離為瓦開始時,左右兩側掛有兩個質量都等于50g的小桶,

兩小桶內都裝有5個質量都等于10g的鐵片;左側小桶A上固定著一質量不計的擋光片,用游標卡尺測量

擋光片的寬度,如圖乙所示,擋光片寬度”=mm;

甲乙

(2)從左側小桶取出1個鐵片放入右桶中,接著釋放小桶,小桶A上的擋光片依次經(jīng)過光電門1和2,記

錄擋光片遮光時間。重復上述過程,將左側小桶放入右側小桶中的鐵片總數(shù)量記為%

(3)某次實驗時,測得擋光片遮光時間分別為幽、A/2,則可求得小桶A的加速度。=(用d、

△t、、絕、〃表示);

(4)利用所得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如圖丙所示。從圖像可以得出:當物體質量一定時,物體加速度與其所

受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圖像可求得當?shù)刂亓铀俣?=_________m/s2(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a/m-s-2

2.小華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其中小車的質量為M(未

知),與小車連接在一起的定滑輪的質量為人,砂和砂桶的總質量為m,力傳感器可測出輕繩中的拉力大小。

單位:cm

(1)除了圖甲已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彈簧秤

(2)實驗時(填“需要”或“不需要”)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補償阻力;(填“需要”或“不

需要”)滿足遠大于加”這一條件。

(3)將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頻率為50Hz),再釋放小車,記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將得到的一

條清晰的紙帶,從。點開始每隔四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分別計為0、1、2、3、4,各計數(shù)點到。點的距離

如圖乙所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m/s?(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最后小華同學以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為橫坐標,加速度。為縱坐標,畫出的尸圖像如圖丙是一條直線,

圖線與橫坐標軸的夾角為6,圖線的斜率為左,則小車的質量加=o

1-2

------C.-D

tan。tan。K.-1

3.(2024?河北保定?二模)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內裝〃個質量均為A加的祛碼的盒

子與祛碼盤通過繞過光滑定滑輪的細繩相連,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摩擦不計,桌面水平,取重力加速度

大小g=9.8m/s2,電源頻率為50Hzo

G

?

甲乙

(1)輕推盒子后,發(fā)現(xiàn)打出的紙帶點距相等,然后測得裝有祛碼的盒子的總質量為祛碼盤(無祛碼)的

質量為相,則盒子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o(用字母表示)

(2)將一個祛碼由盒子中轉移到祛碼盤中,無初速度釋放盒子,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

有四個點未畫出,=6.01cm,x2=7.00cm,x3=7.97cm,x4=8.95cm,x5=9.94cm,x6=10.91cm,則

2

盒子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m/s,上述與/的比值為o(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

字)

(3)依次將2個、3個、…、〃個祛碼由盒子中轉移至祛碼盤中,分別進行實驗并求出加速度,利用描點連線

法畫出加速度a隨轉移的祛碼個數(shù)左化4〃)變化的圖像,則圖像可能是o

a/k

4.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圖甲裝置測量滑塊(含遮光條)和祛碼的質量,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數(shù)字計時器

①打開氣泵,待氣流穩(wěn)定后調節(jié)氣墊導軌使其水平;

②用20分度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

③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光電門1和光電門2之間的距離L-

④掛上槽碼,調節(jié)定滑輪使細線與氣墊導軌平行;

⑤打開氣泵,由靜止釋放滑塊,數(shù)字計時器記錄下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和2的遮光時間期和加2;

⑥依次在滑塊上添加〃=1,2,3個祛碼,重復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調節(jié)氣墊導軌時,輕推滑塊,若發(fā)現(xiàn)遮光條通過光電門2的時間小于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的時間,應—

直至氣墊導軌水平;

(2)遮光條的寬度4=mm.

(3)滑塊運動的加速度"=(用測量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4)已知槽碼和掛鉤的總質量為引,重力加速度為g,以放在滑塊上的祛碼數(shù)"為橫坐標,滑塊加速度。的

倒數(shù)為縱坐標作出圖像,獲得該圖像的斜率為七縱截距為6。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得滑塊和遮光條的總質量

a

M=,每個祛碼的質量",=(用已知量的物理符號表示)。

5.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測量小車和智能手機的質量,智能手機可以利用APP直接測量出手機運動時的加速

度。懸掛質量為根的鉤碼,用智能手機測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改變鉤碼的質量/,進行多次測量:做

出。與山(g-a)的圖像如圖,已知圖像中直線的截距為b,斜率為鼠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

智能手機

(1)(多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鉤碼的質量不需要遠小于智能手機和小車的質量

B.細繩應該始終與長木板平行

C.不懸掛鉤碼時,應使小車和智能手機勻速沿木板下滑

D.細線的拉力等于鉤碼的重力

(2)根據(jù)圖像可得,小車和手機的質量為;

(3)再利用手機APP測出斜面傾角為6,則木板摩擦系數(shù)〃=o

6.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量凹形滑塊的質量,實驗器材有凹形滑塊、加速度傳感器、質量已知的鉤碼

若干、木板(左端帶定滑輪)、輕質細線.

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整木板的傾角來平衡木板對滑塊的摩擦力;

②掛上鉤碼,由靜止釋放滑塊,記錄加速度傳感器的示數(shù)。以及相應的鉤碼質量M;

③改變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重復步驟②,得到多組加速度a與相應懸掛的鉤碼質量

(1)關于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所懸掛鉤碼的質量應遠小于滑塊的質量

B.平衡摩擦力時應在細線的下端掛上鉤碼

C.調節(jié)定滑輪的高度使滑輪與滑塊間的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D.每次改變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時,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畫出《-工的函數(shù)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可得滑塊的質量相=_____,重力加速度g=______o(均

Ma

選用b、c、d來表示)

7.實驗小組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時,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中,用槽碼的重力代

(1)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得遮光條的寬度4=mm。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槽碼的質量應遠小于滑塊的質量

B.氣墊導軌右端應比左端高

C.先釋放滑塊再打開氣墊導軌的氣源

(3)實驗小組用如下方法測量滑塊的加速度必將滑塊從圖甲所示位置由靜止釋放,測得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

2的時間分別為門、t2,兩個光電門間的距離為3則滑塊的加速度大小4=(用字母〃、t2、L、d表

示)。

(4)為了減小偶然誤差,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測得遮光條從光電門1到2的時間為兩個光電門

間的距離為L保持光電門2的位置及滑塊在導軌上釋放的位置不變,改變光電門1的位置進行多次測量,

測得多組L和f的數(shù)據(jù),作出了0T圖像如圖丙所示,已知縱軸截距為vo,橫軸截距為歷,則w表示遮光

t

條通過光電門(選填“1”或“2”)時的速度大小,滑塊的加速度大小a=o

(5)保持槽碼質量相不變,改變滑塊質量探究滑塊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將槽碼重力”打代替細線

拉力尸,引起的相對誤差5表示為5=與£><100%,請寫出5隨M變化的關系式。

8.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既可以驗證牛頓第二定律,也可以測量滑塊的質量與當?shù)氐闹亓?/p>

速度,實驗器材有帶加速度傳感器的滑塊(傳感器的質量忽略不計)、質量已知的鉤碼、水平光滑的桌面(右

端帶定滑輪)、動滑輪(輕質)、輕質細線。

實驗步驟如下:

A.調節(jié)定滑輪使細線水平,動滑輪跨在細線上,鉤碼掛動滑輪上,滑塊與鉤碼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

動,記錄加速度傳感器的示數(shù)以及相應的鉤碼質量;

B.改變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重復步驟A,得到多組加速度a與相應懸掛的鉤碼總質量M;

a來表示);

⑵若小:圖像縱軸的截距為從斜率為葭可得片一’g=一(用從人來表示)。

9.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阿特伍德機來測量當?shù)刂亓铀俣取?/p>

光電門

擋光片匚口A

(1)實驗時,該小組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重物A上安裝擋光片,把重物A和祛碼盤8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繩連接后,跨放在光滑的輕質定滑輪

上,在祛碼盤中放入適量的小物體,使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測量出擋光片到光電門豎直距離/?和擋光片的

寬度d;

②在祛碼盤8中放入質量為m的祛碼,讓系統(tǒng)(A和8)由靜止開始運動,光電門記錄擋光片遮光的時間

為加,重物向上運動場時的速度大小為,重物A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③增加祛碼盤中祛碼,并重復實驗②,記錄祛碼質量機和對應的加速度“。

(2)以工為縱坐標、,為橫坐標,得到!~工的圖像為直線,縱截距為b,則當?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

amam

10.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測量小車質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為帶滑輪的

小車質量,機為砂和砂桶的質量,力傳感器可以測出輕繩的拉力大小,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頻率為50Hz。

則:

/

/

/

/

/

/

/工紙(打,封時器

/

/

/

/

/

/

/

/

/

口□

(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每隔—S打一次點,通過打點記錄做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置的儀器。

(2)實驗過程中,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_

A.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適當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B.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量相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

D.為了減小誤差,實驗中一定要保證砂和砂桶的質量加遠小于小車的質量M

(3)該同學正確操作實驗后,通過對紙帶分析測出了小車的加速度為1.42m/s2,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為Q15N,則

小車的質量為—kg(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1.)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中,某同學設計了甲、乙、丙三種實驗方案,試回答下列問題:

長木板水平實驗臺電重物

(1)關于本實驗的要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方案都需要補償阻力

B.只有甲方案需要補償阻力

C.只有甲方案必須滿足小車的質量遠大于重物的質量

D.乙方案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和丙方案中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等于小車所受合力的大小

(2)若該同學根據(jù)乙方案,作出加速度a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的a-尸關系圖線如圖丁,直線部分斜率為k,

則小車質量“=;

(3)根據(jù)甲方案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

(A~~BCDEF《A、B、C、D、E、F、G為7個相鄰

/????

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XAB=1.22cm,

xBC=2.00cm,xCD=2.78cm,xDE=3.62cm,xEF=4.40cm,xFG=5.18cmo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

50Hz,則小車的加速度〃=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2.用下列器材測量當?shù)刂亓铀俣萭:一端帶有定滑輪的平直軌道,墊塊,細線,打點計時器,紙帶,頻

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直尺,6個槽碼(每個槽碼的質量均為加=10g)。

打點計時器

(1)補充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內容:

i,按圖甲安裝好實驗器材,跨過定滑輪的細線一端連接在質量為〃的小車上,另一端懸掛著6個槽碼.改

變軌道的傾角,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了一系列的點,表明小車沿傾斜軌

道勻速下滑;

ii.保持軌道傾角不變,取下1個槽碼(即細線下端懸掛5個槽碼),讓小車拖著紙帶沿軌道下滑,根據(jù)紙

帶上打的點跡測出加速度a-,

iii.依次減少細線下端懸掛的槽碼數(shù)量,重復步驟讓;

iv.以取下槽碼的總個數(shù)〃(l<n<6)的倒數(shù)上為橫坐標,,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作出,-1關系圖線,

naan

如圖丙所示。

(2)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為了減小實驗誤差,軌道一定要光滑

B.接通電源后,再將小車從靠近打點計時器處釋放

C.小車下滑時,位于定滑輪和小車之間的細線應始終跟傾斜軌道保持平行

D.若細線下端懸掛著2個槽碼,則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為

②某次實驗獲得如圖乙所示的紙帶,相鄰計數(shù)點間均有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