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
河北省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
河北省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
河北省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
河北省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學習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定風波》時,小冀同學查找了一些資料。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定風波①蘇軾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⑦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嗵?,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出游遇雨,卻不慌不忙,在雨中吟詠長嘯,聆聽雨韻,思索人生。那“穿林打葉”的風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們當作背景音樂;那料峭的春風,最多不過把酒吹醒,讓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懷坦蕩,可以包容天地,聽任自然。這樣,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照耀,都能隨遇而安。人生何嘗不會“櫛風沐雨”?只要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順境不驕,逆境不懼,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寧靜和快樂。作者以風趣幽默的筆調,寫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現(xiàn)了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①選自《東坡樂府箋》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風波,詞牌名。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這時蘇軾被貶居黃州(今湖北黃岡)。③(沙湖)在黃州東南三十里處。④〔雨具先去〕有人帶雨具先走了。⑤〔吟嘯〕高聲吟詠。⑥(芒鞋)草鞋。⑦(料峭)形容微寒。⑧(蕭瑟)指風雨吹打樹木的聲音。資料夾資料一:[甲]蘇子瞻以詩得罪,貶黃州。[乙]子瞻在黃州及嶺表①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所與游者,亦不盡擇。[丙]東坡在黃,即坡之下,種稻為田五十畝,自牧一牛。(選自《蘇東坡軼事匯編》)①(嶺表)古地區(qū)名。即嶺南、嶺外。資料二: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選自《東坡志林》)資料三:公幅巾①芒屩②,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筑室于東坡。(選自《東坡樂府箋》)①〔幅巾〕裹頭用的絲巾。②〔芒屩〕芒,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編織草鞋。屏,草鞋。資料四:嘗與孫綽①等泛海,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②吟嘯自若。(選自《晉書》)①〔孫綽〕東晉文學家。②〔安〕即謝安,東晉政治家。死后追贈為太傅。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2)亦不盡擇(資料一·乙)(3)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資料三)(4)諸人并懼(資料四)5.下列對“資料一·乙”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B.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C.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D.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定風波》)(2)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資料二)7.從小冀同學查找的資料看,蘇軾號“東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8.“回首向來蕭瑟處”中的“回首”有兩個意思,請寫出來。9.蘇軾在風雨中“吟嘯”,謝安在風浪中“吟嘯”。他們在困境中的做法給了你什么啟示?【參考答案】4.(1)任由、任憑(2)挑選(3)跟隨(4)害怕,恐懼5.B6.(1)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因此做了這首詞。(2)(離)黃州東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師店。我在那里買了田地。7.(1)“東坡”是作者耕種、放牧之地;(2)是作者居住的地方。(3)是作者淡泊名利的精神的象征。8.(1)表面意思:回望方才的遇雨之處;(2)深層含義:對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9.示例1:蘇軾的“吟嘯”告訴我們:要有不畏懼困難的精神,要有樂觀豁達的胸襟。示例2:謝安的“吟嘯”告訴我們:遇事要沉著冷靜,臨危不亂?!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1)句意為: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任:任由、任憑。(2)句意為:交往的人也不怎么挑選。擇:挑選。(3)句意為:和鄉(xiāng)間老農一起跟隨著在山溪野谷中游歷。從:跟隨。(4)句意為:許多人都害怕。懼:害怕,恐懼?!?題詳解】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jù)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結合語法結構輔助斷句。句意為:軾在黃州和嶺南時,每天早上起來,如果不是召喚人來和他聊天,就一定會出門拜訪客人。其中“子瞻在黃州及嶺表”交代了蘇軾居住的地點,“每旦起”交代了時間,“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則是敘述蘇軾的日常生活情境。斷句為: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能力??梢圆扇≈苯臃g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xiàn)象的準確理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1)已而:不久、過了一會兒;遂:就;晴:放晴;故:所以;作:寫;此:這。(2)為:是;亦:也;曰:叫做;予:我;買:購買;其:那里?!?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據(jù)資料一[丙]文中“東坡在黃,即坡之下,種稻為田五十畝,自牧一?!笨芍@表明“東坡”是作者日常耕種田地、放牛的地方。依據(jù)資料三“筑室于東坡”可知,這是作者建造房屋居住的地方。依據(jù)資料一[甲]“蘇子瞻以詩得罪,貶黃州”,資料三“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可知,這是被貶居此地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游歷的地方,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榮利、曠達自適的高尚品質。據(jù)此,注意整理概括即可?!?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寫作背景: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盎厥紫騺硎捝帯本湟馐腔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這是作者獨自欣賞景色遇到的雨后之景。依據(jù)寫作背景可知,這是作者在雨中游歷的感悟。感悟到自己遭遇不公的待遇?!坝辍毕笳髦约浩缴洑v過的為官經歷和波折。【9題詳解】本題考查主題理解能力。依據(jù)蘇軾的《定風波》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詩歌意思可知,作者在雨中邊走邊吟詠長嘯,這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迸發(fā)和外在的表現(xiàn)。抒發(fā)了詩人對前途艱難的無所畏懼、泰然自若的態(tài)度。示例: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告訴我們:即使遭遇困難,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迎難而上,勇于挑戰(zhàn)。依據(jù)資料四“嘗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吟嘯自若”句意可知,謝安乘船遇到風浪也無所畏懼,泰然處之。示例: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鎮(zhèn)定自若,思考解決的辦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緟⒖甲g文】《定風波》: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因此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資料一:[甲]蘇東坡字子瞻,憑借(自己寫的)一首詩歌獲得罪過。被貶到黃州。[乙]蘇軾在黃州和嶺南時,每天早上起來,如果不是召喚人來和他聊天,就一定會出門拜訪客人。交往的人也不怎么挑選。[丙]蘇軾(居住)在黃州(東坡:位于湖北黃岡赤壁之西),于是在(黃州的赤壁以西的)東坡的下面,(親自)耕種了五十畝水稻,親自放牧一頭牛。資料二:(離)黃州東南三十里是沙湖,也叫螺師店。我在那里購買了田地。資料三:戴著幅巾穿著芒鞋,和鄉(xiāng)間老農一起跟隨著在山溪野谷中游歷,在東坡蓋了房子。資料四:(謝安)曾經和孫綽等人去泛海游玩。(一次)大風刮起波浪洶涌,許多人都害怕,(謝安)吟唱吹口哨和平時一樣鎮(zhèn)定。(2024年河北)【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節(jié)選自《核舟記》)【乙】古法,以牛革①為矢服②,臥則以為枕。取其中虛③,附④地枕之,數(shù)里內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⑤聲也。(選自《夢溪筆談》)【丙】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持衣追及與之而還。至家視日四分之三。問:主人馬不休,日行幾何?答曰:七百八十里。(選自《九章算術》)①革:去了毛的獸皮。②矢服:裝箭的盛具。③虛:空。④附:附著。⑤納:收進。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1)罔不因勢象形因:______________(2)則皆聞之聞:______________(3)至家視日四分之三視:______________6.下列對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B.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C.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D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嘗貽余核舟一。(2)持衣追及與之而還。8.甲文中王叔遠的高超技藝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9.請為乙文擬一個恰當?shù)念}目?!緟⒖即鸢浮?.①順著、就著②聽到③看6.A7.(1)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2)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還衣服后再返回。8.用料體積小;所刻的東西多;能夠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情態(tài)各異。9.示例:牛革【5題點津】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因:順著、就著。(2)句意:就都能聽見。聞:聽到。(3)句意:到家時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視:看?!?題點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現(xiàn)有客人的馬日行三百里??腿穗x去時忘記帶衣服。時間過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發(fā)現(xiàn)。故斷為: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故選A?!?題點津】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嘗:曾經;貽:贈;余:我;(2)持:拿;及:等到;與:給、還;還:返回?!?題點津】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jù)甲文“能以徑寸之木”可知,用料體積??;根據(jù)“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可知,所刻的東西多,能夠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情態(tài)各異?!?題點津】本題考查擬題。題目往往能夠精煉的概括文章內容。根據(jù)“古法,以牛革為矢服,臥則以為枕”可知,介紹了牛革的用途,做箭袋,當枕頭;“取其中虛,附地枕之,數(shù)里內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聲也”點明牛革的特點,利用中間空的特點聽見遠處細微的聲音;據(jù)此可知文章圍繞“牛革”展開,所以可以用“牛革”作為題目,點明文章的寫作對象?!緟⒖甲g文】【甲】明朝有一個技藝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圖案?!疽摇抗欧ㄓ门Fぷ黾?,睡覺時把它當枕頭。利用它中間空的特點,放在地上枕著,幾里內有人馬聲都能聽見,這是因為中間的空腔能收攏聲音的緣故?!颈楷F(xiàn)有客人的馬日行三百里??腿穗x去時忘記帶衣服。時間過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發(fā)現(xiàn)。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還衣服后再返回。到家時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問:主人的馬不休息,馬的日行速度是多少?回答說:七百八十里。(2023年河北)【甲】茍堪勵志勤讀,自能循序漸進。惟單讀時文①,無裨實益,宜加以看書功夫。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但須看全一種,再易他種,切不可東抓西拉,任意翻閱,徒耗光陰,毫無一得。閱書時見有切②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若能分門別類,積成巨冊,則作文時,可作材料,利益無窮也?!疽摇孔x書宜勤懇勿懈,看書宜細心有恒。觀看《史記》,頗切實用,每日規(guī)定看十頁,必須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緊要處,摘錄讀書日記簿;有費解③處,另紙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后若能看完《史記》,明年更換他書,惟無益之小說與彈詞④,不宜寓目⑤。觀之非徒無益,并有害處也。(均節(jié)選自《鄭板橋家書·濰縣署中諭麟兒⑥》)①時文:時下流行的文體,多指科舉應試之文。②切:切合。③費解:不好理解。④彈詞:一種把故事編成韻語,有白有曲,以弦索樂器伴唱的說唱文學。⑤寓目:過目,觀看。⑥這是鄭板橋在濰縣官署中寫給兒子的家書。諭,告訴,使人知道。麟兒,鄭板橋之子。7.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茍堪勵志勤讀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B.無裨實益必能裨補缺漏(《出師表》)C.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D.若能分門別類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8.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閱書時見有切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2)觀之非徒無益,并有害處也。9.從選文中你學到了哪些讀書的方法?請列舉其中的三種。(3分)10.選文中鄭板橋多次使用“宜”字,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3分)【命題解讀】今年的文言文閱讀依然是課外文言文閱讀。選擇了同一作品中的兩處關于讀書思考之類的內容,與2019年一樣,都是關于讀書的文言文;與2017年文言文張之洞《復兒子書》都屬于書信體。【答案】7.D(A選項均為“如果”;B選項均為“增加”;C選項均為“粗略地閱讀”;D選項的“若能分門別類”的“若”為“如果”,“皆若空游無所依”的“若”為“好像”)8.(1)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切合實用的句子,應當隨手摘錄下來。(2)看這些東西,非但徒勞沒有什么好處,而且還有害處啊。9.①各種書籍都應當有所涉獵。只是讀懂看透一種書后,再來更換別的種類的書來讀。②讀書要做筆記,看到有切合實用的句子,分門別類地摘錄下來,為寫作提供素材;③看書要從頭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別關鍵的地方,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紙摘錄出來,及時求教。10.我從中感受到了鄭板橋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飽含對兒子能夠讀書成才的殷切期望,寄托著父親對兒子的愛。【參考譯文】如果能夠立志勤讀,自然能夠循序漸進,只是如果僅僅閱讀時下流行的文體,不能增加什么實在的益處,應當提升自己看書的功夫,凡是經史子集之書,都應當有所粗略地閱讀、瀏覽。只是需要看全其中的一種,再更換其他的種類,切不可東抓西拉,隨意翻看白白浪費時光,沒有任何收獲。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切合實用的句子,應當隨手摘錄下來。如果能夠分門別類積累成厚重的冊子,那么寫文章的時候可以作為材料,收獲無窮??!讀書應當勤懇,不要懈怠,看書應當仔細,有恒心?,F(xiàn)在看《史記》頗為實用。每天規(guī)定自己看十頁,必須從頭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別關鍵的地方,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紙摘錄出來,向先生求解。今年如果能看完《史記》,明年再換別的書。只是沒有什么益處的小說和彈詞,不應當過目,看這些東西,非但徒勞沒有什么益處,而且還有害處啊。(2022年河北)【甲】蔡元定①八歲能詩。及長,登泰山絕頂。日惟啖②薺③。于書無不讀。朱熹扣④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節(jié)選自《夜航船》)【乙】王公廷相⑤,道藝純備⑥,為時名臣。余謁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語之日:“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輿人⑨躡⑩新履,自灰廠歷(11)“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12)恐污其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13),更不復顧惜。居(14)身之道,亦猶是耳。儻(15)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節(jié)選自《松窗夢語》)①蔡元定:南宋律學家、理學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薺:薺菜。④扣:探問。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學家、文學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⑥道藝純備:學說和才能純正完備。⑦第:官僚和貴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達的道路。⑨輿人:古代職位低微的吏卒。⑩躡:穿(鞋)。(11)歷:經過。(12)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13)沾濡:浸濕。(14)居:守持。(15)儻:倘若,假如。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3分)(1)日惟啖薺日:(2)余謁公私第謁:(3)更不復顧惜復: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及長,登泰山絕頂。(2)居身之道,亦猶是耳。10.【甲】文中,朱熹為什么說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3

分)11.【乙】文中,王廷相對“我”的教導方式有什么妙處?

(3分)【參考答案】8、(1)每天(2)拜訪(3)再9、(1)等到他長大后,登上泰山頂峰。(2)為人處世之道,也還是這樣了。10、因為蔡元定“于書無不讀”,學識淵博,其成績不于朱熹,因此朱熹說蔡元定為“吾老友”。11、以事喻理,從身邊小事談及,更易被“我”接受?!緟⒖甲g文】【甲】蔡元定八歲的時候就能作詩,等到長大,(他)登上泰山的最高峰。每天只吃薺萊。對他來說沒有不讀的書。朱熹探問他的學識,非常驚訝地說:“這是我的老朋友呀,不該在弟子之列。”【乙】兵部尚書王廷相,他的學說和才能純正完備,是當時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訪。他邀請我入座,告訴我說:“昨天雨后我(乘轎)走在大街上,一個吏卒穿了一雙新鞋,從灰廠經過長安街,他都揀著地面行走,小心謹慎唯恐弄臟了鞋子。轉彎進入京城,泥濘漸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濕了,此后就不再顧及和惋惜(鞋子)了。守持住身心的道理,也還是這樣罷了。假如一旦墮落(,誤入歧途),將會沒有什么歹事做不出來的?!蔽译x開后,非常服王公的話,終身不敢忘記。(2021河北?。炯住咳诵刂芯貌挥霉沤瘼贊补嘀?,則塵俗②生共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黃庭堅《答宋殿直》)【乙】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洲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③而實綺④,癯⑤而實腴⑥,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軾《東坡續(xù)集》)【丙】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⑦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床⑧睡,輒令兒曹⑨誦之,至酒醒,或睡熱,乃已。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拦锼劝刷庠氯眨疥庩懩硠沼^題。(陸游《跋岑嘉州詩集》)①古今:這里指古今書籍。②塵俗:世俗,流俗。③質:質樸,樸實。④綺:華麗,美妙,⑤癯:瘦,這里有精練的意思。⑥腴:豐厚,豐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詩人岑參。⑧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⑨兒曹:孩子們。對子侄輩的稱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4分)(1)對人亦語言無味也 亦:(2)皆莫及也 及:(3)絕好岑嘉州詩 絕:(4)至酒醒,或睡熱,乃已 已: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9.從甲文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請簡要概括丙文中敘寫的故事,并說出你從故事中讀出的作者對岑參詩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7.(1)也(2)比得上(3)特別,尤其(4)停止8.(1)我對于詩人沒有什么特別喜好的。唯獨喜歡陶淵明的詩。(2)我曾經認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這一個人才能這樣罷了。9.人不閱讀古今的好書、好文章就會變得無比世俗,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我們要多閱讀古今書籍,以此來滌蕩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氣質,豐富自己的語言。10.陸游非常喜歡陶淵明的詩,每每喝醉了。讓孩子們誦讀陶淵明的詩,酒醒或熟睡后才停止,表達了作者對岑參詩的喜愛、贊美之情。【參考譯文】【甲】如果人們不經常接受古今好思想好文章的洗禮熏陶,胸中就會沾滿世俗,看鏡子就會感到厭惡,與人交談就會變得無味?!疽摇课覍τ谠娙藳]有特別愛好的,只好陶淵明詩。淵明作詩不多,但他的詩看似質樸其實華美,看似清瘦其實豐腴,從曹植、劉琨、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等人以來,都不如他?!颈课覐男〉臅r候起就特別喜歡岑嘉州的詩。住在山里時,每次喝醉回來,倚在胡床上睡覺,就讓孩子們誦讀岑嘉州的詩一直到酒醒,有時睡熟了才停止。我曾經認為李白杜甫之后的詩,就只有岑嘉州一人了?!拦锼劝嗽氯?,山陰陸某務觀題。(2020河北)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①。少年知識未開②,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久不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shù)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月則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③,必須幼年讀。長壯后,雖倍蓰④其功,終屬影響⑤。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⑥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詞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⑦夕落,淺陋無識,詭僻⑧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何如誦得《左》《國》⑨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⑩之文數(shù)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我愿汝曹?將平昔已讀經書,視之如拱璧?,一月之內,必加溫習。古人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fā)越?。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其詞,謂之“畫餅充饑”;能舉其詞而不能運用,謂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無異。汝輩于此,極?宜猛省。(選文有刪節(jié))①迥異:相差根遠。②開:開導,啟發(fā)。③古奧:古指深奧,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數(shù)倍。⑤影響:影子和回聲。指不切實際、不持久。⑥時文:當時適行的文體,多指利學應試之文。⑦華:花。⑧詭辯:荒謬邪僻。⑨《左》《國》:《左傳》《國語》。⑩華腴(yú):豐美有文采。?曹:輩。?拱璧:大壁,泛指珍寶。?義蘊:內在的意義。?發(fā)越:散播。?舉:舉出。?去:距。?枵腹:腹中空虛。?極:通“亟”,急。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4分)(1)時文固不可不讀固:(2)若朝華夕落若:(3)古人之書,安可盡讀盡:(4)然后思通其義蘊通: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2)汝輩于此,極宜猛省。9.作者認為“六經、秦漢之文詞誕古奧。必須幼年讀”,其理由是什么?(3分》10.從選文加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3分)【參考答案】7.固:本來;若:像;盡:全、都;通:通曉、理解。8.(1)怎么能用珠寶玉石都難以交換的歲月(時間)來讀這些沒有益處的文章。(“安”、“以”各一分,句意通順)(2)你們這些人對于這件事(這種行為),應該馬上深深地自我反?。ㄗ允。?。(“宜”、“省”各一分。句意通順)試題解析:7.考察字詞均較為常見,注意“固”的本義為“堅固”,這里考察的是引申義“本來”;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之中的“固”意義相同。“通”的本義是“通達”,這里引申為“通曉”;與“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通”意義相同?!叭簟钡谋玖x是“理順”,這里考察的引申義“像”;與“門庭若市”中的“若”意義相同?!氨M”的本義是“空,沒有”,這里考察的是副詞“全,都”,與“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盡”意義相同。8.第一句翻譯注意“安”翻譯為“怎么”,“以”必須翻譯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要翻譯為“益處”,翻譯后注意語句通順;第二句中“此”作為代詞要翻譯為“這件事”或“這種行為”,“極”按照原文注釋翻譯,“宜”翻譯為“應該”要前置,使語句通順,“猛”的翻譯要靈活,“省”翻譯時注意聯(lián)想“吾日三省吾身”,最后句意要通順。9.幼年時期所學知識較少,天真無邪,記憶力較強;壯年時人記憶力不如幼年時好。10.(1)讀書務求成誦(2)以成誦為基礎理解文章或書本的含義。(3)將所讀內容消化吸收,化為己用,能夠做到運用自如。試題解析:9.注意在原文尋找答題區(qū)間,確定題干出自第三行,詢問原因,且使用了“故”字開頭,屬于總結句,所以上兩行即為答案。特別提起注意:不能只寫少年時的原因,也要寫成年后的原因,注意分條和語言組織。10.題干要求談啟示,注意文中關聯(lián)詞語“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劃分層次,總結概括大意即可?!緟⒖甲g文】人們凡是讀書,二十歲之前所讀的書與二十歲之后所讀的書相差很遠。(人們)幼年時期知識未經開導,性格天真固執(zhí),所讀的書即使很久不復習,偶爾提起,也可以背誦幾行。如果壯年時期所讀的書,過了一個月就忘了,這樣一定不能長久。所以《六經》和秦漢時期的文章,詞語古拙深奧,一定要在幼年時期讀。等到壯年之后,即使花費數(shù)倍于(幼年時期)的努力,終究也只是不切實際罷了。從八歲到二十歲,這之間時間不長,怎么能荒廢時間或讀無關緊要的書呢?這個時候,科舉應試之文本來不能不讀,(但)也要挑選內容典雅純正、內涵豐富且文字優(yōu)美、歷經二三十年沒有錯誤的書來閱讀。像早上開花傍晚落下、淺薄低俗、荒謬邪僻、毫不得體、取悅一時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寶和玉石都難以交換的時間來讀這些沒有任何益處的文章呢?不如背誦《左傳》、《國語》中的一兩篇文章和東西漢經典華美且富有文采的幾篇文章,作為終身受用的珍寶呢!我希望你們這些人把過去已經讀過的經書,視若珍寶,(讀過后)一個月之內,一定加以溫習。古人寫的書,怎么能全部讀完?但每讀一篇,必須做到能夠背誦,之后考慮通曉其中的含義,并且在手中靈活運用,像這樣做,才氣自然散播。如果曾經讀過這本書,但根本不能舉出書中的字詞的,就叫他“畫餅充饑”;能舉出其中的字詞而不能運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這兩者大概距離空腹沒有什么差別。你們這些人對于這種做法,應當立刻深深地反省。(2019河北)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謂之競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為蛟龍所奪,故為龍舟以逐之。后漢黃琬,祖父瓊,為太尉,以日食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對未知所況。琬年七歲,時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杯偞篌@,即以其言對。劉峻家貧好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睡,及覺復讀,??炙姴徊?。聞有異書,必往祈借。齊有一足鳥,舞于殿前。齊侯問于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兒童有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菫榇笥曛住!焙蠊弧!咀⑨尅壳簯?zhàn)國楚國詩人。以:在。舟楫:泛指船只。拯:從水中救出淹溺的人。角黍:即粽子。黃琬:人名。瓊:人名,即黃瓊。太尉:官職名。詔:召見。況:比方。初:夏歷指每月的開頭幾天。燎:燃燒。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動,形容歡悅。兆:預兆,征兆。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4分)(1)謂之競渡

謂: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3)從夕達旦

旦:

(4)是為大雨之兆

是:

8.下列選項中,與“舞于殿前”的“于”字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A.行者休于樹(《酵翁亭記》)

B.駢死于槽櫪之間(《馬說》)C.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公與之乘,戰(zhàn)干長勺(《曹劌論戰(zhàn)》)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瓊大驚,即以其言對。譯文:

(2)及覺復讀,??炙姴徊Wg文: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兩項傳承至今的民間習俗?(2分)答:

11.請給第三篇短文擬一個恰當?shù)念}目。(2分)答:

【參考答案】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謂:稱

何:為什么

旦:早晨

是:這8.C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為“比”。9.黃瓊大吃一驚,就按照他說的回答皇太后。等到驚醒了接著讀,經常擔心自己的見識不夠廣博。10.賽龍舟、包粽子11.劉峻好學【參考譯文】屈原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河而死,楚國人(在這天)乘著船去救他,稱之為“競渡”。又說:“五月五日(往江里)扔粽子來祭祀屈原,擔心(肉身)被蛟龍搶去,所以做龍舟用來驅逐蛟龍。”后漢人黃琬,他的祖父黃瓊是太尉,(黃瓊)把日食的情況上報朝廷,皇太后召見他問他日食食去的有多少,黃瓊回答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黃琬七歲,當時在黃瓊身旁,說,為什么不說日食剩下的(形狀)就像初升之月的樣子?!包S瓊大吃一驚,就按照他說的回答皇太后。劉峻家里貧窮卻愛好學習,常常點燃麻制的火把,從傍晚讀到早上,有時睡著了,等到驚醒了又接著讀書,常常擔心自己的見識不廣博。聽說有與眾不同的書,必定前去祈求借閱。齊國有只一只腳的鳥,在大殿之前舞動。齊侯拿這件事問孔子??鬃诱f:”這只鳥叫商羊。孩童中有歌謠唱:‘天將要下大雨的時候,商羊就會手足舞動?!@是下大雨的征兆啊?!昂髞砉嫦铝舜笥?。(2018河北)復兒子書來信均悉,茲再匯汝日本洋五百元。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千金之資,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己告罄?汝茍在理應用者,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應若是耳。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且汝亦嘗讀《孟子》乎?大有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心衡慮之后,而始能作。吾兒恃有汝父庇蔭,固不需此,然亦當稍知稼稿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非然者,即學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此中甘苦,應自知之,毋負老人訓也。(選文有改動)

本文節(jié)選自張之洞回復兒子的書信。命題人為了讓考生讀通原文,給出了近20條注釋,諸如:⑴悉:知道。(2)茲:現(xiàn)在。(3)汝:你。(4)業(yè):已經。(5)資:錢財,費用。(6)即:就,便。(7)告罄:財物用盡。(8)茍:假如。(9)特:不過。(10)恃:依仗,依賴。(11)庇蔭:比喻尊長的保護、照顧。(12)固:本來。(13)稼穡(se):泛指農業(yè)勞動。(14)致:給予。(15)函:信件。(16)毋:不要,不可。(17)負:辜負。(18)訓:教誨,教導。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4分)(1)兒自去國至今

去________(2)求學宜先刻苦

宜________(3)特汝不應若是耳

是_______(4)困心衡慮之后,而始能作

作______9.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答案: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財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2)我從今以后恐怕對你沒有什么指望了!11.作者給兒子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勸誡兒子要生活節(jié)儉,刻苦求學?!緟⒖甲g文】你從離開國家到現(xiàn)在,不過四個月的時間,為什么帶去的那么多錢都花完了?這確實很讓人奇怪!你這次去,目的是求學。求學應當以刻苦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應酬的事。你帶去的費用,也是足夠用一年多的,為什么四個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在了應該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財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過你不應該是像這樣的。何況這樣的浪費,必定不是花在飲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費的。你也曾讀過《孟子》吧,大凡有所作為的人,一定先讓他的內心受苦,讓他的身體受餓受累,內心憂困,思慮堵塞,這樣以后才會有所作為。你倚仗有父親我的保護,不需要這樣,但是你應當知道勞動的艱辛,盡你求學的本分。如果不這樣,即使學成回國,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現(xiàn)在這樣,我今后可能對你沒有指望了!花錢是小事,但因為錢而荒費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寫信告誡你,一定要努力學習,你怎么就忘了?光陰可貴,求學不易,這中間的甘苦,你應該自己去體會,不要辜負老人的一番教導。(2017河北)邵民瞻為東坡買一宅,為錢五百緡,東坡傾囊僅能償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與邵步月,偶至一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東坡徒倚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于其心歟?吾將問之。”遂與邵推扉而入,則一老嫗,見東坡,泣自若。東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嫗曰:“吾家有一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東坡亦為愴然。問其故居所在,則東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東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舊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奔疵∥萑?,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咀ⅰ竣偕勖裾埃喝嗣?。②東坡:蘇軾的號。③五百緡:五百貫錢。④傾囊:盡出其所有。償:償還。⑥卜:選擇。⑦第:按一定等級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過了幾天。徙倚:走過去斜帶著。⑩何其:多么。老嫗老婦。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諸:相當于“之于”。決別:分別。寧:難道。徐:慢慢地。售:這里是“買”的意思。券:契據(jù)。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價錢。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的詞語。(4分)(1)聞婦人哭聲極哀聞:____(2)東坡亦為愴然愴然____(3)即命取屋券,對嫗焚之即:________(4)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8.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四處)(2分)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東坡問嫗何為哀傷至是。(2)則東坡以五百緡所得者也。10.請用一句話概括選文所敘寫的故事。(3分)11.從“夜與邵步月”這句話,你會聯(lián)想到《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個情境?(2分)【參考答案】7.(4

分〉(1)聽到(聽見)(2)悲傷(憂傷)的樣子(3)立即(馬上)(4竟然)(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可)8.(2分)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標對兩處或三處均給1分,標對四處給2分)9.

(4

分)(1)東坡詢問老婦為什么忍痛到這種地步。(2)就是東坡用五百貫錢所買到的住宅。(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10.(3分)蘇東坡無償退還老婦宅第。(答出“東坡還宅”也給3分,意思對即可)11.(2分)示例一:東坡與張懷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與步于中庭。示例三:夜與懷民步月。(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邵民瞻替東坡買了一棟房子,東坡掏光所有積蓄,也只能勉強應付而已。占卜選取吉日入住新宅。一天夜晚,東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間到了一處村落,聽到有一位老婦人哭得很悲傷。東坡走近傾聽,說:“奇怪啊,這位老婦人為什么哭得這么悲傷呢?難道有什么非常難以割舍的事令她這么傷心嗎?我要問一問?!庇谑呛蜕勖裾巴崎T進去,看見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東坡一行人,仍舊自顧哭個不停。東坡問老太太哭泣的原因。老太太說:“我家有一棟房子,已相傳百年,保護并守住不敢有所變動,一直傳到我。然而我兒子不成器,竟然把老宅變賣給別人,我今天搬到這里來,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不傷心呢?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睎|坡也為她感到非常難過,問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來竟是東坡掏光所有積蓄買到的那一棟房子。蘇東坡于是再三安慰老太太,慢慢對她說:“你的老房子是被我買來了,你不必太悲傷,現(xiàn)在我當場把這房子退還給你?!庇谑蔷徒腥四脕矸科?,當著老太太的面燒了。招呼她兒子叫他第二天接母親回老屋去,竟然始終沒索要回買房的錢。(2016河北)歸鉞①,早喪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愛。家貧,母即喋喋②罪過鉞,父大怒逐之。鉞數(shù)③困,匍匐道中。比歸,母又復杖之,屢瀕于死。鉞依依④戶外,俯首竊⑤淚下,族人莫不憐也。父卒,母與其子居,鉞販鹽市中,時私其弟,問母飲食,致甘鮮焉⑥。后大饑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內自慚,從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饑色。奉母終身怡然。既老且死,終不言其后母事也。歸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賤而其行卓⑨,獨其宗親鄰里知之,于是思以廣其傳焉。①歸鉞:人名。②喋喋:說話沒完沒了。③數(shù):屢次。④依依:依戀的樣子。⑤竊:偷偷地。⑥致:送達。⑦饑:饑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辭。⑨卓:高。8、《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比”的義項有:①并列,挨著;②順從,和順;③比較;④及,等到。“比歸,母又復杖之”中的“比”,應選的一項是(填序號)(2分)……【】9、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父大怒逐之②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B.①母與其子居②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記》)C.①獨其宗親鄰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D.①身微賤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愛由是:(2)鉞販鹽市中市:(3)而己有饑色色:(4)奉母終身怡然怡然:11、對選文加橫線句子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對話,表現(xiàn)人物情感。(3分)12、歸鉞的哪些孝行讓人感動?請根據(jù)選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3分)【參考答案】8.④9.A10.(1)因為這樣,因此(2)市場,集市(3)臉色(4)高興地樣子11.歸鉞流著淚說:“母親,我接您來了?,F(xiàn)在鬧饑荒,請您住到我家去吧!我會好好照顧您的”后母說:“孩子過去都是我糊涂啊,讓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2.①關心后母送食物②災荒年接后母③忍餓讓食物給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終很高興⑤從不說后母不好。【參考譯文】歸鉞,早年喪母,父親又娶了后妻,生個兒子,歸鉞從此失去父愛。后妻就沒完沒了說歸鉞的過錯,父親大怒,趕走他。歸鉞屢次遭到困擾,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繼母又用棍子打,屢次近于打死。歸鉞在門外留戀不舍,想進屋又不敢,低著頭偷偷地流淚的時候,鄰居沒有不憐憫他的。父親死去,后母只和他親兒子居住,歸鉞就在集市上賣鹽,時常偷偷地見他的弟弟,詢問繼母的飲食,送給他們甘甜鮮美的食物。后來發(fā)生嚴重饑荒,繼母不能養(yǎng)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淚哭泣恭敬地接她。繼母內心自感慚愧,終于跟隨歸鉞去了。歸鉞有了食物先給繼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餓的臉色。他很高興地侍奉繼母一直到死。歸鉞一直到已老將死,始終不說后母的事。歸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經把他們寫在家族史里了,因為他們的行為高尚而身份低賤,只有他們的親族鄰居知道他們的事跡,于是想擴大他們的名聲。(2015河北)【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乙】魯宗道為諭德①時,居近酒肆②,嘗微行就飲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門,久之,宗道方自酒肆來。使者先入,約曰:“即⑤上⑥怪公來遲,何以為對?”宗道曰:“第⑦以實言對。”使者曰:“然則公當?shù)米?。”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闭孀诠麊?,使者具以宗道言對。帝詰⑧之。宗道謝⑨曰:“有故人自鄉(xiāng)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钡垡詾橹覍嵖纱笥??!咀⑨尅竣俚拢贺撠熃逃拥墓?。②酒肆:酒館。③微行就飲肆中:這里指魯宗道喬裝改扮前往酒館飲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詰:責問。⑨謝:道歉。9.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②醉翁之意不在酒B.①蓋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①第以實言之②聞之,欣然規(guī)往D.①帝詰之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1)以光先帝遺德光:。(2)嘗微行就飲肆中嘗:。(3)使者及門及:。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譯文:。(2)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譯文:。13.乙文表現(xiàn)了魯宗道怎樣的品質?(3分)答:?!緟⒖即鸢浮?.(2分)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標對三處給2分;在“情”與“欺”之間標出給1分)10.(3分)B11.(3分)(1)發(fā)揚光大(2)曾經(3)到(至)(每小題1分)12.(4分)(1)這實在(的確、確實)是危急存亡的時候(時刻、時期、關頭)啊。(2)如果皇上責怪您來晚了,那什么來回答?(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13.(3分)忠實(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乙】魯宗道擔任負責教育太子的官員時,家離酒館很近。曾經有一次喬裝打扮前往酒館喝酒,偶然真宗有事急切召他進見。傳達命令的使者到魯宗道家,等候很久,宗道才從酒市回來。使者先回宮了,和宗道約定說:“如果皇上責怪您來晚了,(我)拿什么話來回答?”宗道說:“只需如實回答。”使者說:“如果照實回答,你必定會受皇上怪罪!”宗道說:“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最大的罪過?!钡搅苏孀谀抢铮孀诠贿@樣詢問,使者就完全按照魯宗道所說的話如實向皇上稟報。宋真宗責問魯宗道,魯宗道謝罪說:“臣有老朋友從家鄉(xiāng)來,我家里貧窮,沒有像樣的杯盤,所以就到酒館去招待他?!闭孀诼犃苏J為魯宗道非常忠實可以重用。(2014河北)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線句子所寫的景物。(l分)11.這段文字描寫的內容是什么?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參考答案】10.(1分)山朗潤起來了11.(4分)描寫滿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蘊含了作者欣喜愉悅的感情。(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2013河北)我輩作文,必幾經刪潤①,而后文成。聞歐陽文忠作《晝錦堂記》,原稿首兩句是:“仕宦②至將相,富貴歸故鄉(xiāng)?!痹偎母挠?,最后乃添兩“而”字。作《醉翁亭記》,原稿處有數(shù)十字。粘之臥內,到后來又只得“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聞吾鄉(xiāng)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視,輒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萬無可去,而后脫稿⑤示人。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①刪潤:刪改和潤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進士。④輒:總是。⑤脫稿:(著作)寫完12.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富貴而歸故鄉(xiāng)A.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B.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C.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1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視,輒去十余字。14.“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體指什么?(3分)【參考答案】12.(2分)B13.(4分)每寫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貼在墻壁上,天天仔細閱讀,每次總會刪除十多個字。(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14.(3分)作文,必幾經刪潤,而后成文。(可用自己的話表述,意思對即可得滿分)【參考譯文】我們寫文章,也必須經多次刪改和潤色,才能成為文章,這道理是一樣的。聽說歐陽文忠公作《晝錦堂記》,原稿開頭兩句是“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xiāng)”,多次修改訂正,最后乃才添兩“而”字。(即改為“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作《醉翁亭記》,原稿起處有數(shù)十字。(歐陽修將原稿)粘貼在臥室內,(反復推敲修改),到后來只得“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他平生作文章,都是如此。甚至有不留下原稿一字的(情況)。最近聽說我同鄉(xiāng)朱梅崖先生每寫成一篇文章,必定將原稿貼在墻壁上,每天仔細地看,總是刪去十余字。到實在沒有可以刪除時,這才定稿給人看。這都是后輩學人所應當仿效。(2013河北)【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乙】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嗜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饑虛,起行盜食。呼之不至,哀聲動鄰,猶不廢業(yè),卒成學士。①益陽:地名。②后出揚都:后來到了揚都。③累日不爨:連續(xù)幾天不能生火做飯④實腹:填充肚子。⑤哀聲動鄰:哀痛的喊聲驚動了鄰里。⑥猶:仍然。10、給甲段文字中畫線部分加上標點符號。(2分)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1)負篋曳屣(2)以中有足樂者(3)乃時吞紙以實腹(4)卒成學士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蓋余之勤且艱若此。(2)嗜學,家貧無資,13、乙文中朱詹異于常人的行為具體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分)答:14、甲乙兩段文字在內容上有什么相同之處?(2分)答:【參考答案】10、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11、拖;拖著因為時常;經常終于12、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辛大概(大體)就是這樣。特別愛好學習,家里貧窮沒有錢財。13、乃時吞紙以實腹;抱犬而臥14、兩段文字都表現(xiàn)了他們家境的貧寒和求學的艱辛?!緟⒖甲g文】【乙】湖北義陽的朱詹,祖先幾代都住江陵,后來遷出到揚都,他喜愛讀書學習,家里貧窮沒有錢財,有時連續(xù)幾天都不能生火煮飯,時常吃紙來填飽肚子。天氣寒冷沒有氈被,就抱著狗睡覺來取暖。狗也饑餓虛弱,就跑到外面去偷東西吃,朱詹大聲呼喚它也不回來,哀傷的聲音驚動四鄰。然而仍然不放棄他的學業(yè),最后終于成為學士。(2012河北)【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節(jié)選自《滿井游記》)【乙】上問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①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月,達四聰,故共、鯀、歡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鄙显唬骸吧??!保ü?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注釋】①有苗:古代少數(shù)民族部落,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②共、鯀、歡兜:指上古傳說中的共工、姒鯀、歡兜,都為劣臣。10.下列句子中的“而”與例句中的“而”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A.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B.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D.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11.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1)娟然如拭娟然:(2)上曰:“善?!鄙疲?2.請給文中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1分)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1)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譯文:(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譯文:1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開張圣聽,察納雅言”等治國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議?這個觀點對你有什么啟示?(4分)答:【參考答案】10.2分,D11.2分(每題1分)(1)美好的樣子(2)好(答成“很好”也對)12.1分(有錯不得分)是故人君兼聽廣納,由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13.4分(每題2分,意思對即可)(1)作為一個君主,自私做才能明辨是非,自私做會昏庸糊涂?(2)好像美麗的少女洗衣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一樣。14.4分(意思對即可)魏征提出的建議是:人君要兼聽廣納。(2分)啟示:生活中要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我。(2分)【參考譯文】【甲】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但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毛羽鱗鬣當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疽摇刻铺趩栁横纾骸熬髟鯓幽軌蛎鞅媸欠牵鯓咏谢栌购??”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涂。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了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驩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因受賄被下臣侮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碧铺谡f:“好啊!”(2011河北承德)【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吁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女。外人。黃發(fā)垂量,并怕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薄疽摇吭里w,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jié),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于周同”。同射三夾“,皆中的”,以示飛。飛引弓一發(fā),破其害“;再發(fā),又中。同大驚,以所受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咀ⅰ竣傧嘀轀帲航窈幽蠝?。②負:具有。③強:擅長于。④斤:在這里表示弓的強度的單位。⑤周同:人名,擅長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1)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10.跟例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率妻子邑人來止匕絕境,不復出焉,速與外人間隔。A.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魚我所欲也》)C.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記》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以分)(1)此人—一為具言所聞,旨嘆惋。譯文:(2)飛由是蓋自練習,盡得同術。譯文:12.選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門分)答:13.選文乙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表現(xiàn)岳飛年少有志的?門分)答:【參考答案】9.(1)邀請(2)沒有成年10.B11.(1)這個人(漁人)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知道)的事,聽的人都長嘆表示惋惜。(2)岳飛因此更加刻苦訓練,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術。12.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愉快;民風淳樸;社會安定。13.刻苦讀書;苦練射箭?!緟⒖甲g文】【乙】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岳飛年少時就很有氣節(jié),沉穩(wěn)忠厚,很少說話。天資敏捷聰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記住(許多)書與傳。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家里比較清貧,撿木柴作為火燭照明。背誦復習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覺。(岳飛)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氣,不到二十歲,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劍。(岳飛)跟著周同學習射劍,周同能同時發(fā)射三支箭都能中箭靶子,以此做給岳飛看;岳飛拉開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發(fā)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驚,把自己所喜愛的好弓箭送給岳飛。岳飛于是就練習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術。(2011河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釉唬骸坝桑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迂晢栐唬骸翱孜淖雍我灾^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弊釉唬骸澳R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1)思而不學則殆(2)學而不厭(3)不憤不啟16.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A.人不知而不慍擇其善者而從之B.可以為師矣可以一戰(zhàn)C.必有我?guī)熝刹豢梢C玩焉D.有朋自遠方來自三峽七百里中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2分)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B.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D.懸泉瀑布,飛漱其間18.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一句翻譯成白話文。(2分)19.用原文填空。(2分)(1)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應抓住恰當時機進行開導,正如文中所說:“,。”(2)從文中任選一則表明學習態(tài)度的句子寫在下面:。20.相關內容鏈接。(4分)(1)給下面一則斷句,并加上標點。(2分)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2)③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它也會獲益匪淺,請另外寫出《論語》中你熟悉的一則(不得與試卷上的相同),并簡要說說對它的理解。(2分)【參考答案】15.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滿足、心里想弄明白卻不能夠。16.B17.A18.聰明并且勤奮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人們稱他為“文”啊。19.用原文填空。(2分)(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②略。20.(1)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2)略。(2011河北唐山)【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zhàn)于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擊之?!彼喂唬骸安豢??!奔娶邼串呹悽?。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彼喂唬骸安豢伞!币殃悾缓笙骞闹?,宋師大敗。(節(jié)選自《公羊傳》)【注釋】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里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著。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這里是擺好戰(zhàn)斗隊列的意思。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⑵然后襄公鼓之鼓:11.下列句子中的“于”與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A.駢死于槽櫪之間(《馬說》)B.行者休于樹(《醉翁亭記》)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D.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譯文:⑵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譯文:13.有人說魯莊公“鄙”,也有人說“不鄙”。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簡述理由。(3分)答:14.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后,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參考答案】10.(1)戰(zhàn)勝(攻破)(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11.C(ABD三項均為介出處所,可譯為“在”;C項為介出對象,可譯為“對”)12.(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減(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2)請趁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13.示例一:魯莊公“不鄙”。(1分)盡管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但他能夠禮賢下士,虛心求教,聽取正確的意見,最終取得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因此,魯莊公“不鄙”。示例二:魯莊公“鄙”。(1分)戰(zhàn)前不知道如何準備,臨戰(zhàn)不會正確指揮,戰(zhàn)后不知何以取勝。因此,魯莊公“鄙”。14.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zhàn)機。(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zhàn)機”也算對)【參考譯文】【乙】宋襄公和楚國人約定在泓水的北面打一仗。楚國人渡泓水過來。下面的人建議說:“趁他們渡河還未過完的時候去攻擊他們?!毕骞f:“不能?!钡人麄兌赏旰筮€未排行列陣,下面的人又說:“現(xiàn)在趁他們還沒準備好,咱們去攻擊他?!毕骞f:“不能。”等到楚國人準備好了,然后襄公就開始擂鼓,宋國的軍隊大敗。(2010河北)【甲】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也作“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疽摇颗c朱元思書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3分)(1)出淤泥而不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