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管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1)_第1頁
堵管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1)_第2頁
堵管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1)_第3頁
堵管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1)_第4頁
堵管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常見泵送管道堵管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1.操作不當是造成堵管的主要原因:(1)操作人員精力不集中。輸送泵操作人員在泵送施工中應精力集中,時刻注意泵送壓力表的讀數(shù),一旦發(fā)現(xiàn)壓力表讀數(shù)突然增大,應立即反泵23個行程,再正泵,堵管即可排除。若已經(jīng)進行了反泵、正泵幾個操作循環(huán),仍未排除堵管,應及時拆管清洗,否則將使堵管更加嚴重。(2)泵送速度選擇不當。泵送時,速度的選擇很關(guān)鍵,操作人員不能一味的圖快,欲速則不達。首次泵送時,由于管道阻力較大,此時應低速泵送,泵送正常后,可適當提高泵送速度。當出現(xiàn)堵管征兆或某一車混凝土的坍落度較小時,應低速泵送,將堵管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3)余料量控制不當。泵送時,操作人員須

2、隨時觀察斗中的余料,余料不得低于攪拌軸,如果余料太少,極易吸入空氣,導致堵管。料斗中的料也不能堆得太多,應低于防護欄,以便于及時清理粗骨料和超大骨料。當某一車混凝土的坍落度較小時,余料可低于攪拌軸,控制在“S”管或吸入口以上,以減小攪拌阻力、擺動阻力和吸入阻力。本辦法僅適用于“S”閥系列混凝土泵。(4)混凝土的坍落度過小時采取措施不當。當發(fā)現(xiàn)有一斗混凝土的坍落度很小,無法泵送時,應及時將混凝土從斗料底部放掉,若貪圖省事,強行泵送極易造成堵管。2.管道連接原因?qū)е碌亩鹿埽汗艿澜臃ㄥe誤很容易導致堵管。接管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管道布置時應按最短距離、最少彎頭和最大彎頭來布管,盡量減少輸送阻力,也就減少

3、了堵管的可能性。泵出口錐管處,不許直接連接彎管,至少應接入一段直管后,再接彎管。泵送中途接管時,每次只能加接一根,且應用水潤滑一下管道內(nèi)壁,并排盡空氣,否則極易造成堵管。垂直向下的管道,出口處應裝設防離析裝置,預防堵管。高層泵送時,水平管路的長度一般應不小于垂直管路長度的15%,且應在水平管路中接入管路截止閥。停機時間超過5min時,應關(guān)閉截止閥,防止混凝土倒流,導致堵管。由水平轉(zhuǎn)垂直時的90度彎管,彎曲半徑應大于500mm。3.混凝土或砂漿的離析導致的堵管:混凝土或砂漿遇水時,極易造成離析。有時在泵送砂漿時便發(fā)生堵管現(xiàn)象,就是因為砂漿與管道中的水直接接觸后,砂漿離析而引起的。預防辦法是:泵前

4、用水濕潤管道后,從管道的最低點將管道接頭松開,將余水全部放掉,或者在泵水之后泵送砂漿之前,放入一海綿球,將砂漿與水分開。泵送完畢清洗管道時,也要放入一海綿球,將水與混凝土分開,否則極易造成堵管。4.局部漏漿造成的堵管:由于砂漿泄漏掉,一方面影響混凝土的質(zhì)量;另一方面漏漿后,將導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減小和泵送壓力的損失,從而導致堵管。漏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輸送管道接頭密封不嚴。輸送管道接頭密封不嚴,管卡松動或密封圈損壞而漏漿,此時應緊固管卡或更換密封圈。(2)眼鏡板和切割環(huán)之間的間隙過大。眼鏡板和切割環(huán)磨損嚴重時,二者之間的間隙變大。當間隙大于10%時,須通過調(diào)整異形螺栓來縮小眼鏡板和切割

5、環(huán)之間的間隙;若已無法調(diào)整,應立即更換磨損件。本辦法適用于“S”閥系列混凝土泵。(3)混凝土泵活塞磨損嚴重。操作人員應經(jīng)常觀察水箱中的水是否渾濁,有無砂漿。一旦發(fā)現(xiàn)水已渾濁或水中有砂漿,表明混凝土活塞已經(jīng)磨損,此時應及時更換活塞,否則將因漏漿和壓力損失而導致堵管,同時還會加劇活塞和輸送缸的磨損。(4)因混凝土輸送缸嚴重磨損而引起的漏漿。若每次更換活塞后,水箱中的水很快就變渾濁,而活塞是好的,則表明輸送缸已磨損,此時需更換輸送缸。5.不合格的泵送混凝土導致的堵管:用于泵送的混凝土必須符合泵送混凝土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混凝土都可以拿來泵送,非合格的泵送混凝土將加劇泵機的磨損,并經(jīng)常出現(xiàn)堵管、爆管等

6、。(1)混凝土的坍落度過大或過小?;炷撂涠鹊拇笮≈苯臃从沉嘶炷亮鲃有缘暮脡?,混凝土的輸送阻力隨著坍落度的增加而減小。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8300px范圍內(nèi),對于長距離和大高度的泵送一般需嚴格控制在375px左右。坍落度過小,會增大輸送壓力,加劇設備磨損,并導致堵管。坍落度過大,高壓下混凝土易離析而造成堵管。(2)含砂率過小、粗骨料級配不合理。細骨料按來源可分為:河砂、人工砂(即機制砂)、海砂、山砂,其中河砂的可泵性最好,機制砂的可泵性最差。細骨料按粒徑可分為:粗砂、中砂、細砂,其中中砂的可泵性最好。粗骨料按形狀可分為:卵石、碎石,卵石的可泵性好于碎石。骨料的最大粒徑與輸送管道的最小口

7、徑也有關(guān)系,卵石的最大粒徑應小于1/3口徑,碎石的最大粒徑應小于1/4口徑,否則也易引起堵管。由于材料的不同,細骨料的含量(即含砂率)、粗骨料的級配都存在一個最佳值。通常情況下,含砂率不宜太低,應大于40%,大粒徑粗骨料的含量不宜過高。合理地選擇含砂率和確定骨料級配,對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預防堵管至關(guān)重要。(3)水泥用量過少或過多。水泥在泵送混凝土中,起膠結(jié)作用和潤滑作用,同時水泥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使混凝土在泵送過程中不易泌水,水泥的用量也存在一個最佳值。若水泥用量過少,將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吸入性能,同時使泵送阻力增加,混凝土的保水性變差,容易泌水、離析和發(fā)生堵管。另外,水泥用量與骨料的形狀

8、也有關(guān)系,骨料的表面積越大,需要包裹的水泥漿也應該越多,相應地水泥的含量就越大。因此,合理地確定水泥的用量,對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預防堵管也很重要。(4)外加劑的選用不合理,使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流動性變差,從而導致堵管。堵管避免方法影響混凝土可泵性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及摻合料、外加劑的品種,坍落度,骨料級配、形狀和粒徑,以及配合比等。在確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時,要考慮到管道壓送的特點,在水泥用量、坍落度、坍落度損失、凝結(jié)時間、砂率等方面進行處理。同時,必須針對容易誘發(fā)泵管堵塞的原因,以預防為主,減少泵管堵塞發(fā)生。1.混凝土泵啟動后,先泵送適量水以濕潤混凝土泵的料斗、網(wǎng)片及輸送管的壁等直接與混凝土接觸

9、部分。2.混凝土的供應,必須保證輸送混凝土的泵能連續(xù)工作。在泵送過程中,受料斗內(nèi)具有足夠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氣產(chǎn)生阻塞。3.輸送管道要平直,轉(zhuǎn)彎緩,接頭嚴密,嚴防泵管接頭處漏漿。4. 泵送混凝土前,先泵送混凝土內(nèi)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5. 開始泵送時,混凝土泵處于慢速、勻速并隨時可反泵的狀態(tài)。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時,觀察混凝土泵的壓力和各系統(tǒng)的工作情況,待各系統(tǒng)運轉(zhuǎn)順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進行泵送。6.泵送混凝土時,活塞保持最大行程運轉(zhuǎn)。7. 合理安排各個階段施工時間,及時洗泵。8.適當調(diào)整混凝土的坍落度,適當添加泵送劑等添加劑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動性。如果需

10、要暫停施工的,可以添加緩凝劑(如果溫度和施工可以)。9.在安排泵送前,應到現(xiàn)場觀察地形、水平距離以及垂直高度等泵送條件,選擇合適混凝土泵,以免選用泵送壓力達不到要求的混凝土泵,造成泵送過程中堵泵與爆管,輸送管尺寸要根據(jù)粗集料等要求選取規(guī)格,以免選擇不當造成堵管。還是要排列各個泵管的位置,盡量減少彎頭的數(shù)量。10.環(huán)境溫度過高時,混凝土極易出現(xiàn)水分蒸發(fā),極易造成堵管,應用草袋、布袋等吸水后將輸送管覆蓋起來,并及時澆水降溫,保持泵送的連續(xù)性;環(huán)境溫度過低時,混凝土流動性變差,易造成堵管,應當給輸送管采取保溫措施。11.在澆筑后洗管時不能直接打水,一定要用專用球,不然泵管里面都是砂和石子,下次澆筑容易堵管。堵管處理措施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