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時:評鄒偉華詩集《土壤很痛》_第1頁
苗雨時:評鄒偉華詩集《土壤很痛》_第2頁
苗雨時:評鄒偉華詩集《土壤很痛》_第3頁
苗雨時:評鄒偉華詩集《土壤很痛》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個行者的寓言評鄒偉華詩集土壤很痛當今時代,市場經(jīng)濟的神話與科技的神話暗接與合謀,制造了光怪陸離的歷史現(xiàn)代化的圖景: 物質(zhì)擠壓精神, 肉體的欲望洪流澆熄了靈魂之火,網(wǎng)絡(luò)化的生活模式,逼迫人們在市場無形的手掌中,煩忙勞神,掙扎奔突,于詞語的凸突鏡里顯影為焦灼與凈躁, 從而令人的生命陷入價值失范、人文滄落、 人性異化的淵藪。在這個表面豐腴而實質(zhì)貪乏的年代,詩人該怎樣感受自我的生命之痛,并據(jù)此尋求生存下去的精神支點?面對滾滾紅塵彌漫天地,而且風云變幻,詩人鄒偉華冷靜,清醒,以一個不畏艱險的“行者”的身份,循著生命此在的指向,在山河間行走。他把腳步置放于生命之根、存在之源的“土壤” ,感悟和體驗足下的

2、震顫與斷裂。他愿做一個疼痛的幸運者,一個自我靈魂的拯救者。 他深入生存的現(xiàn)場, 揭示其荒誕與虛無,從對它的迷惘、 考察和剝離中, 放出罪惡的污血, 從而昭示人的批判觀實的一種權(quán)力和能力。在這樣的詠唱中,高蹈著詩人所代表的智性、懺悔、孤傲和自由的人類精神。當然,“土壤很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土壤”不是一般的對象物,它表征著人類的生存與命運。 土壤之痛, 穿透了詩人的身體和靈魂而被感知。 所以,土壤之痛便是生命之痛。 正是這種生命的體驗, 在心靈的土壤上孚化出一系列帶著歷史氣息和脈動的意象。 其居于主導(dǎo)與核心地位的有: “夜”、“星空”、“鄉(xiāng)愁如井”、“決別之時”、“烏鴉”、“蝶之化身

3、”、“那樣的玫瑰” 、“一朵小黃花” 、“紅柳”等。這些意象獨立、自在、跳蕩、飛翔,攜帶著各種伴生意象,于輾轉(zhuǎn)的互否與共生中, 架構(gòu)起了疏朗而宏闊的詩意空間。 詩人在這一空間, 出離與進入,在命運掀動的此在的風暴中,尋覓和追求生命“復(fù)雜的純粹” ,以此為世界重新命名。在我們生存的世界上,暗夜有如巨大的魔怪,匍匐而來,充天塞地,吞噬著1一切,而“鬼點火”似的燈光,把大地的肌膚灼 得千 百孔。外在的 、喧 ,掩蓋不住死一 的沉寂。 人站立在夜空下。被黑暗所 困, “夜半 分,依舊無法越 。 / 久被 刮落的 甲 / 不成一行 ”(夜);他仰望星空,有一 “流星”從天空劃 ,“自焚 體”,在浩渺的黑

4、幕上留一道自由的光痕 (流星);他上下探 ,找不到一點溫 , “ 再找了! 情是多余的” ,“面 重 疊嶂的 言 /眼淚是多余的。/你 軀體冷卻, / 此, 血是多余的”(多余);而那運離故 的魂魄, 是“ 愁如井” ,一反“坐井 天”的狹小,而 示其于 的 重與 渴( 愁如井);他 四周,體察和 悟到, “日夜的交替是 嘴唇的開合”,“ 生命慢慢吞噬于” 力與金 的“游 ” , 遭“凌 ”,卻像吃了“麻醉 ”似的麻木,完全沒有反抗的意志和余地。 種 生的“痛感全無的凌 尤 慘烈” (凌 );世界的晦暗,人 的悲 , 去哪里找 救的 方?!“土壤很痛”,是生命之痛, 代之痛,是金 與技 暴力

5、大地的宰割與侵 ,使之破碎與荒 。然而, “土壤因 痛所以清醒,所以不沉 ,所以 其本真本已性,且向死而生,因而具有將天、地、人、神 向此在切近的能力”(作者 春文序的學 體會) 。于是, 人在個體生命的痛感中,要 聲,要 ,他借助不 流俗所容的在天空 舞的 的嘶 的 叫,“ 著世界 /犯 直 ”,他 的歌者,甚至想象“每一只從我身 掠 的 ,恰似 / 每一位從我身 踱 的屈原 /形容枯槁,衣衫 ” ( )。在此, 成了民族良知的象征。他要從 史深 ,取文明之火,來照 昏昏噩噩的人生。正因如此,他 然有莊周夢蝶的幻 與迷茫, 但 是在心靈的土壤上, 生 出 情永恒的“玫瑰”,生 出裝扮泥土的美

6、 的“小黃花” ,更生 出挺拔的能感知“土壤的 感”的生命力極 的“ 柳” ,它“模仿著 /身 的青草,以 色的姿勢 /迎向朝霞的手臂”,它“ 情的紫花,開啟了教徒 /被禁 的感官和野性” 。 近自然,向自然學 ,以自然 理,包容人事,人的生命的存在,就在 的光照下, 放出真理的光芒 !不 知, 人的寫作走的是存在 學之路。他在 思一 中曾 :“真2的,混凝土將走出自 癥, /喘定的 正與慈悲的土壤相 。 /荷 德林兄弟,我 一起大 大悟 /卻 返 哭得不成 子。 ”盡管后來也走向生活 學, 作了在小區(qū)教步、掘番薯、兄弟之 的篇什,但在日常感 中仍延伸了生命本真的 與禮 。 他的 , 是涵泳著

7、一種哲思, 但土壤之痛并不是 理性的,而是既涵蓋理性又超越理性的更高的感性,因此, 歌血肉 ,意 豐盈。而且,此種疼痛,不 關(guān)注已然生命,同 指向存在的未來。企望 物欲的一種去魅與解蔽。他尊重人與物的各自獨立,既不是物 人役,也不是人 物役,而是在 立 一中, 神性得以虛 敞開。因此,合于中國的“天人合一”之大道,也由此凸 了他的 歌的超 的 極意 。 作的 致,是 性的:清 峻奇,清新而 健,峭朗而 。其 方式,是自白的, 活的,但都屬于 自內(nèi)心的生命 言。既沒有口 的淺薄與媚俗,也剔除了古 的某些生涊與深奧, 而充分表 了 代 面 的 整,切物和 形象的穿透力。 正是運用 種 言, 人 我 寫和型塑了一個行者的寓言:行者 空,從大 天 走來,從沉 的五行山下走來,走在 生的取 路上, 不是出于成佛的欲望, 也不是 著 箍咒的 策, 而是沿著命運的 跡, 找著生命的方向。他是朝圣的真正的主角, 生開辟去路,他的腳步 定而凄涼。行者一 中, 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