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課程生物考點復習測試題—(2)_第1頁
高三新課程生物考點復習測試題—(2)_第2頁
高三新課程生物考點復習測試題—(2)_第3頁
高三新課程生物考點復習測試題—(2)_第4頁
高三新課程生物考點復習測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新課程生物測試題(10)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70分)l 達爾文認為生物出現生存斗爭的原因是( )A生物個體間有強有弱 B生物過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繁殖條件之間的矛盾C生物同時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的矛盾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2 現代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不同的是( )A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D自然選擇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3 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的馬德拉群島上發(fā)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生存斗爭的結果B自然選擇的結果C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D定向變異的逐代積累4 下列哪些的綜合作用,可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染色體變異自然選擇和隔離突變和基因重組人工選擇和染色體變異ABCD5 生物的新陳代謝效率高的是( )異養(yǎng)厭氧型異養(yǎng)需氧型自養(yǎng)厭氧型自養(yǎng)需氧型ABCD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變異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B自然選擇不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C變異的利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決定的D自然選擇是生物對自然的選擇7某工廠有男女職工各200名,對他們進行調查時發(fā)現,女性色盲基因的攜帶者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這個群體中色盲基因的頻率為多大( )A6B12C24D38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存在著尺蛾的兩個變種。該地區(qū)原為森林,后建為工業(yè)區(qū)。下表為該地區(qū) 1850年前后兩個變種尺蛾的數量比,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森林時期建成工業(yè)區(qū)后50年灰尺娥黑尺娥灰尺娥黑尺娥90%10%10%90%A工業(yè)煙煤使灰尺蛾變?yōu)楹诔叨闎灰尺蛾遷出,黑尺蛾遷入C自然選擇的作用D變異的作用9我國的東北虎和華南虎,由于長期生活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已成為兩個不同的虎亞種。如果達到彼此相遇而不能雜交,那就產生了( )A隔離B地理隔離C生殖隔離D變異10據原始細菌化石證據推斷,原始生命的新陳代謝類型是( )A自養(yǎng)需氧型B自養(yǎng)厭氧型C異養(yǎng)需氧型D異養(yǎng)厭氧型11下列情況不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 )A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的貓叫綜合癥B第21號染色體多一條的唐氏綜合癥C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了對應部分的結構D用花藥培養(yǎng)出了單倍體植株12據研究,現代的長頸鹿是由古代的一種頸和前肢較短的古鹿進化來的,對長頸鹿的進化過程解釋正確的是( )A長頸鹿的長頸和長的前肢是由于長期伸長和使用的結果B由于食物缺乏,導致古鹿發(fā)生變異的結果C變異、選擇、遺傳、隔離的結果D變異、選擇、遺傳綜合作用的結果13有性生殖的出現直接推動了生物的進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生殖方式B有性生殖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C有性生殖細胞是由減數分裂形成的D通過有性生殖,實現了基因亙組,增強了生物的變異性14科學家做了下面的實驗:把家蠅分成多組,每組為A、B兩部分,用DDT處理每一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觸DDT),處理后選死亡率最低的一組的B部分飼養(yǎng)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組,每組分成A、B兩部分,重復上述實驗。這樣一代一代選擇下去,就可以從B部分選出強抗性的家蠅,上述的實驗事實說明( )A家蠅的抗藥性是DDT使其基因突變的結果B家蠅的抗藥性是DDT使其染色體變異的結果C家蠅的抗藥性是原已存在,不是DDT誘導的結果D家蠅的抗藥性是家蠅逐代對毒性強的DDT識別能力提高的結果15如圖所示,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種群,一個種群主要以a為食,另一個種群主要以b為食,它們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圖B表示A圖經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結果)。下列關于種群的描述錯誤的是( )A兩個種群間存在著競爭關系B自然選擇使以C為食的個體日趨沒落C自然選擇使兩種群的一種滅絕D兩種群在競爭中最終適應環(huán)境16在進化過程中,下列生物最晚出現的是( )A原始生命B需氧型生物C藍藻類原核生物D原始厭氧細菌17下列哪些過程會使細胞中ADP的含量增加( )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血液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血紅蛋白變?yōu)檠鹾涎t蛋白的紅細胞葡萄糖進入紅細胞K、Na+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AB CD18將兩個不同種的果蠅進行雜交,得到雜種。觀察雜種的染色體,可以看到在減數分裂時染色體的有些部分可以配對,有些部分不能配對。能配對的部分說明它們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下列關于這個問題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配對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B能配對的部分越多,說明親緣關系越近C能配對的部分越少,說明親緣關系越近D具有能配對的部分,說明具有親緣關系19秋天林區(qū)和公園的樹干上,可以看見其上懸掛有一些人工巢箱。這是為了( )A保護一些不會營巢的鳥不被凍死B招引鳥類在巢箱中繁殖C保護鳥類免受敵害D捉住鳥類20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之間的關系,通常是比較( )A不同生物體內的不同物質B不同生物體內不同的蛋白質C不同生物的不同核酸D不同生物體內的同一種蛋白質和核酸21有關隔離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B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產生了生殖隔離的種群之間不能進行交配D一般來說先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進而形成生殖隔離22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 )A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B生存斗爭的存在C基因頻率的改變D自然選擇的作用23現代生物學研究表明:線粒體和葉綠體在形態(tài)結構上及很多方面類似于細菌和藍藻;在功能上與原核生物相似;增殖方式類似于細菌。上述事實表明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是( )A從原核細胞進化到真核細胞B從自養(yǎng)進化到異養(yǎng)C從無性生殖進化到有性生殖D從厭氧進化到需氧24下列不屬于生殖隔離的是( )A馬和驢的雜交后代(騾)高度不育B孔雀開屏不能激發(fā)雌天鵝的交配行為C通過細胞雜交培育出“白菜一甘藍”D雜合體抗銹病小麥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25據科學考察,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的進化速度緩慢,其原因是( )A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低等B海洋環(huán)境中生存斗爭相對緩和C海洋生物變異少D海洋生物的變異個體生存機會少26一只雌果蠅一生能繁殖500多萬個子代,但能夠生存下來的個體卻很少。按照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這是因為( ) A生物有過度繁殖的傾向 B巴生物界存在著生存斗爭 C遺傳和變異是普遍規(guī)律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27恐龍在中生代中期曾異常繁殖,但到中生代末期就滅絕了。針對恐龍的滅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恐龍沒發(fā)生進化,因此滅絕 B恐龍沒有變異,無進化的原材料 C環(huán)境改變得太突然 D恐龍沒有適應新環(huán)境的變異,因而被環(huán)境淘汰28下表顯示一個島上的國家公園中狼和駝鹿種群變化情況(無獵捕)現象,下列結論中最適合這兩個種群變化情況的是( )年份狼種群數量駝鹿種群數量197010901972121151974201451976251051978189519801898A狼的數量隨駝鹿數量的增加而增加B狼和駝鹿的數量變化相互沒有關系C駝鹿數量隨狼數量的增加而增加D兩個種群的數量同時增加或減少29長期使用青霉素治病,會出現一些抗藥性強的細菌,使青霉素的藥效降低,其原因是( )A細菌對青霉素有選擇作用B青霉素對細菌有選擇作用C細菌不定向變異的結果D細菌對青霉素產生了適應性30豚鼠的黑色對白色為顯性,假設在一個繁殖期內,雜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成熟的初級卵母細胞中共有10個黑色基區(qū)。經減數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幾個帶白色基因的卵細胞 ( )A5 B10 C20D4031能引起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是( )A種群內的個體間不能隨即交配B種群較大,個體數量較多C根本沒有外來個體的遷入D沒有突變,重組和自然選擇32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眼睛是它們相互選擇的結果B樺尺蛾的工業(yè)黑化現象是因為煤煙熏黑的C北極熊為了適應冰雪的環(huán)境,產生白色的變異D長頸鹿的頸和前肢很長是因為經常伸長頸和前肢去吃高處的樹葉33下列有關液泡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植物的花、葉、果實的顏色都有液泡中的色素產生B液泡只由一層膜包被而成C液泡內含有生物堿、有機酸、糖類、蛋白質等物質D液泡膜構成原生質層的一部分34下列與無機鹽在細胞中的作用無關的是( )A它是細胞中能源物質之一B它是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成分C它能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D它能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35在子房發(fā)育的早期、除去發(fā)育著的種子,果實則停止發(fā)育,原因是( )A營養(yǎng)來源被切斷B果實的光合作用停止C生長素的來源被切斷D果皮自身合成生長素的過程停止二、非選擇題(共80分)l(9分)下圖所示改變光照強度和CO2濃度時,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細胞內的變化曲線。(1)曲線a表示的化合物在無光照時,其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2)曲線b表示的化合物在CO2濃度降低時,其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3)光照強度和CO2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不同在于 2(12分)下圖為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致病基因為A或a,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體上, 是 性遺傳病。 (2)I2和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2的基因型可能是 。 (4)2的基因型可能是 。 (5)2若與一攜帶致病基因的女子結婚,生育 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 (正常男女 患病男女)3(20分)下圖是對某甲蟲成災的馬鈴薯地塊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曲線,分析回答:(1)開始使用某一種殺蟲劑時效果顯著,如果長 期使用,甲蟲會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這一事實說明,甲蟲種群中抗藥性的 體現了生物的變異一般是 ,甲蟲抗藥性增強是 的結果,在這里殺蟲劑起了 作用,而內因是 ,甲蟲本身就存在著 變異類型。(2)若使用新殺蟲劑,原有抗藥性會逐漸 這種變化是由于 的改變導致的,這說明甲蟲對環(huán)境適應是相對的。(3)甲蟲抗藥性的增強是通過 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4)根據圖示,寫出提高滅蟲效果的有效方法 。4(15分)下圖是氫隨著化合物在生物體內的轉移過程,分析回答:乳酸、酒精水A葡萄糖多糖蛋白質、脂類等氨基酸、甘油、脂肪酸(1)H經轉移到葡萄糖,首先H與A 結合轉變成葡萄糖及 , 該轉變過程在植物細胞葉綠體內及 的細菌細胞內。(2)H經轉移到水中,則A是 ,H在 內膜上傳遞給 結合成水。(3)H經轉移到其他有機物中,該過程是通過 作用產生的一些 轉變而成的。(4)的轉移是通過有機物 這種分解過程完成的。(5)人體內氫在的轉移發(fā)生在腺體 細胞中和 細胞中,是 的合成和分解的過程。(6)H在植物細胞內通過轉移到多糖中,是在質體和 內完成的。(7)人體細胞在由過程中的產物是 ,只在 條件下才能進行。5(10分)圖中系某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數字為能量數值,單位是J/(cm2a)。4.5CABDE20751.8153(1)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 J(cm2a)。(2)能量從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轉化效率是, ,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轉化效率是 。(3)初級消費者通過異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 。(4)次級消費者給分解者提供的能量占其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 。6、(l分)有一惡犬正在追逐一男童。 (1)試把下列名詞列成一流程圖,顯示該男童逃跑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A大腦,B脊髓,C感覺神經元,D骨骼肌,E運動神經元(用字母連寫) (2)該男童奔跑時,心跳、呼吸 ,血糖濃度 ,是 興奮的結果。 (3)該男童奔跑時,為何肌肉中會產生乳酸?寫出反應式并加解釋。 (4)該男童奔跑時,血漿中PH值 ,機體是如何調節(jié)使其恢復穩(wěn)定的? 高三新課程生物參考答案(十)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70分) l5:CCBBC 610: CACCD 1115:CCDCC l620:BDCBD 2125:CCADB 2630:BDABA31一35:AAAAC二、非選擇題(共80分)1(9分)(1)曲線a表示C3,在無光照時因為缺少ATP和H不能還原,而CO2的固定卻在進行(2)曲線b表示C5,在缺少CO2時,CO2固定減少,而C3的還原過程仍在進行 (3)光照強度主要是影響光反應階段,而CO2的濃度則是影響暗反應階段2(l2分)(1)常;隱(2)100(3)Aa(4)AA或Aa(5)l163(20分)(1)差異;不定向的;自然選擇;選擇;遺傳和變異;抗藥性(2)消失;環(huán)境條件(3)甲蟲與殺蟲劑(4)殺蟲劑和殺蟲劑輪流使用4(15分)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具有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