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部分 動物第一章 原生動物教學目的:1知道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2識記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3知道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重點:1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2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草履蟲的消化、呼吸、排泄、應激性等。【實驗一】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教學目的:1觀察草履蟲,描述它的形態(tài)和運動。2學會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教學重點:觀察草履蟲的形態(tài)和運動。教學難點:在顯微鏡下找到一只相對運動緩慢的草履蟲,仔細觀察它的形態(tài)和運動?!緦嶒灦刻骄坎萋南x對刺激的反應教學目的:1通過實驗探究草履蟲對有利刺激能否作出不同反應。2初步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出假設,制定可行的實驗方案并付諸實施,以及記錄、分析和整理實驗結果。教學重點:探究方案的制定、實施和結果的分析。教學難點:作出假設和科學地制訂探究方案。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單細胞動物,在動物進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第四部分的教學內容,是按照動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規(guī)律順序安排的。本章是學生學習動物的起始章,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本章也是學生建立進化觀點的重要一章,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學習,可以為后面學習更加高等而復雜的動物類群打下基礎。本章教材以草履蟲為代表動物。學生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講述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時,可以采用邊實驗邊講述的方式,先讓學生觀察草履蟲的活體。由于草履蟲的身體太小,應該使用草履蟲模型來配合教學。使學生弄清楚這些基礎知識。探究實驗的完成需要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背景作出假設,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各種情況,經概括而提出本探究的假設。再讓學生參照教科書的方案制定和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在實驗過程中要求操作細心,觀察細致,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若探究結果與預期有距離,對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提供課后重復實驗或改進實驗的條件,幫助他們完成進一步的探究。教具準備:草履蟲形態(tài)結構的模型和掛圖,原生動物與人類關系的示意掛圖。實驗材料用具:草履蟲培養(yǎng)液,放大鏡,顯微鏡,5片載玻片,蓋玻片,3支滴管,少許棉花纖維,清水,肉汁,小鹽粒,一張深藍色的紙(32開)。教學方法:講述與實驗觀察相結合。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引言:在我們周圍除了生活著30多萬種植物外,還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在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據統(tǒng)計,現存的動物種類已知的有150多萬種。人們根據對動物體結構的研究,把它們分成兩大類: 原生動物 腔腸動物 扁形動物 無脊椎動物 線形動物 (95%) 環(huán)節(jié)動物 軟體動物動物 節(jié)肢動物 魚類 兩棲類 脊椎動物 爬行類 (5%) 鳥類 哺乳類提問:你知道赤潮嗎?(回答:略。)講述:近年來夏秋季節(jié),在我國近海海域多次發(fā)生海水大面積變?yōu)樘壹t色或褐色,并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現象,人們把海水的這種變化稱為赤潮。如果取一滴這樣的海水,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海水中生活著許多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小動物,它們屬于原生動物。第一章 原生動物要了解原生動物,還可以從池塘或水溝內取一滴水,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fā)現有許多身體微小、結構簡單的單細胞動物在活動,它們是淡水水域中常見的原生動物。圖-1中有沒有身體形狀像鞋底的原生動物?這種動物叫草履蟲。如果把它們分離出來,用稻草液培養(yǎng),它們可以大量繁殖,供我們觀察和探究用?!緦嶒炓弧?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目的要求:方法步驟:1從草履蟲培養(yǎng)液的表層吸一滴培養(yǎng)液,滴在載玻片上,分別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草履蟲。2蓋上蓋玻片,在低倍鏡下觀察草履蟲的形態(tài)和運動。如果草履蟲運動過快,不便觀察,可以先在載玻片的培養(yǎng)液的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注意:棉花纖維不要放得太多,以免觀察不清),再蓋上蓋玻片。然后尋找一只運動相對緩慢的草履蟲進行觀察。思考、討論:1根據肉眼看到的情況,你能估測一下草履蟲的大小嗎?2你認為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嗎?根據是什么?3根據你的觀察,結合圖-2,談談草履蟲是怎樣生活的。講述:(出示模型和掛圖并邊講邊畫草履蟲的結構圖,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小結并板書:通過觀察,可以知道草履蟲的身體就是一個細胞,有細胞核、細胞質和表膜(細胞膜)。草履蟲能依靠纖毛的擺動而運動,靠取食細菌和浮游植物來獲取營養(yǎng)。能運動和以別的生物為食,也是動物共有的特征。此外草履蟲還有呼吸、排泄等生理功能,并能通過分裂繁殖后代。提問: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應嗎?會作出怎么樣的反應呢?(啟發(fā)學生思考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各種情況,提出探究的假設,制定實驗方案并在下一課時實施)【第二課時】提問:草履蟲的結構特點?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應嗎?會作出怎么樣的反應呢?讓我們通過下面的實驗來探究。【實驗二】 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可照這個方案做,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方案)1實驗材料用具。2在每片載玻片上都滴兩滴相同或不同的液體,如圖所示。3把4片載玻片依次放在深藍色的墊紙上,用放大鏡觀察所有培養(yǎng)液的液滴,只有2號載玻片的清水水滴中沒有草履蟲。4用滴管在1、2、3、4號載玻片的兩個液滴之間輕輕地畫一下,使兩個液滴連通,構成草履蟲可以往來的通道。換另一支滴管(想一想為什么要換滴管),在2 號載玻片的液滴之間也輕輕地畫一下,構成通道。注意要從清水水滴畫向培養(yǎng)液液滴(為什么)。5按下列步驟操作時,要用放大鏡觀察。(1)觀察1號載玻片兩液滴中的草履蟲有什么變化?(2)觀察2號載玻片兩液滴中的草履蟲有什么變化?(3)用鑷子夾取一顆小鹽粒,放在3號載玻片右側的液滴邊緣,迅速觀察兩液滴中草履蟲的變化。(4)用第三支滴管吸取少許肉汁,滴一滴于4號載玻片右側的液滴邊緣,觀察兩液滴中草履蟲的變化。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用文字描述看到的現象,與其他同學討論以下問題。1為什么要設置1號載玻片?22號和4號載玻片上草履蟲的變化是否一樣?這些變化是由相同的原因引起的嗎?33號載玻片發(fā)生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為什么只能用一小顆鹽粒放在液滴的邊緣?鹽粒大了或放在液滴中央,會是什么結果?4把2、4、3號載玻片的結果綜合起來分析,是否能證明你提出的假設?提問: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講述:探究結果告訴我們,草履蟲能通過運動躲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板書)草履蟲只是一種常見的原生動物,其他的原生動物還有很多,約3萬多種,有的對人類有益,有的對人類有害(出示掛圖),如太陽蟲、喇叭蟲、鐘蟲等可做魚的自然餌料,幼魚大多是依靠自由生活的原生動物作為食物的;草履蟲常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機物的污水中,吞食細菌,使污水凈化,可作為判定水的污染程度的指示動物;此外,原生動物中的不少種類,是其他動物及人類疾病的病原蟲,如瘧原蟲使人得瘧疾,小瓜蟲寄生在魚類使魚得小瓜蟲病或稱魚斑病。說明原生動物直接或間接的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板書)那么,原生動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微小,結構簡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因此,原生動物也叫單細胞動物,它們是動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類群。(板書)課堂小結:比較動物與植物的區(qū)別:動物植物細胞結構運動能力營養(yǎng)方式對刺激反應作業(yè):寫出探究報告,內容包括探究的問題、過程、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并與其他同學交流探究方案和探究過程中思考的問題。其他同學制定的探究方案有沒有可借鑒之處。板書設計:第一章 原生動物一、草履蟲(一)形態(tài):1單細胞、形狀象倒轉的草鞋底。2,全身布滿纖毛,身體一側有口溝。(二)運動:纖毛擺動,旋轉前進。(三)結構和生理:二、原生動物和人類的關系:三、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 身體微小,結構簡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教后感:第二章 腔腸動物教學目的:1知道水螅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2識記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3知道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重點;1水螅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2。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1兩胚層和消化腔。2水螅的身體有多種不同形態(tài)、功能的細胞。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腔腸動物是低等的多細胞動物,身體只有兩個胚層。腔腸動物在動物進化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習有關腔腸動物的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進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章的學習,還可以使學生了解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本章教材是從列舉常見的腔腸動物開始的。因此可準備有關標本、掛圖進行展示,引起學生興趣,增加感性認識。由于學生平時對水螅缺少感性認識,可利用掛圖和模型來指導學生學習水螅身體的結構特點。教具準備:1水螅的掛圖和模型,海蜇、海葵、珊瑚等標本。2顯微鏡,水螅身體的縱切片。教學方法:觀察、談話和講述相結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提問: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回答:略。)引言:原生動物的動物是單細胞動物。在動物界中除了原生動物之外,其他動物都是多細胞動物,它們的結構和生理都比原生動物復雜。在多細胞動物中,最低等的是腔腸動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腔腸動物。第二章 腔腸動物(掛上海蜇等的掛圖)提問:你們能叫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嗎?講述:海蜇、海葵、珊瑚都屬于腔腸動物,它們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腸動物。還有少數腔腸動物生活在淡淡水中,比如水螅。一、水螅1形態(tài)(結合水螅掛圖)水螅生活在水流緩慢、清澈、水草豐富的小水溝或小池塘中,經常附著在水草上。長大后,身體完全展開時也不過1厘米左右,呈乳黃色,縮短后呈淺褐色。體形是圓筒狀,用身體的一端附著在水草等物體上,另一端有口,在口的周圍有610條觸手,觸手有捕食作用??上?,現在許多水域被污染,已經難以找到它了。觀察:結合課本上的插圖,用顯微鏡觀察水螅的縱切片,請注意它的結構特點:身體的哪些部位有細胞?細胞的形態(tài)是否都一樣?有細胞結構的部位叫什么?哪些部位沒有細胞?沒有細胞結構的部位叫什么?2結構和生理講述:(示模型和掛圖)水螅身體的周圍是體壁,體壁外面那層細胞叫外胚層,內面那層細胞叫內胚層,在兩個胚層之間還有一層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所以它的體壁是由內、外兩個胚層和中膠層組成的。由體壁圍繞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與口相通。在觀察過程中,同學們看見體壁上的細胞形態(tài)不一樣。這些細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種生理活動。在外胚層上有些細胞帶“刺”,帶“刺”的細胞叫做刺細胞(示圖)。在觸手處刺細胞尤其多,刺細胞能放出刺絲和毒液,用于捕食和防御。還有的細胞能收縮、舒張,使身體和觸手運動;有的細胞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還有的細胞會形成卵細胞或精子,用于生殖。也就是說水螅的細胞已經出現了分化。不過條件好時,水螅通常會長出芽體,形成小水螅,小水螅長大后,脫離母體生活。二、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主要特征提問:水螅、海蜇、???、珊瑚等都是腔腸動物。腔腸動物共有9000多種,這么多腔腸動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師生共同分析:1有的能食用。比如海蜇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經過加工后可食用。2有的能藥用。比如海蜇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柳珊瑚有降壓作用。3可居住。在熱帶海洋中,許多種珊瑚蟲生長和繁殖都很快,它們的石灰質的骨骼在海島的四周或海邊堆積,逐漸形成珊瑚礁和珊瑚島。如西沙群島可以住人。而珊瑚礁是海洋藻類和魚類的棲息地,應該好好加以保護。4可形成石油。比如珊瑚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歲月,會轉化成石油,在地下形成貯油層。5美麗的紅珊瑚,可以制作工藝品供觀賞。提問:同學們現在再想一個問題,為什么水螅、海蜇、???、水母、珊瑚等都屬于腔腸動物?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師生共同小結:生活在水中;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課堂小結:(略)作業(yè):初步了解當地常見的寄生蟲有哪些。板書設計:第二章 腔腸動物一、水螅:1形態(tài):約1厘米;圓筒狀;乳黃色;有口和觸手。外胚層中膠層內胚層2結構和生理:(1)體壁(2)消化腔 (3)各胚層細胞已經出現分化。二、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主要特征:1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藥用、居住、形成石油、供觀賞。2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教后感:第三章 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教學目的:1知道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的基本形態(tài)。2識記豬肉絳蟲和蛔蟲的寄生生活,豬肉絳蟲適應寄生生活的特點。3識記寄生、寄生蟲、宿主的概念。4識記豬肉絳蟲和蛔蟲對人體的危害及預防。教學重點:1豬肉絳蟲和蛔蟲的寄生生活。2。豬肉絳蟲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3寄生、寄生蟲和宿主的概念。教學難點:豬肉絳蟲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緦嵺`活動一】 調查本地常見的寄生蟲病教學目的:1關注本地區(qū)寄生蟲病對人們健康的危害,擴大對寄生蟲病的了解范圍。2在實踐中學習一些調查方法。學習與人交際、交流和合作。學習寫調查報告。教學重點:確定調查對象和方法。教學難點;小組內的分工合作;克服實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調查結果的整理和形成調查報告。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中,自由生活的種類較少,大多寄生在別的動物體內。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列舉人體腸道寄生蟲的種類以及它們的危害和預防,在此基礎上指出這些寄生蟲中的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出示多種寄生蟲及其危害的掛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預防寄生蟲的衛(wèi)生習慣。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和增長知識、才干的重要途徑。因時間關系,為了方便教學可要求學生在課前做一個簡單的調查,課后在做詳細的調查,并完成調查報告。教具準備:豬肉絳蟲和蛔蟲的掛圖和浸制標本,其他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的掛圖。教學方法:談話與講述法、觀察法相結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去調查了當地常見的寄生蟲病,請大家說一說我們熟知的寄生蟲有哪些?(回答:略。)剛才大家所說的寄生蟲中有的身體背腹扁平,叫做扁形動物;有的身體呈圓柱狀,細長像一段或粗或細的線,是線形動物。在這兩類動物中,自由生活的種類較少,大多寄生在別的生物體內。一、扁形動物:豬肉絳蟲和血吸蟲是兩種與人類關系比較密切的扁形動物。(一)豬肉絳蟲豬肉絳蟲的成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幼蟲主要寄生在豬的肌肉里,這樣的豬肉叫“米豬肉”。人誤食了“米豬肉”,就會患豬肉絳蟲病。那么,豬肉絳蟲的成蟲是什么樣子的呢?(示掛圖)1扁平如帶的身體大約由700-1000個節(jié)片組成,可長達2-4米。2頭節(jié)有小鉤和吸盤,可以鉤掛和吸附在人的小腸內壁上。3全身浸浴在半消化的食糜中,渾身都能吸收營養(yǎng),沒有消化器官。4生殖器官特別發(fā)達,每個妊娠節(jié)片中的受精卵多達50000個。妊娠節(jié)片脫落后隨病人糞便排出,受精卵又開始新一輪的寄生生活。請你參照圖試著描述豬肉絳蟲的一生。小結:1寄生:一種生物(如豬肉絳蟲)寄居在另一種生物(如人、豬)的體內或體表,并且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yǎng)料來維持生活的現象。2寄生蟲:得到利益的個體。如豬肉絳蟲。3宿主:遭受損害的個體。如人、豬。4豬肉絳蟲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1)頭節(jié)有小鉤和吸盤,可以鉤掛和吸附在人的小腸內壁上。(2)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也都已退化,但是生殖器官特別發(fā)達。(二)血吸蟲:寄生在人體腸壁的小血管和從腸通向肝臟的血管內,對人的危害極大。新中國建立后,已基本上消滅了血吸蟲病。二、線形動物:常見的線形動物有蛔蟲、蟯蟲、鉤蟲和小麥線蟲等。線形動物大多數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農作物的體內,危害人體的健康,使農牧業(yè)生產遭受損失。蛔蟲是最常見的人體寄生蟲,它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靠吸食人的小腸內半消化的食物生活。雌雄蟲交配后,產下的受精卵隨人的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發(fā)育成含有幼蟲的受精卵,這樣的蟲卵具有感染性。人喝了含有感染性蛔蟲卵的生水,吃了沾有感染性蛔蟲卵的生菜,或者用沾附著感染性蛔蟲卵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蛔蟲病。三、危害和預防:寄生在人體內的豬肉絳蟲成蟲奪取人的養(yǎng)料,日子久了,會使人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貧血和消化有良等癥狀。幼蟲如果寄生在人腦里,人就會抽瘋;如果寄生在豬身上,會影響豬的生長發(fā)育和經濟價值。預防豬肉絳蟲病,首先要注意搞好飲食衛(wèi)生。同時還要避免人的糞便污染豬的飼料?;紫x的成蟲在人的小腸里奪取人的養(yǎng)料,并且分泌毒素,引起人精神不安,如失眠、煩躁、夜驚、磨牙等;寄生數量多時,還會阻塞腸道,引起腸梗阻;蛔蟲還可能鉆進膽管或闌尾,引起膽道蛔蟲或闌尾炎。預防蛔蟲病,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wèi)生。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禁止隨地大便,糞便要經過貯存或處理,將蟲卵殺死后再作肥料。課堂小結:(略)作業(yè):P14 1、2板書設計:第三章 扁形動物和線形動物一、扁形動物:(一)豬肉絳蟲:1形態(tài)結構特點:2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3寄生:寄生蟲:宿主: 4危害和預防:(二)血吸蟲:二、線形動物: 蛔蟲: 感染性蛔蟲卵 危害和預防:教后感:第四章 環(huán)節(jié)動物教學目的:1知道常見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形態(tài)和生活狀況。2識記蚯蚓對人類的益處及其利用。教學重點:蚯蚓的形態(tài)、生活狀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蚯蚓的生活?!緦嶒炄?觀察蚯蚓教學目的: 1觀察蚯蚓形態(tài)的主要特點。2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對刺激的反應。3學習簡單的測量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教學重點:觀察蚯蚓的形態(tài)、運動和對刺激的反應。教學難點:測量有關蚯蚓運動的數據。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蚯蚓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因此可在課前組織學生采集,一方面讓他們了解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課堂觀察和實驗用的材料。教學過程中采用展示有關模型和掛圖,并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舉例,在師生談話、學生間互相交流中,描述這些常見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形態(tài)、生活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討論它們與人類的關系。關于蚯蚓對人類的益處和利用,通過學生討論,再予以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用具:1蚯蚓的模型和掛圖,其他環(huán)節(jié)動物的標本。2活蚯蚓(學生自備),粗糙的紙板和大小相似的玻璃板,白色搪瓷盤,放大鏡,棉球,食醋,水,手表,文具尺。3磁性黑板(課前板書實驗三)。教學方法:談話、討論與實驗觀察相結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提問:豬肉絳蟲為什么屬于扁形動物?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類動物,它們的身體近似圓形,整個身體從前到后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因而稱為環(huán)節(jié)動物。下面以大家熟悉的蚯蚓為例,學習和研究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形態(tài)、生活狀況。一、蚯蚓(出示模型)蚯蚓的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靠近前端有一個節(jié)特別大,光滑,稱為環(huán)帶,與生殖有關。請大家說一說到什么地方能較多地采集到蚯蚓?(出示掛圖)1形態(tài)和生活講述:蚯蚓喜歡生活在濕潤、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還把排出的蚓糞推向洞口,形成小糞堆。夜間爬出地面,取食落葉。那么,什么時候可在地面上看到許多蚯蚓?蚯蚓對人類有什么益處呢?2與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討論)(1)改良土壤。(2)提高土壤的肥力。(3)優(yōu)良的蛋白質飼料和食品。(4)處理有機廢物的效率很高。二、其他環(huán)節(jié)動物(出示掛圖)1水蛭:又叫螞蟥。2沙蠶: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蚯蚓,了解它的形態(tài)、運動和對刺激的反應?!緦嶒炄?觀察蚯蚓(一)講述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二)講述實驗過程和注意事項。實驗過程:1觀察白色搪瓷盤里的蚯蚓,思考如何區(qū)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環(huán)帶、剛毛。2把蚯蚓先后放在粗糙的紙板和玻璃板上,觀察它的運動,并進行測量在3分內,它在不同質地的板上爬行的距離。(附表)在3分內,在不同質地的板上爬行的距離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粗糙的紙板上的距離玻璃板上的距離3蚯蚓對刺激的反應。把浸過醋的棉球,分別貼近蚯蚓身體的前端、后端和體壁,比較蚯蚓的反應有什么不同。注意事項:1不要傷害蚯蚓,實驗過程中要經常用水濕潤皮膚。2保持實驗環(huán)境的安靜,減少各種干擾。3用食醋檢測蚯蚓對刺激的反應,重復一次即可。4實驗完畢,應將蚯蚓放回適宜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三)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檢查指導。1解決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問題。2把握實驗的進展。3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實驗技能。4要求每位同學都動手參與。(四)實驗總結和討論。1根據巡回檢查的情況,選擇幾組匯報實驗結果。2共同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蚯蚓身體有體節(jié),還有哪些動物身體是分節(jié)的?人體分節(jié)嗎?(2)蚯蚓能運動,推測它的身體是否有肌肉?(3)蚯蚓對刺激的反應靈敏,它可能有神經系統(tǒng)嗎?課堂小結:(略)作業(yè):學習指導與訓練P11-12板書設計:第四章 環(huán)節(jié)動物一、蚯蚓1形態(tài)和生活: 有體節(jié)、環(huán)帶,土中穴居。2與人類的關系:(1)改良土壤。(2)提高土壤的肥力。(3)優(yōu)良的蛋白質飼料和食品。(4)處理有機廢物。二、其他環(huán)節(jié)動物: 水蛭 沙蠶教后感:第五章 軟體動物教學目的:1知道不同環(huán)境中的軟體動物。2知道幾種常見軟體動物共有的特點及主要差異。3知道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重點:軟體動物的共同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外套膜與貝殼的關系?!緦嶒炈摹?觀察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教學目的:1知道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2以河蚌、蝸牛或當地常見的一種軟體動物為代表,觀察軟體動物的運動方式和對刺激的反應等。教學重點:觀察軟體動物的運動方式和對刺激的反應。教學難點:觀察河蚌的外套膜、斧足和運動。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教學可從習見的軟體動物入手。例如,呈現各種實物或標本、師生收集的各種貝殼,討論在什么地方可以見到或采集到軟體動物,弄清生活在淡水或海洋和種類,個別種類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然后,通過觀察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得出結論,以利于進一步的概括和提高。再來討論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這是學生有生活經驗的方面,學生具有更多的經驗和見聞,讓學生參與,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軟體動物共有的一些特點,如身體柔軟,有不同形態(tài)的貝殼,有外套膜等,應與軟體動物的生活方式相聯系來討論。大部分軟體動物行動緩慢,身體又柔軟,貝殼和外套膜是保護性的適應;反之烏賊、魷魚等運動能力強的種類,貝殼趨于退化。使學生對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有辯證的認識。同時,不同軟體動物足的特點,是重要的分類特征,同時又影響動物的運動方式,因此,應讓學生對軟體動物的足有大致的了解。教具準備:河蚌的外形和結構掛圖,其他軟體動物的掛圖。實驗材料用具: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活的河蚌和蝸牛,玻璃缸,玻璃板,沙土,水。教學方法:邊觀察、邊實驗、邊講解相結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引言:同學們,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過五類無脊椎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類無脊椎動物,它是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類,種類多達10萬種左右。這就是軟體動物。今天,我們采用邊觀察、邊實驗、邊講解的方式上課,要求大家按照老師的安排,仔細觀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第五章 軟體動物講述:我們平時看到的河蚌、蝸牛、烏賊和田螺等都是軟體動物(展示各種軟體動物的掛圖)。大家想一想,它們都是生活在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實驗四】 觀察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目的要求:方法步驟:1觀察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觀察它們有沒有貝殼,有幾片貝殼,呈什么形狀?貝殼內有沒有外套膜?有沒有斧足或腹足?并且知道這些軟體動物的名稱。2觀察河蚌(1)觀察河蚌的外形先觀察它的貝殼,然后把河蚌放在50左右的溫水里,過不久就會看到它的貝殼逐漸張開,這時就能看到外套膜(包裹著柔軟身體的一層肉質膜)和斧足。注意:水溫在50左右既可,水溫過低,河蚌的貝殼就不易自動張開;水溫過開,會將河蚌燙傷或使它失去知覺,不利于觀察。(2)觀察河蚌對刺激的反應等河蚌在自然狀態(tài)下將貝殼張開時,用鉛筆碰觸貝殼,看它有什么反應。(3)觀察河蚌的運動在玻璃缸底鋪一層厚厚的沙,然后灌滿清水,把活的河蚌放入水中,靜置一段時間。觀察它伸出斧足,挖掘泥沙,整個身體鉆入沙中的情形。3觀察蝸牛(1)先觀察它的螺旋形貝殼,然后觀察它的頭部,注意觀察它的兩對觸角和眼。再看蝸牛身體的腹面,注意觀察它的腹足。注意:觀察前后兩對觸角的區(qū)別。(2)觀察蝸牛的運動把蝸牛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的運動。它爬過的地方是否留下一條黏液的痕跡?把玻璃板直立起來,看正在爬行的蝸牛會不會跌落下來。將玻璃板放平,試著把蝸牛從玻璃板上拿走,有什么感覺?(3)觀察蝸牛對刺激的反應用鉛筆或手指碰觸蝸牛觸角的末端,看它有什么反應。把蝸牛放在黑暗的地方,等它的頭部從貝殼中伸出來后,用燈光照射它,看它有什么反應。討論:1河蚌和蝸牛在形態(tài)上有哪些不同?2你見過與河蚌相似的軟體動物有哪些?和蝸牛相似的軟體動物有哪些?比一比誰知道得多。師生共同總結:一、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有益的方面:1食用。很多種類可以食用,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如蚶、蟶、牡蠣、烏賊、田螺、河蚌、鮑魚、扇貝、貽貝等。其中烏賊是重要的捕撈對象;鮑魚、扇貝等是人工養(yǎng)殖的海產珍品。2做中藥材。如鮑魚的貝殼、烏賊的海螵蛸等。3做工藝品。如寶貝、雞心螺、榧螺、豎琴螺等。有害的方面:如蝸牛中的多數種類嚙食植物,對農業(yè)生產有害。有些淡水螺是人體或動物體的某些寄生蟲的寄主,血吸蟲的幼蟲階段就寄生在釘螺體內。河蚌:瓣狀蝸牛:螺旋形烏賊:退化成一小塊,稱海漂蛸二、軟體動物共有的特點: 1身體柔軟,有外套膜,有不同形態(tài)的貝殼河蚌:斧足蝸牛:腹足烏賊:腕足(捕食)2有各具特色的足課堂小結:(略)作業(yè):P24 1、2板書設計:第五章 軟體動物一、常見的軟體動物二、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食用2藥用3工藝品三、軟體動物的特征:河蚌:瓣狀蝸牛:螺旋形烏賊:退化成一小塊,稱海漂蛸二、軟體動物共有的特點: 1身體柔軟,有外套膜,有不同形態(tài)的貝殼河蚌:斧足蝸牛:腹足烏賊:腕足(捕食)2有各具特色的足教后感:第六章 節(jié)肢動物第一節(jié) 蝗蟲教學目的:1理解蝗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2理解蝗蟲的發(fā)育(不完全變態(tài)和世代的概念)3掌握昆蟲的主要特征。4知道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教學重點:1蝗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2蝗蟲的發(fā)育。3昆蟲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蝗蟲的口器和呼吸。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節(jié)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類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節(jié)肢動物中的昆蟲,不僅種類很多,而且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本章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獲得關于昆蟲等節(jié)肢動物的基礎知識,了解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情感。本章內容包括蝗蟲、昆蟲的多樣性、其他節(jié)肢動物三節(jié)教材。節(jié)肢動物起源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或類似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祖先,因此講述時可以與第四章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知識緊密聯系,如它們的身體都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但是節(jié)肢動物的分節(jié)是異律分節(jié)。身體一般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與環(huán)節(jié)動物不同的是:節(jié)肢動物有外骨骼,因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更強,是無脊椎動物中真正適于陸地生活的類群?;认x教材內容較多,又是中學動物學無脊椎動物部分占重要地位的一節(jié)。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多讓學生觀察實物標本,多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具準備:1按每兩人一組分發(fā)學生雌、雄活蝗蟲各一只,作為觀察材料。(課前組織學生采集,一方面讓他們了解蝗蟲的生活環(huán)境,另一方面提供課堂觀察和實驗用的材料。)2繪制蝗蟲外部形態(tài)剪貼圖。3繪制咀嚼式口器剪貼圖。4蝗蟲的發(fā)育圖和發(fā)育史圖解。實驗材料用具:1雌雄活蝗蟲各一只。2活螞蟻數只,約5g白糖和約5g砂粒。教學方法:邊講述邊觀察相結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提問:蚯蚓身份有什么特點?還有哪些動物的身體是分節(jié)的?你們從小到現在見過多少種昆蟲?注意: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由于不懂動物的分類,可能會把蜈蚣、蜘蛛等都誤認是昆蟲,應及時給以糾正。第六章 節(jié)肢動物講述:節(jié)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類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真正適于陸地生活的類群,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其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大類是昆蟲,有100多萬種。本節(jié)課所講述的蝗蟲就是一種昆蟲,通過學習蝗蟲的知識,可以知道什么樣的動物屬于昆蟲,什么樣的動物不屬于昆蟲。第一節(jié) 蝗蟲由學生介紹在何處采集蝗蟲。講述:蝗蟲是比較常見的昆蟲。它危害玉米、高梁和水稻等多種禾本科植物,是我國歷史上造成嚴重災害的農業(yè)害蟲。幾千年來,蝗蟲是農作物的頭等害蟲。唐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我國隴海一帶發(fā)生蝗災,“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葉及畜毛靡有孑遺,餓 枕道?!泵鞒绲?3年(公元1640年),洛陽發(fā)生蝗災,“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父子兄弟夫婦相食,死尸載道?!?889年,紅海上空出現蝗群,約有蝗蟲2500億只,蝗群飛過時聲振數里,遮天蔽日,太陽也為之黯然失色。據記載,從公元前707年至公元1935年的2000多年部,蝗蟲成災約800次,平均每三年一次。建國后,黨中央和政府十分重視對蝗蟲的防治工作,目前已基本上近年了蝗蟲的危害。但現在世界范圍內蝗災尚未徹底消滅,1979年美國密蘇里河西部14個州的農田和牧場,都被蝗蟲覆蓋,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慘重。又如在連續(xù)大旱七年的非洲北部,1986年旱情剛剛略有緩和,而蝗蟲卻以可怕的速度繁殖成災,警報從各地接踵而來,蘇丹西部大部分農作物被蝗蟲啃凈,使那里的人民食不果腹。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消滅蝗蟲,控制蝗災的發(fā)生?這就必須學習有關蝗蟲的科學知識。一、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觀察: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用手摸一下蝗蟲的身體表面,是柔軟的?還是堅硬的?有什么特點?講述:蝗蟲身體表面堅硬的部分是外骨骼,可以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水分的蒸發(fā),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因此,在蝗蟲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2蝗蟲的身體可分成幾個部分?并填寫下表:蝗蟲外形觀察記錄表身體分部器官功能頭部觸角( )對復眼( )對單眼( )個解剖的咀嚼式口器實物標本,加注名詞 胸 部前胸前足( )對中胸中足( )對前翅( )對,革質氣門( )對后胸后足( )對后翅( )對,膜質氣門( )對腹部(11個體節(jié))氣門( )對(1-8體節(jié))聽覺器官( )對(第1體節(jié)兩側)產卵器(雌性)實驗觀察:按小實驗的要求和方法,大家親自做一下小實驗??纯蠢ハx的觸角有什么作用。講述要點: 觸角一對 復眼一對1頭部 單眼三個 咀嚼式口器一個昆蟲的口器有多種,了解害蟲的口器對于人們選擇采用防治害蟲的方法有重要關系。如,對咀嚼式口器的蝗蟲應使用胃毒劑農藥,噴灑在它們所吃的農作物上,可使它們吞食后中毒死亡。2胸部: 前胸前足一對 中足一對 中胸 前翅(覆翅)一對 氣門一對 后足一對后胸 后翅一對 氣門一對 氣門8對3腹部 聽覺器官1對 產卵器(雌性)講述:每個氣門都向內連通著氣管,在蝗蟲體內有許多縱橫相連的粗細不等的氣管,氣管在身體內部,一再分枝,伸入各組織,最后由微細的分枝與各細胞發(fā)生聯系,進行呼吸作用,所以,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认x的呼吸過程: 氧 氧外界 氣門 大氣管 分支氣管 微氣管 細胞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實驗觀察:按照課文中的小實驗的要求和方法,做一下演示。請注意實驗結果如何?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講述:根據蝗蟲和其他昆蟲的這種呼吸特點,我們在收藏衣服、書籍時,可以在箱、柜里放些樟腦或其他的藥物。二、發(fā)育(指圖講述)蝗蟲的發(fā)育過程比較復雜。它的一生從卵(受精卵)開始,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踴躍,叫做跳蝻(又叫若蟲)。若蟲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蛻皮。若蟲蛻皮5次后,變成能飛的成蟲??梢?,蝗蟲的個體發(fā)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fā)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由受精卵發(fā)育到成蟲,并且能夠產生后代的整個個體發(fā)育史,稱為一個世代?;认x在我國有的地區(qū)一年能夠發(fā)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即有兩個世代。三、昆蟲的主要特征:講述:前面,以蝗蟲為代表,學習了昆蟲方面的知識,除蝗蟲以外,蜻蜓、螳螂、家蠶、蜜蜂、菜粉蝶、蟋蟀、蚊、蠅等,它們也都是昆蟲,盡管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些不同,但是它們都有昆蟲的共同特征:1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2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和一個口器;3胸部有3對足,一般有2對翅。課堂小結:(略)作業(yè):板書設計:第六章 節(jié)肢動物第一節(jié) 蝗蟲一、形成結構和生理1體表有外骨骼。 觸角一對 復眼一對2頭部 單眼三個 咀嚼式口器一個3 胸部: 前胸前足一對 中足一對 中胸 前翅(覆翅)一對 氣門一對 后足一對后胸 后翅一對 氣門一對 氣門8對4腹部 聽覺器官1對 產卵器(雌性)二、發(fā)育:1世代2蛻皮3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三、昆蟲的主要特征:1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2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和一個口器;3胸部有3對足,一般有2對翅。教后感:第二節(jié) 昆蟲的多樣性教學目的:1知道昆蟲的多樣性。2知道昆蟲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重點:昆蟲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多樣性。教材分析和教學設想: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了蜜蜂、蜻蜓、蟬、瓢蟲、螳螂、家蠶、菜粉蝶等學生比較熟悉的昆蟲,可多準備一些常見昆蟲的圖片和實物標本(部分由學生自己準備),讓學生觀察。同時播放動物世界等與昆蟲有關的錄像片。然后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人都說說自己認識的昆蟲,并且盡可能詳細地描述這些昆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活習性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由各小組討論確定小組長和作記錄的同學,將本小組同學的發(fā)言記錄下來。小組長向全班同匯報。教師把各小組匯報中提到的昆蟲名稱都寫在黑板上,其中課本上講到的昆蟲單列一欄,以便過一會兒重點講述。教師在此過程中注意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匯報完后,如果有遺漏的,教師再作補充。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昆蟲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的多樣性,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愛護有益昆蟲的意識。教具準備:1各種昆蟲的圖片和實物標本;2動物世界的錄像片。教學方法:討論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引言:昆蟲的種類和數量極多,分布極廣,其中很多種類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已記載的昆蟲種類約有100萬種,昆蟲不斷有新種發(fā)現,估計全世界每年新記載的昆蟲種類大約在10000種以上。每種昆蟲的個體數也很大,如一個蜂群,個體總數可多達5萬余個。是地球上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昆蟲由于適應能力強,分布范圍很廣。除海洋外,從熱帶到兩極,從平原到高山,地球上任何角落,幾乎都有昆蟲棲息。昆蟲生活地地面上和土壤中,植物表面和植物體內,水中,冰雪上,洞穴、房屋和礦山中,倉庫和一切有機物質中,動植物尸體和排泄物上,而且還能寄生在人體和動物體上。昆蟲與人類生活有極密切的關系,對人類健康和國民經濟有直接影響的重要害蟲約有10000種,盡管人們大力進行防治,但全世界每年仍有20%的農產品被害蟲所毀掉。在熱帶,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人死于由昆蟲傳播的瘧疾、睡眠病及其他疾病。當然還有許多昆蟲是有益的,如有的昆蟲可以對害蟲進行生物防治。水棲昆蟲可作淡水魚類的食物。昆蟲本身的產物,如蜂蜜、蠟和絲等,有較高的經濟意義,早已為人類所利用。討論:(示圖片和實物)你所認識的昆蟲有哪些?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人都說說自己認識的昆蟲,并且盡可能詳細地描述這些昆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活習性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由各小組討論確定小組長和作記錄的同學,將本小組同學的發(fā)言記錄下來。小組長向全班同匯報。教師把各小組匯報中提到的昆蟲名稱都寫在黑板上,其中課本上講到的昆蟲單列一欄。教師在此過程中注意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充分的肯定。講述(總結):一、蜜蜂(一)蜂群的組織:1蜂王(雌蜂):身體最大,生殖器官發(fā)育完全,可以產卵、繁殖后代。2雄蜂:3工蜂(雌蜂):身體最小,生殖器官發(fā)育不完全,職能是建造蜂房、采集花粉等。(二)發(fā)育:1蜂王:由產在大蜂房內的受精卵孵化成幼蟲,食王漿長大。2雄蜂:由產在中蜂房內的未受精卵孵化成幼蟲,食花粉和花蜜長大。3工蜂:由產在小蜂房內的受精卵孵化成幼蟲,食花粉和花蜜長大。4完全變態(tài):卵 幼蟲 蛹 成蟲二、蜻蜓(一)形態(tài)結構 翅痣,應用于現代飛機的機翼末端的前緣。(二)生活習性(三)與人類的關系:捕食蚊、蠅和蛾類,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三、蟬(一)形態(tài)結構(二)與人類的關系 蟬的若蟲最后一次蛻下的皮叫“蟬蛻”,可以做中藥材。四、瓢蟲(一)形態(tài)結構(二)生活習性(三)與人類的關系 七星瓢蟲能夠捕食蚜蟲,是著名的農業(yè)益蟲,是人類消滅農業(yè)害蟲的好幫手。 二十八星瓢蟲是農業(yè)害蟲。五、螳螂(一)形態(tài)結構(二)生活習性(三)與人類的關系 能夠捕食多種害蟲,大都是益蟲。六、菜粉蝶(一)形態(tài)結構 它的口器能夠卷曲和伸長,適于吸食花蜜。(二)生活習性(三)與人類的關系 它的幼蟲菜青蟲是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蟲。七、家蠶(一)形態(tài)結構(二)發(fā)育(三)與人類的關系 蠶絲可以制成絲綢,是重要的紡織原料。課堂小結:(略)作業(yè):教后感: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 昆蟲的多樣性一、蜜蜂(一)蜂群的組織:1蜂王(雌蜂):產卵、繁殖后代。2雄蜂:3工蜂(雌蜂):職能是建造蜂房、采集花粉等。(二)發(fā)育:完全變態(tài):卵 幼蟲 蛹 成蟲二、蜻蜓 翅痣,應用于現代飛機的機翼末端的前緣。捕食蚊、蠅和蛾類,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三、蟬 蟬的若蟲最后一次蛻下的皮叫“蟬蛻”,可以做中藥材。四、瓢蟲 七星瓢蟲能夠捕食蚜蟲,是著名的農業(yè)益蟲,是人類消滅農業(yè)害蟲的好幫手。 二十八星瓢蟲是農業(yè)害蟲。五、螳螂 能夠捕食多種害蟲,大都是益蟲。六、菜粉蝶 它的口器能夠卷曲和伸長,適于吸食花蜜。 它的幼蟲菜青蟲是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蟲。七、家蠶與人類的關系蠶絲可以制成絲綢,是重要的紡織原料。【實驗五】 采集和制作昆蟲標本教學目的:1學會采集和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2進一步認識多種昆蟲的形態(tài)結構。教學重點:掌握采集和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教材分析:由學生親身采集和制作昆蟲標本,進一步了解昆蟲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多種多樣,昆蟲對環(huán)境的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國際航空運輸合同
- 2025家居、電器商品購銷合同
- 中國專用船體設備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20-2025年中國密煉機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地下鐵防滲漏、防水及防止質量通病的措施
- 中國硼酸鋅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研究報告
-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研計劃
- 2025年度離婚協議書:涉及兩個子女撫養(yǎng)權及財產分割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醫(yī)療信息系統(tǒng)建設合同協議書
- 2025年二手挖掘機交易合同樣本
- GB 30980-2014海洋傾倒物質評價規(guī)范疏浚物
- GA/T 1169-2014警用電子封控設備技術規(guī)范
- 第十二篇 糖尿病患者生活常識
- 污水處理站安全培訓課件
- 2015高考全國新課標1地理試題及答案
- 超星爾雅《詩經》導讀檢測題答案
- GB 27954-2020 黏膜消毒劑通用要求
- 中考《紅星照耀中國》各篇章練習題及答案(1-12)
- (完整版)ECRS培訓課件
- 外輪理貨工作英語
- 華中師范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