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問題.doc_第1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問題.doc_第2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問題.doc_第3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問題.doc_第4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問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問題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價值錢文亮(以下簡稱錢):洪老師,最近,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您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作品選和史料選,感覺從總體框架到具體篇目,與其他同類選本相比,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變化。例如,報告文學您一篇都沒選;八九十年代的雜文也沒選。但詩歌的篇幅有較大的增加?!鞍籽蟮碓娙骸钡亩喽嗪兔⒖耍€有比較靠近的詩人柏樺、王家新和張棗等,都進來了。小說部分,有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王朔的動物兇猛、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等。您還選了“八個樣板戲”中的紅燈記和沙家浜。有許多是以前大多數(shù)選本未選過的。其中有些在文學史界還會有爭議。當然,您在“編選說明”中提示說,這套書是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配套讀本,作品入選,主要以“文學性”為標準,也會適當考慮體現(xiàn)文學思潮上的價值(或者說文學史價值)。盡管如此,正如您曾經(jīng)說過的,面對當代文學大量的作品、材料和現(xiàn)象,如何確認、取舍和處理,是一個需要很好考慮的問題。洪子誠(以下簡稱洪):當代文學史的研究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許多學者都做出了大量努力。史料和作品選編也一樣,已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不可能、也不應該推翻重來。選什么,不選什么,有時是有很具體、實際的考慮。比如容量的問題。因為是教學用書,不能太厚,否則,對學生來說,精力和經(jīng)濟都難以承擔?!皥蟾嫖膶W”并不是不重要,但它們的篇幅都很長,涉及內(nèi)容又有非常強烈的時效性。八九十年代的詩我增加了一些分量,因為一直感到近年文學界對詩的冷遇,這不公平;這也是想表達我的看法。編當代文學作品選會遇到很多矛盾、問題,其中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是,如何處理作品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史價值的關系。它們有的是統(tǒng)一的,或比較一致的,有時就有差別,不統(tǒng)一。在這里,選入的“作品”是具有獨立的文學“文本”性質(zhì),還是更多具有文學史的“史料”價值,是有區(qū)別的。我編的這個選本,這兩方面都會兼顧。這種“兼顧”,肯定會出現(xiàn)矛盾,看起來一定有不很協(xié)調(diào)的地方。錢:目前有的選本,感覺挺亂的,沒有自己的一個尺度。比如有的還在選班主任、喬廠長上任記等,詩歌仍選郭沫若的駱駝、賀敬之的回延安、三門峽梳妝臺和大躍進時期的新民歌,還有天安門詩抄。只要在當時轟動過的都選。所以,您特別標明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作品選和史料選,而不是“當代文學作品選”,給人一種“畫龍點睛”之感正好體現(xiàn)出您的判斷,和諸多的選本有了區(qū)別。這一點在選入的詩歌、雜文方面特別明顯。洪:五六十年代的雜文選了一些,80年代以后就沒有選。因為雜文在五六十年代是一個特殊的體裁,在特定時期,它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80年代以后,表達的通道和可能已經(jīng)增多了,它的位置和重要性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且它本身在藝術形式的積累和創(chuàng)新上,也不是那么明顯。當然,如果篇幅允許,也還是可以適當選一點的。錢:您剛才所說的“矛盾”,應該不是指在“文學性”的標準本身上有什么不統(tǒng)一的地方,而是取舍作品時,在“文學性”(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價值這兩種標準之間的困惑。要依據(jù)文學史的標準,按張志忠的一個說法,實際上考慮的是文學效果史。洪:跟“效果史”有關,但也還有其它因素。包括作品在當時文學思潮中的位置,發(fā)表、出版的當時和后來產(chǎn)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又包含復雜的方面。錢:說一個作家或某部作品有文學史價值,很大程度上指他是開風氣之先的,或者說是具有某種文學思潮的代表性地位的。洪:現(xiàn)在來作當代文學史、文化史的研究,很多材料都很重要,包括你前面提到的大躍進民歌。班主任、喬廠長上任記等,當時影響都很大,在文學潮流上也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這類作品很多,包括“十七”年,文革期間。對它們處理起來比較難。有的作家、作品,目前評價的距離也很大。也有人對郭小川50年代的敘事詩評價很高。這些敘事詩,在當時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視角,情感內(nèi)涵。在探索當代具有對抗性,或差異性(相對于當時主流)的思想情感和表達方式上,是很重要的。不過,如果說到建立一種風靡一時的詩歌“體式”(“政治抒情詩”)上,他的另一些作品,更值得注意。錢:有沒有一種更好的處理方式?有些作品,文學史著作不能不提,比如說一個詩人,他最有名的作品可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這些“成名作”(或代表作)文學史著作一定要寫到它。而編作品選時,則可以選另外的東西在他經(jīng)過較長的藝術實踐、自我的磨礪以后寫出的文學價值很高的作品。它們在發(fā)表時也許沒有很大的影響。洪:這其實是你的文學史和作品選主要要解決什么、突出什么的問題。理所當然地應該有不同的文學史,不同的作品選。是重視文學(文化)思潮變遷、文類沿革?是注重精神沖突?還是更重視作家、作品的文學獨創(chuàng)?側重點的不同,決定文學史不同敘述方法,和作家作品的選取標準。你所說的以“文學性”作為基準的文學史和作品選,在處理時間很靠近的當代文學時,有時有一定難度。不僅藝術性高低并不很容易判斷,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問題和現(xiàn)象(從藝術的角度也許乏善可陳)需要“當代人”去處理。所以,我主張在處理時間很靠近的文學現(xiàn)象時,尺度相對放松一些,這是有好處的。錢:文學史,如果獨尊文學性,會有局限,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轮?,有這樣的質(zhì)疑:誰的文學性,從哪一種標準來的?洪:你說的有道理,當然也不能絕對化。這關系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我還是相信存在著某種共同性的經(jīng)驗的。雖然在今天,歧見、差異、分裂是更容易被我們所感知和把握的東西。錢:對“文學性”的判斷,八九十年代以來,大家可能更多地是從現(xiàn)代主義的文學標準來的,那些叛逆性的、虛構性的東西,容易被認為是“新的”、“獨創(chuàng)性”的,因而是“文學性”強的,容易被文學史家所重視、接納;再到以后,不知道是否是后現(xiàn)代的、解構的、調(diào)侃一類的東西被看好。洪:肯定有變化。什么樣的詩歌、小說是好的?古詩和新詩的標準是完全一樣的嗎?就是不同的新詩詩人、流派,有關新詩的“想象”,也各不相同。同樣的詩人、批評家,不同的時候也發(fā)生變化。馮至、朱自清在40年代后期,都推重一種表達“集體”的情感、意志的詩,鼓動的、朗誦的詩。這和寫十四行集時的馮至對詩的想象,變化很大。我想,文學史的工作,就包括清理、揭示這種變遷,揭示穩(wěn)定的和變動的之間的復雜關系。因此,文學價值的標準形成也是一個不斷積累、變化、爭辯的過程。我們在對待既有的藝術經(jīng)驗,和對這些經(jīng)驗的“反叛”(創(chuàng)新)的關系問題上,肯定會遇到難題。但是,絕對的穩(wěn)定和絕對的新異,都不應單獨成為尺度。再說,文學史寫作從來都不是非?!凹兇狻钡?。因為是史,并不是說找一些作家作品分別分析、評價一下就可以。寫文學史得承認一個前提,即作家與作家之間、作品與作品之間存在有聯(lián)系。如果否認這種聯(lián)系,文學史就不需要了。新批評傾向于堅持文本的獨立性、自足性,在這種情況下,文學史就沒有辦法實現(xiàn)。錢:我覺得,作為一種文學史著作,而不是作品選,它提到的一些作品不一定是文學性很高的,但它一定要進行比較、分析,處理時要考慮總體的藝術發(fā)展脈絡。作品選應該在文學史之后,因為經(jīng)過歷史的辨析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哪些作品真是好的,不僅在當時,而是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有藝術創(chuàng)新和貢獻,可以把這些作品選進來。這套書的意義,在于它把文學史價值、文學價值作了一些基本的區(qū)分。至少在思考這個問題;反映在名字上,肯定有對“史”的照顧,根據(jù)您的文學史思路,實際上是以文學性為主,又有史的眼光。以前的當代文學史,個人的、獨立的色彩有時不太明顯,體現(xiàn)在作品選上,也大同小異,整個的在框架上沒什么改變。這回的選本不大一樣,能夠全面地體現(xiàn)出您對當代文學整個發(fā)展過程中藝術積累的一種觀照。洪:我不知道你的這種說法能不能成立。這個選本自然有我的一些想法,但我不愿意夸大它和過去選本的不同。我前面說到,特別在時間靠近的當代文學史的寫作上,總的說來都是屬于摸索的、探索性質(zhì)的。說到我們多次提到的“文學性”,陳思和先生的當代文學史,還有他和李平合編的作品選,也是強調(diào)這個方面。但在當代,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時會偏向政治、思想“對抗”的“非主流”的含義,把這看成是“文學價值”高的一種標志。我也經(jīng)常有這種想法。錢:文學性,應該還是在藝術形式的積累、藝術經(jīng)驗的貢獻上,不宜過分偏向那些在政治或文化對抗意義上的因素。如今30歲以上的人,都存有文革記憶,對主流政治的東西有一種本能的排斥,都很強調(diào)文學性,強調(diào)一種“美的啟蒙”,對審美的現(xiàn)代性有強烈訴求。80年代就有美學熱。但這本身未嘗就不包含政治啊。洪:我們是在特定時代的框架中來形成有關文學的觀念的。拿我來說,在“十七年”中,會認為和政治、和現(xiàn)實社會緊密關聯(lián)的作品才是好的,美的;在80年代,相反會推重和社會政治疏遠的作品。看起來觀念、標準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其實仍然是在這一觀念框架內(nèi)的運動。當然,說“十七年”和文革文學在藝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包括境界、體驗的深度、語言等,還是能夠成立的。錢:藝術是綜合心智的結晶,包括知識結構、人文視野、世界觀、藝術修養(yǎng),都綜合進來了?!笆吣晡膶W”是封閉的,借用植物學術語,即單性繁殖,這一點是致命的。但作為中國人整個的這種集體心理,它記錄了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作為一種激進的思潮,它不會從此以后就消失掉,不見了,它在不同時期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它會構成自己的歷史。這種狀況在文學史敘述中出現(xiàn),但在作品選中可以少。洪:文學可能跟繪畫不太一樣。我翻過類似20世紀中國文學大典之類的巨型畫冊,里頭也收入文革期間的宣傳畫,工人、農(nóng)民、紅衛(wèi)兵等,不是后來仿作的政治波普。這種入選的標準和文學選本顯然不同。是跟藝術形式有關,還是跟觀念有關?包括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的壁畫,戶縣農(nóng)民畫等。文學作品這樣選可能就不行了。錢:文學作品與美術作品不太一樣的地方是,視覺上,左翼繪畫提供了一種新的感知空間。而左翼文學在最初雖然顯現(xiàn)出了叛逆性,但后來卻成為了主流的聲音,體制化了。對了,同樣是體制化的產(chǎn)物,這套書卻把“樣板戲”選進來了,這是令人費解的,也是別的選本所不敢做的。洪:恐怕不是敢不敢的問題。很多人還對樣板戲抱有惡感,有敵意;它們和江青,和當時的政治路線,和對一些知識分子的迫害聯(lián)系在一起,無法剝離。這主要涉及政治上的判斷,當然其中也有審美層面的。所以不愿意選,不見得是不敢。但我覺得這在當代是難以回避的問題。有的“樣板戲”也還是可以的吧?傳統(tǒng)的形式,經(jīng)過了許多改造,包括情節(jié)編排、唱腔、音樂、舞臺美術等?,F(xiàn)在有的京劇演出也在“現(xiàn)代化”,搖滾化,但我覺得遠不如文革做得出色。在保持傳統(tǒng)的格局里頭,加入很多新的東西,又不使它支離破碎。這里面有許多努力,作了很多嘗試。錢:可以將“樣板戲”某些精粹的部分看做民族傳統(tǒng)藝術形式繼承序列的一部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磨練達到一定高度以后,會有獨立性,獨立于當時的政治語境,而喚醒某種深遠的種族記憶。有人稱之為“形式記憶”。它本身會滿足一個民族甚至人類某種源遠流長的審美要求和審美期待。我們現(xiàn)在不還在期待中西詩學的匯通嗎?洪:所以江青是文藝革新者,探索傳統(tǒng)形式怎么適應現(xiàn)代政治,現(xiàn)代革命。即使對它們持否定態(tài)度,也不能回避對這種重要文藝現(xiàn)象的考察。錢:也許再過一些年,不僅是這一代經(jīng)歷過的人會有新的認識,后來的更年輕的讀者也會覺得這里面有能引起興趣的東西。它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如語言的歌唱性、詞的色彩和音韻的搭配等,繼承轉化得很好。有的作品雖然為政治服務,但也有藝術性,并不是說政治性強的,就沒有藝術性。跟政治聯(lián)系緊密的,一時會受到排斥,也是人們自我防御的本能。作品年代的認定與處理洪:這套作品選、史料選存在的較大問題之一,是有的作品年代的認定存在矛盾?!白髌纺甏保饕笇懽髂甏?。這里存在幾種情況,一是有一些標明是寫于五六十年代或文革期間的作品,是80年代以后才發(fā)表的。另一種是,當時曾以不同方式“發(fā)表”過,如“手抄本”,如手稿的相互交換閱讀,或在一定場合朗讀過。但當年以這類方式發(fā)表的“文本”,現(xiàn)在已不存在,不可能成為可以考察的對象。對這樣的作品,現(xiàn)在通常的處理方式,是按照作品發(fā)表時篇末注明的寫作日期,或按照作家、作家親屬的說明,來確定其寫作年代。比如流沙河寫于60年代和文革期間的詩,曾卓、牛漢的一部分詩,食指的一部分詩,“白洋淀詩群”中多多、芒克等寫于文革間的作品,舒婷、顧城、北島的一部分作品,第二次握手等“手抄本”我在這套作品選中,基本上也作這樣的處理。但這樣做,心里總是不踏實。我不是懷疑作家的說明,而是從歷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上來考慮這個問題的。也就是說,從歷史研究的實證要求上,我們并沒有辦法取得確證。況且,這些作品發(fā)生“影響”,也是在它們發(fā)表的80年代,即只有到了80年代之后,它們才成為“文學事實”。所以,我在寫當代文學史時,曾設計過“文學化石的挖掘”這樣一節(jié),來處理類似的情況,包括傅雷的家書。傅雷家書當初是私人的東西,它產(chǎn)生過文學影響,是在80年代。但最終還是沒有這樣做。原因之一,我在最近的一本書里講到:“對5070年代,我們總有尋找異端聲音的沖動,來支持我們關于這段文學并不單一,蒼白的想象?!?問題與方法,三聯(lián)書店2002)?,F(xiàn)在這個作品選,這方面沒有處理好。穆旦的許多詩寫在文革后期到結束的交界那個時間,讀者見到是80年代,作品選也還是放在文革錢:換一個角度,從話語方式、藝術風格來講,穆旦的詩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40年代就很自足了秋、冬、春、夏那樣的詩,即使放在文革,也并不離譜。他能寫出的。洪:現(xiàn)在這些問題處理起來比較復雜。作家,或音樂家,經(jīng)常有一些未發(fā)表的手稿發(fā)現(xiàn),一般都要經(jīng)過認真考證,以確定它的寫作時間。穆旦的情況比較好辦一點,作品發(fā)表的時候穆旦已經(jīng)去世了,他不會再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