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論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要素組成淺談_第1頁
[職稱論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要素組成淺談_第2頁
[職稱論文]高中地理教學論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要素組成淺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要素組成淺談 一、眾說紛紜,自相抵牾 自然環(huán)境的 自然地理 要素組成是地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然而在現(xiàn)行 人教社大綱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地理上冊(以下簡稱人教大綱版)和依照普通 高中地理 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新編的四種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地理 第 1 冊(必修)(以下簡稱地理 1)中,對這一問題的表述卻各不相同,簡直是眾說紛紜,甚至自相抵牾。因此,有必要作一番研討。為了研討的方便,先把各家的表述作簡要的介紹。 人民 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 地 理 1(以下簡稱人教課標版)認為, “ 自然 地理 環(huán)境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組成。 ”1 這里列出了五大要素。山東 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地理 1(以下簡稱魯教版)認為, “ 地理 環(huán)境( geographicenvironment)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氣和生物等要素組成的。 ”2 如果把這五大要素中的 “ 地貌 ” 與上述人教課標版五大要素中的 “ 巖石 ” 替換,則兩種版本所列舉的五大要素即完全相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魯教版中還給出了一幅 “ 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示意圖 ” ,其中所列的五大要素與其課文大有出入,五大要 素中竟然有三大要素不同,即在插圖中將課文中的 “ 生物 ” 易為 “ 植被 ” , “ 大氣 ” 易為 “ 氣候 ” , “ 水 ” 易為 “ 水文 ” 。這種課文與其插圖相互抵牾的表述,可能是一時疏忽 的結(jié)果,也恐怕是不自覺地 反映了目前對這一問題探討過程中的分歧。 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 地理 1(以下簡稱中圖版)認 為, “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是由氣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組成的 ” ,在相應的 “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示意圖 ” 中,所標示的亦是氣候、水文等這五大要素 3。圖文表述相 互一致,沒有魯教版那種圖文不一,自相矛盾,使人無所適從的 毛病。不過,在這個問題上該書即講 “ 以物質(zhì)和能量交換為基礎的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各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gòu)成了 地理 環(huán)境的整體性。 ” 又說 “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的基本組成物質(zhì) 大氣、水、巖石、生物彼此滲透,在不停的運動中進行著物質(zhì)和能量的交換,使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成為一個復雜的整體(或系統(tǒng))。 ” 這里的 “ 組成物質(zhì) 大氣、水、巖石、生物 ” ,在其他版本中稱為組成要素。就是中圖版自己,既說生物是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的組成物質(zhì),又說生物是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的組成要素。這種概念使用的錯綜,在上述各版教材中并沒有給予說明,更談不上梳理清楚。 以 上三種版本在自然環(huán)境的 自然地理 要素組成上還是有共同點,即都列舉為五大要素,只是所指有些不同。湖南 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地理 1(以下簡稱湘教版)在這一問題上與以上三種版本大異其趣。在課文和相應的插圖中并列了 14 種 “ 自然地理 要素 ” 。我們先來看課文的敘述: “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是巖石圈、大氣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類圈等 自然地 理 圈層組成的有機整體。其中,每一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某一 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 ”4 這段課文只有三句話, 其中第一句話說, “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是 有機整體 ” 。這個整體是由 “ 自然地理 圈層組成的 ” ,而 自然地理 圈層包括了 “ 巖石圈、大氣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類圈等 ” 六大圈層。聯(lián)系接下來的第二、三兩句話可知,教材編撰者認為這六大圈層都是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這個有機整體的組成要素。這種認識和表述,與上述三種版本很不相同。此外,該書還配有 “ 大尺度范圍各 自然地理 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 圖和 “ 小尺度范圍各自然地理 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 圖。 4在大尺度范圍的示意圖中標示有 “ 大氣圈 ” 、 “ 生物圈 ” 、 “ 水圈 ” 、 “ 巖石圈 ” 和 “ 土壤 ” 、 “ 地下水 ” 、 “ 風化殼 ” 等 7 種 “ 自然地理 要素 ” ;在小尺 度范圍的示意圖中標示有 “ 大氣要素 ” 、 “ 地形要素 ” 、 “ 生物要素 ” 、 “ 土壤要素 ” 、“ 水文要素 ” 、 “ 地質(zhì)要素 ” 等 6 種 “ 自然地理 要素 ” ??傊?,在湘教版論述這一問題的圖、文之中出現(xiàn)了 “ 巖石圈 ” “ 地形 ” 、 “ 大氣圈 ” “ 大氣 ” 、 “ 水圈 ” “ 水文 ” 、 “ 土壤圈 ” “ 土壤 ” 、 “ 生物圈 ” “ 生物 ” 等五對 10 個,外加 “ 人類圈 ” 、 “ 地下水 ” 、 “ 風化殼 ” 、 “ 地質(zhì) ”4 個,總共 14 個專業(yè)術語,平等并列地表述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的要素組成。 目 前全國大多數(shù)省、市正在使用的人教大綱版,對于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組成要素的表述不但與以上四種課標版存在差異,而且該版自己的課文與其插圖亦不相匹配,課文列舉出了 “ 組成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的大氣、水、巖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 ” 六大要素。其相應的 “ 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 ” 插圖中, “ 巖石 ” 不見了,只有 “ 大氣、水、土壤、地貌、生物(植被) ” 等五大要素 5。此外,課文六大要素中的 “ 生物 ” 變成了 插圖五大要素中的 “ 生物(植被) ” ,難道生物等于植被? 從以上的介紹可知,對于這一論題,不但五種版本互異,而且同一版本中,除中圖 版之外,其他各種版本的插圖與相應課文列舉的 自然地理 要素都不完全相同。為了對此有個一目了然的總體把握,特將這紛紜抵牾的表述歸納為表 1。 表 1 五種版本對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組成要素表述的比較 要素 版本 1 2 3 4 5 6 7 人教課標版 1 課文 大氣 水 巖石 生物 土壤 魯教版 2 課文 大氣 水 地貌 生物 土壤 插圖3-2-2 氣候 水文 地貌 植被 土壤 中圖版 3 課文 氣候 水文 地貌 生物 土壤 插圖3-2-3 氣候 水文 地貌 生物 土壤 湘教版 4 課文 大氣圈 水圈 巖石圈 生物圈 土壤圈 人類圈 插圖 3-3 大氣圈 水圈 巖石圈 生物圈 土壤 地下水 風化殼 插圖 3-4 大氣 水文 地形 生物 土壤 地質(zhì) 人教大綱版 5 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