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中成外國語學校高考英語 高考作文的定法復習 .doc_第1頁
河南省洛陽市中成外國語學校高考英語 高考作文的定法復習 .doc_第2頁
河南省洛陽市中成外國語學校高考英語 高考作文的定法復習 .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洛陽市中成外國語學校高考英語 高考作文的定法復習 俗話說:文無定法。但對高考作文來說,是“帶著鐐銬跳舞”,必須有法可依。既然我傾向于文有定法,那總要把這“定法”講出幾條來才足以自圓其說。當然,這種“定”不是絕對的、僵死的,而是相對的、靈活的。以我的經(jīng)驗,寫好高考作文的要點在于:第一,具備一種觀念,即作文是寫給老師看的。也就是說,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把作文的讀者對象給搞錯了。如果潛意識里覺得寫作文是為了跟同學交流,那就錯了。或者以寫日記的隨意對待,那也錯了。到了考場上,作文的讀者只有老師。而這些老師都是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的,看過很多皇皇巨著,批過許多名篇佳作,不自覺地就會拿你的作文和紅樓夢比較。所以同學們的作文目的不應該是表達自己,而應該是替閱卷老師完成理想,即寫出老師心目中就某道題目而言最理想的作文。所以,不能寫童話,那是給小孩讀的。不能寫“太陽公公”之類給小學生看的文字。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同學們只有寫出了老師理想中的作文,老師才可能給同學們打理想的分數(shù)。老師喜歡字跡美觀,不妨花100天把字練好;老師討厭春蚓秋蛇,就不要把潦草的“草”當做藝術的“草”,說什么“我這是草書”。也不要有投機取巧心理,空話套話、張冠李戴、錯字連篇都逃不過老師的法眼。若要造字造詞,請加引號;不加就是錯別字。第二,把握兩個要點。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難度自然大,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沒理由不體現(xiàn)兩點論。人物的優(yōu)點與缺點,事件的利與弊,都應該注意到。同時要體現(xiàn)重點論,詳略得當。思想不走極端,作文用語才不容易犯絕對化的錯誤。第三,重視三類人物,即親人、老師、同學。雖然近年高考作文題看似大多適于寫議論文,但“時間在流逝”這樣的題目也不得不防啊。把父母表現(xiàn)好了,為人父母的老師也會感動;把老師表現(xiàn)好了,可能讓他們心花怒放;把學生表現(xiàn)好了,也容易引起老師的共鳴,因為老師就是整天和學生打交道的。要想寫好這三類人其實并不難,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觀察,到了考場上也是忘不掉的,只要多注意此類作文的寫法,自然可以觸類旁通。不過,文學應該理想化一點,考場上,要放大優(yōu)點,變缺點為特點。但寫老師時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之句還是不用為妙,太狠了點;而像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之類只要符合題意,就要成串使用。只不過記敘文是把父母或老師當個體去歌頌,而議論文是把他們那個群體當做論據(jù)。第四,用熟四種論證,即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正反對比論證法。個別同學的個別作文全用道理論證,太空泛。所謂“事實勝于雄辯”,例證不可或缺。大多數(shù)同學的問題一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例子,缺引語;二是沒有運用喻證、對比論證的意識,或有意識而不熟練。第五,完善五種描寫,即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描寫自然環(huán)境時,要注意“凡景語皆情語”,還要多用修辭,把景物寫美;即使感情低沉,也要寫得凄美。描寫肖像要抓住特征,寫形傳神。頭上落只蒼蠅不是特征;穿什么衣服只是“形”,因為明天這身衣服就可能換了。所穿衣服的特點或穿衣服的習慣才與“神”有關。像魯迅寫祥林嫂的眼睛“間或一輪”,就形象刻畫了她的凄涼、茫然、失神。另外,寫人時最要像老舍說的那樣,要寫就寫老張的鼻子天下第一。因為天下第一高峰人人皆知是珠穆朗瑪峰,而天下第二高峰就沒幾個人感興趣了。所以最好發(fā)掘出所寫人物的天下第一來,以便給讀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第六,不能少于六段。就議論文而言,即使是最簡單的類型,開頭結尾各需一段,中間起碼應該有四段論據(jù)。“引、議、聯(lián)、結”只是一個大體框架,不能理解為只寫四段。即便沒有分論點,“分析材料和深化主題,都需要一段。就記敘文而言,即便沒有序幕和尾聲,事件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都需至少一段,加上開頭和結尾,也不能少于六段。我曾對一本優(yōu)秀作文選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作文平均10.1段。段落少顯得層次不清,段落多更像散文詩,顯得語言更簡練。努力做“九段”高手吧。第七,模式達到七種。當然,“七”是個概數(shù);意思是不能只準備兩三種模式去應對千變萬化的作文題目。比如“引”的模式。關于“引”,先要說一個不小的問題,就是什么時候引材料。我認為,應該在第一段處理材料。若先來一個文采段,似乎操之過急;因為按作文思路而言,是先看到材料,再分析材料得出觀點,后進入論證,所以應在開頭處理材料。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后,哪怕個個都是文采段也不為過。若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前就貿(mào)然下手去寫文采段,怕的是跑題、偏題,怕的是因辭害意、形式主義。若把材料當做論據(jù),顯然不恰當,因為材料是作文的由頭。把材料作為聯(lián)系實際的部分也是本末倒置的。至于結尾才出現(xiàn)材料則更是匪夷所思,第一段處理了材料而結尾再點一下材料倒是很好。材料就好比是作文比賽的起跑器,比賽的第一步就是踩住它。那么,在第一段,又該如何“引”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各種“引”的模式。第一種是全部引用。若不引材料,當然要冒風險,要讓閱卷老師費力去猜;從理論上說,若材料超過800字,引用完材料也就沒多少地方寫作文了。若材料字數(shù)不太多,又較難理解,語文水平不好的同學或感到論據(jù)貧乏、考試時間緊迫的同學可選擇全部引用,有的老師也喜歡這種慎重。但大部分老師改卷時都會覺得這種方法比較笨,顯得不得要領,過于保守。但材料若是漫畫,則應該把漫畫中的內容作全面說明。因為全面說明一幅漫畫也就一百字左右,完全沒有吝嗇筆墨的必要。當然,也要在第一段。第二種是擇要摘抄。一般來說,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面,材料的中心句和出題人提示語是摘抄的首選。其次是材料的末尾。但不要機械地認為材料的最后一段就是末尾。有時最后兩段都是事件的結果;有時材料只有一長段,從哪里開始引也要揣摩。當然,材料的中心句出現(xiàn)在開頭或中間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種是概括材料。這種方法當然好,但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原文用詞,二是不要因為盲目相信自己的概括能力而忽略了要點。可是,平時概括能力再強,高考場上怎保不出偏差?所以我認為這種方法應該慎用。當然,中心還是要概括出來的;但除了極有把握之外,不要輕易在第一段就去冒風險,直搗黃龍雖好,漸入佳境更穩(wěn)。平時我們可能習慣于開門見山,但在決定前程的高考考場上,面對材料作文題,我們要想一想:開門見山時,我能否打開最佳立意之門?我能否讓閱卷老師見到他們最想見的山?第四種是復述材料。概括是抽取中心,復述是用自己的話轉述。當然,復述針對的是材料內容,關鍵詞還是不能變更一字。第五種是評點材料。也就是直接針對材料進行分析,等于說把“引”包含在分析材料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了。但要注意出現(xiàn)材料中的人名、動物名和關鍵詞,要讓閱卷老師能看出你評點的確實就是作文題目中的材料。這種方法的本質是在分析中包含最簡要的復述。那么,能不能用“這則材料告訴我們:”或“看了這則材料之后,”這種方式開始評點呢?我覺得不可以,這表現(xiàn)的太懶了;平時寫作時我們需要一些模式,但這樣開頭又太模式化了,沒有技術含量。第六種是美化材料。也就是把材料改寫成文采段。比如把三則故事構成的材料改寫成一個排比段。這種方法照顧了某些同學在第一段寫文采段的習慣,又不至于脫離材料,一舉兩得。當然,材料中的關鍵詞不能丟,出題人的提示語要體現(xiàn),打稿子的必要性也較大。第七種是分化材料。有些材料作文題出得刁鉆古怪,如果按套路出牌往往被難住。這時不妨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出題人給我們一個復雜的材料,我們就用一個復雜的人物來解題,用這個人物的復雜經(jīng)歷與材料中的復雜敘述基本對應。如本書中的懷念魯迅,追憶英雄、劉備那些事兒、賈寶玉評傳、蝸牛樣的宋江等。處理材料的方法不一而足,同學們要根據(jù)各自的語文水平和材料的類型以及對材料的把握程度而定。若拿不準材料的最佳立意,專門分析材料的第二段可多角度談自己對材料的認識,段尾再決定寫作的主旨和重點。總之,這七種開頭的方法就像七個音符一樣,用哪個音符開始彈奏,要根據(jù)主旋律決定。至于總體上的作文模式,老師們肯定是見仁見智,我只強調一點。在結構上,大家都會總分總,區(qū)別在于分說部分是否有框架或有條理。所以在內容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論據(jù)段首句構成排比。就像鐵凝寫四季歌,第一節(jié)開頭寫:“一個青年和一個姑娘在公園里散步。正是春天的黃昏。”第二節(jié)開頭寫:“青年和姑娘在公園里散步。正是夏天的黃昏?!钡谌?jié)開頭寫:“青年和姑娘在公園里散步。正是初秋的黃昏?!钡谒墓?jié)開頭寫:“青年和姑娘在公園里散步。已是冬天的正午?!彼€寫過第十二夜,采用的是“第一夜”、“第二夜”、“第三夜”、“第四夜”、“第十夜”、“第十一夜”、“第十二夜”這些小標題形式。雖然這種形式有些像楷書,不一定被愛好天馬行空的“行書”型作文或不落窠臼的“草書”型作文的老師喜歡,但還是四平八穩(wěn),適于在高考中擇機使用。第八,深化主題八法。深化主題能提升作文的檔次,提高得分。不管是在末第三段深化主題,還是在末第二段,抑或是最后一段,甚至在第三段,并沒有教條式的規(guī)定,關鍵是有這個內容。當然,把主題句重復一下或換個說法是呼應而不是深化主題。那么該如何深化主題呢?我在這里列舉八種方法。議論文有六種。第一種,揭示問題的深層原因。也就是抱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去探討問題背后的問題。常見的社會深層問題有:腐敗、潛規(guī)則、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法律或制度不完善、基礎設施不完備、國民劣根性、封建殘余、不講科學、迷信、冒進、目光短淺、一言堂等。當然,主題需要深入挖掘,但不能挖社會主義墻腳。模式是,段首用一個簡短的設問句,然后回答出個一二三點。這種模式能促進思考,在實踐中效果較好。第二種,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候,同學們未必能把問題的根源思考出來,但一般能就事論事,直觀地想出解決材料中問題的辦法。模式跟第一種類似,把“為什么”型的設問改成“怎么才能”型的。第三種,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的高度。第四種,運用哲學理論。需要掌握的關鍵詞有:唯物主義、辯證法、兩點論、重點論、實踐論、人文主義。關鍵句有:物質決定精神;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歷史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第五種,以小見大,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