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doc_第1頁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doc_第2頁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doc_第3頁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doc_第4頁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 2008-04-30 盧華語 潘林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1期 點擊: 772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 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初探 盧華語 潘林(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重慶400715)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1期 內容提要唐代西南各地(尤其是川渝地區(qū))普遍釀酒,酒品較多,歷史悠久。其地理分布與當時西南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走勢大體一致。唐代西南地區(qū)的酒類中,黃酒占有重要地位,配制酒也出產不少,具有濃郁醇厚、清香滋潤,色澤多樣等特點。西南各地酒肆、酒家林立,宴飲之風盛行,也可以反映出當時酒業(yè)的興盛。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的興盛,為如今獨樹一幟的西南地區(qū)名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唐代;西南地區(qū);酒業(yè) 中圖分類號X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22x(2008)01-0013-20收稿日期2007-08-23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釀酒術的國家之一,釀酒歷史源遠流長。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古酒殘留物的發(fā)現(xiàn),表明我國釀酒歷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9000年前。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酒業(yè)也有了嶄新的發(fā)展。尤其是西南地區(qū)自古享有釀酒盛名,其酒業(yè)的發(fā)展,更是令人矚目。本文擬從唐代西南地區(qū)的主要產酒地、酒類品種及其特點、酒業(yè)經營場所等方面切入,探討唐代西南地區(qū)的酒業(yè)發(fā)展狀況。 一、主要酒產地及其酒品的分布 唐代西南各地普遍釀酒,酒的品種不少,雖正史中記載不多,但唐人的詩文、筆記小說等卻傳遞了一些相關信息,尤其是考古資料的問世,更為唐代酒業(yè)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證?,F(xiàn)根據(jù)有關資料,擇其要者,對唐代西南地區(qū)的主要酒產地及其酒品試加以分析。 1、今四川地區(qū) 今四川地區(qū)在唐代中后期時主要屬劍南道轄地,包括成都府、彭、蜀、漢、遂(大部)、合(部分)、普(大部)、嘉、眉、邛、簡、資、巂、雅、黎、茂、翼、維、戎、松、當、悉、靜、柘、恭、保、真、霸、乾、梓、綿、劍、龍、陵、榮、瀘等36州(府),另外還有山南道的利、扶(部分)、集、壁、巴、蓬、通、閬、果、渠州等10州,凡46州(府)。四川先民釀酒由來已久,上個世紀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及陶制酒器,說明四川地區(qū)釀酒歷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常璩華陽國志云:“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樂曰荊?!笔駠攀篱_明帝生活在春秋前期,當時已有質量較好的祭祀用酒。成都、瀘州、宜賓江安等地多次出土繪有釀酒圖、酒肆圖、宴飲圖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表明了漢代蜀地釀酒、飲酒之風普遍盛行。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七載有比較詳細的蜀酒生產工藝:“蜀人作酴酒: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漬小麥曲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凍釋,發(fā),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殺米三斗。炊做飯,調強軟。合和復密封。數(shù)十日便熟。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多啖,溫溫小暖而面熱也?!闭f明了南北朝時巴蜀地區(qū)釀酒技術已有很大的發(fā)展。 唐代西南地區(qū)的酒業(yè)最盛之地當數(shù)今四川地區(qū),當時劍南道所屬各州縣大都產有春酒(唐人多呼酒為春),現(xiàn)將其主要酒品臚列如下: (1)成都春酒唐代成都生產的春酒聞名遐邇,史籍中有確鑿記載,但酒名略有差異。新唐書地理志卷42載:“成都府蜀郡土貢:生春酒?!逼渚?德宗紀又載: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閏五月,“癸未,罷梨園樂工三百人、劍南貢春酒。”舊唐書亦載:大歷十四年閏五月,“劍南歲貢春酒十斛,罷之?!崩钫卦谔茋费a中記載了當時聞名全國的十幾種美酒:“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從以上史料可看出,唐代劍南道首府成都出產的劍南春酒名揚天下,成為了難得的宮廷貢酒。但兩唐書以及唐國史補所載的此劍南酒名稍有差異,有春酒、生春酒、燒春酒之稱?!吧骸迸c“燒春”究竟應作何解釋?據(jù)王賽時先生研究:“劍南春分為生春、燒春二類。生春指按正常程序發(fā)酵成熟的酒,未經任何加熱處理。燒春則是在生春原醅的基礎上,再經過一道低溫加熱殺菌的工序,使酒液可以長期保存,這種加熱法,唐人稱之為燒。經過這道加熱工序的酒俗稱燒春或燒酒。必須強調的是,唐代的這種燒酒決不是蒸餾酒?!笨梢?,生春與燒春源自同一種酒,應該是原醅與成品酒的關系。唐時“成都酒”名氣頗高,眾多詩家紛紛賦詩推崇。如“詩圣”杜甫詩“豈無成都酒,憂國只細傾”,成都人雍陶“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人長安”,岑參“成都春酒香,且用俸錢沽”,李商隱“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等,均紛紛屬意成都的酒美,惟成都酒情有獨鐘。 (2)郫筒酒 郫筒酒是產自成都西北郊郫縣的一種佳釀。郫筒酒歷史悠久,但由來已難以稽考。明代曹學儉蜀中廣記引唐代古郫志云:“縣人刳大竹,傾春釀其中,號郫桶酒(即郫筒酒)。相傳山濤為郫令,用筠管酴醵釀作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闭分须m不載山濤為郫令,但至少表明郫筒酒可能創(chuàng)于魏、晉之間。傳說山濤酒量有八斗,遂附會其名,以廣為流傳。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引唐人張周封所著華陽風俗錄,提到了這種酒的具體制法:“郫縣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節(jié),傾春釀于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于林外,然后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有詩“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明代學者王嗣夷認為此“香醪”即是郫筒酒:“舍西有桑,江上有麥,生計似可不乏,且有香醪可飲,又不容舍此而去矣。蓋郫筒酒出于此,所云蜜甜者,殆謂是耶?”杜甫自閬中歸成都途中作詩回憶起這種美酒,“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郫筒酒美,香甜宜人,其它酒與之相比也就相形見絀。李商隱曾經在旅途中作詩提及此酒:“海石分棋子,郫筒當酒缸”。21竹筒盛酒,可謂別具一格。至宋代,此酒仍富盛名,如陸游詩云:“郫筒味釅愁濡甲,巴曲聲悲怯斷腸”22,便是明證。 (3)蜀州青城山乳酒 蜀州(治今四川崇州市崇陽鎮(zhèn))青城山乳酒是道家釀制的一種傳統(tǒng)酒品。杜甫詩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氣味濃香幸見分?!?3據(jù)杜詩詳注卷11分析,此“乳酒”取“酒者乳也”之意,認為“酒色如花似乳,氣味濃香”。全唐詩中還載有青城丈人贈酒詩:“峨嵋仙府靜沉沉,玉液金華莫厭斟。凡客欲知真一洞,劍門西北五云深?!?4青城丈人所贈太乙真君的酒稱“玉液金華”,飲之以保健延年,與嚴武送給杜甫的乳酒當屬一類。此傳統(tǒng)工藝一直保持至今,現(xiàn)在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所釀“洞天乳酒”,號稱青城四絕之一,便是唐時青城山乳酒的創(chuàng)新。 (4)漢州鵝黃酒 鵝黃酒產于漢州(治今四川廣漢市雒城鎮(zhèn))。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赴漢州探望被貶的當朝宰相房琯,到城西北角官池游玩,寫下了舟前小鵝兒一詩,贊譽該酒:“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25于是鵝黃酒遠近聞名。到宋代該酒名氣甚高,眾多文人競相吟詠,如祝穆方輿勝覽稱“鵝黃乃漢州酒名,蜀中無能及者”26,陸游游漢州西湖云:“嘆息風流今未泯,兩川名醞避鵝黃”,27都對鵝黃酒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5)臨邛酒 邛州臨邛縣(治今四川邛崍市臨邛鎮(zhèn))歷來以產美酒聞名。西漢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在此當壚賣酒,留下了千古佳話。臨邛酒、文君酒屢屢為后世文人吟詠,儼然已成為蜀地美酒的代名詞。唐末五代時的牛嶠有詞“錦江煙水,卓女燒春濃美”28,曹學儉蜀中廣記就此認為“燒春,酒名,其法始于卓文君?!?9同時代的韋莊有詞“翠蛾爭勸臨邛酒,纖纖手,拂面垂絲柳”30,可見臨邛酒在當時已成為宮廷貢酒。新唐書載邛州土貢:“葛、絲布、酒杓”。31唐代邛州酒杓成為貢品,聞名全國,從側面也反映出邛州酒業(yè)之盛。 (6)戎州春酒 唐代戎州(治今四川宜賓市一帶)出產的春酒也比較有名。杜甫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到了戎州,當?shù)亻L官楊使君在東樓為他設宴洗塵。杜甫嘗到當?shù)厮a春酒和荔枝,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32的佳句。杜詩詳注卷14云:“重碧,酒色。輕紅,荔色。杜臆引藝苑洞酌云:敘州(即唐戎州)官醞,名重碧?!比种荽壕粕噬畋蹋洞妓?,到宋代更是聞名遐邇,眾多文人屢有吟詠。如黃庭堅廖致平送綠荔枝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枝綠酒亦為戎州第一:“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3范成大在敘州登鎖江亭有詩云:“我來但醉春碧酒,星橋脈脈向三更”,又在自注中稱“郡醞舊名重碧,取杜子美東樓詩重碧酤春酒之句,余更其名春碧,語意便勝”34,認為稱春碧酒更妥。 2、今重慶地區(qū) 今重慶地區(qū)在唐中后期包括山南道的夔、忠、涪、萬、開等5州,黔中道的黔(大部)、南、溱(部分)等3州,劍南道的渝、昌、合(大部)、普(部分)、遂州(部分)等5州,凡13州。重慶地區(qū)釀酒歷史十分悠久。華陽國志載有歌謠:“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yǎng)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佳谷旨酒,可以養(yǎng)母?!?5又載秦昭襄王與朐忍(治今重慶云陽縣雙江鎮(zhèn))板楯蠻(即古代巴人)訂立盟約時,以地產“清酒”為質36??梢?,早在戰(zhàn)國時期,重慶地區(qū)尤其是渝東地區(qū)的巴人就釀有佳酒。據(jù)水經注載:“江水又逕魚復縣(治今重慶奉節(jié)縣白帝鎮(zhèn))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鄉(xiāng)村,村人善釀,故俗稱巴鄉(xiāng)清,郡出名酒?!?7這說明南北朝時渝東三峽地區(qū)所產“巴鄉(xiāng)清”仍馳名全國。 唐代今重慶地區(qū)社會經濟雖落后川西地區(qū)不少,但發(fā)展迅猛,當?shù)鼐用窭^承了好飲、善釀的傳統(tǒng),出產的酒品主要有以下兩種: (1)云安曲米春 唐代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縣白帝鎮(zhèn))釀酒之風盛行,生產的春酒質量較佳。劉禹錫在夔州刺史任上作竹枝詞云:“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38,夔州幾乎家家都釀有春酒,釀酒已成為很普遍的家庭手工業(yè)。杜甫寓居夔州近兩年,留下了大量的觴詠詩作,今隨手摘引其中三首:“客居愧遷次,春酒漸多添”39、“數(shù)杯巫峽酒,百丈內江船”40、“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41即可看出夔州春酒之盛以及“詩圣”對此杯中物的厚愛。尤其應當指出的是唐時夔州所屬的云安縣(治今重慶云陽縣雙江鎮(zhèn))盛產一種名為“曲米春”的佳釀,繼承了以往“巴鄉(xiāng)清”酒的傳統(tǒng),色清味醇,為酒中上品,頗受人們歡迎,難怪一生嗜酒的杜甫在行往途云安中就十分神往了。 (2)忠州藤枝酒忠州(治今重慶忠縣忠州鎮(zhèn))等地少數(shù)民族釀有藤枝酒,用糧食釀成,酒味較薄,飲酒方式尤為獨特。自居易任忠州刺史時曾作詩“熏草席鋪坐,藤枝酒注樽”42、“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43。很明顯,當?shù)厝嗽陲嬘眠@種酒時,圍坐在酒甕旁,往甕內注水,用藤枝依次咂吸,直到無酒味為止,真是其樂融融。此藤枝酒后世又稱釣藤酒、咂酒、蘆酒,歷久不衰。3、今云南地區(qū) 今云南地區(qū)唐初分別置姚州都督府(治今云南姚安縣北)、戎州都督府,隸屬劍南道,管理眾多羈縻州,后陷于南詔。唐代中期南詔逐漸強大,控制今云南一帶,社會經濟有較大發(fā)展,但與內地仍有很大差距。當時南詔河谷地區(qū)廣泛種植五谷雜糧,普遍釀制米酒。蠻書載:“每年十一月一日盛會客,造酒醴,殺牛羊,親族鄰里,更相宴樂,三月內作樂相慶,惟務追歡。每飲酒欲闌,起前席奉觴相勸?!?4“醴”是古代一種發(fā)酵時間極短的酒,味道清淡,飲用時汁滓連吃帶喝。唐代今云南地區(qū)酒質雖然不佳,但親朋鄰里聚會,喜好飲酒作樂。 唐時居住于洱海周邊的松外蠻,種植稻、麥、粟、豆等糧食,釀有米酒。冊府元龜載:松外蠻“豪富者殺馬牛祭祀,親戚必會,皆赍牛酒助焉?!?5富豪家祭祀時,親戚都聚集到一起,都會送去牛酒相助。又云:“富室娶嫁,金銀各數(shù)十兩,馬牛羊皆數(shù)十頭,酒數(shù)十瓶?!?6當?shù)馗缓阑閼c往往花費幾十瓶酒,說明了這里釀酒量較大。 當時居住于今云南麗江地區(qū)金沙江河谷地帶的居民飲酒之風也很盛行。如新唐書載:“磨蠻、些蠻與施、順二蠻皆烏蠻種,居鐵橋(今云南麗江塔城)、大婆、小婆、三探覽(均在今云南麗江地區(qū))、昆池(今四川鹽源)等川。土多牛羊,俗不頰澤,男女衣皮,俗好飲酒歌舞?!?7蠻書載:“磨蠻亦烏蠻種也。俗好飲酒?!?8又載當?shù)鼐用衽渲朴幸环N藥酒:“獲歌諾木,麗水山谷出。大者如臂,小者如三指,割之色如黃蘗。土人及賧蠻皆寸截之。丈夫婦女久患腰腳者,浸酒服之,立見效驗。”49可見當?shù)厝烁瞰@歌諾木,用酒浸泡,制成藥酒以治病。 曲州(治今云南昭通市)、靖州(治今云南大關縣附近)以南滇池以西地區(qū)居民主要從事農業(yè),“土俗唯業(yè)水田,種麻豆黍稷醞酒以稻米為曲者,酒味酸敗”。50這些地區(qū)使用稻米作曲藥發(fā)酵釀酒,但氣候炎熱,鮮酒難以長期保存。 4、今貴州地區(qū) 今貴州地區(qū)唐時主要屬黔中道轄地,包括黔(部分)、溱(部分)、錦(部分)、獎(部分)、播、思、費、夷等八州。唐代今貴州地區(qū)農業(yè)已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主要在河谷地帶,“土熱多霜,稻粟再熟宜五谷?!?1糧食收獲較多,也就為酒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物質條件。新唐書載:“西爨之南,有東謝蠻,居黔州西三百里?;枰鲆耘>茷殒??!?2東謝蠻位于今黔中腹地,當?shù)鼐用裣埠蔑嬀?,釀酒比較普遍。其周邊牂柯、謝、趙諸蠻(均在今貴州省境內),“俗與東謝同”53,也普遍釀酒。以上分別敘述了唐代西南地區(qū)主要產酒地及其酒品,實際上從地理空間分布來看,它們集中分布在從川西北的漢州經成都平原,沿岷江而下到川南戎州,再沿長江東至渝東三峽地區(qū)的忠州、夔州一帶。唐時許多名酒出自詩人筆下,以上這些地區(qū)很多也是他們入出四川盆地的交通通道。而云貴地區(qū)則幾乎沒有什么名酒可言。這種名酒的地理分布也與當時西南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走勢大體一致,即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經濟最發(fā)達,中部的丘陵次之,盆地邊緣的山地、高原以及云貴一帶最弱54。 二、主要酒類及其特點 酒類品種按現(xiàn)代分類方法,可分為黃酒(又稱米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種。55前三種酒類在唐代以前已有生產,但果酒還處于微始狀態(tài),黃酒則占有重要地位。所謂黃酒,是指“以稻米、黍米、玉米為原料,以曲和酒母作糖化發(fā)酵劑,釀制、壓榨而成的一種釀造酒”。56如前所述劍南燒春、郫筒酒、云安曲米春、漢州鵝黃酒、戎州春酒等西南地區(qū)名酒均屬此類。黃酒又可分為“清酒”和“濁酒”兩類。濁酒又稱濁醪、酶,是未經過濾,發(fā)酵期較短,酒味較差的酒。如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有詩“濁醪自初熟,東城多鼓鼙”57,就提到了濁酒。又有詩“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58,因為用酒質較差的醪糟酒待客,所以頗覺歉意。元稹貶通州(治今四川達州市)司馬時有詩云:“酢醅荷里賣,酶酒水淋沽”。59他初來通州時,當?shù)亍鞍傩杖悴菽?,刺史以下,計粒而食?0,經濟蕭條不堪,只能飲“酢醅”、“酶酒”這樣的薄酒了。濁酒帶有一定的酒渣,或酒糟未過濾凈,有時在飲酒前臨時擠壓過濾。如杜甫寓居夔州有詩“藉糟分汁滓,甕醬落提攜”61,就說明了這一點。清酒是發(fā)酵期較長,濾去糟滓澄清的好酒?!霸娤伞崩畎子忻洹敖痖浊寰贫肥?,玉盤珍羞直萬錢”62,說明了清酒貴重,堪值萬錢。西南地區(qū)酒美,尤多清酒,如劍南燒春、云安曲米春、郫筒酒等便是。清酒歷來也是祭祀用酒。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杜甫兩位至交好友亡故,杜甫作詩云:“情乖清酒送,望絕撫墳呼”63,就是用清酒憑吊故友。 唐代西南地區(qū)還盛產柏葉酒、菊花酒、桂花酒、屠蘇酒等配制酒。所謂配制酒,是指“以發(fā)酵米酒為酒基,加入藥材或香料,浸泡、摻兌、蒸煮而成,或者在米酒釀制過程中,事先加入藥材、香料,經發(fā)酵后制成?!?4配制酒常在許多傳統(tǒng)節(jié)令飲用,有不少唐詩就詠及西南地區(qū)的節(jié)令酒,如: 雍陶酬李紺歲除送酒:“一夜四乘傾鑿落,五更三點把屠蘇?!?5 杜甫在夔州詩人日兩篇:“尊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6 又有元日示宗武:“飄零還柏酒,衰病只藜床。”67 在梓州(治今四川三臺縣潼川鎮(zhèn))詩九日登梓州城:“伊昔黃花酒(即菊花酒),如今白發(fā)翁。”68 白居易在忠州詩九日題涂溪:“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9 又有九日登巴臺:“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0 同我國其它地區(qū)一樣,唐時西南各地也有在節(jié)令專飲某一酒品的生活習慣,如元旦節(jié)飲屠蘇酒、柏葉酒,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茱萸酒,農歷二月一日中和節(jié)(又稱春社日)飲中和酒(又稱宜春酒),端午節(jié)飲艾酒與菖蒲酒,中秋節(jié)飲桂花酒的習俗。71飲用這些節(jié)令酒,一般有辟邪驅災、滋補、療疾或寓意吉祥、長壽等作用。 從外觀色澤來看,唐代西南地區(qū)的酒呈現(xiàn)出多種顏色,有綠色、深綠色、白色、黃色等。有不少唐詩反映西南地區(qū)的酒色,如: 杜甫在射洪詩野望:“射洪春酒寒仍綠,目極傷神誰為攜。”72 在戎州詩宴戎州楊使君東樓:“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在漢州詩舟前小鵝兒:“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3 白居易在忠州詩東樓招客夜飲:“惟有綠樽紅燭下,暫時不似在忠州。”74 又有荔枝樓對酒:“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5 梓州人李珣南鄉(xiāng)子:“傾綠蟻,泛紅螺,閑邀女伴簇笙歌。”76 又有漁父歌:“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7唐酒中綠色酒比較普遍,詩家多有吟詠。這種酒之所以呈現(xiàn)綠色,主要是因為釀酒時未能保證酒曲純凈而導致微生物混入,使酒色變綠。優(yōu)質發(fā)酵酒則多呈黃色或琥珀色,為黃酒基色,并且光澤鮮亮,酒質勝過其它顏色酒。78唐詩中也屢屢提到“白酒”,但此“白酒”不是今天所說的蒸餾酒,而是濁酒的一種。所謂“白”,是指酒色渾濁偏白,并非指酒色透明79。與其它地區(qū)的酒相比,唐時西南地區(qū)(尤其是川渝地區(qū))的酒具有如下顯著特點:第一是歷史悠久。如前所述廣漢三星堆遺址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酒器,使西南地區(qū)釀酒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商周時代。西漢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當壚賣酒的佳話千古流傳,所以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稱:“蜀之士子,莫不酤酒,慕相如滌器之風也”80,文人士子無不為蜀地酒文化所熏陶。第二是濃郁醇厚。如前述劍南燒春通過低溫加熱提高酒精濃度,再如以下幾首唐代觴詠詩:杜甫“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韓偓“臉粉難勻蜀酒濃,口脂易印吳綾薄”81,李商隱“歌從雍門學,酒是蜀城燒”82,張祜“成都滯游地,酒客須醉殺。莫戀卓家壚,相如已屑屑”83等,均可表明當時川渝地區(qū)酒味濃厚,飲之易醉。尤其是該地區(qū)的燒酒,成為后世蒸餾酒之濫觴。第三是清香滋潤。如杜甫“山瓶乳酒下青云,氣味濃香幸見分”,岑參“成都春酒香,且用俸錢沽”,杜牧“奪霞紅錦爛,撲地酒壚香”84等詩句就是明證。唐代川渝地區(qū)的上等美酒真正繼承了以往郫筒酒“香聞百步”,“信宿香達于林外”的優(yōu)良特色,馨香宜人。所以,杜甫有詩云“蜀酒濃無敵”85,誠非虛言。 三、酒業(yè)的興盛 酒肆的多寡是酒業(yè)盛衰的重要標志之一。酒肆在當時又有酒家、酒店、酒樓、酒坊、酒舍、旗亭等名稱。本節(jié)主要從酒肆及酒宴方面切人,探討唐代西南地區(qū)的酒業(yè)發(fā)展狀況。由于釀酒業(yè)和城鄉(xiāng)經濟的發(fā)展,唐代西南地區(qū)尤其是川渝地區(qū)酒肆林立,宴飲之風盛行。 1、今四川地區(qū) 成都:成都為唐代西南地區(qū)最繁華的城市,當時就有“揚一益二”的說法,也是酒肆、酒樓最繁華、最密集之地。據(jù)北夢瑣言載:唐代成都有一位郎中叫陳會,“家以當壚為業(yè)”,后來考中了進士,“李相固言覽報狀,處分廂界,收下酒旆,闔其戶”,但“家人猶拒之”,舍不得撤消酒肆86。這說明當時成都地區(qū)經營酒肆成風,獲利豐厚。太平廣記卷85異人引野人閑話說有一位善擊竹子的人,“在成都酒肆中,以手持二竹節(jié)相擊”,“以唱歌應和,乞丐于人”,“得錢多飲酒”。87此則故事也說明成都酒肆規(guī)模不小,人來人往,酒業(yè)繁榮。明代陶宗儀說郛引述元人費著歲華記麗譜云:“舊記稱,唐明皇上元京師放燈,燈甚盛。葉法善奏曰:成都燈亦盛。遂引帝至成都,市酒于富春坊?!?8此說法固然怪誕,但它反映出成都酒肆的繁盛卻是事實。唐代詩人張籍有詩云:“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89詩中所言“萬里橋”位于南門外錦江上,這一帶水陸交通方便,人來人往,酒家尤多。杜甫詩云:“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0更是感慨成都少城一帶繁花似錦,酒樓林立,飲宴興盛。 嘉州:嘉州(治今四川樂山市)不僅酒好,而且酒樓還有余興節(jié)目。杜甫經過嘉州時有詩云:“今年思我來嘉州,嘉州酒重花繞樓。樓頭吃酒樓下臥,長歌短詠迭相酬?!?1杜甫短憩之嘉州酒樓非一般小店,而是樓上樓下,風光美麗,歌詠不斷。 戎州:前面已述戎州楊使君在東樓設酒宴盛情款待杜甫,這里不僅有戎州佳釀款待,還有歌妓樂舞助興。韋莊又有詩夜雪泛舟游南溪云:“因尋野渡逢漁舍,更泊前灣上酒家?!笔裰袕V記、清嘉慶四川通志均收錄此詩,認為題目中“南溪”即戎州南溪(今宜賓南溪)92。韋莊為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市長安區(qū)東北)人,在唐末長期寓蜀仕王建,并終于蜀。此詩可能是韋莊經過南溪一帶作,詩中反映出當時長江渡口邊過客較多,酒家常是他們小憩之處。 東川: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出使東川(即劍南東川,治梓州),有詩云:“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