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doc_第1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doc_第2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doc_第3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doc_第4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doc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人于打,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6)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剛端于我(7)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薄咀⑨尅坎蝗倘酥?;憐憫心,同情心。乍:突然、忽然。怵惕:驚懼。側(cè)隱:哀痛,同情。內(nèi)交,內(nèi)交即結(jié)交,內(nèi)同“納”。要(yao)譽:博取名譽。要同“邀”,求。(6)端:開端,起源源頭。(7)我:同“己”。(8)然,同“燃”。(9)保:定,安定。【譯文】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棋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問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2、【原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咀g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恥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恥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給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它因而不覺得罷了。所以說:探求就可以得到,放棄便會失去。3、【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2)察于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3)【注釋】(1)幾希:趙注云:“無幾也。”(2)庶物:與庶民的涵義相近,指萬物,庶在此是眾的意思。(3)非行仁義:趙注云:“非強力行仁義也?!薄咀g文】孟子說:“人之所以不同于禽獸的地方很細小,普通人把它丟棄了,君予把它保留了。舜懂得萬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從仁義行事,不是去推行仁義?!薄径我狻棵献诱J為,人與禽獸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義。這一點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間會有圣賢、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為圣賢保有了人住,而其他人則或多或少丟棄了它。所謂“推行仁義”,是指帶有功名心去行仁義,“非以仁義為美而后勉強行之,所謂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只有自覺地依從仁義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說的那樣,隨心所欲而不違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義的本性。4、【原文】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1)反身而誠,(2)樂莫大焉。強恕而行,(3)求仁莫近焉?!薄咀⑨尅?1)萬物皆備于我:趙注云:“謂人為成人以往,皆備知天下萬物,常有所行矣。”朱熹集注云:“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則君臣父子、小則事物細微,無一不具于性分之內(nèi)也?!?2)反身而誠:趙注云:“反自思其身所施行皆能實而無虛,則樂莫大焉?!敝祆浼⒃疲骸把苑粗T身而所備之理皆如好好色、惡惡臭之實然,則其行之不待勉強而無不利矣,其為樂孰大于是。”(3)強恕而行:趙注云:“當自強勉以忠忽之道?!敝祆浼⒃?,“強,勉強也。恕,推己以及人也?!薄咀g文】孟子說:“萬物都為我所具備。通過自身實踐而覺得它們的正確,快樂沒有比這更大了。勉力地推己及人去做,求仁沒有比這更近的了。”【段意】此章中的“萬物皆備于我”,是流傳很廣的一句名言。孟子認為,世間萬物的根本原理,其實都具備于人的本性之內(nèi),只須一一把它們發(fā)現(xiàn)、發(fā)揮出來就行。5、【原文】孟子曰:“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1)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薄咀⑨尅?1)荑(t提)稗:朱熹集注云:“草之似谷者,其實亦可食,然不能如五谷之美者?!薄咀g文】孟子說:“五谷是作物中的伎伎者,如果不成熟還及不上稀米、稗草。仁,也在于使之成熟而已?!薄径我狻看苏驴膳c上一章聯(lián)系起來看,仁本身還有成熟與否的問題,說仁不成熟還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說:“為仁必貴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種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難熟,而甘為他道之有成也?!保ⅲ?、【原文】孟子日:“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1)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2)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3)舍正路而不由,(4)哀哉!”【注釋】(1)暴:朱熹集注云:“猶害也?!?2)非:朱熹集注云:“猶毀也?!?3)曠:此作動詞用,意為空出。(4)由:遵循,行走?!咀g文】孟子說:“自暴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談,自棄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為。言談詆毀禮義叫做自暴,自身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