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物群落的構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每課一練(蘇教版必修3_第1頁
3.2生物群落的構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每課一練(蘇教版必修3_第2頁
3.2生物群落的構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每課一練(蘇教版必修3_第3頁
3.2生物群落的構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每課一練(蘇教版必修3_第4頁
3.2生物群落的構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每課一練(蘇教版必修3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2生物群落的構成 3.3生物群落的演替 每課一練(蘇教版必修 3)(建議用時:45分鐘)雙基題1 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要盡量降低其K值B .群落的空間結構有助于緩解種間競爭C .在沒有自然選擇的情況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仍有可能發(fā)生改變D .原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關鍵區(qū)別是速度的快慢2. 以下關于群落的結構,理解不正確的是()A .竹林中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xiàn)象 B .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與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密切相關C .淡水魚占據(jù)不同的水層,出現(xiàn)的分層現(xiàn)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D .不同地段生物種類有差別,在水平方向有分層現(xiàn)象(1)

2、蟲15A數(shù)1 Q50100 150 200二者數(shù)量250 *時間州3. (2014河南平頂山調研)將兩種倉庫害蟲擬谷盜和鋸谷盜共同飼養(yǎng)于面粉中, 變化如圖所示。據(jù)圖判斷,正確的是A .擬谷盜種群增長速率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第50 d以后B .擬谷盜種群類似 “ S型增長,其增長受種內斗爭、種間競爭等因素制約C .擬谷盜種群和鋸谷盜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D .擬谷盜種群和鋸谷盜種群為捕食關系,因此擬谷盜必須依賴于鋸谷盜種群4. 鱷魚常爬上岸來躺著不動,并張口讓一種小鳥吃口腔內的小蟲,當敵害來臨時,鳥驚飛,鱷魚逃走。下列有關上述生物之間的關系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 .敵害與鱷魚之間可能屬于捕

3、食關系B .鱷魚與小蟲之間可能屬于寄生關系C .鱷魚與小鳥之間可能屬于種間互助關系D.小鳥與小蟲屬于競爭關系5. 某生物課外興趣小組對甲、 乙兩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豐富度進行了調查研究,每次隨機取相同體積的甲、乙兩地土壤對比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甲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平均有18種,個體數(shù)平均值是 109個,乙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平均有 15種,個體數(shù)平均值是 209 個,則甲、乙兩地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大小是( )A .甲=乙B .甲 乙C.甲 乙D .無法確定6. 下列關于群落空間結構特征的生態(tài)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 .群落的空間結構有利于

4、對資源的充分利用C .群落的空間結構緩解了種間競爭D .導致這種結構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溫度和水分7. 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A .演替是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B .只有群落的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才會出現(xiàn)群落的演替C .演替過程只要不遭到人類的破壞和各種自然力的干擾,其總的趨勢是物種多樣性的 增加D .群落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群落演替中,屬于原生演替的是()A 某地海底火山爆發(fā)形成了一個新島,后來又逐漸長出了很多植物B 河流因為堵塞而成沼澤,上面長出了新的植物C 棄耕后的農田長出雜草,幾年后又長出多年生植物D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破壞后,很快又長出新

5、的植物9. 下列有關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A 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 演替B 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xiàn)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現(xiàn)象明顯C 通常情況下,原生演替所需時間較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D .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難形成森林10. 在裸巖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對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確的是()選項生態(tài)特征發(fā)展期成熟期A營養(yǎng)結構簡單復雜B有機物總量較少較多C自我調節(jié)能力強弱D動物類群豐富度較低較咼11. (2013高考海南卷)隨著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類型依次為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叢和草甸等。該地分布

6、著多種動物?;卮鹣铝袉栴}:(1) 調查該地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法,調查野兔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法。(2) 該地草甸、灌叢、針闊葉混交林的豐富度不同,豐富度是指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遭到嚴重破壞時,往往不易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原因是其 穩(wěn)定性較低。(4)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顯的 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12.2013年12月5日,環(huán)保部討論土壤環(huán)境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土壤修復勢在必行。根 據(jù)教材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回答有關問題。(1) 調查土壤中小動物常用 進行采集、調查,而不適宜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原因是許多土

7、壤小動物具有 ,而且。(2) 豐富度的統(tǒng)計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 ;二是。前者是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 ,這一般用于 的群落。(3) 采 集 的 小 動 物 可 以 放 入 中,也可放入中。(4) 觀察時最好用 。如用普通顯微鏡,可在 的物鏡和的目鏡下進行觀察。提升題13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調查兩個河口水域的水母類動物類群(甲、乙)的種類組成及其數(shù)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撈網(網口內徑50 cm,網身長145 cm,網目孔徑0.169 mm)各隨機取樣3次,調查結果如表(單位:個):1勒種23物種垃種56f物種=-12枠去1551001512Q422110樣* 2522313il2212枠土 c

8、48-10-392 :11壬 爭卷吉13312401025111022悻本235601011123:1117213i7:18112612U19F列關于甲、乙兩個類群之間物種豐富度和種群密度的比較,正確的是()2的種群密度小4的種群密度大7的種群密度小10的種群密度大A.甲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 B .甲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 C .乙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 D .乙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14. (2014徐州模擬)在某一生態(tài)保護區(qū)中, 依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推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如圖所示。)A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兩種群相互不影響,種群變化無規(guī)則性B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兩種群相互

9、影響,使種群數(shù)量呈現(xiàn)波動現(xiàn)象C .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不受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 的影響D .被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不受被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 的影響15. 如表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土壤中螨蟲、鼠婦和線蟲與某化工廠重金屬鉻污染的 相關性結果,請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采樣位點距化工廠的距離(km)0.0111030(遠郊農 田)鉻濃度(mg/kg)P 0.250.210.120.08 :螨蟲密度(個/m2)16 4802 2651 0471 069鼠婦密度(個/m2)436872 0122 687線蟲密度(個/m2)367501 9802 490(

10、1)螨蟲密度通常可作為土壤鉻污染的指標,原因是鉻污染會降低土壤動物類群數(shù)和影響個體總數(shù),但各種土壤動物在數(shù)量上有明顯的差異,其原因是不同的土壤動物具有 。過度的鉻污染會使土壤喪失生產能力,原因是當外來干擾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時,會導致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穩(wěn)態(tài))的破壞,甚至會引發(fā)系統(tǒng)的崩潰。16.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種之一,生態(tài)學家發(fā)現(xiàn)田野菟絲子能夠有效防 治薇甘菊,實地調查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根據(jù)相關信息分析回答:樣地 編呂植物種類數(shù)simpson 多樣性落數(shù)薇甘菊覆 蓋度(冷引人前引人后引入前弓【入后引人前引人后199J i-a250.880. 977265216210.710. 86927

11、5320260.850. 987562注:引入前指樣地引入田野菟絲子前,引入后指樣地引入田野菟絲子2年后;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數(shù)值越大,物種多樣性越高。(1) 從細胞代謝的角度分析, 薇甘菊攀爬覆蓋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 ,從而導致其他植物死亡。從長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種群數(shù)量變化符合模型。(2) 獲得表中數(shù)據(jù)所用的調查方法為 。請用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薇甘菊對所處群落物種多樣性的影響。(3) 田野菟絲子不含葉綠體,能吸收薇甘菊的營養(yǎng)從而抑制其生長。田野菟絲子與薇甘菊的關系被稱為。在清除了薇甘菊后,當?shù)厝郝涞奈锓N種類和個體數(shù)量會發(fā)生改變,這個過程被稱為。(4) 將薇甘菊加以利用,變害為寶,是防

12、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種物質, 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這被稱為“他感作用”,可據(jù)此開發(fā)新型除草劑。“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信息。也可以將薇甘菊開發(fā)為飼料。用10 kg薇甘菊飼喂山羊,山羊增重還不到 500 g,請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與解析1. 解析:選D。原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關鍵區(qū)別是起點不同,是不是有植被存在。2. 解析:選A。竹林中的所有竹子為同一物種,由于生長階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屬范 圍為種群而非群落;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與食性及棲息場所有關,如森林中的鳥類:林冠 層棲息著鷹、杜鵑,中層棲息著山雀、啄木鳥等;淡水魚的分層與食性有關;不同地段的土 壤性質

13、、水分、溫度、光照不同從而導致生物種類有差異,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常呈集群分布或表現(xiàn)為斑塊狀鑲嵌。3. 解析:選B。由圖示可知,兩種倉庫害蟲的關系為競爭,競爭強度由弱t強t弱;擬谷盜種群增長速率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第50 d之前;擬谷盜種群數(shù)量呈 “ S型增長,其增長受種內斗爭、種間競爭等因素制約。4. 解析:選D。小鳥以小蟲為食,二者之間為捕食關系。5 .解析:選B。群落的豐富度是指群落所包含的物種的多少,甲群落包含土壤小動物 18種,乙群落包含土壤小動物 15種,故甲地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大于乙地。6.解析:選D。導致群落空間結構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光照。7解析:選B。群落演替是生物與環(huán)境

14、相互作用的結果,但群落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是由群 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是演替的動力,B項錯誤。&解析:選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判斷的關鍵是演替的初始階段有沒有植物存在。由海底火山爆發(fā)形成的一個新島上沒有植被,所以這種演替屬于原生演替,A項正確。9. 解析:選C。次生演替時雖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因 此演替所需時間短。在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原生演替形成的 群落內也存在競爭現(xiàn)象,但不明顯;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容易形成森林。10. 解析:選C。本題考查群落演替的特點。在裸巖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營養(yǎng)結構越來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增強,抵抗力穩(wěn)定性

15、增大,動植物類群豐富度不斷增加,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增強,有機物總量不斷增多。11解析: (1)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常采用樣方法,調查活動范圍較大的動物的種群密度 常采用標志重捕法。 (2) 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3) 恢復力穩(wěn)定性較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結構遭到嚴重破壞時,往往不易在短時間內恢復。 (4)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豎直方向上存在明顯 的分層現(xiàn)象,這是群落的垂直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答案: (1)樣方 標志重捕 (2)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3)恢復力 (4) 垂直12 解析: (1)土壤動物往往個體微小,活動能力較強,一般不采用標志重捕法和樣方法 進行調查,

16、而常采用取樣器取樣法。 (2) 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是統(tǒng)計豐富度的常用方法。 其中記名計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shù)出各種群的個體數(shù)目,這一般用于個體較 大,種群數(shù)量有限的群落。目測估計法是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shù)量 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3) 采集 到的小動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將活著的小動物放入試管中。(4)觀察時,常用實體鏡,如用普通顯微鏡,可在 4 倍的物鏡和 5 倍的目鏡下進行觀察。答案: (1)取樣器取樣法 較強的活動能力身體微小 (2) 記名計算法 目測估計法數(shù)出各種群的個體數(shù)目 個體較大, 種群數(shù)量

17、有限 (3) 體積分數(shù)為 70%的酒精溶液 試 管(4)實體鏡 4 倍 5倍13. 解析:選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類群中物種種類比乙類群中物種種類少,因而可確定甲類群的豐富度小,乙類群的豐富度大;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比較可知,物種7 在乙類群中的種群密度較甲類群中的小,而物種 4 在甲類群中的種群密度較乙類群中的小。14. 解析:選B。捕食關系是生物界最常見的種間關系之一,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相 互影響,當被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增加時,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當捕食者種群 數(shù)量增加時,被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減少,又使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因食物缺乏而 減少。15. (1) 鉻濃度越大,螨蟲密度越高(2)不同的耐污能力 自我調節(jié)能力16. 解析: (1)薇甘菊攀爬覆蓋到其他植物上,其他植物因缺乏光照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自然狀態(tài)下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所以從長期看薇甘菊的數(shù)量變化會呈“ S型增長。(2)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通常采用樣方法, 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 薇甘菊覆蓋度越高, 植物種類數(shù)和 simpson 多樣性指數(shù)越低,說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種多樣性。(3)田野菟絲子從薇甘菊上獲取營養(yǎng)屬于寄生,在清除了薇甘菊后,當?shù)厝郝涞奈锓N種類和個體數(shù)量會發(fā)生改變,這個過程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