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奧賽的技巧(上篇_第1頁
高中數(shù)學奧賽的技巧(上篇_第2頁
高中數(shù)學奧賽的技巧(上篇_第3頁
高中數(shù)學奧賽的技巧(上篇_第4頁
高中數(shù)學奧賽的技巧(上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奧林匹克數(shù)學的技巧(上篇)有固定求解模式的問題不屬于奧林匹克數(shù)學,通常的情況是,在一般思維規(guī)律的指導下,靈活運用數(shù)學基礎知識去進行探索與嘗試、選擇與組合。這當中,經(jīng)常使用一些方法和原理(如探索法,構造法,反證法,數(shù)學歸納法,以及抽屜原理,極端原理,容斥原理),同時,也積累了一批生氣勃勃、饒有趣味的奧林匹克技巧。在2-1曾經(jīng)說過:“競賽的技巧不是低層次的一招一式或妙手偶得的雕蟲小技,它既是使用數(shù)學技巧的技巧,又是創(chuàng)造數(shù)學技巧的技巧,更確切點說,這是一種數(shù)學創(chuàng)造力,一種高思維層次,高智力水平的藝術,一種獨立于史詩、音樂、繪畫的數(shù)學美?!眾W林匹克技巧是競賽數(shù)學中一個生動而又活躍的組成部分。2-7-1

2、 構造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已知條件為原料、以所求結論為方向,構造出一種新的數(shù)學形式,使得問題在這種形式下簡捷解決。常見的有構造圖形,構造方程,構造恒等式,構造函數(shù),構造反例,構造抽屜,構造算法等。例2-127 一位棋手參加11周(77天)的集訓,每天至少下一盤棋,每周至多下12盤棋,證明這棋手必在連續(xù)幾天內(nèi)恰好下了21盤棋。證明:用表示這位棋手在第1天至第天(包括第天在內(nèi))所下的總盤數(shù)(),依題意 考慮154個數(shù):又由,即154個數(shù)中,每一個取值是從1到153的自然數(shù),因而必有兩個數(shù)取值相等,由于時, 故只能是滿足 這表明,從天到天共下了21盤棋。這個題目構造了一個抽屜原理的解題程序,并具體構造

3、了154個“蘋果”與153個“抽屜”,其困難、同時也是精妙之處就在于想到用抽屜原理。例 2-128 已知為正數(shù)且求表達式的最最小值。解:構造一個ABC,其中三邊長分別為,則其面積為另方面故知,當且僅當C=90時,取值得最小值2,亦即時,取最小值2,如時,。2-7-2 映射它的基本形式是RMI原理。令R表示一組原像的關系結構(或原像系統(tǒng)),其中包含著待確定的原像,令表示一種映射,通過它的作用把原像結構R被映成映象關系結構R*,其中自然包含著未知原像的映象。如果有辦法把確定下來,則通過反演即逆映射也就相應地把確定下來。取對數(shù)計算、換元、引進坐標系、設計數(shù)學模型,構造發(fā)生函數(shù)等都體現(xiàn)了這種原理。建立

4、對應來解題,也屬于這一技巧。例2-129 甲乙兩隊各出7名隊員按事先排好的順序出場參加圍棋擂臺賽,雙方先由1號隊員比賽,負者被淘汰,勝者再與負方2號隊員比賽,直到有一方隊員全被淘汰為止,另一方獲得勝利,形成一種比賽過程,那么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比賽過程的種數(shù)為 。解 設甲、乙兩隊的隊員按出場順序分別為A1,A2,A7和B1,B2,B7。如果甲方獲勝,設獲勝的場數(shù)是,則而且 (*)容易證明以下兩點:在甲方獲生時,(i)不同的比賽過程對應著方程(*)的不同非負整數(shù)解;(ii)方程(*)的不同非負整數(shù)解對應著不同的比賽過程,例如,解(2,0,0,1,3,1,0)對應的比賽過程為:A1勝B1和B2,B3勝A

5、1,A2和A3,A4勝B3后負于B4,A5勝B4,B5和B6但負于B7,最后A6勝B7結束比賽。故甲方獲勝的不同的比賽過程總數(shù)是方程(*)的非負整數(shù)解的個數(shù)。解二 建立下面的對應;集合的任一個7-可重組合對應著一個比賽過程,且這種對應也是一個一一對應。例如前述的比賽過程對應的7-可重組合是所以甲方獲勝的不同的比賽過程的總數(shù)就是集合的7-可重組合的個數(shù)。例2-130 設表示個元素中有個不動點的所有排列的種數(shù)。求證證明 設。對S的每個排列,將它對應向量,其中每個,當排列中第個元素不動時,否則為0。于是中所計數(shù)的任一排列所對應的向量都恰有個分量為1,所以個排列所對應的那些向量中取值為1的分量的總數(shù)為

6、。另一方面,對于每個,使得第個元素不動的排列共有個,從而相應的維向量中,有個向量的第個分量為1。所以,所有向量的取值為1的分量總數(shù),從而得到 例2-131 在圓周上給定個點,從中任選個點染成黑色。試證一定存在兩個黑點,使得以它們?yōu)槎它c的兩條弧之一的內(nèi)部,恰好含有個給定的點。證明 若不然,從圓周上任何一個黑點出發(fā),沿任何方向的第個點都是白點,因而,對于每一個黑點,都可得到兩個相應的白點。這就定義了一個由所有黑點到白點的對應,因為每個黑點對應于兩個白點,故共有個白點(包括重復計數(shù))。又因每個白點至多是兩個黑點的對應點,故至少有個不同的白點,這與共有個點矛盾,故知命題成立。2-7-3 遞推如果前一件

7、事與后一件事存在確定的關系,那么,就可以從某一(幾)個初始條件出發(fā)逐步遞推,得到任一時刻的結果,用遞推的方法解題,與數(shù)學歸納法(但不用預知結論),無窮遞降法相聯(lián)系,關鍵是找出前號命題與后號命題之間的遞推關系。用遞推的方法計數(shù)時要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1)設某一過程為數(shù)列,求出初始值等,取值的個數(shù)由第二步遞推的需要決定。(2)找出與,等之間的遞推關系,即建立函數(shù)方程。(3)解函數(shù)方程例2-132 整數(shù)1,2,n的排列滿足:每個數(shù)大于它之前的所有的數(shù)或者小于它之前的所有的數(shù)。試問有多少個這樣的排列?解 通過建立遞推關系來計算。設所求的個數(shù)為,則(1)對,如果排在第位,則它之后的個數(shù)完全確定,只能是,2,

8、1。而它之前的個數(shù),,,有種排法,令,得遞推關系。 (2)由(1),(2)得 例2-133 設是正整數(shù),表示用21矩形覆蓋的方法數(shù);表示由1和2組成的各項和為的數(shù)列的個數(shù);且 ,證明 證明 由的定義,容易得到 又因為,且當時,類似地可證在時也有,從而和有相同的遞推關系和相同的初始條件,所以。用無窮遞降法求解也用到了這一技巧。2-7-4 區(qū)分當“數(shù)學黑箱”過于復雜時,可以分割為若干個小黑箱逐一破譯,即把具有共同性質的部分分為一類,形成數(shù)學上很有特色的方法區(qū)分情況或分類,不會正確地分類就談不上掌握數(shù)學。有時候,也可以把一個問題分階段排成一些小目標系列,使得一旦證明了前面的情況,便可用來證明后面的情

9、況,稱為爬坡式程序。比如,解柯西函數(shù)方程就是將整數(shù)的情況歸結為自然數(shù)的情況來解決,再將有理數(shù)的情況歸結為整數(shù)的情況來解決,最后是實數(shù)的情況歸結為有理數(shù)的情況來解決。的處理也體現(xiàn)了爬坡式的推理(例2-47)。區(qū)分情況不僅分化了問題的難度,而且分類標準本身又附加了一個已知條件,所以,每一類子問題的解決都大大降低了難度。例2-134 設凸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1,求證在它的邊上(包括頂點)或內(nèi)部可以找出4個點,使得以其中任意三點為頂點所構成的4個三角形的面積均大于1/4。證明 作二級分類1當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時,A,B,C,D即為所求,命題成立。2當四邊形ABCD不是平行四邊形時,則至少有一

10、組對邊不平行,設AD與BC不平行,且直線AD與直線BC相交于E,又設D到AB的距離不超過C到AB的距離,過D作AB的平行線交BC于F,然后分兩種情況討論。(1)如圖2-52,此時可作EAB的中位線PQ、QG,則 即A、G、Q、P為所求。(2)如圖2-53,此時可在CD與CF上分別取P、Q,使。過Q9或P)作QGAP交AB于G。為證,連AP交BE于M,過A作AHBC交CD延長線于H。有得 故A、P、Q、G為所求,這實際上已證明了一個更強的命題:面積為1的凸四邊形一定能嵌入一個面積大于1/2的平行四邊形。例2-135 對內(nèi)角分別為為30、60、90的三角形的頂點和各邊四等分點共12個點,染以紅色或

11、藍色,則必存在同色的三點,以它們?yōu)轫旤c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證明 設ABC中,C=90,B=60,C=30,點A1,A2,A3;B1,B2,B3;C1,C2,C3分別是邊AB、BC、CA的四等分點,下面作三級分類。1點A、B、C同色時,結論顯然成立。2點A、B、C異色時,記A為紅色,寫作A(紅),其余各點染色記號類同。(1)A(紅),B(紅),C(藍)時,由ABCB1BAC3B1CC3AA3A2A3B1AA2C2C2B2CA2AB2知,若結論不成立,則有B1(藍)C3(紅)A3(藍)A2(紅)C2(藍)B2(紅)A(藍)。這與A(紅)矛盾。(2)A(紅),B(藍),C(紅)時,由ABCB1A

12、CA3BB1AC3A3C2C3B1C2B2CA2BB2AA2C2知,若結論不成立,則有B1(藍)A3(紅)C3(藍)C2(紅)B2(藍)A2(紅)A(藍)這與A(紅)矛盾。(3)A(紅),B(藍),C(藍)時,又分兩種情況:(3)1當B1(紅)時,由ABCB2B1AB2C2CAA2C2A2BB2知,若結論不成立,則有B2(藍)C2(紅)A2(藍)B(紅)。這與B(藍)矛盾。圖(2-56)(3)2當B1(藍)時,由ABCC3B1CC3AA3A3BB1知,若結論不成立,則有C3(紅)A3(藍)B(紅)與B(藍)矛盾。(圖2-57)2-7-5 染色染色是分類的直觀表現(xiàn),在數(shù)學競賽中有大批以染色面目出

13、現(xiàn)的問題,其特點是知識點少,邏輯性強,技巧性強;同時,染色作為一種解題手段也在數(shù)學競賽中廣泛使用。下面是一些熟知的結果。1在(點)二染色的直線上存在相距1或2的同色兩點。2在(點)二染色的直線上存在成等差數(shù)列的同色三點。3在(點)二染色的平面上存在邊長為1或的單色正三角形(三個頂點同色的三角形)。4設T1,T2是兩個三角形,T1有一邊長1,T2一邊長。若將平面作(點)二染色,則恒可找到一個全等于T1或T2的單色三角形。5在(點)三染色的平面上,必有相距為1的兩點同色。6在(點)三染色的平面上,必存在一個斜邊為1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三個頂點是全同色的或是全不同色的。7在(邊)染色的六階完全圖中必有

14、單三角形(三邊同色)。8在(邊)染色的六階完全圖中至少有兩個單色三角形。例2-136 有一個37棋盤。用黑、白兩種顏色去染棋盤上的方格,每個方格只染一種顏色。證明不論怎樣染色,棋盤上的方格組成的矩形中總有這樣的矩形,其邊與棋盤相應的邊平行,而4個角上的方格顏色相同。證明 稱滿足條件的矩形為單色矩形。由于棋盤上的37=21個方格只染兩種顏色,必有11個同色,不妨設同為黑色?,F(xiàn)設第列上有個黑色方格,一方面,總黑格數(shù)為;另一方面,在第列上首尾兩端都是黑格的矩形有個,總計若題中的結論不成立,則上述個矩形兩兩不同,將它們投影到第一列,那么第1列就存在t個首尾兩端都是黑格的矩形,但第1列最多有個這樣的矩形

15、,有矛盾,故命題成立。例2-137 在邊二染色的K5中沒有單色三角形的充要條件是它可分解為一紅一藍兩個圈,每個圈恰由5條邊組成。證明 由圖2-58可見,充分性是顯然的。考慮必要性,在K5中每點恰引出4條線段,如果從其中某點A1能引出三條同色線段A1A1,A1A3,A1A4,記為同紅,則考慮A2A3A4,若當中有紅邊(),則存在紅色三角形是同藍色三角形,均無與單色三角形矛盾。所以,從每點引出的四條線段中恰有兩條紅色兩條藍色,整個圖中恰有5條紅邊、5條藍邊。現(xiàn)只看紅邊,它們組成一個每點度數(shù)都是2的偶圖,可以構成一個或幾個圈,但是每個圈至少有3條邊,故5條紅邊只能構成一個圈,同理5條藍邊也構成一個圈

16、。例2-138 求最小正整數(shù),使在任何個無理數(shù)中,總有3個數(shù),其中每兩數(shù)之和都仍為無理數(shù)。解 取4個無理數(shù),顯然不滿足要求,故。設是5個無理數(shù),視它們?yōu)?個點,若兩數(shù)之和為有理數(shù),則在相應兩點間連一條紅邊,否則連一條藍邊。這就得到一個二染色。只須證圖中有藍色三角形,分兩步:(1)無紅色三角形。若不然,頂點所對應的3個數(shù)中,兩兩之和均為有理數(shù),不妨設都是有理數(shù),有但無理數(shù)有理數(shù),故中無紅色三角形。(2)有同色三角形,若不然,由上例知,中有一個紅圈,頂點所對應的5個數(shù)中,兩兩之和均為有理數(shù),設為有理數(shù),則但無理數(shù)有理數(shù),故中無5條邊組成的紅圈,從而有同色三角形。這時,同色三角形必為藍色三角形,其頂

17、點所對應的3個無理數(shù),兩兩之和仍為無理數(shù)。綜上所述,最小的正整數(shù)n=52-7-6 極端某些數(shù)學問題中所出現(xiàn)的各個元素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其中的某個極端元素或某個元素的極端狀態(tài)往往具有優(yōu)先于其它元素的特殊性質,而這又恰好為解題提供了突破口,從極端元素入手,進而簡捷地解決問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極端原理”。使用這一技巧時,常常借用自然數(shù)集的最小數(shù)原理,并與反正法相結合。例2-139 設S為平面上的一個有限點集(點數(shù)5),其中若干點染上紅色,其余的點染上藍色,設任何3個及3個以上的同色的點不共線。求證存在一個三角形,使得(1)它的3個頂點涂有相同顏色;(2)這三角形至少有一邊上不包含另一種顏色的點。證

18、明 對于任意的五點涂上紅色藍色,則必有三點同色,結論(1)成立。若結論(2)不成立,可取頂點同色的三角形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因為只有有限個三角形,這是可以做到的,記為ABC,由于此三角形的每一邊上都有異色點,記為A1,B1,C1,則A1B1C1也是同色三角形,且面積小于ABC的面積,這與ABC面積的最小性矛盾。故(2)成立。例2-140 已知實數(shù)列具有下列性質:存在自然數(shù)n,滿足及求證存在自然數(shù)N,使當時,總有證明 構造和式依題設知 這表明,和數(shù)列的各項中只取有限個不同的值:S1,S2,Sn,其中必有最小數(shù),記作,取N=m+1,則2-7-7 對稱對稱性分析就是將數(shù)學的對稱美與題目的條件或結論相結合,再憑借知識經(jīng)驗與審美直覺,從而確定解題的總體思想或入手方向。其實質是美的啟示、沒的追求在解題過程中成為一股宏觀指導的力量。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高度評價對稱性方法:“當我們默默考慮一下這中間所包含的數(shù)學推理的優(yōu)美性和它的美麗完整性,并以此對比它的復雜的、深入的物理成果,我們就不能不深深感到對對稱定律的力量的欽佩”。例2-141 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