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_第1頁
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_第2頁
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_第3頁
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_第4頁
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 河南博物院是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一所國家級的大型現(xiàn)代化綜合博物館,國家級重點博物院之一,前身是河南省博物館。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最新河南博物院導游詞介紹,供大家參考學習。河南博物院導游詞1河南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與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自1999年河南博物院正式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以來,河南博物院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深入貫徹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計劃綱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針對廣大觀眾,特別是面向未成年人開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實踐活動,發(fā)揮博物館在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中的特殊優(yōu)勢,20xx年至今,先后接待觀眾900多萬人,舉辦各類臨時展覽近100場,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

2、評,先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1977年創(chuàng)刊的館刊中原文物(1980年以前名為河南文博通訊)截止2001年8月,已出版發(fā)行100期,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考古報告2500多篇,出版了河南省考古學會論文集、博物館學論叢、魏晉南北朝佛教學會論文集、論仰韶文化等特刊7集,計300多萬字,有關(guān)專家學者出版的各類專著和普及讀物達幾十部。河南省博物館編的中國陶瓷小品、龍門造像題記、河南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系列叢書之七);該院專家學者編著的中國奴隸社會、中原遠古文化、黃河文明的署光、漢代疊鑄、中岳漢三闕、河南漢代畫像石、漢畫河南漢代畫像

3、研究、夏史論集、河南文博考古文獻敘錄、黃帝故里新鄭、洛納與河圖洛書;河南博物院編著的河南博物院落成暨河南省博物館建館70周年紀念論文集、河南博物院精品與陳列;河南博物院與臺灣臺北歷史博物館合編的鄭公大墓,科研人員編著的光明的使者中國古代燈具、天國靈光佛像等。河南博物院導游詞2新館位于鄭州市農(nóng)業(yè)路中段,占地10余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歷時5年建成。主體展館位于院區(qū)中央,呈金字塔形,后為文物庫房,四隅分布有電教樓、綜合服務樓、辦公樓、培訓樓等。整體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氣勢宏偉,造型古樸典雅,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的特點。河南博物院包括廣場、序幕大廳、

4、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陳列館、文物庫房、學術(shù)報告廳、電教樓、觀眾參與和娛樂廳、觀眾餐飲茶座、觀眾休息廳、貴賓接待、河南博物館室、紀念品商場、廣播室、計算機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圖書資料館和培訓服務樓等部分。建筑群外部還設(shè)計有40%左右的園林綠地,形成“館中園、園中館”的優(yōu)美格局。主展館主體建筑以元代古觀星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位于河南登封)為原型,經(jīng)藝術(shù)夸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為長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內(nèi)部設(shè)計五層,其中地下一層。冠部為方斗形,上揚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納“地氣”之意,寓意中原為華夏之源,融匯四方。外部墻面為土黃褐色,取中原“黃土”“黃河”

5、孕育了華夏文明之意,主館正面從上至下有淺藍色的透明窗與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帶,具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主館后為文物庫房。整個建筑群設(shè)計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致,風格獨特,氣勢恢宏。河南博物院導游詞3河南博物院(henan museum)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與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始建于1920_年,1998年5月1日新館落成開放,館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農(nóng)業(yè)路。河南博物院展館占地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館藏文物多來自于20世紀初安陽、淅川、洛陽、商丘、開封、三門峽、輝縣、

6、新鄭、安陽等地的考古發(fā)掘,數(shù)量達13萬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余件,歷史文化藝術(shù)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河南博物院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博物館,也是一座凝聚了中原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標志性建筑。主展館主體建筑以元代古觀星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位于河南登封)為原型,經(jīng)藝術(shù)夸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為長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內(nèi)部設(shè)計五層,其中地下一層。冠部為方斗形,上揚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納“地氣”之意,寓意中原為華夏之源,融匯四方。外部墻面為土黃褐色,取中原“黃土”“黃河” 孕育了華夏文

7、明之意,主館正面從上至下有淺藍色的透明窗與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帶,具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主館后為文物庫房。整個建筑群設(shè)計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致,風格獨特,氣勢恢宏,堪稱一座凝聚著中原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標志性建筑。河南博物院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博物館,它包括廣場、序幕大廳、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陳列館、文物庫房、學術(shù)報告廳、電教樓、觀眾參與和娛樂廳、觀眾餐飲茶座、觀眾休息廳、貴賓接待、河南博物館室、紀念品商場、廣播室、計算機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圖書資料館和培訓服務樓等部分。建筑群外部還設(shè)計有40%左右的園林綠地,形成“館中園、園中館

8、”的優(yōu)美格局。河南博物院導游詞4河南博物院是我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院之一。其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1920_年7月,在馮玉祥將軍的極力主張下,成立了河南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館址設(shè)在開封市三圣廟街。1920_年5月,更名為民族博物館。同年10月舉辦民族模型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30年12月1日,復名河南博物館。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廳頒布河南博物館組織條例,明確了博物館的性質(zhì),設(shè)置了機構(gòu)。1937年,日寇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館藏主要文物5678件,輾轉(zhuǎn)運至重慶。日偽時期,河南博物館更名為河南省立博物館。1940年更名為河南省博物館。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攜5119件文物運往臺灣。1948年,

9、開封解放,本館獲得新生,舉辦了一些專題展覽。1953年,中央文化部明確本館為地志性博物館。1961年,河南省博物館隨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人民路。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河南省博物館通過捐贈、發(fā)掘、調(diào)撥等,進一步充實了文物藏品,為配合社會主義建設(shè)舉辦了許多陳列展覽,并在科研等方面成績顯著,成為全國著名博物館之一。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fā)展,在各級領(lǐng)導的關(guān)心支持下,國家投巨資3億元人民幣,在鄭州農(nóng)業(yè)路建設(shè)新館,更名為河南博物院。新館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開放5年來,在院黨委的領(lǐng)導和全體職工的努力下,本院在陳列展覽、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和群眾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顯著的成績,為社

10、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河南博物院導游詞5放暑假第二天,我和姥姥一塊兒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參觀此館。第一次是前三年的暑假,因年齡小知識少,參觀后印象不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博物館求知欲望越來越強烈,非常期待這次參觀。來到坐落在鄭州市農(nóng)業(yè)路中段的河南省博物館,它占地約10余萬平方米,面積7。8萬平方米,主體展館呈金字塔型與大門相對,氣勢宏偉,造型古樸典雅。河南省博物館在民國時期1927年建立。當時政局動蕩不定,加之日寇外來入侵踐踏中原,館中文物隨著戰(zhàn)亂顛沛流離,使不少文物散落丟失。國民黨逃到臺灣,又攜走了大量的文物,使中原文物受到了極大的損失。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黨和政府高

11、度重視保護文物,又對出土文物采取了大量的保護措施,讓博物館重振雄風,躋身國家級博物館的地位。走進了展廳,猶如穿越了歷史時空,拉近了了解厚重中原歷史和文化的距離。首先看到了迄今50萬年前的南召猿人的牙齒化石,這與北京猿人是同一時代,說明河南開拓了人類進化和文明的先河。其次,河南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000多處。距今9000至4000年,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這些文物和遺址都證明了中原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中國文字源在甲骨,出自殷墟;中國哲學源于周易成于老子;中國姓氏源于炎黃,根在中原;中國國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師,還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九朝古都開封等等,都說明了中原文化十分厚重。

12、館內(nèi)珍藏者17萬余件奇珍異寶。展館里擺滿了遠古至今的各種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雕刻、字畫等。青銅器中有各種圖案的圓鼎,方鼎,特別是12條龍的長方形盛酒的器具,上面刻著各種獸紋和精美圖案,叫人拍案叫絕,大的如水缸,小的像酒杯,是古代人用來盛水盛酒裝食品的器具。最著名的是九大鎮(zhèn)館之寶,如:賈湖骨笛,他是我國止20xx年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能吹的樂器。婦好鸮尊、蓬鶴方壺、云紋銅禁、四神云氣圖、玉柄鐵劍、杜嶺方鼎及武曌汝窯藍釉刻花鵝頸瓶,件件價值連成,精美絕倫。漢代以后陶器別品大量涌現(xiàn)。動物、人物、用具,形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特別是陶制院落,將陶制工藝推向高峰。三層深宅大院,大門外有看守,有馬匹,兩邊全是廂房,有水有樹,有倉儲房,最后是二層望樓,家人隨從幾十口。從陶瓷院落看到古代貴族生活起居十分講究,居住條件也很舒適,人與自然十分和諧。我們還看到了漢唐以后文化的繁華,音樂、歌舞、戲曲、書法、雕刻,甚至連枕頭上也雕刻著戲曲情節(jié)。市井文化也是一大亮點,市民劃船、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