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_第1頁
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_第2頁
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_第3頁
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_第4頁
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    摘要:大學學術發(fā)展根本上取決于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有什么樣的教師角色行為,就有什么樣的大學學術。大學教師角色行為不只取決于大學教師的角色意識,更取決于社會對大學教師的角色期待和大學教師考評制度對大學教師的角色塑造。現(xiàn)有大學教師考評制度旨在引導大學教師更好地從事學術生產活動,但實際上卻起著相反的作用,出現(xiàn)了功能異化。調適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大學教師評價制度。關鍵詞:大學教師,考評制度,角色行為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多,從高耗費低效率到學術腐敗,無一不指向大學存在的合法性。大學公

2、信力下降已經成為值得高度關注的事實。考察公眾對大學的種種抨擊,我們會發(fā)現(xiàn),矛頭主要集中在大學的學術生產上。大學的學術生產沒有遵循應有的規(guī)范,大學的學術產出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已經成為公論。問題的根源似乎出在學術生產環(huán)節(jié),即作為學術生產者的大學教師沒有按照合適的方式從事學術生產活動。在公眾眼里,作為學術生產者的大學教師的形象,也不再那么正面:他們學術境界不高,功利心重,無心教學,整天忙于跑課題、發(fā)文章,結果是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后制造了一批學術垃圾。但大學教師也許并不會認同這種指責。造成大學學術生產問題的真正根源到底是什么?本文將從社會角色的角度,考察大學教師考評制度是如何引導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的

3、,最終探究造成大學學術生產問題的深層原因。一、大學學術發(fā)展根本上取決于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1.角色與角色行為角色理論的中心概念是角色,角色一詞來源于戲劇,原指規(guī)定演員行為的腳本,后被引入社會行為分析。角色行為是指個體在角色自我意識和社會的角色期望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為,即角色實現(xiàn)。角色實現(xiàn)的過程,就是主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2.大學教師角色行為與大學學術生產大學教師的社會角色可以定義為處于特定社會背景的大學教師,依據(jù)社會客觀期望,借助自己的主體能力適應社會要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模式,其核心內容是社會期望和主體扮演。社會期望如同劇本,大學教師如同演員,可以依據(jù)劇本進行各種發(fā)揮,但絕不可以

4、任意修改劇本。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構成劇情??茖W社會學的研究已經發(fā)現(xiàn),特定時期科學家的社會角色決定了科學的發(fā)展狀態(tài)與發(fā)展水平。在古代,雖然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感興趣,但卻不能造就現(xiàn)代科學,主要是因為認同這些自然興趣的社會角色還沒有真正出現(xiàn),現(xiàn)代科學也就難以形成一種傳統(tǒng)。只有當社會真正接受用邏輯和實驗手段探索未知世界之時,現(xiàn)代科學家的角色才逐步形成,現(xiàn)代專業(yè)科學家共同體才會出現(xiàn),現(xiàn)代科學組織和科學活動才會得到真正發(fā)展。1在這個意義上,作為知識生產與傳播主體的大學教師,應被視為大學學術生產的核心力量,大學學術產出的質量最終取決于教師的質量。大學學術發(fā)展的實現(xiàn)和前途最終取決于成千上萬教師的角色行為,

5、而很少取決于大學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二、多重因素制約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1.角色行為的影響因素人的社會行為的本質是什么,它究竟取決于哪些因素,這是20世紀以來社會科學研究的熱門領域。在諸多研究中,米德(george mead)、林頓(ralph linton)等人提出的社會角色理論和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社會行動理論最值得關注。角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米德和林頓。首先把角色概念引進社會心理學的是米德。作為20世紀初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及哲學符號互動論的奠基人,米德在形成其自我理論和符號相互作用論時提出了角色理論。按照米德的觀點,自我并不是意識的處理系統(tǒng),它本身

6、就是意識的對象。他認為,人的社會自我的形成與發(fā)展是通過角色采擇實現(xiàn)的。個人由于有了來自外界的經驗,才學會把自己設想為一個客體,產生了對自己的情感和態(tài)度,從而產生了自我意識。人的自我發(fā)展程度取決于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采納別人的意見,像他人對待自己那樣對待自己。在米德看來,一個人如能接受他人的態(tài)度,像他人一樣扮演自我角色,他就達到了“自我”的程度。不過,米德并沒有給角色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是用一種比喻以說明不同的人在類似情境中表現(xiàn)出類似行為這種現(xiàn)象。稍后,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林頓將角色概念明確界定為,在任何特定場合作為文化構成部分提供給行為者的一組規(guī)范。他區(qū)分了地位和角色,認為個體占有的是地位,扮演的是角

7、色,即當個體根據(jù)他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實現(xiàn)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時,他就扮演著相應的角色。角色扮演是一個身份或地位所代表的權利和義務實際發(fā)生效果的過程。在角色理論看來,人們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到角色規(guī)則的訓練和教育的。偏離了社會角色規(guī)則會受到社會的排斥和制裁。每個人都在一定的文化中通過訓練、模仿和認同逐步學會扮演各種角色。只要人們真正認同自己的角色,就會認真扮演,其角色行為就是真實的。而當人們不認同某個角色時,就會產生不真實的角色扮演,出現(xiàn)自我和角色分裂。社會學家帕森斯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致力于建立其結構功能分析理論,并據(jù)此分析社會行為。他在社會系統(tǒng)一書及其他論著中,對結構功能分析理論作了系統(tǒng)闡述。帕

8、森斯認為,社會行動是一個龐大復雜的行動者互動過程的系統(tǒng),它由四個子系統(tǒng)即行為有機體系統(tǒng)、人格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和文化系統(tǒng)組成。行為有機體系統(tǒng)與行動者的生物學方面有關。人格系統(tǒng)組織著個人行動者的各種習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動抉擇。社會系統(tǒng)組織著社會互動中的個人或群體,使之處于一定的相互關系之中。文化系統(tǒng)由規(guī)范、價值觀、信仰及其他一些與行動相聯(lián)系的觀念構成,是一個具有符號性質的意義模式系統(tǒng)。這四個系統(tǒng)都有自己的維持和生存邊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論意義上的層次控制系統(tǒng)。他進一步認為,每種社會行動都是由目的、手段、條件、規(guī)范這樣一些要素構成的。任何社會行動都涉及主觀目的,并構成行動中的自由意

9、志。這種自由意志的作用,使行動情境得以區(qū)分為手段與條件,而價值規(guī)范對行動者起著調節(jié)作用。這兩種理論其實是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人的社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前者著重從微觀個體的角度深入分析制約個人社會行為的因素,后者著重從宏觀社會的角度闡釋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他們都認為,任何角色都包括一連串的行為,這些行為不僅受個人動機的影響,而且也受社會團體的共同文化心理的影響。一方面,人的社會行為取決于外在的文化與制度,前者從廣義上提供了個體行為的可能選項,后者直接塑造了個體的現(xiàn)實行為。在這個意義上,角色行為是一種特定行為。一般人皆因擔任某種角色而受到該角色的制約,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制約。社會對擔當不同社會角

10、色的人的行為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要人意識到這種社會期待,就會自覺地按所規(guī)定的行為模式去做。這種按角色的社會要求而產生的行為,是一種外在目標誘發(fā)與控制的特定行為。另一方面,角色行為受自我意識的影響。自我意識和角色行為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互為因果的相當復雜的心理關系。要了解一個人為什么愿意接受這個角色,表現(xiàn)出這個角色的行為,而不愿意接受那個角色,表現(xiàn)出那個角色的行為,關鍵看他對自己所擔任角色的認識。這些理論為我們分析個體社會行為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啟示。2.制約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諸種因素本文主要參照帕森斯的社會行動理論,同時借鑒角色理論關于個體社會行為影響因素的解釋,對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的本質及其影響

11、因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將影響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主要因素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社會的期待,它蘊含著理想角色的內容,但又不等于理想角色,我們可以將其視作文化因素。它對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影響似乎不夠直接,力度也不大,但包含的信息量卻極為豐富,可以制約那些信息量小而能量較大的因素,如制度規(guī)范和自我意志。二是考評與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和要求。它是決定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關鍵因素。它不僅直接影響大學教師的角色行為,而且直接影響著其他制約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因素,并起著整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三是大學教師對自身角色的意識,它與自由意志和主觀能動性有關。如果大學教師認同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待,往往能夠調動一切資源,發(fā)揮最大

12、潛能,扮演好所擔負的角色;反之,如果大學教師不認同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角色,就很難表現(xiàn)出所期待的角色行為。四是大學教師的行動能力,主要體現(xiàn)為職業(yè)能力,包括基本身心素質和專業(yè)能力。五是客觀環(huán)境與條件,它決定了個體行動者賴以行動的物質資源和技術條件。三、現(xiàn)有大學教師考評制度誤導了教師的角色行為1.大學教師的理想角色與現(xiàn)實扮演(1)大學教師的理想角色。大學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它應有屬于這個群體的本質特征,具有特定的社會角色。盡管不同大學和不同學科專業(yè)對教師的要求不一,學界的觀點也不統(tǒng)一,很難明確界定大學教師的理想社會角色。但鑒于大學教師已經成為一種相對成熟的社會職業(yè),社會對其職業(yè)行為已經逐步形成諸

13、多共同期望,現(xiàn)實中的大學教師在行為模式上也體現(xiàn)出某些共同特征,我們可以嘗試構建理想的大學教師的社會角色。從大學所擔負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可以推知,大學教師的社會角色應該是教育者、研究者和社會服務者。2作為教育者,大學教師應該熱愛教師事業(yè),理解和尊重學生,切實發(fā)揮對學生的指導示范作用。作為研究者,大學教師應該致力于探索未知世界,應該具有較高的學術境界、鍥而不舍的學術追求、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廣博的學術興趣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應該參與和獨立完成科研工作,產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作為社會服務者,大學教師應該致力于運用專業(yè)知識服務于所在學校、所在社區(qū)、所在區(qū)域、所在國家甚至整個世界。

14、這三種角色中,教育者應該是大學教師的首要角色。因為大學要擔負起培養(yǎng)人的職責,必然要求大學教師擔負起促進學生人格完善、知識發(fā)展和職業(yè)能力增強的責任。(2)大學教師的角色扮演。在現(xiàn)實中,基于教師考評制度和教師的理性選擇,大學教師往往更看重科研,把主要精力放在發(fā)表論文和申報課題上,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教育者”角色,基本上變成了研究者。這種角色扮演自然難以得到認可。雖然也有人認為大學教師都在勤奮工作,但更多的人對大學教師的角色扮演表示失望和不滿。似乎,大學教師的角色扮演與其理想角色是不相符的。大學學術生產的現(xiàn)實和社會對大學學術生產的評價都表明了這一點。誠然,個體的理想角色或者說社會對個體的角色期待與個體的現(xiàn)實角色扮演之間存在差距是普遍現(xiàn)象。問題在于,大學學術生產關涉太廣,社會的期望極高,這種差距及由此引發(fā)的失望與不滿就尤其引入關注。概括而言,社會上(其實也包括大學內)對大學教師角色行為的總體評價是大學教師思想境界不高,社會良知被淡化,人文關懷和學術理性被忽視,過多考慮利益得失,少了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