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合同解除權行使程序的困惑與思考_第1頁
對合同解除權行使程序的困惑與思考_第2頁
對合同解除權行使程序的困惑與思考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合同解除權行使程序的困惑與思考一、據(jù)以研究的案例2000年6月28日,甲公司(原告)與乙公司(被告)簽訂聯(lián)合開發(fā)合同書,約定雙 方聯(lián)合開發(fā)某新藥;山乙方按照國家有關新藥報批的規(guī)定和要求,完成新藥臨床報批的全 部工作,取得臨床批文,合同約定的履行時刻為:乙方力爭在2000年9月取得臨床批文; 乙方在收到批文后六個月內完成臨床驗證;乙方力爭在2001年6月取得生產批文。中方在 協(xié)議生效乙方簽字蓋章十日內一次支付40萬元,拿到臨床批文后十日內支付75萬元,拿 到新藥證書及生產批文后十日內支付35萬元。合同簽訂后,屮公司分次向乙公司支付了 115萬元費用。2001年3月12 B,乙公司取得國家藥品監(jiān)

2、督治理局新藥臨床研究批件, 同意進行臨床研究。2003年3月17 0,乙公司托付的某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同意開始進 行臨床研究。2004年7月20日,臨床研究完成,乙公司向北京市藥品監(jiān)督治理局申請藥 品注冊,但至今未取得該藥的生產批文及新藥證書。原告認為被告拖延履行合同致使其合 同H的無法實現(xiàn),要求解除合同并判令被告返還其差不多支付的款項100萬元并賠償缺失 35萬元,被告辯稱拖延進行藥品驗證非山于其自身緣故,而是山于國家規(guī)定變化和藥品 驗證機構缺乏所致,同時其拖延履行并未構成全然違約,不應解除合同。本案涉及合同解除的行使程序問題:當事人未經(jīng)通知程序,直截了當要求法院解除合 同,是否應予支持?二

3、、現(xiàn)行立法分析合同解除是我國合同法所規(guī)定的合同終止的方式之一,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當解 除的條件具備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自始或僅向今后消滅的行為。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協(xié)議解除,即雙方當事人協(xié)議解除合 同,此種方式為雙方法律行為,需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可實現(xiàn)合同解除的法律成 效;一種是單方解除合同,即當事人約定的或者法定的合同解除事山顯現(xiàn),享有合同解除 權的當事人通過行使合同解除權解除合同。單方解除合同不必通過對方當事人同意,只需 要解除權人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發(fā)生法律效力。可見,具備了合同解除權,合同并非因此解除,還需要行使合同解除權的行為。這

4、確 實是合同解除的程序。綜合國外關于合同解除權行使程序的立法體例,解除權行使的程序 要緊有三種:第一種是以法國為代表,是通過法院裁判解除合同,當事人無權自行解除合 同,合同是否解除依法院裁判確定。第二種是日本為代表。日本商法典第525條規(guī)定:“依買賣性質或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非于一定時日或一定期間內為履行則不能達到契約H 的者,如當事人一方不為履行且通過所定期間,而相對人乂不趕忙要求履行時,視為條約 解除。”依該條規(guī)定,當符合法律規(guī)定時,合同自然解除,無須山法院裁判或山當事人作 出意思表示;第三種是以德國為代表。德國民法典第349條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向對 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我國臺灣地區(qū)民

5、法典第258條第一款也規(guī)定:“解除權之行 使,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即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由享有解除權的一 方將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送達對方當事人,合同即解除。我國合同法96條對行使合同解除權程序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笫 九十三條笫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 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能夠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 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依照其規(guī)定。”正是這一條看似明確的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專門多當事人認為 自己具備了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權,未履行通知

6、程序,直截了當起訴至法院, 要求解除合同。關于要求解除合同的訴訟要求是否予以支持,存在不同的認識。有些法官 認為只要當事人具備了合同解除權,能夠直截了當判決解除合同;有些法官認為,法律規(guī) 定解除合同應當以向對方發(fā)出通知的方式進行,不能直截了當山法院判決解除合同;即使 當事人履行了通知程序,合同差不多解除,法院能夠確認合同解除的后果,也無需判決解 除合同。換言之,法院并無判決解除合同的權力,只有對合同是否解除予以確認的權力。 因此,直截了當判決解除合同將面臨超越職權的逆境。結合合同解除程序的立法例能夠看出,我國合同法笫96條所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程序屬 于第三種類型,即依當事人意思表示解除合同。那么,

7、該條規(guī)定是否排除當事人不履行通 知程序,直截了當要求法院或仲裁結構解除合同呢?從該條的規(guī)定來看,應當?shù)贸龃_信結 論:第一,該條所使用的語言為“應當”,即“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 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應當”是強制性規(guī)定的用語,即 解除權人欲解除合同,應當而且只能通過向對方發(fā)送通知的方式行使解除權,不能要求法 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解除。其次,該款后半段規(guī)定了救濟手段:“對方異議的,能夠要求人 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結合本款前半段關于通知程序的強制性規(guī) 定,能夠看出立法者關于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解除合同持否定態(tài)度。審理案件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

8、律為準繩,做出判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但就 現(xiàn)行立法來看,判決解除合同不但缺乏相應的依據(jù),而且94條第1款的規(guī)定相悖,有違 法裁判的嫌疑。三、解除合同程序的價值分析法律規(guī)定是一種實然狀況,并不意味著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是合理的。那么現(xiàn)行立法如此 規(guī)定是否合理呢?本文認為,現(xiàn)行立法僅規(guī)定以當事人意思表示解除合同并排除法院解除 合同不利于及時解決糾紛,愛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一,合同解除是強制性地終止雙方當事人協(xié)議確定的合同法律關系,對雙方當事人 利益阻礙龐大,不但涉及到當事人履行合同的收益,而且合同一旦解除,還要返還財產, 復原原狀,不能復原原狀的還要進行損害賠償。能夠說,合同的解除是在違約損害賠償

9、無 法補償當事人損害的情形下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法。既然如此,當事人必定對解除合同持 排斥態(tài)度,對一方當事人是否具備合同解除權產生爭議的可能專門大。因此,假如將解除 合同的方式僅限于通知解除,那么解除方發(fā)出解除通知之后,合同是否解除仍出于不確定 狀態(tài):具有解除權只是一方當事人的自己的觀點,對方及法院、仲裁機構都未必認可,其 發(fā)出的解除合同的通知,也未必具有解除合同的效力。解除合同通知發(fā)出后,假如對方當 事人提出異議,并提起訴訟,通過法院確認合同解除的效力,解除方自然能夠終止履行, 不用擔憂違約的風險;假如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異議,解除方自認為合同差不多解除,并停 止履行,而事后通過訴訟之后,法院或者

10、仲裁機構確認定其不具備解除權,解除方必定要 對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其次,實踐中,專門多情形下解除權人無法實際通知到違約方,堅持通知解除程序, 將損害解除權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法第96條規(guī)定解除合同的通知到達對方后合同解除。 嚴格按照這條規(guī)定,假如解除合同的通知無法到達對方,合同將無法解除,解除權人將面 臨著明知連續(xù)履行合同將遭受龐大缺失,仍舊無法解除合同的逆境。在訴訟法中,法院能 夠采取多種送達方式,在窮盡各種方式之后,能夠通過公告送達的方式,即使當事人不到 庭,也能夠缺席開庭審理和判決。然而上述送達方式并不因此適用與訴訟之外的民事法律 行為。當事人通過公告的方式向相對方送達解除合同通知,未必能夠

11、得到法院的認可。這 種情形下,假如違約方下落不明或有其他無法通知的情形,解除權人的解除權將落空。四、建議依照以上分析,能夠看出,現(xiàn)行立法的不合理是造成司法逆境的要緊緣故。立法應當 著眼于現(xiàn)實,進行相應修改,因此,建議對合同解除程序進行如下修改:完善通知解除程 序的規(guī)定,規(guī)定非解除權人提出異議的時刻限制以及不提出異議的法律后果,同時增加法 院或仲裁機構解除合同的程序,并使兩者完美銜接。即:變通知解除程序的強制性規(guī)定 為任意性規(guī)定,能夠通過通知程序解除合同,也能夠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解除合同。通過 通知程序解除的,非解除權人收到解除合同通知后應當在法定或約定期限內提出異議,超 過該期限未提出異議的,視為對合同解除權的認可,合同自通知到達之日起解除。非解除 權人的異議能夠向對方當事人提出,也可通過訴訟或者仲裁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 方不具備解除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