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_第1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_第2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_第3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_第4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踐技能考核臨床技能一、臨床診斷能力1 、中醫(yī)四診的方法、內容及應用能力2、西醫(yī)常規(guī)體格檢查的方法、內容及應用能力3 、輔助檢查的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4、中醫(yī)病證診斷及類證鑒別能力5、西醫(yī)病種診斷及鑒別診斷能力6 、急診急救能力 二、辨證論治能力1 、根據四診檢查結果,運用中醫(yī)理論進行辨證分析的能力2、準確確立治則、治法的能力3 、合理選方、用藥(選穴、手法等)的能力4、正確制定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的能力 三、中醫(yī)病證測試范圍1 、感冒2 、咳嗽咳嗽3、哮病4、喘證5、肺脹6、肺癆肺瘠7、胸痹(真心痛)8、心悸9 、胃痛胃痛10 、泄瀉11 、痢疾12 、腹痛13 、脅痛脅痛14 、黃疸15 、鼓

2、脹16 、積聚17 、水腫水腫18 、淋證19 、消渴20 、癭病21 、眩暈眩暈22、頭痛23、中風24、痹證25、不寐不寐26、血證27、郁證28、嘔吐29、便秘便秘30、腰痛31 、虛勞32、有機磷農藥中毒33、腸癰34、頸椎病35、痄腮38、疳積36、急驚風39、崩漏急驚風崩漏37、小兒泄瀉40、絕經前后諸證四、西醫(yī)病種測試范圍1 、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3、支氣管哮喘 4、肺炎 5、肺結核 6、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7、充血性心力衰竭8、心律失常( 1 )心室顫動( 3)室上性心動過速( 5)陣發(fā)性房性心動過速 9、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

3、1 、上消化道出血13 、急性胰腺炎15 、甲、乙型病毒性肝炎17 、肝硬化21 、糖尿病 23、高血壓病 25、腦梗死,腦出血 27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29、急性闌尾炎 31 、頸椎病 33、小兒驚厥 35、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心房顫動4)房室傳導阻滯10 、消化性潰瘍12 、細菌性痢疾14 、膽囊炎16 、急性黃疸型肝炎18 、胃癌19 、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20、急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22、甲狀腺功能亢進癥24、缺鐵性貧血26、風濕熱28、有機磷農藥中毒30、橈骨前段1/3 骨折32、流行性腮腺炎34、小兒腹瀉36、圍絕經期綜合征基本操作一、體格檢查內科普通體格檢查二、中

4、醫(yī)基本操作1 、中醫(yī)望診、聞診、切診能力2、針灸、推拿、拔火罐等中醫(yī)臨床技術操作能力3、常見針灸穴位的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列缺少商合谷曲池肩髃迎香四白地倉下關天樞足三里豐隆三陰交血海神門聽宮肺俞胃俞腎俞委中秩邊承山昆侖至陰太溪內關外關風池陽陵泉懸鐘太沖命門大椎百會水溝中極關元氣海神闕中脘4、急癥的針灸技術應用能力暈厥、虛脫、抽搐、中風(急性期的脫證、閉證)、痛經、內臟絞痛、牙痛、高熱、血管性頭痛、急性腰扭傷、嘔吐等急癥的針灸技術應用。5、針灸異常情況處理能力。三、西醫(yī)基本操作1 、無菌操作戴無菌手套、穿脫隔離衣、穿脫手術衣、手術區(qū)消毒、外科洗手2、基本心肺復蘇術3、常用西醫(yī)基本操作范圍 開放性創(chuàng)

5、口的常用止血法、傷口換藥、脊椎骨折搬運、長骨骨折簡易固定、電除顫、呼吸機的使用、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臨床答辯一、病史采集能力二、臨床思維能力三、輔助檢查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1 、心電圖( 1 )正常心電圖( 3)心肌梗死( 5)心房顫動( 7)房室傳導阻滯( 9)竇性心動過緩2、X線片( 1 )正常胸部正位片( 3)氣胸( 5)腸梗阻( 7)胸腔積液( 9)肺占位性病變3、實驗室檢查2)期前收縮4)心室顫動6)室上性心動過速8)竇性心動過速2)肺炎4)高血壓性心臟病6)腹部正常平片8)浸潤型肺結核1 )血、尿、大便常規(guī) 3)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 5)肝功能 7)心肌酶譜2

6、)血清鉀、鈉、氯、鈣( 4)血糖6)腎功能8)乙肝標志物9)血、尿淀粉酶( 10)漏出液、腦脊液、滲出液11 )胸水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理論考核部分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一、整體觀念1 、整體觀念的概念2、整體觀念的內容二、辨證論治1 、癥、證、病的概念2、辨證論治的概念3、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第二單元精氣學說一、精氣學說的概念1 、精的概念2、氣的概念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1 、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2、精氣的運動變化3、精氣是天地萬物的中介4、天地精氣化生為人三、精氣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1 、構建中醫(yī)學精氣生命理論2、構建中醫(yī)學整體觀念第三單元陰陽學說一、陰陽學說的概念2 、陰

7、陽和陰陽學說的含義3 、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1 、陰陽的對立制約2、陰陽的互根互用3、陰陽的交感互藏4、陰陽的消長5、陰陽的轉化6、陰陽的自和與平衡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1 、在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方面的應用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4、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第四單元五行學說一、五行學說的概念1 、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象的五行歸類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1 、五行相生與相克2、五行制化與勝復3、五行相乘與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1 、在生理方面的應用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4、

8、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第五單元五臟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1 、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與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與特性5、腎的生理功能與特性二、五臟之間的關系1 、心與肺的關系2、心與脾的關系3、心與肝的關系4、心與腎的關系5、肺與脾的關系6、肺與肝的關系7、肺與腎的關系8、肝與脾的關系9、肝與腎的關系10 、脾與腎的關系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五時的關系1 、五臟與五體的關系2、五臟與五官九竅的關系3、五臟與五志的關系4、五臟與五液的關系5、五臟的外華6、五臟與五時的關系第六單元六腑一、六腑的生理功能1 、膽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稱、生理功能和生理

9、特性3、小腸的生理功能4、大腸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二、六腑與五臟之間的關系1 、心與小腸的關系2、肺與大腸的關系3、脾與胃的關系4、肝與膽的關系5、腎與膀胱的關系第七單元奇恒之腑一、腦1 、腦的生理功能2、腦與五臟的關系二、女子胞1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與臟腑經脈的關系第八單元精、氣、血、津液、神一、精1 、人體之精的概念 2、人體之精的功能 3、人體之精的分類 二、氣1 、人體之氣的概念 2、人體之氣的生成 3、人體之氣的運動與氣化 4、人體之氣的功能5、人體之氣的分類 三、血1 、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運行 四、津液1 、

10、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代謝 3、津液的功能 五、神1 、神的基本概念 2、神的生成 3、神的功能 六、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1 、氣與血的關 2、氣與津液的關3、精、血、津液之間的關系4、精、氣、神之間的關系第九單元經絡一、經絡學說1 、經絡的基本概念2、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二、十二經脈1 、十二經脈的走向規(guī)律2、十二經脈的交接規(guī)律3、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4、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5、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三、奇經八脈1 、奇經八脈的特點2、奇經八脈的主要功能3、督脈、任脈、沖脈、帶脈、蹺脈和維脈的基本功能四、經別、別絡、經筋、皮部1 、經別的概念、特點和生理功能2、別絡的概念、特點和生理功能3、經筋的

11、概念、特點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應用五、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應用1 、經絡的生理功能2、經絡學說的應用第十單元病因一、六淫1 、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點3、風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4、寒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5、暑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6、濕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7、燥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8、火(熱 )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二、癘氣1 、癘氣的概念2、癘氣的致病特點3、疫癘發(fā)生與流行的因素三、七情內傷1 、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與內臟氣血的關系3、七情內傷致病的特點四、飲食失宜1 、飲食不節(jié)2、飲食不潔3、飲食偏嗜五、勞逸失度1 、過度勞累2、過度安逸六、痰飲1

12、 、痰飲的概念2、痰飲的形成3、痰飲的致病特點七、瘀血1 、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點4、瘀血的病證特點八、結石1 、結石的概念2、結石的形成3、結石的致病特點第十一單元發(fā)病一、發(fā)病基本原理1 、正氣與邪氣的概念2、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3、邪氣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二、影響發(fā)病的主要因素1 、環(huán)境與發(fā)病2、體質與發(fā)病3、精神狀態(tài)與發(fā)病三、發(fā)病類型1 、感邪即發(fā)2、徐發(fā)3、伏而后發(fā)4、繼發(fā)5、合病與并病6、復發(fā)第十二單元病機一、邪正盛衰1 、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2、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二、陰陽失調1 、陰陽偏盛2、陰陽偏衰3、陰陽互損4、陰陽格拒5、陰陽亡失三、精、氣、血失常1 、

13、精的失常2、氣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氣、血關系失調四、津液代謝失常1 、津液不足2、津液輸布、排泄障礙3、津液與氣血關系失調五、內生“五邪”1 、風氣內動2、寒從中生3、濕濁內生4、津傷化燥5、火熱內生六、疾病傳變1 、疾病傳變的形成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第十三單元防治原則一、預防2 、未病先防2、既病防變二、治則1 、正治與反治2、治標與治本3、扶正與祛邪4、調整陰陽5、調理精氣血津液6、三因制宜中醫(yī)診斷學第一單元緒論中醫(yī)診斷疾病的三大原則第二單元問診一、問寒熱1 、惡寒發(fā)熱的臨床意義2、但寒不熱的臨床意義3、但熱不寒(壯熱、潮熱、微熱)的臨床意義4、寒熱往來的臨床意義二、問汗1 、特殊

14、汗出(自汗、盜汗、絕汗、戰(zhàn)汗)的臨床表現及意義2、局部汗出(頭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臨床表現及意義三、問疼痛1 、疼痛的性質及臨床意義2、頭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點及臨床意義四、問頭身胸腹頭暈、胸悶、心悸的要點及臨床意義五、問耳目1 、耳鳴、耳聾的概念及臨床意義2、目眩的概念及臨床意義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臨床意義六、問睡眠1 、失眠的概念及臨床意義2、嗜睡的概念及臨床意義七、問飲食與口味1 、口渴與飲水:口渴多飲、渴不多飲的臨床意義2、食欲與食量:食欲減退、厭食、消谷善饑、饑不欲食的臨床意義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膩、口酸、口澀、口苦、口咸的臨床意義八、問二便1 、大便異

15、常(便次、便質、排便感覺)的臨床意義2、小便異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覺)的臨床意義九、問經帶1 、經期、經量異常的臨床意義2、帶下異常(白帶、黃帶)的臨床意義第三單元望診一、望神1 、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見表現及臨床意義2、神亂的常見表現及臨床意義二、望面色1 、常色與病色的區(qū)別2、五色主病的內容和機理3、望色十法的具體內容三、望形態(tài)1 、望形體強弱胖瘦的臨床意義2、望姿態(tài)異常(動靜姿態(tài)、異常動作)的臨床意義四、望頭面五官1 、望頭形、囟門、頭發(fā)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2、面腫及口眼歪斜的臨床意義3、目部的臟腑相關部位,望目形、目態(tài)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4、望口、唇、齒、齦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5、望

16、咽喉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五、望軀體1 、望頸項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2、望手足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六、望皮膚1 、望斑疹的內容及臨床意義2、望水皰的內容及臨床意義3、望瘡瘍的內容及臨床意義七、望排泄物與分泌物1 、觀察痰、涕的臨床意義2、觀察嘔吐物的臨床意義八、望小兒指紋1 、望小兒指紋的方法2、小兒指紋病理變化的臨床意義第四單元望舌一、舌診原理舌與臟腑、經絡、氣血的關系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點及臨床意義三、望舌質1 、舌色變化(淡白、紅、絳、紫)的臨床意義2、舌形變化(老嫩、胖瘦、點刺、裂紋、齒痕、舌下絡脈)的臨床意義3、舌態(tài)變化(強硬、痿軟、顫動、歪斜、吐弄、短縮)的臨床意義四、望舌苔1

17、、苔質變化(厚薄、潤燥、腐膩、剝落、真假)的臨床意義2、苔色變化(白、黃、灰、黑)的臨床意義3、舌質和舌苔的綜合診察4、舌診的臨床意義第五單元聞診一、聽聲音1 、音啞與失音、太息的概念及臨床意義2、譫語、鄭聲、獨語、錯語的概念及臨床意義3、咳嗽、喘、哮、短氣、少氣的概念及臨床意義4、嘔吐、呃逆、噯氣的概念及臨床意義二、嗅氣味口氣、病室氣味異常的臨床意義第六單元脈診一、脈診概說1 、寸口脈與臟腑的關系2、切脈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二、正常脈象1 、正常脈象的特點2、正常脈象胃、神、根的含義三、浮、散、芤、革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四、沉、伏、牢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

18、五、遲、緩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六、數、疾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七、虛、實脈1 、脈象特征2、臨床意義八、洪、大、長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九、細、濡、弱、微、短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十、滑、澀、動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十一、弦、緊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十二、結、代、促脈1 、脈象特征及類比2、臨床意義十三、診小兒脈1 、小兒正常脈象的特點2、常見小兒病脈的臨床意義第七單元按診1 、按診的方法與注意事項2、按肌膚的內容及臨床意義3、按腹部辨疼痛、痞滿、積聚的要點4、按胸部虛里的內容及臨床意義第八單元八綱一、概述八綱辨證的概念

19、二、表里1 、表證與里證的概念2、表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3、表證與里證的鑒別要點三、寒熱1 、寒證與熱證的概念2、寒證與熱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四、虛實1 、虛證與實證的概念2、虛證與實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五、陰陽1 、陰證與陽證的概念2、陰證與陽證的鑒別要點六、八綱證候間的關系1 、證候相兼與錯雜2、證候真假(寒熱真假)第九單元病性辨證一、六淫辨證風淫證候、寒淫證候、暑淫證候、濕淫證候、燥淫證候、火淫證候的臨床表現二、陰陽虛損辨證1 、陽虛證、陰虛證的臨床表現 2、亡陽證、亡陰證的臨床表現與鑒別要點 三、氣虛類證辨證1 、氣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2、氣陷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3、氣

20、虛不固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4、氣脫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四、血虛類證辨證1 、血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2、血脫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五、氣滯類證辨證1 、氣滯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2、氣逆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3、氣閉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六、血病其他證辨證1 、血瘀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2、血熱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3、血寒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 七、氣血同病類證辨證 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證的臨床特點 八、津液類證辨證1 、痰證的臨床表現 2、飲證的臨床表現 3、水停證的臨床表現4、津液虧虛證的臨床表現九、情志證辨證1 、喜證的臨床表現2、怒

21、證的臨床表現3、悲恐證的臨床表現4、憂思證的臨床表現第十單元臟腑辨證一、心病辨證1 、心氣虛、心陽虛、心陽虛脫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2、心血虛、心陰虛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3、心脈痹阻中瘀阻心脈、痰阻心脈、寒凝心脈、氣滯心脈四證的比較4、痰蒙心神、痰火擾神證的比較5、心火亢盛證的臨床表現6、瘀阻腦絡證的臨床表現二、肺病辨證1 、肺氣虛、肺陰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2、風寒犯肺、寒痰阻肺、飲停胸脅證的比較3、風熱犯肺、肺熱熾盛、痰熱壅肺、燥邪犯肺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4、風水相搏證的臨床表現三、脾病辨證1 、脾氣虛、脾陽虛、脾虛氣陷、脾不統(tǒng)血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2、濕熱蘊脾、寒濕困脾證的臨床表

22、現、鑒別要點四、肝病辨證1 、肝血虛、肝陰虛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2、肝郁氣滯、肝火熾盛、肝陽上亢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3、肝風內動四證的臨床表現、鑒別要點4、寒滯肝脈證的臨床表現五、腎病辨證1 、腎陽虛、腎陰虛證的臨床表現2、腎精不足、腎氣不固、腎虛水泛證的臨床表現3、腎病五證的鑒別要點六、腑病辨證1 、胃氣虛、胃陽虛、胃陰虛證的臨床表現2、胃熱熾盛、寒飲停胃證的臨床表現3、寒滯胃腸、食滯胃腸、胃腸氣滯證的臨床表現4、腸熱腑實、腸道津虧證的臨床表現5、腸道濕熱、膀胱濕熱、膽郁痰擾證的臨床表現七、臟腑兼證1 、心腎不交、心脾氣血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調證的臨床表

23、現、辨證要點3、心肺氣虛、脾肺氣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4、心腎陽虛、脾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5、心肝血虛、肝腎陰虛、肺腎陰虛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6、肺腎氣虛、肝膽濕熱證的臨床表現、辨證要點第十一單元六經辨證一、太陽病證1 、太陽病提綱2、太陽經證(太陽中風、太陽傷寒)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3、太陽腑證(太陽蓄水、太陽蓄血)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4、太陽蓄水、太陽蓄血證的鑒別要點 二、陽明病證1 、陽明病提綱 2、陽明經證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 3、陽明腑證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 三、少陽病證1 、少陽病提綱 2、少陽經腑受邪樞機不利證臨床表現 3、少陽兼證臨床表現 四、太陰病證1 、太陰病提綱 2、

24、太陰臟虛寒證臨床表現 3、太陰經脈氣血失和證臨床表現 五、少陰病證1 、少陰病提綱 2、少陰寒化證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 3、少陰熱化證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 六、厥陰病證1 、厥陰病提綱 2、厥陰寒熱錯雜證臨床表現 3、厥陰寒證臨床表現 4、厥陰熱證臨床表現 七、六經病證的傳變 傳經、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第十二單元衛(wèi)氣營血辨證一、衛(wèi)分證1 、風熱犯衛(wèi)證臨床表現2、燥熱犯衛(wèi)證臨床表現二、氣分證1 、肺熱熾盛證臨床表現2、燥熱犯肺證臨床表現3、熱擾胸膈證臨床表現三、營分證1 、熱灼營陰證臨床表現2、熱陷心包證臨床表現四、血分證血分證候的發(fā)病機理及臨床表現第十三單元三焦辨證一、上焦病證上焦病證發(fā)病機理及

25、臨床表現二、中焦病證中焦病證發(fā)病機理及臨床表現三、下焦病證下焦病證發(fā)病機理及臨床表現中藥學第一單元藥性理論一、四氣1 、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四氣的確定2、四氣的作用二、五味1 、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五味的確定2、五味的作用及適應證三、升降浮沉1 、各類藥物的升降浮沉趨向2、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四、歸經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歸經的確定五、毒性1 、引起毒性反應的原因2、結合具體有毒藥物認識其使用注意事項第二單元中藥的配伍一、中藥配伍的概念和意義1 、中藥配伍的概念2、中藥配伍的意義二、中藥配伍的內容1 、各種配伍關系的配伍意義2、用藥時怎樣對待各種配伍關系第三單元中藥的用藥禁忌一、配伍

26、禁忌1 、 “十八反”的內容2 、 “十九畏”的內容二、證候禁忌證候禁忌的概念及內容三、妊娠用藥禁忌1 、妊娠用藥禁忌的概念2、妊娠禁忌藥的分類及使用原則四、服藥飲食禁忌1 、服藥時一般的飲食禁忌2、特殊疾病的飲食禁忌第四單元中藥的劑量與用法一、劑量1 、中藥劑量的含義2、影響中藥劑量的因素3、有毒藥、峻猛藥及某些名貴藥的劑量二、中藥的用法1 、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等)2、服藥時間第五單元解表藥一、概述1 、解表藥的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2、解表藥的配伍方法3、解表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發(fā)散風寒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羌活、

27、白芷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生姜、香薷、細辛、辛夷、藁本、蒼耳子3、下列藥物的用法:麻黃、香薷、細辛、荊芥、辛夷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麻黃、桂枝、香薷、細辛、蒼耳子5、麻黃與桂枝、荊芥與防風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發(fā)散風熱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柴胡、葛根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蔓荊子、升麻3、下列藥物的功效:淡豆豉4、下列藥物的用法:薄荷、桑葉、柴胡、葛根5、廠列藥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6、薄荷、牛蒡子與蟬蛻,桑葉與菊花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六單元清熱藥一、概述1 、清熱藥的分類,各類清熱藥的功效與主治

28、病證2、清熱藥的配伍方法3、清熱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清熱瀉火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石膏、知母、梔子、夏枯草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蘆根、天花粉、淡竹葉、決明子3、下列藥物的用法:石膏、梔子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梔子5、石膏與知母、蘆根與天花粉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清熱燥濕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黃芩、黃連、黃柏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龍膽草、苦參3、下列藥物的功效:秦皮、白鮮皮4、下列藥物的用法:黃芩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苦參6、黃芩、黃連與黃柏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四、清熱解毒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

29、用: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蒲公英、 魚腥草、射干、白頭翁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板藍根、青黛、貫眾、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下列藥物的功效:穿心蓮、紫花地丁、馬勃、馬齒莧、鴉膽子、熊 膽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蓮、青黛、鴉膽子、熊膽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蓮、射干、山豆根、鴉膽子6、金銀花與連翹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五、清熱涼血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紫草、水牛角3、下列藥物的用法:紫草、水牛角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5、生地黃與玄參、牡丹皮與赤芍等相似藥物性能

30、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 點六、清虛熱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青蒿、地骨皮2、下列藥物的功效:白薇、銀柴胡、胡黃連3、下列藥物的用法:青蒿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青蒿5、牡丹皮與地骨皮、黃連與胡黃連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七單元瀉下藥一、概述1 、攻下藥、潤下藥與峻下逐水藥的性能特點、臨床應用2、瀉下藥的配伍方法3、瀉下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攻下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大黃、芒硝2、下列藥物的功效:番瀉葉、芒硝3、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5、大黃與芒硝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潤下藥1

31、、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2、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四、峻下逐水藥1 、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甘遂、牽牛子2、下列藥物的功效:大戟、芫花、巴豆3、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第八單元祛風濕藥一、概述1 、祛風濕藥的配伍方法2、祛風濕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祛風寒濕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獨活、蘄蛇、木瓜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威靈仙、川烏3、下列藥物的用法:川烏、蘄蛇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川烏5、羌活與獨活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祛風濕熱藥1 、下列藥物的性

32、能、功效、應用:秦艽、防己2、下列藥物的功效:豨 薟草、絡石藤3、下列藥物的用法:豨 薟草、雷公藤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防己、雷公藤5、秦艽與防己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四、祛風濕強筋骨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桑寄生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五加皮3、下列藥物的功效:狗脊4、五加皮與桑寄生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九單元化濕藥一、概述1 、化濕藥的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2、化濕藥的配伍方法3、化濕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布香、蒼術、厚樸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砂仁、白豆蔻3、下列藥物的功效:佩蘭、草果4、下列藥

33、物的用法:砂仁、白豆蔻5、蒼術與厚樸、砂仁與白豆蔻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第十單元利水滲濕藥一、概述1、利水滲濕藥的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2、利水滲濕藥的配伍方法3、利水滲濕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利水消腫藥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茯苓、惹葭仁、澤瀉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豬苓3、下列藥物的用法:慧葭仁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5、茯苓與豬苓、茯苓與慈葭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利尿通淋藥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車前子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滑石3、下列藥物的功效:通草、瞿麥、地膚子、海金沙、石韋、第 44、下列藥物的用法:車前子、滑石、

34、海金沙5、車前子與滑石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四、利濕退黃藥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茵陳、金錢草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虎杖3、大黃與虎杖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十一單元溫里藥一、概述1 、溫里藥的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2、溫里藥的配伍方法3、溫里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小茴香、丁香、花椒3、下列藥物的功效:高良姜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吳茱萸、花椒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吳茱萸、丁香6、附子與干姜、附子與肉桂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

35、點第十二單元理氣藥一、概述1 、理氣藥的性能特點、功效與適應范圍2、理氣藥的配伍方法3、理氣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陳皮、枳實、木香、香附、薤白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青皮、沉香、川楝子、烏藥3、下列藥物的功效:荔枝核、佛手、柿蒂4、下列藥物的用法:木香、沉香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沉香、川楝子、薤白6、陳皮與青皮,木香、烏藥與香附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十三單元消食藥一、概述消食藥的配伍方法二、具體藥物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山楂、萊菔子、雞內金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神曲、麥芽3、下列藥物的功效:稻芽4、下列藥物的用法

36、:雞內金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麥芽、萊菔子第十四單元驅蟲藥一、概述1 、驅蟲藥的配伍方法2、驅蟲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檳榔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使君子、苦楝皮3、下列藥物的功效:雷丸、榧子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檳榔、雷丸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檳榔第十五單元止血藥一、概述1 、止血藥的選擇使用與配伍方法2、止血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涼血止血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小薊、地榆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大薊、槐花、側柏葉、白茅根3、下列藥物的用法:槐花4、大薊與小薊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

37、、化瘀止血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三七、茜草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蒲黃3、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黃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黃5、三七、茜草與蒲黃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四、收斂止血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白及2、下列藥物的功效:仙鶴草、棕櫚炭、血余炭3、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白及五、溫經止血藥1 、下列藥物性能、功效、應用:艾葉2、下列藥物的功效:炮姜第十六單元活血祛瘀藥一、概述2 、活血祛瘀藥的配伍方法2、活血祛瘀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活血止痛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川芎、延胡索、郁金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姜黃、乳香3、

38、下列藥物的功效:沒藥、五靈脂4、下列藥物的用法:延胡索、五靈脂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沒藥、五靈脂6、郁金與姜黃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活血調經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雞血藤3、下列藥物的用法:牛膝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丹參5、川芎與丹參、紅花與桃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四、活血療傷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土鱉蟲、馬錢子2、下列藥物的功效:自然銅、骨碎補、血竭3、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馬錢子、血竭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馬錢子五、破血消癥藥1 、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莪

39、術、水蛭2、下列藥物的功效:三棱3、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莪術、三棱第十七單元化痰止咳平喘藥一、概述1 、化痰止咳平喘藥的配伍方法2、化痰止咳平喘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溫化寒痰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半夏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天南星、旋覆花3、下列藥物的功效:禹白附、白芥子、白前4、下列藥物的用法: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6、半夏與天南星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清化熱痰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川貝母、浙貝母、瓜蔞、桔梗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竹茹3、下列藥物的功效:天竺黃、前

40、胡、海藻、昆布、黃藥子、海蛤殼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川貝母、浙貝母、瓜蔞、海藻5、川貝母與浙貝母、瓜蔞皮與瓜蔞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四、止咳平喘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苦杏仁、百部、紫蘇子、桑白皮、葶藶子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紫菀、款冬花、枇杷葉、白果3、下列藥物的用法:百部、白果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5、苦杏仁與紫蘇子、苦杏仁與桃仁、桑白皮與葶藶子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十八單元安神藥一、概述1 、安神藥的配伍方法2、安神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重鎮(zhèn)安神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朱砂、磁石、龍骨2、下列藥物的功效:琥珀3、下

41、列藥物的用法:朱砂、龍骨、琥珀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5、朱砂與磁石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養(yǎng)心安神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酸棗仁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柏子仁、遠志3、下列藥物的功效:合歡皮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柏子仁、遠志5、酸棗仁與柏子仁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十九單元平肝息風藥一、概述1 、平肝息風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2、平肝息風藥的配伍方法3、平肝息風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平抑肝陽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石決明、牡蠣、代赭石2、下列藥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羅布麻3、下列藥物的用法:石決明、珍珠母、牡蠣、代赭石4、下列

42、藥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5、決明子與石決明、龍骨與牡蠣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三、息風止痙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羚羊角、牛黃、鉤藤、天麻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地龍、全蝎、蜈蚣、僵蠶3、下列藥物的功效:珍珠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黃、珍珠、鉤藤、全蝎、娛蚣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牛黃、全蝎、娛蚣6、羚羊角與牛黃、鉤藤與天麻、全蝎與蝶蚣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 同點與不同點第二十單元開竅藥一、概述1、開竅藥的性能特點、功效與適應范圍2、開竅藥的配伍方法3、開竅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麝香、石菖蒲菖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

43、冰片3、下列藥物的功效:蘇合香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蘇合香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6、麝香與冰片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二十一單元補虛藥一、概述1、補虛藥的配伍方法2、補虛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補氣藥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人參、黨參、黃苣、白術、甘草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西洋參、太子參、山藥3、下列藥物的功效:白扁豆、大棗、蜂蜜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人參、西洋參、黃芪、白術、甘草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人參、西洋參、黃芪、白術、甘草6、人參與黨參、人參與黃芪、黃芪與白術、蒼術與白術等相似藥物性 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三、補陽藥1 、下列藥物

44、的性能、功效、應用:鹿茸、淫羊藿、杜仲、續(xù)斷、菟絲 子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紫河車、巴戟天、補骨脂、冬蟲夏草3、下列藥物的功效:仙茅、肉蓯蓉、益智仁、沙苑子、蛤蚧4、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鹿茸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鹿茸、肉蓯蓉、補骨脂6、杜仲與續(xù)斷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四、補血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何首 烏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龍眼肉3、下列藥物的用法:當歸、熟地黃、阿膠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5、當歸與熟地黃、當歸與白芍、生地黃與熟地黃、白芍與赤芍等相似 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五、補陰藥1 、

45、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北沙參、麥冬、龜甲、鱉甲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3、下列藥物的功效:南沙參、黃精、墨旱蓮、女貞子4、下列藥物的用法:石斛、龜甲、鱉甲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北沙參、石斛、龜甲、鱉甲6、北沙參與南沙參、麥冬與天冬、龜甲與鱉甲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二十二單元收澀藥一、概述1 、收澀藥的具體功效與適應范圍2、收澀藥的配伍方法3、收澀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固表止汗藥下列藥物的功效:麻黃根、浮小麥三、斂肺澀腸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五味子、烏梅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訶子、肉豆蔻3、下列藥物的功效:五倍子、赤石

46、脂4、下列藥物的用法:訶子、肉豆蔻、赤石脂5、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訶子、肉豆蔻、赤石脂6、五味子與烏梅、肉豆蔻與豆蔻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四、固精縮尿止帶藥1 、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山茱萸、桑螵蛸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海螵蛸、蓮子、芡實3、下列藥物的功效:金櫻子、椿皮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桑螵蛸5、蓮子與芡實等相似藥物性能功用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第二十三單元攻毒殺蟲止癢藥一、概述攻毒殺蟲止癢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 、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雄黃、硫黃2、下列藥物的功效:硼砂、白礬、蛇床子、蟾酥、蜂房3、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雄黃、蟾酥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雄

47、黃、蟾酥第二十四單元拔毒化腐生肌藥一、概述拔毒化腐生肌藥的使用注意事項二、具體藥物1 、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證:升藥2、下列藥物的功效:爐甘石、硼砂3、下列藥物的用法用量:砒石、硼砂4、下列藥物的使用注意:升藥、砒石、爐甘石方劑學第一單元總論一、方劑與治法1 、方劑與治法的關系2、常用治法二、方劑的組成與變化1 、方劑的基本結構2、方劑的變化形式三、劑型常用劑型及其特點第二單元解表劑一、概述解表劑的適用范圍及應用注意事項二、辛溫解表1 、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配伍意義及化裁運用2、九味羌活湯、香蘇散、止嗽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三、辛涼解表1 、銀翹散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3、桑菊飲、柴葛解肌湯、升麻葛根湯的組成藥物、功用及主治證候四、扶正解表1 、 敗毒散、參蘇飲、加減葳蕤湯的組成藥物、功用、主治證候及配伍意義2、麻黃細辛附子湯的功用及主治證候第三單元瀉下劑一、概述瀉下劑的適用范圍及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