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準確把握中考命題的科學性與導向性_第1頁
必須準確把握中考命題的科學性與導向性_第2頁
必須準確把握中考命題的科學性與導向性_第3頁
必須準確把握中考命題的科學性與導向性_第4頁
必須準確把握中考命題的科學性與導向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須準確把握中考命題的科學性與導向性-從“2007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生統(tǒng)一學業(yè)考試語文試卷”說起在構成考試現(xiàn)象的諸多因素中,考試命題是決定考試的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考試命題必須明確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正確反映社會發(fā)展對考試的要求,準確把握其科學性與導向性。同時,又必須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考試命題不能滯后或超出人們的接受范圍。今年的中考語文試卷,突破了以往歷年中考的選材范圍,凸顯了對學生語文運用能力考查,加強了對學生樸實的文風的引導,為今后的教學指出了前進的方向。但是,命題確實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特別讓人對以后教研工作的指導產生了一些困惑。在此,不揣淺陋,說出自己的一些疑慮,請各位學

2、長指點迷津。 一、從文言文、現(xiàn)代文(一)試題評說中考語文的科學性從上海市歷年的中考語文試卷看,第1題的文言文默寫,一是要選取有生命力的、值得學生積累的句子;二是要注意三個版本的難度相對一致。07年上海市B組的S版默寫:為什么要默“守之以淺者”這樣以后大概不可能再運用的半句話而不讓學生默前一句“博聞強記”、“聰明睿智”這些常用的成語?我想,這些才是真正要積累的。如果為了使第(4)句的默寫既有實詞又有虛詞。那么也可以另選更可以借鑒的詞句。如:“放在匣中何不鳴”、“在乎山水之間也”、“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等等。第6題、選文從 、 、 三方面介紹了永州異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外形 毒性 藥用

3、這一題,是從教參書中原封不動搬來的;是各類考試復習資料的題海中撿來的;是2000年益陽中考題考過的;是學生做過這一題而只需記憶、不需理解就可以得分的。這還能叫“用自己的話概括”嗎?做過這一題和沒有做過這一題的測試效度一致嗎?本來側重考理解和運用的題目,卻主要只考了記憶;本來能夠引導考生在理解和運用上下功夫的題目,卻導致考生死摳教科書,特別是死記硬背某些應付考試的小冊子,降低了學習效果。第10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按命題者的理解是:“要主動探究事理;要敢于質疑。”這似乎有些牽強吧。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道理:事物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事物規(guī)律是要主動探究事理;要敢于質疑?!?/p>

4、好像有些不太通順吧?文章敘述了“本主”把沒有見過的東西“怪之以為神”,就好像“黔之驢”一般。因此,看“本主”的表現(xiàn),也許就像看“黔之驢”一樣的“可笑”。這就是文章包含的道理。而“要主動探究事理;要敢于質疑”是否帽子套得大了些,離開文本遠了一些。這應該是由這個故事而引出的“啟示”?!皢⑹尽迸c“道理”是有區(qū)別的。所謂“啟示”,現(xiàn)代漢語詞典告訴我們是:啟發(fā)指示,使有所領悟。大多數(shù)學生答“凡事不要迷信”,“不能主觀臆斷”。其實更切近“道理”些。第11題至第14題,為選文(一)中國瓷器,外加一幅“青花瓷盤”插圖。先說文章的不通。第段“中國瓷器的胎質大多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所謂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以下

5、更多的文字皆說“原料的出產在哪里”。段末最后一句作者總結“在中華大地上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獨厚的”回觀第段“它之所以名揚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項獨創(chuàng)技術:胎質、瓷釉、燒結火候?!蹦敲矗恼碌诙蔚降资钦f“胎質”還是“制瓷原料”?查過上海博物館陶瓷學專家汪正慶主編的、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簡明陶瓷詞典,其中收“胎”、“胎泡”、“胎骨”3條詞目。無“胎質”的叫法。查辭海也無。更無“制瓷原料”之說。詞典上對“胎”的解釋是:或稱胎骨。陶瓷器的坯燒成后即胎,其原料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化學成分組成,此外還含有少量的鉀、鈉、鈣、鎂等。由于所含的化學成分不同,因而胎也就有不同的名稱,如瓦胎、缸胎、

6、鐵胎、砂胎、漿胎或陶胎、瓷胎等。讀上述解釋,還是對“胎質”和“制瓷原料”的意思懵懵懂懂,遑論學生。不知命題者是否弄清楚了?牽涉到這2個本有的或者是自造的專業(yè)術語,學生如何搞得清楚?沒搞清楚這些術語,會不會影響答題呢?另外,“胎質”或“制瓷原料”是“獨創(chuàng)技術”,能說得通嗎?至少我不太明白。是不是被刪去了一些不該刪去的說明性文字。再說命題的不順。第11題,從下列詞語中選擇恰當?shù)囊豁?,填在第段的橫線上。(2分)A光彩奪目 B流光溢彩 C巧奪天工 D 栩栩如生答案:C巧奪天工 這4個詞語,A、B選項不能說完全不“恰當”吧。原文的前一句是“不管是刻花、剔花,還是貼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鏤雕,還是鎦金、

7、戧金均極盡繽紛艷麗,堪稱 ”。當然,A、B選項只包含一層意思,作者的原意是從顏色和技藝兩方面說的,“繽紛艷麗”照應顏色,“巧奪天工”照應技藝。而且,從語感上說,“巧奪天工”更為貼切些。但讓現(xiàn)代文閱讀的第一題就有這樣的思維力度,有些不難為學生了。第12題:第段介紹紋飾時采用 的順序。紋飾的特征經歷了從 到 、從 到 的變化過程。(5分)答案:時間 簡單 精細 自然 刻意如果按命題者的答案,5個答點依次排列,那整個上海市是沒有一個考生能完全做對的。問題是文章第段有2個層次。第1層次說明從早期到唐代的“紋飾特征”,第2層次說明宋代以后的“工藝技法”。而命題者誤以為文章從“早期”到“宋代”的所有說明文

8、字講的都是“紋飾特征”的變化,這不是讓仔細閱讀文章的學生犯糊涂嗎?再則,文章主要說明了“紋飾特征”的“變化”,是由于工匠們的工藝技法所為。那么,一些考生答工匠們(燒瓷藝人)從“自行設計”紋飾到“刻意追尋名畫師的筆意”,思路應該是正確的。另外,題干中“經歷”用在此處,顯然不通。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經歷:(1)親身見過、做過或遭受過;(2)親身見過、做過或遭受過的事。“經歷”強調了“親身”這一層意思。文章如果是用第一人稱、擬人化的手法寫的話還行。第13題,閱讀第段,完成下列兩題。(1)用四個字概括上圖“青花瓷器”圖案的內容,填入方格中,并簡述圖案所蘊涵的寓意。 (3分)(2)畫線句“在有限的空間中令人

9、感到無限的韻味”,“有限的空間”是指 ,“無限的韻味”是指 (4分)答案:歲寒三友(1分) 瓷盤以松、竹、梅為主體圖案,寓意要追求高潔、堅韌的品質(2分) (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體小 酒盅因它的“瓷精,圖美,詞句優(yōu)雅”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是無窮的。從閱卷結果看,上海市十余萬考生僅接近2%的考生能夠寫出“歲寒三友”的答案。而答案之五花八門,諸如“歲寒四友”、“松竹梅蘭”“竹樹環(huán)合”等不計其數(shù)。為什么考生難以準確回答出這個答案呢?原因有兩點:1、閱讀材料復雜。原材料是:它的彩繪內容有來自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龍鳳呈祥”、“”等寓意豐富的圖案。是選擇“寓意豐富的圖案”還

10、是選擇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稍不留神就錯了。如果命題者刪去“也有犀牛望月、龍鳳呈祥”這一句,明確地在“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的范圍內選一張圖,思路就清晰了。比如“牛郎織女”、“高山流水”等,看學生的課外積累究竟如何,這也可以。2、圖畫選擇不當。這幅圖赫然有四樣東西。印刷得不很清楚的“松竹梅”和一塊“假山石”,還有模模糊糊的左下角的一樣東西,右下角的一樣東西。連有的都認為是“梅蘭竹菊”,這樣不清晰的圖案,怎么能讓第一次經歷人生這一場嚴肅的考試的初三學生來辨認?更奇怪的是第2小題“有限的空間”的答案“花卉瓷酒盅形體小”,命題者強調,這里的“空間”是指也僅指“酒盅”。是這樣嗎?第段共4句,也是4個層次。

11、第1句啟下,“中國瓷器還承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第2句概寫瓷器的圖案內容;第3句以“景德鎮(zhèn)的瓷酒盅”為例,寫其“加彩題句”;第4句總結,“在有限的空間中令人感受到無限的韻味”。學生理解的結尾句“有限的空間”,是與段首句呼應的,即 “中國瓷器”,而不僅僅是指“花卉瓷酒盅形體小”。再說,“酒盅”算不算“中國瓷器”。怎么可以說“中國瓷器”不對,說“酒盅”才對呢?當然,還應該對應“有限”寫出“小的”意思。照命題者的邏輯,文章的中心句只能管到“彩繪內容”的說明部分,與下文的“加彩題句”的說明是互不相干的。閱卷教師怎能認同呢?最不能認同的是第14題。題干是:從全文看,中國瓷器令人嘆為觀之的原因是:(1)

12、;(2) ;(3) (9分)答案:(1)科學技術含量高 (2)科學技術和民間工藝美術技法完美結合 (3)承載的文化積淀深厚從題干表達看,這是一道整體理解后的概括分析題。殊不知,解答這道題,僅僅需要的只是抄出文中的相當明顯的段首句而已。這真是有些離譜??梢韵胂螅诳紙錾洗痤}的那些優(yōu)秀的學生,不能相信4道題中最容易的會是最后一題?!霸囶}的排列方式,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穩(wěn)定情緒,動員心理能力,使其真實水平得到最好發(fā)揮,試題排列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保呶腻\語文考試論)一般的命題規(guī)律是:從第一題到最后一題,思維容量由淺入深,能力要求由單一到綜合。綜觀全國絕大多數(shù)省市的多年來中考命題,都遵循著

13、這樣的命題思路,這樣命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再看答案,其中第2點的“科學技術”在原文中承上而說的。文章是過渡句,可以這樣寫,但命題者擬答案時,不應該簡單的重復。讀懂文章,概括起來說,“嘆為觀之”的原因有三點:科學技術工藝技法文化積淀。與之相應,給3個空,讓學生作一些概括,如“獨創(chuàng)的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獨創(chuàng))、“精湛的工藝技法”( 工藝技法精湛)、“深厚的文化積淀”(文化積淀深厚),總比現(xiàn)在這樣抄原句更能夠衡量出學生的水平吧。 筆者以為,中考每一道命題的背后的支撐應該首先是讀懂文本的學科或經驗性知識,然后是有關閱讀的知識和技巧,但我們看到的是:考生完成07年的上海市中考語文試題,不是在調動他十

14、幾年中滲透在他們腦中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經驗,而是在玩“貓捉老鼠”似的游戲,在一個不必仔細深究卻只憑感覺的朦朧狀態(tài)下答題。因此,答對了相關的題目并不見得這個考生的語文水平就高。這試題科學性實在令人堪憂。現(xiàn)代文(一)的4道題,雖然,評卷時的答案作了修正。但是,筆者以為,也許可以作這樣修改:第11題,選出文章中的4個成語,一一還原。如,“名揚天下”、“得天獨厚”、“巧奪天工”“嘆為觀止”。如,第段中國瓷器是世界公認的偉大發(fā)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揚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項獨創(chuàng)技術:胎質、瓷釉、燒結火候(選擇的詞語都是結論性的贊嘆語,而07命題中有色彩、形狀、技藝三方面內容,是否有些亂)第12題,從全

15、文看,中國瓷器令人嘆為觀之的原因是:(1) ;(2) ;(3) (9分)第13題,第段介紹紋飾時采用 的順序。紋飾的特征經過了從 到 ;從 到 的發(fā)展變化。(5分)第14題,閱讀第段,完成下列兩題。(1)畫線句“在有限的空間中令人感到無限的韻味”,“有限的空間”是指 ,“無限的韻味”是指 (4分)(2)用四個字概括上圖“青花瓷器”圖案的內容,填入方格中,并簡述圖案所蘊涵的寓意。 (3分)(原第14題,也可以這樣出,將原文的的三個中心句去掉,讓學生根據文章自己概括。同樣置于4大題考查的最后一題。)如果是這樣,那么,學生答題的思路由淺入深,由課內到課外,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那么,我們的教研則有跡可

16、循,方向可以更明確一些。二、從現(xiàn)代文(二)、作文試題評說中考語文的導向性第15題至第18題,為現(xiàn)代文(二),選文是史鐵生寫的老海棠樹。有刪節(jié)。例如:原文中有一段重要的話:“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學那玩藝兒有用嗎?您以為把那些東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語,惟低頭盯著那張報紙,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動?!庇捎谧隽藙h改,影響了學生全面正確回答試題中有關心情變化的問題。另外,試卷中第段有這樣一句:“四周是花香,是蜂鳴,春風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原文確實如此,但讀來,總覺著不通。是不是排版曾經錯而永遠錯下去了。命題者既然可以對文章作這樣那樣的修改,為什么不把這一句改為“四周是花香

17、,是蜂鳴,春風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蹦??再看題目。第15題,從第段中找出與第段畫線句“可這回奶奶不要我?guī)汀毕嗾諔木渥樱?。答案是:你就不能勞駕去洗洗菜?我們知道,考試命題大抵涉及三個問題:一是想考什么,即你要測試學生對什么東西的掌握。我們姑且以A來表示;二是用什么來考,即你設置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通過這個題目可以測試到你想要測試的東西。姑且用B來表示;第三是你實際上考了什么,即學生實際上是運用了什么知識和素養(yǎng)才得出了答案,姑且用C表示。考試命題的難處就在ABC關系的處理上。命題的價值取向就是要在ABC之間建立起一種既有區(qū)別又有相互關聯(lián)的替代、轉換和應證關系。正是因為命題者對這些問題沒

18、有想清楚,所以,考查的目的不明確,究竟是考查學生什么知識,什么能力?學生回答第段的這一句“你就不下來幫幫我?”從內容理解上是完全說得通的。那么,與答案所擬的“你就不能勞駕去洗洗菜?”的區(qū)別只是命題者考查學生對“勞駕”一詞的理解?!皠隈{”這樣一個文縐謅的詞是一個農村的識字不多的老奶奶隨口能說出的嗎?筆者在區(qū)二模卷時也曾出過這樣的一道“照應”題。文章也是敘事散文。題目是良知。題干是:文章最后一句“那屋子原來是很明亮的,正對著門的是一扇很大的窗,窗外有明晃晃的太陽?!彼c前文中哪句話照應?答案:我想那房門里應該是陰暗的,簡陋的,壓抑的。 筆者的這一題,關乎全文的主旨。照應與文章的整體理解是密切相關的

19、。當然,語言形式上的“很明亮的”與“陰暗的”,“很大的窗”與“簡陋的”,“壓抑的”與“明晃晃的太陽”彼此遙相呼應。明亮的屋子射進明晃晃的太陽,象征著大川那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給予我的溫暖與希望。也象征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持人間至純至善的良知。學生讀文章時對前后的照應是絕對不能忽略的。考試的價值就在于促進學習。第15題這樣的“照應題”的考查,意圖是考查詞語的理解還是內容的理解? 第16題,第段寫“我”在老海棠樹上的活動,在文中的作用是 。(5分)答案:內容上,表現(xiàn)“我”在老海棠樹上的快樂,借以反映奶奶對“我”的關心;結構上,為下文進一步寫“我”和奶奶的親情作鋪墊。這樣的回答,尤其是“結構上,為

20、下文進一步寫“我”和奶奶的親情作鋪墊”回答,總覺得太“朦朧”,實在是“套話”。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鋪墊,即陪襯;襯托。詞典又解道:由于作者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事先作了鋪墊,因而,后來發(fā)生的故事并不使讀者感到突然。老海棠樹情節(jié)是淡化的,結構是以“春、夏、秋、冬”片段組成的。哪里談得上事先的“鋪墊”。因此,上海市多年來的中考試題,一直避免用這樣的“套話”來答題。故事情節(jié)強一些的06年孩子和書都沒有這樣的答案,03年的山村傳圣火的“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也特別避免了用“鋪墊”來回答,何況今年的文本?這樣的“套話”,不需要學生針對具體現(xiàn)象進行思維活動,而是根據成說歸納起來的類型短語,用時照套,看看差不多,就像標簽一樣貼

21、上去。但凡語文考試遇到寫幾件事的文章,問:文章寫前面的事的作用是什么?學生就回答“為寫后面的某某事作鋪墊”。這樣的導向之下必將會有這樣的結果,可以想見,市面上這樣的練習題會越來越多的。一直跟基層教師說,不要用名詞術語來答題,因為自從有上海市統(tǒng)一命題以來,決沒有過以術語做答案的。分析鑒賞原本是人見人殊的。如果只能運用幾個“名詞術語”的公共思維產生套話,那真是太遺憾了。前些年一直堅守的命題力避名詞術語的“上海特色”,自從07中考后,頃刻瓦解,還不知該不該堅守了?學生要掌握多少名詞術語才說明學好了語文。今天考“鋪墊”,明天就可以考“伏筆”,考“懸念”,考“蓄勢”,考“映襯”,考“托物言志”,考“借景

22、抒情”,考“先抑后揚” 不一而足??梢韵胍?,連命題者都似是而非的名詞概念,基層教師更不知如何把握了第17題,品讀第段畫線部分“奶奶。奶奶!奶奶”,從語氣的角度分析“我”心理變化的過程。 (6分)答案:第一聲陳述的語氣寫出“我”有一點不安,知道傷了奶奶的心;第二聲感嘆的語氣寫出“我”急于得到奶奶的原諒;第三聲無奈的語氣寫出“我”的哀求。這一題,頗有新意。命題者想“從語氣的角度”讓考生分析人物心理。但學生讀這幾句,可以感覺到的首先是標點符號運用的不同。確實的,標點符號在現(xiàn)代語文中早已與文本語言一樣成為表達生活、生命和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了。06年中考的17題,命題者是從修飾、限制性詞語的角度思考的,

23、而考生大多是從標點著眼的。因此,是有過經驗教訓的。不知為何,今年再次疏忽了。從答題情況看,大多考生能夠體會在特殊語境中標點使用的巧妙,而少有學生能寫出“陳述”、“感嘆”之概念的。如果這三聲“那那奶奶”是在一篇文章的三個不同段落出現(xiàn),那么這種分析或許還有道理,意圖是以此來指導學生讀文章要“思前顧后”?,F(xiàn)在,連呼三聲“奶奶”,對一個十幾歲(或者不滿十歲)的孩子來說,就一定如命題者所擬答案一樣的有不同的心理“變化”?恐怕未必吧!提倡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沉潛涵泳”的良好的讀書習慣與“微言大義”式的解析有一個度的把握的問題。仔細讀讀,文本中的“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但知已無法彌補”一句;文末“這形象,逐年定格成

24、我的思念,和我永遠的悔恨”一句,實實在在地寫出了“我”的“無法彌補”的“悔恨”。而這樣一個關鍵詞不在答案中出現(xiàn),那已經存在的脫離文本的評價之風如何得到糾正。命題者將本題作為一道有區(qū)分度的題目設置。確實的,這一題,連許多教研員都不知道準確答案是什么。筆者覺得,確實要出活題,以考出深度,但活而不偏,不要在形式上把學生引入迷途。在這樣的前提下,試題的難度才難得合理。才難在實質性問題上,難在對實質性問題的理解的深度上;試題對考生的區(qū)分才能不受次要乃至無關因素的干擾,被膚淺內容乃至形式的東西所左右,才能反映考生對實質內容掌握的高低,試題區(qū)分度才能反映試題質量的綜合指標。第18題,從全文看,以“老海棠樹”

25、為標題的好處是 。(5分)答案:以老海棠樹為線索,貫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奶奶和“我”之間濃濃的祖孫情。坦率地說,當對作品的某些特點的感受被試題濃縮為幾個名詞、形容詞的時候,對作品的活生生的感受也就被雷同化了。何謂“線索”,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樣下定義:比喻事物發(fā)展的脈絡和探求問題的途徑?;剡^頭來對照文章,文中的“老海棠樹”又有著怎樣的“發(fā)展的脈絡”呢?實在看不出。命題者是說這四季之間有“前因后果”的關系?比如文章先描寫有葉茂再描寫花繁。作者采用的結構方法恰恰是“塊狀”的。而“老海棠樹”是“象征”。文章最后將“象征”點得清清楚楚?!叭缃?,奶奶已離我而去。而在我的夢里,在我祈禱中,老海棠樹也便隨之

26、而去,跟隨著奶奶,陪伴著她,圍攏著她;”“老海棠樹” 象征著奶奶對“我”如“滿樹繁花”“滿地濃蔭”般的親情和愛意。第19題,選擇文中最觸動你的一個場景,寫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答案:感點明確,圍繞中心,理由充分,語言流暢。8分;感點明確,理由充分,語言通順,7-6分;有感點,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感點,40字以下,31分。正因為文章作者采用的結構方法是“塊狀”的,所以才有“場景”之說,盡管說“場景”也勉強。命題者以為考生任選四季中的一個片段,談一點感想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因為文章只是淡淡敘述著鄉(xiāng)村田園的舊時情景,對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學生來說,相當陌生。存心把學生置身在沒有多少經驗

27、依托的情景之中,學生怎么能有所“觸動”,沒有從生活化的角度去思考,沒有多少思考的表達,結果可想而知。最后,簡單的談一談對2007年上海市中考語文作文命題的看法。今年的命題一改往年題目的有比喻、象征等形象的思路,為引導學生寫樸素、真情的文章起了強化的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題目前有一段提示語:生活中總有些值得我們銘記的日子,正是“這一天”讓我們生命更加豐富?!斑@一天”,可能是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尋常;也可能是某一個時刻讓“這一天”變得不同凡響。請以“記住這一天”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那一提示語,實在是有些多余??梢钥隙ǎ}者沒有讓學生一定要寫“群體”的要求,但提示語客觀上給了仔細

28、審題的學生以寫“群體”的信息。難怪特級教師陸繼椿都會在當天的新民晚報上這樣說:結合提示語就得認真領悟幾個關鍵詞語:首先是“我們”,不是“我”,因而“這一天”不僅是“我”需要“銘記”的,而且是我們都值得“銘記”的,自己是在“這一天”中與大家共同度過的。凡屬“不同尋?!薄安煌岔憽钡氖露伎梢匀腩},寫出“我們”為什么值得“銘記”以至如何“銘記”就扣題了。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著名作家趙長天也寫道:題目的提示還強調了“我們”,這樣的提示我是不贊成的。當然,強調共性的、普適的價值標準也是有道理的,但好文章往往有個性,要有獨特的眼光,另類的體驗。所以不宜強調“我們”。專家都如此以為審題中要考慮“我們”,就不要說

29、學生會搞不清如何把握了。如果將提示語中的“我們”改成“你”,將“不同凡響”改為“更有意義”,怎么樣?可以這樣寫:生活中總有些值得你銘記的日子,正是“這一天”讓你的生命更加豐富?!斑@一天”,可能是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尋常;也可能是某一個時刻讓“這一天”變得更有意義。請以“記住這一天”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將“我們”改為“你”就不會有寫“個體”或“群體”的混淆;將“不同凡響”改為“更有意義”既在選材拓寬了范圍,又在語句上文的“不同尋常、“更加豐富”相照應。雖然評卷時并不以寫“我們”為唯一標準,但,考試第一天的主要報紙上有這樣的解讀,而這樣解讀并不完全是解讀者的錯誤,對第二天仍要參加考

30、試的那些沒有寫“群體”的學子將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2006年的中考,已經取消了提示語。因為提示語往往會限制考生的思路。07年為什么又恢復了呢?有些東西可以調整,但有些東西必須堅持。它畢竟是關乎十幾萬莘莘學子的九年寒窗苦讀的大事??!比如,看拼音寫漢字、改正錯別字。這樣的考題,指向明確,答案客觀。盡管只有幾分,但對于日常教學中重視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引導學生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評價的學風大有裨益,尤其對語文教學重視基礎的良好導向有難以估量的價值。另外,06年初次嘗試且獲得好評的課外文言文閱讀解釋句子的選擇題形式,07年就應該堅持。作為大規(guī)模的升學考試,首先是穩(wěn)定,不能沒有延續(xù)性。不難想象,命題朝

31、三暮四,基層教研必然暈頭轉向,可能產生兩種情況:放棄有目標的鉆研或者漫無目的的題海戰(zhàn)術。當然,作為教研員,一定會向基層教師講清楚,就像考試不能代替教學一樣,教學也不能代替考試。避免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但恐怕基層更相信用事實說話。今年的題目,與筆者在一些中學輔導時候出過的模擬中考題這一天相似。筆者出這一道題目的意圖,就是想讓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麗,為樸實的文風創(chuàng)設平臺。出題時,特意不寫一段抒情的提示語。筆者贊同作家趙長天的觀點:考試的作文題要符合兩個要素:一是要讓學生有內容可寫,二是不能讓學生可以事先做好一篇文章來套。這兩個要求是互相有矛盾的,出作文題,難就難在這里。所以,問題就在于是否

32、有審題要求。這一題目,與筆者曾經出過的題目這一天區(qū)別在“記住”二字,那么,值得“記住”的是哪一天呢?趙長天分析道:“提示為作文設立了一個框,要不同凡響。這或許就是為了防止學生事先準備好文章來套。但這樣的要求,實在讓寫作者有點為難。我擔心有些考生,想不出什么日子是不同凡響的。說實話,要想出一個不同凡響的日子確實不容易?;蛟S有些學生會開始胡編亂造了,結果寫出一篇虛假的,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壁w長天的擔憂不無道理。最后,排版中的一些問題這里也提一提:1、現(xiàn)代文第一篇文章應全部放在第4頁,免得學生做題時翻來覆去的。2、不用打上觸目驚心的“以下空白”幾個大字,考試中盡可能為考生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環(huán)境。將注意事項的行距拉大,整個版面往下移動一些就可以了。3、答題紙第13題的畫線設計考慮答題與閱卷的方便,完全可以分開兩行,第一空用一條線;第二空另起一行用一條線?,F(xiàn)在是第一空大半行,第2空用一行半,從閱卷情況看,學生答題兩個點混在一起,沒有分開,閱卷有些麻煩。中考命題難。命出高質量的試題,并對教學改革發(fā)生積極的影響,這尤其難。設計和編定一道好的試題和一份好的試卷,要求命題者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