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 - k分布法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_第1頁
提高 - k分布法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_第2頁
提高 - k分布法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_第3頁
提高 - k分布法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_第4頁
提高 - k分布法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高“k 分布法”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尹宏(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北京100871摘要衛(wèi)星測量地面或云面反射的氧氣0.76m 吸收帶一些通道的太陽輻亮度,可遙測洋面或地面氣壓場及云頂氣壓。由于洋面或地面氣壓相對變化約10-3量級,用“k 分布法”計算氧氣通道透過率要求較高的精度和速度。提高“k 分布法”計算精度的途徑是:減少產生誤差的簡化計算;增加截點數,特別是波段內吸收線較多、吸收系數變化較復雜的通道。假設在衛(wèi)星上用干涉光譜儀測量氧氣0.76m 吸收帶一些通道的帶寬均為1cm -1,在1293013220cm -1范圍內,選190個波段,計算不同溫度廓線下通道的平均透過率。大部

2、分通道“k 分布法”的截點數N 20,個別通道氧氣吸收線較多,吸收系數變化較復雜,為了使“k 分布法”通道平均透過率的計算誤差小于10-4,需增加通道內截點數N ,N 最多為136,與逐線計算結果相比,通道垂直透過率的最大均方差小于3×10-5。計算透過率的速度和精度都滿足反演計算的要求。關鍵詞:氧氣0.76m 通道透過率k 分布法引言由于氧氣在空氣中有固定容積百分比,用衛(wèi)星測量氧氣0.76m 吸收帶一些通道地面反射太陽輻射的輻亮度,可遙測反演地面氣壓場及云頂氣壓1。業(yè)務氣象衛(wèi)星將使用高級甚高分辨率的干涉光譜儀,衛(wèi)星通道將更窄,取得更多通道的輻射信息。假設干涉光譜儀衛(wèi)星遙感通道帶寬為

3、1cm -1。氧氣0.76m 吸收帶分布在12847.1941cm -1(0.77949m 至13165.2576cm -1(0.75957m 范圍內。在1293013220cm -1的290cm -1范圍內,選190個波段,大部分波段在氧氣吸收帶內,作為對比,有11個波段在氧氣吸收帶以外。由氣象衛(wèi)星各通道所測輻亮度物理反演氣象要素,必須快速而高精度地計算各通道的透過率。逐線計算(LBL 法計算衛(wèi)星通道的透過率精度較高,但計算量過大,只能作為其他簡捷計算方法計算誤差的標準,在衛(wèi)星資料業(yè)務物理反演系統(tǒng)中還無法實用。為了探索適于業(yè)務物理反演計算方法,Clough 等2提出用FASCOD 軟件計算通

4、道透過率。N ESDIS 業(yè)務反演系統(tǒng)使用的是McMinllin 等3建立的透過率統(tǒng)計模式,即計算一些標準溫度廓線下透過率與氣壓的關系,實際大氣溫度廓線與標準大氣溫度廓線有差別,衛(wèi)星通道透過率也和標準大氣有差別,用統(tǒng)計方法得出通道透過率差別與溫度差別T 的統(tǒng)計關系,可以快捷地計算透過率。劉全華等4改進了McMinllin 等人的2004211208收到,2005207212收到再改稿。第16卷6期2005年12月應用氣象學報JOURNAL OF APPL IED METEOROLO GICAL SCIENCE December 2005統(tǒng)計算法,減少了CO 2通道透過率的計算誤差。金心等5用k

5、 分布法計算CO 2通道透過率,透過率的最大誤差小于0.0035。由于洋面或地面氣壓的相對變化約10-3量級,預研氣壓的物理反演,要求計算氧氣通道透過率的誤差小于萬分之一。本文計算透過率的速度和精度都滿足反演計算的要求。1衛(wèi)星通道透過率的逐線計算在響應函數沒有實測數據前,假設響應函數為拋物線,響應函數在通道中心c 最大,離中心0.5cm -1處響應函數是中心的一半,在響應函數大于零的范圍內,即離中心波數c ±0.52cm -1以內,響應函數y (與波數的方程為y (=1-2(-c 2(1在一定高度以上,需要同時考慮Lorentz 與Doppler 加寬效應,即混合加寬?;旌霞訉挼奈?/p>

6、系數公式為k =S (T D F (x ,y =yS (T D3+-exp (-t 2d ty2+(x -t 2(2式(2中,k 是吸收系數,吸收線強度S (T 是溫度T 的函數,取參數x =(-0/D ,y=L /D ,L 是Lorentz 半寬度,D 是Doppler 譜線寬度,有幾種計算程序可數值計算式(2中的函數F (x ,y 67。由于加寬效應,每條吸收線在每個波數都會按混合加寬的式(2對吸收系數產生或多或少的貢獻,為了精確計算通道內的平均透過率珋(,把所有吸收線對吸收系數產生的貢獻累加,就是總的吸收系數,這種計算方法稱為逐線計算法。通道內平均透過率為:珋(=exp (-k U y

7、(d y (d Nexp (-k U y (Ny (3式(3中,U 是輻射傳輸路程上吸收氣體的數量,y (是通道的響應函數。2逐線計算數值積分步長的選擇用式(3計算通道內的平均透過率,步長過小,計算量過大;步長過大,平均透過率的精度不足。步長是否合適,要看對應波數一個步長的變化,吸收系數k 的變化是否在適當的范圍內,即數值積分時,吸收系數k 的變化是否有足夠詳細的描寫。對流層吸收線主要是Lorentz 加寬,按Lorentz 加寬公式,在=0±L 處,k =S /(2L ,k (d k/d 有極大值k max =S /(2L 2,乘步長就是一個步長吸收系數的變化的極大值k max ,

8、吸收系數k 在一個步長的相對變化為k max /k =/L ,取是一個規(guī)定范圍的數,若k max /k =/L <,即步長<L ,就算滿足吸收系數k 在一個步218應用氣象學報16卷長的相對變化k max /k 是在適當的范圍內。對流層頂以上要考慮Doppler 加寬,在=0±D 處,k =S /(e D ,k (d k /d 有極大值k max =2S /(e D2,乘步長就是一個步長吸收系數變化的極大k max ,吸收系數k 在一個步長的相對變化k max /k =2/D ,步長<D /2,就算滿足吸收系數k的變化是在適當的范圍內。離0越遠,吸收系數越小,所以吸

9、收系數k 的相對變化k/k 的極大值所在的波數比0±L 或0±D 離吸收線中心0更遠。以中心在13099cm -1的通道為例,通道范圍為13098.292913099.7071cm -1,有兩條氧氣吸收線,中心在13098.83735cm -1的吸收線在溫度T =296K 時,強度S =8.476×10-24(cm/mol ,是氧氣吸收帶內最強的吸收線之一。若通道均分為30000段,步長=1.4141/300004.7×10-5cm -1,按混合加寬計算30000段吸收系數的相對變化k/k ,不同高度極大值(k/k max 計算結果見表1。表1各高度L

10、,D ,(k/k m ax ,k 及的數值p /hPaT /KLD(k/k max k/cm -10.001187.60.77×10-70.01360.02290.603×10-2813098.88480.1231.60.66×10-50.01520.01610.262×10-2613098.879710227.70.000670.01500.00930.123×10-2413098.8662100216.70.00690.01470.00430.257×10-240.159×10-25表1中,k 與(cm -1分別是(k/

11、k max 處一個步長的吸收系數變化及波數。由表1可看出:氣壓很低處如0.001hPa ,L 小,吸收系數k 的最大相對變化(k/k max =0.0229,小于2.5%,當氣壓p 10hPa 時,(k/k max <1%。當步長變小,(k/k max 大致按比例減小??梢哉J為:把通道范圍1.4141cm -1等分為30000段,即取步長4.7×10-5cm -1可以保證足夠的精度。3計算透過率吸收線上、下限的選擇為了取得較好的計算精度,在通道=1.4141cm -1范圍內,等間隔取30000個波數計算透過率,由于逐線計算法要計算幾百條吸收線在30000個波數吸收系數的和,再按

12、式(3計算平均透過率。計算一個通道內吸收系數k 的分布,波段外的吸收線對波段內的吸收系數k 也有影響。吸收線強度S 越小、離該通道越遠,影響越小,參與計算的吸收線多些,可提高精確度,但增加計算量。取選擇標準為,如接近通道的若干條吸收線在波段邊緣對吸收系數的貢獻為k 1,離通道較遠的吸收線貢獻若小于k 1,則此吸收線可忽略不計。以中心在13099cm -1的通道為例,通道(13098.292913099.7071cm -1內有兩條吸收線,這兩條吸收線在通道邊緣13098.2929cm -1及13099.7071cm -1處,對吸收系數的貢獻分別為k 1=5.4481×10-25cm 2

13、及k 2=2.162×10-25cm 2,吸收線中心波數小于13098.2929cm -1,在13098.2929cm -1處對吸收系數k 貢獻小于k 1,吸收線中心波數大3186期尹宏:提高“k 分布法”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于13099.7071cm -1,在13099.7071cm -1處對吸收系數k 貢獻小于k 2,取分別等于10-8,10-7,10-6,應入選的吸收線數目見表2。由表2可知,選擇=10-7比=10-6要多選41條吸收線,計算量的增加不大。所以在逐線計算前按=10-7,先計算各波段入選吸收線的上下限。表2不同入選參加計算吸收系數的波數范圍cm -1下限上

14、限入選吸收線數-74864Hitran 86與Hitran 2000的比較FASCOD2的評價Hitran database 是美國空軍地球物理實驗室(AF G L 公布的氣體吸收線參數資料,在1982,1986,1991,1996年和2000年各出一個版本,過去常用FASCOD2程序8計算大氣12月16日,FASCOD2OS/2.1版公布于1989年6月10日。由此推斷FASCOD2所用的是1986年以前的Hitran 版本。最新的Hitran 2000與Hitran 86相比,以中心在1314013145cm -1范圍內吸收線(共7條為例,T =296K 時,線強S (cm/mol 有顯著

15、差別。表3表明,Hitran 數據從1986年到2000年變化10%以上,用Hitran 86的數據得出的軟件FASCOD2計算氧氣在0.76m 透過率將產生顯著的誤差。表3Hitran 86與Hitran 2000線強S 的比較2000線強S 2k 86線強S 86(S 86-S 2k /S 2k7.370×10-24 6.43×10-24-0.1281.635×10-261.45×10-26-0.1131.421×10-261.26×10-26-0.1138.833×10-247.71×10-24-0.1271

16、.461×10-261.30×10-26-0.1101.695×10-26 1.51×10-26-0.1097.468×10-246.52×10-245吸收系數隨氣壓、溫度變化的模擬張華等計算22個壓力和3個溫度下的吸收系數,用指數多項式模擬吸收系數與溫度的關系。22個壓力分別是0.01,0.0158,0.0215,0.0464,0.1,0.158,0.215,0.464,1,2.15,4.64,10,21.5,46.4,100,220,460,700,1013.25hPa ;3個溫度分別是200,260,320K 。其表達式為k =

17、k (T 0(T T 0(a +bT (4由于外推比內插產生較大的誤差,大氣下層吸收氣體密度較大,吸收系數的誤差引起計算透過率的誤差也大。海平面氣壓有時大于1013.25hPa ,張華等所取的最大氣壓1013.25hPa 的數值偏小。只用3個溫度得出的式(4表示吸收系數隨溫度的變化,難以保證較優(yōu)的精度。所以本研究取41個氣壓、不同氣壓(高度按常見溫度變化各取8個溫418應用氣象學報16卷張華,石廣玉.兩種逐線積分輻射模式大氣吸收的比較研究.大氣科學,待發(fā)表。度作為該氣壓的溫度格點。41個氣壓數值為:0.049,0.149,0.348,0.749,1.251,1.751,2.503,3.502,

18、4.502,6.005,8.505,12.51,17.50,22.50,27.50,40.03,55.0,77.5,92.5,107.5,125.0,142.5,175.0,224.9,274.9,324.9,374.9,415.0,452.4,487.5,534.9,594.9,644.9,685.0,739.9,814.9,884.9,935.0,1080hPa 。各氣壓取不同的8個溫度,第一個溫度T 1比此高度最低溫度還低,第八個溫度T 8比此高度最高溫度還高,如地面的最高和最低溫度分別為210K 及330K ,對流層頂(226hPa 的最高和最低溫度分別為196K 及260K ,平流層

19、頂(1hPa 的最高和最低溫度分別為211K 及319K 。在T 1,T 8之間大致等間隔取6個溫度T 2,T 7。按上述氣壓、溫度格點事先計算41×8組吸收系數,使用時按溫度、氣壓雙重樣條內插,以提高計算不同溫度氣壓條件下吸收系數的精度。6吸收線混合加寬計算的簡化在主頻為1.8GHz 的Pentium 4計算機上,計算Lorentz 公式需1.5×10-7s ,計算混合加寬公式(2需4.4×10-7s ,計算時間為計算Lorentz 公式的2.93倍。如計算精度要求不高,當式(2中L 比D 大很多,即y >3.2時,可以忽略Doppler 加寬效應,用較簡

20、單的Lorentz 公式計算吸收系數。由于用氧氣吸收波段遙測氣壓分布要求通道平均透過率精度在萬分之一以內,為考察Lorentz 公式計算的精度,對不同x ,y 條件下按Lorentz 公式及混合加寬公式(2計算兩者吸收系數比k L /k m ,結果見表4。誤差大于萬分之一的下加橫線。表4不同x ,y 條件下,k L /k m 的數值xy注:下加橫線者為誤差大于萬分之一。由表4可知,若要求計算誤差小于萬分之一,用簡化的Lorentz 公式代替計算量較大的混合加寬公式(2,條件y >3.2是不夠的,需提高到y(tǒng) >80或x >200,才能保證透過率精度在萬分之一以內。目前計算機的速

21、度加快,使大量使用混合加寬公式(2計算吸收系數成為可行。由于波數離吸收線中心越遠,吸收線對吸收系數的貢獻越小,所以一般計算中采取在x 超過一定數值(如1000時,就忽略此吸收線對吸收系數的影響,以節(jié)省計算時間,稱為線翼截斷。目前計算機的速度加快,Lorentz 公式的每次計算時間為1.5×10-7s ,不進行或減少線翼截斷可提高計算精度,增加的計算量是計算機能承擔的。5186期尹宏:提高“k 分布法”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 卷 應 用 氣 象 學 報 16 816 7 Gauss 數值積分的改進 為了較快地計算通道平均透過率 ,1981 年石廣玉 9 提出 ,將 Gauss 數

22、值積分法用于 k 分布法 ,取 N 為截點數 , 為了把 0 和 1 作為積分上下限 , 石廣玉采取式 ( 5 的變換后 , t 的 上下限為 0 和 1 。 t 代表各分段的權重 ,其和為 1 。 -1 +1 N f ( x d x 2 i =1 f ( x x i i ( 5 ( 6 ( 7 t = 1 + x 2 N , t = L ( 1 + x x 2 ( = 珋 i =1 t iexp j =1 k ij ( 珚j ,珔j U j T p 41 × 個壓強和溫度組合下 ,等間隔計算 30000 個波數的吸收系數 k 值 。以響應 在 8 函數為權重 ,按大小在通道 內從大

23、到小重新排列 , 使 k 成為單調下降的函數 , 求 N = 6 及 N = 14 的 Gauss 截點 k 值 , 得出各通道的吸收系數 k 分布數組 H ( N , 41 , 8 , N 為截 點數 ,41 是壓強個數 ,8 是溫度個數 。 在任意壓 、 溫廓線下 ,已知氣壓 、 溫度 ,可由數組 H ( N ,41 ,8 用雙重樣條內插計算 N 個截點的吸收系數 k i 值 。式 ( 7 中 , i 是 k 分布各子分段標號 , j 是大氣分層高度標號 , U j 是某層單位截面氧分子數 。用式 ( 7 可計算通道平均透過率 。在標準大氣溫度廓線 下 , 將 k 分布法與逐線計算法得出各

24、高度的平均透過率相比 , 求出均方差 。 為了縮小 k 分布法的誤差 , 變化式 ( 6 的指數 r , 不同的指數 r , k 分布法的均方差不 同 。以 13022 cm - 1 為中心的通道為例 ,將式 ( 6 改為 t = ( 1 + x r r (1 + x , t = 2 2r r- 1 x ( 8 不同的 r 和 N 時的均方差見表 5 。由表 5 知 ,選用 N = 14 , r = 4. 3 ,均方差為 6. 26 × - 6 10 , 誤 差 數 值 較 小 。對 含 有 S > 10 - 26 ( cm/ mol 強 線 的 通 道 , 用 式 ( 8 變

25、 換 , 以 12990 cm - 1 通道為例 ,表 6 取 N = 6 和 N = 14 均方差都較大 。 表5 13022 cm - 1 通道不同變換指數 r 及截點數 N 時的均方差( × - 8 10 N r 1. 5 10614 88456 2 3144 39892 2. 5 1104 28359 3 864 20232 3. 5 972 28002 4 826 19705 4. 3 626 23264 4. 6 1200 29502 5. 3 937 26371 14 6 表6 12990 cm - 1 通道不同變換指數 r 及截點數 N 時的均方差( × -

26、 8 10 N r 1. 2 6303 117505 2 2484 37912 2. 8 2693 41894 3. 6 1179 55529 4. 4 5357 65601 5. 2 5384 88356 14 6 石廣玉用 k 分布法處理的波段較寬 ( 約 100 cm - 1 , 波段內吸收線多達幾百條 , 計算 期 : 提高 k 分布法” 6 尹 宏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 817 的步長也較大 ,吸收系數重排的結果 ,吸收系數最大的區(qū)域吸收系數隨波數變化最快 ( 圖 1 中 A 線 。為了使 Gauss 數值積分的分段在變化較快處分段更細一些 , 所以采用式 ( 6 表示的

27、變換 。 氧氣吸收帶的通道波段較窄 ( 1 cm - 1 , 波段內吸收線較少 ( 多數 0 2 條 , 最多 20 條 ,計算的步長較小 ,吸收系數按大小重排后 ,吸收系數的相對變化 d k/ ( k d 在離吸收 線中心 Lorentz 或 Doppler 寬度以外有極大值 ,即吸收系數 k 不是在 k 最大的區(qū)域變化最 快 ,而是在離吸收線中心 Lorentz 或 Doppler 寬度以外變化最快 , 圖 1 中 B 線是中心波數為 13033 cm - 1 的通道 , 氣壓為375 hPa ,溫度為235 K ,通道均 分 30000 段 , 計算所得吸收系數按大 小重排的分布實況 ,

28、B 線左方吸收系 數極大處 ,代表吸收線中心附近 ,曲線 斜率并不是最大 。 為了減小 k 分布法的誤差 , 在吸 收系數相對變化d k/ ( k d 極大附近把 k 分布分為兩段 , 分別用 N = 6 和 N = 14 的式 ( 7 進行變換 , 使 d k/ ( k d 極 大附近 , Gauss 數值積分的分段更細一 些 ,分 20 段的 k 分布計算平均透過率 均方差更小 , 以 12990 cm - 1 通道為例 , 表 6 取 N = 6 和 N = 14 均方差都較 大 , 改為三參數 , N = 20 ,均方差顯著縮 小。 取三參數 , Q 是百分數分界點 , 大致在吸收系數

29、相對變化 d k/ ( k d 極大值附近 , r2 是吸收系數較大一側 N = 6 的指數 , r1 是吸收系數較小一 側 N = 14 的指數 , 反復調整 Q , r2 及 r1 的數值 , 由表 7 可見 , Q = 0 . 945 , r1 = 1 . 92 , r2 = 1. 5 這 一 組 , 均 方 差 圖1 吸收系數按大小重排的圖像 (A 線為石廣玉計算值 9 ,B 線為本文計算值 表7 12990 cm - 1 通道 N = 20 時不同分界點 Q 及 變換指數 r 1 與 r 2 的均方差 ( × - 8 10 Q r1 r2 均方差 429 645 557 4

30、03 189 134 0. 953 0. 975 0. 941 0. 949 0. 960 0. 945 2. 30 1. 90 1. 90 2. 00 1. 60 1. 92 1. 90 1. 50 1. 60 1. 90 1. 50 1. 50 = 1. 34 × - 6 最小 ( 小于萬分之一 。 10 有的通道內吸收線較多 ,吸收系數隨波數變化較復雜 ,需把通道分更多段 ,分段用 k 分布 模擬 ,截點數 > 20 ,才能使平均透過率的均方差小于萬分之一 。如 13163 cm - 1 通道內有 16 條吸收線 ,取 N = 20 時 ,均方差為 0. 00093257

31、 ,仍大于 0. 0009 ,把通道分 10 段 ,分段用 k 分布法模擬 ,共取 114 個截點 ,均方差為0. 0000148 ,縮小 63 倍 ,小于 0. 0001 。 卷 應 用 氣 象 學 報 16 818 8 結 論 模擬計算了 190 個通道 ,在主頻為 1. 8 GHz 的 Pentium4 計算機上 ,用改進的 k 分布 法計算 41 個高度到大氣頂的通道平均透過率 : 截點數 N = 6 的有 52 個通道 ,計算機用時 0. 0095 s ;截點數 N = 14 的有 53 個通道 ,用時 0. 0175 s ; 截點數 N = 20 的有 59 個通道 , 用時0.

32、023 s ; N = 6 ,14 ,20 的通道共 165 個 ,占 190 個通道的 86. 8 % ,其余 25 個通道 ,截 點數 N 分別是 28 ,34 ,42 ,48 ,54 ,60 ,62 ,82 ,88 ,108 ,114 ,120 及 136 , 其中 N = 48 , 用時 0 . 048 s ; N = 136 ,用時 0. 128 s 。與逐線計算法相比 , 通道透過率的均方差都小于 3 × 10 - 5 。逐線計算法計算通道透過率所需計算機時間與通道內吸收線的數量有關 , 所需時 間為 79 至 162 s 。 k 分布法比逐線計算法快得多 。在逐線計算基

33、礎上設計的改進的 k 分 布法 ,計算透過率的速度和精度都滿足反演計算的要求 。 參考文獻 1 Barton I J , Scott J C. Remot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pressure using t he oxygen A2band of absorption. A ppl Optics , 1986 , 25 (19 :35023507. ceedings of SPIE , 1981 ,277 :152166. (2 :358363. 4 劉全華 ,董超華 ,黎光清 . CO2大氣透過率的統(tǒng)計算法 . 大氣科學 ,1989 ,13 (2 : 22823

34、7. 5 金心 ,尹宏 . 計算 HIRS/ 2 通道透過率的指數和模式 . 應用氣象學報 ,1996 ,7 (1 :96102. 6 Diayson S R. Rapid computation of Voigt profile , J Q uan S pec Rad T ran , 1976 ,16 (7 :611614. 1992 ,48 (5 - 6 :743762. AF GL2TR28220392. 7 Schreier F. The Voigt and complex error function : a comparison of computional met hods ,

35、J Q uan S pec Rad T ran , 9 石廣玉 . 大氣輻射計算的吸收系數分布模式 . 大氣科學 ,1998 ,22 (4 :659676. 2 Clough S A , Kneizy F X , Rot hman L S , et al. At mospheric Spectral Transmittance and Radiance : FASCOD1B. Pro2 3 McMinllin L M , Fleming H E. At mospheric transimittance of an absorbing gas : A computationally fast a

36、nd accurate transmittance model for absorbing gases wit h constant mixing ratio in inhomogeneouce at mospheres. A ppl O pt , 1976 ,15 8 Ridgway W L , Moose R A , Cogley A C. At mospheric Transmittance/ Radiance : Computer Code FASCOD2. 1988 , 期 : 提高 k 分布法” 6 尹 宏 “ 計算遙感通道透過率精度的方法 819 sure of ocean ,

37、eart h and cloud surface.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pressure is about 10 - 3 ,so t he precision of vertical t ransmission calculated by k2dist ribution met hod must be less t han 10 - 3 . less t han 3 × - 5 . 10 1 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創(chuàng)刊 ,創(chuàng)刊號已于 2005 年 5 月正式出版 。 lating processes , ( 2 when t he variati

38、on of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complicated in t he chan2 nel , increasing t he number of sectional point s. The ext reme number of sectional point s is 者以及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的人士 ,并竭誠為他們服務 。本刊將致力于促進氣候變化研究的學科發(fā)展 ,并 環(huán)境改善 、 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應用 。 推動研究成果在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 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措施制定 、 氣候政策與環(huán)境外交談判 、 生態(tài)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主要發(fā)表國內外氣候變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與進展 ,以及與氣候變化有關的交 叉學科 ,如地球科學 、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 、 人文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最新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