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基本知識_第1頁
中冷器基本知識_第2頁
中冷器基本知識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冷器基本知識中冷器的安裝目的,主要是為降低進氣溫度,或許讀者會問:為何需要降低進氣溫度?這就得提到渦輪增壓的原理。渦輪增壓的工作原理,簡單說是利用引擎排廢氣來沖擊排氣葉片,然后帶動另一側進氣葉片,強制壓縮空氣并送往燃燒室中,由于排廢氣的溫度通常都高達8、9百度,連帶使渦輪本體同樣處于極高溫的狀態(tài),如此便會提高流過進氣渦輪端空氣的溫度,加上壓縮過的空氣同樣也會產生熱度(因為壓縮過的空氣分子距離變小,會相互擠壓、磨擦產生熱能現象),如果這股高溫氣體未經冷卻就進入汽缸中,很容易導致引擎燃燒溫度過高,接著就會使汽油預燃發(fā)生爆震,讓引擎溫度更加上升,同時壓縮空氣的體積也會因熱膨脹而大幅降低含氧量,如此

2、一來便會降低增壓效益,自然無法產生該有的動力輸出。另外,高溫也是引擎的隱形殺手,若不設法降低運轉溫度,一旦遇到天氣較熱的環(huán)境,或是長時間操駕的情況下,很容易增加引擎故障機率,因此才需加裝中冷器來降低進氣溫度。知道中冷器的功能后,接著我們來探討它的構造及散熱原理為何。中冷器主要是由兩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名稱為Tube,其功能在于提供一個通道,容納壓縮空氣使之流過,因此Tube必須是密閉空間,如此壓縮空氣才不至于發(fā)生泄漏壓力的問題,且Tube的外形還分成四方形、橢圓形與長錐形三種,其差別在于風阻與冷卻效率間的取舍。第二部分名稱為Fin,也就是俗稱的鰭片,通常位于上下兩層Tube間,并緊密的與Tu

3、be相粘在一起,其功能在于散熱,因為當壓縮熱空氣流經Tube時,會將熱量經由Tube的外壁傳達到鰭片上,此時若有外界溫度較低的空氣流經鰭片時,就能順便將熱量帶走,達到冷卻進氣溫度的目的。經由上述兩部分不斷重疊一起,直到1020層的結構物,則稱為Core,這部分就是所謂的中冷器主體。另外,為了使來自渦輪的壓縮氣體在進入Core前,能有緩沖及蓄壓的空間,及出Core后能提升空氣流速,通常都會在Core兩側,再裝上名為Tank的零件,其外型像漏斗狀一般,其上還會設置圓形進出口,以方便連接硅膠管,而中冷器就是經由上述四個部分所組成。至于中冷器散熱的原理就如同剛才提到的一般,是利用眾多的橫向Tube分割

4、壓縮空氣,然后來自車頭的外界直向冷風,再經過與Tube相連的散熱鰭片,就可達到冷卻壓縮空氣的目的,使進氣溫度較為接近外界溫度,因此若要增加中冷器的散熱效率,只要加大其面積及厚度,以增加Tube數量、長度和散熱鰭片等,就可達到此目的。但有這么容易嗎?其實不然,因為愈長、面積愈大中冷器,就愈容易產生進氣壓力耗損的問題,而這也是本單元主要探討的問題之一。     雖然大容量中冷器,因熱交換時間延長有更好的冷卻效能,但卻會發(fā)生空氣流速變慢及壓力損失的問題,且進一步使渦輪遲滯現象更為嚴重,為什么?這要從兩個方面談起。相信曾經自己洗過車的讀者都知道,要讓水管里的水柱噴的較遠、較快,只需

5、擠壓水管頭就可達成,為什么會這樣?那是因為在水壓不變的情況下,單位時間的流量不會因管徑大小而改變,因此為達到這目的,只要縮小管徑,流速自然變快,相反的一增加管徑、流速就會變慢,而這情況也發(fā)生在整個進氣管路里。因為當空氣由原先容納空間較小的進氣管路中,流經空間較大的中冷器時,就會產生流速變慢的現象,且此問題對于小出風量渦輪搭配大型中冷器時尤其嚴重,如此一來將使渦輪遲滯現象更為嚴重。 另外,當空氣由進氣管路進入中冷器的Tube時,會因管徑粗變細的分流轉換,產生流速阻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損失,再加上許多中冷器為增加冷卻效率,都會在Tube里設置鰭片(Tube不一定是中空的),這樣也會產生氣流阻力,

6、兩者相加,渦輪遲滯問題相對會更加明顯。值得一提的,上述提到的壓力損失,指的并非是增壓值的減少,因為進氣管路是密閉的,所以排氣泄壓閥的泄壓動作,一定需達到車主設定的增壓值才會進行,因此恒壓值是不會降低,只不過會延長到達的時間(因為部分壓力被消耗掉)及影響增壓反應,而這也是壓力損失造成的最大影響。既然加裝中冷器會使渦輪遲滯更加明顯,可是又不能不裝,因此如何兼顧冷卻效率及壓力維持,則成了改裝中冷器的首要課題。     一個強調性能化的中冷器,除要有良好的散熱能力外,壓力損失的減低亦必須考量進去,不過抑制壓損與提升冷卻效率,在技巧上是完全相反的,譬如一個體積大小相同的中冷器,倘若完

7、全以散熱為出發(fā)點來設計,里面的Tube就需做得更細且增加鰭片數量,如此就會增加空氣阻力;但如果就維持壓力層面來著手,又得加粗Tube及減少鰭片,相形之下熱交換的效能便較差,所以中冷器的改裝絕不如我們想象中的簡單。因此要兼顧冷卻效率與維持壓力的方法,大部分會從Tube與鰭片兩部分來著手。首先是Tube部分,其中又分成兩種方式,第一:使用管徑較粗但管壁極薄的式樣,以粗管徑來增加空氣流通的順暢度,并利用管壁薄的特點提高散熱性。第二:在管徑較粗的Tube里,額外設置鰭片在里頭的方式,來增加熱空氣接觸金屬片面積,以提高熱傳達量,自然散熱效率也就能增加,不過此種設計大多使用在競技車或是高增壓車輛的中冷器里

8、,如此才不至于產生太大的遲滯現象。接下來是鰭片部分,一般型中冷器的鰭片,其形狀通常為直條狀無任何開口,且中冷器的寬度多長,鰭片就有多長,不過既然鰭片在整個中冷器里,扮演散熱功能的主要角色,因此只要增加其接觸冷空氣的面積,就能提高熱交換功率,因此許多中冷器的鰭片形式的設計,以波浪狀或是俗稱百葉窗設計的鰭片最為流行。不過就散熱效率來說,還是交疊散熱鰭片為最佳,但產生的風阻力量也最為明顯,因此較常見于日本D1參賽車上,因為這些比賽車輛的速度都不快,可是卻需良好的散熱效果,來保護游走于高轉速的引擎。     談完中冷器的各項改裝理論后,接著我們來了解一下,實際改裝時需注意的事項有哪

9、些。一般來說,改裝用的中冷器大多分成原廠交換型式,以及需要大幅改變管路配置的大容量套件。直接交換式的規(guī)格和原廠相差不多,差異僅在于內部Tube與鰭片設計不同與厚度稍微加寬,此套件適合原廠未改的車輛,或改裝幅度不大的場合,能將原廠引擎潛力激發(fā)出來。至于大容量的中冷器,則除了加大迎風面積強化散熱性以外,更會提高厚度以確保溫度恒定,以澔陽生產的中冷器為例,一般型約在5.5至7.5公分左右(適合1.62.0升車輛使用),加強型約在8至105公分左右(適合2.5升以上車輛使用),加上還會運用大漏斗狀的蓄氣Tank,使氣流通過的抵抗能減至最小限度,當然使用加強型中冷器的場合,出現在配置中大型渦輪時才較為適

10、用,例如6號渦輪以下的引擎,就不建議使用,因為這樣遲滯的狀況會較為嚴重,不利于低速增壓反應,不過在NA改Turbo的車輛里,中冷器還是大一點較好,因為原廠設計的冷卻效率可能不夠,另外就算是低增壓設定亦不可省去中冷器,畢竟較低的進氣溫度,不但能延長引擎耐用度,對于動力輸出的穩(wěn)定也有助益。另一方面,中冷器除利用空氣散熱外,還有利用水冷式樣,豐田銘機3S-GTE就是一個例子,它的優(yōu)點主要就是其Cooler本體剛好位于節(jié)氣門前,因此進氣管路極短有著高反應的特色,加上水本身的恒溫性非常高,對進氣溫度的恒定性也有很大幫助,尤其是車頭無撞風效應時更加明顯,如塞車。不過,由于它需要另接專用水泵浦及水箱散熱排,

11、而且降溫幅度不如直接空氣冷卻來得大,因此目前還是以空冷式中冷器為主流。     至于中冷器的安裝位置,大體上分成前置式與上置式兩種,就散熱性來看當然是位在前保桿內的前置式較為優(yōu)秀,不過論及反應性的話,則屬上置式較占便宜,這便是其管路短帶來的增壓直接效果,例如Impreza WRCar為縮短前置中冷器的管路,便將節(jié)氣門反置來降低因管路過長帶來的壓力耗損,由此不難想見進氣管路的整體搭配,亦是改裝中冷器時不得不注意的重點。因此在升級或加裝中冷器時,除要注意中冷器的大小外,管路的長度盡量減短,并拉成直線化以減少彎角、焊接點等,都是增加空氣流速的方法,因為如果有太多焊點與折角的話,氣

12、流的順暢性一定會不佳而發(fā)生壓損現象。 其次就像前面所談的中冷器原理,中冷器的Tube過細易增加抵抗影響反應,并且管壁里的溫度會較高,同理稍微加粗進氣管徑也是不錯的方法,至于這個管徑大小的匹配,主要還是要看渦輪出風口與節(jié)氣門口徑而定。值得一提的是,中冷器前后的進出口管路直徑,應該是出口后的管徑比入口前粗10%左右,原因在于較大的出口管徑,能讓出Core的冷卻空氣,以較快的速度通過中冷器,對于流速的增加,能產生正面的幫助。    再來關于中冷器的材質部分,通常都是使用鋁合金材質制成,不但富質感增加美觀程度,還可因鋁質的高熱傳導性增加散熱效果,另外輕量化的優(yōu)點,也是選擇鋁合金材質

13、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金屬管之間的橡膠連接管,建議大家盡可能采用三或五層包覆的硅橡膠制品,這種硅膠管的延展性極佳、耐高溫、高壓又不會硬化,所以小至真空管、中至水管、大至整個進氣管路都是非常不錯的原廠代用品,相當適合運用在高熱的渦輪引擎上,再加上寬型對夾不銹鋼束環(huán)的固定,可避免爆管或漏氣的問題產生,且有別于原廠的黑色,對于提升車輛戰(zhàn)斗氣息,有相當大的幫助,如此才可使車主放心駕馭愛車。 相信許多Impreza車主在升級渦輪時,都產生不知沿用原廠上置設計的加大型中冷器好,還是直接改用前置式較佳呢?要解決此問題就要需以升級的渦輪號數來決定。由于水平對臥引擎排氣頭段,相較于直式引擎而言顯得較長,連帶使得低速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