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中語文必修四默寫 高一( )班 姓名 1. 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何以伐為?求!周任有言曰:“ , ?!蔽6怀?,顛而不扶, ?且爾言過矣。 , ,是誰之過與?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既來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2.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則何如?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 ,王道之

2、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 。”參考答案1.是社稷之臣也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則將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則修文德以來之;則安之;邦分崩離析;而在蕭墻之內也2.棄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 數(shù)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雞豚狗彘之畜;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黎民不

3、饑不寒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默寫測試卷班級_ _姓名_ _學號 成績_ _要求背誦的課文:1、季氏將伐顓臾第五、六段(選自論語);2、寡人之于國也第六段(選自孟子);3、勸學全文(選自荀子);4、師說全文(選自韓昌黎文集校注)請在空格處默寫(每空2分,共100分):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是個大思想家,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他的學說后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對后世影響極大。是個大教育家??鬃优d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

4、了教育對象的范圍。主張“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相傳,孔子晚年編訂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書等幾部書,還根據(jù)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春秋一書。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對話,真實地反映出了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學說,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季氏將伐顓臾第五、六段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 ,

5、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 ; 。吾恐季孫之憂, , ?!?、孟子(前373前289):名軻,戰(zhàn)國時鄒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側重于個人道德的“仁”,推演為政治方面的仁政學說。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均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時封他為“亞圣”。孟子一書記載了他的言行。孟子是儒家經典,是“四書”之一。其文向以雄辯著稱。他善于運用“蘇格拉底式”的誘對方就范的論辯方法,并且詞鋒尖利,文辭鋪張,喜用排偶,顯得咄咄逼人。寡人之于國也(孟子)“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6、謹庠序之教, , 。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

7、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勸學 荀況 : 。 , , ; ,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 ,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 , ; ,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 ; ,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8、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4、韓愈(768824)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為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韓愈提出來的,是一種與內容空洞、重視詞藻、堆砌典故、講究對偶的駢文相對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內容,取法先秦兩漢散文文法。師說選自昌黎先生集?!罢f”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如馬說、捕蛇者說、愛蓮說、師說等都屬于這一種文體。師說(唐)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

9、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 ? 、 , ,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 ,或師焉,或不焉, ,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吾子不齒,今其智

10、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孔子師郯子、萇子、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 , 。” ,師不必賢于弟子, , ,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答案:1、季氏將伐顓臾: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2、寡人之于國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3、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用心一也。用心躁也。4、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