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人的內分泌系統(tǒng)包括分散在體內的一些無管腺和細胞。這些腺體或細胞在一定的刺激(神經的或體液的刺激)作用下分泌某種特異性物質到體液中,這些物質叫做激素(hormone)。2. 垂體位于腦的下部,因此又叫腦下垂體。垂體在內分泌系統(tǒng)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人和脊椎動物的主要內分泌腺,因為它不僅有重要的獨立作用,而且還分泌幾種激素分別支配性腺、腎上腺皮質和甲狀腺的活動。垂體的活動又受下丘腦的調節(jié),下丘腦通過對垂體活動的調節(jié)來影響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分級調節(jié))3. 下丘腦的神經細胞分泌多種下丘腦調節(jié)激素。這些調節(jié)激素經下丘腦通到垂體的門脈達到腺垂體,調節(jié)、控制腺垂體的激素分泌。由此可見,下丘腦與垂體的功
2、能上的聯(lián)系是神經系統(tǒ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聯(lián)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 生長激素釋放激素 腺垂體 刺激生長激素釋放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 腺垂體 抑制生長激素釋放催乳素釋放抑制激素 腺垂體 抑制催乳素釋放黑色細胞刺激素釋放抑制激素 腺垂體 抑制黑色細胞刺激素釋放5. 神經垂體分泌兩種激素:抗利尿激素(又稱血管升壓素)和催產素。催產素有強大的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6.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作用于其他的內分泌腺,產生廣泛的影響,因此這四種激素又叫促激素。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又統(tǒng)稱為促性腺激素。這些促激素是它們所作用的靶腺體的形態(tài)發(fā)育和維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而且還刺激這些腺體的激素
3、形成和分泌。7. 生長激素 全部組織 刺激蛋白質合成和組織生長;減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進脂肪分解催乳素 乳腺 促進乳腺生長和乳汁形成黑色細胞刺激素 上皮色素細胞 增加黑色素的合成與擴散(皮膚變黑)8. 生長激素促進蛋白質合成,刺激細胞生長,包括細胞增大與數(shù)量增多。它對肌肉的增生和軟骨的形成與鈣化有特別重要的作用。9. 人的甲狀腺分為兩葉,緊貼在氣管上端的甲狀軟骨兩側。10. 甲狀腺分泌兩種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thyroxine,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人體內只有這兩種激素含碘。甲狀腺激素(T3、T4)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器官。甲
4、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物質代謝與能量轉換,促進生長發(fā)育。促進骨骼成熟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作用;甲狀腺激素也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正常發(fā)育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必須在關鍵時期得到必要的甲狀腺激素才能保證大腦正常發(fā)育。(呆小?。簨胗變簳r期缺碘造成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引發(fā)的病癥,病人的骨骼停止生長,到二三十歲還像小孩一樣矮?。恢橇σ餐V拱l(fā)育,只有四五歲小孩的智力水)是一種。11. 胰腺中有兩類組織,一類是腺泡組織,分泌消化酶;另一類是胰島組織,分散在腺泡組織之中,像小島一樣。胰腺中有幾十萬個胰島。胰島細胞至少可以分成五種,其中的細胞約占細胞總數(shù)的15%-25%,分泌胰高血糖素;細胞約占細胞總數(shù)的70%-80%,
5、分泌胰島素。12. 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形成的兩條肽鏈所組成的蛋白質,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決定于血糖的濃度。胰島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歸結為:(1)胰島素促進肝細胞、肌肉細胞、脂肪細胞攝取、貯存和利用葡萄糖。(2)胰島素還抑制氨基酸轉化成葡萄糖。13. 胰島中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29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它的主要作用與胰島素相反,可促進肝糖元的分解,使血糖升高,作用強烈;它還促使脂肪分解。血糖濃度下降(低于80mg/100mL血液)可以作用于胰島細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濃度上升則使細胞的分泌減少。14. 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一般維持在100mg/100mL上下。維持血糖濃度的正常水平需要神經
6、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協(xié)同作用。在內分泌系統(tǒng)中胰島素是現(xiàn)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濃度的激素則有胰高血糖素、腎上腺髓質激素等幾種激素??崭寡菨舛瘸^130mg/100mL稱為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超過160180mg/100mL,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這就是糖尿。(chapter3)15. 人體對抗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包括身體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學防御。通常病原體不能穿過皮膚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皮膚的表面有一層死細胞(角質細胞),病原體不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存,而且皮膚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細菌。16. 如果病原體突破體表屏障,某些白細胞和血漿蛋白便
7、會產生反應。當人的皮膚破損后,往往會引起局部炎癥反應,受損傷的部位出現(xiàn)疼痛、發(fā)紅、腫脹、發(fā)熱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當皮膚破損時,毛細血管和細胞被破壞,人體會釋放一種多肽類的物質,引發(fā)神經沖動,使人產生痛覺;還會使受損傷部位的微動脈和毛細血管舒張、擴大,皮膚變紅;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質和液體逸出,形成局部腫脹,同時局部體溫升高。這樣可以增強白細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7. 皮膚的任何破損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進入體內,引起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從毛細血管中鉆出,進入受損傷部位的組織間隙。一個中性粒細胞可吞噬幾個細菌。單核細胞則分化成巨噬細胞,可以吞噬上百個細菌和病毒。這些白細胞及一些壞死組織、
8、壞死細胞、死細菌和活的白細胞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黃色黏稠的液體,叫做膿液。膿液的出現(xiàn),表示身體正在克服感染。此外,一些血漿蛋白也會產生反應,破壞病原微生物。18. 按照細胞質中有無顆粒,可以將白細胞分為顆粒細胞和無顆粒細胞。顆粒細胞又可以根據其顆粒對染料的反應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無顆粒細胞可以分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19. 可以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叫做抗原(antigen)一類物質。含有特異性化學物質(蛋白質、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20. 一部分淋巴干細胞在發(fā)育過程中先進入胸腺(thymus),在此分化增殖,發(fā)育成熟。這種淋巴細胞叫做T淋巴細胞(T-lymphoc
9、yte)。另一部分淋巴干細胞,在鳥類中是先在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發(fā)育成熟。因此,這類淋巴細胞叫做B淋巴細胞(B-lympho原cyte)。哺乳動物B淋巴細胞發(fā)育場所可能在骨髓。21. 人體所有細胞的細胞膜上都有一種叫做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 his原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分子標志,這是一種特異的糖蛋白分子。這種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在胚胎發(fā)育中產生,所有的身體細胞上都存在.22.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受到刺激,開始反復分裂,形成巨大的數(shù)量。同時分化成不同的群體,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為記憶細胞進入靜止期,留待以后對同一類型病原體的
10、再次入侵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應。23. 成熟的T淋巴細胞分成不同的群體,其中有成熟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還有成熟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這些細胞成熟后離開胸腺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每一個成熟的T淋巴細胞只帶有對應于一種抗原的受體。如果沒有遇到這種抗原,這個T淋巴細胞就處于不活動狀態(tài)。T細胞對自身細胞上的MHC標志不發(fā)生反應。當一個細胞毒性T細胞遇到與它的受體相適應的抗原,而且是呈遞在抗原-MHC復合體上時,這個T細胞便會受到刺激。但是還必須有一個輔助性T淋巴細胞也被同樣的呈遞在抗原-MHC復合體上的抗原所激活,這個輔助性T淋巴細胞分泌多種蛋白質促進這個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開始分裂,形成一個克隆(基因型相同的
11、細胞群體)。這個細胞毒性T細胞的后代分化為效應細胞群和記憶細胞群,每一個細胞都具有相對應于這種抗原的受體?;罨募毎拘訲淋巴細胞識別嵌有抗原MHC復合體的細胞(已被感染的體細胞或癌細胞)并消滅之。24. 所有的抗體分子都是蛋白質,但每一種抗體分子的結合位點只能與一種抗原匹配??贵w分子基本結構是Y形的,兩臂上有同樣的結合位點(2個)。25. 成熟的B淋巴細胞的受體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細胞膜上。當它的受體分子兩臂遇到相應的抗原并將它鎖定在結合位點后,這個B淋巴細胞便被致敏了,并準備開始分裂。但B細胞分裂的啟動還需要另外一個適當?shù)男盘枺@個信號來自一個已經被抗原MHC復合體活化了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
12、活化的輔助性T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以促進致敏B淋巴細胞分裂。反復分裂形成的B細胞克隆分化為效應B細胞和記憶B細胞。效應B細胞(又稱漿細胞)產生和分泌大量的抗體分子,分布到血液和體液中。26. 抗體與這類細胞外的病原體和毒素結合,致使病毒一類的抗原失去進入寄主細胞的能力,使一些細菌產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還可使一些抗原(如可溶的蛋白質)凝聚而被巨噬細胞吞噬。在一次免疫應答中產生的抗體不會全部用完,各種各樣的抗體在血液中循環(huán)流動。27. 。18世紀,詹納用接種牛痘來預防天花。牛痘病毒能在人體內誘發(fā)出抵抗天花病毒免疫力。19世紀,巴斯德發(fā)明了滅活和減毒的疫苗。現(xiàn)有的疫苗有三種類型:1.滅活的微生
13、物;2.分離的微生物成分或其產物;3.減毒的微生物。28. 能引發(fā)過敏反應的物質叫做致敏原(allergen)。過敏反應(變態(tài)反應)分速發(fā)型與遲發(fā)型兩類。速發(fā)型過敏反應可在接觸致敏原幾分鐘后開始,如青霉素、蜂毒等引起的過敏反應。這種反應強烈,如不及時治療可以導致死亡。29. 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嚴重的免疫缺乏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一詞的英文縮寫。感染HIV以后,一般要經過很長的潛伏期(8到10年)才發(fā)病。HIV是一種逆轉錄酶
14、病毒。它侵入人體后能識別并結合輔助性T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進入細胞。HIV的遺傳物質是RNA,在輔助性T淋巴細胞中由于逆轉錄酶的作用形成互補的DNA,并整合到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DNA中。經過長時間的潛伏后,輔助性T淋巴細胞被激活,前病毒復制出新的HIV,并破壞輔助性T淋巴細胞。HIV還可以感染體內其他類型的細胞,如腦細胞、巨噬細胞。30. 種群用于人類又稱人口,是指占有一定空間和時間的同一物種個體的集合體,它由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的個體組成,通常一個物種包含很多種群,種群和種群之間存在地理隔離,只有同一種群內的個體才能互配繁殖。種群長期隔離會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可見種群是物種的具體存在單位、繁
15、殖單位和進化單位。31. 出生率(natality)和死亡率(mortality)是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不同種類的動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動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shù)和每年生殖次數(shù)決定的。死亡率和出生率一樣也是用單位時間死亡個體數(shù)占種群總個體數(shù)的百分數(shù)或千分數(shù)表示。如果在一個有100萬人口的城市中一年死亡1.2萬人,其死亡率就是1.2%或12。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種群的自然增長率。32. 年齡金字塔還有一條中線,它把每一個年齡組都分為左右兩半,左邊代表雄性,右邊代表雌性,因此可以知道在每個年齡組中雌雄個體各占多少。生態(tài)學家通常把種群分成三個年齡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最典型的
16、例子就是蜉蝣和蟬,蟬的若蟲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蟬只能生活一個夏季。33. 年齡結構還可以區(qū)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即增長型、穩(wěn)定型和衰退型,它們可帶給我們關于種群未來數(shù)量動態(tài)的信息(預測)。34. 種群性比率是指種群內兩性個體數(shù)量的相對比例,大多數(shù)物種的種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人類也是一樣。35. 種群密度是指某個種群在單位空間或面積內的個體數(shù)量。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很多,對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常采用標志重捕法。36. 用比濁計測定各試管的渾濁度。(計數(shù))37. 在資源無限、空間無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約的理想條件下,種群就會呈指數(shù)增長(exponential growth)。指數(shù)增
17、長的特點是:起始增長很慢,但隨著種群基數(shù)的加大,增長會越來越快,每單位時間都按種群的一定百分數(shù)或倍數(shù)增長,其增長勢頭強大。指數(shù)增長曲線很像英文字母J,又稱“J”形增長曲線。38. 邏輯斯諦增長(logistic growth)是指在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約條件下的種群增長方式,其增長曲線很像英文字母S,又稱“S”形增長曲線。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長時期內環(huán)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shù)量。由于種群數(shù)量高于K時便下降,低于K時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種群在該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平衡密度。邏輯斯諦增長的特點是:種群起始呈加速增長,K/2時增長最快,此后便開始減速增長,到K值時便停止增長或在K值上下波動。39.
18、種群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種群中的個體數(shù)量是隨時間而變化的,這就是所謂的種群數(shù)量波動,它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動以及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引起的。環(huán)境容納量只代表種群數(shù)量的一個平均值,實際的種群數(shù)量在這個平均值的上下波動,波動幅度有大有小,可以是周期波動,也可以是非周期波動。嚴格說來,任何波動只要在兩個波峰之間相隔的時間相等就可稱之為周期波動。40. 能夠調節(jié)種群數(shù)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兩大類。前者包括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則包括行為調節(jié)和內分泌調節(jié)。氣候是對種群影響最強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別是極端的溫度和濕度。此外,食物也是調節(jié)種群數(shù)量的重要因素,在食物不足時,種群內部必然會發(fā)生激烈競爭
19、,使很多個體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傳播速度是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種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長的作用力也就越強,因此對種群數(shù)量調節(jié)起著重要作用。捕食也能把種群密度壓制在一個低水平上。 領域行為(territory behavior)對種群密度具有明顯的調節(jié)作用。由于社會壓力加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發(fā)內分泌失調的結果,所以就叫內分泌調節(jié)。41. 種群的很多特征是個體特征的統(tǒng)計值,如出生率與死亡率、性比率、年齡結構等,還有一些特征是種群所特有的,如密度、分布型和數(shù)量動態(tài)等。42. 群落(Community)是指在一定空間內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它具有一定的結構,一定的種類構成
20、和一定的種間相互關系,并在環(huán)境條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復出現(xiàn).43. 在一個發(fā)育良好的森林中,從樹冠到地面可以看到有樹冠層、下木層(矮樹)、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表層(苔蘚、地衣),其中樹冠層對群落影響最大。一般說來,群落的層次性越明顯、分層越多,群落中的動物種類也就越多。在群落垂直結構的每一個層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動物棲息,大多數(shù)動物都只限于在1-2個層次上活動。(影響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光照,影響動物的是食物和棲息地)。44. 水生群落也有分層現(xiàn)象,其層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溫度和氧氣的垂直分布決定的。一個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為四層:表水層是浮游生物活動的主要場所;斜溫層的湖水溫度變化比較大;
21、靜水層水的密度最大,水溫大約是4;而動、植物殘體的腐敗和分解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底泥層。45. 群落的水平結構,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競爭營養(yǎng)和水分傾向于均勻分布,但大多數(shù)陸地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呈集群分布或表現(xiàn)為斑塊狀鑲嵌。例如,若種子直接落在母株周圍就會產生成簇的幼株,形成集群??匡L力傳播的種子(如蒲公英)和靠鳥獸傳播的種子(如蒼耳)就可以散播得很遠。此外,土壤、小地形、風和火等環(huán)境條件都能影響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現(xiàn)出復雜的斑塊性(patchness)和鑲嵌性(mosaicism)。這一切都是空間異質性的一種表現(xiàn)。通俗地講,空間異質性就是
22、指空間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點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46. 群落的季節(jié)性也決定于植物與傳粉動物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過程。生長在森林底層的草本植物開花時間就更短,一般是在春天樹葉萌發(fā)之前,因為傳粉昆蟲不喜歡在缺少陽光的森林底層活動。250800mm年降雨量47. 48. 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類型取代另一個群落類型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xiàn)一個穩(wěn)定的群落才會中止。群落的這種依次取代現(xiàn)象就叫演替(succession)。49. 群落演替如果是在從未有任何生物定居過的裸巖、沙丘和湖底開始,這種演替就是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它所經歷的時間比較長。所謂次生林,就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
23、過次生演替而生長起來的森林。一般說來,次生演替的基質和環(huán)境條件比較好,因為原有群落毀滅后總會留下大量有機質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種子等。次生演替經歷的時間比較短。50. 演替也不是一個永恒延續(xù)的過程。當一個群落演替到與當?shù)氐臍夂蚝屯寥罈l件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演替就不再進行了。在這個平衡點上,群落結構最復雜也最穩(wěn)定,只要沒有外力干擾,它將永遠保持原狀。演替所達到的這個最終平衡狀態(tài)就叫頂極群落(climax)。地球上現(xiàn)存的群落大都處于頂極狀態(tài)。頂極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溫度和年降雨量所決定的,如在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頂極群落是熱帶雨林;在低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頂極群落是北方針葉林。(頂級群落形成的影響因素
24、:氣候和土壤條件;主要因素:平均溫度和降水量).51. 生態(tài)系統(tǒng)(ecosystem)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環(huán)境所構成的一個生態(tài)學功能系統(tǒng)。地球上有許多生態(tài)系統(tǒng)大至生物圈(biosphere),小至森林和池塘,除了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外,還有很多如農田、果園和自給自足的宇宙飛船等人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通常都是由無機物、有機物、氣候、能源、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組成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兩大重要功能。52.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各生物之間,通過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關系,不斷傳遞著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這種單方向的營養(yǎng)關系叫做食物鏈(food chain)。腐食食物鏈是以死亡生物或現(xiàn)成有機物為起點
25、的食物鏈。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通常以腐食食物鏈為主,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則以捕食食物鏈為主。53. 生物放大食物鏈不僅是能量流動和物質移動的通道,而且也是殺蟲劑和各種有害物質移動和濃縮的通道。DDT已污染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據調查,在各大洲居住的人群體內,也已普遍發(fā)現(xiàn)了DDT。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yǎng)關系,叫做食物網(food web)。食物網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網越簡單,生態(tài)系統(tǒng)就越容易發(fā)生波動和毀滅。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苔原則是最脆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54. 營養(yǎng)級(trophic level)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huán)節(jié)上的全部生物的總和,因
26、此營養(yǎng)級之間的關系是一類生物和處于不同營養(yǎng)層次上的另一類生物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營養(yǎng)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種類、數(shù)量和能量就越少,當某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種類、數(shù)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可能再維持另一個營養(yǎng)級的存在了。55. 生態(tài)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是指各營養(yǎng)級之間的某種數(shù)量關系,可采用生物量(biomass)單位、能量單位和個體數(shù)量單位。采用這些單位所構成的生態(tài)金字塔就可以分別稱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數(shù)量金字塔。圖中P表示生產者,D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費者。生態(tài)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寬上窄的正金字塔圖形,但也有倒金字塔形的。生態(tài)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寬上
27、窄的正金字塔圖形,但也有倒金字塔形的。就數(shù)量金字塔而言,在夏季的溫帶森林中,每0.1ha(公頃)約有樹木200株,而植食動物卻有150000個之多(主要是昆蟲),這是很明顯的下窄上寬的倒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也有倒的,如在英吉利海峽,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為每平方米4g(干重),而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的生物量卻高達21g(干重)。原因是海洋中的生產者主要是單細胞藻類,它們個體小、繁殖快、含纖維素少,可以整個被浮游動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轉化為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量。能量金字塔絕不會是倒的,因為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絕不會少于靠吃它們?yōu)樯闹彩硠游锏哪芰?。同樣,肉食動物的能量是靠吃植食動物獲得的,因此它們的能量
28、也絕不會多于植食動物,否則就違背了能量傳遞的基本規(guī)律。總之,能量從一個營養(yǎng)級流向另一個營養(yǎng)級總是逐漸減少的,這一點在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都不會有例外。56. 初級生產量(primary production)是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質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級生產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這就是凈初級生產量(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內的全部生產量稱為總初級生產量(GP)。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初級生產量(干重)的單位通常是用g(/ m2·a)或J(/ m2·a)(a代表年)表示。57.生物量(biomass)實際上就是凈生產
29、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生物量(干重)的單位通常是用g/m2或J/m2表示。生物量的概念和計量單位同樣也可以應用于動物,通過動物生物量的計算,可以推測各類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相對重要性。58. 動物的肉、蛋、奶、毛皮、血液、蹄、角以及內臟器官等有機物質是靠動物吃植物、吃其他動物和吃一切現(xiàn)成有機物質而生產出來的。這類生產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第二次的有機物質生產,所以叫次級生產量(secondary production)。次級生產量歸根結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產生的有機物質。凡是異養(yǎng)生物(包括各種分解者)都屬于次級生產者。次級生產量的計量單位與初級生產量(干重)相同,也是用g/(m2·
30、;a)或J/(m2·a)表示。在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食動物利用藻類(主要是單細胞藻類)的效率相當于陸地動物利用植物(主要是纖維素含量極高的高等植物)效率的五倍!正是由于這一特點,海洋的初級生產量之和雖然只有陸地初級生產量的1/2,但海洋次級生產量卻相當于陸地次級生產量的三倍多。59. 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不同,能流是單方向的、不可逆的,在流動過程中每傳遞一次損失一大半,最終都將以熱的形式耗散到周圍空間,所以生態(tài)系統(tǒng)必須不斷地從外界輸入能量才能維持其正常功能。60. 生物在全球水循環(huán)中所起的作用很小,雖然植物在生長和光合作用中要吸收很多水,但主要通過蒸騰作用又把這些水送回了大氣圈。61.碳
31、循環(huán)的基本路線是從大氣圈到植物和動物,再從動、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氣圈?,F(xiàn)在二氧化碳在大氣圈中的平均濃度是0.035%,但由于有很多因素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著明顯的晝夜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氣圈含碳量的50倍,海洋對于調節(jié)大氣圈中的含碳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62. 氮可以被固氮菌和很多藍細菌固定,根瘤菌可以把氮氣轉化為能被植物利用的銨(NH4+)鹽。植物蛋白質中的氮可以直接被動物利用,動、植物的尸體又被分解者利用。溶解在水里的氨可以被植物吸收或進一步經過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形成硝酸根(NH4+ 、NO2 、NO3-),然后
32、再被植物的根吸收。硝化作用的反過程是反硝化作用(也稱脫氮作用)。在無氧條件下,脫氮細菌可把硝酸根(NO3)降解為氮氣(N2)、氧化氮(N2O)和氨(NH3),從而完成從無機氮到有機氮,再從有機氮回歸無機氮的循環(huán)。據估算,全球每年的固氮量為92*109kg(其中生物固氮54*109kg,工業(yè)固氮30*109kg,光化學固氮7.6*109kg和火山活動固氮0.2*109kg),但通過反硝化作用,全球的產氮量只有83*109kg,兩個過程的差額為9*109kg.63. 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某一成分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它必然會引起其他成分出現(xiàn)一系列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最終又反過來影響最初發(fā)生變化的那種成分,這個過程就叫反饋調節(jié)(feedbackregulation)。負反饋(negativ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大門設計專利授權使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京市租賃房屋租賃合同電子存證指引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村土地流轉及經營權租賃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模具采購合同及模具設計技術交流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美孚潤滑油MSDS模板下載與安全防護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貸款逾期罰息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種植與生態(tài)旅游融合發(fā)展合同4篇
- 2025年度陶瓷藝術品瓷石采購與銷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模具行業(yè)智能制造與購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鏈物流PPP項目合作協(xié)議3篇
- 河南省濮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割接方案的要點、難點及采取的相應措施
- 2025年副護士長競聘演講稿(3篇)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銀行北京分行社會招考(826)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護理
- (一模)株洲市2025屆高三教學質量統(tǒng)一檢測 英語試卷
- 基礎護理學導尿操作
- DB11∕T 1028-2021 民用建筑節(jié)能門窗工程技術標準
- (初級)航空油料計量統(tǒng)計員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執(zhí)業(yè)藥師勞動合同范本
- 2024年高考英語復習(新高考專用)完形填空之詞匯復現(xiàn)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