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實驗專題復習_第1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實驗專題復習_第2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實驗專題復習_第3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實驗專題復習_第4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實驗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實驗專題復習1如圖所示,用力敲響音叉,并用懸掛的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叉股,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是              ,此現(xiàn)象說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2、           2如圖甲木塊的長度讀數(shù)為 cm;用溫度計測出冰箱冷凍室的溫度如圖乙,示數(shù)為 3如圖所示,陳明將衣架懸掛在細繩中間,細繩繞在兩手的食指上。(1)用食指堵住雙耳,敲打衣架,此時聲音是通過_傳入到人耳的,聽到的聲音響度_(選填“大”或“小”)。(2)拔出兩個食指,保持衣架的位置不變,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時聲音是通過_傳入到人耳的,聽到的聲音響度_ (選填“大”或“小”);(3)陳明探究的是問題是:_?實驗中保持衣架位置和敲打的力相同,這是采用_法進行實驗。4某同學在探

3、究音調和響度分別與什么有關時,做了以下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硬紙片在鋼鋸齒上滑動,滑動速度越大,硬紙片振動的頻率越        ,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越         ,這說明音調是由          決定的(2)如圖乙所示,用一只手將鋸條壓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輕撥鋸條一端,聽其響度;在用力撥鋸條,這時鋸條的振幅      

4、0;   (選填“變大”或“變小”),聲音的響度             (選填“變大”或“變 小”),這說明響度與                有關。當鋸條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_ _ _ 。5為了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有人建議利用以下幾個實驗現(xiàn)象.A: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一

5、些后,鈴聲明顯減小.B:使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C: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D:在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枝細小的筆,把鐘敲響后,讓紙在筆尖上迅速滑過,可以在紙上畫出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1)你認為,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條件的兩個實驗現(xiàn)象是 、 .(2)其他現(xiàn)象雖然不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但是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 、 說明 。 6(如右圖是某同學用體溫計測熱水溫度(70左右)的示意圖 請你指出他在實驗中的錯誤:(1)_ (2)_ (3)_7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小明的操作如圖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 他改正錯誤后,當水溫上升到84時,每隔1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

6、數(shù),直到水沸騰3min后停止讀數(shù),其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所示:時間/min01234567溫度/84889698989898第三次數(shù)據(jù)沒有記錄,當時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該讀數(shù)為 。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溫度 水沸騰時,燒杯上方出現(xiàn)了大量的白氣,白氣的實質是_(水蒸氣、水珠),其形成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是_。8小明同學在探究“水的沸騰”的活動中,他按右圖進行安裝(1)正確的安裝順序是_( A:由上向下,B: 由下向上)(2)當水溫升至90時,隨著加熱過程,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小明同學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t/min01234567891011t/86889092949

7、6989898989898(3)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畫出水的沸騰的圖像(4) 本實驗需要的測量儀器溫度計和_(5)請你在圖中大致畫出沸騰時的不同深度A、B處氣泡的大小(6)小明同學在家中觀察水壺中的水沸騰時,從壺嘴噴出一股“白氣”,在最靠近壺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見“白氣”,這是為什么? (7)實驗即將結束,細心的小明同學發(fā)現(xiàn):移開酒精燈,水馬上停止沸騰這說明 。(8)在實驗室里,有三組同學測得水的沸點分別為97、93、102;有同學猜想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各組用的溫度計有偏差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方法驗證這猜想:_ 9在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經(jīng)歷中,我們所經(jīng)歷的如下探究中,與“測量細銅絲直徑”方法相同的實驗有_

8、(填序號)。裝滿水的玻璃杯還放多少大頭針 用刻度尺測量紙張的厚度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 測一測你的聽覺的頻率范圍觀察水的沸騰 探測紅光外側的熱效應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觀察光通過玻璃磚時的折射情況甲乙10.如圖是“探究冰、蠟燭熔化特點”的實驗裝置。甲裝置缺少酒精燈加熱是 (正確/錯誤)的;采用乙裝置加熱方式的優(yōu)點是 ,根據(jù)探究過程可知,冰熔化時溫度 (升高/不變/降低),具有這種熔化特點的固體叫 (晶體/非晶體)。如圖所示,是小麗從室外取回來的一塊冰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從圖中可知:(1)這塊冰的初溫是_ ,熔點是_ ;(2)加熱_ m

9、in后,冰開始熔化;(3)加熱3 min時,物質的狀態(tài)是_ ;(4)熔化過程需要_ min。下表是小薇同學探究某種物質凝固過程規(guī)律時所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由于疏忽,她把一個溫度值讀錯了,請你幫助小薇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回答以下問題時 間/mim0246810121416182022溫 度/989185807969797978767473(5)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_;(6)該物質凝固后是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原因是_ _;(7)該物質的凝固點是_,16分鐘時該物質處于_態(tài);11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

10、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在桌面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反射面,這樣做是為了_,選擇的玻璃反應該薄一些,這是因為_。(2)實驗中,用兩粒相同的棋子是比較像與物_的關系;用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_關系(3)使棋子B與A的像重合后,若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4)若移動棋子B,始終不能將它放到A的像的位置上,則可能的原因是_(5)小明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太暗,為了看清像他將如何操作呢?答:_ (6)為證實成像特點是否真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11、?( ) A保持A、B兩枚棋子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棋子的位置,進行與上述(3)相同的操作(7)實驗中能觀察到棋了A的像是由于發(fā)生光的_現(xiàn)象,能透過玻璃板觀察到棋子B是由于發(fā)生光_現(xiàn)象。(8)小明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00'軸(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_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將玻璃板繞00'軸轉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_(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不動”)12. 在進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實驗中,小明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平面鏡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

12、一起的兩塊硬紙板,F(xiàn)可繞垂直于鏡面的接縫ON轉動(1)如圖甲,當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入 射光線AO沿E射向鏡面,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此時BON AO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將AO向ON靠近,則OB向 靠近;若光線沿BO入射,則經(jīng)鏡面反射后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2)在下圖乙中,把紙板F向前或向后折疊,則在紙板F上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應在 。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3)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再觀測幾組入射

13、角和反射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4)小明在實驗時,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o、30o、45o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見右表格).經(jīng)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guī)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5)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_.1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鏡(焦距為10cm)、蠟燭、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1)光具座上有A、B、C三個滑塊用于放置凸透鏡、光屏或蠟燭(如下左圖),其中在B上應放置: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圖,你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可以通

14、過 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觀察并記錄凸透鏡成像的情況時,應測量 和 。(4)將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前后移動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5)接著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然后前后移動光屏,他此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會 。1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如圖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約為_         _cm。(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從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  _上。(3)當燭焰距凸透鏡30c

15、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       _的實像。生活中使用的_       _ _ _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填一光學儀器)。(4)在(3)中移動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將蠟燭放在光屏位置處,則此時光屏應放在_   _ 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的光路是_  _的。15如圖所示,為研究視力矯正問題,小明和小華同學用凸透鏡和光屏模擬眼睛,凸透鏡看做眼睛的_,光屏看做_(1)小華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水平

16、的桌面上,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且三者高度相同。點燃蠟燭,將近視眼鏡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移動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鏡,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再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時,屏上的像文變清晰了以上現(xiàn)象說明:近視眼使遠處的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 (選填“前方”或“后方”);近視眼鏡的作用是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 使像清晰的落在視網(wǎng)膜上。(2)小明將遠視眼鏡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移動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鏡,屏上的像變模糊了,此時要使屏上的像變清晰,應向_(選填“靠近”或“遠離”) 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

17、,因為遠視眼鏡對光線具有_作用16.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時,小明取長50cm的細玻璃管注滿水,管中留5mm高的小氣泡,將玻璃管反轉后,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1)小明將實驗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中,請你在圖的坐標中畫出st圖像從0點開始的距離S/cm0102030405mm高的氣泡從0點開始的時間t/s05101520表一:(2)從實驗數(shù)據(jù)和所畫的圖象,你認為:小氣泡所做的是_運動,你判斷的依據(jù)是_(3)小明換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二所示。觀察數(shù)據(jù)可知:_(選填“長”或“短”)氣泡運動的較快。由于氣泡上升較快,會造成時間的測量誤差較大,為了解決這一

18、困難,根據(jù)小明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你提出一點建議:_。從0點開始的距離S/cm0204060801cm高的氣泡從0點開始的時間t/s03.67.110.814.42cm高的氣泡從0點開始的時間t/s03.46.810.213.612、在探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林學習小組在長約1米的細玻璃管內注入水,管內留有長約0.8厘米的氣泡,他們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膠帶將玻璃管固定在中間有數(shù)字的木制米尺上。在探究過程中,他們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1)在選擇玻璃管時,是選擇長一些的好這是因為 。(2)在氣泡上升的過程中,他們的視線隨氣泡一起移動,則通過氣泡觀察到米尺上面的數(shù)字與原來相比 (選填“變大”、“不變”、“變小”)。(3)實驗時,要等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才開始計時,這是因為 。(4)在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