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學實驗整理全套_第1頁
普通生物學實驗整理全套_第2頁
普通生物學實驗整理全套_第3頁
普通生物學實驗整理全套_第4頁
普通生物學實驗整理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生物學實驗內(nèi)容提要本書共編入20個實驗,包括顯微鏡的使用、細胞、動植物組織、個體解剖以及制片、標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印證理論,學習和訓練基本實驗技能。實驗后附有思考題,能啟發(fā)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綜合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本書適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專生物工程專業(yè)學生作為普通生物學實驗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yè)人員和中學教師參考。目 錄實驗 一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實驗 二 生物繪圖技術實驗 三 細胞的形態(tài)與結構實驗 四 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 五 植物組織實驗 六 植物組織制片技術實驗 七 葉綠體的制備及其對染料的還原作用實驗 八 植物根的形態(tài)與結構實驗 九 植物莖的形態(tài)與結構實驗 十 植物

2、葉的形態(tài)與結構實驗十一 植物的繁殖器官實驗十二 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實驗十三 動物組織(一)實驗十四 動物組織(二)實驗十五 ABO血型鑒定實驗十六 人體動脈血壓的測量實驗十七 血細胞的計數(shù)實驗十八 原索動物及脊椎動物類群(一)魚類實驗十九 脊椎動物鳥類實驗二十 脊椎動物類群(二)哺乳類實驗一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學習本掌握正確的使用技術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標本;顯微鏡;二甲苯、香柏油三、方法和步驟(一)、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和性能 光學顯微鏡是研究生物學的常用工具,由一組光學放大系統(tǒng)和支持及調(diào)節(jié)它的機械系統(tǒng)組成,有的還帶有光源部分。其結構見圖

3、1。圖1 顯微鏡的結構1、機械系統(tǒng)(1)、鏡座和鏡柱 鏡座是顯微鏡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顯微鏡重心較低,以使之不致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為鏡柱,支持鏡臂和鏡臺。(2)、鏡臺 又名載物臺,是放置玻片標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圓孔,稱鏡臺孔,以便從下方來的光線由此通過。鏡臺上有壓片夾用以固定標本。較好的顯微鏡裝有標本移動器(或稱推進尺),既可固定載玻片又可轉(zhuǎn)動螺旋前后左右移動標本。有的標本移動器上還帶有標尺,可利用標尺上的刻度尋找所要觀察的標本位置。(3)、鏡臂 為鏡柱之上彎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顯微鏡的鏡臂與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jié),可使鏡身向前后傾斜,便于觀察。新式顯微鏡的鏡筒已是傾

4、斜的,而且能轉(zhuǎn)動,沒有傾斜關節(jié)。(4)、鏡筒 為鏡臂上端的圓筒部分。其頂端安置目鏡,下端連接鏡頭和轉(zhuǎn)換器。由物鏡到目鏡的光線便由此通過。(5)、鏡頭轉(zhuǎn)換器 是鏡筒下端一個可旋轉(zhuǎn)的圓盤。其上可裝置數(shù)個接物鏡,以便觀察時換用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6)、調(diào)焦螺旋 有粗調(diào)節(jié)器和細調(diào)節(jié)器,能使鏡筒或鏡臺升降,調(diào)節(jié)物鏡和觀察材料間的距離,以求得清晰的圖像。粗調(diào)節(jié)器升降鏡筒的距離較大,約為50毫米,主要用于尋找目的物。由低倍鏡觀察標本時,用粗調(diào)節(jié)器調(diào)焦距。細調(diào)節(jié)器升降的幅度較小,約為1.82.2毫米,能精確地對準焦點,取得更清晰的物象。使用時,一般擰動不超過一圈。由低倍鏡轉(zhuǎn)高倍鏡觀察時,則用細調(diào)節(jié)器調(diào)焦。調(diào)焦螺

5、旋是顯微鏡上的一個重要裝置,因為對不準焦距就看不清被觀察的物體。2、光學系統(tǒng)光學系統(tǒng)包括照明系統(tǒng)和成像系統(tǒng)。前者由反光鏡、聚光器和虹彩光圈組成。后者由接物鏡和接目鏡組成。(1)、反光鏡 為一圓形的平、凹雙面鏡,位于顯微鏡的下方,接受外來光線本將光線反射到聚光器。平面鏡反光較弱,用于光線較強的情況下。凹面鏡的方向可以任意轉(zhuǎn)動調(diào)節(jié),便于收集來自任何方向的光線,以選擇適合的鏡面和適當?shù)慕嵌取#?)、聚光器 在載物臺的下面,由二、三塊凹透鏡組成。作用是聚集來自反光鏡的光線,使光線增強,射入鏡筒中,并使整個物鏡所包括的視野均勻受光,提高物鏡的鑒別能力。聚光器可以升降,其上還附有光圈,以調(diào)節(jié)進入物鏡的光線

6、。所以在使用高倍鏡時,必須配以聚光器。(3)、虹彩光圈(可變光闌)位于聚光器下面,由許多金屬片組成。推動操縱光圈的調(diào)節(jié)桿,就可調(diào)節(jié)光圈的大小,合上行的光線的強弱適宜,便于觀察。(4)、接物鏡(物鏡)由數(shù)組透鏡組成,可放大物體。透鏡的直徑越小,放大倍數(shù)越高。每架顯微鏡均備有幾個倍數(shù)不同的目鏡,其上放大40倍(40)以下的叫低倍鏡,一般為10倍(10);放大40倍(40)以上的叫高倍鏡子;放大100(100)倍以上的叫油鏡。物鏡不同的目鏡,是顯微鏡取得物象的主要部件,其作用為聚集來自任何一點的光比重和利用入射光對被觀察的物體做第一放大的造像。每個物鏡上通常標有表示物鏡主要性能的參數(shù)。如10倍物鏡上

7、標有10/0.25和160/0.17,10為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即10);0.25為數(shù)值孔徑(N.A);160為鏡筒長度(160毫米);0.17為所要求的蓋玻片厚度(稱為鏡口角)的一半正弦值和玻片與物鏡間介質(zhì)的折射北的乘積,可用以下公式表示:NAn sin式中,n介質(zhì)折射率最大入射角的半數(shù),即鏡孔角的半數(shù)。因此,光線投射到物鏡的角度愈大,顯微鏡的效能就越大,該角度的大小決定于物鏡的直徑和焦距。顯微鏡的分辨力是指顯微鏡能夠辨別兩點之間最小距離的能力。它與接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成正比,與光波長度成反比,因此,接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愈大,光波長度愈短,則顯微鏡的分辨力愈大,被檢物體的細微結構也愈能區(qū)別。 一個高的分

8、辨力意味著一個小的分辨距離,二者成反比關系。能辨別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 人們?nèi)庋鬯芨惺艿墓獠ㄆ骄L度為0.55微米,假如用數(shù)值孔徑為0.65的接物鏡(高倍鏡),它可分辨的兩點之間最小距離為0.42微米,而在0.42微米以下的兩點距離就分辨不出,即便使用倍數(shù)更高的接目鏡,增加顯微鏡的總放大率,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數(shù)值孔徑更大的接物鏡,增加其分辨力才行。所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其分辨力是有區(qū)別的。油鏡頭的焦距短,鏡口角小,因而其NA愈高,光波就愈短,則所能辨析的物體愈小。另外,滴香柏油作為介質(zhì)使用時,物鏡與載玻片之間僅隔一層油性物質(zhì)(其他的物鏡與載玻片之間隔著一層空氣)。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等于

9、1.52,與玻璃相同,所以當光線通過載玻片后,可直接通過香柏油進入物鏡而不發(fā)生折射,可使視野光線充足。相反,玻片與物鏡之間的介質(zhì)為空氣時,當光線通過玻片后,受到折射發(fā)生散射現(xiàn)象,進入物鏡的光線顯然減少,這樣就減低了視野的照明度,影響分辨力。(5)、接目鏡(目鏡) 是一個金屬的圓筒,上端裝有一塊較小的透鏡,下端裝有一塊較大的透鏡,其作用是將物鏡所放大和鑒別了物象進行再放大。目鏡內(nèi)可附加指針和測微尺。每架顯微鏡常備有幾個倍數(shù)不同的目鏡,其上也刻有5、10、12.5等放大倍數(sh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即是所用的目鏡紡錠倍數(shù)跟所用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二)、了解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的成像原理

10、,觀察生物體的結構。首先利用反光鏡將可見光反射到聚光器中,把光線匯聚成束,穿過生物制片(觀察),進入到物鏡的透鏡上。因此所觀察的制片都要很?。ㄒ话銥?10微米),光線才能夠穿透制片,經(jīng)過物鏡將制片上的結構放大為倒立的實像。這一倒立的實像經(jīng)過目鏡的放大,映入眼球被成為放大的倒立的虛像。(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安放顯微鏡打開鏡箱,右手緊握鏡臂,左手平托鏡座,輕放桌上使鏡臂正對自己的左胸,距離桌子邊緣幾厘米處。2、檢查 檢查各部分部件是否完好,鏡身、鏡頭必須清潔。3、對光顯微鏡的光源一般用天然光源,也可用日光燈或顯微鏡燈,但不能用直射日光。因直射日光影響圖像的清晰,損壞光源裝置和鏡頭,而且刺傷眼

11、睛。對光時,首先將光圈的孔徑調(diào)至最大,將升到最高點,再將低倍鏡對準鏡臺孔,鏡頭離載物臺約有1厘米。這時,一面把反光鏡轉(zhuǎn)向光源,一面用左眼(兩眼睜開)從目鏡中觀察,宜用平面鏡;光線過弱時,宜用凹面鏡。對好光后不要再移動顯微鏡,否則有需要重新對光。此外,在鏡檢全過程中,根據(jù)所需光線的強弱,還可通過擴大或縮小光圈、升降聚光器和旋轉(zhuǎn)反光鏡以調(diào)節(jié)之。4、調(diào)焦光線對好后,就可將制片放在載物臺上,有蓋片的一面朝上,被檢物體對準圓孔正中,用壓夾壓緊,或用標本移動器卡緊,開始調(diào)焦。先用低倍鏡觀察,因為低倍數(shù)視野范圍較大,易于全面地觀察材料和尋找材料中需要重點觀察的部分。轉(zhuǎn)動粗調(diào)節(jié)器,使鏡筒緩緩下降,這時必須由側

12、面仔細觀察,右眼也要睜開。這樣,不僅便于繪圖,而且眼睛也不易疲勞。同時轉(zhuǎn)動粗調(diào)節(jié)器,使鏡筒緩緩上升(注意:擰動調(diào)節(jié)器的方向,切勿弄錯,以免物鏡與載玻片碰撞,否則,既壓碎玻片又損壞鏡頭),直至看清標本物像。然后,再輕輕轉(zhuǎn)動細調(diào)節(jié)器,以便得到更清晰的物像。5、低倍鏡觀察低倍鏡下調(diào)焦距找物像時,若被檢物體不在中央,可用標本移動器略微移動玻片,使物像恰好位于視野中央。若光線不適,可撥動虹彩光圈的操縱桿,調(diào)節(jié)光線,使物像最清晰為止。6、高倍鏡觀察推動轉(zhuǎn)換器,將高倍接物鏡頭轉(zhuǎn)至鏡筒正下方(轉(zhuǎn)換時切勿動調(diào)節(jié)器)。這時,只要將細調(diào)節(jié)器向反時針方向輕輕轉(zhuǎn)動,就可看清楚目的物。注意:此時不可用粗調(diào)節(jié)器,否則會壓碎

13、玻片本損傷鏡頭。由于顯微鏡所觀察的生物材料是立體的,故在觀察時必須隨時轉(zhuǎn)動細調(diào)節(jié)器,才能了解不同光學平面的情況。在高倍鏡下,將制片中的被檢物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移動,觀察一遍。再換成低倍鏡本又轉(zhuǎn)高倍鏡反復觀察幾次,以熟練高倍鏡的使用。用高倍鏡觀察完后,若有必要,可再換用油鏡頭觀察。7、油鏡觀察用粗調(diào)節(jié)器將鏡筒拉起約1.52厘米,將油鏡頭轉(zhuǎn)至鏡筒下方。滴加一滴香柏油于載玻片相接觸,但注意不能相碰,以免壓碎玻片和損傷鏡頭。然后從目鏡中觀察,首先調(diào)節(jié)光圈與聚光器,使光亮適當加大,用粗調(diào)節(jié)器極其緩慢地提升鏡筒至出現(xiàn)物像為止。再用細調(diào)節(jié)器調(diào)至物像清晰。如果鏡頭已提升出香柏油面而未見物像時,應按上述

14、過程重復操作。使用完畢,取下載玻片,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香柏油,再去擦鏡紙沾取少量二甲苯擦鏡頭,然后用干凈擦鏡紙擦去鏡頭上殘留的二甲苯。二甲苯用量不宜過多,擦拭時間應短。8、復原顯微鏡使用完畢,先將鏡筒升高,取下玻片,擦凈載物臺和物鏡,將各部分還原,反光鏡垂直于鏡座,本轉(zhuǎn)動鏡頭轉(zhuǎn)換器,將物鏡從鏡臺孔挪開,成八字形,并將鏡筒降至最低處,同時把聚光鏡降下,扶下鏡身,裝鏡入箱。(四)、示范實驗室常用的幾種顯微鏡1、雙目生物顯微鏡2、雙目立體顯微鏡(雙目解剖顯微鏡)3、攝影生物顯微鏡四、作業(yè)與思考1、了解顯微鏡的結構,熟悉各部分名稱和用途2、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生物標本?使用時應注意什么?3、鏡檢玻

15、片標本時,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觀察,而不能直接用高倍鏡或油鏡觀察?4、如何正確使用油鏡?圖2 雙子葉植物葉的結構實驗二 生物繪圖技術一、目的要求1、了解生物繪圖的主要技法。2、學會生物繪圖的基本技術。二、材料與用品蠶豆葉下表皮玻片標本;顯微鏡、鉛筆、橡皮、小刀、直尺、繪圖紙。三、方法與步驟(一)、了解生物繪圖的主要技法生物繪圖的技法可概括為“線”、“點”、“涂”、“染”四個字。根據(jù)我們的實驗要求主要是“線”和“點”的技法。1、線在黑白墨線圖中,通常估計約有70%左右是運用線條來表現(xiàn)物體的輪廓、特征、層次和明暗的,所以運用線條對生物繪圖是很重要的。生物繪圖對線條的要求是:. 線條均勻,一般不可時粗

16、時細。. 圓潤而光滑,線條邊緣不能毛糙不整。. 行筆要流暢,不能中間頓促凝滯。常用的線條可分以下幾種類型:(1)長線 指延長而連貫的線條,用它主要表現(xiàn)物體的外圍輪廓、主要的脈紋、大型的皺褶等部位,長線的操作要點是:. 圖紙下面墊以塑料板或玻璃臺板,務必使紙面平整,以免造成線條中途停頓或不勻,影響長線連續(xù)光滑的效果。. 用力須均勻,可以一筆繪成的線條,力求一氣呵成,防止線條粗細不均。. 運筆時必須順著手勢,由左下角向右上方做較大幅度的運動,方能順利地繪成較長的線條。. 由多段線條連接完成的長線條,銜接必須準確無勿,防止錯位或首尾銜接粗細不勻。為使線條銜接準確,可執(zhí)筆先稍離紙面,順著原來線段末端的

17、方向,以接線的動作,空筆試接幾次,待手勢動作有了把握后,再將線段接上。(2)短線 指運筆起落頻繁,線段短促的線條,主要用于表現(xiàn)細部特征,如網(wǎng)狀的脈紋、鱗片、細胞壁、纖毛等。生物繪圖中,短線比較容易掌握,但往往會造成畫面雜亂、輕率毛糙結局,一般下筆時不可先重后輕,造成粗細不勻或拖尾現(xiàn)象,應用力均勻地從頭移動的尾再挪開筆尖。(3)曲線 指運筆時隨著物體的轉(zhuǎn)折,方向多變,彎曲不直的線條。用于勾畫物體的形態(tài)輪廓,表現(xiàn)內(nèi)部構造,區(qū)分各部分的界線,以及表現(xiàn)毛發(fā)、脈紋、鱗甲等等。與直線相比較,描繪曲線就比較自由,它可以根據(jù)各種生物體的不同形態(tài),作相應的變換,給人以靈活機動、生動自然的感覺。運用好曲線,主要有

18、三條原則:. 變而不亂 曲線具有彎曲多變、描畫自由等特點。在運用曲線表現(xiàn)結構時,應隨時注意從變化中找規(guī)律,從繁雜中抓主流,線道數(shù)要適宜,不可信手勾畫,造成畫面零亂不堪 結果。. 曲而得體 以彎曲的線條描繪物體,并非可以隨心所欲,必須按照所觀察的結構上每條線的彎曲和運筆方向準確無誤。觀察不細,曲線的彎度不當,不僅使畫面形象失真,還可能導致科學性的差錯。. 粗中有細 生物繪圖中的用線,一般要求均勻一致,但根據(jù)物體結構的要求也有例外。例如,表現(xiàn)毛發(fā)、褶紋等就需根據(jù)其自然形態(tài),自基部向尖端逐漸細小,這樣就可避免用線生硬呆板,使物體描繪更加逼真。2、點用點來表現(xiàn)物體和其結構,也是生物科學繪圖中的主要技法

19、之一,需要認真研究和練習。由于用點描繪的生物圖畫具有獨到的韻味和對物體結構不同質(zhì)量感的表現(xiàn)能力,所以在生物繪圖中,已被普遍應用。點主要用來襯陰影,以表現(xiàn)細膩、光滑、柔軟、肥厚、肉質(zhì)和半透明等物質(zhì)特點,有時也用點來表現(xiàn)色塊和斑紋。點的一般要求是:(1)點形圓滑光潔 指組成畫面的每個小點必須成圓形,周遍界線清晰,邊緣不毛不缺,切忌“釘頭鼠尾”和邊緣過于凸凹的點子出現(xiàn),這就要求使用的鉛筆尖而圓滑,打點時必須垂直上下,不可傾斜打點。(2)排列勻稱協(xié)調(diào) 襯陰影時,由明部到暗部的過渡要漸變,即點子是由全無到稀疏再到濃密的有計劃的進行布點,每一個點子也不能重疊。(3)大小疏密適宜 點子的大小和密度須適宜。暗

20、處和明處的點子可適當有大小變化,但又不能明顯地相差太多,更不可在同一明暗階層中夾入過于粗大的點子,點子的不可盲目地一處濃,一處稀,或有堆積現(xiàn)象。下面介紹幾種點的作用和特點:精密點 指點子的面積較大,且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較近,一般用來表現(xiàn)背光、凹陷或色彩濃重的部位,故一般粗點是伴隨緊密的排列而出現(xiàn)的。細疏點 與粗密點相反,細小稀疏的點子,主要用來表現(xiàn)受光或劃色彩淡的部分。連續(xù)點 點與點之間按照一定的方向,均勻地連接成線即為連續(xù)點,它主要用來取代線條的作用,以顯示物體珠輪廓和各部分之間的邊界線。自由點 即點與點之間的排列沒有一定的格式和紋樣,操作比較自由。這種點適宜表現(xiàn)明暗漸次轉(zhuǎn)變成具有花紋斑點的各

21、種物體。(二)、起稿在繪圖之前,必須對被畫的對象(如動物、植物的各個組織、器官等)作細心的觀察,對其外部形成、內(nèi)部構造和其各部分的位置關系、比例、附屬物等特征,有完整的感性認識。同時要把政黨的、一般的結構與偶然的、人為的一些“結構”區(qū)分開。然后選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部位起稿。起稿就是構圖、勾畫輪廓,可根據(jù)所觀察對象的需要,把必須在畫幅上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適當?shù)亟M織起來,構成一個協(xié)調(diào)完整的畫面,給人以層次清楚,美觀大方的感覺。所畫對象的主要部分,應盡可能安排在圖幅的主要位置,一般應盡可能把圖畫大一些,如畫細胞圖,為了清楚地表現(xiàn)細胞內(nèi)部結構,所畫細胞不宜過多,只畫1-2個即可。如畫輪廓圖或圖解圖,也不一定

22、把全部切面畫出,只畫1/61/8部分即可。起稿時落筆要輕,線條要簡潔,要求盡可能少改不擦。一般用HB鉛筆或芯質(zhì)較硬的4-5H鉛筆。畫好后,要再與顯微鏡下實物對照,檢查是否有遺漏或錯誤。(三)、定稿對圖稿進行全面的檢核和審定,經(jīng)修正或補充,便可定稿。畫面完成后,及時將各個結構部位作簡明圖注。圖中所有文字應盡量按印刷字體的規(guī)格,認真書寫。一般以仿宋字體、黑體、楷體為宜,并用平行的短線指出相應的結構位置。四、作業(yè)與思考1、在生物繪圖中如何正確運用點和線。2、生物繪圖有哪些基本步驟。實驗三 細胞的形態(tài)與結構一、目的要求1、了解真核細胞的各種形態(tài)和基本結構,以及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2、了解原

23、核細胞的結構及其與真核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3、學習臨時裝片標本的制作方法。二、材料與用品洋蔥頭、菠菜、顫藻(或念珠藻)、各種形成細胞和細胞核的切片標本、黃豆根尖細胞高爾基體切片標本、洋蔥鱗葉表皮細胞線粒體標本片、兔脊神經(jīng)節(jié)鍍銀法切片標本、兔肝細胞線粒體蘇木精染色片標本、蛙胚囊胚細胞鐵蘇木精染色切片標本。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解剖針、消毒牙簽、小刀、吸水紙、拭鏡紙。0.1摩爾/升稀碘液、蒸餾水、醋酸洋紅染液、0.9%生理鹽水、0.1%堿性湖藍BB溶液、香柏油、二甲苯。三、方法與步驟(一)、細胞形態(tài)的觀察(示范)顯微鏡下觀察各種形態(tài)細胞的標本片。(二)、細胞核形態(tài)的觀察(示范)高倍鏡下觀

24、察各種形態(tài)的細胞核的標本片。(三)、植物細胞的結構1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標本的制作與觀察(1)制片方法. 取一洗凈的載玻片,用紗布擦干,于玻片中央滴1滴蒸餾水。用尖頭鑷子從洋蔥肉質(zhì)鱗片內(nèi)表撕下一小塊表皮,鋪在水滴上,用解剖針輕輕將其壓入水中,使入展平。. 鑷子夾住洗凈擦干的蓋玻片的一邊,使另一邊接觸水滴的邊緣,然后慢慢地放下,以便驅(qū)走蓋玻片下的空氣,不致產(chǎn)生氣泡。. 用吸水紙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置顯微鏡下觀察。(2)觀察.在低倍鏡下,可見洋蔥表皮細胞略成長方形,排列緊密,每個細胞內(nèi)有一圓形或扁圓形的細胞核。.為了更清楚地顯示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可用稀碘液染色。染色時,將玻片從鏡臺上取下,

25、于蓋玻片的一側加1滴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使碘液通過洋蔥表皮以染色,再置顯微鏡下觀察。. 先用低倍鏡找一個清楚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可見細胞最外面為棕黃色細胞壁所包圍,細胞壁以內(nèi)是著色較淺,近于透明的細胞質(zhì)。細胞質(zhì)內(nèi)有一個或幾個,或大或小的透明的液泡,在細胞中央或靠近細胞壁,有一細胞核,核內(nèi)有染色成棕黃色的核仁。細胞質(zhì)外圍有一薄層細胞質(zhì)膜,在生活細胞中不易分清。2、菠菜葉肉細胞葉綠體的觀察取一新鮮菠菜葉片,用鑷子撕去一小塊表皮,用小刀輕輕刮取一點葉肉細胞,制作菠菜葉肉細胞臨時裝片標本。將所制標本先置低倍鏡下再轉(zhuǎn)高倍鏡觀察,注意葉肉細胞內(nèi)葉綠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3、黃豆根尖

26、生長點細胞高爾基體的觀察(示范)在高倍鏡下觀察黃豆根尖細胞切片標本,注意在細胞質(zhì)內(nèi)分散著許多黑色顆粒狀的高爾基體。4、洋蔥鱗葉表皮細胞線粒體的觀察(示范)在高倍鏡下觀察洋蔥鱗葉表皮細胞線粒體標本片,注意細胞質(zhì)中分散著顆粒狀、啞鈴狀的線粒體。(四)、動物細胞的結構1、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標本的制作與觀察(1) 滴一滴0.9%生理鹽水于載玻片中央,將消毒牙簽粗的一端伸入口腔內(nèi),在口腔頰內(nèi)輕輕刮幾下,將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質(zhì)放入載玻片上的液滴內(nèi),分散均勻,蓋上玻片,吸去多余的液體。(2) 將此裝片置低倍鏡下尋找較分散的單個細胞觀察,可見人口腔上皮細胞呈扁圓形和扁平多邊形。(3) 若觀察不夠清楚,可用醋

27、酸洋紅染色(方法同碘液染色)后,再置低倍鏡下并轉(zhuǎn)高倍鏡觀察??梢娂毎鈬鷥H有一大致可辯的細胞界限,細胞核呈鮮紅色位于細胞中央或近中央,細胞質(zhì)呈淺紅色。2兔脊神經(jīng)節(jié)細胞高爾基體的觀察(1)取兔脊神經(jīng)節(jié)鍍銀法切片標本,于低倍鏡下尋找成黃色的脊神經(jīng)節(jié)細胞體,這些細胞體成圓形、大小不一。(2)換高倍鏡觀察,可見脊神經(jīng)節(jié)細胞體中央一染色極淺的圓形細胞核,在細胞質(zhì)黃色背景上分布著染成棕黑色的高爾基體。選擇染色較淺、結構較清晰的區(qū)域置于視野中央,換油鏡觀察。(3)在油鏡下緩慢移動標本,可見高爾基體在脊神經(jīng)節(jié)細胞體中的數(shù)量、分布、形態(tài)和大小都不盡相同。有的胞體中高爾基體含量較多;有的胞體中較少。有的僅分布在近

28、核的細胞質(zhì)中,包繞著核;有的分散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有的成延綿不斷的線狀,或粗或細、彎曲盤繞成網(wǎng);有的則成間斷狀態(tài)。3兔肝細胞線粒體的觀察(1)取兔肝細胞線粒體鐵蘇木精染色切片標本,先在低倍鏡下后轉(zhuǎn)高倍鏡下觀察,注意區(qū)別細胞、內(nèi)皮細胞等。肝細胞較大,呈多邊形,細胞中央有大而圓的細胞核,染色很淡。細胞質(zhì)呈天藍色,在細胞質(zhì)內(nèi)分布著染成藍黑色的線粒體。選擇一染色較淡,結構較清晰的區(qū)域置視野中央,換油鏡觀察。(2)在油鏡下緩慢移動標本,可見肝細胞中的線粒體數(shù)量多少不一,分布或疏或密,在細胞核周圍特別多。其形態(tài)大小也不盡相同,呈顆粒狀、線條狀等。4蛙胚囊胚細胞中心體的觀察(示范)在高倍鏡下觀察蛙胚囊胚細胞鐵

29、蘇木精染色切片標本,可見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時,中心體位于細胞兩極,為一不著色的球狀物,其四周有許多放射狀的星絲。(五)、原核細胞的結構1、取新鮮顫藻,用解剖針挑少許絲狀體,置載玻片上的水滴中,使藻絲分散后,用吸水紙將水吸去。再加一滴0.1%的堿性湖藍BB溶液,染色12分鐘,蓋上蓋玻片。2、將所制裝片置低倍鏡下觀察,可見顫藻的藻絲由單列細胞組成,細胞呈短圓柱狀或盤狀,藻絲頂端細胞呈帽狀。轉(zhuǎn)高倍鏡觀察,可清楚看到呈深藍色的中央體。在細胞壁以內(nèi),中央體四周未著色的是周質(zhì)。四、試劑的配制醋酸洋紅染色質(zhì)取45%醋酸溶液100毫升,放入錐形瓶內(nèi),加洋紅1克,煮沸(沸騰時間不超過30秒)或加熱回流煮沸,冷卻過

30、濾即成。也可再加入12%鐵明礬水溶液510滴,至此液變成暗紅色而不發(fā)生沉淀。五、作業(yè)與思考1、繪洋蔥鱗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2、高等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有何異同點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最主要的不同點是什么?4、細胞核和細胞在形態(tài)、大小上有何相關性?實驗四 細胞的有絲分裂一、目的要求1、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掌握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2、學習植物根尖染色體的制片方法。二、材料與用品洋蔥頭、洋蔥根尖縱切片標本、蛙胚細胞有絲分裂切片標本;普通光學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解剖針、恒溫培養(yǎng)箱、小刀、小試劑瓶、小燒杯(或培養(yǎng)皿)、酒精燈、火柴、濾紙片;卡諾固定液或FAA固

31、定液、0.050.1%秋水仙素溶液或?qū)Χ缺斤柡腿芤夯?.0020.004摩爾/升8-羥基喹啉水溶液、90%酒精、70%、1摩爾/升鹽酸或濃鹽酸和95%酒精或0.5%果膠酶和0.5%纖維素酶、醋酸洋紅染液、蒸餾水。三、方法與步驟(一)、洋蔥根尖臨時壓片標本的制作1、取材將洋蔥頭置于盛水的小燒杯上,使其鱗莖浸入水中,放在25恒溫箱中培養(yǎng)。待根長到2厘米左右時,于夜晚12時至1時切取長約1厘米左右的根尖。2、前處理可用下述方法之一前處理所切取的根尖。(1)用0.050.1%秋水仙堿水溶液于室溫下處理24小時。(2)在室溫下,用對二氯苯飽和水溶液處理35小時。(3)在室溫下,用0.0020.004摩

32、爾/升8-羥基喹啉水溶液處理34小時。(4)將材料浸入蒸餾水內(nèi),放置冰箱(04)中24小時。3、固定將材料從前處理的藥物中取出,用水沖洗23次,放入卡諾氏或FAA固定液中,固定24小時,固定液用量應為材料體積的15倍以上。如固定的材料當時不用,可以先在90%酒精中泡半小時,然后在70%酒精泡半個小時,再換入70%酒精中,置04冰箱內(nèi)可保存半年。經(jīng)過較長時間保存的材料,進行觀察前再用固定處理一次,效果較好。4、解離將固定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數(shù)次,再用下述方法之一進行解離后,清水漂洗。(1)用1摩爾/升鹽酸在60恒溫箱內(nèi)處理620分鐘。(2)在室溫下,用95%酒精和濃鹽酸(3:1)配成的混合溶液處理

33、820分鐘。(3)用0.5%果膠酶和0.5%纖維素酶的等量混合液,在25處理25小時,或37處理0.51小時。5、染色和壓片(1)將解離后的根尖,切取12毫米長的分生組織,放在載玻片上,加1滴醋酸洋紅染液,放置約10分鐘。然后在酒精燈上緩慢往復34次,微微加熱(不可煮沸),隨即用解剖針將材料撥碎,蓋上蓋玻片,覆以吸水紙。(2)對準蓋玻片下的材料,用鉛筆的橡皮頭在蓋玻片上輕輕敲擊,再用拇指適當用力下壓,但注意勿使蓋片滑動。壓好的片子中,材料鋪展成均勻的、單層細胞的薄層。(二)、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觀察先用自制的洋蔥根尖分生組織壓片,再取洋蔥根尖縱切片標本置顯微鏡下觀察。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

34、區(qū),再轉(zhuǎn)高倍鏡,選擇較典型的有絲分裂各期圖象,仔細觀察。1、間期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變化,體積有所增大。核仁核膜較清楚,核內(nèi)染色質(zhì)呈細網(wǎng)狀。2、前期細胞核脹大,核內(nèi)染色質(zhì)最初表現(xiàn)為極細盤曲的染色絲,以后染色絲逐漸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染色體形態(tài)逐漸清楚,著絲點逐漸明顯。在前期結束時,核仁核膜消失。3、中期紡錘體形成。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從細胞極端觀察,可同時看到全部染色體;從側面觀察,則染色體排列成“一”字形。此時染色體變短變粗,其形態(tài)和數(shù)目都較清楚。4、后期染色體著絲點分裂,每一染色體的二條單體成為二條獨立的子染色體。全部染色體分為兩組,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5、末期兩組子染色體分別到達

35、兩極,染色體逐漸伸長變粗,分散在核內(nèi)成為染色質(zhì);紡錘體逐漸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現(xiàn),形成兩個新核。在兩新核之間赤道面上,出現(xiàn)細胞板,并逐漸形成細胞壁,最后分成兩個子細胞。(三)、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觀察(示范)在高倍鏡下觀察蛙胚細胞有絲分裂切片標本,注意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特點。四、試劑的配置1、卡諾固定液的兩種配方(1)95%酒精15毫升+冰醋酸5毫升(3:1液)(2)純酒精30毫升+氯仿15毫升+冰醋酸5毫升(6:3:1液)2FAA固定保存液(福爾馬林5毫升+冰醋酸6毫升)用于一般植物組織及胚胎學材料。同時也是優(yōu)良的保存劑。用以保存材料時,可加入5%甘油以防止蒸發(fā)及材料變硬。五、作業(yè)與思考

36、1、繪出你所觀察到的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圖象。2、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哪一時期是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進行染色體記數(shù)的最好時期?3、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實驗五 植物組織一、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的分生組織、薄壁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構造上的特點及其與機能的關系。二、材料與用品玉米根尖切片標本、新鮮蠶豆莖、新鮮小麥幼莖、小白菜或蠶豆葉片、南瓜莖和馬尾松莖的橫切片和叢切片標本、梨、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解剖針、刀片、滴瓶、吸水紙;番紅、碘。三、方法與步驟(一)、分生組織分生組織是由具有分裂機能的細胞所組成。根據(jù)它在植物體中所處的位置來分,可分為三種:頂端分生組

37、織、側生分生組織和居間分生組織。1、 頂端分生組織取玉米根尖的叢切片標本,于低倍鏡下觀察。罩在根尖端的一團組織,靠生長點的細胞較小,靠外圍的細胞較大,排列比較疏松,這是根冠,具有保護生長點和開路先鋒的作用。緊接根冠之后是生長點,即根尖的頂端分生組織。它的形態(tài)學特征是細胞較小,在叢切片上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細胞壁??;原生質(zhì)豐富;細胞核大,位于細胞的中央;沒有液泡或僅有分散的小液泡;細胞排列緊密。它們具有旺盛的生活了力,其分裂產(chǎn)生的細胞,向前形成根冠,向后產(chǎn)生根的各種結構。2、側生分生組織取蠶豆新鮮莖段,作徒手橫切片制片,用1%番紅溶液染色,作臨時水封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排列成環(huán)狀的維管束

38、。在木質(zhì)部與韌皮部之間,可以清楚地看到就層扁平的細胞,排列也較緊密,這就是形成層。其細胞分裂的結果可使莖加粗,故名側生分生組織。3、居間分生組織取玉米或小麥幼莖,作徒手縱切片臨時水封乍或取切片于顯微鏡下觀察,在節(jié)間基部可以看到一些體積較小,排列比較緊密,具有分生能力的細胞群,這就是居間分生組織。它的活動結果可使禾谷類作物拔節(jié)長高。(二)、薄壁組織薄壁組織是構成植物體最基本的組織,故也稱基本組織植物體內(nèi)大部分生活細胞都是薄壁組織,廣泛分布于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各個器官。本實驗僅觀察南瓜莖中主要的薄壁組織。取南瓜莖橫切片標本,在低倍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在南瓜式內(nèi),薄壁組織分布很廣。雖然細胞的

39、大小不同,但均為薄壁的生活細胞,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細胞的分化程度不高。皮層內(nèi)的薄壁細胞有兩種排列:一是成束分布于表皮之下;二是由兩、三層細胞組成的圓環(huán),這兩者間又聯(lián)成一體,這些細胞多為長圓形,排列較整齊,含有可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故又稱同化組織??壳o中心的薄壁細胞內(nèi)可看到一些貯藏物質(zhì),故又稱貯藏組織。(三)、保護組織保護組織位于植物體表,包括表皮和木栓兩種類型,具有保護內(nèi)部組織的作用。1、表皮與氣孔將雙子葉植物小白菜葉片纏繞在左手食指上,以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夾住纏繞的葉片,令葉片的背面向上。然后用尖頭鑷子輕輕撕下一小塊下表皮來,平鋪在載玻片的水滴中,蓋上蓋玻片。將上述裝片放在低倍鏡下觀

40、察,可見表皮細胞排列非常緊密,細胞的側壁凸凹不齊,彼此嵌合,沒有縫隙。表皮上分布著氣孔,它是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組成的。保衛(wèi)細胞也是生活細胞,呈腎形,具細胞核和葉綠體。兩個保衛(wèi)細胞以凹入的一面相向,在相向面的中部,細胞壁較厚并彼此游離形成空隙,此即為氣孔。它是體內(nèi)氣出入的門戶。2、表皮毛與腺毛用鑷子撕取南瓜葉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在表皮上有許多先端尖銳的毛狀結構,叫表皮毛。各種植物表皮毛形態(tài)結構不同,例如有多細胞或單細胞的毛,具腺的或無腺的毛,鱗片狀或盾狀毛等。用棉花莖的切片標本可看到腺毛。3、木栓層取老樹枝,作徒手橫片,用1%番紅水溶液臨時裝片鏡檢,可觀察到在莖切片的邊緣有幾層扁

41、平形的細胞,排列整齊而又緊密的是周皮,其中染成紅色,無內(nèi)含物的死細胞為木栓層,是次生保護組織。木栓層一層細胞的木栓形成層和最內(nèi)面的幾層栓內(nèi)層細胞合起來構成周皮。(四)、輸導組織輸導組織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導管和管胞;一類是運輸可溶性有機物質(zhì)的篩管。1、導管和管胞導管和管胞在形成時,細胞壁增厚有種種情況,形成不同的紋理。一般來說,環(huán)紋和螺紋的導管或管胞是在器官形成初期產(chǎn)生的,梯紋、網(wǎng)紋和孔紋的導管和管胞在器官發(fā)育中出現(xiàn)較遲,是在引伸生長停止以后形成的。圖3 椴科植物莖取絲瓜莖的縱切片標本, 在顯微鏡下可看到染色的木質(zhì)部中,導管由一列列相連而成,各相鄰細胞間的端壁消失,成為貫通

42、的管道,很有利于水分與無機鹽的運輸。其中,各灶導管基本上是由小到大,依次排列著環(huán)紋導管、螺紋導管和梯紋一網(wǎng)紋導管(圖3)再取馬尾松的縱切片,在低倍鏡下可見木質(zhì)都含有大量長形的兩端尖細、略呈紡錘形的細胞。細胞壁增厚并木質(zhì)化。壁上分布著許多具緣紋孔,特別是在各細胞尖端彼此貼合的部分更為稠密。細胞內(nèi)容物大都消失,成為死細胞,這就是管胞。管胞絕大多數(shù)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導水機構,兼有支持功能。2、篩管和伴胞篩管和伴胞是運輸有機養(yǎng)分的機構。取南瓜莖的縱切片,在顯微鏡下可見到染成綠色的篩管是由多數(shù)柱形細胞連接而成,細胞壁不增厚,也不木質(zhì)化。相鄰兩細胞間的橫隔壁為分布著許多小孔(篩孔)的篩管細胞內(nèi)含有生活原

43、生質(zhì)體,細胞核消失,但有的有核仁。相鄰細胞的胞質(zhì)通過篩孔相連。在篩管旁邊有一或多個小型薄壁的生活細胞即伴胞。形狀為柱形,其內(nèi)可見到細胞核、液泡和細胞質(zhì)(五)、機械組織機械組織有兩種類型: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厚壁組織又包括纖維和石細胞,主要起支持作用。取南瓜莖的橫切片標本置顯微鏡下觀察。1、厚角組織在南瓜莖的橫切片上,可見表皮下有一圈由數(shù)層厚角細胞組成的圓環(huán),而在莖的突起部位則成束存在,與同化組織相間排列。各相鄰細胞在角隅處增厚,但不木質(zhì)化。在叢切面上,可見厚角組織的細胞呈長形,細胞壁增厚部分成叢行的棱條,細胞內(nèi)有原生質(zhì)體。顯然,厚角組織的此種結構,非常適合于支持正在生長著的器官。2、厚壁組織(

44、1)纖維 在南瓜莖的皮層內(nèi)有一圈由多層纖維細胞組成的圓環(huán)。其細胞壁明顯增厚,并木質(zhì)化,細胞內(nèi)生活內(nèi)容消失,成為死細胞。在叢切面上,可見到一排染成紅色的細長而兩端尖細或鈍圓的細胞。每個細胞均屹器先端插入其它若干纖維之間而彼此緊密貼合起來,形成一種極為堅牢的結構。(2)石細胞 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蒸餾水,用解剖針挑取少許梨果肉細胞移入水液中,將其搗碎,并用另一載玻片蓋上,將其壓碎,然后換一蓋玻片蓋上置顯微鏡下觀察。梨果肉的石細胞形狀象薄壁組織細胞,但其細胞壁極度增厚并木質(zhì)化,細胞腔小,單紋孔引伸成管狀,或匯合成分枝狀態(tài),原生質(zhì)消失成為死細胞。四、作業(yè)與思考1、繪圖表示南瓜莖的篩管和伴胞的結構。2

45、、植物有哪幾種主要組織,對植物的生命活動各有何作用?3、植物組織的構造與機能的關系怎樣?4、導管和伴胞有何異同?哪種導水效能大些?并聯(lián)系進化來考慮。實驗六 植物組織制片技術一、目的要求植物組織制片技術是認識植物體結構的有效手段,是植物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的樣品,必須是透明的薄片,因此,要首先把觀察的材料制成透明的切片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顯微鏡的制片可分為永久制片和臨時制片。永久制片的方法和步驟比較復雜,臨時制片是利用新鮮材料直接作成的切片,方法比較簡單。(一)、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是指手拿刀片把新鮮材料切成薄片,制成臨時裝片的方法。此法簡單方便,不需設備即可保留植物活體狀態(tài)

46、。1、材料:實驗材料及夾持物。2、儀器設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片、鑷子、濾紙、滴管。3、方法:進行切片的準備工作,如截取材料,削平切面,均應用解刨刀或雙面刀片(避免刀刃變鈍或有缺口),切出合乎要求的切片。徒手做切片時,最重要的是要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組織,而不是要求切下一個完整的切片。例如切一莖的橫切片,不要求切下圓形的一片,而只需切下一小部分即可。切片時首先應該正確地拿住刀片及材料,即用左手三個手指拿住材料,使材料突出于手指上面,這樣進行切片時才不至于割傷手指。右手平穩(wěn)地拿住刀片,兩手應該可以自由活動,切時兩臂不要過于緊張,也不要使肘臂緊靠身體或壓在桌子上,要用臂力而不要用腕力而且不要

47、用力過大。切片時,把刀刃放在經(jīng)過削平的平面上,然后輕輕地壓住它,以均勻的力量和平穩(wěn)的動作,從刀刃的右側,斜著向左的方向切,不能用刀片直接擠壓材料,或拉鋸式切割材料。假如刀刃切入材料過深過厚,應該把刀片從切口處取出,重新做切片。切片時為了避免材料枯干,應使材料的切面及刀刃上保持有水,呈濕潤狀態(tài)。在切片時還應注意,所切的材料和刀片一定要保持水平方向。如果斜向切下材料,雖然切片很薄,但會由于細胞切面偏斜而影響觀察。薄的切片應該是透明的,切片可留在刀刃上,繼續(xù)切片,一連切幾個切片,然后用鑷子或解刨針取下,切下的切片放在滴有水的載玻片上。過于柔軟的器官,如葉片,難于直接拿在手中進行切片,所以切時需夾在維

48、持物中。維持物一般用萵苣莖、胡蘿卜根或泡沫塑料,將要切的材料夾在其中,然后進行切片。切片也可簡易染色,以便使結構更便于觀察。染色方法是將切片放在載玻片上,用吸水紙吸去多余水分,滴上一滴染料,經(jīng)過12分鐘后,用水沖洗一下,蓋上蓋玻片觀察。常用染料有0、1%亞價基藍、0、5%中性紅或1%番紅水溶液(木質(zhì)化、栓質(zhì)化的細胞壁及細胞核染成紅色)、I2_KI溶液(淀粉粒呈蘭色,細胞核呈黃色)。(二)、壓片法 壓片法是植物的器官或組織未經(jīng)處理或經(jīng)過處理后,被涂抹或壓在載玻片上,使細胞成一薄層,便于進行觀察的一種制片方法。1、材料:實驗材料及夾持物2、儀器設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片、鑷子、濾紙、滴管3

49、、方法:(1) 取材:用鋒利的雙面刀片截取生長良好的植物根尖或莖尖,長度不超過3mm。(2) 預處理:利用預處理液如秋水仙素、對二 氯苯或8-羥基奎寧處理材料,使細胞分裂停留在有絲分裂的中期,并使染色體縮短變粗。預處理的時間視不同植物而定。觀察有絲分裂各期特點和減數(shù)分裂的幼小花粉的制片則不需要預處理。(3) 固定:用固定劑迅速殺死正在分裂的細胞,使其盡量保持分裂的狀態(tài)。常用的固定劑是卡諾固定劑,固定時間為1h-24h。(4) 解離:用酶或鹽酸處理固定后的材料,使正在分裂的細胞分離,便于壓片。解離時要掌握好時間,特別是用鹽酸解離時,時間過短,細胞不易分開;時間過長,則染色困難。(5) 染色:常用

50、堿性品紅或醋酸洋紅等染核的染料進行染色。(6) 壓片:壓片時,將新鮮的或經(jīng)固定的材料放在載玻片上,用解樸刀或鑷子后端壓住材料,并往載玻片的另一邊拖過去,注意用力均勻。也可以將載玻片上的材料蓋上蓋玻片,用解刨針或鉛筆輕輕敲擊,使組織或細胞分散,再用拇指擠壓蓋玻片,使細胞成一薄層。前者常用于花粉和小孢子母細胞,后者用于根尖、莖尖和幼葉等幼嫩器官。(7) 鏡檢:將壓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選取目標細胞。用記號筆在載玻片和蓋玻片上分別作記號。(8) 照相或制成永久制片:好的壓片可以直接照相,也可以通過冷凍干燥后制成永久制片。(三)、離析法離析法是用一些化學藥品使細胞間的胞間層溶解,細胞彼此分離,從而得到單

51、個、完整細胞的方法,便于研究細胞的立體結構。1、 鉻酸-硝酸離析法適用于木質(zhì)化組織,如木材、纖維等。把材料切成長約1cm、火柴棒大小的小條,放入小玻璃管中,加入離析液,其量約為材料的20倍。蓋緊瓶蓋放在30。C-40。C的溫箱中。離析的時間因材料的性質(zhì)而異,一般為1-2天。如果2天后仍未離析,可換新的離析液,再放置幾天。檢查材料是否離析,可取出材料少許,放在載玻片上,用解刨針末端輕輕敲打,若材料分離,表明離析時間已足夠。這時移去離析液,用水清洗干凈,保存在50%或70%的乙醇中備用。2、 鹽酸-草酸銨離析法此法較前法緩和,適用于草本植物的薄壁組織和葉肉組織等。把材料切成小塊,約1cm0.5cm

52、0.2cm大小,放入3:1的70%或90%乙醇和濃鹽酸中。若材料有空氣,應抽氣,抽氣后更換一次離析液。24h后,用水清洗干凈。放入0、5%草酸銨水溶液中,時間的長短視材料的性質(zhì)而定??梢悦扛?-2天作檢查。其余與上法相同。(四)、滑走切片法 滑走切片法是利用滑走切片機切新鮮的或保存的材料,亦可以切經(jīng)由石蠟制片法包埋的材料。此法切出的切片后薄均勻、結構完整,適用于一些比較堅硬的材料。1、儀器設備:滑走切片機、切片刀、載玻片、蓋玻片、雙面刀片、毛筆、培養(yǎng)皿、濾紙、滴管和軟木2、實驗材料:新鮮材料、若直徑小于1cm、可分割成3cm長的小段;若大于1cm,則應將材料劈開,使切面的面積小于1cm2為宜。

53、新鮮材料可直接用于切片,也可以經(jīng)處理后再進行切片。處理時,用FAA固定液固定一天,然后轉(zhuǎn)入軟化劑如甘油、氫氟酸中軟化,軟化時間視不同材料而定。在木材制品中,也可以用水煮法排出木材中的空氣并軟化部分組織,然后轉(zhuǎn)入軟化劑乙二胺中,軟化合適后,用聚乙二醇包埋。經(jīng)由石蠟制片法包埋的材料也可以利用滑走切片法切片。3、方法:滑走切片機由機身、升降夾物裝置、切片刀的夾刀滑行部分組成。先把切片刀固定在夾刀上,然后將材料固定在兩片軟木中,材料露出木片約0、5cm,再固定在切片機的平物裝置上。調(diào)好材料的高度,使刀刃靠近材料的切面,并使材料與刀刃平行。用高速厚度調(diào)節(jié)器調(diào)節(jié),使其符合切片的要求。切片時用右手扶切片刀的

54、夾刀滑行部分,均勻用力往自己方向移動,切片便被切下并粘在刀的表面上。用濕毛筆把切片取下,放入盛水的培養(yǎng)皿里,然后把刀推回。當把刀向后推時,夾物裝置就按調(diào)節(jié)好的厚度上升。如此循環(huán)往復??蓪⑶衅瞥膳R時裝片或進行簡單的顯微化學染色后觀察,亦可以通過固定、脫水、染色和封固等程序,制成永久制片。(五)、石蠟切片法 石蠟切片法是用石蠟作為包埋劑的一種顯微制片方法,是顯微技術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優(yōu)點是能夠切出薄而均勻的連續(xù)切片,便于進行器官的立體重構。此法多用手搖切片機切片。對于較硬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滑走切片機。 石蠟切片法的操作程序包括:取材、固定、脫水、透明、浸蠟、包埋、修塊、切片、粘片、

55、染色和封片。1、材料:材料的大小不超過0、5cm3-1 cm3。2、固定:將選取的材料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體積大約是材料的20倍。固定是用化學試劑迅速殺死細胞的過程。目的是盡可能使細胞中的各個組分保持生活狀態(tài)的結構,并固定在它們原來的位置上。常用的固定劑有FAA、卡諾和納瓦興固定液。前兩種固定液的固定時間是2-24h,后者是12-48h。FAA既是良好的固定劑,也是保存劑,材料可以在其中長久保存。而卡諾固定液和納瓦興固定液則不能長久保留材料,固定后,應盡快清洗,轉(zhuǎn)入70%酒精中保存。若材料含有空氣,固定是需要抽氣。3、脫水:固定好的材料經(jīng)各級乙醇脫水至無水乙醇。各級乙醇的濃度為:30%、50%、70%、85%、95%和100%。4、透明:純乙醇中的植物材料用1/2純乙醇和1/2二甲苯混合液處理2-3h,轉(zhuǎn)入純二甲苯中,處理兩次。由于石蠟溶于二甲苯而不溶于乙醇,因此透明的作用除了使材料變得透明外,另一方面是將材料中的乙醇除去。5、浸蠟:使石蠟慢慢溶于透明劑中,然后完全取代透明劑進入植物組織中。一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