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guī)程_第1頁
醫(yī)院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guī)程_第2頁
醫(yī)院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guī)程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9頁 共9頁醫(yī)院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guī)程1.目的: :有效預防與控制手術部位感染的發(fā)生,降低感染率。2.范圍: :適用于手術科室及手術室。3.定義3.1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分為切口淺部組織感染、切口深部組織感染、器官/腔隙感染。3.1.1 切口淺部組織感染:手術后 30 天以內發(fā)生的僅累及切口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3.1.1.1 切口淺部組織有化膿性液體。3.1.1.2 從切口淺部組織的液體或者組織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3.1.1.3 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fā)紅、腫脹、發(fā)熱、疼痛和觸痛,外科醫(yī)師開放的切口淺層組織。3.1.1.4 下列情形不屬于切口淺部組織感

2、染: 3.1.1.4.1 針眼處膿點(僅限于縫線通過處的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3.1.1.4.2外陰切開術或包皮環(huán)切術部位或肛門周圍手術部位感染。3.1.1.4.3 感染的燒傷創(chuàng)面,及溶痂的、度燒傷創(chuàng)面。3.1.2 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無植入物者手術后 30 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 1 年以內發(fā)生的累及深部軟組織(如筋膜和肌層)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3.1.2.1 從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3.1.2.2 切口深部組織自行裂開或者由外科醫(yī)師開放的切口。同時,患者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fā)熱,腫脹及疼痛。3.1.2.3 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探查、病

3、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切口深部組織膿腫或者其他感染證據。1.2.4同時累及切口淺部組織和深部組織的感染歸為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經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無須再次手術歸為深部組織感染。3.1.3 器官/腔隙感染:無植入物者手術后 30 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 1 年以內發(fā)生的累及術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3.1.3.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膿液。3.1.3.2 從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yǎng)分離出致病菌。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器官或者腔隙膿腫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證據。3.1.3.3 外科手術切口的分類:根據外科手術

4、切口微生物污染情況,外科手術切口分為清潔切口、清潔-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3.1.4 清潔切口:手術未進入感染炎癥區(qū),未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3.1.5 清潔一污染切口:手術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顯污染。3.1.6污染切口:手術進入急性炎癥但未化膿區(qū)域;開放性創(chuàng)傷手術;胃腸道、尿路、膽道內容物及體液有大量溢出污染;術中有明顯污染(如開胸心臟按壓)。3.1.7感染切口:有失活組織的陳舊創(chuàng)傷手術;已有臨床感染或臟器穿孔的手術。4.權責4.1 醫(y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度的修訂、完善。4.2 醫(y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制度的培訓、執(zhí)行及督查。4.

5、3 手術科室及手術室:負責落實。5.作業(yè)內容5.1 手術前 5.1.1 盡量縮短患者術前住院時間。擇期手術患者應當盡可能待手術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術。5.1.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5.1.3 正確準備手術部位皮膚,徹底清除手術切口部位和周圍皮膚的污染。術前備皮應當在手術當日進行,確需去除手術部位毛發(fā)時,應當使用不損傷皮膚的方法,盡量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發(fā)。5.1.4 消毒前要徹底清除手術切口和周圍皮膚的污染,采用 0.5%碘伏消毒手術部位皮膚。皮膚消毒范圍應當符合手術要求,如需延長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時,應當擴大消毒范圍。5.1.5 如需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手術患者皮膚切開前

6、 30 分鐘給予合理種類和劑量的抗菌藥物。需要做腸道準備的患者,還需術前1 天分次、足劑量給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藥物。5.1.6 有明顯皮膚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y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當參加手術。5.1.7 手術人員要嚴格執(zhí)行外科手消毒。5.1.8 重視術前患者的抵抗力,糾正水電解質的不平衡、貧血、低蛋白血癥等。5.1.9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患者應安置在不同的手術間進行手術,如果選擇同一手術間應該先非感染性患者后感染性患者,患者手術后徹底清潔消毒手術房間才可進行下一例手術。特殊感染患者(如氣性壞疽等)手術安置在感染手術間進行,醫(yī)務人員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規(guī)定,手

7、術后徹底清潔消毒手術間。5.1.10 手術組人員進入手術室之前應修剪指甲,除去各類手部飾品,不可涂指甲油。更換鞋、衣、褲,正確戴口罩、帽子、洗手后戴無菌手套,穿手術衣。5.2 手術中 5.2.1 保證手術室門關閉,盡量保持手術室正壓通氣,環(huán)境表面清潔,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數(shù)量和流動。5.2.2 保證使用的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等達到滅菌水平。手術器械的處理:使用后及時將血液等擦凈,立即運送至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滅菌。5.2.3外來手術器械統(tǒng)一由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打包或滅菌。5.2.4 手術中醫(yī)務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和手衛(wèi)生規(guī)范。5.2.5 若手術時間超過 3 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于所用抗

8、菌藥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 1500ml 的,手術中應當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5.2.6 手術人員盡量輕柔地接觸組織,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損傷,徹底去除手術部位的壞死組織,避免形成死腔。5.2.7 術中保持患者體溫正常,防止低體溫。需要局部降溫的特殊手術執(zhí)行具體專業(yè)要求。5.2.8 沖洗手術部位時,應當使用溫度為 37的無菌生理鹽水等液體。5.2.9 對于需要引流的手術切口,術中應當首選密閉負壓引流,并盡量選擇遠離手術切口、位置合適的部位進行置管引流,確保充分引流。5.3 手術后 5.3.1醫(yī)務人員接觸患者手術部位或者更換手術切口敷料前后應當進行手衛(wèi)生。5.3.2 為患者更換切口敷料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換藥流程。5.3.3 術后保持引流通暢,根據病情盡早為患者拔除引流管。5.3.4 外科醫(yī)師、護士要定時觀察患者手術部位切口情況,出現(xiàn)分泌物時應當及時進行涂片和微生物培養(yǎng),結合微生物報告及患者手術情況,對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及時診斷、治療和監(jiān)測,懷疑有醫(yī)院感染應立即報告醫(y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5.4 培訓與管理 5.4.1 每年至少對醫(yī)護人員進行 1 次相關培訓。5.4.2 每季度公布手術部位感染的發(fā)生率,由醫(y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及相關科室共同提出持續(xù)改進措施。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