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41《短新聞兩篇》課件1-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語文-41《短新聞兩篇》課件1-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語文-41《短新聞兩篇》課件1-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語文-41《短新聞兩篇》課件1-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語文-41《短新聞兩篇》課件1-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短新聞兩篇新聞廣義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狹義消息新聞的特點讓事實說話,內(nèi)容真實。報道迅速及時。語言簡明扼要。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發(fā)展事件結果標題: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個大標題,也可以有副標題。導語:一般是開頭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體:正文部分,是導語內(nèi)容的具 體化。闡述生動、具體的新聞 事實。新聞寫作練習 請為下面的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12字) 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中國第21次南極冰蓋昆侖科學考察隊12名隊員成功抵達南極內(nèi)陸冰蓋的最高點。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海拔4093米的藍天之下。這是人類首次登上南極內(nèi)陸冰蓋之巔。 中國

2、人站立南極冰蓋之巔 用一句話概括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不超過10個字) 目前,全球已有85個國家的2300余所高校開設了漢語課程,3000萬外國人正在學習中文。許多外國人為留學、就業(yè)、投資、貿(mào)易等,苦學“方塊字”,苦練“中國話”。英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nèi)撥款100萬英鎊普及中文學習;美國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韓國不少企業(yè)都開設中文學習班。全球掀起漢語學習熱。 別了,不列顛尼亞字詞解釋凝重:莊重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矚目:注目,把視線集中到一點上子夜:半夜易幟:變換旗幟,文中指降英國國旗、 升 中國國旗莊嚴而神圣的時刻 1842年,英國通過鴉片戰(zhàn)爭強占了香港島。1860年英國又侵占了九龍半島界

3、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國又強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島嶼。經(jīng)中英兩國多次談判,1984年12月,兩國政府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之后,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別了,“不列顛尼亞”就是記敘了這一莊嚴而神圣的時刻。新聞史上的佳作 港督府資料圖片展示末任港督 彭定康易幟交接懸掛紫荊花旗紫荊花性喜溫暖,易于繁殖,加上許多香港人把它視作“繁榮、壯觀、奮進”的象征,因此被香港同胞廣為栽種。紫荊花也是團結和睦、骨肉難分的一種象征。由于香港同胞對紫荊花的酷愛,香港特區(qū)區(qū)旗被選定為一面中間配

4、有五星花蕊的紫荊花紅旗。紅旗代表祖國,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紫荊花紅旗寓意著香港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并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fā)達?;ㄈ锷系奈逍窍笳髦愀弁麩釔圩鎳?,旗與花分別采用紅白不同兩種顏色,象征“一國兩制”。 請你將本文改寫成一句話新聞英國撤離香港1.你如何理解標題的含意?“別了,不列顛尼亞”這一標題有什么獨特之處?表達效果如何?明確:(1)以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象征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 “別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諷的口氣,表明英國在香港統(tǒng)治的結束。整體把握:(2)題目“別了,不列顛尼亞”從修辭上看,用了擬人手法,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自豪感;從語法上看,用了倒裝手

5、法,強調(diào)了謂語“別了”。(3)這就宣告了英國對中國香港長達150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并且是永遠的結束。同時也暗含了英國人(港督彭定康)對香港統(tǒng)治的戀戀不舍,但也不得不離開的無奈?!安涣蓄嵞醽啞碧柕碾x去,是中國人民的勝利,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始強盛的表現(xiàn)之一。2.作者是怎樣報道香港回歸這一事件的?試從本文選材的角度上加以概括。明確: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的人們多么激動,而是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善于捕捉香港主權回歸,英國末任港督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里那一個個重大場面的瞬間畫面;又像一個熟練的影視導演,巧妙地將一個個鏡頭組接起來,既準確生動又色彩明快地再現(xiàn)了這一歷史時刻的真

6、情實景,突出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這篇新聞從客觀的角度敘述了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去的過程,表明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疽弧窟@篇新聞是按什么順序把“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記錄下來的 ?【二】文中描寫了英國撤退時的三次降旗,具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三】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關于背景描寫的內(nèi)容,并說說對這些背景的描寫表明了什么。時間 主要事件 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7時45分,降旗儀式;0點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0點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場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7、場景二:下午6:15,添馬艦東面廣場降英國國旗場景三:7月1日子夜時分,中英交接儀,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象征意義英國殖民主義者結束在香港的統(tǒng)治權,中國恢復香港主權。三次降旗總結這些儀式的敘述都很簡潔,作者突出儀式本身的涵義,這表現(xiàn)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后,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個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有著歷史的意義。作者并不直接出面發(fā)表議論,但是情感和評論都暗含其中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nèi)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這句話表面上說的是港督的建筑,實際上是

8、以港督府的滄桑變遷來暗示香港的百年變遷,同時也是在告訴人們,香港已經(jīng)回歸祖國,末代港督已經(jīng)離去,中國人民一段屈辱的歷史已經(jīng)永遠地成為過去。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這句話平實的語言,對比的鮮明,其中之一飽含了中國人民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的欣喜之情。 從1841年1月23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海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 對中國人民來說,英國在香港進行殖民統(tǒng)治的這段歷史是刻骨銘心的,是不應該忘記

9、的。中國人民經(jīng)過了漫長的等待,終于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這種感情,通過精確地記錄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時間來表現(xiàn),語言含蓄,很有分寸。背景中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天數(shù),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這樣一來,就像電影中的閃回一樣,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xiàn),畫面感很強。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fā)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歷史事件有了歷史的縱深感,也使人在豐富的知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門,門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勞動意味著自由”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扇高墻上寫著:“來到這里只有勞

10、動,不能有任何別的設想。不想勞動者可以自己觸動電網(wǎng)。”集中營的頭頭在囚犯到來的當天就對他們說明白:“集中營進得來,出不去,除非從焚尸爐的煙囪里爬出去?!痹趭W斯維辛集中營被用來做醫(yī)學實驗的猶太兒童猶太人在被送進殺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蘇聯(lián)攝影師尤金1945年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拍攝的照片 集中營里堆積如山的尸骨 納粹警察正對大規(guī)?!敖鉀Q”后還活著的猶太婦女射殺這是集中營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運埋葬的尸體。被處死的囚犯的尸體.照片上顯示的僅為死難者的一半不到,他們大多數(shù)是餓死或被槍殺的。 1945年5月,美軍進入了戰(zhàn)敗的德國,所見到的不禁令人觸目驚心大批的猶太人尸體。這個囚犯還保持著

11、被燒死時的姿勢。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房 焚尸爐集中營里的萬人坑 運送政治犯尸體的火車 文本助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作者羅森塔爾是美國記者,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寫下了這篇報道。這篇文章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死亡工廠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軍于1939年在波蘭布熱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關押和處死猶太人的監(jiān)獄,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到蘇軍解放時為止,有400多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因此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集中營原址辟為殉難者紀念館,并在其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qū)。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

12、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作者還要去報道?理解標題: 這篇新聞報道的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么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但這位記者還要去報道?問題探究1.“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歷史而出名。人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它很多東西。對于追求新聞時效性的記者來說,的確是沒有什么新的東西可供報道了。2.為什么又要寫但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此時已經(jīng)不只是一個記者,更是一個被深深震撼的參觀者,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感情驅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請找出本文中的導語、主體、結語,并以此為依據(jù)劃分本文的結構層

13、次。導語(1-3段)主體(4-1段)結語(第16段) 請找出文中最打動你的一段話,說說你的閱讀感受。 參觀者在集中營里都參觀了什么地方?有什么反應?初讀感知開始時“默默地邁著步子”、想象成了現(xiàn)實“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看見毒氣室時“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死囚牢房時“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看到狹小的女牢房時“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看見試驗室時慶幸“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會“羞紅了臉的”參觀紀念長廊時沉思參觀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時“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參觀結束時“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和反應注視

14、著毒氣室和焚尸爐他們表情茫然 人們感情的變化,從側面證明了集中營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象的,納粹法西斯的暴行慘絕人寰,滅絕人性,令人發(fā)指。 問題: 文章開頭寫到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平的景象??墒菫槭裁醋髡邊s說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場噩夢”?難道是作者不喜歡這么美好的一切?品讀細節(jié) 景象固然美好,卻與這里的歷史不相配。這里曾經(jīng)是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個該被歷史永遠詛咒的地方,竟然有著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作者一時無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無一字控訴,可是由此所體現(xiàn)出的強烈憤

15、懣的感情,讓讀者感到無比壓抑。鑒賞分析1.如何理解: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1.作者將這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組合成一副令人難忘的畫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殘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會被徹底摧垮的,正義必戰(zhàn)勝邪惡。連這種地方都能開出勝利之花、正義之花,地球上還有什么邪惡不能被打倒呢?2“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一細節(jié)描寫起什么作用?答:_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么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

16、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鑒賞分析3.如何理解: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細節(jié)描寫,在集中營長廊里那數(shù)以萬計的以遇難的囚徒們的照片中,竟有這樣一幅充滿青春與夢想的照片,而這美好的生命已化為灰燼,這不正是對法西斯的控訴嗎?問題探究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消息與我們常見的消息有什么不同?不同之處就在于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只是純客觀敘述,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

17、說話;另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xiàn),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主要還是一種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而本文有所不同,它突破了“客觀報道”和“零度寫作”(即記者在新聞中豪不摻雜個人情感的寫法)的框框,把作者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的內(nèi)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是一種純主觀性的報道。本文的獨特之處 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即記者在新聞中毫不摻雜個人情感的寫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來寫,字里行

18、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 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這些地方多么的陰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終盯在參觀者身上,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傳達他們內(nèi)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拓展延伸二戰(zhàn)已越來越遙遠,時間沖淡了人們的記憶,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奧斯維辛的冤魂還在徘徊,新的戰(zhàn)爭繼續(xù)發(fā)生,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1.這樣的悲劇屬于整個人類。記住這樣的恥辱、罪惡,以史為鑒,共同維護世界和平。2.落后就要挨打。學好本領,建設強大的國家。嘗試著給這篇文章寫一段頒獎詞?拓展延伸 奧斯維辛一座死亡之城,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讓我們回顧那段黑暗的歷史,觸摸恐怖與祥和、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羅森塔爾以他獨特的視角和記者的使

19、命感引發(fā)我們對生命的思考,對人性的反省。沒有新聞的新聞,卻成為新聞史上的傳世之作,不朽名篇! 十四年的歲月長河,流走了數(shù)不完的鮮花和果實,流走了想不完的夢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人們對法西斯鮮血淋淋的記憶,流不走的是作為目擊者和見證人的奧斯維辛對未來的昭示。這里不該再有什么新聞了,能讓歷史昭示未來,這難道不是新聞的價值所在嗎! 請把我埋得淺一些 二戰(zhàn)時期,一座納粹集中營里,關押著很多猶太人,他們大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遭受著納粹無情的折磨和殺害,人數(shù)在不斷減少。 有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一起被關押在集中營里。一天,她的母親和另一些婦女被納粹士兵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她的身邊。人們知道

20、,她們肯定是被殺害了。因為每天都有人被殺害,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人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當小女孩問大人們她的媽媽哪里去了,為什么這么久了還不回來時。大人們沉默著流淚了,后來實在不能不回答時,就對小女說,你的媽媽去尋找你爸爸了。不久就會回來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詢問,而是唱起媽媽教給她的許多兒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著,像輕風一樣在陰沉的集中營中吹拂。她還不時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張望著,希望看到媽媽從遠處走來。 小女孩沒有等到媽媽回來,就在一天清晨,納粹士兵用刺刀驅趕著,將她和數(shù)萬名猶太人逼上了刑場。刑場將一起被活活埋葬在這里。人們沉默著。死亡是如此真實地逼近著每一個生命。

21、面對死亡,人們在恐懼中發(fā)不出任何聲音。 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被納粹士兵殘酷地推下深坑。當一個納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將她推進深坑中的時候,小女孩睜大漂亮的眼睛對納粹士兵說:“劊子手叔叔,請你把我埋得淺一點好嗎?要不,等我媽媽來找我的時候,就找不到了?!奔{粹士兵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抽泣聲,接著一陣憤怒的呼喊 人們最后誰也沒能逃出納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純真無邪的話語卻撞痛了人們的心,讓人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嚴和力量。 暴力真的能摧毀一切?不,在天真無邪的愛和人性面前,暴力讓施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惡和渺小。劊子手們在這顆愛的童心面前顫抖著,因為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奧斯維辛集中營

22、解放60周年紀念活動今天的“死亡墻”德國總理向遇難者致哀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來定,傳達出每一個良知者的共同心聲。小結:練習:閱讀飛向太空的航程,找出新聞的導語和主體,并概括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導語部分 新聞的主體,作者叉開一筆,用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