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短 語 - 北京師范大學(xué)_第1頁
第二節(jié) 短 語 - 北京師范大學(xué)_第2頁
第二節(jié) 短 語 - 北京師范大學(xué)_第3頁
第二節(jié) 短 語 - 北京師范大學(xué)_第4頁
第二節(jié) 短 語 - 北京師范大學(xu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 短 語一、名詞作狀語 1. 表示動作進行的狀態(tài); 2. 表示對待動作對象的態(tài)度; 3. 表示動作發(fā)生或進行的方位處所; 4. 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5. 表示動作進行的工具、憑借或依據(jù)。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 每日、每月、每年; 一天天地 往日彼秦者,虜使其民。(戰(zhàn)國策趙策)操刀挾盾,猱進鷙擊。(清稗類鈔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孤與老賊勢不兩立。(資治通鑒卷五十六)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君王宜郊迎。(史記陸賈列傳)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養(yǎng)生主)乃病免家居。(史記陸賈列

2、傳)嫂蛇行匍伏。(戰(zhàn)國策秦策)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聊齋志異狼)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庶民子來。(孟子梁惠王上)四人者年老矣,義不為漢臣。(史記留侯世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天下之士云合歸漢。(漢書梅福傳)徒多道亡。(漢書高帝紀(jì))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guān)。(戰(zhàn)國策秦策)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jì))學(xué)士皆師尊之。(漢書董仲舒?zhèn)鳎┮郧О倬捅M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韓愈張中丞傳后敘)余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二、動詞的使動用法及特殊動賓關(guān)系動詞的使動用法操軍方連艦船,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夫

3、精誠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買臣深怨(湯),常欲死之。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魏其謝病,屏居藍天南山之下數(shù)月,諸賓客辨士說之,莫能來。我能起死人。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于掌。項伯殺人,臣活之。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于是信、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 2. 復(fù)雜的動賓關(guān)系古代漢語動賓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確實是十分復(fù)雜的,我們認(rèn)為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是很有必要的,但并不一定用“使動”、“意動”的格式去稱述。三、動詞與賓語的語序賓語前置的四種情況: 1. 疑問代詞賓語; 2. 否定句代詞賓語; 3. 代詞“

4、之”、“是”、“焉”、“斯”復(fù)指; 4. 代詞“是”作賓語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論語公冶長)唇亡齒寒,其斯之謂與。(谷梁傳僖公二年)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yǎng)也。 (韓非子五蠹)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左傳隱公六年)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詩魏風(fēng)碩鼠)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國語晉語)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公孫丑上)許子奚為不自織? (孟子梁惠王上)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司馬遷報任安書)子是之學(xué),亦為不善變矣。 (孟子)四、雙賓語(一)古今漢語一致者 1給予、賜予義動詞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

5、(左成二) 2告知、教示義動詞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許行)(二)古代可以而現(xiàn)代不可以者 1“為”及“立”、“奪”等動詞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孟子萬章下) 2古漢語中的使動詞 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城濮之戰(zhàn))五、主謂之間加“之”的主謂短語 目前存在的分歧1 : 關(guān)于“之”的詞性 助詞說(王力、楊伯俊、中學(xué)課本、本教材);連詞說(楊樹達、呂淑湘、郭錫良、張之強)等。目前存在的分歧2 : 關(guān)于“之”的作用 使主謂結(jié)構(gòu)變成偏正結(jié)構(gòu)(王力、朱德熙);取消句子獨立性(馬氏文通、楊伯?。皇怪髦^短語失去了獨立成句的資格(本教材)。第三節(jié) 句 子一、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判斷句是

6、根據(jù)謂語同主語之間的表達關(guān)系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類,判斷句的謂語一般是對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進行分類,判斷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屬于哪一類人或事物,或不屬于哪一類人或事物。古今判斷句的差異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與現(xiàn)代漢語很不相同,一般不用判斷動詞,而是基本上用名詞性成分作謂語,用判斷句式本身來表達判斷,并且多用句末語氣詞“也”來協(xié)助表達判斷。 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6種):1 “主語+謂語+也”。例如: 虢,虞之表也。(左傳僖公五年) 2 “主語+者+謂語+也” 。例如: 兵者,兇器也。(韓非子存韓) 3 “主語+者+謂語”。例如: 兵者,兇器。(史記酷吏列傳)4 “主語+謂語”。例如: 是炎帝之

7、少女。(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5 “主語+副詞+謂語+(也)”。例如: 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司馬遷報任安書) 6 “主語+是+賓語”。 此必是豫讓也。(史記刺客列傳) 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表達功能(5種)1 表示類屬關(guān)系 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2 表示等同關(guān)系 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jì)) (以上為古今相同者)3 表示比喻關(guān)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4 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某種復(fù)雜的語義關(guān)系 百乘,顯使也。(戰(zhàn)國策齊策) 5 謂語表示造成某種結(jié)果的原因 井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莊子秋水) 二、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帶標(biāo)記

8、的,另一種是帶有形式標(biāo)記的。 1)鹿禽。(粹953)2)故不能推車而及。(左傳成公二年)3)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司馬遷報任安書 )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察和識別一個沒有被動標(biāo)記句子是主動意義還是被動意義(但并不是絕對的):(1)謂語動詞如果是表示人的動作,而主語卻是一個非指人的名詞,那么這個句子是被動句。如 “草猶不可除” 。(2)謂語是及物動詞,從表面上看主語也可以認(rèn)為是這個及物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但是謂語動詞后沒有賓語,并且也無法補出賓語,在這種情況下,句子是被動意義。如 “文王拘”“屈原放逐” 。(3)在主動賓完備的句子里,如果賓語所表達的事物屬于主語所表達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又是對主語不利的,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如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有標(biāo)記的被動句的基本句型 (4種)1 “及物動詞+于+施事者”。例如: (楚懷王)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2 “見+及物動詞” 人皆以見侮為辱。(荀子正論) 變式: “見+及物動詞+于+施事者” 以四百里之地見信于天下。(呂氏春秋貴信) 3“為+施事者+及物動詞” 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史記高祖本紀(jì)) 變式:“為(+施事者)+所+及物動詞” 4“被+(施事者)+及物動詞”介詞“于”引介施事與引介處所的辨別 百里奚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