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治療乳腺病_第1頁
中西醫(yī)治療乳腺病_第2頁
中西醫(yī)治療乳腺病_第3頁
中西醫(yī)治療乳腺病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西醫(yī)治療乳腺病全國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病適宜與先進診療技術學習班匯報 乳腺癌乳腺增生病急性乳腺炎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全球約有130萬人診斷為乳腺癌,并有40萬人死于該病。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亦有上升趨勢,尤其在沿海大城市,以廣州為例,1972年乳腺癌發(fā)病率為17.7/10萬,而2000年上升至40/10萬,28年間上升率為44.3%,居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首位。目前公認: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綜合治療。乳腺癌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乳腺癌外科治療:“經典”乳腺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乳房再造乳腺癌化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乳腺癌是激素依賴性腫瘤

2、,純雌激素抑制劑乳腺癌生物治療與化療、內分泌聯(lián)合應用:生物靶向治療也是乳腺癌治療研究的熱點,該類藥物特點是以腫瘤細胞的某個基因分子作為靶點,利用單克隆抗體選擇性滅活腫瘤細胞,但對人體正常細胞損傷較小。中醫(yī)學對乳腺癌病因病機的認識乳腺癌的發(fā)生是在正氣虧虛、臟腑功能失調的前提下,繼發(fā)的氣滯、痰凝、血瘀等邪毒、病理產物相搏,聚結于乳絡而成。其發(fā)生發(fā)展是因虛致實、因實而虛、虛實夾雜的復雜病理過程。正氣虧虛是乳腺癌復發(fā)轉移的先決條件,而癌毒蟄伏是復發(fā)轉移的關鍵因素,血瘀內阻為復發(fā)轉移的重要條件。中醫(yī)藥在乳腺癌術后抗復發(fā)轉移治療中的應用遵循“識病為本,辨證為用,病證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扶正時尤重脾腎。

3、張景岳指出:“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即指出脾、腎虛損對于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臨證多以生黃芪、白術、茯苓、山藥等益氣養(yǎng)血,健脾和胃;生地黃、天花粉、枸杞子等滋陰生津;仙茅、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等溫陽補腎。我們強調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常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加以辨病用藥,隨證選用有抗癌活性的藥物,從而提高機體抑制腫瘤的能力,達到抗癌、抑癌的目的。如活血化瘀類中藥莪術、桃仁、王不留行、五靈脂、虎杖、土鱉等藥物,具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促纖溶、抗血栓、消除微循環(huán)障礙等作用,從而發(fā)揮抗轉移、化放療增效、免疫調節(jié)等功效。清熱解毒類中

4、藥如蛇舌草半枝蓮魚腥草七葉一枝花公英冬凌草金蕎麥等,以及軟堅散結類的藥物如山慈姑生牡蠣海蛤殼皂角刺海藻昆布等在臨床及實驗研究過程中被發(fā)現(xiàn)具有抗實驗動物腫瘤的作用,在控制炎癥的同時對腫瘤的發(fā)展有一定的抑制效應。而在患者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以毒攻毒類的藥物如全蝎、地鱉蟲等因其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和扶正法相結合運用于乳腺癌的治療,有可能獲得一定的療效,但因其過用容易傷正,且不如現(xiàn)代醫(yī)學放化療手段直接、快速、因此臨床需謹慎使用。防治疾病時必須以整體觀念為指導,預先治療未病的臟腑,既要防止傳之于所克之臟,又要防止傳之于所侮之臟。臨床上經常采用“培土生金法”、“滋水涵木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

5、水法”等以“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中醫(yī)分期辨證規(guī)范化研究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探討圍手術期是指入院開始到手術后第一次化療開始的一段時間。此期主要根據手術偏于耗氣傷血,在臟則易傷脾胃的病機特點,辨證分型術前主要包括肝郁痰凝證、痰瘀互結證、沖任失調證、正虛毒熾證。術后多為脾胃不和證、氣血(陰)兩虛證。其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減少手術并發(fā)癥,改善手術及麻醉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圍化療期是指第一周期化療開始到最后一周期化療結束后月的一段時間。根據化療之藥毒偏于耗氣,在臟易傷肝脾腎心的特點,此階段辨證多為脾胃不和證、氣血(陰)兩虛證、肝腎虧虛證、脾腎兩虛證。其治療目的是防止化療的骨髓抑制及胃

6、腸功能紊亂等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確?;熑缙诎戳客瓿伞暖熎谑侵阜暖熼_始后到放療結束后周的一段時間。其病機特點為放療偏于火毒傷陰,在臟則易傷肺,易致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咽炎等。此階段辨證多為氣陰兩虛證、陰津虧虛證、陰虛火毒證;治療目的是減少放療毒副作用及提高生活質量。鞏固期(康復期)是指術后放化療結束月后開始以后的年期間。受體陽性者辨證為氣血(陰)兩虛證、脾腎兩虛證、沖任失調證等。受體陰性者辨證多為氣血(陰)兩虛證、脾腎兩虛證、脾胃不和證等。、急性乳腺炎各期中醫(yī)內治特色與外治絕技急性乳腺炎是乳汁淤積、細菌通過乳頭破損處的淋巴管進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發(fā)生在初產婦的哺乳

7、期、妊娠期、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亦可因感染發(fā)生本病。臨床上以乳房結塊、紅、腫、熱、痛或伴有發(fā)熱惡寒等全身癥狀并容易發(fā)生傳囊之變?yōu)樽C候學特征。根據炎癥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分為早期(郁滯期)、成膿期和潰后期三個階段。本病為中醫(yī)學的“乳癰”、“外吹乳癰”、“內吹乳癰”、“不乳兒乳癰”等范疇。本病病機:為肝郁胃熱,乳汁淤積,乳絡阻塞,氣血瘀滯,郁久化熱,熱盛肉腐,肉腐成膿;病性為陽證,熱證瘡瘍;病位乳房。治則:郁滯期:以通為法;成膿期:徹底排膿,去腐生肌潰后期:益氣健脾養(yǎng)血、促進愈合。證型、治法、代表方劑肝郁氣滯(郁滯期):疏肝解郁,消腫通乳。方選瓜蔞牛蒡湯加減。胃熱壅盛(成膿期):清熱解毒,托里排膿。方選瓜

8、蔞牛蒡湯合透膿散加減。氣血兩虛,余毒未清(潰后期):益氣養(yǎng)血,和營托毒。方選托里消毒散加減。治療思路、貴在早治,注重通法:切不可濫投苦寒之品,否則會形成“欲消不消、欲膿不透”之僵塊。根據分期不同特點辨證施治。、防治并重,以防為主:配合揉抓排乳法治療能通郁結之氣,消瘀結之腫,可避免成膿之苦。、注重辨膿之有無:中醫(yī)傳統(tǒng)火針于膿腔低垂位洞式刺絡引流法。特色與優(yōu)勢郁滯期(1)內服藥以“通”為主,“通”能蕩滌淤乳。同時配合外治揉抓排乳手法徹底疏通乳絡,達氣血調和、祛瘀散結,急性乳腺炎郁滯期多可消散而愈,避免成膿之苦。(2)揉抓排乳手法(3)外敷療法:以金黃散外敷,每日1換。有消腫止痛之效。成膿期的特色治

9、療:火針洞式烙口排膿。潰后期(1)辯證論治氣血兩虛,余毒未清(2)外治法膿腫切開或刺烙排膿后,可用五五丹藥捻提膿拔毒引流,外敷金黃膏或四黃水蜜。術后3天,每天換藥12次,一般57天即可徹底排膿。膿盡后改用生肌散收口。乳腺增生病周期療法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導管和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和進行性變化,屬于中醫(yī)“乳癖”范疇,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乳腺疾病?,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調和或乳腺組織對激素敏感性增高是本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國內外公認乳腺癌發(fā)病的漸近理論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發(fā)展模式。認為這種多階段發(fā)展模式是可逆的可恢復的。乳腺增生病是中醫(yī)藥治療的特色優(yōu)勢病種之一。林毅教授在大量的臨床辯證經

10、驗積累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對乳腺增生病的認識,提出了乳腺增生病中醫(yī)藥周期療法。其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依據是: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存在著垂體性腺激素水平的周期性節(jié)律變化,乳腺組織也出現(xiàn)相應增殖和復舊的周期性改變。其中醫(yī)理論依據是:瘍科心得集曰:“乳中結核,何不責陽明而責肝,以陽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氣有所不舒,胃見木之郁,惟恐來克。伏而不揚,肝氣不舒,而腫硬之形成”強調與肝氣郁結有關。外科醫(yī)案匯編“乳中結核,雖云肝病,其本在腎”闡明了腎和沖任在乳癖發(fā)病學上的重要影響。故制定疏肝活血、消滯散結以治標,溫腎助陽、調攝沖任以治本,經前治標、經后治本的治療大法。黃體期、月經前期服用以疏肝活血、消滯散結、調攝沖任的基礎方上,重用消滯回乳藥,如麥芽、山楂等,可降低血中雌激素絕對值,抑制催乳素分泌,調整黃體生成素與孕酮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