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huán)系統(tǒng)解剖ppt課件(PPT 135頁)_第1頁
循環(huán)系統(tǒng)解剖ppt課件(PPT 135頁)_第2頁
循環(huán)系統(tǒng)解剖ppt課件(PPT 135頁)_第3頁
循環(huán)系統(tǒng)解剖ppt課件(PPT 135頁)_第4頁
循環(huán)系統(tǒng)解剖ppt課件(PPT 13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心血管系統(tǒng) 組成:心血管系統(tǒng)是人體內一套封閉的管道系統(tǒng)。 在線咨詢醫(yī)生網址:1第1頁,共135頁。功能:1.將消化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及肺吸收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細胞。2.并將代謝產物運送到肺、腎、皮膚排出體外。3.運送激素的作用。 2第2頁,共135頁。心血管系統(tǒng)(systema cardiovaschlare)包括心、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3第3頁,共135頁。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根據(jù)血液在心血管系統(tǒng)內循環(huán)途徑的不同,可將血液循環(huán)分為體循環(huán)(大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小循環(huán))兩種。4第4頁,共135頁。體循環(huán):也稱大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的特點是行程長,流經范圍廣,以動脈血滋養(yǎng)全身各部,并將其代謝產物經靜脈

2、運回心。5第5頁,共135頁。肺循環(huán):也稱小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的特點是行程短,其主要功能是參與氣體交換。 6第6頁,共135頁。7第7頁,共135頁。8第8頁,共135頁。(一)心臟1、心 的 位 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縱膈內,外面裹以心包。約2/3居正中線的左側,1/3居右側。 9第9頁,共135頁。10第10頁,共135頁。2、心 的 外 形心似倒置的圓錐體,其大小稍大于本人的拳頭,重約260克。心的外形分為心底、心尖、兩面、三緣和三條溝。 11第11頁,共135頁。12第12頁,共135頁。3、心 的 各 腔心內腔被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個腔。 13第13頁,共135頁。 右心房占據(jù)

3、心的右上部。右心耳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卵圓窩14第14頁,共135頁。15第15頁,共135頁。 右心室:整體略呈三棱錐體形,底即右房室口,尖朝向左前下方。室腔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16第16頁,共135頁。流入道入口為右房室口 ,有三尖瓣 。 流出道是流入道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向上逐漸變細,形似倒置的漏斗,壁光滑, 稱為動脈圓錐 。 其出口為肺動脈口。 17第17頁,共135頁。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壁光滑。左心耳左心房后部兩側各有兩個肺靜脈口,前下部有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18第18頁,共135頁。19第19頁,共135頁。左心室:左心室工作負擔大,故左心室壁遠較右心室壁為厚

4、,約為右心室壁的3倍,室腔分為流入道 和流出道,兩者以二尖瓣的前尖(瓣)為界。 20第20頁,共135頁。流入道入口為左房室口,口周緣也有纖維環(huán),稱為二尖瓣 。 流出道為主動脈前庭,出口就是主動脈口。 21第21頁,共135頁。 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均有保證血液在心腔內定向流動的作用。 22第22頁,共135頁。4、心 的 構 造 (1). 心壁的構造 心壁由心內膜、心肌層和心外膜構成。 A、心內膜 由內皮、內皮下層和心內膜下層組成。23第23頁,共135頁。 B、心肌層 由心肌細胞(纖維)構成。普通心肌細胞構成心房肌和心室肌,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構成心的傳導系統(tǒng)。 24第24頁,

5、共135頁。25第25頁,共135頁。C、 心外膜 是被覆在心肌表面的一層光滑的薄膜,為漿膜心包的臟層。26第26頁,共135頁。(2) 房間隔和室間隔 房間隔:較薄,卵圓窩處最薄。 室間隔:較厚,上部緊靠主動脈口下方,有一卵圓形的較薄部分,稱為膜部,是室間隔缺損的好發(fā)部位。 27第27頁,共135頁。5、心的傳導系統(tǒng)心的傳導系統(tǒng)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分支等。 28第28頁,共135頁。29第29頁,共135頁。1. 竇房結:是心節(jié)律性活動的正常起搏點。2. 房室結:其功能是將竇房結傳來的沖動傳至心室,而且沖動在結內作短暫的延擱,使心房肌和心室肌不在同一時間內收縮。30第30頁,共13

6、5頁。3.房室束:又稱his束,于室間隔肌部上緣處分為左束支(左腳)和右束支(右腳)。31第31頁,共135頁。(1) 右束支 :分支分布于室壁心肌。(2)左束支 :分布于左心室前上部,左心室隔壁、室間隔中部和后部心肌及后乳頭肌。(3) Purkinje纖維網 左、右支的分支在心內膜深面交織成心內膜下Purkinje纖 網,由該網發(fā)出的纖維進入室壁心肌。32第32頁,共135頁。 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纖維網的功能是將心房傳來的興奮迅速傳播到整個心室的心肌。 33第33頁,共135頁。6、心 的 血 管1. 動脈 營養(yǎng)心的動脈是左、右冠狀動脈。 (1) 左冠狀動脈:起于主動脈左竇,分為

7、前室間支和旋支。 前室間支:是左冠狀動脈主干的延續(xù),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間隔的前2/3部。旋支:旋支沿途分支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壁。 34第34頁,共135頁。(2) 右冠狀動脈:起于主動脈右竇,分為后室間支和左室后支。 后室間支:分支分布于膈面的左、右心室壁和室間隔的后1/3部。左室后支:較小,分布于左心室膈面心壁。 35第35頁,共135頁。36第36頁,共135頁。37第37頁,共135頁。2. 靜脈:心壁的靜脈絕大部分匯入冠狀竇流入右心房,其主要屬支有: 1 心大靜脈:起于心尖,續(xù)為冠狀竇。2心中靜脈:起于心尖,沿后室間溝上行注入冠狀竇近右端處。 3心小靜脈:在冠狀溝內與右冠

8、狀動脈伴行,向左注入冠狀竇的右端。38第38頁,共135頁。7、心 包 心包為包囊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纖維漿膜囊,可分為纖維心包和漿膜心包。1. 纖維心包 2. 漿膜心包 分壁、臟兩層。心包腔,腔內含少量漿液。心包對心具有保護作用,正常時能防止心的過度擴大,以保持血容量的恒定。 39第39頁,共135頁。40第40頁,共135頁。8、心的體表投影心在胸前壁的體表投影可用下列四點的連線來表示:左上點,在左側第2肋軟骨下緣,距胸骨左緣約1.2cm;右上點,在右側第3肋軟骨上緣,距胸骨右緣約1cm;右下點,在右側第6胸肋關節(jié)處;左下點,在左側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79cm(或在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

9、。41第41頁,共135頁。42第42頁,共135頁。二、血管血管分為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43第43頁,共135頁。肺循環(huán)的動脈肺動脈干:位于心包內,為一粗短的動脈干。起自右心室,至主動脈弓下方分為左、右肺動脈。左肺動脈較短,分二支進入左肺上、下葉。 右肺動脈較長而粗,至右肺門處分為三支進入右肺上、中、下葉。44第44頁,共135頁。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主動脈(aorta)是體循環(huán)的動脈干。根據(jù)它的行程,可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 45第45頁,共135頁。1、升主動脈:起自左心室,在上腔靜脈左側,向右前上方斜行,至右第2胸肋關節(jié)高度移行為主動脈弓。升主動脈發(fā)出左、右冠狀動脈。46

10、第46頁,共135頁。2、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凸側發(fā)出三大分支,從右向左為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47第47頁,共135頁。48第48頁,共135頁。3、降主動脈續(xù)于主動脈弓,其在胸腔一段稱胸主動脈在腹腔一段稱腹主動脈。49第49頁,共135頁。 主動脈 aorta 分段與走行降主動脈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腹主動脈胸主動脈50第50頁,共135頁。頭頸部的動脈-頸總動脈頸總動脈:至甲狀軟骨上緣高度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在頸總動脈分叉處有兩個重要結構:51第51頁,共135頁。(1) 頸動脈竇:為壓力感受器。(2)頸動脈小球:為化學感受器。52第52頁,共135頁。1 頸內動脈:自頸總動脈分

11、出后,上升達顱底,穿過頸動脈管入顱,分支布于腦與視器。2 頸外動脈:位于頸內動脈前內側,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個終支。頸外動脈沿途分支很多,主要分布于顱腔以外的頭頸各器官和軟組織。53第53頁,共135頁。54第54頁,共135頁。其它的重要分支有:1、甲狀腺上動脈:分支布于甲狀腺上部和喉;2、舌動脈:分支布于舌、舌下腺和腭扁桃體;3、面動脈:分支布于面部軟組織、下頜下腺和腭扁桃體等。55第55頁,共135頁。4、上頜動脈:發(fā)出的分支主要有:腦膜中動脈:分前、后支分布硬腦膜和顱骨;下牙槽動脈:分布于下頜牙齒,其末端出頦孔,分布于頦部;其它分支:布于上頜牙齒和牙齦、咀嚼肌、上頜竇等。56第56

12、頁,共135頁。5、顳淺動脈:分支布于額、顳、頂部軟組織及腮腺、眼輪匝肌等。57第57頁,共135頁。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左側起于主動脈弓,右側起于頭臂干,移行為腋動脈。其主要分支有:1、椎動脈:分支布于腦和脊髓。58第58頁,共135頁。2、胸廓內動脈:分布于胸膜、心包及乳房等。3、甲狀頸干:為一粗干,分支主要有甲狀腺下動脈,除分布于甲狀腺外,還分布于鄰近的肌、食管、氣管和喉下部。 59第59頁,共135頁。腋 動 脈腋動脈:自第1肋外緣處續(xù)于鎖骨下動脈,穿過腋窩,移行為肱動脈。主要分支有: 1.胸肩峰動脈:分數(shù)支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等處。 2胸外側動脈:分布于乳房和前鋸肌。

13、3肩胛下動脈:分布于背闊 肌和前鋸肌、岡下窩諸肌。 4.旋肱后動脈:分布于肩關節(jié)和三角肌。 60第60頁,共135頁。61第61頁,共135頁。肱動脈 肱動脈主要營養(yǎng)臂部和肘關節(jié)。62第62頁,共135頁。63第63頁,共135頁。橈 動 脈橈動脈:自肱動脈分出,在行程中除分支參與肘關節(jié)網和營養(yǎng)前臂肌外,還發(fā)出:1、掌淺支:在手掌與尺動脈末端吻合成掌淺弓;2、拇主要動脈:分布于拇指兩側和示指橈側緣。 64第64頁,共135頁。65第65頁,共135頁。66第66頁,共135頁。尺 動 脈尺動脈除發(fā)分支至前臂尺側諸肌和參加肘關節(jié)網外,還發(fā)出:1、骨間總動脈:分支至前臂肌和尺、橈骨;2、掌深支:在

14、掌深部與橈動脈末端吻合成掌深弓。 67第67頁,共135頁。68第68頁,共135頁。掌淺弓和掌深弓掌淺弓和掌深弓:由尺、橈兩動脈到掌部的分支吻合而成,這兩個動脈弓的分支主要分布于手掌及手指。69第69頁,共135頁。胸部的動脈胸主動脈分壁支和臟支:壁支主要有肋間后動脈及肋下動脈,分布于胸壁和腹前外側壁上部的肌肉與皮膚。臟支有支氣管支,分布于支氣管和肺。食管支,分布于食管胸段。心包支,分布于心包。 70第70頁,共135頁。71第71頁,共135頁。腹部的動脈腹主動脈亦分臟支和壁支,分布于腹腔臟器和腹壁。 (一)壁支:主要有4對腰動脈,分支分布于腹后壁及背部肌肉和脊髓等處。另有膈 下動脈,分布

15、于膈下面,并發(fā)出腎上腺動脈,分布于腎上腺上部。 72第72頁,共135頁。 腹腔干 單支 腸系膜上動 臟支 腸系膜下動脈 腎上腺中動脈 成對支 腎動脈 生殖腺動脈 4對 腰動脈 壁支 1對 膈下動脈 1對 骶正中動脈腹主動脈分支概況73第73頁,共135頁。腹主動脈分支三對三支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腎動脈睪丸動脈腎上腺動脈74第74頁,共135頁。(二)臟支: 1成對的臟支主要有: (1)腎動脈:右側比左側 稍長,并發(fā)小支至腎上腺稱腎上腺下動脈。(2)腎上腺中動脈:分布于腎上腺。(3)睪丸動脈(卵巢動脈):分布于睪丸和附睪或分布于卵巢和輸卵管。 75第75頁,共135頁。2不成對的臟支

16、主要有:(1)腹腔干:短粗,平第12胸椎向前發(fā)出,立即分為3支胃左動脈:分支分布于食管腹段,賁門和胃小彎附近的胃體。76第76頁,共135頁。肝總動脈:分2支,一支為肝固有動脈,分布于肝和膽囊、十二指腸上部和胃小彎右側胃壁;另一支為胃十二指腸動脈,分布于胃大彎和大網膜、十二指腸降部和胰頭。77第77頁,共135頁。脾動脈:發(fā)出胰支,分布于胰體和胰尾;胃短動脈分布于胃底;胃網膜左動脈分布于胃體和大網膜。 78第78頁,共135頁。79第79頁,共135頁。(2)腸系膜上動脈:分支如下:空、回腸動脈:共12-18條,分布于空腸和回腸;回結腸動脈:分布于回腸末段、盲腸、闌尾和升結腸起始部;右結腸動脈

17、:分布于升結腸;中結腸動脈,分布于橫結腸。 80第80頁,共135頁。81第81頁,共135頁。(3)腸系膜下動脈:分支較多:左結腸動脈:分布于結腸左曲和降結腸;乙狀結腸動脈:分布于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直腸上動脈:分布于直腸上部。82第82頁,共135頁。83第83頁,共135頁。盆部的動脈髂總動脈分為髂內動脈和髂外動脈。(一) 髂內動脈:為一短干,沿盆腔側壁下行,發(fā) 出壁支和臟支。1壁支:閉孔動脈:分支至大腿內側群肌和髖關節(jié)。 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支營養(yǎng)臀肌和髖關節(jié)等。84第84頁,共135頁。盆部和下肢的動脈主干髂總動脈髂內動脈髂外動脈85第85頁,共135頁。2 臟支: (1)臍動脈:由

18、近側段發(fā)出膀胱上動脈, 分布于膀胱中、上部。 (2)膀胱下動脈:分布于膀胱底、精囊腺和前列腺。(3)直腸下動脈:分布于直腸下部、前列腺或陰道。 (4)子宮動脈:分布于子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 (5)陰部內動脈:分布于肛門、會陰部和外生殖器。86第86頁,共135頁。87第87頁,共135頁。88第88頁,共135頁。(二)髂外動脈分支較少,僅在其末端附近發(fā)出腹壁下動脈和旋髂深動脈兩支,分別營養(yǎng)腹直肌及髂嵴和鄰近肌。89第89頁,共135頁。下肢的動脈-股動脈股動脈除在起始部發(fā)出若干小支分布于腹前壁和外陰部外,主要分布于大腿肌、股骨和膝關節(jié)。90第90頁,共135頁。91第91頁,共135頁。

19、腘動脈 是股動脈的延續(xù),分支分布于膝關節(jié)及附近諸肌,并參與膝關節(jié)網。 92第92頁,共135頁。脛前動脈和脛后動脈脛前動脈 :分布于小腿群肌和附近皮膚,足背動脈再分支到足背和趾背,并有分支穿至足底,稱足底深支脛后動脈 分布于脛、腓骨和小腿后、外群肌,本干經內踝后方轉入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膚。 93第93頁,共135頁。94第94頁,共135頁。95第95頁,共135頁。96第96頁,共135頁。足底弓:由足底外側動脈與足背動脈的足底深支吻合而成,其分支分布于足趾。97第97頁,共135頁。靜脈靜脈起始端連于毛細血管,末端終止于心房。靜脈在結構和配布方面形成許多

20、特點:98第98頁,共135頁。由小支匯合成大支,其管徑越來越大。靜脈壁薄,管腔比同級動脈大,內皮突出形成靜脈瓣,可防止血液倒流。體循環(huán)靜脈分深、淺兩類。靜脈之間有豐富的吻合交通支;許多臟器周圍都有靜脈叢。某些部位靜脈結構特殊,如板障靜脈是顱骨松質內的靜脈,與顱內、外靜脈相交通。99第99頁,共135頁。100第100頁,共135頁。伴行靜脈皮靜脈101第101頁,共135頁。102第102頁,共135頁。 全身的靜脈可區(qū)分為肺循環(huán)的靜脈和體循環(huán)的靜脈兩大部分。103第103頁,共135頁。肺循環(huán)的靜脈 肺靜脈左、右各一對,分別為左上、左下肺靜脈和右上、右下肺靜脈。104第104頁,共135頁

21、。體循環(huán)的靜脈-上腔靜脈系 體循環(huán)的靜脈數(shù)量多、行程長、分布廣,主要包括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含肝門靜脈系)和心靜脈系。上腔靜脈系的主干是上腔靜脈,它借各級屬支收集頭頸、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器官回流的血液。 105第105頁,共135頁。左頭臂靜脈右頭臂靜脈上腔靜脈106第106頁,共135頁。107第107頁,共135頁。1頭頸部的靜脈 (1)頸內靜脈:為頸部最大的靜脈干。頸內靜脈的屬支有顱內和顱外支兩種。1)顱內支 :通過硬腦膜竇收集腦膜、腦、視器、前庭蝸器及顱骨的血液。 108第108頁,共135頁。2)顱外支 面靜脈:收集面前部軟組織的血液。下頜后靜脈:收集同名動脈分布區(qū)域 回流的血

22、液。(2)頸外靜脈 是頸部最大的淺靜脈,由下頜后靜脈的后支,耳后靜脈和枕靜脈匯合而成。 109第109頁,共135頁。 頸內靜脈 主要顱外支: 面靜脈 下頜后靜脈 交通: 面靜脈無瓣膜,與顱內海綿竇有廣泛交通 自鼻根至口角間的三角區(qū)稱為“危險三角” 110第110頁,共135頁。111第111頁,共135頁。(3)鎖骨下靜脈是腋靜脈的延續(xù),在胸鎖關節(jié)后方與頸內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112第112頁,共135頁。2上肢的靜脈 (1)上肢的深靜脈 從手指到腋窩,各段靜脈與同名動脈相伴,收集同名動脈分布區(qū)域回流的血液。 (2)上肢的淺靜脈起自手指的指背靜脈,在手背部形成手背靜脈網。1) 頭靜脈:起自手

23、背靜脈網的橈側,沿前臂橈側上行,注入腋靜脈或鎖骨下靜脈。 113第113頁,共135頁。2) 貴要靜脈:起自手背靜脈網的尺側,沿前臂尺側上行,注入肱靜脈,或與肱靜脈匯合成腋靜脈。3) 肘正中靜脈:斜位于肘窩皮下,連接頭靜脈和貴要靜脈,變異較多,是臨床注射、輸液或抽血的部位。114第114頁,共135頁。115第115頁,共135頁。3胸部的靜脈(1)奇靜脈接受食管靜脈、支氣管靜脈;右肋間后靜脈;有半奇靜脈注入。奇靜脈構成了上、下腔靜脈系間的側支吻合,這種廣泛的吻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16第116頁,共135頁。117第117頁,共135頁。(2)椎靜脈叢 位于椎管內、外,連貫脊柱全長,分椎

24、內、外靜脈叢, 兩者有廣泛的交通。椎靜脈叢收集脊髓、椎骨和鄰近肌的血液。椎靜脈叢亦是上、下腔靜脈系的重要交通之一。 118第118頁,共135頁。119第119頁,共135頁。下腔靜脈系 下腔靜脈系的主干是下腔靜脈,它借各級屬支,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血液。1下肢的靜脈 (1)下肢的深靜脈 從足底至股部,各段深靜脈均與同名動脈相伴,收集同名動脈分布區(qū)域回流的血液。 120第120頁,共135頁。(2)下肢的淺靜脈1) 大隱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內側,注入股靜脈。大隱靜脈是下肢靜脈曲張的好發(fā)部位。 2)小隱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外側,注入腘靜脈。121第121頁,共135頁。122第122頁,共13

25、5頁。2盆部的靜脈 (1)髂內靜脈短而粗,其屬支收集各同名動脈分布區(qū)域回流的血液。盆腔內靜脈的特點是在器官周圍或壁內形成廣泛的靜脈叢。123第123頁,共135頁。(2)髂外靜脈是股靜脈的延續(xù),與同名動脈相伴,收集同 名動脈分布區(qū)域回流的血液。 (3)髂總靜脈在骶髂關節(jié)前方,由髂內靜脈和髂外靜脈 匯合而成。124第124頁,共135頁。盆部的靜脈 髂內靜脈 髂外靜脈 與同名動脈伴行盆腔器官周圍或壁內 靜脈叢 髂總靜脈 在骶髂關節(jié)前方匯合125第125頁,共135頁。3腹部的靜脈 下腔靜脈是體內最大的靜脈干。由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而成,下腔靜脈的屬支分為臟、壁兩種:(1)壁支 有對腰靜脈,與同名動脈相伴。126第126頁,共135頁。(2)臟支 成對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