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組織胚胎學概論(共16頁)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1.gif)
![第2章組織胚胎學概論(共16頁)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2.gif)
![第2章組織胚胎學概論(共16頁)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3.gif)
![第2章組織胚胎學概論(共16頁)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4.gif)
![第2章組織胚胎學概論(共16頁)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707d03717a5e2963c048bd74d1b40d4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篇 基礎醫(yī)學(j ch y xu)第一章 組織(zzh)胚胎學概論第一節(jié) 組織胚胎學的研究(ynji)內容及意義一切生物體無不由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不但為數(shù)甚巨,且其形態(tài)與結構各異。人體不是眾多細胞的雜亂組合。一些形態(tài)近似,功能相關的細胞和由細胞產生的細胞間質組合在一起構成了組織。毫無疑問,細胞是構成機體的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但細胞間質及其中的體液成分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構成了細胞生存的微環(huán)境,起著支持、保護和營養(yǎng)細胞的作用,并且與細胞的分化和運動密切相關。人體內有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這兒種組織按定規(guī)律相互結合,構成了人體內各器官和系統(tǒng)。研究基本組織
2、及各器官形態(tài)結構及相關功能的科學稱為組織學。成人體內的所有細胞均來自受精卵,而受精卵則由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相互融合而成,這個融合過程稱受精。受精卵在母體內不斷增殖分化、生長及發(fā)育為成熟胎兒直至娩出。研究個體發(fā)生、發(fā)育及其機理的科學稱為胚胎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的雛形始于17世紀。以后的幾百年,組織學基本上是沿著描述組織學、比較組織學、實驗組織學與功能組織學方向不斷發(fā)展;而胚胎學則經歷了描述胚胎學、比較胚胎學、實驗胚胎學直至分子胚胎學幾個階段。近代醫(yī)學有兩個趨勢:一個是由整體水平向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斷深人,另一個是各學科間廣泛滲透,形成眾多邊緣學科,從不同角度探討生命規(guī)律以及人體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發(fā)展也充分體現(xiàn)這兩個趨勢,一方面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研究從細胞水平向亞細胞乃至分子水平不斷深化;另一方面組織學和胚胎學又與生物化學、產仁理學、免疫學、內分泌學和生殖生物學等相關學科交叉滲透。一些近代醫(yī)學的重大課題,諸如細胞增殖與分化的調控、細胞間的通信與識別、細胞突變與癌變及逆轉、組織細胞的衰老與死亡乃至生育、不育與節(jié)育、畸形與優(yōu)生等,無不基于對人體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深刻認識??傊M織學與胚胎學已交織在現(xiàn)代生命科學的體系網(wǎng)絡中,成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第二節(jié) 組織胚胎學研究方法及學習方法一、組織胚胎學的研究方法【形態(tài)學研究方法】1.一般光學顯微鏡 機體各部分的微細結構,必須用顯微鏡
4、才能進行觀察。應用光學顯微鏡(簡稱光鏡)觀察組織切片是最常用的方法;它要通過取材、固定和石蠟包埋等步驟,然后用切片機切成510m的組織切片,經脫蠟、染色以增加反差,再經透明封固后即可在光鏡下觀察,所見結構稱光鏡結構。最常用的切片染色是蘇木精)和伊紅染色,簡稱H.E.染色。蘇木精將細胞核染成紫藍色,伊紅將細胞質染成粉紅色。蘇木精為堿性染料,組織結構與堿性染料親和力強者稱為嗜堿性;伊紅為酸性染料,與酸性染料親和力強者,稱為嗜酸性,若與兩者的親和力都不強,則稱為中性.為了更好地保存細胞內酶的活性或縮加切片制作過程,組織塊也可不予固定,而立即投人液氮中(-196)快速凍結,用恒冷切片機制成冰凍切片,再
5、經過染色并觀察。液態(tài)標本可制成涂片(如血涂片、精液涂片):疏松的組織可撕成薄片鋪在玻片上制成鋪片;堅硬的組織(如骨和牙)則需磨成薄片稱磨片.再經染色后觀察。2.熒光顯微鏡 由光源、濾光系統(tǒng)和顯微鏡只個部分組成口光源為高壓汞燈,可產生紫外光,標本中的自發(fā)熒光物質或經熒光素染色或標記的結構在紫外光激發(fā)下可產生各種顏色的熒光.以此來研究該熒光物質在細胞和組織中的分布。3.相差顯微鏡 是將活細胞不同厚度及細胞內不同結構對光產生的不同折射.轉換成光密度差異,從而使無色透明的活細胞鏡下結構反差明旅,圖像清晰,用于進行細胞培養(yǎng)中活細胞的觀察。4.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是近年研制和應用的一種新型顯微鏡。它將激
6、光束落在樣品上,并做移動掃描,對樣品內某種熒光標記的物質進行二維和三維的動態(tài)微量分析測定。可用來研究活細胞內Ca2+、Na+和K+等離子和pH值的動態(tài)變化;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細胞骨架、核酸、蛋自質和受體等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細胞膜電位、膜通道及信息傳遞的檢測。5.電子顯微鏡技術 電子顯微鏡(簡稱電鏡)的發(fā)明和使用,使組織胚胎學研究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光鏡分辨率為0.2m,放大倍數(shù)約為1000倍,而電鏡的分辨率為0.2m,比光鏡高1000倍,可放大幾萬倍至幾十萬倍,因此電鏡能觀察到更微細的結構。在電鏡下所見的結構稱為超微結構。(l)透射電鏡 用于觀察細胞內部結構,標本制備比光鏡的要求更嚴格,組織塊要更
7、新鮮,體積更?。╨mm污).固定常用戊二醛和餓酸。切片則用超薄切片機,制成5080m的超薄切片,用醋酸鈾和檸檬酸鉛染色,然后在電鏡下觀察并攝片。(2)掃描電鏡 用于觀察組織或細胞表面的微細結構,標本需經噴鍍金屬膜特殊處理.然后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在熒光屏上掃描成像,呈現(xiàn)富于立體感的表面圖像.如細胞表面的微絨毛、纖毛和細胞伸出的偽足等。【組織、細胞化學成分定位(dngwi)及其代謝研究方法】1.一般(ybn)組織化學術 是應用化學反應與物理反應原理檢測組織或細胞內某種化學成分并進行定位、定量(dngling)及相關功能研究的技術。(1)多糖 顯示多糖或蛋白多糖的常用方法是過碘酸一雪夫反應(PAS反
8、應)。組織或細胞中的多糖被結合形成紫紅色沉淀物。此反應稱PAs陽性反應,PAS陽性部位為多糖存在的部位。(2)脂類 標本用甲醛固定,冷凍切片,用油紅O、尼羅藍或蘇丹類染料染色,使組織和細胞中的脂類物質顯示相應顏色。亦可用餓酸固定兼染色,脂類呈黑色。(3)酶 酶細胞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酶對其相應底物的水解、氧化等作用,使底物的反應產物被某種捕獲釗捕獲并在原位沉淀,形成有色的終產物,借此測定該酶在細胞內的分布及活性強弱。(4)核酸 顯示DNA的傳統(tǒng)方法是Foulg即反應。組織切片或細胞涂片先經稀鹽酸處理.使DNA水解,醛基暴露,再用雪大試刊處理,形成紫紅色反應產物。2.免疫組織化學術 利用免疫
9、學抗原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檢測組織或細胞中的多膚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分布。為顯不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存在,需進行抗體標記;用熒光素如異硫氰酸熒光素標記,可以在熒光撇微鏡下觀察,用膠體金標記,可以在電鏡下觀察,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則可在光鏡下或在電鏡下觀察。3.原位雜交術 是通過檢測細胞內mRNA和DNA分子序列片段,原位顯示細胞合成某種多膚或蛋白質的基因表達應用某種已知的并被標記的RNA或DNA片段即核酸探針(mRNA或DNA)。與細胞內的待測核酸(RNA或DNA片段)進行雜交,通過標記物的顯示在光鏡和(或)電鏡觀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與定位。4.放射自顯影術 是應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標
10、記物注人機體內或加人培養(yǎng)細胞的培養(yǎng)基內,細胞攝取放射性物質;將感光乳膠涂在制成的組織切片仁或培養(yǎng)的細胞上;核素射線使乳膠感光,經顯影、定影后在鏡下觀察。借此研究該核素或其標記物在細胞和組織內的原位分布,并追蹤其代謝轉歸。【組織、細胞定量(dngling)研究方法】1.顯微分光(fn un)光度測量術 是應用顯微分光(fn un)光度計,以物質分子對光波的選擇性吸收為基礎,在顯微鏡下對生物樣品中的化學物質進行定量分析。2.形態(tài)計量術 是運用幾何學和統(tǒng)汁學原理.對組織或細胞進行二維和三維的形態(tài)測量研究,如對細胞的數(shù)量、體積、表面積和周長的相對和絕對值的測量等。3.流式細胞術 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細胞分
11、類和定量研究技術.能對細胞的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特性進行快速定量測定,還可分選收集各種細胞。該技術的創(chuàng)立為細胞動力學、免疫學、血液學和腫瘤學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如細胞周期各時相細胞的比例,同步分析細胞內DNA、RNA和蛋白質的含量,淋巴細胞亞群的分離和定量,淋巴細胞表面受體的分析,分離和濃縮造血十細胞,血細胞增殖情況,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藥物作用機制等。4.組織培養(yǎng)技術 是將離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置于培養(yǎng)基中,在無菌和適宜溫度及酸堿度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成活,藉以觀察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對組織或細胞的作用,探索和提示細胞生命活動規(guī)律和細胞的結構功能變化。二、組織胚胎學的學習方法【形態(tài)與功能
12、的結合】組織學是一門以研究形態(tài)結構為主的學科,但形態(tài)結構特點總是和一定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的。例如,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其核酸代謝及基因表達旺盛,故而都有核仁明顯,胞質嗜堿性、粗面內質網(wǎng)及高爾基復合體發(fā)達等特點,學習時聯(lián)系功能會容易理解并記住這些細胞結構,而不需要死記硬背。【立體與整體的概念】不論是細胞或是器官,都是立體的。在制成的切片中,由于切片的部位與方向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例如,一個細胞,由于所切部位不同,在有的斷面上可見到細胞核,有的斷面則沒有細胞核。所以學習時要建立由平面到立體的概念。人體內的各種細胞、組織和器官是整體的一部分,它們通過神經體液調節(jié)而成為統(tǒng)體,能和外環(huán)境相適應。因此,學
13、習時要有整體概念,將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分析,才不至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緯r間與空間的概念】在研究組織學時一定要聯(lián)系組織與器官的發(fā)育過程。胚胎發(fā)生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是一個連續(xù)過程,我們應當了解每一過程發(fā)生于何時,發(fā)生于何處,發(fā)生何種變化,這樣才能了解其來龍去脈。當然出生以后組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組織在出生以后也經歷生長、成熟與死亡的過程,還會發(fā)生各種病理變化,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概念。第二章 上皮組織與結締組織第一(dy)節(jié) 上皮組織(shngpzzh)上皮組織簡稱上皮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細胞和少量細胞間質組成,細胞間由粘著物和特殊連接結構牢固相連。上皮細胞呈現(xiàn)明顯的極性一面
14、朝向身體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稱游離面;與游離面相對的另一面向著深部的結締組織,稱基底面;細胞的兩端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明顯的差別。上皮與結締組織間借一薄層(bo cn)基膜相連接,上皮組織中一般沒有血管及淋巴管,細胞所需的營養(yǎng)依靠結締組織內的血管提供,營養(yǎng)物質可透過基膜營養(yǎng)下皮。上皮內常有豐富的游離神經末梢分布,感覺敏銳。上皮組織主要可分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兩大類.具有保護、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不同的上皮其功能各有側重。另有一些上皮的細胞特化為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如肌上皮細胞是指具有收縮能力的上皮細胞;感覺上皮細胞是下皮內特殊分化并具有感受特殊刺激功能的細胞。本章主要敘述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一、
15、被覆上皮覆蓋于身體表面和襯貼在有腔器官腔面的上皮,稱被覆上皮。被覆上皮分布廣泛,除關節(jié)腔的軟骨面外,身體體表和有腔器官的內表面,都襯貼著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細胞形狀規(guī)則,緊密排列成層,由于其一般位于邊界上,故細胞極性明顯,具有上皮組織的典型結構。【被覆上皮的類型和結構】被覆上皮主要依據(jù)組成上皮的細胞層數(shù)和細胞形狀進行分類。單層上皮由一層仁皮細胞組成,所有細胞的基底面都附著于基膜游離而多伸達上皮的表面。復層下皮由多層細胞組成,只有最深層的細胞附著于基膜。根據(jù)細胞惻亙形狀(復層上皮為淺層細胞側面形狀)可進一步分類。1.單層扁平上皮 由一層很薄的扁平細胞組成。由表面看,細胞呈不規(guī)則形或多邊形,核橢圓
16、形,位于細胞中央。細胞邊緣呈鋸齒狀或波浪狀,互相嵌合。從上皮的垂直切面看,中央含核的部分略厚,其余胞質很薄,物質易透過。襯貼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稱內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單層扁平仁皮稱間皮。2.單層立方上皮 由層立方形細胞組成。從上皮表面看,細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從上皮的垂直切面看,細胞呈立方形,核圓居細胞中央。3.單層柱狀上皮 由一層棱柱狀細胞組成。從表面看.與單層立方上皮相似;從垂直切面看,細胞呈柱狀,核橢圓形,長軸垂直于基膜,多位于細胞近基底部。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 上皮由柱狀、梭形和錐體形等幾種形狀、大小不同的細胞組成;由于幾種細胞高矮不等,細胞核所在位置
17、高低不齊,故從上皮的垂直切面看,形似復層,但這些高低不等的細胞的基底面都附著于基膜,故此種上皮仍屬單層上皮范疇,柱狀細胞游離面具有纖毛。在單層柱狀上皮和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中常夾有杯狀細胞。杯狀細胞的形狀像高腳酒杯,細胞頂部充滿粘液性分泌顆粒,基底部較細窄,胞核位于基底部,常為較小的三角形,著色較深。杯狀細胞是一種腺細胞,分泌粘液,有滑潤和保護上皮的作用。5.復層扁平上皮 又名復層鱗狀上皮,由多層細胞組成,是最厚的一種上皮。從上皮的垂直切面看,細胞的形狀和厚薄不一。緊靠基膜的一層細胞,稱為基底層,細胞較小,多為立方形或矮柱狀,此層以上是數(shù)層多邊形細胞,越向表層,細胸逐漸變扁呈鱗片狀,最表層的扁平
18、細胞已衰老退化,不斷脫落?;讓拥幕鶎蛹毎^幼難,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細胞漸向淺層移動,以補充表層脫落的細胞。復層扁平上皮具有很強的機械性保護作用,上皮有很強的修復能力。皮膚表皮的復層扁平上皮為角化型上皮,其表層細胞胞質中充滿角蛋自,具有更強的保護作用(詳見皮膚)。復層扁平上皮與謬部結締組織的接觸面凹凸不平,擴大了兩者的連接面,此處結締組織內含豐富的毛細率管,有利于上皮細胞的營養(yǎng)和代謝。6.變移上皮 又名移行上皮.其細胞形態(tài)和層次可隨所在器官的收縮或舒張而變化,故而得名。表面一層細胞體積大,多呈立方形,有些細胞含雙核;常可見一個細胞蓋住下層數(shù)個細胞,故有蓋細胞之稱,其近游離面的胞質較為濃
19、密,著色較深,有防止尿液侵蝕的作用;復層細胞為多邊形或倒梨形;基底細胞為矮柱狀或立方形。【上皮組織(shngpzzh)的特殊結構】上皮組織與其功能相適應,在上皮細胞的各個面常形成(xngchng)各種特殊結構。這種結構有的是由細胞質和細胞膜構成的;有的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間質共同構成的。1.上皮細胞的游離(yul)面 (1)細胞衣 又稱糖衣,是細胞膜中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鏈形成的薄層絨狀結構,以上皮細胞游離面較為顯著。細胞衣與細胞的粘著、支持、保護、物質交換及細胞識別等功能有關。(2)微絨毛 電鏡下觀察,大多數(shù)細胞表面均可見細胞膜和細胞質伸出的細小指狀突起,稱為微絨毛。微絨毛長短不等,排列
20、也不整齊,井可有分支,在一些具有活躍的吸收功能的上皮細胞,如小腸上皮和腎臟近曲小管上皮,其游離面微絨毛多而長,且排列整齊,構成光鏡下細胞游離面的紋狀緣或刷狀緣。這些微絨毛長約1.4m,寬約0.1m,中軸的細胞質內含有縱行的微絲。微絨毛顯著地擴大了細胞的表面積,有利于細胞對物質的吸收。(3)纖毛 是細胞游離面細胞膜與細胞質伸出的能擺動的細長突起,長510m。,粗約0.2m。較微絨毛粗而長,在光鏡下即能見到。電鏡下.纖毛的內部有多條縱行微管.微管的排列有一定的規(guī)律,中央為2條完整的微管,周圍為9組成對的雙聯(lián)微管,每根纖毛的根部有一致密顆粒,稱基體,基體的結構與中心?;鞠嗤挟a生纖毛的功能。纖毛
21、具有向一定方向節(jié)律性擺動的能力,許多纖毛的協(xié)調擺動如同風吹麥浪起伏.能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顆粒狀物質向一定方向推送。例如氣管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通過纖毛的定向擺動,可把被吸人的灰塵和細菌等排出?,F(xiàn)認為纖毛的擺動與雙聯(lián)微管的互相滑動有關。2.上皮細胞的側面 上皮組織的細胞間隙很窄,一般寬1620m,細胞間粘附力很強,相鄰細胞以膜上的鑲嵌糖蛋白一一鈣粘蛋白及細胞間蛋白多糖相互結合,鈣粘蛋白是一類鈣依賴性細胞粘附分子,介導相同細胞間的同質粘附。在上皮細胞側面還特化形成數(shù)種細胞連接。(l)緊密連接 又名閉鎖小帶。位于相鄰兩細胞間隙的頂端,為長短不等的帶狀。電鏡下,緊密連接處相鄰兩細胞的細胞膜外層
22、,顆粒狀的嵌人蛋白質緊密地排列成行形成網(wǎng)狀的脊,兩細胞膜上的峰與婚彼此融合,細胞間隙消失,將上皮細胞的間隙在近頂端處封閉,非融合處尚留有1015m的間隙。緊密連接除有機械性的連接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封閉了細胞間隙,能阻擋外部大分子物質由細胞間隙進人組織內。(2)中間連接 又名粘著小帶。位于上皮緊密連接的深部,呈連續(xù)帶狀,環(huán)繞上皮細胞。連接處相鄰兩細胞之間仍有1520m的間隙,其中有較致密的絲狀物連接兩側的細胞膜。在連接處胞膜的胞質面,附著有薄層致密物質和微絲,該微絲參與構成細胞頂部胞質中的終末網(wǎng)。中間連接較牢固,除有加強細胞間連接作用外,還有保持細胞形狀和傳遞細胞收縮力的作用。(3)橋粒 又名粘
23、著斑。是一種斑狀連接,大小不等,位于中間連接的深部。連接區(qū)細胞間隙略寬,為2030m,其中有低密度的絲狀物,間隙中央有一致密的中線,由絲狀物交織而成,這些絲狀物屬于鈣粘蛋白家族.細胞膜的胞質面有較厚的致密物質構成的橢圓形附著板,胞質中許多直徑10m的索狀中問絲(角蛋白絲)插人附著板中,并常形成拌狀折返間胞質,構成有很大抗張強度的細胞骨架,在細胞內起支持和固定作用。通過橋粒,鄰近細胞的中間絲間接相連,形成貫穿組織的連續(xù)的網(wǎng)絡。橋粒是一種很牢固的細胞連接,多見于易受機械性刺激或摩擦的部位,如皮膚的復層扁平上皮。(4)縫隙連接 又名縫管連接或連接膜,呈斑狀。連接處可見相鄰兩細胞的細胞膜呈間斷融合。未
24、融合處,細胞間隙很窄,僅23m,融合處,相鄰兩細胞的胞膜上有許多排布規(guī)律的柱狀顆粒,稱連接小體,直徑79m,為膜鑲嵌蛋白,它由六個亞單位組成,中央有約2m直徑的親水小管。相鄰兩細胞膜中的顆粒彼此相接,親水小管也通連,成為細胞間直接相通的管道。在鈣離子和其他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管道可開放或閉合,可供細胞互相交換某些小分子物質和離子,借以傳遞化學信息,調節(jié)細胞的分化和一連接小體增殖。同時,小管處電阻低,在心肌細胞間、平滑肌細胞間和神經細胞間,可經此傳遞電沖動,故縫隙連接又稱通訊連接。一般只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連接同時靠近存在,即可稱連接復合體。3.上皮細胞的基底面 (l)基膜 是上皮基底面與深部結締組
25、織之間的薄層膜狀結構。由于很薄,在光鏡下常規(guī)染色切片中,很難分辨基膜;但用鍍銀染色,基膜呈黑色,PAS反應呈陽性。電鏡下,基膜分為兩部分,鄰近上皮的部分稱基板;與結締組織相鄰的部分為網(wǎng)板,一些上皮的基膜僅由基板構成?;逯饕巧掀ぜ毎漠a物,厚20100m,主要由W型膠原蛋白和星笙連蛋自組成?;逋ㄟ^一些錨著纖維附著于深部結締組織丁兩板則是結締組織內的成纖維細胞的產物,由交織成網(wǎng)的網(wǎng)狀纖維構成。基板有一定的張力和伸展性,具有支持和連接作用,它也是物質通透的半透膜,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基膜還能影響細胞代謝、信號傳導和細胞移動,并可通過結合生長因子調節(jié)細胞生長與分化。(2)質膜內摺 是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細胞
26、膜折人胞質所形成的許多內褶。質膜內褶是一種擴大細胞基底面表面積的方式,有利于水和電解質的轉運,此種物質轉運作用需耗費能量,故質膜內褶附近的胞質中常有較多縱行排列的線粒體。質膜內褶多分布于腎臟的近端小管和遠端小管以及唾液腺的紋狀管細胞。(3)半橋粒 在上皮細胞的基底面,一些上皮細胞側胞質內形成半,個橋粒的結構,稱半橋粒,將上皮細胞固著在基膜上。二、腺上皮和腺具有分泌功能(gngnng)的細胞稱腺細胞,由腺細胞組成,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稱腺上皮,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組成的器官稱腺(體)。有的腺分泌物經導管排至體表或器官(qgun)腔內,稱外分泌腺,如汗腺、胃腺等;有些腺沒有導管,分泌物(主要為激素
27、)釋人血液(xuy),稱內分泌腺,如甲狀腺、腎上腺等?!鞠俚陌l(fā)生(fshng)】腺上皮起源于胚胎(piti)期的被覆上皮。由原始上皮細胞分裂增殖內陷,形成細胞索,長人深部的結締組織中,分化成腺。細胞索的末端發(fā)育為分泌部;與原始被覆土皮相連的部分發(fā)育為導管,若該部分在發(fā)育過程(guchng)中消失,則腺體與原始上皮隔離,成為內分泌腺?!就夥置谙俚囊话憬Y構及分泌方式】按組成腺的細胞數(shù)量多少,外分泌腺可分為單細胞腺和多細胞腺。前述的杯狀細胞就是單細胞腺,但人體中大多數(shù)腺是多細胞腺。多細胞腺大小不等,一般都由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組成。1.分泌部 一般由一層腺細胞組成,中央有腔。根據(jù)分泌部的形狀,腺可分為
28、管狀腺、泡狀腺和管泡狀腺,泡狀和管泡狀的分泌部常稱腺泡。分泌部的腺細胞結構,因腺的種類和分泌物性質的不同而有顯著差別。消化道和呼吸管道的一些外分泌腺,按其腺細胞分泌物的性質可分為槳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三種。2.導管 導管與分泌部直接相通,由單層或復層上皮構成。導管主要是排出分泌物,但有些腺的導管還有吸收水和電解質及排泌作用。根據(jù)導管有無分支,外分泌腺可分為單腺和復腺。通常把分泌部的形狀和導管是否分支兩個因素結合起來,進行腺的分類?!旧掀そM織的更新與再生】上皮組織的再生能力很強,可分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兩大類。前者如皮膚的復層扁平上皮和胃腸道的單層柱狀上皮,它們不斷地衰老、死亡、
29、脫落,又不斷地由具有分裂能力的幼稚細胞增生補充。不同部位上皮的再生速度是不同的,如小腸上皮更新周期約為7天,表皮為1530天等。由于炎癥、創(chuàng)傷等病理因素所致的組織損傷,則由周圍未損傷的上皮細胞分裂分化,予以補充,這些屬于病理性再生。1.生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是指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上皮組織的更新。上皮組織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表面細胞經常有死亡脫落現(xiàn)象,特別是表皮和消化道上皮。由于經常遭受磨損、脫落,隨即由上皮內分化程度較低的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遞補,以保持上皮細胞數(shù)的恒定和完整。各器官的上皮更新速度不等,如小腸絨毛上皮全部更新一次只需25天;而胰腺上皮則需50天左右。2.病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是指
30、由炎癥、創(chuàng)傷等病理因素引起損傷后上皮組織的修復,如皮膚的表皮損傷缺失后,由傷口邊緣的上皮基底層細胞或附屬腺導管的上皮細胞分裂增殖,向結締組織裸露區(qū)移動,成為單層扁平細胞,覆蓋創(chuàng)面。以后隨著移動來的細胞數(shù)目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再生上皮的細胞層數(shù);消化道上皮損傷脫落后,由鄰近部位的正常上皮細胞或腺體頸部的上皮細胞分裂增殖,開始為立方形,然后逐漸增高而成為單層柱狀上皮,一般認為腺上皮的再生能力較被覆上皮弱。3.化生 上皮組織的化生在某種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已分化成熟的組織,其組成細胞可適應改變了的條件,在形態(tài)、排列和功能發(fā)生了變異,通稱為組織化生或變異。上皮組織的化生較明顯。如長期吸煙的人或慢性氣管炎患者
31、,氣管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可變成為復層扁平上皮;腎結石部位的變移上皮,由于刺激和磨擦等可化生為角質化的復層扁平上皮。第二(d r)節(jié) 結締組織(jid-zzh)結締組織(jid-zzh)由細胞和大量的細胞間質構成。細胞間質包括細絲狀的纖維和無定形的基質。細胞散居于細胞間質內,無極性。在不同的結締組織中,基質可呈液態(tài)、膠態(tài)或固態(tài)共種不同的形式。結締組織是基本組織中分布最廣,結構和功能最多樣的組織,血液、固有結締組織、骨和軟骨均屬于結締組織范疇。其主要功能有連接、支持、營養(yǎng)、保護、防御和修復等。一般所說的結締組織,僅指固有結締組織。各類結締組織均起源于胚胎時期的間充質。間充質有間充質細胞和大量無定
32、形的基質組成。間充質細胞呈星形,核較大,染色質松散,核仁明顯,胞質嗜堿性,細胞借突起互連成網(wǎng)。細胞分化程度低,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能分化成各種結締組織細胞、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等。成人體內的結締組織中仍保留了少量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一、固有結締組織固有結締組織的基質呈膠狀,細胞和纖維散在分布其中,根據(jù)細胞的類型和數(shù)量以及纖維的種類和含量的不同,可分為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網(wǎng)狀組織。【疏松結締組織】疏松結締組織 因其細胞和基質較多,纖維細而少,呈松網(wǎng)狀的結構特點,故又名蜂窩組織 。疏松結締組織在體內廣泛分布于器官之間和器官內部的各種組織之間,以及細胞之間,其中富含血管。具有支持、營
33、養(yǎng)、防御、保護和修復等多種功能。1.纖維 疏松結締組織中的纖維有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網(wǎng)狀纖維三種。(1)膠原纖維又名白纖維,新鮮時呈亮自色,在HE切片中呈淺紅色。纖維直徑112拌m粗細不等,呈波紋狀彎曲,常城相交織成網(wǎng)。膠原纖維由更細(直徑2040m)的膠原原纖維粘合而成。電鏡下膠原原纖維上見有周期為6470m,明暗相間的橫紋。膠原纖維韌性大,抗拉力強,膠原纖維的化學成分為膠原蛋白。分布丁不同部位的膠原纖維,其膠原蛋白的類型不同.其主要類型及分布。(2)彈性纖維 又名黃纖維,新鮮時呈黃色,在HE切片中呈淺亮紅色,不易與膠原纖維區(qū)別,但折光性較強。彈性纖維可被多種染色劑如雷瑣辛品紅、地衣紅、苯胺
34、黑等染色而清楚地顯示。彈性纖維較細,直徑為0.21.0m,常呈直線行走,分支交錯成網(wǎng)。電鏡下,彈性纖維的核心部分為均質狀的彈性蛋白.其外周被覆著許多細小的微原纖維。彈性纖維富有彈性,容易被拉長和復原,與膠原纖維交織,使疏松結締組織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3)網(wǎng)狀纖維 是一種很細的纖維(直徑0.21.0m),分支多,相互交織成網(wǎng)。網(wǎng)狀纖維由m型膠原蛋白構成。電鏡下,亦顯示出64m的周期橫紋,因其表面覆有較多的多糖和糖蛋白,在HE切片中不易顯示.而銀染法能將其染成棕黑色,故又稱嗜銀纖維。疏松結締組織中網(wǎng)狀纖維很少,主要分布在上皮與結締組織交界處,如基膜的網(wǎng)板,毛細血管和腎小管周圍等。在造血器官、內
35、分泌器官及肝內有較多的網(wǎng)狀纖維,構成微細支架。2.基質 是一種沒有形態(tài)的生物大分子構成的膠狀物質,具有一定的粘稠度。構成基質大分子物質主要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蛋白多糖是由蛋白質和大量的糖胺多糖相結合的大分子化合物。糖胺多糖包括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A、C、硫酸角質素和硫酸乙酞肝素等。它們都是以含有氨基已糖的雙糖為基本單位聚合而成的長鏈狀化合物。其中的透明質蘸蛋自多糖復合物的主干.其盤繞曲折的長鏈拉直時可達2.5m。其他糖胺多糖則以蛋肖質為軸心,構成蛋白多藕亞單準,并借助連接蛋白,接合于透明質酸分子上,從而形成了帶有許多微小孔立體結構,即分子篩。多糖鏈上帶有密集的陰離子,他們能與無機鹽中的陽離子和極
36、性的水分子結合,保持水作為溶劑的特性,在調節(jié)局部水鹽代謝與運輸?shù)倪^程中,發(fā)揮離子交換劑的作用。小于分子篩微孔的水和溶于水的營養(yǎng)物質、代謝產物、激素和氣體分子等能穿越篩孔,進行血液與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大于孔隙的物質,如致病微生物等,則不能通過,使之成為限制細菌擴散的防御屏障。而蛇毒和癌細胞、溶血性鏈球菌等產生的透明質酸酶,能分解透明質酸,破壞屏障,從而使毒素、癌細胞和炎癥擴散。糖蛋白是基質中另一類重要生物大分子物質,主要有纖維粘連蛋白、層粘連蛋白和軟骨粘連蛋白等。它們不僅參與基質分子篩的構筑,而且通過它們的連接和介導作用,影響細胞的附著、移動,并參與調節(ji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此外,基質中還有少量組
37、織液。它們是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入基質的一部分液體,經毛細血管靜脈端和毛細淋巴管回流人血液或琳巴,處于不斷更新的動態(tài)平衡之中。組織液將血液中的氧和營養(yǎng)物質帶給各種組織的細胞,同時將細胞的代謝產物與二氧化碳帶回血液。在病理情況下,基質中組織液可增加或減少,前者稱為水腫,后者稱為脫水.均可影響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3.細胞 疏松結締組織中細胞種類較多,包括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和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等。細胞的數(shù)量和各種細胞的比例及分布,均可因疏松結締組織的功能狀態(tài)不同而變化。此外,血液中的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在炎癥和免疫反應時,也可游走入疏松結締組織中。(l)成纖維細胞 是疏松結締組織中的
38、主要細胞成分。細胞大而扁平,多突,胞質弱嗜堿性,核較大,呈卵圓形,核仁明顯。電鏡下,胞質內可見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wǎng)和游離核糖體,高爾基復合體發(fā)達,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形成膠原纖維、表明其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質功能。成纖維細胞能分泌膠網(wǎng)狀纖維和彈性纖維;分泌糖胺多糖和糖蛋白形成基質。處于靜息狀態(tài)的成纖維細胞又稱纖維細胞。其胞體較小,突起少,呈梭形,核小而著色深,胞質嗜酸性。電鏡下細胞器不發(fā)達。纖維細胞在創(chuàng)傷修復和結締組織再生時,又能轉化為成纖維細胞。同時,成纖維細胞也能分裂增生。采用放射自顯影術研究證實了膠原纖維的合成過程:成纖維細胞攝取甘氨酸、脯氨酸和賴氨酸等,在粗面內質網(wǎng)中合成前膠原分子,此過程需要
39、維生素C、O2和Fe2+等輔助因子的參與。然后被轉運到高爾基復合體上加人糖基,并被分泌到細胞外,在膚內切酶的作用下,切去兩端球形的膚鏈,成為原膠原分子。原膠原分子粗約0.5m,長約3.0m,有極性,它們有序地聚合成膠原原纖維。聚合時,原膠原分子首尾相對保持一定間距,縱列成許多相互平行的行,行間平行的相鄰分子縱向錯開1/4分子長度,導致膠原原纖維上出現(xiàn)疏密相間的區(qū)域,從而形成了電鏡下間隔為6070m的周期橫紋。最后,成束的膠原原纖維借助粘連蛋白,集合成膠原纖維。成纖維細胞的分泌活動,不僅受到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和激素的調控,而且也受到許多輔助因素的影響,如維生素C和Fe2+的缺乏,可造成膠原蛋自合成
40、障礙,使膠原蛋白更新快的部分,如牙跟、血管壁等變脆,導致水腫、出血。此外,成纖維細胞也存在著有效的反饋調控機制。從前膠原分子二端切下來的球形多膚,就能抑制膠原蛋白的合成。同時,成纖維細胞還能分泌膠原蛋自酶,參與膠原纖維的更新和改建。(2)巨噬細胞 是體內吞噬能力最強的細胞。在疏松結締組織中也稱組織細胞(histocyte)。常沿纖維散在分布,在炎癥或異物的刺激下,活化成游走的巨噬細胞.其胞體形態(tài)多樣,隨功能狀態(tài)不同可呈圓形、卵圓形或帶有偽足樣短突起的不規(guī)則形,胞核較小,呈卵圓形或腎形,著色較深,胞質豐富,多呈嗜酸性,若將臺盼藍或墨汁等活性染料注入活體內,巨噬細胞即表現(xiàn)出活躍的吞噬功能,使其胞質
41、中出現(xiàn)許多染料顆粒。電鏡下,細胞表面見有許多微皺褶及突起,胞質內含有大量的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吞噬體、吞飲小泡和殘余體,細胞膜附近有較多的微絲、微管等。巨噬細胞是由血液中的單核細胞穿越毛細血管或微靜脈壁,進人結締組織內分化而成。其主要功能有:趨化性和變形運動:當巨噬細胞受到細菌代謝產物和炎癥組織的變性產物等化學性趨化因子吸引時,就能沿著這些化學物質的濃度梯度,定向地進行活躍的變形運動,向著趨化因子存在的部位集結。識別、粘附和吞噬功能:巨噬細胞能識別外來的異物和體內衰老變性的細胞等成分,將之粘附于細胞表面,然后伸出偽足,包圍并吞噬人胞,成為吞噬體或吞飲小泡,并與初級溶酶體融合成次級溶酶體,進
42、行細胞內消化,消化分解后的殘留物,即為殘余體。分泌功能:巨噬細胞能合成分泌數(shù)十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干擾素、補體、白細胞介導素工、血管生成因子和造血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參與機體防御、激活并調節(jié)相關細胞的功能。此外,還能釋放溶酶體酶中的水解酶,溶解衰老的細胞和組織、釋放負氧離子、經自由基等強氧化劑殺菌和殺傷腫瘤細胞。參與免疫應答:巨噬細胞不僅能捕捉、加工、處理和儲存抗原,并將抗原遞旱給淋巴細胞,啟動淋巴細胞的免疫應答,而且其本身也是免疫活性細胞。被淋巴因子活化的巨噬細胞,其各種功能大大加強,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其分泌的于擾素和自細胞介導素l等,還能明顯地增強淋巴細胞的免疫活性。巨噬細胞常因其分布部位
43、局部微環(huán)境的不同,其功能的發(fā)揮也有相應選擇性的側重。(3)漿細胞 呈圓形或卵圓形,核小而圓,常偏位,染色質粗大呈塊,常在核膜下排列成車輪狀。胞質豐富,嗜堿性,近核側常有淺染區(qū)。電鏡下,胞質中可見大量呈層板狀排列的粗面內質網(wǎng)和發(fā)達的高爾基復合體,中心粒位于核旁淺染區(qū)。漿細胞是由B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J可成的。在一般的結締組織中較少見,但在易受抗原人侵的部位,如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的結締組織和慢性炎癥灶中較多見。漿細胞能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體,進行體液免疫,中和和清除抗原。(4)肥大細胞 胞體較大,呈圓形或卵圓形,核較小,胞質中充滿粗大的嗜堿性顆粒,該顆粒具有兩個特性:異染性,不同。例如,用甲苯胺
44、藍染色后,顆粒粒被水溶解而不易與其他細胞區(qū)別。即顆粒染色后所顯示的顏色與使用染料的顏色水溶性,在常規(guī)HE染色過程中,因顆細胞表面有少量微絨毛,胞質內的顆粒均有單位膜包裹,電子密度較高,可呈板層狀、網(wǎng)絡狀或細顆粒狀等不同的形態(tài)。顆粒內含有組胺、肝素、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等,胞質中還含有自二烯(慢反應物)、前列腺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肥大細胞膜上的Fc受體,能與親細胞的免疫球蛋白E(IgE)的Fc端結合。胞膜內面的胞質中可見微管和微絲網(wǎng)。肥大細胞廣泛存在于體內,常沿著小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在真皮、消化道和呼吸道茹膜中尤多,與變態(tài)反應關系密切。當機體受致敏原刺激后.漿細胞產生的棺E,與肥大細胞膜上的Fc
45、受體結合,使之致敏。當該致敏原再次進人機體時,即與肥大細胞上IgE的抗原結合端結合,使肥大細胞膜的組分發(fā)生構型變化,質膜對C獷的通透性增加,使Ca2+進入細胞內,進而引起質膜下微絲微管的收縮和結構重排,將顆粒內容釋放到細胞外。組胺和自二烯可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的通透性增高,引起血液中大量的液體成分從血管壁滲出,造成局部水腫。在皮膚上表現(xiàn)為尊麻疹,在鼻粘膜、支氣管和消化道豁膜則為水腫。此外,組胺還可使支氣管和胃腸道的平滑肌持續(xù)痙攣,從而誘發(fā)哮喘和腹痛、腹瀉等癥狀。若全身受影響,則可引起休克。顆粒中的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能吸引血液中的嗜酸粒細胞向該處聚集。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動物實驗證明,肥大細胞釋放
46、的多種介質,還能促進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纖維合成,促進內皮細胞的增生和遷移。(5)脂肪細胞 胞體較大,呈圓球形或常因互相擠壓而成多邊形。成熟的脂肪細胞胞質內,有一個很大的中心脂滴,胞質被其擠至周邊成一薄層,胞核亦被擠成扁圓形,連同核周的胞質呈新月形,偏于細胞的一側。在HE切片中,因脂滴被溶解,故細胞呈空泡狀。脂肪細胞能合成和貯存脂肪作為能源,并參與脂類代謝。(6)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 形態(tài)類似成纖維細胞,但胞體較小。常分布在小血管,尤其是毛細血管周圍。它保持著胚胎時期間充質細胞的一些分化潛能,在生理性再生和炎癥與創(chuàng)傷修復時,能分化為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等。結締組織中各種細胞間
47、密切而協(xié)調的功能聯(lián)系,是維持結締組織整體結構和功能的重要保證。任何一種細胞功能的失常,都可以造成結締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異常。中因漿細胞的功能被過度激活,使大量免疫復合物沉積、補體被激活如類風濕病、巨噬細胞溶酶體酶的過度釋放,從而造成結締組織變性、壞死和異常增生;又如在硬皮病中,因膠原纖維合成過程中氨基前膚裂解酶的缺陷,使前膠原分子N-端球狀結構的多膚切除不完全,使負反饋機制減弱,導致膠原纖維合成過多等變化?!局旅?zhm)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的組成成分和疏松結締組織相似,但以纖維成分為主,細胞種類和數(shù)量(shling)較少,主要是成纖維細胞.且密結締組織的纖維粗大遴到蹂密,且與所承受的張力方向
48、(fngxing)一致:纖維的種類、排列的方向與密度,因其存在部位的功能差異而不同。如在真皮、硬腦膜、鞏膜和一些器官的被膜,均為多向密集排列的膠原纖維束,在肌腿,為單向平行密集排列的膠原纖維束,在黃韌帶則為單向密集排列的彈性纖維束。致密結締組織的連接、支持和保護功能較強。【脂肪組織】脂肪組織是以脂肪細胞為主要成分的結締組織。群集的脂肪細胞被少量疏松結締組織分隔成許多小葉。脂肪細胞呈白色或黃色(含胡蘿卜素),主要分布于皮下、網(wǎng)膜及腎脂肪囊等處。約占體重的10%,是休內最大的能源庫,參與能量代謝,同時具有保溫、填充和緩沖壓.力等作用。皮下脂肪的分布,在成年男、女兩性之間有明顯的差別,男性以土半身占
49、優(yōu)勢,女性則以下半身占優(yōu)勢。當脂肪的重量超過體重的20%25%時,稱為肥胖。由于脂肪細胞的增殖主要發(fā)生在性成熟前,因而,起始一兒童時代的肥胖,屬于細胞數(shù)量增多的增殖性肥胖;而成年后出現(xiàn)的肥胖,則是由于脂肪細胞內脂類增多的肥大性肥胖。【網(wǎng)狀組織】網(wǎng)狀組織是由網(wǎng)狀細胞(xbo)、網(wǎng)狀纖維和基質組成.網(wǎng)狀細胞為星形多突的細胞,核大,著色淺,核仁明顯,胞質弱嗜堿性,相鄰細胞的突起互連成網(wǎng)。網(wǎng)狀纖維由網(wǎng)狀細胞產生(chnshng),分支交錯,且大多陷于網(wǎng)狀細胞的胞體和突起中,成為網(wǎng)狀組織的支架。網(wǎng)狀組織多為造血組織和淋巴組織的基本組織成分,構成血細胞和淋巴細胞發(fā)育的微環(huán)境。二、軟骨(rung)與骨軟骨和
50、骨是構成身體支架的器官,它們分別以軟骨組織和骨組織為主要結構成分。這兩種組織均屬于結締組織.它們都含有少量的細胞和大量固態(tài)的細胞間質。【軟骨】軟骨由軟骨組織和其周圍的軟骨膜組成。軟骨組織的細胞間質由纖維和呈凝膠狀固態(tài)的基質構成,使之堅韌有彈性。軟骨細胞被包埋于間質內。軟骨組織中無血管分布,其營養(yǎng)僅靠根據(jù)間質內所含纖維的種類和數(shù)量的不同,可將軟骨分為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三種。1.透明軟骨 新鮮時呈淺藍色半透明狀,是人體中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軟骨。在胚胎時期,它是胎兒主要的支持結構。在成人,構成鼻、喉、氣管.支氣管的支架,此外,關節(jié)軟骨和肋軟骨亦是透明軟骨。(1)透明軟骨的組織結構 間質由
51、膠原原纖維和基質組成。基質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軟骨蛋白多糖。它以透明質酸為主干,通過連接其上的許多蛋白短鏈,與硫酸軟骨素A、C和硫酸角質素等,形成瓶刷狀大分子即分子篩,再結合大量的水(約占75%),形成周態(tài)結構。由型膠原蛋白組成的膠原原纖維,相互交織埋于基質中。由于纖維較細,折光率與基質致,因而在HE標本中不易顯示。軟骨細胞 位于軟骨基質內的小腔軟骨陷窩之中。新鮮時,軟骨細胞充滿軟骨李落陷窩,在石蠟切片中,軟骨細胞常收縮成留登不規(guī)則形,使細胞和陷窩壁間出現(xiàn)明顯的掌愚:空隙。陷窩周圍的基質含硫酸軟骨素較包義多,嗜堿性強,著色深,稱為軟骨囊。軟骨細胞的人小、形態(tài)不一,近軟骨膜的邊緣部位,細胞小而扁圓,
52、甘必為較幼稚的軟骨細胞,自邊緣向中央,軟片骨細胞漸趨成熟,胞體呈橢圓形或圓形,沙關核圓著色淺,核仁清楚,胞質嗜堿性。電鏡下,見胞質內有較多的粗面荔教燕內質網(wǎng)和發(fā)達的高爾基復合體,此外,還錢廠尹可見糖原和脂滴。軟骨細胞主要依靠糖酵解獲取能量,它能合成纖維和基質。軟骨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在軟骨中部??梢姷絺€軟骨細胞分裂而來,故稱同源細胞群28個細胞組成的群落,它們是由同一群內細胞常呈半圓形互相緊靠,細胞間常隔有薄層的軟骨囊。(2)軟骨膜 除關節(jié)軟骨外,軟骨周圍均裹有一層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軟骨膜。軟骨膜的外層纖維多.較致密;內層纖維少,細胞多,較疏松,井富含血管和神經,其緊貼軟骨組織處,有一種較小的梭形
53、細胞,稱為骨原細胞,能分裂分化形成軟骨細胞。軟骨膜能保護、營養(yǎng)軟骨組織,并在軟骨的生長與修復中起重要作用。(3)軟骨的生長方式 軟骨具有兩種同時并存的生長方式:外加生長 即由軟骨膜內層的骨原細胞分裂分化成軟骨細胞,并逐漸成熟,同時不斷分泌間質,使軟骨從表面不斷向外擴展增大。內積生長 即由軟骨內部的軟骨細胞分裂增生并分泌間質,使軟骨從內部生長增大。2.彈性軟骨 分布于耳廓、會厭等處。其結構與透明軟骨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其間質中含有大量相互交織的彈性纖維。3.纖維軟骨 分布于恥骨聯(lián)合、椎間盤、關節(jié)盤等處。其結構特點是間質中含有大復平行或交錯排列的膠原纖維束,較小而少的軟骨細胞常成行分布于纖維之間,纖
54、維軟骨是透明軟骨與致密結締組織間的種過渡型組織.有一定的伸展性。由于屯軟骨組織內沒有血管,因而損傷后再生、修復較困難。然而,正因為其無血管,使軟骨細胞與血液隔絕,因此軟骨的抗原性弱,在同種異體間容易移植成功,當移植的軟骨退化后.可誘導宿主生成新的軟骨和骨?!竟恰抗怯晒墙M織、骨膜和骨髓等構成。骨組織的細胞間質中含有大量的鈣鹽.占體內總鈣量的卿%以上,故有鈣庫之稱.骨組織是一種堅硬的結締組織。在人的一生中,骨組織處于不斷改建和更新之中,以適應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機體對支持功能變化的需求。此外,骨組織又可通過其細胞的溶骨和成骨活動,動員鈣、磷離子進人血液,或將血中的鈣磷沉積于骨,參與機體的鈣磷代謝,以磷
55、水平的恒定。1.骨組織的結構 骨組織由細胞和大量鈣化的細胞間質構成。后者又稱骨質。細胞有骨原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其中骨細胞的數(shù)量最多,位于骨質內,其余三種細胞均位于骨質的邊緣。(1)骨質 由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構成:有機成分約占骨干重的35寫,包括大量的膠原纖維(占有機成分的90%)和少量的基質?;|呈凝膠狀,主要是中性和弱酸性糖胺多糖。此外,還含有骨粘連蛋自和骨鈣蛋自。無機成分又稱骨鹽,占骨干重的65%,其化學成分為結晶,屬不溶性中性鹽。電鏡下呈細針狀,有規(guī)律地列,借助于骨粘連蛋白與之緊密結合,它是骨質堅硬的成因。骨質中的膠原纖維借助骨基質的粘合平行排列成層,并有骨鹽沉積,形成的
56、薄板狀結構稱為骨板。層層疊合的骨板猶如多層木質膠合板。同一層骨板內的膠原纖維互相平行,相鄰骨板上的膠原纖維互相垂直,從而有效地增加了骨對壓力的多向承受能力。(2)細胞 骨原細胞 胞體小,呈梭形,胞核卵圓形,胞質少呈弱嗜堿性,分布于骨外瞪魚墾骨內膜及中央管的腔面。當骨組織生長或改建時,能分裂分化為成骨細胞。成骨細胞 分布于骨組織表面,胞體較骨源細胞大,呈矮柱狀或橢圓形,有細小突起,鬢贊率些塞鯉四鰻彭彈掣嶂卿攀雌鸚遏纓生連接。胞核圓形,多偏居現(xiàn)胞的游離端.核仁明顯,胞質嗜堿性,含有豐富的堿性磷酸酶。電鏡下見其胞質中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wǎng)和發(fā)達的高爾基復合體。成骨時,成骨細胞向骨質表面分泌膠原纖維和基質
57、,形成類骨質。爾后,在其分泌的堿性磷酸酶等作用下,沉著大量的經磷灰石結晶成為骨質。成骨細胞在成骨的過程中其自身也被埋人骨質中,成為骨細胞。當骨質繼續(xù)增長時,骨膜內層的骨原細胞不斷分裂分化成新的成骨細胞,貼附于骨質表面,繼續(xù)形成新的骨質。降鈣素能促進成骨細胞的成骨作用。骨細胞 為扁圓形多突起的細胞,胞質弱嗜堿性,單個散居于骨板間或骨板內稱為骨陷窩(bo。lacuna)的小腔中,其突起被包藏于骨小管中。相鄰骨細胞的突起以縫隙連接相接,相鄰骨陷窩亦借骨小管互相通連口骨陷窩和骨小管內含有組織液,通過組織液的循環(huán),保證了骨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和代謝產物的排出。骨細胞能在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的調控下,進行較弱的溶
58、骨和成骨,參與血鈣濃度恒態(tài)的維持。破骨細胞 是一種多核的大細胞,細胞直徑可達100m,有650個細胞核,胞質嗜酸性。破骨細胞常位于骨質吸收部位的凹陷處。在貼近骨質的一側可見皺褶緣。電鏡下,皺褶緣是由許多長短不一、排列不齊的微絨毛形成的。胞質內含有大量的線粒體和溶酶體。皺褶緣的周圍有一環(huán)形亮區(qū),亮區(qū)內細胞器很少,但含有大量的微絲。該處的細胞膜平整且緊貼于骨質表面,猶如一道圍墻,形成一個封閉的酶解微環(huán)境。破骨細胞向其中釋放溶酶體酶和乳酸,使骨質溶解吸收。破骨細胞有極強的溶骨能力,甲狀旁腺素可促進破骨細胞的溶骨作用。2.長骨(chngg)的結構 長骨由骨松質、骨密質、骨膜(gm)、關節(jié)軟骨和骨髓構成
59、。(1)骨松質 分布于長骨的骨能和骨干的內側部分,是由大量(dling)針狀或片狀骨小梁搭建成的多孔網(wǎng)架結構,孔隙內充滿著紅骨髓。(2)間骨板 是填充于骨單位之間和骨單位與環(huán)骨板之間的不規(guī)則骨板。它們是老一代骨單位或內、外環(huán)骨板,被吸收重建過程中殘剩下來的骨板,其中無血管。在骨磨片中,上述三種骨板間均有一條明顯的,折光性較強的界線,稱為粘合線,它由高度鈣化的基質和少量纖維構成。(3)骨膜 除關節(jié)面外,骨的內、外表面均覆有一層結締組織的骨膜。骨外膜較厚,分內、外兩層。外層較致密,膠原纖維粗大而密集,有些纖維穿人外環(huán)骨板,稱為穿通纖維,有固定骨膜和韌帶的作用;內層較薄,結締組織疏松,富含小血管和細
60、胞(包括骨原細胞),骨內膜是指襯于骨髓腔面、腎小梁表面、中央管和穿通管內面的薄層結締組織膜。其中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在貼近骨質面,骨原細胞常排列成一層,當成骨活躍時,能分裂分化為成骨細胞,形成骨質。骨膜不僅能營養(yǎng)、保護骨組織,而且在骨的生長、改建和損傷修復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4)骨髓 是一種柔軟的組織,充填于骨髓腔中,可分為紅骨髓與黃骨髓兩種。在胎兒和幼兒期均為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57歲),紅骨髓大多被脂肪組織替代,稱為黃骨髓。一般的扁骨、不規(guī)則骨及長骨的骨髓端,終身保留紅骨髓。3.骨發(fā)生 骨由胚胎時期的間充質分化而來,其發(fā)生的方式可分為膜內成骨和軟骨內成骨兩種。(l)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入探討科技企業(yè)如何通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來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
- 現(xiàn)代綠色辦公樓的設計與施工經驗分享
- 生產制造中基于智能算法的調度系統(tǒng)設計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friends第4課時說課稿 牛津譯林版
- 2024年春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5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 新人教版
- 9 烏鴉喝水(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
- Unit 4 My Family Lesson 2(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Unit 6 Useful numbers Lesson 2(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各國經濟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調整 第16課 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學說課稿 岳麓版必修2
- 2025淮安市城東花園小區(qū)門禁系統(tǒng)工程合同
- 2023年四川省自貢市中考數(shù)學真題(原卷版)
- 室內鋼結構隔層施工合同
- 山東省濰坊市高職單招2023年英語自考測試卷(含答案)
- 三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100題
- 通信工程安全生產手冊
- GB/T 9074.1-2002螺栓或螺釘和平墊圈組合件
- GB/T 8014-1987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陽極氧化膜厚度的定義和有關測量厚度的規(guī)定
- 中醫(yī)醫(yī)院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
- 煙葉分級工新教材(高級篇)
- 六編元代文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