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綱要練習答案第五章_第1頁
語言學綱要練習答案第五章_第2頁
語言學綱要練習答案第五章_第3頁
語言學綱要練習答案第五章_第4頁
語言學綱要練習答案第五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語義和詞用一:名詞解釋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相對而言,是詞匯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多義詞是具有多項意義的詞,這些意義互相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反義詞是意義相對相反的詞。施事自主性動作、行為的主動發(fā)出者。焦點人們之所以要說話,是為了向對方傳遞他們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從信息的角度看, 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說話者所傳遞信息的重點所在,是說話者認為受話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 話者特別關注的部分。這就是句子的“焦點”。情態(tài)情態(tài)是體現(xiàn)“說話這對所言的主觀看法”疇。主要表達“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語氣語氣是表達“句子的言語交際作用”的疇,指的是句子所攜帶的反映說話人使用句子的目

2、的和 說話人情緒的意義,包括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言語行為人們說出的話不僅僅是人類經驗的映像(句義),也不僅僅是特定說話者對人類經驗的具體 認知,它還是一種社會行為,像大人、吃飯等其他社會行為一樣,“說話”這種社會行為也有 對行為者之外的事物(特別是受話者)或行為者自身差生某種效力的目標,也有因行為而引 發(fā)實際變化的效果。簡而言之,言語交際行為本身也構成新的人類經驗,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其 他人、物、現(xiàn)象、事件有著行為一效力”的關聯(lián)。這些是語言在另一層次上的意義。從這 一視角對語言意義的關注策劃能夠為言語行為研究。二、填空、是詞義概括性的三個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 TOC o 1-5 h z 2 .多義

3、詞有多項意義,最初的那項意義叫,離開上下文人們就能知道的那項意 義叫。漢語的“老”有“年紀大”、“經?!?、“舊的”等意義,其中,“年紀大”是,其余的是。三、分析題略指出下列同義詞的意義差別。父親一一爸爸:語體色體不同,父親是書面語體,爸爸是口語語體。得到一一獲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詞,“獲得”是通過努力得到好的結果,是 褒義詞。眼紅嫉妒:語體色體不同,嫉妒是書面語體,眼紅是口語語體。秘密絕密:詞義輕重不同,秘密輕,絕密重。收集漢語“烹調類”單音節(jié)動詞,用一組語義特征描寫它們的詞義。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煽、爆用水接觸水用火用鍋用油調料速度蒸 八、+煮+_+-烹_+-.、,

4、煎+烤+-烘_+_-煨_-炸_+-+-煽+爆_+試分析下列句子的語義結構。農夫用槍殺死了那只狼。施事工具受事試分析下列材料,說明什么是話題?什么是話題鏈?什么是有定性?(1)夏老人送給小龍一盆曇花。曇花在這一帶是很少見的。夏老人很會養(yǎng)花,什么花 都有。小龍很小就聽說過“曇花一現(xiàn)”。夏老人指給他看:“這就是曇花?!毙↓垰g 歡喜喜地把花抱回來了。他的心歡喜得咚咚地跳。(2)小龍給它澆水,松土。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進屋里,放在窗前的高茶幾上。早 上睜開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曇花。放學回來,連書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曇花。(3)曇花長得很好,長出了好幾片新葉,嫩綠嫩綠的。小龍盼著曇花開。(4)一天夜里,小

5、龍在夢里聞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驚醒了:曇花開了!小龍一 骨碌坐了起來,劃根火柴,點亮了煤油燈。曇花真的開了!小龍好像在做夢。(引自汪曾祺:曇花*鶴和鬼火,有刪節(jié))話題:一個句子中句義信息所關涉的那個實體是句子的話題”,針對話題展開的句子其他部 分是“說明”。說話者所選擇的信息關涉對象,一般是“有定”的。所謂“有定”。是指確定的、有具體所指的實體。這不僅是對于說話者來說的,而且是說話者 認為對于聽話者也同樣適用的。也即,說話者選擇的話題,是說話者所認為的聽說雙方都可 以確定所指的實體,以這個有定實體為基點添加新的信息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話者傳遞說話 者在聽說雙方共有知識的基礎上所要傳達的信息容

6、。話題鏈:話題句子的話題是說話者選擇的傳遞信息的基點,而這一選擇跟說話者對整篇話語 的信息組織結構有關。整篇話語中各個句子的話題往往有在的聯(lián)系,組成話題鏈“。相繼出現(xiàn)的各個句子,如果話題或主話題相同,則后面句子的話題或用代詞或省略。漢語中 省略的手段用得多,英語等語言則更常用代詞指代。以上材料的話題是曇花。材料(2)說的“它”就是指代曇花,下文“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進 屋里,放在床上的高茶幾上?!庇檬÷哉諔獣一?。簡要說明下列句子在情態(tài)上有什么不同。我認為小剛上學去了。(說話者對事件的真實性十分確定)我想小剛一定上學去了。(說話者對事件的真實性不太確定)我猜小剛上學去了。(說話者對事件的真實性毫

7、無把握)我聽說小剛上學去了。(說話者對事件的真實性確定無疑) 我看見小剛上學去了。(客觀述,說話者對事件的真實性確定無疑)以下列句子為例,說明:什么是焦點?焦點的性質是什么?(1)這首詩連小孩都會背誦。(2)三從四那里借來了這輛車。人們之所以要說話,是為了向對方傳遞他們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從信息的角度看, 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說話者所傳遞信息的重點所在,是說話者認為受話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話 者特別關注的部分。這就是句子的“焦點”。句子傳遞信息所依賴的、說話者設定為自己與 受話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識就是“預設”。說話者希望受話者特別關注的新信息,也即句子的 焦點,一定會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標示出

8、來。在會話中,焦點通過語調重音標示出來。如 例(2),重音可以落在“三”、或“四”或“借”或“這輛”上,強調不同的容,焦點還 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例(1)用“連都”句式強調“小孩”。分析說明下列句子的語義結構。并以此為例說明,什么是預設?什么是蘊含?那個孩子把他的寵物狗領進了公園。孩子:施事 寵物狗:受事 公園:處所如果兩個命題之間的區(qū)別僅僅是一個命題的變元與另一個命題的變元有下義關系,那么這 兩個命題之間存在蘊含關系。預設是指某一事態(tài)成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在語言中,指說話 人說某一句子時持有的假設。蘊含是包含在句子的斷言圍的,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預設不在 句子的斷言圍,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9、句中蘊含了 “那個孩子把一只動物領進了公園?!币驗楣肥莿游锏南挛辉~。預設:有一個孩子,孩子有一個寵物,那個寵物是狗,有一個公園。下列句子的意思在不同語境中可以有不同。試以下列材料說明,什么是語境?語境對句子 意思的理解有什么作用?我上課去了。小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語境的含義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指話語的物理語境,又叫做“言談現(xiàn)場”。物理語境指話語 的說話者|受話者、說話當時的時空及其這一時空中的所有存在。其次,語境還包括話語語 境。話語語境是指一個連貫的言語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話語(如交談雙方前面說過的話,小 說中的上下文)。某些代詞的指代對象,某些居中省略的容,并不在話語的物理語境中存在, 但可

10、以從話語語境中推斷出來。第三,語境還包括說話者和受話者的背景知識?!拔疑险n去 了?!比缡抢蠋熣f的,指的是去給學生講課,如是學生說的,則是指去聽課。“小在船上看 到了他的朋友。”這句話中,“小”可以在船上,可以在岸上,“他”可能是指“小”,可 能是指說話人、聽話人都知道的第三者,關鍵是有沒有這個第三者。四、簡答題自己舉一個例子說明什么是詞義的模糊性.它會影響交際嗎?為什么?通過概括而形成一般的。簡單的東西,本身往往帶有一定的模糊性,詞義的指只有一個大致 的圍,沒有明確的界限這就是詞義的模糊性。如人的年齡可劃分為“童年,少年,青年,中 年,老年”這五個階段,但每個詞所指具體年齡段的分界卻是模糊的。

11、模糊性不會影響交際。這是因為(1.)大腦有處理模糊信息的功能。比如說“你走幾步就到 了”,人腦根據已知經驗可以判斷就是很近的路,而讓機器來判斷就無法完成。2.)每個 民族對于模糊信息有一些基本的認知。比如漢族人說高個子,那應該是1.75米一1.80米以 上,絕對不會把1.7米認為是高個子。就是說,處理模糊信息有認知體驗在里面。同時,有時候可以比較著說,比如大小的界線無法確定,但是一堆蘋果,我們可以說這個大, 那個小,因為有比較,不需要標準,模糊信息也處理了。就你熟悉的語言各舉一例說明什么是隱喻和轉喻。隱喻和轉喻是詞義派生的兩種方式。隱喻:隱喻的基礎是不同現(xiàn)實現(xiàn)象之間的相似關系。便衣(服裝)-軍

12、人、警察轉喻:轉喻反映的是兩類現(xiàn)實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某種相關關系。老古董-思想腐或生活習慣舊的人“動程”可以區(qū)分為哪幾個類型?為什么?(1)猴子玩蘋果/他跑了(動作)花很紅/眼睛很大/冰化了(性質/狀態(tài))(3)慘案震驚了世界(使動)舉例說明什么是“受事”? “受事”在漢語句子中可以實現(xiàn)為怎樣的句子成分?因施事的動作行為而直接受到影響的事物。一般指事件中自發(fā)行動行為所涉及的已存在的直 接客體,主要是與人的動作行為相關的客體,也可以是自然力所涉及的客體,如:我看報 的報,貓捉老鼠的老鼠。受事”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語和賓語,作主語:那個蘋果三 吃了;作賓語:三吃了那個蘋果。直接言語行為一般通過哪些手段表達出

13、來?試舉例說明。由基本句型或施為句明確體現(xiàn)出來的言語行為,可以稱為直接言語行為。一般語言中都具有 的述句、疑問句、祈使句等等句型,表達的是說話者的語氣,而從言語行為的角度看,則表 現(xiàn)了最基本的言語行為類型。一些動詞如“建議” “提議”“命令”等等,當主語為說話者“我”時,都體現(xiàn)了相應得言語行為,為施為句。例如:我提議由他擔任主席。-提議的行為我宣布會議的開幕。-宣布的行為祝你生活愉快。-祝愿的行為搜集一組漢語祈使句,說明它們可以表示怎樣的間接言語行為?請允許我向您表達歉意。-對不起,很抱歉。睡個好覺。-祝你睡個好覺舉例說明漢語對話里使用哪些手段來突出焦點信息。通過語調重音標示出來。例:“小明吃

14、蘋果”,如果語調重音在“小明”,那么“小明” 就是信息焦點。通過句法形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是的”句式。“是”后面的成分就是信息的焦點。在 “我是昨天來的”中,“昨天”是焦點。第六章文字一、知識題 世界上獨立產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統(tǒng)(自源文字)有 文、文、文、文等。 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中的“六書”是指、 指出下列漢字屬于六書中的哪一種:手、淚、拖、刃、其(“其中”的“其”)。簡述字母文字的產生歷程。字母文字的產生主要是由自源產生的意音文字發(fā)展而來的,意音文字后來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就 是一種借用表音的比例大大增加,表音符號的總數量卻逐漸減少,向著一種聲音(輔音)只 用一個表音符號表示的方向發(fā)展,如美爾一系文

15、字。美爾一系文字逐漸向表音的輔音文字發(fā) 展,希臘-羅馬等字母文字是借用美爾文字的他源文字,他們對借用文字進行改進是確定了 表元音的字母,改輔音文字為音位文字。二、思考題文字和圖畫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成為文字必須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圖畫表達信息的方式是以形體直接描畫現(xiàn)實,而文字是通過以形體對應語言中音義結合的成 分和排列的方式來表達信息的。成為文字的必要條件是:(1)文字文本可以分解為一個個離 散的小圖形,這些小圖形表達語言中音義結合體。(2)這些小圖形可以重復使用而表達的音 義不變。(3)小圖形做線性排列,圖形排列的次序表達語流中語言符號的出現(xiàn)次序。既然所有的文字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為什么還有表音文

16、字、意音文字的區(qū)別?表音文字的最小文字單位“字母”,在其上一級文字單位中,均只表達語言符號的“音,比 如組成英文詞man的三個字母m、a、n。語言的“音”有大小不同的單位,所以根據字母 代表的是哪一級音系單位,表音文字又可進一步分為音位文字、輔音文字、音節(jié)文字等。意音文字的最小文字單位字符,在其上一級文字單位中,有的字符既表上級文字單位所表達 語言符號的音,也表該語言符號的義(獨體字,比如“日),這時它一定獨占一個正方的空 間;有的字符只表上級文字單位所表達語言符號的音(比如形聲字“們”的聲符“門),或 只表達該語言符號的義(比如形聲字“們”的義符“彳),還有一些字符只起區(qū)別上級文字 單位所表

17、達語言符號的音義的作用(比如“雞”的區(qū)別符“又”)。表音文字又可以分為哪幾種重要的類型?世界上存在單純的表意文字嗎?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們的最小文字單位一字符只表示語言符號的 音,而不表示語言符號的意義。可以分為: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輔音, 字符可以記錄語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為字符的音位文字。 輔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語言中的輔音,元音沒有專門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音節(jié)文字: 字符表示語言中的音節(jié)。如日本的假名。世界上獨立產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統(tǒng)(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點?世界上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獻的自源文字有四種:中東兩河

18、流域的美爾古文字、埃及地區(qū)的 埃及古文字、中國中原地區(qū)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瑪雅文字。這些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不完善的 意音文字,字形的象形程度也都很高。早期古美爾文、古埃及文和中國甲骨文中都有很多跟 實物形體相像的圖形,用來表示現(xiàn)實中某些常見的事物。由于與現(xiàn)實事物有相似性聯(lián)系,所 以這幾種古文字有不少形體十分相似,形體與語言音義結合的方式也不出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所 說“六書”中的象形、會意、指事、假借、形聲這五種。這幾種古文字都有大量的這些描摹外物形象的小圖形。也可以把若干個象形的小圖形放在一 起,把這些小圖形的意義合起來表示語言中的一個音義結合體,這就是六書中的“會意”造字 法。漢字“休”是取“人”、

19、“木”兩形合起來的“人倚樹”形來表達“休息”之義的“休”。此外還可以在單個象形圖形的某個部分加上一些簡單的標記,表示語言中另一個音義結合 體,這相當于“六書”中的“指事”造字法。字形與語詞的聲音掛鉤,因而可以念出來,這是文 字發(fā)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人們認識到字形和語音之間的聯(lián)系之后,就可以借用象形表意 的形體來表示語言中另一個與之同音的音義結合體,這相當于六書”中的“假借”造字法。早 期的這幾種自源文字中都有大量的假借字。世界上獨立形成的幾種古老的文字體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義(包括象形和記號)、表音 兩種字符的文字。而且,在這些文字的早期,意音文字都尚不完善,由于假借法的大量運用, 使得

20、同一形體表示數個同音不同義的語言符號,影響了文字的達意功能。舉例說明文字對語言的適應性和文字的相對性。文字對語言的適應性: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所以每一種文字,無論是自源的還是他源的,都 有適應自己所記錄語言的在發(fā)展動力。例如,漢字之所以長期停留在方塊字的階段,與漢語 的特點有密切關系。漢語的語詞以單音節(jié)占優(yōu)勢,沒有形態(tài)變化,缺乏詞綴等附加語素。這 些特點有利于保持音節(jié)一詞根一形的書寫體系。相對獨立性:語言要求文字正確地記錄它,語言的特點制約著文字的特點,但文字和語言畢 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體去記錄語言,其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不同的語言可以采用相同 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等語言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

21、語言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朝、越 等國家原來采用漢字,后換用表音文字,這說明了文字對語言也有相對獨立性??谡Z能否改革?書面語能否改革?文字能否改革?文字改革需要考慮哪些因素?語言是不斷發(fā)展的,經常產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有些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些不 符合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語言規(guī)的任務,就是要根據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語言的運用確定語音、 詞匯、語法各方面的標準,把那些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來,加以推廣, 使之廣泛地為人們的交際服務;而對于那些不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成分和用法,應該根據規(guī) 的要求,妥善地加以處理。語言規(guī)化的對象主要是書面語。“約定俗成”本身就是規(guī)化的一個原則和標準。

22、至于那些不 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在群眾中又不是廣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詞語,在 它們剛出現(xiàn)的時候就應該根據規(guī)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證語言運用的純潔和健康。文字的改革應該符合一些基本條件:視覺上文字符號的排列組合能夠還原為語言的有聲話 語,能夠表達話語中所出現(xiàn)的語言符號(語素或詞)及其出現(xiàn)次序。舉例說明文字的保守性。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產生的,是記錄語言的書寫工具。語言的特點制約著文字的特點。如此, 如果語言發(fā)生了變化,文字也應該發(fā)生變化。但事實并非如此。這是因為,支配文字發(fā)展的 條件與語言發(fā)展的條件不完全相同。書寫的工具和材料,方言的分歧,社會的分化和統(tǒng)一,文化歷史傳統(tǒng)的強大力量,

23、等等,都 可以影響文字的發(fā)展。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因此筆畫細瘦,金文是澆鑄而成的, 所以筆畫肥大厚實。戰(zhàn)國時期六國文字發(fā)展變化劇烈,各國流行的新穎字體不斷出現(xiàn)。這些 字體大多是因草率的筆法固定而形成的所謂俗體。這些俗體或儉省筆畫,或增添筆畫。儉省 者多于增添者。儉省或增添所形成的字體,多在某一國某一地區(qū)通行。這就形成文字異形。 滅六國以后,派人對文字進行整理,漢字的字形又統(tǒng)一起來。漢字有些字有很多異體,這和 封建社會文人崇古的社會心理造成。所以,跟語言相比,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語言社會一 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書寫形式,它就不會輕易起變化。從古漢語到現(xiàn)代漢語,漢語的語音面 貌發(fā)生了很大的

24、變化,但字形卻沒有改變。(篆、隸、草、行、楷是書體的演變,字本身沒 有變化)。語言可以死亡,記錄它的文字可以存在。一種文字可以記錄不同的語言,可以對 別的語言產生作用,如漢字于之于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等。什么是書面語?書面語跟口語是什么關系?書面語跟文字是什么關系?(1)書面語就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看”的語言,它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使聽說的語言符 號系統(tǒng)變成“看”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2)書面語和口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口語與書面語的聯(lián)系: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口語的加工形式。 書面語來源于口語,依存于口語。二者有共同的語音、詞匯、語法系統(tǒng)??谡Z與書面語的

25、區(qū)別口語是“耳治、口治”的,而書面語是“手治、目治”的,即口語是說的和聽的,而書面 語是寫的和看的??谡Z用詞圍比較窄,句子比較簡單,可以有重復、脫節(jié)、顛倒等現(xiàn)象;書面語用詞的圍大, 句子結構比較復雜,講究簡潔、結構緊湊、連貫照應等。口語和書面語發(fā)展變化的速度不同。口語隨社會的變化而不停地變化,書面語并不即時地 隨著口語的變化而變化,具有相對的穩(wěn)固性。(3)書面語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語言,是語言的一種變體;文字是記錄書面語的工具,是體 現(xiàn)書面語的一種物質形式。書面語和文字雖然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書面語, 書面語也不是文字。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上應該和口語一致。但是,在一

26、定的歷史條件下也會 產生書面語和口語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書面語與口語脫節(jié)的原因:人們只能聽到同時代的人講話,難以聽到早一時期的人講話。這樣就促進了口語的演變。 而書面語則不同,人們不僅能夠看到同時代的書面語,也能看到早一時期的書面語,因此, 口語中已經消失的詞語和句式,往往在書面語中可以繼續(xù)保留。經典、法律條文的權威性讓人不敢輕易改動其中的字句,文、史、哲名著也起著類似的作 用。因此,在書面語的保守力量比較強的條件下,容易造成書面語和口語的脫節(jié)??谡Z和書面語的主要區(qū)別??谡Z是聽的。聽和說連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說話是隨想隨說,甚至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說話的時候,除了連詞成句以外,還可以利用整句話的高

27、低快慢的變化,各種特殊的語調, 身勢等伴隨的動作以及說話時的情景??陬^交際講求效率,有這么多的條件可以利用,所以 口語的用詞圍可以比較窄,句子比較短,結構比較簡單,還可以有重復脫節(jié)顛倒等。書面語是看的??春蛯戇B在一起,可以從容推敲,仔細琢磨。但是口語中的快慢高低變化, 特殊語調,身勢和說話場景都不起作用了,只有標點符號還起一點作用,但也有限。書面語 只能用別的手段來彌補不足:擴大用詞的圍,使用比較復雜的句子結構,盡量排除廢話,講 究篇章結構,連貫照應等??谡Z和書面語的這些差別是由表達媒介的不同決定的,它們是同 一種語言的不同的風格變異。書面語與口語脫節(jié)分為幾種情況?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改革書面語?

28、人們能聽到同時代的人說話,聽不到過去人說話,因此,沒有辦法模仿古人,這種情況促進 口語的演變。人們不僅能看到當時的書面語,也能看到過去的書面語,這就為模仿古人提供 了可能。經典、法律條文,他們的權威性叫人們不敢輕易改動其中的字句。優(yōu)秀的文作品和 哲學、歷史名著也起著類似的作用。這些因此促使人們模仿古人,因此在書面語的保守力量 特別強的條件下,往往會形成書面與口語的脫節(jié)。我國的書面語和口語不同,除了以上的原 因外,有其特殊的原因。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國幾千年的統(tǒng)治思想,記載儒家經典的語言自 然也成了不得更改的萬事楷模,是讀書人模仿的榜樣。古代的科舉考試,特別是八股取士, 強調替古人立言,參加考試的

29、人只有模仿古人的書面語,才能考中。這也加強了書面語的保 守性。第二,漢字對書面語的影響。書面語脫離口語是違背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反?,F(xiàn)象。隨 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會根據社會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書面語,使它和口語一致。第七章語言的演變和分化一、名詞解釋1、社會方言社會方言是社會部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階級、階層的人們在語言使用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 變異,是言語社團的一種標志。人們平常說的“官腔”“干部腔”“學生腔”“娃娃腔”等等 的“腔”,都是對某一言語社團在語言表達上的一些共同特點的概括,表明這種“腔”就是 一種社會方言。工農群眾稱自己說的為“大白話,稱知識分子說的為“字兒話”這實際上 也是對社會

30、方言的一種通俗的說法。2、地域方言由一種語言分化而來的地域變體稱為地域方言,簡稱方言?!胺窖浴笔且粋€總的概念,在它 下面還可以分出各種“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種“土語”。3、親屬方言從同一種語言分化出來的幾種獨立的語言,彼此有同源關系,我們稱它們?yōu)橛H屬語言。例如 漢語和藏語來自史前的原始漢藏語,它們同出一源,是親屬語言。4、譜系分類根據語言是否來自同一語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輩分等級而對語言做出的分類。二、填空1、語言演變的兩大特點 和漢語的七大方言是指: 3、 黑話是一種特殊的 方言,它有強烈的。4、 語言譜系結構的層次一般有、。5、 從語言譜系來看,彝語屬于 語系 語族;法語屬于

31、 語系語族;阿拉伯語屬于 語系。三、簡答題1、舉例說明為什么社會、人際交流是語言演變的基本條件。語言是人類組成社會的條件之一。和社會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社會的發(fā)展是語言演變變化的 原動力。社會的發(fā)展是語言發(fā)展變化的基本條件和強大動力,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其發(fā)展變化必然要受到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影響。語言隨著人類 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落后到先進的發(fā)展,都會推 動語言的發(fā)展。社會的分化、統(tǒng)一、相互接觸也會相應地引起語言的分化、統(tǒng)一和接觸。社 會的任何變化都會在語言中反映出來。如我國的戰(zhàn)國時期是個社會大分裂的時期,諸侯割據, 形成了社會的分化,因而形成了 “言語

32、異聲”的局面。而兩漢時期是中國社會對外交往較多 時期,漢語中的外來詞也是吸收最多時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來講捷克語,后來 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捷克仍然講捷克語,而斯洛伐克則講斯洛伐克語。其實斯 洛伐克語只是捷克語的一種方言而已。由此可見,社會的任何變化都會在語言中反映出來。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作為社會成員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橋梁和 紐帶,必須適應因社會的發(fā)展而產生的新的交際需要,與社會的發(fā)展保持一致。隨著社會生 產力的發(fā)展,生產關系的改變,人類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化, 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這些都要求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反映這些變化以適應

33、交際的需要。 如近二十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我國的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漢語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詞語。 如“電腦、彩電、股票、網絡、手機、網友、網迷、網吧、黑客、電子、沙發(fā)、巧克力、特 區(qū)、搶灘、VCD、DVD”等一大批新詞以適應社會發(fā)展、滿足人們日常交際的需要。由此可見,語言作為社會現(xiàn)象和交際工具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的 發(fā)展是語言發(fā)展變化的原動力。2、舉例說明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語言作為由語音、詞匯、語法三要素構成的一個符號系統(tǒng),其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對立統(tǒng)一 的關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對獨立性,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相互間呈現(xiàn)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 如果某一因素發(fā)生了變化

34、,就破壞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應地變化以達到新的平衡, 這樣就引起了語言的變化。例如,語言作為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符號和符號之間必須保持有效的區(qū)別,如果語言符號 的區(qū)別性受到破壞,就會引起語言系統(tǒng)的變化。如古代漢語中單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那是因為古 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比較復雜,音位和音位的組合方式比較多,因而單音節(jié)詞能保持有效的區(qū) 別,但后來由于濁音清化以及輔音韻尾m、p、t、k消失等,使語音趨向于簡化,語言 中同音詞大量增加,同時新詞又不斷產生,這就使語言符號的區(qū)別性受到影響,給交際帶來 困難,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來解決由于語音簡化所帶來的矛盾。于是人們就用加長詞的長 度的辦法來解決同音問題,

35、用雙音節(jié)詞格局代替單音節(jié)詞的格局。原來的單音節(jié)詞變成了構 詞語素,如“想”變成了 “想念、思想、想法”等,“袖”變成了 “領袖、衣袖、袖珍”等。 隨著雙音節(jié)詞的產生,一個詞部兩個成分之間在語音、語義上又產生了輕重、主次的區(qū)分, 于是又出現(xiàn)了輕聲、兒化、變調等語音上的變化。某些實詞也詞綴化了。如“子、兒、頭” 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具有實際意義的詞,但由于漢語構詞的雙音化,這些詞逐漸虛化,變 成了詞綴,不但語音上發(fā)生了變化,而且意義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蓋子、看頭”等詞 中的“子、頭”語音上只讀輕聲,意義上也只作為名詞的標志,只具有語法意義而不具有詞 匯意義了。由此可見,語言系統(tǒng)部某一要素的變化

36、都會引起其它要素的變化。正是由于語言 系統(tǒng)部各要素之間這種彼此對立、彼此聯(lián)系和彼此制約的關系,促進了整個語言系統(tǒng)的發(fā)展。3、什么是語言演變的漸變性。漸變性是語言演變的兩大特點之一,它是指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不是像火山爆發(fā)、暴力革命那樣 的突變,而是一種逐漸變化的過程。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種性質決定它只能是 漸變的。如話零聲母從w到v的變化,且目前人處于變異狀態(tài),這一變化在不同的年齡, 性別和地區(qū)之間都有不同的變異情況。4、什么是語言演變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語言演變的兩大特點之一,它是指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不是均衡的、勻速的,而是不 平衡的。第一,語言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不平衡。在語言各子系統(tǒng)中,詞匯系

37、統(tǒng)的發(fā)展變化最快, 相比而言,語法的發(fā)展變化就要慢得多,語音發(fā)展變化的速度也較為緩慢。語言各子系統(tǒng)部 的發(fā)展變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詞匯系統(tǒng)中,發(fā)展變化較快的是一般詞匯,基本詞匯卻是 相當穩(wěn)固的。第二,不同時期語言發(fā)展變化不平衡。反之,語言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就會慢一些。 第三,語言變體發(fā)展變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語言發(fā)展變化的不平衡性在空 間上的一種表現(xiàn)。各種方言形成之后,在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 在漢語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發(fā)展變化的速度相對較慢,保存古代漢語的成分較多,而 北方的方言,特別是北方官話區(qū)的方言,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就相對較快。5、談談語言演變的和漸變

38、性不平衡性的關系。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演變的兩大特點。這些特點是由語言的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性 質決定的。語言是社會的每個成員無時無刻不在使用的交際工具,它存在于群眾之中,存在 于不間斷的使用之中。與社會生活關系如此密切的語言不能老是處在花樣翻新的變動之中。 這樣的變動非但沒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語言是全社會無時無刻不在使用的交際工具,不 能像機器那樣停止運轉,進行大修。穩(wěn)固和變化這兩個對立的要求都是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 性質決定的。語言的演變只能采取漸變的方式,不允許突變。不平衡性,外部原因一一語言在不同語言社團中進展速度快慢不同,部原因一一語言各要素 的變化速度不均衡。語言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

39、與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詞匯與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最直 接,所以詞匯對社會發(fā)展的反應最靈敏,變化比較快。(其實詞匯系統(tǒng)部演變也體現(xiàn)出不均 衡:基本詞匯一一相對穩(wěn)固,一般詞匯一一變化較快)相比之下,語音和語法與社會發(fā)展 聯(lián)系不那么直接,因此就穩(wěn)定得多。語音、詞匯、語法各系統(tǒng)部的變化也是不平衡的。如語 法中格的疇,古英語名詞、代詞和形容詞都有主格、賓格、屬格(又稱所有格)、與格和工 具格五種。發(fā)展到現(xiàn)代英語,代詞還保留三種格:主格、賓格和屬格(如I、me、my);名 詞則只剩下兩種格:通格和屬格(如john和john s)。同一語言現(xiàn)象在不同地區(qū)的變化速度和方向可以不一樣。如古漢語有八個聲調

40、,其中入聲在 今天的北方方言區(qū)中已經基本消失了(晉語除外),但在吳方言、粵方言等南方的方言區(qū)中 還存在。語言演變的漸變性和不平衡性這兩個特點,使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既能隨時滿足新的交際要 求,又能維持穩(wěn)固的基礎,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6、從語言分化的角度談談社會方言、地域方言和親屬方言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社會方言、地域方言和親屬語言都是語言隨社會分化而分化的結果。這三種語言現(xiàn)象之間既 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1)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區(qū)別: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雖然都是方言,但是它們之間有很 大的不同。社會方言主要是由于職業(yè)、性別、年齡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詞語的不一致, 因此,社會方言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詞匯方面,而

41、語音、語法方面的差別則比較小。而地域方 言之間的差別除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上之外,但它在詞匯、語法上也存在著一系列差別,所以地 域方言之間的差別往往是系統(tǒng)的,因而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為 不同的語言,從一種語言的方言變成為一種獨立的語言,和原來同一共同語下面的其它方言 之間形成親屬語言的關系,而社會方言由于其差別主要是在詞匯系統(tǒng)方面,所以無論如何也 不會發(fā)展成為獨立的語言。(2)方言和親屬語言的關系:方言和親屬語言都與單一社會在地域上的分化相關,都是由 單一語言分化而來的后代。單一社會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語言一般也是不完 全分化的,同一語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

42、的語言分支,就是該語言的方言。如漢語 在地域上的各個后代仍屬漢語的分支,彼此是方言關系,就是由于中國在歷史上雖有過分裂 的歷史,但統(tǒng)一卻是主流,是長期的。而單一社會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進一步加劇最終形成 完全的分化,則方言就進一步發(fā)展為親屬語言。如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原來都是 拉丁語的方言,但后來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各地不僅在經濟上彼此隔離而且政治上形成了 各自獨立的國家,這樣各地語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約束,最終形成了具有親屬語言關系 的獨立的語言。第八章語言的接觸一、名詞解釋1、借詞借詞也叫音義外來詞,它指的是音與義都借自外語的詞。如英語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漢語 中是“德律風

43、”,其音義都來自英語。借詞是民族關系的一種見證,是研究民族發(fā)展史的一 項重要材料。借詞在語言歷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語言聯(lián)盟語言聯(lián)盟即“語言的區(qū)域分類”。是指一片地理區(qū)域的不同語言不僅在詞匯上相互有大量的 借代,而且在語音、語法系統(tǒng)的結構格局、結構規(guī)則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語言仍有相當數 量的核心詞跟彼此不同。3、語言替換語言換用也稱“語言替代”或“語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長期接觸或融合過程中產生的一 種語言現(xiàn)象。指的是一個民族的全體或部分成員放棄使用本民族語言而轉用另一民族語言的 現(xiàn)象。4、語言底層在語言替換的過程中,換用的強勢語言會留下被替換語言的痕跡,這類痕跡通常稱為語言底 層

44、。5、共同語共同語是社會打破地域隔閡、走向統(tǒng)一時出現(xiàn)的一種語言形式,是在一種方言基礎上建立起 來的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通用的語言。6、洋涇浜“洋涇浜”是當地人在和外來的商人、水手、傳教士等打交道的過程中學來的一種變了形的 外語?!把鬀茕骸钡墓餐攸c是:語音經過當地語言音系的適當改造,語法規(guī)則減少到最低 限度,詞匯的項目比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說法指稱事物。7、克里奧耳語混合語是由洋涇浜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有聲交際工具,是一種建立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系統(tǒng)基 礎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語社團作為母語學習使用一種語言。洋涇浜的特點之一在于它是一 定場合下使用的特殊語言,沒有人把它當作母語來學習使用。但是在

45、一定條件下,它也可能 被社會采用為主要的交際工具,由孩子們作為母語來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洋涇浜就變成了 混合語,又叫克里奧耳語(Creole,是混血兒的意思)。二、填空1、 語言發(fā)生接觸的前提條件。2、 語言接觸從根本上說 接觸。3、 共同語分為兩種:和。4、 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艮,是以 為基礎方言,以為標準音,這主要是的原因。5、 世界語是由波蘭醫(yī)生提出來的。三、簡答題談談語言接觸與語言分化的差異與聯(lián)系。一種語言部分成幾種不同的方言,或者這些方言進而分成幾種不同的語言,這種現(xiàn)象,叫做 語言分化。語言分化的原因:社會的分化。社會在自己的發(fā)展過程中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 導致社會部分隔甚至分裂。分

46、隔開來的各部分之間的交際減少甚至消失,而各個部分之間的 交往要相對頻繁,這樣,它們在語言使用上會出現(xiàn)各自不同的特點,彼此變得不同,久而久 之,同一種語言就會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如果社會分裂成不同的社會,同一種語言就可能分 化成不同的語言。語言的社會屬性決定了語言發(fā)生接觸的前提條件是社會接觸,從根本上說是使用語言的人之 間的接觸,由于人接觸到了不同語言,也就是不同的表達方式,隨之產生了改變自己語言習 慣的需求。社會接觸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這樣就造成語言接觸的不同。語言接觸可以分為五種主要類型:1.不成系統(tǒng)的詞匯借用:如果不同的社會、民族在地域 上不相鄰,接觸上也只有一般的貿易往來或文化交流,

47、則語言的變動就只限于吸收對方語言 中有而自己語言中沒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名稱,也即只有文化層面的、為數有限的借詞。語言(區(qū)域)聯(lián)盟和系統(tǒng)感染:在地域上比鄰而居、深度接觸(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關系)的若干民族,許多人會成為雙語或多語者。如果接觸是相對平衡的,則各民族 的語言會長期地“和平互協(xié)”:不僅各民族的詞匯會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語法上也會互相 感染而趨同。結果是一片區(qū)域的若干語言在語音、語法結構類型上都十分相似(即系統(tǒng)感染), 但各個語言仍保持著相當數量自己語言的核心詞根,這就是語言聯(lián)盟。3.語言替換和底層 殘留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鄰而居,接觸極為密切但不平衡(指經濟文化、人口的不平

48、 衡),則經過長期的雙語或多語并存階段后,各語言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會打破,經濟文化和人 口占優(yōu)勢的民族的語言會替換其他民族的語言,成為唯一的勝利者。被替換的語言不再使用, 只在優(yōu)勢語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這就是“底層。4.通用書面語、民族共同語進入方言或民族語的層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通用書面語發(fā)展成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語或 國家共同語。語言的這些高層形式通過讀書識字等特別途徑傳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鄰。 因社會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書面語或民族共同語與地方方言或民族語言的差異程度不同, 對地方方言或民族語言的影響也有不同。推平方言或替換民族語言是一種常見的可能 5. 洋涇浜和混合語兩種或幾種語言混

49、合而成的臨時交際語叫做洋涇浜。如果后來作為母語傳 遞給后代,就叫做混合語。語言的接觸與分化的共同原因都是社會的接觸和分化。原來不同的社會會有后起的接觸,親 屬語言和方言在分化后也可能會有后起的新的接觸。從音義關系看,舉例說明漢語的借詞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1)音譯:用漢語近似音節(jié)轉寫外來詞讀音。詞是音義結合的統(tǒng)一體,只有音和義都是從另 一民族語言借來的詞語,即音譯詞,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借詞。漢語的借詞很早就有了?!捌?薩”、“塔”、“袈裟”、“剎那”等是隨佛教的傳入借自印度;“胡同”、“褡褳”、“站”、“蘑菇” 等是借自蒙語的詞;2)音譯加漢語語素:先音譯外語詞,再加上一個表示類名的漢語語素,使詞義

50、明確。啤酒, 卡車,卡片,法蘭絨,拖拉機等。3)半音譯半意譯:這種借詞是一部分是音譯,一部分是意譯。如“冰激凌一(英)ice cream ,ice 意譯為“冰”,cream音譯為“激棱”;“迷你裙”一(英)miniskirt, mini(?。┮糇g為“迷你”,“skirt”意譯為“裙”。對于這類既非完全音譯,又非完全的意譯的詞語,使用詞語的人仍 覺得它是“舶來品”,而非“國貨”。4)音譯兼意譯:即在音譯的同時,又選用與原詞意義相關的漢語語素意譯,既照顧到了原 詞的語音形式,又能顯示意義,音義雙關。如,酷cool,秀show。很多音譯兼意譯詞是對 外語的詞義經過各種不同角度的聯(lián)想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這

51、個創(chuàng)造過程中,為了保證意思上的 關聯(lián)或感情上的褒貶,甚至可以放棄語音上更為相近的音節(jié)。如:Coca,cola:可口可樂。保 持了原詞的韻律結構,具有飲料的意義,還含有“可口、令人愉悅”的部意義。 再 如:TOEFL:托福。談談借詞與社會的關系。(1)社會接觸的強度決定了借詞的限度。一方面,社會接觸的程度淺則語言的接觸程度也 淺,兩個不相鄰的,交流很少的國家之間介入彼此詞匯的概率就小的多,如中國和一些阿拉 伯國家。另一方面,社會接觸的程度深,則語言的接觸程度也深。日語借入大量的漢語詞就 是很好的例證。(2)語言社會在文化中的接觸狀況決定了借詞的方向與容。如,隨著佛教的傳入,漢語就 借用相應的梵語

52、中的佛教詞匯,傣族地區(qū)的漢語常常借入表示當地事物的傣語詞。在詞語的借用過程中存在著借出去又借回來的現(xiàn)象。最典型的是漢語中的所謂借形詞,即把 日語中用漢字記錄的詞直接吸收到漢語中來并按漢語普通話來讀音。有的是日語賦予了漢語借詞以新的意義,而漢語又從日語中借了回來。選舉、勞動、助教、講師、教授、封建、反對、博士、學士有的則是日語借用漢語材料構成新詞,而這些新詞又被漢語借用。哲學、共產、政黨、支部、反應從語言接觸的角度談談漢語方言中文白異讀的形成與發(fā)展。文白異讀是最早被學者們注意到的方言字音分歧現(xiàn)象,也是比較初步的研究結論。文白異讀 是漢語方言中一種特有的現(xiàn)象,一些漢字在方言中有兩種讀音。一種是讀書

53、識字所使用的語 音,稱為文讀,又叫讀書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種是平時說話時所使用的語音,稱為白讀, 又叫做說話音、白話音或話音。在一些方言中,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詞中、不同的用途時有著 不同的讀法,如客家話里,無論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生”字單用表示“生娩”或表示“活 著”的時候讀作【sengl】,而在固定的詞中卻讀作【sangl】,這種現(xiàn)象也被稱為文白異讀, 前者是白讀,后者是文讀。文白異讀中的文讀是用方言的音系模擬標準音,白讀是方言土音。 所以文白異讀最普遍的特點是,文讀一般比較接近官方標準語言。由于不同歷史時期漢字標 準音不同,文讀大致分兩種情況:一、古代以廣韻為標準音,方言模擬廣韻的發(fā)音

54、作為文讀音,官話區(qū)的文白異讀多為此種情況,閩南語的文讀也是保留唐朝官話語音。二、 元代以來以北方官話作為通用音,南方方言模擬官話的發(fā)音作為文讀音,比如話中“大衣” 的“大”念做da,是文讀,接近普通話;“大人”的“大”念做du,是白讀。第二種情 況導致了北方方言文白異讀的現(xiàn)象較少,而南方方言則較多。更精確的說法是,一種方 言之的白讀層與文讀層通常代表該語言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中接觸當時代某種漢 語(通常來自北方)的讀音,從而像地層一樣有所積淀而并存。例如閩南語原本保留三國時 代、晉南北朝時代的漢字讀音,成為該語言的白讀層上至唐代以彳爰又引進新一套可能與 當時官話類似的讀音,便形成該語言的文讀層。

55、另外,一般來說,方言固有語詞、日常 生活上常用的動作、器物、語法功能詞多是白讀,借自于古代文言文、官話或現(xiàn)代華語(普 通話)以及其他不同方言的詞、科學術語、成語、專有名詞、等則多是文讀。而在不同 的人群中,文白異讀的現(xiàn)象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年輕人、教育水平高的人、會說普通話的 人更多使用文讀。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文白異讀也不一樣。正式場合多用文讀,日常生活則多 用白讀。但是,兩者實是擔負該語言當中不同的功能,習慣用白讀音讀出的固有語詞并不適 合改用文讀音代換;習慣用文讀音讀出的借詞也無法改用白讀音。因此不應當將文讀音與白 讀音賦予不同的文化評價,而應當同等地視為該語言不可或缺的兩套漢字讀音;并且也

56、不宜 為了標準化或優(yōu)雅化某種語言起見而強迫將固有語詞全部改用文讀音發(fā)出。談談語言替換過程中“雙語”的作用。雙重語現(xiàn)象:指一個社會同時使用兩種或多種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現(xiàn)象。民族雜居地區(qū),一個民族或其中的多數人能同時講兩種不同語言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雙語現(xiàn)象 是語言融合中的必然現(xiàn)象,是兩種或幾種語言統(tǒng)一為一種語言的必經過渡階段。民族雜居區(qū), 不同民族間的交際、來往非常頻繁,掌握雙語以至多語是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常平常的 事情,所以人們同時掌握幾種語言也就一點不奇怪了。同一種語言的方言和共同語之間也是一種雙語現(xiàn)象。如一個人從小生長在某個方言區(qū),一 直使用這種方言,當他走出該方言區(qū)與其它方言區(qū)的人進行交

57、際時,為順利溝通,他就必須 放棄自己的方言而使用雙方都能聽懂的普通話或學習對方的方言,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日常生活 中是經??梢砸姷降?。語言融合過程大體上是先出現(xiàn)雙重語言現(xiàn)象,最后導致一種語言排擠、替代另一種語言而完 成語言的統(tǒng)一。語言融合的過程不是通過語言結構從量變到質變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是通過單語和雙語的交替 轉換實現(xiàn)的,即經歷了一個從單語到雙語,再由雙語到新的單語的過程。由此可見,語言的融合必然要經過一個雙語階段,沒有這個階段,語言融合就不可能實現(xiàn)。 因為只有雙語這種形式才能保證在用別的語言來置換本民族語言的過程中不會造成語言使 用的中斷。雙語現(xiàn)象是兩種語言融合的相持階段,可能很短或很長。其發(fā)展

58、結果有兩種:如兩個民族向 融合的方向發(fā)展,相互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其中一個民族就會放棄自己民族的語言而使用 經濟文化較發(fā)達一方的語言,最后完成語言的融合;如兩個民族向分離的方向發(fā)展,那么, 他們就會繼續(xù)各說自己的語言,語言各自獨立,最后也不融合。談談洋涇浜與混合語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洋涇浜又稱皮欽語,是兩種或幾種語言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因互相接觸而產生的混雜語言。最 早是17世紀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當地人在同外來殖 民者打交道過程中學來的一種變形外語,是彼此在語言上妥協(xié)而產生的一種能使雙方勉強溝 通的臨時性交際工具。洋涇浜語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第一,在語音上往往為了適應當

59、地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而有較大的改動。第二,詞匯成分比較貧乏,主要來自外來語言,有時也夾雜一些當地語言的詞匯成分。第三,結構簡單,語法則是不同語言的混合,且盡可能簡化,形態(tài)變化基本消失。常常用一 些描述件的短語,來表達別的語言中用單詞表達的意義。第四,洋涇浜語一般只用于口頭交際,所以只有口語形式而沒有書面語形式。洋涇浜語的前途只有兩個:隨著社會條件和交際環(huán)境的變遷而消亡;進一步發(fā)展為一個國家 或地區(qū)的通用的交際工具,即克里奧爾語。克里奧耳(Creole)又稱混合語,是作為某個社會群體的母語來使用的、由兩種或多種語言 混合而成的語言??死飱W耳語也是一種洋涇浜語。不同的是:洋涇浜語是一定場合下使用的一種

60、特殊語言, 沒有人把它當作母語來學習和使用;克里奧耳語是某一社會的主要交際工具,可作為母語或 第一語言來學習和使用。洋涇浜語一旦在某個社會的全體成員的頭中扎下了根,轉變?yōu)榭死飱W耳語,就會擴大詞匯 量,完善語法規(guī)則,并迅速發(fā)展豐富起來,最后可能變得同其他語言一樣完備。它還會有自 己的文字系統(tǒng),有自己的書面語言,并形成自己的文學傳統(tǒng)。世界語為什么不能代替自然語言。世界語有很多優(yōu)點1)“世界語”(Esperanto)兼采歐洲各種語言的詞匯材料和語法格局,加 以簡化劃一,可以說是歐洲各大語言的一個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造的洋涇浜; 2)它模擬自然語言,沒有枯燥乏味矯揉造作的味道;3)它簡單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