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物理滑輪真題整理_第1頁
北京中考物理滑輪真題整理_第2頁
北京中考物理滑輪真題整理_第3頁
北京中考物理滑輪真題整理_第4頁
北京中考物理滑輪真題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16年中考壓軸題)42圖34是用動滑輪運送建筑材料A的示意圖,在卷揚機對繩子的拉力作用下,使重800N的建筑材料A在50s的時間里,勻速豎直上升了10m。在這個過程中,動滑輪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的有用功為W有,卷揚機對繩子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200W。繩重可忽略不計。求:(1)有用功W有;(2)動滑輪勻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機械效率。42示例:解:(1)W有=Gh=800N10m=8000J (2)= = =80 (15年中考)19. 如圖8所示,水平臺面由同種材料制成,粗

2、糙程度均勻,在它上面放著質(zhì)量為m1的木塊,將木塊用輕繩跨過定滑輪與質(zhì)量為m2的鉤碼相連。木塊在平行于臺面的輕繩的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一段時間,鉤碼觸地后立即靜止,木塊繼續(xù)滑動一段距離停在臺面上。繩重、輪與軸的摩擦均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水平地面A木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木塊的機械能越來越大 B木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木塊和鉤碼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C鉤碼觸地后木塊繼續(xù)滑動的過程中,木塊的動能越來越小D鉤碼觸地后木塊繼續(xù)滑動的過程中,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m2gC D(15年中考)40實驗桌上有帶橫桿的鐵架臺、刻度尺、彈簧測力計、細繩,另外還有鉤碼一盒,質(zhì)量不等的滑輪2個,滑輪的輪與軸之間

3、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計。請選用上述實驗器材證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所受重力有關(guān)。(1)寫出實驗步驟;(2)畫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40.用已調(diào)零的彈簧測力計測出動滑輪的重力分別為G1、G2,如圖先用重力為G1的動滑輪組裝實驗器材,用彈簧測力計拉住細繩端,豎直向上勻速緩慢拉動,使質(zhì)量為m的鉤碼勻速上移一段距離,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用刻度尺測出繩端移動距離s和鉤碼移動距離h,記錄G1、F1、m、s、h在實驗記錄表格中。換用另一個重力為G2的動滑輪組裝實驗器材,鉤碼質(zhì)量m不變,仿照步驟再做一次,記錄G1、F1、m、s、h在實驗記錄表格中。利用公式=W有W總=分別計算兩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G

4、動/Nm/kgF/Ns/mh/mW總/JW有/J(15年中考壓軸)45用如圖24所示的滑輪組提升物體A,在勻速豎直提升物體A的過程中,卷揚機加在繩子自由端豎直向下的拉力F為400N,物體A上升的速度A為0.1m/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不計繩重和滑輪與軸的摩擦。 求:(1)拉力F做功的功率P; (2)物體A所受的重力GA; (3)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45.解:(1)(2),解得(3),解得:38(7分)(2014北京,壓軸題)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水中的物體M1,動滑輪A所受重力為G1,物體M1完全在水面下以速度v勻速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卷揚機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1,拉力F1做功的

5、功率為P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1;為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用所受重力為G2的動滑輪B替換動滑輪A,如圖乙所示,用替換動滑輪后的滑輪組提升水中的物體M2,物體M2完全在水面下以相同的速度v勻速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卷揚機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2,拉力F2做功的功率為P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2已知:G1G2=30N,21=5%,=,M1、M2兩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體積V均為4102m3,g取10N/kg,繩重、輪與軸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計求:(1)物體M1受到的浮力F?。唬?)拉力F1與F2之比;(3)物體M1受到的重力G考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專題:浮力;功、功率、機械效率分

6、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解物體M1受到的浮力F浮;(2)知道功率的大小,可求出功繼而求出拉力的大小,也可根據(jù)P=Fv,求出拉力大小,再得出拉力F1與F2之比;(3)對物體受力分析,得出力的關(guān)系,在由機械效率公式聯(lián)立解出物體M1受到的重力G解答:解:(1)根據(jù)F浮=水gV排=1103kg/m310N/kg4102m3=400N;(2)P=F P1=F1繩=2 F1P2=F2繩=2 F2= (3)在勻速提升水中物體M1的過程中,以動滑輪A和物體M1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左圖所示;在勻速提升水中物體M2的過程中,以動滑輪B和物體M2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右圖所示由圖可知:2F1+F浮=G+G1

7、2F2+F浮=G+G2 G1G2=30N 由得:F1F2=15N 由解得:F1=240N F2=225N=21=5%=5%=5%解得:G=760N;答:(1)物體M1受到的浮力F浮為400N;(2)拉力F1與F2之比為16:15;(3)物體M1受到的重力G為760N點評:此題是簡單機械、浮力、功率、機械效率綜合計算題,難度較大,能夠分析出物體在水中的受力情況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13年中考)14圖7是利用滑輪組勻速提升水中圓柱體M的示意圖,滑輪組固定在鋼架上,滑輪組中的兩個滑輪質(zhì)量相等,繞在滑輪組上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900N,連接圓柱體M與動滑輪掛鉤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000N。圓柱體

8、M高為3m,底面積為20.02m,密度為33 4.5 10 kg/ m。在繩端拉力F作用下,圓柱體M從其下表面距水面15m處勻速上升到其上表面與水面相平的過程中用了3min,在這個過程中,拉力F的功率為160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鋼架對定滑輪的拉力為T。在圓柱體M被緩慢拉出水的過程中,圓柱體M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p。不計繩重、輪與軸的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 / kg。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壓強p的最小值為15000PaB拉力T的大小為2700N W wW. x kB 1.c OmC拉力F的大小為640N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A(11年中考壓軸)39、某科技小組設(shè)計的提升重物的裝置

9、如圖甲所示。圖中水平桿CD與豎直桿EH、DI組合成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亮站在地面上通過滑輪組提升重物,滑輪組由動滑輪Q和安裝在水平桿CD上的兩個定滑輪組成。小亮以拉力F1勻速豎直提升物體A的過程中,物體A的速度為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A。小亮以拉力F2勻速豎直提升物體B的過程中,物體B的速度為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B。拉力F1、F2做的功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別如圖乙中、所示。已知:1=32,物體A的體積為VA,物體B的體積為VB,且3VA=2VB,物體A的密度為A,物體B的密度為B,且8A=7B。(不計繩的質(zhì)量,不計滑輪與軸的摩擦)求:機械效率B與A之差。39、解:設(shè)物體A受的重力為GA,物

10、體B受的重力為GB,動滑輪受的重力為G動。勻速提升物體A時,以物體A和動滑輪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4甲所示。勻速提升物體B時,以物體B和動滑輪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4乙所示。由圖4甲、乙得:2F1=GA+ G動 2F2=GB+ G動 又因為 F1= F1 F2= F2所以 = (1) 由題中Wt圖像可知:P1=90W P2=45W由= 1=32 解得:= (2) 由(1)、(2)解得:= (3) 由GgV 3VA=2VB 8A=7B 解得:= (4) 由(3)、(4)解得:G動=GA G動=GB A =70% B =80% BA=80%70%=10% (其他解法正確的,均可相應(yīng)

11、得分)(10年中考壓軸)(09年中考)23.圖8是小明用滑輪組提升水中物體A的示意圖。當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被勻速提升的過程中,物體A所受浮力為80N,小明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水平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1。當物體A有1/2的體積露出水面且靜止時,小明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水平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2。已知動滑輪所受重力為120N,小明所受重力為600N,N1:N2=13:12。不計繩重、滑輪與軸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則物體A所受重力為 N。640(09中考)37.實驗臺上有組裝好的實驗裝置,如圖21所示,其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另外還有質(zhì)量均為100g的鉤碼六個(圖中未畫出)。

12、要求利用上述實驗裝置和鉤碼設(shè)計一個實驗證明: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如果動滑輪的機械效率不變,則有用功跟總功成正比。請寫出主要實驗步驟。(09中考壓軸)40.圖23是小剛設(shè)計的一個通過簡單機械自動拉開開關(guān)的裝置示意圖。該裝置主要由滑輪組、配重C、D以及杠桿AB組成,配重C通過細繩與動滑輪相連,配重C、D分別通過支架固連在杠桿AB兩端,支架與杠桿垂直。杠桿的B端放在水平臺面上,杠桿可以繞支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逆時針轉(zhuǎn)動,開關(guān)被拉開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動滑輪P的質(zhì)量mP為0.2kg,OA:OB3:1,配重D的質(zhì)量mD為1.5kg,作用在D上的豎直向下的壓力F為75N,剛好拉開開關(guān)所需的拉力T為6。杠

13、桿、支架和細繩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滑輪與軸的摩擦、杠桿與軸的摩擦均忽略不計,取10N/kg。求:配重C的質(zhì)量mC等于多少千克,開關(guān)剛好能被拉開?(08中考)31.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裝滑輪組有兩種繞線方法。聰聰和明明各選取一種方法做實驗。(1)聰聰采用了如圖16甲所示的繞線方法組裝滑輪組。他通過滑輪組用2N的拉力F將重4.2N的物體勻速提升了0.1m的距離,則有用功為 J,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2)明明采用了另一種繞線方法組裝滑輪組,請幫助明明在圖16乙重畫出滑輪組的繞線。0.4270%(08中考壓軸)40圖21是一個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圖。配重A 受到的重力為1200N,其底面積為51

14、0-2m2,BC都是定滑輪,D是動滑輪;杠桿EH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E:OH=2:5.小成受到的重力為600N,他通過細繩在H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T1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對地面的壓力為F1,配重A受到的拉力為FA1,配重A 對地面的壓強P1為6103Pa;小成在H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T2時,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對地面的壓力為F2,配重A受到的拉力為FA2,配重A對地面的壓強P2為4103 Pa。已知F1:F2=20:19,杠桿和細繩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求:(1)拉力FA1;(2)拉力T2;(3)動滑輪D受到的重力G.(07中考)圖6 15圖6是運動員利用器械進行舉重訓練

15、的示意圖,其中橫桿AB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AOB45,系在橫桿A端的細繩通過滑輪懸掛著物體M。運動員小強站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1.1104Pa,當他用力舉起橫桿B端恰好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他對橫桿B端豎直向上的作用力F1為300N,此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1.6104Pa。若在物體M下面再加掛物體N,小強需用更大的力舉起橫桿B端,當AB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時,他對橫桿B端豎直向上的作用力F2,他對地面的壓強為3.3104Pa,此時細繩對橫桿A端的拉力為F3。根據(jù)上述條件,下列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g取10N/kg,橫桿AB與繩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A物體M的質(zhì)量為375kgB小強

16、的質(zhì)量為65kgCF2的大小為750NDF3的大小為1650ND(07中考)33圖16甲是小磊測測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的示意圖。他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自由端,將質(zhì)量為200g的鉤碼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同時彈簧測力計從圖中的A位置勻速豎直上升到B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對繩的拉力為F,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16乙所示。請你根據(jù)小磊做的實驗完成下列問題:(1)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 N;(2)鉤碼上升的距離是 cm;(3)拉力F做的功是 J。33(1)1.2 (1分) (2)10 (1分) (3)0.24 (1分)圖17(07中考壓軸)40如圖19所示,質(zhì)量為7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帶有

17、貨箱的滑輪組把貨物運到高處。第一次運送貨物時,放入貨箱的貨物質(zhì)量為160kg,人用力F1勻速拉繩,工人拉繩的功率P1,貨箱以0.1m/s的速度勻速上升,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1。第二次運送貨物時,放入貨箱的貨物質(zhì)量為120kg,工人用力F2勻速拉繩,貨箱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地面對工人的支持力為N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2。N1與N2之比為15:19。(不計繩重及滑輪摩擦,g取10N/kg)求:(1)貨箱和動滑輪的總質(zhì)量m;(2)功率P1;(3)機械效率2。40(1)動滑輪和貨廂總重為G;第一次提升貨物:以人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甲。人所受的重力為G人=m人g=70kg10N/kg=7

18、00N運送的貨物所受重為G1=m1g=160kg10N/kg=1600N,繩對人的拉力F1與人對繩的拉力F1大小相等F1N1G人F1 (分)第二次提升貨物:答圖4以人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乙運送的貨物重為G2=m2g=120kg10N/kg=1200N繩對人的拉力F2與人對繩的拉力F2大小相等F2N2G人F2(分)= 將數(shù)據(jù)代入得: G=400NF1400 Nm=40kg (分)(2)第一次運送的貨物人拉繩的力F1=F1=400N貨物上升的速度v1人拉繩的速度v1= 5 v1=50.1m/ s =0.5m/ sP1=F1 v1=400 N0.5m/s=200W(分)(3)第二次運送貨物時滑輪

19、組的機械效率2(分)(16西城)19小剛利用如圖12甲所示的滑輪組及相關(guān)器材進行實驗,改變所掛物體重G,在繩自由端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F,使滑輪組勻速提拉重物升高相同的高度,拉力所做的總功為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不計繩重及輪與軸的摩擦,圖12乙中關(guān)于物重G及對應(yīng)的W和的關(guān)系圖像,其中正確的是 B、D(西城16壓軸)41. 用如圖36所示的滑輪組從水中提升物體A,物體A完全在水面下勻速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卷揚機加在繩子自由端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已知:F=400N,=80%,物體A的體積V=9dm3,g取10N/kg,繩重、輪與軸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均忽略不計。求: (1)物體A的浮

20、力F浮; (2)物體A所受的重力GA。 41. 解: (1)物體A所受浮力F浮水gVA1103kg/m310N/kg9103m390N 1分(2)在勻速提升水中物體A的過程中,以動滑輪和物體A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5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1分80%= 解得:GA=730N 1分(15西城)6下列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A天平B瓶起子C定滑輪D釣魚竿(15西城)19如圖10所示,甲滑輪組中動滑輪總重為G甲,乙滑輪組中動滑輪重為G乙,且2G甲G乙。有A、B兩個物體,已知GB2GA。用甲、乙兩滑輪組分別勻速提升A、B兩物體,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A被提升高度為物體B被提升高度的三倍。若不計繩重和

21、軸摩擦,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乙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等 B拉力F1的功率大于拉力F2的功率 C若用甲滑輪組提升B物體,其機械效率將提高D若用乙滑輪組提升A物體,其機械效率將提高A B C(14西城)25(2)如圖10所示,要以最省力的方式拉動汽車,請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式。F(14西城壓軸)M39工人利用如圖25所示的裝置,在河邊打撈水中的物體M。打撈過程中物體M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速度為0.2m/s,此時工人做功的功率為360W;當物體被打撈出水面后,工人對繩子施加最大的拉力,恰好能使物體繼續(xù)勻速上升。已知:工人的質(zhì)量為70kg,物體M的密度為2.5103kg/m3。不計繩重、軸摩擦及水對物

22、體的阻力,g取10N/kg。求:(1)物體M的重力GM;(2)動滑輪的重力G動;(3)物體離開水面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結(jié)果請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39. 解:(1)物體M在水中,人對繩的拉力FT450N 1分對物體M和動滑輪進行受力分析:物體M在水中勻速上升時,如圖6甲所示。物體M全部露出水面勻速上升時,如圖6乙所示。GMG動F浮4FT GMG動4Fmax FmaxG人m人g 兩個受力分析圖或三個方程1分由式解得:F浮4m人g4FT470kg10N/kg4450N1000N 1分F浮物體M的體積:VM0.1m3 1分物體M受到的重力:GMMgVM2.5103kg/m310N/kg0.1m325

23、00N 1分(2)由式得:動滑輪受到的重力G動4FmaxGM4m人gGM2800N2500N300N 1分(3)物體M出水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89% 1分說明:解題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說明的扣1分;計算過程中缺少單(13西城)18如圖6甲所示,帶有滑輪的物體A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電動機固定在物體A上,通過滑輪水平勻速拉動物體A,物體A移動速度為v甲,移動距離為s甲,電動機做功為W1,電動機的功率為P1,對繩的拉力為T1,電動機收繩速度為v1;如圖6乙所示,將電動機固定在地面上,使電動機通過滑輪水平勻速拉動物體A,物體A移動速度為v乙,移動距離為s乙,電動機做功為W2,電動機的功率

24、為P2,對繩的拉力為T2,電動機收繩速度為v2。已知地面粗糙程度相同,s甲=s乙 ,P1=P2,不計繩重及滑輪與軸的摩擦。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T1 W2Cv1v2Dv甲v乙 BD(13西城)25.(4)站在地上的人用如圖13所示滑輪組提升重物,請畫出人向下拉繩時滑輪組的繞線。(13西城壓軸)38如圖28所示是某科技小組設(shè)計的打撈水中物體的裝置示意圖。A是動滑輪,B是定滑輪,C是卷揚機。卷揚機轉(zhuǎn)動拉動鋼絲繩通過滑輪組AB豎直提升水中的物體。在一次模擬打撈水中物體的作業(yè)中,在物體浸沒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船浸入水中的體積相對于動滑輪A未掛物體時變化了2dm3;在物體全部露出水面勻速上升的過程中,船

25、浸入水中的體積相對于動滑輪A未掛物體時變化了3dm3,卷揚機所做的功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29所示。物體浸沒在水中和完全露出水面后卷揚機對鋼絲繩的拉力分別為T1、T2,且T1與T2之比為57。鋼絲繩的重、滑輪與軸的摩擦及水對物體的阻力均忽略不計。(g取10N/kg)求:(1)物體的重力G;(2)物體浸沒在水中勻速上升的過程中,滑輪組AB的機械效率;(3)物體全部露出水面后勻速上升的速度v物。38. 解:(1)物體甲在水中勻速上升,物體受力分析如圖8甲所示。物體甲全部露出水面勻速上升,物體受力分析如圖8乙所示。G=F1+ F浮 ; G=F2 (兩個受力分析圖或兩個方程) (1分)圖9船未打撈物體前

26、:船受力分析如圖9甲所示。船打撈物體時:物體甲浸沒水中勻速上升時,船受力分析如圖9乙所示。物體甲全部露出水面勻速上升時,船受力分析如圖9丙所示。G船=F浮船1 G船+ F1=F浮船2 G船+ F2=F浮船3 (三個受力分析圖或三個方程) (1分)由-得:F1=F浮船1=1103kg/m310N/kg210-3m3=20N 由-得:F2=F浮船2=1103kg/m310N/kg310-3m3=30N 根據(jù)式得:GF2F230N (1分) 代入式得:F浮GF110N(2)物體浸沒在水中和完全露出水面后,對物體和動滑輪受力分析如圖10甲、乙所示。3T1=G + G動F浮 3T2=G + G動 則: 解得:G動5N (1分) (1分)(3)由題中W-t圖像可知: t=40s時,W=140J。由WPt, 得: (1分)由PT2 v繩 則:v物 (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