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知識講座_第1頁
財政學知識講座_第2頁
財政學知識講座_第3頁
財政學知識講座_第4頁
財政學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比較財政學 劉宇飛 副教授 2003.09 第一講:公共部門的必要性提綱從市場失靈講起。(姑且不論邏輯是否嚴謹,多數人的直覺如此,也不無道理)市場失靈的要緊表現(xiàn)市場確實完全失靈嗎?存在私人解決的可能性市場方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門仍然又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公共經濟目標:效率和公平公共經濟職能:資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市場失靈的要緊表現(xiàn)外部效應公共品信息不對稱壟斷收入分配公平有益品市場確實完全失靈嗎?存在私人解決的可能性外部效應:科斯定理公共品的私人提供:納什均衡及其他信息不對稱:發(fā)送信號與篩選機制壟斷:可競爭市場收入分配公平:慈善捐贈有益品:市場方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門仍然又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公共經濟目標:效率

2、和公平效率:帕雷托最優(yōu) 次優(yōu) 第三優(yōu)次優(yōu)原則問題:假如某項帕累托效率條件未能滿足,那么,是否還應該盡可能多地追求其它的帕累托效率條件的實現(xiàn)呢?直覺的回答是確信的。但次優(yōu)理論的回答卻是否定的。次優(yōu)理論認為,一旦某一效率條件被破壞,那么,即使其余的效率條件能夠實現(xiàn),也不值得去實現(xiàn)了。次優(yōu)理論的意義: 在討論公共經濟目標時能夠超越帕累托效率標準 次優(yōu)原則并未完全否定帕累托最優(yōu)原則次優(yōu)理論的問題: 實現(xiàn)次優(yōu)條件需要的信息遠比有關的最優(yōu)條件更為復雜第三優(yōu)原則黃有光的“三個世界”: 最優(yōu)世界:無扭曲、無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 次優(yōu)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能夠忽略 第三優(yōu)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

3、不可忽略第三優(yōu)世界 信息豐富條件下,適用次優(yōu)原則 信息貧困條件下,適用最優(yōu)原則 信息稀缺條件下,適用第三優(yōu)原則第三優(yōu)理論并未否定帕累托最優(yōu)原則和次優(yōu)原則應用以經濟改革為例依照次優(yōu)理論,必須在整個經濟的所有經濟部門都貫徹新的最優(yōu)條件,否則就不如不改。因為任何局部的改革都可能弄巧成拙。依照第三優(yōu)理論,應該盡可能利用能夠利用的信息,全盤策劃,統(tǒng)籌兼顧,按部就班進行改革。逐步進行改革依舊符合效益的,至少在預期值上如此。 公平結果公平的思想過程公平的思想結果公平平均主義羅爾斯主義功利主義無嫉妒標準過程公平任何市場過程差不多上公平的;只有競爭的市場過程才是公平的;只有勞動過程才是公平的;只有在初始時期有關

4、各方具有同等地位的情況下才又可能通過競爭的市場過程實現(xiàn)公平。關于“公平”的認識是見仁見智的主觀推斷。一個社會再一定時期內會有自己的價值推斷。社會經由公共選擇的過程加總這種推斷。公共經濟職能:資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資源配置,以效率為目標收入分配,以公平為目標二者應該兼顧第三講 公共品理論本講提綱公共品的概念與分類公共品理論在財政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公共品最優(yōu)提供的條件:薩繆爾遜條件全體一致同意原則最優(yōu)多數表決制:自愿同意強制的條件簡單多數表決制阿羅不可能定理偏好顯示機制的設計公共品的概念與分類按照消費中的特征來定義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有學者只從非競爭性角度定義能夠把非競爭性+排他性的物品定義為俱樂

5、部物品能夠把競爭性+非排他性的物品定義為共同資源后二者又可合稱為不純粹的公共品公共品理論在財政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公共品提供是公共部門的差不多任務公共品理論首先能夠解決公共支出應該投向何方,以及如何樣投入和使用才能最有效率的問題;其次也能夠解決如何為公共品的提供融資,亦即如何收稅的問題。而財政學的主干確實是研究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因此,公共品理論處于財政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公共品最優(yōu)提供的條件:薩繆爾遜條件考慮每人為提供1單位公共品而情愿放棄或犧牲的私運氣的數量,亦即其邊際替代率;考慮技術條件決定的,多提供1單位公共品所要求的必須放棄的私運氣的數量,亦即其邊際轉換率;不難推出,MRSi=MRT是最

6、優(yōu)條件。全體一致同意原則含義或要求好處:一旦實現(xiàn),可不能有任何人受損;缺點:實現(xiàn)起來特不困難或成本過高; 少數人可能采取策略行為。最優(yōu)多數表決制: 自愿同意強制的條件多數表決制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少數人,因此,何以理性的個人會自愿同意可能的對自己的強制?同意強制仍然能夠是理性選擇的結果。考慮同意強制的成本,亦即投票行為引起的決策成本和外部成本,并加總之;考慮同意強制的收益,并與成本比較。對強制的自愿同意比較同意強制的成本和收益,仍然進行理性的算計。若同意強制的收益大于成本,則同意強制。表決的成本:決策成本和外部成本決策成本隨做出決策所需人數的增加而上升,若需全體一致同意,則決策成本可能無限高。若

7、只需1人即可做出決策,則決策成本最低。(見P141圖)外部成本隨做出決策所需人數的增加而下降,若需全體一致同意,則外部成本為零若只需1人即可做出決策,則外部成本可能無限高。(見P141圖)加總兩條成本曲線得到典型成員面對的投票成本曲線。考慮典型成員的收益,可不能隨投票所需人數的變化而變化。比較成本和收益,能夠確定,個人可能同意特定比例的投票表決原則??刹荒苜澇瑟毑?,也可不能選擇全體一致同意。 ATTACK WIN LOSE DEFENCE 2M-c-d M-c-dATTACKED DEFEATED M-c-d -(c+d)最優(yōu)策略組合是(A-Win,Ad-Dnd)設存在不確定性V=(1/4)(

8、2M-C-D)+(1/4)(M-c-d) +(1/4)(M-c-d)+(1/4)-(c+d) =M-c-d引入聯(lián)合愛護的成本為,則比較和M-c-d,可推斷個人是否情愿同意對自己的限制。簡單多數表決制含義問題:投票悖論或投票循環(huán)出路:單峰偏好中間投票人定理中間投票人定理與帕累托效率投票悖論 方案 X Y Z個人A 1 2 3個人B 2 3(1) 1(3)個人C 3 1 2XYXYYZYZ 由傳遞性公理: XZZXZX 與按照傳遞性公理得出的結果矛盾由三輪投票: XYZX投票循環(huán)阿羅不可能定理內容:在滿足民主社會應該滿足的一系列合理的條件下,要想確定無疑地經由已知的各種個人偏好次序推導出統(tǒng)一的社會

9、偏好次序,一般講來是不可能的。含義:集體決策專門可能要么無法做出,要么就有什么地點不對。合理條件理性條件(R)帕累托原則(P)無限制領域條件(UD)無關備選方案的獨立性(IIA)非獨裁性(ND)阿羅不可能定理的意義不應該高估民主的集體選擇過程的效率。但阿羅并未斷言講通過政府的集體選擇過程注定會事事不如人意。偏好顯示機制的設計提要問題的提出:免費搭乘問題林達爾均衡克拉克稅MDP過程購買保險投否決票林達爾均衡思路林達爾均衡的有效性林達爾均衡與囚犯困境 Db 3 4 1 2 Da林達爾均衡與囚犯困境 個人B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點1) (點3)個人A 不合作 (點2) (點4)個人A:2143個人

10、B: 3142設計稅制以顯示偏好差不多規(guī)則:確定關鍵人物 對關鍵人物征稅對真實顯示偏好的激勵 關鍵人物沒有講謊的動力 非關鍵人物也沒有講謊的動力局限性: 預算剩余的處理 仍有策略行為的困擾 執(zhí)行成本問題 克拉克稅示例 方案P 方案S 稅收投票者A 30 0 20投票者B 0 40 0投票者C 20 0 10加總 50 40 30比較與第二價密封投標拍賣機制類似又與英式公開(升價)拍賣類似第一價密封拍賣與荷蘭式公開拍賣類似,對講真話沒有鼓舞??死硕愊驴赡艿牟呗孕袨?P S(真) S(假) 稅投票者A 30 0 0 0投票者B 0 40 50 0投票者C 20 0 0 0投票者D 0 5 50

11、0加總 50 45 100 0MDP過程馬林沃德(Malinvaud)、德雷澤(Dreze)和博辛(Poussin) 最早提出??紤]簡單的兩人-兩商品模型,設公共品生產的邊際成本等于1; 令參與者A和B向打算者申報他關于公共品數量增加一單位所愿做出的支付a和b, 也確實是個人消費公共品與私運氣的邊際替代率; 在滿足a+b1時增加公共品的生產,在a+b1時,二人所愿進行的支付大于公共品的生產成本,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公共品數量,X0,這時要求二人的收入必須減少,即,Ya0,Yb0; 由假定可知, 二人收入的減少剛好可等于多生產公共品的成本,即, -(Ya+Yb)=X; 當a+b1時,二人所愿進行

12、的支付小于公共品的生產成本,可在原來的基礎上減少公共品數量,X0,Yb0; 由假定可知, 二人補貼的增加剛好可等于少生產公共品的成本,即, (Ya+Yb)=-X; 可見,在這一機制中,打算者剛好收取夠用的鈔票,也剛好發(fā)放節(jié)約下來的鈔票,打算者不謀求自己的利益。上述公共品生產的調整將一直進行到a+b=1為止, 而這正是公共品有效提供的條件:MRS=MRT,帕累托最優(yōu)實現(xiàn)。 問題:該機制如何保證對參與者講真話進行有效激勵呢?設個人A講真話,a=MRSa; 若X0,則a+b-10, 即 a+b-1-2a-2a, 亦即 -X(b-a-1)/2aX, 此式左邊為個人A的貢獻, 右邊為個人A關于多生產X

13、的真正偏好;。講真話有利。X0時,a+b-10, 即 a+b-1-2a(-aX), 此式左邊為個人A可得到的補貼, 右邊為個人A關于少生產X 的真正偏好,可理解為他愿索取的補償。講真話有利。個人B 少報其偏好,b0時,則a+b-10, 即 a+b-1-2b-2b, 亦即 -X(a-b-1)/2bX, 此式左邊為個人B的貢獻, 右邊為個人B關于多生產X 的虛假偏好。講謊有利。X0時,a+b1, 有a+b-1-2b(-bX), 此式左邊為個人B可從公共品少生產X中得到的補貼, 右邊并非個人B的真實意愿。講謊不利。購買保險以顯示偏好新方案P,原方案S政府公布P獲勝的概率是p,并宣布出售保險:針對P獲

14、勝的保險的費率為p;針對S獲勝的保險的費率為(1-p)設個人是風險回避者。若個人j可能,P獲勝比S獲勝可多獲得等值于Wj的受益,則他將情愿購買價值Wj美元的保險,防止S獲勝可能帶來的損失。個人j支付的保費為(1-p)Wj所有與j類似的人共支付(1-p)Wj又設個人i可能, S獲勝比P獲勝可多獲得等值于Vi的受益,則則他將情愿購買價值Vi美元的保險,防止P獲勝可能帶來的損失。個人i支付的保費為pVi所有與i類似的人共支付pVi政府得到的保費收入總計 R= pVi + (1-p)Wj若P獲勝,政府需支付Vi 若S獲勝,政府需支付Wj顯然,政府會選擇能讓其支付最少的方案獲勝,若Vi Wj 則宣布S獲

15、勝。若Wj Vi 則宣布P獲勝。政府總能夠得到一個余額 Vi - Wj 投否決票每個投票者將一個提案加入備選方案集合,設有n個投票者,產生n個提案,另外還有一個維持原狀的方案(共n+1個方案);隨機決定投票次序;每個投票者只能投一張否決票;最后留下的沒有被否決的方案獲得通過。例子:三人委員會決定一塊集體用地如何利用。T主張建網球場;G主張建花園;F主張建足球場。設F(10,10,50) 數字分不對應T,G,F G(15,25,15) T(25,20,20) S(0,0,0)設隨機選定的投票順序為FGTF會權衡否決GTS中的GG會權衡否決FTS中的FT會否決現(xiàn)狀方案S, T獲勝。其他順序,結果可

16、能不同,但本例中,T方案會在6個可能的投票順序中5次獲勝。投票者為使自己獲得最大收益,有動力為其他投票者提供剛好超過其它提案所保證的獲益。最后,能夠預期,獲勝的提案確實是保證所有投票者獲得相等收益的提案。第四講 公共部門的運行及其效率本講提綱需求方面和供給方面:概覽選民:投票與否的抉擇廠商:尋租行為及其低效率利益集團:集體行動的邏輯政黨與政治家:謀求最大化政治支持官僚:預算規(guī)模最大化腐敗行為的經濟學分析政府失靈:表現(xiàn)與緣故我國財政學對公共選擇問題的忽視迄今我國財政學教科書沒有公共決策制定過程的剖析,傾向于假定政府部門因此能夠一心為公地把工作做好。新版財政學教科書前言中差不多確信公共選擇理論的借

17、鑒意義,然而尚未見到借鑒的內容。代議制民主下公共決策: 需求方面選民:是否投票以表達自己的偏好?廠商:尋租行為及其低效率利益集團:集體行動的邏輯代議制民主下公共決策: 供給方面政黨與政治家:謀求最大化政治支持官僚:預算規(guī)模最大化選民理性選民假講 EU=P U(X)-CEU強調投票過程本身對選民的預期效用EU0,選民會投票另一個投票悖論: 明知投票沒用,依舊選擇去投票。對“投票悖論”的解釋理性選民假講下,C可能不高理性選民假講的進展:引入投票行為本身的心理收益D EU=P U(X) C + D理性選民假講的超越:最小最大遺憾原則選民的最小最大遺憾原則 沒有阻礙 有阻礙 投票 C 0 未投票 0

18、U(X)-C投票策略的最大遺憾: C未投票策略的最大遺憾: U(X)-C取最小的最大遺憾, 若CU(X)-C, 則投票, 這意味著C0EU0, 意味著PU(X)-C0,亦即 C1 (1/)1 1-(1/)u稅收歸宿的進一步分析考慮從價稅考慮其它市場形態(tài)考慮現(xiàn)代廠商理論考慮一般均衡分析考慮一般均衡分析一項稅收的阻礙往往不只局限于單一的行業(yè)或要素,而是會發(fā)生更廣泛的相互阻礙。因此,有必要對一項稅收的全面阻礙進行分析。可從兩角度進行: 使用方(支出方)受到的阻礙 來源方(收入方)受到的阻礙例:對某商品實行選擇性課稅,試進行初步的一般均衡分析。使用方:該商品的消費者受到阻礙,進而,該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也

19、會上升,其消費者也會受到阻礙。來源方:該商品生產中所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會下降,該商品的替代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酬勞將會上升。稅收對個人行為的阻礙對勞動力供給的阻礙 兩種效應和三種可能性 思路+幾何分析 問題:個人能選擇工作時刻長短嗎?對儲蓄的阻礙 兩種效應和三種可能性 問題:利息所得稅是否一定減少儲蓄?兩種效應和三種可能性兩種效應: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三種可能性: 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增加勞動力供給; 收入效應=替代效應,勞動力供給不變。利息所得稅下的預算線稅收對風險承擔的阻礙初看上去不鼓舞風險承擔行為,因為個人冒同樣的風險,在稅后獲得的收入減少了。然而假如政府不僅在個人有風險收

20、益時要求分享收益,而且情愿在個人有風險損失時分擔風險,如同意用利潤沖減損失,亦即,政府愿作“沉默的合伙人”,那么,就會在最大程度上鼓舞風險承擔。范里安的分析消費者有財寶W,打算在一種風險資產上投資X。投資有兩種結果:好和壞。設出現(xiàn)好結果G的概率為,出現(xiàn)壞結果B的概率為1-個人的預期效用為: EU=U(W+XG)+(1-)U(W+XB)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是(dEU/dX)=0參見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xiàn)代觀點第290-294頁。(dEU/dX)=0MAX EU的X*(dEU/dX)=考慮征稅,風險資產上的投資酬勞要按照稅率t征稅,則稅后酬勞為(1-t)G和(1-t)B稅后MAX EU的條件為化減,兩項

21、中都消去一個(1-t):由這一稅后的最優(yōu)條件可MAX EU的Xt現(xiàn)在要做的是比較X*和Xt, 若XtX*, 則講明稅后個人最優(yōu)的風險資產持有量增加。令Xt=X*/(1-t), 代入稅后(dEU/dX),可推知,這一假設也可保證最優(yōu)條件的實現(xiàn),因此Xt和X*的這一關系成立。若稅前MAX EU條件成立,則此式=0稅后最優(yōu)條件也滿足。因此Xt=X*/(1-t), 而,01-tX*。稅收對企業(yè)行為的阻礙對企業(yè)投資的阻礙 考察對資本使用成本的阻礙對企業(yè)融資的阻礙 MM定理及其修正對企業(yè)紅利分配政策的阻礙 另一個無關性定理對企業(yè)投資的阻礙思路:首先考慮沒有稅收時企業(yè)投資決策受什么因素的阻礙;其次,引入稅收

22、,考慮稅收對前述因素的阻礙;進而推斷稅收對企業(yè)投資的阻礙。新古典投資理論認為,企業(yè)投資多少取決于資本使用成本,因此,若稅收導致資本使用成本下降,則意味著稅收會激勵企業(yè)投資的增加。設資本使用成本為C,單位資產的購買價格為q, 融資成本為r, 經濟折舊率為,則:C=qr+q=q(r+)其中,支付價格q購買資產意味著損失利息qr,不論是融資購入,依舊自有資金購入。設有兩種融資方式:債權和股權,各自比例為和(1-);再設債權融資單位成本為i,單位股權的融資成本為。r = i+(1-)新古典投資理論認為, 廠商投資決策會致力于實現(xiàn)或滿足下面的條件: PMPk =q(r+) 左邊為資本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

23、右邊為資本使用成本。若資本使用成本低, PMPk q(r+), 則能夠追加資本要素投入,亦即擴大投資,直到MPk遞減到使左右兩邊相等的水平。引入稅收,既有可能導致資本使用成本降低,也可能導致資本使用成本增加。使C減少的因素: 公司所得稅對利息支付的稅收優(yōu)惠 折舊費的稅收優(yōu)惠 投資稅收抵免(ITC)也可能使C增加公司所得稅對利息支付的稅收優(yōu)惠 r = (1-t)i+(1-)折舊費的稅收優(yōu)惠 設按照政府加速折舊的規(guī)定,計算出第i年折舊費為Di,稅收優(yōu)惠為tDi, 其現(xiàn)值為tDi /(1+r)i,設折舊年限為N,則生命期內全部折舊費稅收優(yōu)惠的現(xiàn)值為: = tDi /(1+r)i投資稅收抵免(ITC) 同意將資產購買價格的一定的比例從應納稅額中減去。意在鼓舞投資。設上述比例規(guī)定為k,意味著ITC后,實際的資產價格不再是q,而是q(1-k)。稅后C增加稅前:PQ=C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