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文言文整體閱讀專題復(fù)習教學目標:1、掌握常見實詞的用法和含義,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2、掌握18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3、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教學重點和難點:1、一詞多義和通假字。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2、18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3、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教學課時:10課時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一詞多義和通假字。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
2、本”的本義就是樹木的根?!暗馈钡谋玖x就是指路途、道路。小練習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戰(zhàn)則請從后因伐木,始見此山范增數(shù)目項王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答案:1、跟隨2、砍伐3、眼睛4、換取詞的引申義: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guān)的其它意義。如“道”本義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氨尽钡谋玖x是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小練習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能舉例則舉例說明)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本義:“身體”,引申義:“親自”(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碴臿以為民先)“自己”“自身”(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身孕”(且以汝之有
3、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性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本義:“對男子的美稱”,引申義:“做官的人”(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讀書人”(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有才能的人”(勝不敢復(fù)相士)“士兵”(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本義:“察看、仔細看”引申義:“輔助、輔佐”(無物以相之)“選擇”(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輔佐帝王的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詞的比喻義:所謂詞的比喻義,就是詞的建立在比喻基礎(chǔ)上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意義是“得力的幫手或武士”。小練習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和比喻意義,并舉例
4、說明。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義,“手和腳”;比喻義,“兄弟”“黨羽”。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本義指“頭和頸”,比喻義指“某個集團的領(lǐng)導人”。草菅人命,縱橫鄉(xiāng)里本義“野草”,比喻義“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詞的假借義:所謂詞的假借義,古文中常常出現(xiàn)通假字現(xiàn)象。所謂通假字,就是指本應(yīng)用甲字,使用時借用與其意義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現(xiàn)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義。如:“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義為“早一點”;“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義為“夜晚”。小練習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釋其
5、含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之意。贏糧而景從景同影,像影子一樣。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坐同座,座位。風吹草低見牛羊見同現(xiàn),露出。乃善刀而藏之善通繕,修治。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通罹,遭受。第二課時復(fù)習要點:古今異義和偏義復(fù)詞。一、什么叫古今異義?所謂“古今異義”,就是指文言詞語或短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中書寫相同的詞語之間的意思不同的現(xiàn)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辨明這些詞語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強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二、古今異義的種類:1.詞義的擴大。所謂“詞義擴大”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的意義小
6、,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變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長江和黃河,現(xiàn)在泛指一切較大的河流?!昂谩?,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xiàn)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zhì)。練習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秦以虎狼之勢,與中國抗衡。古義:中原地區(qū)。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古義:母親。今義:晚輩對任何女性長輩的親切稱呼。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古義:父母兄弟等親屬。今義:有婚姻關(guān)系的成員。2.詞義的縮小:所謂“詞義縮小”,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詞義大,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變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壞氣味均可,現(xiàn)在只表示壞的氣味;“讓”,古代既可表示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xiàn)
7、在則只有第一種意義了。練習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兒女。今義:妻,與“丈夫”相對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古義:因此寫作。今義:因果連詞,表原因。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詞義轉(zhuǎn)移:所謂“詞義轉(zhuǎn)移”,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是一個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卻變成別的一個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淚,現(xiàn)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茍且、馬虎、刻薄、不厚道,今義轉(zhuǎn)移為偷竊。練習3.解釋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古義:外交使者。今義:出門時帶的包裹。顏色不少變古義:容
8、顏、臉色。今義:色彩。秋天漠漠向昏黑古義:秋日的天空。今義:秋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古義:年歲、年齡。今義:春天和秋天。詞義弱化:所謂“詞義弱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時所表示的語義較強,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則較弱。如:“很”,古義是兇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xiàn)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霸埂?,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xiàn)在表示埋怨、責備。練習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未嘗有堅明約束者約束古義:盟約。今義:限制。戊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舉古義:攻克。今義:抬起。兔走觸株,折頸而死走古義:跑。今義:行走。吾羞,不忍為之下羞古義:羞愧、感到恥辱。今義:害羞、不好意思。詞義強化:所
9、謂“詞義強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意義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增強了。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罢D”,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練習5.解釋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見識短淺,今天表示品德低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剛直俠義之人,現(xiàn)在表示為正義犧牲的人。(廉頗)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毙裕汗糯菗P言的意思,現(xiàn)在表示宣告,聲明。璧有瑕,請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給人看,現(xiàn)在是表示上對下申明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絕境:古代表示與外界隔絕之地,現(xiàn)在表示走投無路之時。感情色
10、彩變化:有些詞語在應(yīng)用的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這往往與它們意思的改變分不開。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見識淺,中性詞,現(xiàn)在表示品德低,含貶義。“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幫手,褒義詞,現(xiàn)在表示壞人的幫兇,貶義詞?!板憻挘糯幸睙捴馔?,還有玩弄法律對人進行誣陷之意,屬貶義詞,現(xiàn)在是褒義詞。練習6.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東家有好女,可憐體無比可憐:這里是可愛之意,褒義詞,今意是令人憐憫之意,多含貶義。犧牲玉帛,弗敢專也犧牲:這里是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中性詞,現(xiàn)在指為正義而舍棄生命或其他利益,褒義詞。天下云集響應(yīng)響應(yīng):這里是像回聲一樣應(yīng)和,中性詞,現(xiàn)在指積極聽從號召,褒
11、義詞。名稱說法的演變:有些時候古文中用一個詞表示某一意思,而現(xiàn)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詞語表示,而是換用別的詞語表示了。如:“目”現(xiàn)已換成“眼睛”,“寡”現(xiàn)已換用“少”了,“足”現(xiàn)已換用“腳”了。練習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讀書欲睡,引錐刺其股股:古代指大腿,現(xiàn)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愿為市鞍馬市:這里指買,現(xiàn)在已不用,指城鎮(zhèn)、集市。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謝:古義指告戒、告訴,現(xiàn)已不用,用于指感謝。三.偏義復(fù)詞: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而用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則起陪襯作用,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fù)詞現(xiàn)象。語義相對的偏義復(fù)詞。宮中府中,俱為一
12、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異同:偏義復(fù)詞,不同。晝夜勤作息作息:偏義復(fù)詞,勞作。去來江口守空船去來:偏義復(fù)詞,離去園圃:偏義復(fù)詞,果園。公姥:偏義復(fù)詞,婆婆。父兄:偏義復(fù)詞,指兄長。語義相近的偏義復(fù)詞。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四、反訓詞(見課本)五、綜合小練習:區(qū)別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不過:不超過,現(xiàn)為轉(zhuǎn)折連詞。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從而:跟隨而且,現(xiàn)在是承接連詞。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交通:交錯相通,現(xiàn)在指運輸、郵政等部門。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祖父:祖輩和父輩,現(xiàn)指父親的父親。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出入:偏義復(fù)詞
13、,進入;非常:不尋常,意外,現(xiàn)指很、極,程度副詞。屬余作文以記之作文:寫文章,現(xiàn)指學生的寫作練習。第三課時詞類活用一、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作狀語。2.名詞作動詞。3.名詞意動用法。4.名詞使動用法。5.動詞作名詞。6.動詞使動用法。7.動詞為動用法。8.形容詞作名詞。9.形容詞作動詞。10.形容詞使動用法。11.形容詞意動用法。12.數(shù)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
14、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人皆得以隸使之隸:當奴隸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舟:用船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東、北:在東邊、在北邊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夜:在夜晚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2、名詞用作動詞: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
15、”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籍吏民,封府庫籍:登記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統(tǒng)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敵:攻擊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國賊戾之士哉仇:報復(fù)大喜,籠歸,舉家慶賀籠:用籠子裝大楚興,陳勝王王:稱王日將暮,取兒稿葬暮:落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3、名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生死而肉骨肉:使長肉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稱王4、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
16、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當作賓客。魚肉縉紳孟嘗君客我君子病無能焉魚肉:以為魚肉客:把當作門客?。阂詾椴『笕税е昏b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稍稍賓客其父賓客:把5、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入:產(chǎn)品、收入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收獲、心得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者,可為也作、制:措施、制度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讒、譏:誣陷、嘲諷的話鉤黨之捕遍于天下捕:
17、搜捕活動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收藏、經(jīng)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司馬子反渴而求飲飲:飲料、湯食6、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口:“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外連橫而斗諸侯斗:讓爭斗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彎腰以夭梅病梅為業(yè)夭、?。菏箯澢?,使生病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發(fā)出聲音李牧連卻之去卩:使退卻中軍置酒飲歸客飲:使飲酒7、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冢骸坝嗯c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18、。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動用法,為哭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死國:為國事而死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哀: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哀:為哀嘆8、形容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固:堅固的地勢曉看紅濕處紅:紅花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綠、紅:綠葉、紅花。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近”:平坦、距離近的地方險以遠,則至者少“險”“遠”:險峻、距離遠的地方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
19、遠近“遠近”:天下的人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高:高處9、形容詞用作動詞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zhì),而是表示相應(yīng)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看盡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窮:揭穿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美:贊美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高:升高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多:推崇,贊許10、形容詞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口:“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
20、秦弱:使削弱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為奇貨昂:使高昂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11、形容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鬃拥菛|山而小魯小認為予怪而問之怪:認為怪漁人甚異之異:認為奇怪貴貨而易土易:認為容易患志之不立患:以為憂患小12、數(shù)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在文言文中,數(shù)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shù)量的事物。如:“六王畢,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統(tǒng)一的意思。余觀乎
21、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一:全、滿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專一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背離二三其德二三:不專一,不忠誠第四、五課時虛詞的用法一、文言詞語的分類:實詞,具有實在意義的詞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的詞語。包括代詞、連詞、介詞、助詞、副詞、嘆詞、擬聲詞等。二、仔細閱讀常見虛詞用法列表(見下文所附),體會要求的20個虛詞的用法。然后完成下列練習: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你,你的)B.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表并列)C.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表承接)D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
22、壞都舍(好象)E、吾恂恂而起(表修飾關(guān)系)F.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這樣)(A)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B.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是)D.屠乃奔倚其下(于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可是)F.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C)下列各句中的“于”與例句中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時A.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比)貧者語于富者曰(對)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對于)D.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被)F.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
23、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君子食無求飽,居主安形容詞,安樂,君安與項伯有故代詞,怎么虛實兼類現(xiàn)象:(D)所謂虛實兼類,就是指一些文言詞,它既可以用作實詞,又可以用作虛詞。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詞(如“作師說以貽之”),又可以作助詞可以作動詞(如“佯狂不知所之者”)。小練習解釋下列詞語在各句中的用法。安然后得一夕安寢形容詞,安穩(wěn)安逸可以為富安天下動詞,使安定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代詞,哪里2、所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名詞,處所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名詞,結(jié)果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助詞,與后面的動詞一起構(gòu)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助詞
24、,表被動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量詞,座3、與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期介詞,同,和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動詞,給予與秦而不助六國也動詞,交好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助詞,同“歟”,嗎蹇叔之子與師動詞,參加君之始入京也,與言皇上無權(quán)君不之信介詞,對三.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古代的虛詞,除了少數(shù)而外,大都是具有多種用法的。如“因”一般用作介詞,但可以表示“因為”的意思(如“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可以表示“根據(jù)”的意思(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可以作“經(jīng)過、通過”的意思(如“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還可以用作連詞,相當于“于是”(如“因出己蟲,納比籠中”)。小練習解釋
25、下列虛詞在各句中的用法。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附于短語之后,相當于“的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附于短語之后,相當于“的事物”二者不可得兼用在數(shù)詞之后,指代上文所說的幾種人或幾件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語氣助詞,表提頓,標明語音上的停頓,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用于名詞之后以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憑借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在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因為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并且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和楚用以焉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那里青麻頭伏焉兼詞,“于彼”,在那里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助詞,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寺僧使
26、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擬聲詞詞尾,助詞四、虛詞的古今變化。文言虛詞和文言實詞一樣,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發(fā)生演化,古今用法已經(jīng)有了很大不同,認真區(qū)別有助于對文言虛詞的準確理解。這種變化大致分為四種情況:用法消失。如“夫戰(zhàn),勇氣也”中的“夫”作發(fā)語詞,現(xiàn)在不這樣用?!半U以遠,則至者少”中的“以”是表示并列的連詞,現(xiàn)在已不用。沿用至今。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現(xiàn)在也用于表示承接。“學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也用于表示承接?!奥劦烙邢群?,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中的“而已”,現(xiàn)在也用于表示限止的語氣。用法變化。如“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所以”
27、,古代表原因,現(xiàn)在表結(jié)果?!胺畤堅唬航袢罩潞稳纾俊敝械摹昂稳纭?,古代表示疑問,怎么樣;現(xiàn)在表示選擇的肯定部分。另詞替代。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矣”,感嘆助詞,現(xiàn)在為“啊”“了”取代。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則”,表示判斷,現(xiàn)在為“就是”所替代。小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虛詞。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況且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那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呢為眾人師且不敢尚且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那樣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你的以嚙人,無御之者如果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同“豈”,難道因為長句,歌以贈之于是寫作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附:文言虛詞例釋(20個)一、而連詞。
28、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如:(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如:蟹六跪而二螯。(勸學)(二)表示遞進關(guān)系。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勸學)(三)表示承接關(guān)系。如: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四)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五)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六)表示修飾關(guān)系。如: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復(fù)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如:一人、一桌、一椅
29、、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二、何疑問代詞。(一)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如: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二)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三)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副詞。(一)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徐公何能及君
30、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二)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婀賯餍颍?fù)音虛詞“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竊符救趙)君以袁某為何如人哉?(譚嗣同)(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如: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何以哉?(曹劌論戰(zhàn))三、乎語氣助詞。(一)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如:兒寒乎?欲食乎?
31、(項脊軒志)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二)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如: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三)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如: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四)用在句中的停頓處。如: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辭)介詞。相當于“于”。如:生乎吾前(師說)此外,可作詞尾。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ò挾〗馀#┧?、乃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zhuǎn)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
32、。例如: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曹劌論戰(zhàn))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樂,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例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例如: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贏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五、其代詞,又分幾種情況:(一)第三人稱代詞??纱恕⒋挛?,用在名詞之前,領(lǐng)屬性定語,可
33、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例如: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璧”作賓語)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作主語)此皆言其可目者也。(鞭蕖“其可目”作賓語)(三)活用為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的”。如: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四)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今
34、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如: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測度)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表示反詰)。汝其勿悲!(與妻書表婉商)。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婀賯餍虮砥谕┻B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這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shè))六、且連詞。(一)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如
35、: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zhàn))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河水清且漣漪。(伐檀)(二)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欓T宴)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副詞。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如: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七、然連詞。主要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可是”“但是”。例如: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zhuǎn)折,等于說“
36、如此(這樣),可是”。例如: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還常和“則”結(jié)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單譯為“那么”。例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代詞。相當于口語中“這樣”“如此?!崩纾狠娛怪灰?。(勸學)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助詞,又分兩種情況。(一)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相當于口語的“地”。例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鐘山記)(二)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yīng)的,可譯為“的樣子”
37、“一般”“那樣”。例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然”還常作應(yīng)對之辭,同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蛘弑硎举澇伞⑼?,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例如: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成然之。(促織)八、若代詞。(一)表對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更若役,復(fù)若賦(捕蛇者說你的)(二)表近指,“這”、“這樣”、“如此”。如: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連詞。(一)表假設(shè),“如果”、“假如”。如: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二)表選擇,“或”、“或者”。如:以萬人若一郡降
38、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與“夫”、“至”結(jié)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zhuǎn)。如: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九、所用作助詞。(一)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八弊纸Y(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二)“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如: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聞耳。(信陵君竊符救
39、趙)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復(fù)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十、為動詞:(1)做。如:誰為大五為此計者。(鴻門宴)“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保閷W)
40、(2)成為。如:“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鴻門宴)(3)擔任。如:“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保惿媸兰遥肮珵槎加罚c太監(jiān)某守遼東?!保ㄓ浲踔颐C公翱事)(4)是,算是。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保ɑ畎澹?)通“謂”??勺g為“說”。如:“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介詞:(1)表被動。如:“吾屬今為之虜矣?!保欓T宴)“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保ㄇ袀鳎敖怪偾淦迍⑹希瑸榇偾淠杆??!保兹笘|南飛)(2)給,替。如:“皰丁為文惠君解牛?!保ò挾〗馀#暗┤震嬍孔洌?/p>
41、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此人為具言所聞。”(介詞后面省略賓語“之”,“為之具言所聞”即給桃花園中的人詳細地說出所聽說的事情。(桃花源記)(3)向,對。如:“如姬為公子泣?!保ㄐ帕昃`符救趙)“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保ㄓ|龍說趙太后)(4)因為。如:“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馬諫議書)語氣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昂喂蕬谚砧?,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何辭為?”(鴻門宴)十一、焉語氣助詞。(一)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如: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二)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如:萬鐘于我何加
42、焉?。~我所欲也)(三)“焉”在句中,作形容詞、副詞詞尾,表示語氣上的停頓。如: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代詞。相當于“之”。如:使皇武子辭焉。(殽之戰(zhàn))疑問代詞。譯為“什么”、“哪里”等。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者。(墨子)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兼詞。相當于“于是”、“于之”等。如: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殽之戰(zhàn))微波入焉。(石鐘山記)十二、也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表示判斷語氣的。如: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左忠毅公逸事)表示肯定語氣的,如: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就是有否
43、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保〞╇u者事)表示疑問語氣的,如: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表示感嘆語氣的,如: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ㄇf暴見孟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ㄠu忌諷齊王納諫)“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十三、以介詞。(一)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譯為“用、拿、憑、依據(jù)、按照、用(憑)身份”等,如:以
44、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二)起提賓作用,“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三)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戰(zhàn))(四)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勺g為“在”“從”,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
45、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lǐng)”。例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guān)系。(一)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二)表示承接關(guān)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例如: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三)表示目的關(guān)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為“而”
46、“來”“用來”“以致”等。例如:作師說以貽之。(師說)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四)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五)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復(fù)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例如: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皰丁解牛)十
47、四、矣(語氣助詞。)用于陳述句尾。助肯定語氣。有的可譯為“了”,有的可不譯。助已然語氣,說明事情已實現(xiàn),可譯為“了”助將然語氣,說明事情將要實現(xiàn),可譯為“了”。如: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赤壁之戰(zhàn))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傳序)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ǔ啾谥畱?zhàn))用于感嘆句。助感慨、譏刺、贊頌語氣,可譯為“了”“啊”。如:甚矣,汝之不惠?。ㄓ薰粕剑﹩韬?,烈矣!(譚嗣同)用于祈使句,助請求、勸勉、禁止語氣,可譯為“吧”。如: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毛遂自薦)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用
48、于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如:年幾何矣?(觸龍說趙太后)十五、因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例如: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后漢書?張衡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相如因持壁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十六、于:“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對于
49、”“給”“由于”等。例如: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在)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在方面)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在中)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向)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到)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從、自)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于)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良曰:“長于臣”。(鴻門宴)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例如: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
50、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例如: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如:于是秦王不悅,為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在
51、這職業(yè)上)十七、與(歟)“與”可作動詞(實詞)。譯為“給予”、“授予”、“結(jié)交”、“親附”、“對付”、“參與”等?!芭c”作為文言虛詞,主要有下面幾種用法:作連詞。相當于“和”、“跟”、“同”。如:蜩與學鳩笑之。(莊子逍遙游)助詞。通常寫作“歟”。(一)助疑問語氣,用法大致和“乎”相同,但語氣比較委婉,如: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選擇問)吾王庶幾無疾病與?(莊暴見孟子疑問中有推測)(二)助感嘆語氣,可譯為“啊”。如:其可怪也歟!(師說)“孰與”連用,用來比較兩個人的高下、優(yōu)劣或兩件事的得失、好壞。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句中提出比較的內(nèi)容,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樣
52、)”。如: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一類是句中沒有提出比較的內(nèi)容,可譯為“與比較起來怎么樣。”如:公之視廉將軍孰與奉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十八、則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guān)系。(一)表示承接關(guān)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fù)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鴻門宴)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二)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shè)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
53、表示假設(shè)或推斷的結(jié)果,相當于“那么”“就”。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三)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勺g為“就”,或不譯。例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入則孝,出則悌。(論語學而)(四)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表示意思有轉(zhuǎn)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yù)備下句轉(zhuǎn)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勺g為“雖然”“倒是”。例如:于其身
54、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jīng))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十九、者(一)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如: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指南錄后序)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藥)(二)“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提出在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如: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用幾人歟?(五人墓碑記)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jiān)門
55、之養(yǎng)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三)“者”有時放在時間副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四)“者”有時放在數(shù)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zhàn))二十、之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輮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二)批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fù)指性定語。如: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
56、情況:(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二)結(jié)構(gòu)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三)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四)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可省去。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57、?。◣熣f)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五)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如:頃之,煙炎張?zhí)?。(赤壁之?zhàn))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毛遂自薦)第六課時篩選信息【知識網(wǎng)絡(luò)】一、篩選信息的解題步驟。1閱讀,就是要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與層次。重視對全文通讀,明確基本信息。記敘性的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議論性的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等。對于一篇文言文,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讀懂,可在運用“跳讀”法時,捕捉文中重
58、要的信息材料。這些重要的信息,有時是有一定標志的,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總結(jié)句、作者評論性的文字等。2查找,就是要依據(jù)題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帶著問題,去理解、辨析。如2001年高考,題干中“田單兵不厭詐手段”即規(guī)定了信息指向,其中“詐”更是關(guān)鍵,答題如不能以“詐”引導思考的方向,肯定會失誤。3辨別,就是要辨明信息的邊界。信息的邊界規(guī)定了信息的外延。如2001年高考題目,“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陳述的對象是燕王不是田單,雖然能間接表現(xiàn)田單行反間計的“效果”,但不屬于“兵不厭詐”的實施手段。4判斷,就是判斷正誤,選出準確的答案。命題者在設(shè)置題目時,往往用“張冠李戴”顛“倒因
59、果”“無中生有”等辦法迷惑人,解題時要認真分析辨別。二、閱讀史傳類文字,在篩選信息的時候,應(yīng)理清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人物。既是傳記文章,必有人物,所記誰人?哪一個朝代?還涉及多少人?2職官。史書中的人物,多是官員,所任何職?朝中官還是地方官?幾度升黜?3事件。傳記文章,肯定是記載傳中人的若干事跡,或孝義,或勤學,或清廉,或愛民,或抗上等,邊看邊要弄清楚,文中寫了什么事,寫了多少件事。4品格。高考所選的紀傳文,傳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篩選”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品格,因此,閱讀時,這方面應(yīng)特別注意?!究键c透視】一、考綱指要“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次為C級。文章是信息的
60、載體,離開對信息的關(guān)注,讀懂字義、詞義和句子意思就毫無意義?!昂Y選”就是通過淘汰的方法挑選,它要求能夠識別和區(qū)分不同信息。本考點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能夠從全文的角度對有關(guān)信息材料進行辨別、篩選并提取組合,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歸類,從而體現(xiàn)出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二、命題落點“篩選文中的信息”,高考設(shè)題要求學生根據(jù)題目的指令,篩選符合指令的信息。對信息的篩選的考查,最常見的方式是挑選若干文句分別編為四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說明某個問題的一組?!镜淅觥狂T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為農(nóng)為儒,不恒其業(yè)。道少純厚,好學能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行業(yè)輸電線路安全檢測
- 百貨行業(yè)安全生產(chǎn)工作總結(jié)
- 主管如何引導團隊討論計劃
- 2024年稅務(wù)師題庫(考點梳理)
- 2023年公開考調(diào)工作人員報名表
- 2024年電力安全管理制度
- 制氧機租賃合同(2篇)
- 創(chuàng)業(yè)培訓服務(wù)協(xié)議書(2篇)
- 2024年甘肅省反洗錢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人教版九上歷史】21天打卡計劃(填空版)
- 產(chǎn)后出血預(yù)防與處理指南(2023)解讀
- 《姓氏歌》第一課時(課件)語文一年級下冊
- 2024風力發(fā)電機組 整機一階調(diào)諧質(zhì)量阻尼器
- GB/T 43686-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后評價導則
- 小學英語語法復(fù)習課件1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guī)程
- 中國旅游集團2024年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導管室進修匯報課件
- 《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大單元整體設(shè)計
- 監(jiān)控系統(tǒng)調(diào)試檢驗批質(zhì)量驗收記錄(新表)
- 24.教育規(guī)劃綱要(2024-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