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其他秘書工作_第1頁
中國古代其他秘書工作_第2頁
中國古代其他秘書工作_第3頁
中國古代其他秘書工作_第4頁
中國古代其他秘書工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中國古代其他秘書工作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調查一西周的社會調查制度采風制度一采風的緣由 1 初建的周王朝鑒于商滅亡的教訓攝于人們群眾的巨大威力要維護統(tǒng)治必須了解民情2 周初統(tǒng)治者對新的統(tǒng)治區(qū)域缺乏了解 3 西周統(tǒng)治者重人治輕鬼神 4 社會調查是周的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調查二采風制度的內容1 各類調查人員和采風方式從民間選拔采詩的公職人員采詩之官朝廷中指定的采風官員行人輔軒之使孟春三月行人振木鐸循于路以采詩公卿列士這些職位較高的官員采集民情周天子親自定期下民間調查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調查 2 調查情況的上報程序一是逐級上報二是獻給太師 三是面獻天子 3 調查地域

2、和延續(xù)時間調查范圍廣調查范圍幾乎遍及周王朝的整個統(tǒng)治區(qū)域采風不僅盛行于整個西周時期也為東周所延續(xù)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調查4 調查的具體內容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jīng) 中國風反映周代各地社會生活的真實圖景反映勞動人民生計艱難貴族對他們的剝削壓迫和他們的不平之聲七月 伐檀 反映人民對戰(zhàn)爭頻繁的厭惡和戰(zhàn)爭造成的妻離子散田園荒蕪的慘景東山 何草不黃 反映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小弁 正月反映人民的家庭生活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榮莒野有蔓草 5采風制度的意義和影響 西周采風制度是我國古代國家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是我國古代秘書工作中的一大創(chuàng)舉西周采風制度第一節(jié) 中影響深遠不僅為東周繼承而且對兩漢時期也

3、頗有影響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調查 二漢代的采風調查1 漢武帝繼承西周的采風制度加強社會調查使他對民間疾苦有所了解從而采取了輕徭薄賦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2 采風的方式和內容派員巡行和皇帝微服私訪設立樂府采集樂府詩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驛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 一驛傳制度和先秦公文傳遞概況 1 古代驛傳制度源于軍事信息情報需要 2 商周時期文書工作網(wǎng)已逐步建立起來負責傳遞公文的稱行夫或僖3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文傳遞制度建立起來 建立了公文傳遞網(wǎng)出現(xiàn)了驛郵來傳遞公文郵即路途間專供傳遞文書者食宿的傳書舍也稱傳舍驛站郵亭設有傳舍吏驛吏驛卒等專職人員 根據(jù)公文的緩急之別和傳遞目的地的遠近分別以車馬快傳或徒步傳送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驛

4、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 二秦漢全國郵驛組織的建立 1 秦代在全國統(tǒng)一修建馳道設立郵亭漢代進一步規(guī)定五里設郵十里設亭三十里設驛2 驛分騎馬傳送的陸驛和以舟船遞送的水驛各縣衙所在地設傳傳筑有傳舍即館舍為傳遞公文的人員提供食宿快馬 3郵驛組織的職能傳遞軍令行政公文 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驛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4 為了保證公文傳遞無誤制定了詳細的規(guī)章制度公文分急和不急兩類傳遞人員須謹慎挑選不可靠的奴隸和年老體弱者不得充任 傳送路程近的文件由行走快捷的小吏步行遞送路程遠的或吏馬馳行或以郵行特別重要或機密文書選派專門人員傳送所經(jīng)各縣不得查問和阻攔違者受罰 嚴格防止公文在傳遞過程中的遺失如一旦遺失要立即向有關官府報告

5、定期檢查公文傳遞情況專職收發(fā)文書的部門開辟有日報專欄凡遇有公文該到而未到的要派員追查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驛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 三唐代驛傳事業(yè)的發(fā)展1 唐代驛傳事業(yè)十分發(fā)達驛站分陸驛水驛水陸兼驛三種 2 唐代的驛傳制度對公文傳遞速度有明文規(guī)定陸驛一般公文日行300里軍務急件和皇帝敕書日行500 里 公文發(fā)出和抵達的時間都有嚴格的要求違者以貽誤公事罪論處對驛傳工作實行考績制度工滿一年成績顯著而無差錯者為上考成績一般且有差錯者為下考 實行監(jiān)察制度 驛傳任務范圍擴大除了傳遞公文信件還負責護送過路官員以及政府重要物品官署雜品 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驛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 四急遞鋪制度和驛傳事業(yè)的發(fā)展和衰落一急遞鋪制

6、度 急遞鋪是快速傳遞軍務文書的郵驛組織它肇始于宋迄元朝普遍推行 急遞鋪將公文劃分為最快次速平常三個等級 用不同顏色木牌作緩急標記有黃漆青字牌黑漆白字牌黑漆赤字牌之分 急遞鋪制度大大提高了公文傳遞速度是對文書工作的一大貢獻 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驛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二元明清驛傳事業(yè)的發(fā)展與衰落 元代由兵部兼管全國公文傳遞工作在全國大規(guī)模設立各類驛站元代公文傳遞制度稱為驛傳制是歷代最為發(fā)達的公文傳遞制度鴉片戰(zhàn)爭后由于近代郵政和電第二報的出現(xiàn)驛傳事業(yè)迅速衰落節(jié)中國古代驛傳制度和信息傳遞方法五古代的政務公報邸報邸報名稱的由來唐代地方官員在京師設辦事處稱邸設上都邸務留后使搜集朝廷各類公文和全國各地信息并將這些

7、文件和信息匯編成冊通過郵驛傳遞給各藩鎮(zhèn)節(jié)度使這種公文和信息匯編稱為邸報邸報的作用和性質 邸報成為歷代地方官員了解朝廷政務和京師信 息的重要方式清代新聞信息大增改邸報為京報刊登公文相應減少邸報逐漸完成了它作為古代公文傳遞工具的歷史使命從秘書工作發(fā)展史的角度看邸報具有政務公報的性質 從新聞學的角度看又具有報紙的性質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一夏商周時期的史官言諫職能 1 夏代的史官太史終古哭諫夏桀2 商代微子箕子與比干屢諫商紂王修善行仁3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出謀獻策而聞名于世的參謀秘書西周末年太史史伯 提出著名的和同論思想具有樸素唯 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因素 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

8、考辨 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的參謀作用 1士的特點 2士的參謀職能的表現(xiàn)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三秘書參謀言諫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一秦漢時期我國參謀言諫制度正式確立1 秦漢先后設置以參謀言諫為主要職責的秘書職務博士給事中諫議大夫光祿大夫 2 秦始皇首創(chuàng)監(jiān)察言諫體制 設御史糾彈百官違敗而肅綱紀設有議事制度置言官諫正君主而防專斷3 秦漢時諫官的制度化不高沒有規(guī)定固定的官署和常務行政上不能獨立隨意性很強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二魏晉南北朝是言諫制度的發(fā)展時期 魏晉南北朝的諫官制度與秦漢制度一脈相承的 三國魏蜀時期設諫議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散騎侍郎散騎常侍給事中等諫官 兩晉南北朝時諫諍之

9、職顧問諫臣由侍中散騎常侍擔任給事中散騎侍郎負責顧問應對給事中品位增高并設為常員是南北朝最主要的諫官 自東晉始不再設諫議大夫諫議大夫主要向皇帝諫諍糾錯東晉皇權衰落客觀上延緩諫官制度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四隋唐時期的參謀言諫制度 一 隋代由門下省統(tǒng)轄諫言之機關一改之前歷代言官分屬若干機構管轄二唐代參謀言諫制度的昌盛唐代設置眾多以進諫為主要職責的官職散騎常侍諫議大夫給事中拾遺補闕起居舍人起居郎 這些官員分隸于機要之司的中書門下兩省一般無具體職掌以規(guī)勸為業(yè)起著參謀顧問的作用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進諫制度規(guī)定言諫官員的具體職責 1 隨宰相入閣議事唐太宗詔令自中書門下及三

10、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則諫2 給事中有權駁正違失凡發(fā)現(xiàn)皇帝有失宜之處的制詔書敕給事中可以涂竄封還令中書令重議3 起居郎起居舍人等經(jīng)常隨侍皇帝的官員可以當面向皇帝進諫皇帝親信的諫官可隨時面見皇帝如魏徵4 諫官上諫的內容幾乎不所不包對內的各項政策如征收賦役任免官員施行刑法對外的和戰(zhàn)懷柔靖邊直至皇帝個人生活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唐太宗作為有為之君虛心求諫誠意納諫涌現(xiàn)不少敢于犯言極諫的諫官最著名的有魏徵王珪褚遂良地方百官和秘書官員也紛紛上諫太宗的虛心納諫和秘書官員的積極進諫對防止王朝內外政策的失誤約束皇帝的行為起了重要的作用使政治較為清明上下政令暢通君臣關系協(xié)調是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重

11、要原因之一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秘書參謀言諫職能考辨 五參謀言諫制度的衰退與消亡 兩宋時言官實權大為削弱主要職責是分治六房和五案而非諫正君主和封駁詔書 封建社會后期參謀言諫制度名存實亡1 元明清三代君主專制愈加嚴重 2 名義上設有監(jiān)管機構人員但不以諫諍為根本之任而以言官充任記錄傳達朝奏稽考注銷等事致使諫官變?yōu)楸O(jiān)官和事務官 3 清代言官制度徹底裁廢致使君主及其朝廷無度奢侈政治更加黑暗政府極端腐敗從而加速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最后滅亡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的信訪工作一中國古代信訪工作的起源堯舜時期為防止政令失誤相繼設置了進善之旌敢諫之鼓誹謗之木廣泛聽取臣民意見批評和建議首開我國古代信訪工作之先河 堯設置進善之旌 舜設

12、置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的信訪工作二西周的信訪工作路鼓肺石的設置路鼓在內朝門外設置路鼓并派專人看守接待聽取他們對政事的意見和伸冤由御仆將他們的意見報告太仆太仆再報告天子和六卿路鼓乃敢諫之鼓的沿用 肺石西周初年周公下令在外朝門置肺石讓京畿內外之老幼窮苦百姓伸冤因其色赤如肺形而得名管理肺石得到官員為士 出現(xiàn)專掌信訪的官員 太仆和朝士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的信訪工作 三唐宋時期的信訪機構 一最早的信訪機構唐朝的匭使院 武則天為鞏固皇權打擊政敵而設立 匭使院的設立武則天命人置銅匭于宮門其形如小舍四面均開有可進不可出的投書口用于投書告密成立我國最早的信訪機構匭使院主管官員稱知匭使由諫議大夫及補闕拾

13、遺組成 匭使院的信訪職能 匭使院的影響和作用 導致大量的冤假錯案 客觀上開辟了一條最高統(tǒng)治者了解下情的渠道是我國最早的中央政權的信訪機構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的信訪工作 二宋代的鼓院和檢院 鼓院初級信訪機構宋初稱鼓司后改稱登聞鼓院 鼓院的職能檢院高級信訪機構最初稱匭院后改稱登聞院又改稱登聞檢院以朝臣主管隸諫議大夫檢院的職能 匭函處理屢經(jīng)申訴而未得到明辨或事關機密的投書命御史中丞為理檢院使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的信訪工作 三唐宋信訪機構之比較 第一宋代設兩個不同層次的信訪機構給上訴者多了一個申訴的機會 第二設置信訪機構的目的不同武則天鼓勵投書的目的是打擊政敵宋代設兩院是為了讓皇帝直接了解下情擴大了信訪工作

14、的范圍增加了它的作用 三唐代匭使院隸屬中書省宋代兩院隸屬門下省門下省為皇帝的近臣組成更親近于皇帝兩院地位大大提高 第四宋代兩院制定了規(guī)章使處理上書的手續(xù)有了條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的信訪工作 四明清時期的信訪工作及特點 通政使司與登聞鼓院廳的設立 通政使司的職能清朝晚期對信訪嚴格限制無疑是剝奪了臣民上訪的權力阻礙了信訪工作的發(fā)展五古代信訪制度的社會意義對統(tǒng)治階級了解民情治理國家鞏固統(tǒng)治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一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會議 一原始社會末期出現(xiàn)了規(guī)模較大的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實行原始民主制重要問題集體議決因此產(chǎn)生了頻繁的原始會議 二會議的種類1 部落聯(lián)

15、盟首長召開的由部落聯(lián)盟管理者和各部落酋長參加的議事會類似于今天的辦公會議 2 戰(zhàn)爭動員大會3 慶祝大會4 禮儀性質的朝見大會 三會務工作的產(chǎn)生 由納言等秘書官負責實施的關于會議的準備通知儀式的確定指揮等會務工作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二西漢的鹽鐵之議和唐代的政事堂會議一西漢的鹽鐵之議 歷史背景漢武帝在元狩年間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經(jīng)濟政策這些政策雖然充裕了封建國家的財政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但是伴隨農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土地兼并的現(xiàn)象日益尖銳廣大農民的負擔愈來愈重鹽鐵官營等政策的弊端直接貽害農民加劇了農民與封建國家之間的矛盾致使農民的反抗斗爭日益頻繁漢武帝的食鹽官營一是經(jīng)濟

16、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二是政治上貫徹了重本抑末的統(tǒng)治方針對于穩(wěn)定漢王朝的統(tǒng)治是必要的但是在統(tǒng)治集團內部意見并不一致 第五節(jié)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鹽鐵之議 漢昭帝時為了保證與民休息政策的實行中央政府召開的一次由鹽鐵官營問題所引起的有關國家政策的辯論賢良文學與桑弘羊意見不一他們就漢王朝的內外政策進行了幾十天的辯論在鹽鐵會議上雙方辯論的主要內容有 1 民間疾苦的原因 2 對匈奴的政策3 關于施政方針和治國的理論思想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鹽鐵之議的影響 賢良文學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比較體察社會實況他們在霍光的支持下與桑弘羊展開的辯論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對漢武帝晚年以后經(jīng)濟和政治形勢的不同認

17、識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不同的治國政策經(jīng)過這次辯論盡管沒有廢止鹽鐵官營和平準均輸法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賢良文學活躍一時根據(jù)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與民休息的政策進一步得到肯定對昭帝宣帝時期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鹽鐵論 是西漢的桓寬根據(jù)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撰寫的重要史書成為研究西漢中期歷史和桑弘羊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國古代一部比較完整的會議紀要和會議文件匯編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二唐代的政事堂會議 背景中央政府機構的三省制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zhí)行中書省是起草政令的機關中書舍人擬稿后由中書令或中書侍郎選定并補充修改再呈送皇帝畫一敕字然后送達門下省經(jīng)

18、過門下省審議后再由皇帝親自批準才能成為國家的正式法令交尚書省執(zhí)行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政事堂會議 中書省擬好的政令送達門下省時如遇門下省反對就會將它封還命令即算作廢皇帝的畫敕也等于無效所以唐代皇帝欲下詔敕一般先由門下省和中書省舉行聯(lián)席會議會議場所稱為政事堂政事堂會議的出席人包括中書門下兩省長官及副官多時有十幾人最少時只有兩人討論結果由執(zhí)筆綜合記錄執(zhí)筆等于現(xiàn)在的書記由眾人輪流充任皇帝的命令必須在政事堂會議正式通過然后才能送尚書省執(zhí)行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在當時被認為是違法的不能為下面各級機關所承認 第五節(jié)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政事堂會議的作用 中央政令須由政事堂會議通過

19、才有效皇帝一人說話不算數(shù)這在封建社會中算是最民主的決策制度了由于政事堂會議制度的存在中央政令在下發(fā)前經(jīng)過充分的論證避免了中央政府決策失誤由是鮮有敗事 資治通鑒 它對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起了重要作用這一制度的合理性對于我們今天起草重要文件出臺重要政策或形成重要決定仍然有很高的借鑒價值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三清代的會議概況1 清代會議種類第一常朝會這是皇帝例行的辦公會 第二大朝會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 第三軍禮大典會這是不定期的會議 第四皇帝會見被引見官員的會議是臨時性的 會議 第五探討統(tǒng)治方略的會議由皇帝隨時召集身邊重 臣或參謀顧問咨詢官員座談討論 第六外交活動舉行的各種會議諸如朝覲迎送外國使者等

20、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2 清代會議的內容 吉禮性的會議 嘉禮賓禮會議 軍禮會 兇禮會 皇帝處理政務的會議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3 清代會議的會務工作 由內閣軍機處等秘書部門負責安排統(tǒng)籌具體工作則由禮部太常寺鴻臚寺光祿寺等有關機構負責落實清末光緒帝 時光祿寺太常寺和鴻臚寺并入禮部宣統(tǒng)三年又改禮部為典禮院故具體工作先后由禮部典禮院安排禮部分置了許多部門分管會務禮儀如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事務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兇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典禮和接待外賓事務等等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的會務工作 總結從清代會務的數(shù)量會務組織機構和事務看封建朝廷的會務工作是極其繁瑣的且所承辦的會議大多是維護封建帝王威嚴的禮儀

21、性會議所以除了上面介紹的漢代鹽鐵之議和唐代的政事堂會議外中國古代在會議組織方面沒有多少值得今天借鑒的有益經(jīng)驗反倒有許多做法是今天應該努力避免的第六節(jié)中國古代的保密工作和印璽管理一歷代保密工作概況原始社會末期有了保密工作的萌芽階級出現(xiàn)國家形成之后嚴格意義上的保密工作也隨之產(chǎn)生了1先秦時代的保密工作夏代史官將圖法等檔案秘藏于王室宗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竊密和保密斗爭激烈 2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保密工作秦漢時期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從理論上認識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矛盾和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異常 尖銳竊密與反盜密的斗爭也非常激烈 第六節(jié)3 唐宋保密工作唐代保密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制訂了一套比較

22、完整的保密工作法律制度唐律 對泄密失密的處刑是十分嚴厲的它使官吏民眾有法可依對竊密泄密者起到震懾作用這是唐代對保密工作的一大貢獻宋政權參照 唐律 制訂了嚴格的對失密泄密行為的處罰規(guī)定與唐代不同的是宋律除規(guī)定了對泄密者的懲罰外還制定了對告發(fā)違反保密規(guī)定行為的獎勵辦法如告發(fā)藏匿棄毀拆換機密檔案者可以獲得五十貫至一百貫的獎賞第六節(jié)中國古代的保密工作和印璽管理4 元明清保密工作 元代仿照唐宋制定了保密刑法條文對泄密罪的處罰極為嚴厲輕則出軍充軍重則處死 明律對違反保密制度造成的泄密行為不但處罰當事者還處罰其上司也就是要追究領導責任對泄密罪的處罰也重于唐宋清代雍正乾隆時基本形成了適應封建制度需要的系統(tǒng)而詳備的保密規(guī)章制度 第六節(jié)中國古代的保密工作和印璽管理二古代公文保密制度一是公文傳遞中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公文 封泥制度用于簡牘文書封泥是一種官印的印跡為古代緘封簡牘鈐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驗物主要流行于秦漢時期 二是制定專門的文書保密規(guī)定三是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