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批評_第1頁
女性主義批評_第2頁
女性主義批評_第3頁
女性主義批評_第4頁
女性主義批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女性主義批評Feminist Criticism1、女性主義批評概況2、女性主義批評產生的背景3、女性主義批評的理論概述4、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5、對女性主義批評的評價1、女性主義批評概況女性主義批評,是指20世紀后期興起于美國和歐洲、以女性性別意識為焦點去闡釋文學與文化現(xiàn)象的批評理論。它首先是一種以婦女為中心的批評。其次,批評在這里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具有純粹的文本批評意義,即通過對具體的文本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隱含的性別歧視和女性意識的內容;其二:具有社會批評的意義,即通過對文本內容的研究,批評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1970年,凱特米立特長達30萬字的博士論文性的政治的出版,標志著女性主義批評理

2、論的正式形成主要流派:英、法、美 英國女性主義批評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它強調壓迫;法國女性主義批評基礎是精神分析學,它強調壓抑;美國女性主義批評基礎是文本分析,它強調表達。它們都是以婦女為中心的文藝批評(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艾琳肖沃特在荒原中的女性主義批評)基本特點: 女性主義批評的最基本特點是對女性話語、女性文學的關注。具體到文學批評的專業(yè)領域中,它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批評定位上的政治性、批評標準的個人性和批評方法的多元性。女性主義研究的對象:婦女的創(chuàng)作、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國,我們既可以對中國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加以批評,如王安憶、陳染、鐵凝等的帶有明顯的女性意識的文本;也可以對男性作家筆下的

3、女性形象加以評析,如賈平凹的廢都、蘇童的妻妾成群都有大量的女性形象。許多男性的女性主義批評家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目的與策略 美國著名女作家伍爾芙在自己的房間中指出,如果一個女人要寫作,她首先必須有自己的一間房子,即創(chuàng)作空間。她認為,女性有自己的獨特處境和觀察事物的角度,也應該有自己的、完全不同于男性的文風和語言。具體到文學表現(xiàn)上,簡單地說,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目的在于尋求自己的語言,以表達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從而開辟女性文化的新天地。 基于上述目的,女性主義批評采取了抵制和解構的策略,即在文學批評中抵制父權主義的思想連同它們的評價結果,破除男性作家制造的關于女人的神話,解構男性中心話語,使婦女

4、從精神上排除父權制社會的壓制。 美國的凱特米立特最早將“父權制”這一概念引入女權主義理論。她在專著性的政治的第二章引入這一概念,由此成為后來女權主義理論大量使用此概念的起點?!案笝嘀啤痹敢愿赣H權利為中心的社會關系機制,米立特為它加入新的含義:第一,它指男性統(tǒng)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長輩統(tǒng)治晚輩。從20C60S開始,這個概念被定義為男尊女卑的系統(tǒng)化機制。2、女性主義批評產生的背景背景現(xiàn)實背景思想淵源現(xiàn)實背景: 女性主義批評理論的興起,首先歸功于女權主義運動的產生、發(fā)展和擴大女權主義的第一個高潮:20世紀初期女權主義的第二個高潮:一般認為,女性主義批判理論的誕生是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第二次女權

5、主義運動高潮的產物。 美國:經歷著為爭取黑人在政治上與白人享有同等權力和平等地位的民權運動,美國的婦女運動和黑人運動相互呼應;婦女參與到反對美國參與越南戰(zhàn)爭的反戰(zhàn)運動中 法國: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此消彼長,婦女參與進來,與男人并肩作戰(zhàn)。 然而,在她們?yōu)樗藸幦∑降鹊纳鐣嘁嬷畷r,卻深深感受到來自男性“戰(zhàn)友”們的性別歧視。因此,為爭取性別平等,她們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婦女解放運動”,從改造社會的角度,對西方的文化、社會、文學、歷史、政治等領域重新認識和評價,從理論上尋求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思想淵源:1、繼承了婦女先驅者的理論創(chuàng)造:20世紀前半期,英國的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

6、f)和法國的西蒙波伏娃(Simon de Beauvoir)是當之無愧的理論先驅者。 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英國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 她在1929年出版的重要著作一間自己的房子(A Room of Ones Own )為女性主義批評奠定了基礎。重要理論: 她肯定女性文學傳統(tǒng),認為女性文學有不同于男性文學的獨特題材、語言和風格,但是女性文學傳統(tǒng)由于受到父權制權威的壓抑而表現(xiàn)出被迫中斷和不具連貫性等特點。這初步顯示出了批評家對男性中心文學史的不滿; 她深入剖析了女性文學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社會現(xiàn)實根源,即經濟不獨立。她用社會學的批評方法抨擊了男權社會對婦女創(chuàng)

7、作才能的壓抑; 她提出“雙性同體”思想。她認為沒有純粹的男人或女人,”雙性同體“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雙性的和諧是文學創(chuàng)作最理想的狀態(tài)。這一思想是對男女二元對立觀念的解構,也顯示了對男性中心的單一標準的抗議。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作家,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 第二性是她獲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意志、智慧的一本書,被譽為女人的“圣經”,成為西方女人必讀之書。書中提出:“一個人之所以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即,女人不是先天的,是后天造成的,是傳統(tǒng)的習俗和男權社會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女人被降低為男人的附屬

8、品,她們放棄了作為人的獨立自主性,成為第二性。 她分析了法國五位男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她認為這些男作家所虛構的女性形象是虛假的關于“女人的神話”。她關注男性筆下的女性形象的做法為后來的女性批評提供了極好的范例。 2、思想來源: 女性主義批評在理論思路和方法上都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文學理論和批評的重大轉折中汲取了營養(yǎng),廣泛吸收和改造了影響甚大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解構主義、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等諸多批評的思路和理論。例如:女性主義接受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注重從女性的經濟地位中對她們的創(chuàng)作長期被壓抑和埋沒的原因進行分析,又借助階級分析的方法,用性別取代階級,并對其進行社會歷史分析;心理分析學創(chuàng)

9、始人弗洛伊德有關潛意識形成過程的理論既是女性主義攻擊的靶子,又是她們借用的理論源泉;女性主義批評家沖破了新批評的形式主義方法,重視作家的生平資料,并重視進行社會學和文化學的分析;解構主義企圖消解所有的二元對立,這為女性主義消解文學創(chuàng)作和作品中的男女之間的二元對立提供了方法論基礎。3、女性主義批評的理論概述 女性主義文藝批評沒有統(tǒng)一的理論基礎,它以開放的方式吸取多種理論的有益成分,因而批評的觀點和流派也各不相同??偟膩碚f,圍繞著批判女性被視為男性的附屬或“他者”而展開。 女性主義批評在其理論和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出兩支特色鮮明的流派,即美國女性主義批評和法國女性主義批評,在80年代后,兩派有融合的傾

10、向。 美國女性主義批評:重視文本批評 學術界對美國女性主義批評通常采用歷史性的描述,即將其發(fā)展大致分為四個主要階段:“婦女形象”批評美國女性主義批評“婦女中心”批評理論反思“身份”批評1、“婦女形象”批評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重新閱讀和批評文本為主要方法,以文學和讀者個人生活相互關系的研究為主要特點。主要作品:瑪麗艾爾曼(Mary ellmann)思考的婦女、凱特米立特(Kate Millett)性別的權術人們習慣將男性與強壯、主動化等號,而將女性與弱小、被動相提并論。艾爾曼將這種習慣稱為“性別類比的思維習慣”。文藝批評中的“大男子主義批評”由此衍生出來。以男性的眼光和標準去閱讀、批評,即使

11、文藝批評中的性別歧視。凱特米立特是美國女性文藝批評之母。她分析了歐美著名男性作家對男女性行為的描寫,認為其中明顯的注入了社會和文化的因素,充分表現(xiàn)了兩性關系中的權力分配和權力使用的不均。男子的統(tǒng)治地位和女性的從屬地位這一理念,通過作家的描寫,通過讀者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傳遞下去。她認為必須解構男性作家的權威描寫和理論觀點,以自己的經歷和角度對作品進行閱讀和剖析2、“婦女中心”批評階段:20世紀70年代女性主義批評家意識到:幾千年來,婦女的作品經由男性標準的褒貶,絕大多數(shù)被排除在經典之外,所以必須奪取重建經典文學書目的權力并付諸實踐。所以這一階段也成為“重修文學經典”階段。這一階段,女性主義

12、批評在寫作、閱讀、評論方面重新挖掘大批被遺忘的女性作家,把她們的作品提升到經典作品的位置,使之與男性作家并駕齊驅。主要作品: 埃倫莫娥斯(Ellen Moers)的文學婦女 伊萊恩肖沃特(Elaine Showalter)的她們自己的文學 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合(Susan Gubar)著的閣樓上的瘋女人 莫娥斯將已為世人所知的婦女作家放在了被男性作家長期獨占的中心位置,著重考察了婦女與文學及歷史的關系,并認為婦女作家享有共同的“文學傳統(tǒng)”。 肖沃特進一步總結出了婦女文學的變遷和進化過程,將婦女文學劃分為“女性特征的,女性主義的和婦女的”三個階段。她已進入重寫婦女文學階段。女性特征階段

13、以女作家模仿占主導地位的男作家為主要特點;女性主義階段開始有意識地反抗男性的文學標準和價值;婦女階段,即“自我發(fā)現(xiàn)”和尋找自我身份階段。 吉爾伯特和古芭從新的角度去理解19世紀“婦女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及其共性,創(chuàng)立了婦女文學創(chuàng)性的新學說。3、理論反思階段批評家們開始對文學批評的目的與功能進行反思,對批評理論的本質進行再認識,同時也開始了對早期女性主義批評家們對文學理論的冷漠、輕視、懷疑甚至敵對態(tài)度的反思。肖沃特對60、70年代的理論給予總結和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婦女批評學”理論。邁拉杰倫和安妮特科勞德尼均將多元化的批評方式視為女性主義批評的模式。 安妮特科勞德尼認為,女性主義批評應該利用多元化的方式,

14、自由選擇多種文學理論所提供的閱讀策略。 邁拉杰倫提出女性主義批評應該沖出它的界限,對整個社會性別問題或男女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在思考4、“身份”批評階段:80年代以后崛起于70年代末的黑人女性主義批評啟發(fā)了各少數(shù)族裔的女性主義者,她們分別將本民族的婦女文學置于中心位置,考察種族和社會性別在雙重文化、種族交往中的作用。“身份”批評認為,種族區(qū)別和社會性別區(qū)別一樣,是后天人為的,不是生理的,實質是文化和社會的建造。芭芭拉史密斯是少數(shù)族裔女性主義批評的先驅。她在論黑人女性主義文藝批評中提出,以往的文藝批評均忽略了黑人婦女作家,她的理論構想解開了“身份”批評之先,將種族引入女性主義批評乃至整個文藝批評領

15、域。這種對于種族和民族關系的研究,衍生出“后殖民主義”的理論,這一理論將“身份”批評推向新的高潮。 法國女性主義批評:重視理論建設 吸收和解構了語言學、哲學、心理學等多種理論的精髓,并極富烏托邦和理想主義的色彩。截取婦女文學史的橫截面,對諸如女性的身體、欲望、歡愉等進行探索。她們以男性理論家,如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和拉康、解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為理論源泉,考察人類下意識、語言以及女性與寫作的關系。她們批判地利用男性理論家的思想,揭示出婦女受壓怕的實質。法國女性主義批評因其批評家的學術個性而為學界所矚目。 代表人物:海倫娜西索(Helena Cixous,1938)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Julia

16、 Kristeva,1941) 露西依利加芮(Lucy Irigaray,1930) 1、海倫娜西索是“女性寫作”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她的代表作美杜莎的笑即以女性寫作的特點闡述女性寫作的理論。她認為,女性寫作不應受傳統(tǒng)思想和形式的束縛,婦女作為受壓抑的性別,其文字具有真正強大的革命力量。 2、露西依利加芮,代表作鏡子,一方面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將婦女受壓怕的根源歸結為父權的社會制度;另一方面,在德里達(Derrida,19302004)當代法國哲學家、符號學家、文藝理論家和美學家,解構主義思潮創(chuàng)始人。 )多元理論的啟發(fā)下充分挖掘婦女間的區(qū)別。 3、朱莉婭克里斯蒂娃,以心理分析和社會主義為理論框架,對

17、于男女欲望根本不同的概念提出質疑,她不同意盲目接受弗洛伊德和拉康有關男女區(qū)別的理論。她的婦女的時間對欲望、語言、歷史和政治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并分析了婦女運動和婦女欲望的關系。她認為,女性身體具有獨特的語言。4、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義批評思潮傳入中國。經過30多年的理論研究,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不斷地被中國的文學批評家們源引、借用、改造,最終被有效地植入中國當代文學批評話語體系之中,成為現(xiàn)當代文學批評多元格局中的一員,初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富于特色的學術領域,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主義批評,為推動中國女性文學的研究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產生的背景(內

18、部原因) 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的發(fā)展階段,即本土化過程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產生的背景 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產生,一方面有它產生的社會背景,即中國社會中存在著大量的女性問題。中國婦女解放經過漫長的歷史,各行各業(yè)的婦女也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然而這個社會依舊是男性的天下,男性用他性別中固有的強悍來統(tǒng)治社會,性別的社會差異被突現(xiàn)出來,這就是中國存在的女性問題。波伏娃認為: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女人可以克服女性氣質,女性自由的障礙不是其生理條件,而是社會因素造成的。中國的女性問題也是社會造成的,是后天的,這些女性問題的解決需要女性自己去尋求出路。中國的女性問題期待著中國女性采取某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19、另一方面有它產生的思維來源,即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發(fā)展和女性文學的興盛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發(fā)展(80年代以前)中國女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史悠久,然而在20世紀以前,婦女的文學活動僅作為男性的中心文學傳統(tǒng)的附庸而存在。五四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是女性文學研究的萌發(fā)階段。這一時期的批評實踐開啟了20世紀女性文學批評的先聲。五四文壇上有影響的女作家有冰心、廬隱、凌淑華、丁玲和謝冰瑩等,對這些女性創(chuàng)作的評論文多見于報刊,整個20年代的相關評論不過數(shù)十篇。20世紀3040年代,女性文學研究的初建階段?,F(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批關于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的研究專著相繼問世:黃英(錢謙吾)的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是出版最早、評論范圍較廣的女性

20、創(chuàng)作研究著作;魯迅對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發(fā)表了評論,論及的作家有馮沅君、凌淑華、蕭紅和葛琴等;茅盾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上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對女性創(chuàng)作給予了很大的關注。發(fā)表了廬隱論和冰心論。茅盾的評論更多的把作家作品當做特定的社會現(xiàn)象來進行研究,著眼點在辨明作家作品的與時代的適應程度,對女作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點、審美特征較少論及。馮雪峰作為左翼文藝批評家,針對丁玲的水和葛琴的總退卻發(fā)表過評論文章。對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亦有評論。20世紀3040年代的女性文學評論,突出了文學的工具論,批評內涵由注重啟蒙主義的功利性漸向強調階級斗爭、民族抗戰(zhàn)的功利性遷移。其特點有:1、緊密結合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2、部分評論者能在

21、肯定女性“人”的存在的著眼點上,關注女性生存及其在文學中的表現(xiàn),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女性本位觀念;3、一些評論家開始具備自覺的文本意識,并具體體現(xiàn)于女性創(chuàng)作的批評實踐中;4、在批評形態(tài)上,多種探索并存,并取得一些成果。解放后,茹志鵑是“十七年”文壇上影響較大的一個,成名作百合花。作協(xié)專門舉辦過茹志鵑作品討論會。但是無論作者本人還是評論者,基本上都持中性立場,即使在探討作家藝術個性成因時,也極少從“女性創(chuàng)作”的角度思考問題?!拔母铩睍r期,文壇遭遇空前浩劫,根本談不上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研究女性文學的興盛 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在經歷文革十年后走向它的興盛期。一時間人類壓抑多年的思想被放飛,大量的作家作品不斷涌現(xiàn)。

22、女性文學也尤為興盛。女作家們開始關注女性自身問題,描繪女性所擁有的兩個世界即外部世界和女性自我世界。 張潔在文革結束后步入文壇。其作品沉重的翅膀是圍繞經濟體制改革問題寫的一部關注社會問題的小說;在此之后的一階段,張潔主要致力于愛情、婚姻視野下的女性命運思考,作品有祖母綠七巧板方舟等;在90年代初的作品日子、紅蘑菇、上火、她吸的是帶薄荷味的煙等則不僅關注女性生活、女性情感,而且將男性社會的種種卑劣與丑陋的行徑無情地暴露出來,以消解男性中心話語,從而為女性贏得尊嚴與權利。 堪容的一部人到中年闡釋了文革后職業(yè)女性所肩負的工作和家庭雙重壓力。后期褪色的信、錯!錯!錯、楊月月與薩特之研究、懶得離婚等則是

23、強調愛情的現(xiàn)實性,堪容總是力圖規(guī)勸主人公們要正視現(xiàn)實,而不要把愛情詩意化,要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作品深刻地顯示了女性的生存與情感困境。 張潔與堪容的女性作品是解放后最初顯露女性主義意識的作品,表現(xiàn)出了女作家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問題的最初探索。 王安憶的文學作品一直都在著力刻畫女性形象,關注女性問題,用她的性靈和女性獨特的感受去描繪各類女性。 王安憶早期的“雯雯系列”較為真切地表現(xiàn)了女知青在插隊及返城以后的經歷與心理情感方面的變化,構筑了一幅純美的女性世界。1984年以后,王安憶的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境界,以較為深刻的視角更多地關照社會、人與情感,她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小鮑莊是“尋根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24、之后的“三戀”一荒山之戀、小城之戀和錦繡谷之戀,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感性的筆觸來描繪女性的私人生活,這是女性作家文革后首次坦然地創(chuàng)作以性愛題材為主的小說。性愛題材的出現(xiàn)沖擊著中國婦女傳統(tǒng)的文化心理結構。 從王安憶塑造的女性形象上看,她所關心的女性不再是社會生活中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而是比張潔和堪容更深入一層,將視角放在女性自身,包括女性自身的內在意識和私生活等方面,作家以女性視角從女性自身來反映女性問題。 九十年代成名的女作家群有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一是以陳染、林白為代表的被認為是具有典型女性主義特征的個人化、私語化傾向。她們從性別自覺過渡到了話語自覺,被認為是中國文學中反傳統(tǒng)的代表。這種反男性

25、經驗寫作的真正“女性敘事”,被看作是法國埃萊娜西蘇“軀體寫作”理論(“女性寫作”)在中國的體現(xiàn)。她們的作品清一色以女人為主,寫女人自身。陳染的作品嘴唇里的陽光、在禁中守望、私人生活等描寫了女人的種種私生活;林白的守望空心歲月、子彈穿過蘋果、回廊之椅等小說則寫女性同性戀、自戀、戀父等近似病態(tài)的女性內心世界,作者對此直言不諱,將私生活撕碎給讀者看。一個人的戰(zhàn)爭更是把一個女人的成長歷程中個別的東西渲染到極致。 陳染和林白等女性作家將目光投向更私人化的女性世界,將女性文學引入女性的私人空間,在作品中注入對自我身邊瑣事的咀嚼,更能突出女性特點,以女性的角度去抒寫女性的個人世界,完全突出女性寫作的個性。

26、二是以徐坤為代表的解構性女性寫作。徐坤放棄了對女性身體的熱愛與自戀,而是將視角轉向男性世界,用解構男權社會的敘事來彰顯女性主義。白話、斯人、狗日的足球、廚房中,作家通過日常生活來體察男權社會的強悍與冷酷,于不經意間揭穿男女平等的真相,暴露男性主流社會的內幕。徐坤的女性文學不同之處就在于她并不直接弘揚女性,而是在解構男權社會的同時暴露身為女性的脆弱和無力反抗。 其他女性作家像張欣、畢淑敏等更側重地通過現(xiàn)實生活來反照女性世界的困惑與無奈。還有鐵凝玫瑰門、池莉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等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寫自己所關注女性生活的一個層面。 如此多的女性作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女性世界的理解和關注,大力推

27、動了女性寫作的發(fā)展壯大。中國的女性寫作是在沒有類似西方女權運動的情況,女性作家處于自我的性別意識和關注弱勢群體的責任感,依據(jù)中國現(xiàn)存的女性問題自覺地走向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從而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的發(fā)展階段,即本土化過程 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思潮傳人中國。此時中國女性的性別意識正從“男女都一樣”的政治話語遮蔽下蘇醒,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提供的批判男權秩序及文化的立場和方法,正與這種蘇醒相契和,因而對中國的女性書寫產生了極大影響。 在歷經30多年的理論研究中,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譯介引進”、“批評實踐勃興”及“研究深化”三個階段

28、。一、“譯介引進階段 西方女性主義批評被引介入中國,大致經過了兩個時期。 1第一時期:1980年前后,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思潮由國內一些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者在譯介國外文學時介紹到中國。 1981年,朱虹在世界文學第4期上發(fā)表序一文,較早地介紹了美國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婦女文學”。1986年,法國女性主義批評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的中文版在中國出版,這部著作因其所具有的理論原創(chuàng)性、體系性及較大的影響力,被看作是西方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的一個轉折點。l980年至1987年間,雖然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但作為一種批評范式,西方的女性主義理論開始陸續(xù)被譯介進中國,如黃梅的女人與小說(浙江文藝出版社,

29、1980年6月)等。 這期間,國內一些權威性學術期刊陸續(xù)刊發(fā)對此類文論的介紹和評述的文章,如文學評論等,加快了對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引介的步伐。一些學者編譯的西方女性主義理論文集、匯編的女權主義文學批評論文集以及出版的一些相關學術論著,如張京媛的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等等,都曾通過積極地譯介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動態(tài),為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引介者還介紹了女性主義批評研究對自身缺陷的反思與對未來的展望,對該批評理論研究在中國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第二時期:1988年前后進人到第二個引介活躍和深化階段。相對而言,這一時期

30、的引介更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更注重學科性和可操作性的兼容。二、“批評實踐勃興”階段 從20世紀90年代之后,國內學界不再滿足于對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翻譯介紹,而是積極地將相關的批評理論運用于對中國新時期女作家作品的解讀,進入到一個從“拿來主義”到“為我所用”的批評實踐的勃興期。其批評視角主要來源于女性主義批評所提供的性別視角和重讀策略,這一批評實踐使得中國的女性文學開始被視為具有獨特價值的學術考察對象。同時,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方法為中國當代“女性寫作”的構建提供了一種有力的工具,拓寬了中國女性文學的批評研究視野,研究成果日漸豐富。如1989年出版的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xiàn)代婦女文學研究、“娜拉”

31、言說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心路紀程(劉思謙,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 )、邊緣敘事20世紀中國女性小說個案批評(徐岱,學林出版社, 2002)等三、“研究深化”階段 經過20多年的積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進入到研究的深化期,成為當代文學批評研究中一支重要的流脈,涌現(xiàn)出一大批專家學者。這些學者大多供職于高等學?;蚩蒲袡C構,通過將女性主義批評的相關概念、流派、方法等引入,啟發(fā)和帶動了一批批年輕學者。再者,一些專門的學術團體和組織機構也在許多高校成立,如1987年由李小江發(fā)起在鄭州大學成立的中國大陸高校第一個婦女研究中心。目前,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10多所高校均成立了婦女研究或性別研究文化性質的機構,一些高校還開展了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活動、立項研究等等。這些均為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的深入發(fā)展研究提供了保障。5、對女性主義批評的評價主要貢獻:1、從性別角度探討社會文化的構成,反對性別上的本質主義,使人們重新認識了女性和女性文學。2、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擴大了批評的范圍,將性別、社會性別、種族、階級、話語、權利、文學經典書目的建立等問題全面引入到文學批評中,使文學批評走出學院派的狹窄天地,直接面對各種社會實際問題,以一種介入社會的姿態(tài)成為改造社會的一股力量。3、促成了批評理論向多元化發(fā)展。女性主義批評家以多種身份,關注和探討文學批評的多重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