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修二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含答案)_第1頁
高中歷史選修二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含答案)_第2頁
高中歷史選修二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含答案)_第3頁
高中歷史選修二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含答案)_第4頁
高中歷史選修二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世紀教育網 精品試卷第 PAGE 2 頁 (共 NUMPAGES 2 頁)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建議用時:30分鐘 滿分:50分)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煙葉、玉 HYPERLINK 米和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傳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馬、牛、驢等動物,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則隨著歐洲移民一起進人美洲。這說明A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文明交流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C新航路開辟帶來經濟繁榮 D農作物種植不受地域影響【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后, HYPERLINK 煙葉、馬鈴薯等物種傳入歐洲,而水稻等作物和先進的生產方式,傳入美洲

2、,由此可見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文明交流,答案為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與材料時間矛盾,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經濟繁榮問題,C排除。根據常識農作物種植不受地域影響顯然是錯誤的,排除D。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玉米和馬鈴薯傳人 HYPERLINK 歐洲后,最初只是種植在庭院中作為觀賞植物;16世紀末,馬鈴薯作為糧食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17世紀,玉米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這表明當時21A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B歐洲人追求閑情舒適的田園生活C物種傳播改變了歐洲經濟作物種植D物種傳入豐富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答案】D【解析】從材料可以看 HYPERLINK 出,玉米和馬鈴薯傳到

3、歐洲以后,改變了歐洲人的食物結構,故選D;材料并不是強調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而是強調農作物在歐洲的傳播對歐洲飲食結構的影響,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都是糧食作物,而不是經濟作物,排除C。3有學者指出:作為對 HYPERLINK 人類最重要獻禮之一的馬鈴薯,最初其實是頗低賤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資者青睞。一系列的戰(zhàn)爭、饑荒替馬鈴薯打入歐洲,打開了一個更大更長久的開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馬鈴薯原產于美洲馬鈴薯由葡萄牙人帶回歐洲馬鈴薯的“發(fā)現”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馬鈴薯等作物的傳播一定意義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鏈接ABCD【答案】C【解析】馬鈴薯原產于美洲,是在新航路開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到歐洲

4、的,這種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明鏈接的方式,故選C而排除含有的選項。21cnjy4到了18世紀,在亞歐人的 HYPERLINK 飲食中,玉米和馬鈴薯的比重大大提高。從西歐到中國的土地上,美洲的豆類提供了蛋白質,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維生素,并使飲食有滋有味?;ㄉ头言跂|南亞熱帶的土地上瘋長,以豐厚的產出支撐著眾多的人口。這一現象從根本上反映了【來源:21世紀教育網】A新航路開辟后“商業(yè)革命”方興未艾 B世界市場最終形成C經濟交流改變了亞歐的社會生活 D經濟全球化進入高潮【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 HYPERLINK 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題干中反映的是18世紀歐亞人們

5、物質生活的豐富和商品交流的廣泛,逐漸在改變著歐亞人民的生活,所以符合題意的是C項,A項不是“根本上”的體現,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是在20世紀初,排除B項,D項中的“經濟全球化高潮”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21世紀*教育網5通過古代“絲綢之路”運往 HYPERLINK 世界各地的中國瓷器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適合不同階層人們使用;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等高產作物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材料主要驗證了絲綢之路在( )【來源:21cnj*y.co*m】A社會史觀下人民生活更加豐富B近代化史觀下中國社會日益進步C整體史觀下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D文明史觀下不同文明間激烈碰撞【答案】A【解析】

6、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 HYPERLINK 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材料信息“形式多樣,適合不同階層人們使用;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等高產作物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等反映了社會史觀視角下的物質生活,故A項正確;近代史是從現代化角度出發(fā),故B錯誤;整體史觀是從全球視角出發(fā),故C錯誤;文明史觀是文明角度,故D項錯誤。6下面是外來植物傳入中國簡況表。這些物種的傳入是A西方工業(yè)革命的產物B明清政府對外政策的結果C新航路開辟的客觀影響D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表現【答案】C【解析】玉米、花生、煙草 HYPERLINK 和紅薯等植物原產地是美洲,新航路開辟

7、后開始向外傳播,所以這些植物傳入中國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因此C正確,ABD排除。21*cnjy*com7下表是我國部分地區(qū)最早種植甘薯時間表,這說明當時我國A甘薯種植已經比較廣泛B甘薯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C與美洲的經濟交往頻繁D已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答案】A【解析】從最早種植甘薯的地區(qū)看出,甘薯種植已經比較廣泛,故選A項;B、C、D三項均與材料無關,排除?!景鏅嗨校?1教育】816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來新的味道,頗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胡椒”。據此可以推論21教育名師原創(chuàng)作品A西班牙從此崛起并成為殖民強國 B新航路促進歐美之間的商品流通C殖民活動沖擊了美洲的飲食傳

8、統(tǒng) D胡椒生產是美洲的唯一經濟支柱【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6世紀美洲歐洲飲食”等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促進歐美之間商品流通,因此美洲的商品出現在歐洲市場上,故B項正確。ACD三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www-2-1-cnjy-com9有學者認為,明末以來,美洲 HYPERLINK 的豆類、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國、東南亞的廣大亞洲地區(qū)傳播,以其豐厚的產出和充足的營養(yǎng)支撐著眾多的人口,打破了傳統(tǒng)的糧食結構。他把這些現象稱為“餐桌革命”?!安妥栏锩背霈F的主要原因是2-1-c-n-j-yA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B工業(yè)革命的開展C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D亞洲人口的

9、膨脹【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業(yè) HYPERLINK 革命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商貿中心的轉移、商品種類的增多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材料“美洲的豆類、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國、東南亞的廣大亞洲地區(qū)傳播”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C選項符合題意;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是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后,A選項排除;工業(yè)革命的開展的說法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亞洲人口的膨脹并不會導致農作物的種類增加和世界范圍內擴散,D選項排除?!境鎏帲?1教育名師】1016世紀伊始,隨著新航 HYPERLINK 路開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等地生根發(fā)芽。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新物種來到美洲。

10、下列物種屬于歐洲人帶入美洲的是21*cnjy*comA小麥、檸檬、牛、馬B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馬D馬鈴薯、番茄、花生、葡萄【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 HYPERLINK 識可知,隨著新航路開辟,歐洲殖民者把小麥、檸檬、牛、馬等從歐亞大陸帶入美洲,A項正確;玉米、馬鈴薯、番茄原產美洲,故B、C、D三項錯誤。故選A。材料解析題(共1大題,滿分20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紀末至 HYPERLINK 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糧食作物玉米、馬鈴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之后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傳的同

11、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主要有:糧食類的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的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的黃瓜、甜瓜、豌豆;經濟類的甘蔗等。除農作物外,歐洲移民還把牛、驢、騾、馬、豬、羊、雞等畜禽傳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摘編自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經濟與社會生活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 HYPERLINK 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與東北地區(qū)。但是,僅以這些地區(qū)生產的食糧,猶不足維持明代中葉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開始,有許多新的食糧作物引進中國,最為重要者為甘薯與玉米。甘薯“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初入中國時,地方官員當作歉收時的救荒糧,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兩者皆富于淀粉

12、,可充主食,以補稻米與麥類之不足。且不拘土壤與地形,或可在山地種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將過去認為無法使用的土地,一變?yōu)檗r田。因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變,邊緣土地的植被改變,也嚴重地改變了地貌與生態(tài)。摘編自許倬云著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材料三 考古材料證明,玉米最早是 HYPERLINK 在美洲培育出的。哥倫布將這種“奇異的谷物”帶回歐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傳播,成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紀中葉,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紀80年代在黃金海岸和達荷美之間的地區(qū)得到廣泛種植,17世紀末18世紀初傳入南歐地區(qū)。16世紀中葉玉米傳入中國,清嘉慶年間大面積種植,到鴉片戰(zhàn)爭前已在中國大部分地

13、區(qū)引種而居雜糧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進與大面積種植,大大緩解了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中國因人口大幅度增長而帶來的巨大糧食壓力。歷史學家評述玉米在世界傳播的意義時說,“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21教育網摘編自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并說明16世紀以來物種傳播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傳入中國并得以廣泛種植的原因,簡析其對明清社會經濟的影響。(3)概括玉米在200年內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歷史背景;歷史學家為什么說玉米在世界的傳播“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答案】(1)特點: HYPERLINK 種

14、類多:糧食類、果蔬類、經濟作物類、畜禽類;范圍廣:涉及歐亞非美;以食物為主:糧食類、果蔬類、經濟類、水果類、畜禽類。雙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種的外傳,也有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2)原因:新航路 HYPERLINK 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中國人地矛盾突出;高產且不拘土壤與地形。影響:積極:擴大了耕地面積,緩解了人地矛盾;豐富了食品資源,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提高了抗饑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消極:過度的墾荒造田,也導致水土流失(3)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移民,世界不同地區(qū)聯系加強;改變了歐亞非大陸的糧食生產結構,緩解了糧食供應的壓力,促進了社會經濟

15、發(fā)展?!窘馕觥浚?)特 HYPERLINK 點:依據材料一“原產于美洲的糧食作物玉米、馬鈴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美洲作物外傳的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等信息從種類多、范圍廣、以食物為主以及雙向交流等歸納回答。(2)原因:依據材料二“明代開始 HYPERLINK ,有許多新的食糧作物引進中國,最為重要者為甘薯與玉米”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早期殖民擴張;依據材料二“僅以這些地區(qū)生產的食糧,猶不足維持明代中葉以后增加的人口”可知中國人地矛盾突出;依據材料二“且不拘土壤與地形,或可在山地種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可知高產且不拘土壤與地形。影響:依據材料從積極和消極的角度分析回答,積極的角度依據材料二“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地方官員當作歉收時的救荒糧”等信息和所學從擴大了耕地面積、緩解了人地矛盾、豐富了食品資源、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提高了抗饑荒能力以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等回答。消極視角依據材料二“因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變,邊緣土地的植被改變,也嚴重地改變了地貌與生態(tài)”的信息可知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