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柏禪門開悟詩二百首_第1頁
杜松柏禪門開悟詩二百首_第2頁
杜松柏禪門開悟詩二百首_第3頁
杜松柏禪門開悟詩二百首_第4頁
杜松柏禪門開悟詩二百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1/121禪門開悟詩二百首 杜松柏 著前 言無眼無口,如何會取?聲色二字,如何透得?如何是解脫?如何是凈土?如何謂如如佛?踢倒凈瓶何意?慈善解脫,如何同行?臨濟戳地三下,噓了一噓,何意?第一章 禪宗的證悟詩 禪祖師的證悟詩不同于詩人,往往終其一生僅有一首者,同時也與哲學家隱約仿佛之言不同,沒有修持開悟的功夫,往往是迷離仿佛。 神秀和尚和六祖的詩,雖不是開悟詩,但卻表示他們差不多觀念的詩,是禪宗以詩寓道的起源。神秀示法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六祖示法詩菩提本無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洞山開悟詩切忌從他見,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

2、,我今不是渠。應須憑么會,方得契如如。 洞山是曹洞宗的開派祖師,他的弟子叫曹山,合起來叫做曹洞宗。 洞山有天渡過一條小河,當他過河時,太陽照到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影在水面上,他突然回頭一看,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水面上,因此他突然開悟了。而作此詩。 詩表面上是寫它與影子的關系,實是對求道的一個發(fā)見。一是講悟道是向自己求,不能向其他人去求,二是講道無所不在,看了自己的影子都能夠開悟,表示道無時無地不在。香嚴智閑開悟詩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有一天,香嚴智閑整理牧園,突然拿了塊瓦片隨手打在竹子上,聽到瓦裂了,因此開悟了。靈云志勤三

3、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現(xiàn)在更不疑。 有一天,靈云志勤看到桃樹開花而悟道,就寫下這首詩表示他的悟境。覺海法因庵主巖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靈云才一見,回首舞三臺。 有一天,他師父舉出靈云桃花悟道的公案來討論,因此他就悟道了,悟道后他就作了這首詩。何山守旬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饒君更有遮天網(wǎng),透得牢關即便休。 他也是借靈云和尚桃花悟道的詩而開悟的。而后作此詩。越山師鼐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終生眼豁開。方信一般年事遠,不從蔥嶺帶今后。 當時有一位閩王,有一天請他去吃齋,他赴約到了樓上的時候,太陽照在他身上,因此他就開悟了。而后作此詩。昭覺克勤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

4、醉扶歸。青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他是聽一首艷詩談戀愛一樣的詩而悟道的。詩云:頻呼小玉元無事,只為檀郎認得聲。 前兩句表示他曾經(jīng)到了悟道的境地,就看起來是從小姐的閨房里面戀愛成功回來一樣的。道一定是什么也不能講,就看起來青年一段風流事一樣的,沒方法告訴人。神照本如處處逢歸路,頭頭達家鄉(xiāng)。本來現(xiàn)成事,為必待考慮。 神照和尚的法號叫做“本如”,有一天去請教一個和尚,和尚沒頭腦的答他一句話講:“你確實是本如”。因此他突然開悟了,因而作此詩。楚安方禪師沔水江心喚一聲,現(xiàn)在方得契終生。多年相不重相見,千圣同歸一路行。 有一天,他搭渡船過河時,他老師用鄉(xiāng)音大吼一聲“那”,他聽到后突然開悟了,因此作

5、此詩。五祖法演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呆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有一天,他向白云和尚請教南泉和尚講的一個公案,即天上摩尼的一個珠子是如何樣取得的,白云和尚就叱責他,因此他恍然大悟,而作此詩。 佛性自己本來就有,向那個求,向那個求,向那個問,向那個問,看起來田地一樣本來是我的。 悟道的情況,道本來是不可見的,就看起來風一樣,因竹和松樹的搖動,才明白有風的存在。龍門清遠刀刀林鳥啼,被衣終夜坐。撥火悟終生,窮神歸破墮。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念之永不忘,門開少人過。 有一天晚上,他在烤火,不久火滅了,拿一把火鉗在灰里撥,就有了火苗,因此他就去看傳燈錄,因為傳燈錄上有一個公案談到破灶墮

6、和尚的因緣,他就因此開悟了,這是因公案而開悟的例子,而后作了此詩。 破墮和尚公案:有一天,破墮和尚聽講有座廟專門靈,殿中安放了一個灶相當靈驗,他到里面去后,就拿棍子在灶上打了三下,后灶就垮掉了,有個人出來拜謝道:“多謝你替我講法,使我開悟?!钡诙?蘇東坡與黃山谷的寓禪詞 東坡作南歌子,在嘲弄大通禪師,冷齋夜話云: 東坡守鈔票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謁大通禪師,大通慍形于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 這一惡作劇的詞,完全是以禪理為內(nèi)容: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卻悉彌勒下生遲,不見夫人三五,青年時。 解講: 昔有嫂子,供養(yǎng)一庵主,經(jīng)二

7、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憑么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嚴,三冬無暖氣?!迸优e示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yǎng)得那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東坡似用這一夫人公案,隱喻大通禪師這一嗔怒,當為禪門的夫人子所非。 東坡這首南歌子,盡管辯才無礙,但未免予人以胡鬧的不良觀感,至于下面兩闋如夢令,則確實系以詞寓禪: 其一水垢何曾恩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其二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解講: 這是借入浴的俗諦,寓超俗的禪境,水代表潔靜,垢代表污濁,在禪的最高境地言,是不分動靜和

8、潔垢的。到了這種境地之后,因此是不受污染的“道人”,自然用不著擦背人用力去垢了。 東坡在第二首詞中,力勉求道的人,要如入浴的人一樣,努力去垢,洗去污垢,而臻圣潔的地步,以便度人悟人。 黃山谷有和東坡贈大通禪師之作,惟所贈之對象不同,其南歌子第二闋云:萬里滄江月,波清講向誰?頂門須更下金槌。只恐風驚草動,又生疑。金雁斜汝頰,青螺淺畫眉。庖丁有底下刀遲。直要人牛無際,是休時。 解講: 假如做到了牧牛公案里所講的境地人牛無跡,那便是大休大歇的時候,便是功位齊泯,入涅般的最后關頭了。 下面一闋,是山谷點竄禪人的頌古詩而成,這闋訴衰情云:一波才動萬波隨,蓑衣一鉤(釣)絲,錦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

9、,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解講: 有段公案: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 仍以鉤魚比喻求道,“離鉤三寸”,是魚上不上釣的緊要關頭,比擬求道的悟與不悟的嚴峻時刻,船子有歌“頌明”此一“魚”云:有一魚佤偉莫哉,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 審觀其歌,魚乃至道的代表,故可證明;釣魚即求道也,后人詠這一“釣魚人”云: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合坡谷的詞觀之,足證前人不僅以詩寓禪,更以詞寓禪,假如不明

10、禪事禪理,坡谷這類詞,便不知其命意之所在,更不能觀賞了。第三章黃山谷的四首寓禪詞 黃山谷宋代的一代巨家,其歸心禪宗,正如白居易一樣的虔誠,詩中寓禪之作甚多,習氣所及,故以詞寓禪,他在漁家傲詞下自注云:江寒江口阻風,戲效寶寧贊禪師作古漁家傲,王環(huán)中云:盧山中人頗欲得之,試思索,始記四篇。 山谷之詞如下: 萬水千山來此土, 本提心印傳梁武。 對朕者誰渾不顧, 成死語, 江頭暗折長蘆渡。 面壁九年看二祖, 一花五葉親分付, 只履提歸蔥嶺去, 君知否? 分明忘卻來時路。 這闋詞是完全包括菩提達摩一生的事跡而成,達摩來華,建立了禪宗,成為中華初祖,相傳先見梁武帝,講法不契,遂渡江至嵩山。蓋欲以破梁武帝的

11、名相執(zhí)著,惋惜梁武帝不能領悟,致達摩乃以一毪葦渡江,而至魏。 下面一首詞,則系以靈云見桃花悟道的公案而填成的: 三十年來無孔竅, 幾回得眼還迷照。 一見桃花參學了, 呈法要。 無弦琴上單于調(diào)。 摘葉尋枝虛半老, 拈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曉, 非玄妙。 靈云合破桃花笑。 靈云志勤禪師,因見桃花盛開而悟道,事極玄妙,因而成為公案。然在禪宗的理論上是不違悖的,因“色”“空”一如,體用不異,因此才講,河山并大地,齊露法王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法身)桃花也正能夠顯示道的存在,睹花悟道,是歸于時節(jié)因緣的湊合,(從緣悟達,永無退失)然非偶然之功,因“三十年來尋劍客”。 第三闋則以華亭船子

12、的悟道公案入詞: 億昔藥山生一虎, 華亭船上尋人渡。 散卻夾山拈坐具, 呈見處, 系驢橛上合頭語。 千尺垂絲君看取, 離鉤三寸無生路。 驀口一橈親子父, 猶回憶, 瞎驢喪我兒孫去。 船子德誠禪師,是藥山惟嚴的高弟,氣概如虎,在華亭渡口,查找可渡之人,夾山善會禪師因道吾的開導,自知所悟未徹,因此拈起坐具,解散門徒,向華亭船子呈其所見,可被評,言語合道,不是全然,而有時是系驢的木柱。求道的人,如垂絲千尺的釣魚人,比喻求道人在悟而未悟的緊要關頭,悟則成佛,不悟則喪生失命,永劫沉淪。 船子在夾山擬以言語回答所問之際一木槳把他打下水,免得陷于情識意想和言語道斷的危險中。結(jié)果開悟,因此師徒親如父子,得傳法

13、要。 下一闋詞,則系以古靈神贊禪師的公案和事跡,鋪敘而成: 百丈峰頭開古鏡, 馬駒踏下重蘇醒。 接得古靈心眼凈。 光炯炯, 歷來藏在袈裟影。 好個佛堂佛不圣, 祖師沈醉猶看鏡。 卻與斬新提祖令, 方猛省, 無聲三昧天皇餅。 以上四首詞,真是涉及多方,把禪理、禪典都納入詞中,不明白禪宗的公案和燈史,真不明白山谷這類的詞,意旨何在?內(nèi)容為何?所拈四闋,究其根由,明其奧義,起例發(fā)凡,圖引起研究詞學者的注意和興趣,以免明珠蒙垢,視同草芥,予以放棄不論,則不足以深知古人,而形成巨大的損失。第四章梅花與道情 在見道的高僧哲匠而言,在具有由“色”見“空”的大智慧下,卻認為“河山并大地,齊露法王身”,娛人的花

14、草,卻是至道的露顯。唐僧古梅詩云:火虐風饕水漬根,霜皴雪皺古苔痕;東風未肯隨寒暑,又蘗清香與返魂。 古梅的遭受諸般折磨,正是比喻修道者遭受苦難之多,與修持時刻之久。古梅的“枯死”,也象征著修道人的“大死一回”,把以往的情識意想,修持到蕩然無存的地步,因此“至道”顯露,在時節(jié)因緣的來到下,因此悟道,正如古梅的返魂著花。虛堂智愚禪師: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霽雪滿林無月曬,點燈吹角做黃昏。 比喻常人的禮拜佛祖,只因明白佛祖已超凡入圣,如佛祖也似古梅的不綻花,可能也可不能為人所崇拜頂禮,渡過一般而寂寞的黃昏。虛舟普度的墨梅詩: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清明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5、比喻禪師悟道的時候“當時一片精明事”,但是可敘講的是“悟道”的過程,言語可表敘的部份,而不是道的本體,和那至高的境地,正如畫梅花時,只能描繪梅花的形狀,不能顯示梅花的清香一樣。第五章曹洞禪與五位頌 禪宗傳入中國以后,通過六祖慧能的進展,大約分成兩個支派,一個確實是在湖南的衡山,一個是在江西的馬祖,這兩個地點一時成為禪宗的中心,傳到唐朝的末年就有五大宗派,即所謂曹洞宗、法眼宗、云門宗、溈仰宗、臨濟宗是也。洞山悟本功勛頌詩 其一問:如何是“向”?師曰:得力須忘飽,休糧更不饑。圣主由來法帝堯,御人以禮曲龍腰。有時鬧市頭邊過,至處文明賀圣朝。 “向”也確實是向道的意思。 這是“向”的時期,也確實是叫做

16、正中偏的時期,正中偏確實是本體界已發(fā)生作用,然而我們?nèi)诉€落在偏界,尚未落在正位里面。五位頌之第一: 正中偏的時候,在曹洞宗來講,叫做“全理即事”,在佛陀的一生來講,確實是“發(fā)大心”、“降王宮”、“發(fā)明大事”、“理智初開”,這是修行的第一時期。 其二問:如何是“奉”?師曰:只知朱紫貴,辜負本來人。凈洗濃妝為阿誰?子規(guī)聲里勸人歸。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 象征我們的求道,盡管是通過老師的開悟,通過前人的指點,通過自己的修行,得到了那么一點,然而依舊印象模糊,還沒有得到道的本源,只在不處四處求查找,因此第二個是“奉”的時期,也確實是偏中正的時期。五位頌之第二: 到了偏中正,在佛陀來講,確實是

17、“行大行”、“修苦行”、“造詣入作”、“智開因門”,這是修行的第二時期。 其三問:如何是“功”?師曰:撒手端然坐,白云深處閑??菽净ㄩ_劫處春,倒騎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隱千峰外,月皎風清好日辰。 禪宗里面經(jīng)常有一句話講沒有悟道往常,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等到悟道以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個時候確實是講:“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趁麒麟?!奔从辛松裢ǎ倔w界合而為一,這確實是第三個境地正中來時期。五位頌之第三: 第三時期確實是正中來,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證大果”、“成大覺”,確實是開悟成佛,“透末后門”,“智末果門”。第二個層次是“不滯法身”、“理開體門”,確實是有體有用。 其四問:如何是“共

18、功”?師曰:素粉難沈質(zhì),長安不久居。眾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萬不千差明底事,鷓鴣啼處百花深。 意思確實是講我們在那個時期正是證悟本體以后還要有作為。五位頌之第四: 第四個時期是兼中至,亦即從體起用,在佛祖來講,確實是“裂大網(wǎng)”、“轉(zhuǎn)法輪”、“講法利生”、“理開用門”。 其五問:如何是“功功”?師曰:混然無諱處,此外更何求?頭角才生已不堪,擬心求佛好羞慚。迢迢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三。 意思確實是講不必問什么是佛了,你本身確實是佛了。以上是洞山和尚的五位頌。五位頌之第五: 第五個時期是兼中到,亦即功德圓滿,“歸大處”、“入涅般”、“退藏于密”、“理智還泯”,這是最后的一個境地。曹山本寂

19、五相詩其一白衣須拜相,此事不為奇。積代簪纓者,休言落魄時。 意思是講人人皆能夠成為堯舜,同樣人人皆可成佛,佛的種子是生來具有的,就看起來歷代白衣拜相這件情況一樣,這是修行求佛的第一個時期。其二子時當正位,明正在君臣。未離兜率界,烏雞雪上行。 意思是講修道的人到了那個時期,隱隱約約明白道是什么,明白佛法是什么,看起來烏雞走在雪上,可看出來,然而還不能得道。其三焰里寒冰結(jié),楊花九月飛。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 意思確實是講到了那個境地以后,我們認為一切不可能的情況,都變成可能了,因此講木馬逐風嘶,是到那個境地的時候,所顯示的種種神通。其四王宮初降日,玉兔不能離。未得無功旨,人天何大遲。 意思是講還

20、沒有功德圓滿,救世的時候還不能像佛陀一樣普渡大千世界的眾生,因為無功的意旨,還沒有得到。因此是講還沒有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其五渾然藏理事,朕兆卒難明。威音王未曉,彌勒豈惺惺。 意思是講沒有理和事的分不,也沒什么朕兆,也確實是講完全坐在本體界里面,是威音王和彌勒佛也不明白。這一時期是千圣萬圣所同歸的,到最后皆為本體大全所歸攝之意,這是一個最高的境地,就等于佛“入涅般”的境地。第六章神秀慧能的偈詩 在我國的宗教中,有一最奇妙,最獨特的教派,它確實是禪宗。 神秀和慧能分不作了兩首詩,使禪與詩融合為一體,在中國的詩作和詩學上產(chǎn)生重大的阻礙,如元好問所講:“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睂嵲谑且患鋈?/p>

21、意外的趣事。 禪人以詩來寓寄禪理,詩人以禪理趣納入詩中,進而以禪理來建立詩的創(chuàng)作理論,禪與詩融成了一體,不明白詩,也不足以明禪,不明白禪,也幾乎不能確知禪人寓道的詩篇,也幾乎不能深知以禪論詩的奧妙秘,因此明禪論詩,是談詩論詩的重要課題了。神秀示法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六祖示法詩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神秀:認為萬法實有,萬象不虛,此身是菩提樹,有成佛的心性,此一心性如明鏡朗朗,本來光明,但是蔽于塵根,有種種的污染,而產(chǎn)生了塵根,有種種的污染,而產(chǎn)生了塵垢的蔽障,禪人以加行的愿力,去垢生光,則原本的明潔性體,自然顯露。 慧能:用漸修的功夫,去

22、污除穢,是求道的境地,不是悟道的境地,因此慧能認為神秀未能“發(fā)明大事”,因此另作偈詩,否定了神秀的見解?;勰苁莾A向于萬法皆空的,法體本不是菩提,此是明凈,彼則污染,是不能發(fā)明大事的,因此六祖認為菩提、心性均是假名,法界是“真空”。悟道成道以后,即心即佛,到了這一“絕對境地”的時候,不要修持造作,來去垢去穢,因為“自性”本來清凈,本來就無垢無染。, 神秀: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nèi),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于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 惠能: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

23、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夫君,天人師,佛。第七章達摩只履西歸 禪宗有西天二十八祖,中華六祖的傳法系統(tǒng),菩提達摩是由印度將禪學東傳的重要人物,他在西土是二十八祖,在中華禪宗史上居于初祖的地位。 達摩只覆西歸公案: 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達摩端居而逝,葬熊耳山。后三歲,魏宋云奉使西城回,遇師于蔥嶺,見手攜只覆,翩翩獨逝,云問師何往?師曰:西天去!又謂云:汝主已厭世。云聞之茫然,不師東邁,暨復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莊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壙,惟空棺,一只革覆存焉。五

24、祖演云:祖師遺下一只履,千古萬古播人耳??兆约鐡凶阈?,何曾踏著自家底。 五祖演認為達摩這一“只履西歸”公案,太過轟動了,千古萬古,傳播于禪人的口耳,若視為是祖師的奇跡,以神通視之,以奇特作解釋,假如循著這一方向而游方參請,求悟至道的話,則將無所得,與禪人的本身,沒有關系。東山空云:梁魏山河本太平,無端容此老狐精。九年皮髓分張盡,只履空棺更誑人。 東山空禪師認為達摩九年講法,已傳法事了,而顯此“只履西歸”的空棺神通實乃多余,而且有眩人耳目、欺誑后人的嫌疑,因為達摩的示寂,是舍用歸體的話,自應果位齊泯,為必顯此神通? 可見以往禪人的見解,并不是曲意附和而是各有領悟。這位禪宗的建立者達摩,他的地位

25、,幾與釋迦牟尼相等。第八章牛頭法融融道入禪 法融在牛頭山不建一宗,此一宗都不關南北二宗。牛頭宗的禪學特色,一是融合了道家的思想入于禪學中,二是富有地點色彩,阻礙了以后慧能門下的馬祖,印順法師推許法融為東夏的達摩。 法融的絕觀論,確實是立空虛為道本,以喪我忘情為修持,無心用功為方便,這種意境,是出自莊子,而且富有南方的佛教色彩。 百鳥銜花公案: 隱居在石室時,相傳百鳥銜花來獻。四祖要法融“絕思絕慮”,“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狈ㄈ诘玫絺魇诤?,百鳥便不再銜花獻。 百鳥銜花,成了公案,以后禪師,作了專門多的詩,從不同角度萊表示他們的見解和境地,特選四首極有情趣和有涵蘊的詩如下:雪竇顯牛頭峰頂鎖重云

26、,獨坐寥寥寄此身。百鳥不來春又去,不知誰是到庵人。祖印明一榻蕭然傍翠陰,畫扃松戶冷沉沉。懶融得到平常地,百鳥銜花無處尋。張無盡花落花開百鳥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無尋處,一棹漁蓑寂寞歸。夢庵信寥寥風月臥煙霞,百鳥從茲不獻花。人義盡從貧處盡,世情偏向有鈔票家。 法融初悟道的時候,有圣執(zhí)法執(zhí),即以圣者自居,如是有百鳥銜花的祥瑞。見了四祖道信以后,已“圣凡情泯”,不存圣凡的分不心,不以圣者自居,與常人無異,因此百鳥不知其是圣者,故不銜花獻他了。以上的四首詩,差不多上由這方面立意的。第九章六祖出家 六祖受法辭五祖,遇印宗法師于法性寺,暮夜風揚剎幡,聞兩僧對論,一云風動,一云幡動,往復酬答,曾示契理

27、,祖曰:可容俗流,輒預高論否?直以風幡非動,動自心耳。 印宗聽了六祖的言論,因此為他落發(fā),這段話也成了禪宗的風幡公案。六祖認為“空”與“有”是一體的,“色”“法”是“一如”的,人強加分辨,乃有此對立的名詞,若落在一邊,談空談有,便是錯誤,因此才認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兩僧“心動”。 這則公案,以后的禪師,有專門多的偈詩,表達不同的見解和意境。圓通詩云:不是風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瑯桿?明時不用論公道,自在閑人正眼看。 如兩僧開悟了,就不用再忙碌六祖,以智慧之眼,加以來斷定。草堂清詩道:不是風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絕查找。白云本自無蹤跡,飛落斷崖深更深。 六祖這一段話,更是推動了白云,落入深更深的斷

28、崖,使以后的禪人,無法尋求究竟,得到開悟。自得暉偈詩:是風是幡君莫疑,百草叢中信步歸。王道太平無忌諱,戲蝶流蔦繞樹飛。 現(xiàn)象界的現(xiàn)象,是脫離不了本體的,如同戲蝶流鶯是繞著花樹在飛一樣。 這三首詩,代表三種不同的見解和境地。第十章 曹溪禪一花開五葉 “一花開五葉”,由六祖導出了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臨濟宗、溈仰宗等五宗,到了宋代,臨濟宗大盛,又分楊歧、黃龍兩派,其勢力阻礙了佛教的其他各宗各派,幾乎攝教歸禪,故后世有“中國佛教的特色在禪”的論斷。頌詠六祖得衣缽:祖印明六祖當年不夫君,倩人書壁自涂糊。明明有偈言無物,卻受他家一缽盂。草堂清七百僧中選一個,本來無物便相親。夜傳衣缽曹溪去,鈔票樹開花二

29、月春。西塔黃梅席上數(shù)如麻,句里呈機事可嗟。直是本來無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葛廬覃師資緣會有來由,明鏡非臺語暗投。壞卻少林窮活計,櫓聲搖月過滄州。 一花開五葉,慧能大師光大了達摩所創(chuàng)的禪宗,慧眼識“英雄”的人,卻是五祖弘忍,六祖?zhèn)髌媸降某删停畈欢嗌衔遄嬉l(fā)的第十一章 青原行思圣諦亦不為 青原行思,是六祖的第一代弟子,五宗之曹洞、云門、法眼,確實是出自他這一法系。 青原行思圣諦亦不為公案: 行思往廣東參見六祖慧能,六祖問道:“汝曾作什么來?”行思答道:“圣諦亦不為!”六祖再問:“落何階級?”行思道:“圣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六祖詢間行思修行的通過,在佛法上有世諦、圣諦的分不,世諦是指世俗的理

30、事,圣諦是指圣者所見的真理。行思差不多泯除圣凡的見解,不起作圣人,求佛道的分不心:六祖又問行思,修行到了什么果位到了什么程度?行思既然已泯除了一切的分不心,無圣無凡,自然可不能落在任何有差不觀念的階級上了。也確實是講行思已到了修道的極高境地。丹霞淳禪師以詩頌行思的禪境卓爾難將正眼窺,迥超今古類難齊。苔封古殿無人侍,月鎖蒼梧鳳不棲。 青原行思流傳后世的,是盧陵米價公案,他在青原講法的時候,有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行思答道:盧陵米作么價?這一回真是驚奇極了,以后的禪師,對這一公案,多方體會。黃龍慧南禪師:盧陵米價逐年新,道聽虛傳未必真。大意不須歧路問,高低宜見本來人。長靈卓禪師:盧陵米價播諸方,高

31、唱輕酬力未當。覿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謾猜量。三祖宗禪師:盧陵米價知不知?合下相酬兩莫虧。君信入廛空返者,到頭只是愛廉價。 青原盡管開立了禪宗三大派,但在禪學上沒有流傳專門多東西,只有這則公案,長遠地在傳誦和爭論。第十二章 南岳懷讓 講似一物即不中 南岳懷讓,由六祖的機緣,而入禪門,門下出馬祖禪師,成為臨濟宗和溈仰宗的開派首領。 講似一物即不中公案: 直詣曹溪參六祖: 祖問:什么處來? 曰:嵩山來! 祖曰:什么物?憑么來? 曰:講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還可修證否? 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蹋殺天下人,并

32、在汝心,不須速講。 師豁然契會,執(zhí)侍左右,一十五載,唐先天二年,始往南岳,居般若寺。 佛印玄禪師即是以偈詩頌明不污染之意:玉在池中蓮出水,污染不能絕方比。大伙兒如是若承當,洞庭一夜秋風起。 佛國白禪師則頌明“講似一物即不中”:嵩頂來來憑么來,不中一物早塵埃。便歸南岳磨磚片,照得馬子追風回。 保寧勇禪師的頌詩,則系以整個公案意義的頌明為內(nèi)容:戴角擎頭與么來,鐵圍山岳盡沖開。閻浮踏殺人許多,驀鼻深云拽不回。第十三章 神會與五更轉(zhuǎn) 禪宗燈史記:因此自傳心印,演化東都,定其宗旨,南能北秀,自神會現(xiàn)揚,曹溪一枝,始芳宇宙。 (神會)如此一個重要的人物,后來研究禪宗史的人都往往忽略了他,卻是兩個無名的和尚

33、(行思與懷讓),依靠后輩的勢力,成為禪宗的正統(tǒng),這是歷史上一件最不公平的事。 五更轉(zhuǎn)詩偈:一更初,涅般城里見真如。妄想是空非有實,不言未有不言無。非垢凈,離空虛。莫作意,入無余。了性即知當解脫,何勞端坐作功夫。 全詩在頌講: (一)反對打坐禪定,住心看凈,故云何勞端坐作功夫。 (二)主張無念入道,故云:莫作意,又云:了性即知當解脫。 (三)頌明道體的性質(zhì),是非有非空,非凈非垢。第十四章 永嘉玄覺的證道歌 證道歌是七言哲理中獨有的長詩,不但深寓禪理,而且文采斐然。 永嘉玄覺大師至曹溪,得六祖的印可,有一宿覺之號,景德傳燈錄記: 玄覺初到,振錫攜瓶,繞六祖慧能三匝,卓然而立。 祖曰:夫沙門者,具三

34、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 師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祖曰:如是如是。 於時大眾無不愕然,師方具威儀參禮,須臾告辭。 祖曰:返太速乎? 師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 祖曰:誰知非動? 師曰:仁者自生分不。 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 師曰:無生豈有意耶? 祖曰:無意誰當分不? 師曰:分不亦非意。 祖嘆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矣。 證道歌的內(nèi)容,包涵甚廣,有佛理、有禪見,有求道的要訣,有禪宗的燈史,全詩以個人的徹悟經(jīng)驗而對修道人提出勸講的。證道歌: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

35、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云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yè)。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入深山,住蘭若,岑幽邃長松下。優(yōu)游靜坐野僧家,閑寂安居實蕭灑。覺則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xiàn)中,一顆圓珠非內(nèi)外。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震法雷,擊法鼓,布慈

36、云兮灑甘露。龍象蹴蹈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穩(wěn)。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歷江海,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后人得道何窮教。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講。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大象不游于兔徑,大悟不拘于小節(jié)。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證道歌確實是禪家詩作中的珍寶,于禪理禪境,揭露最多,有注本流傳,可一索而窺

37、全貘?!按笄辰绾V袧a,一切圣賢如電拂”。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并不是突現(xiàn)突滅的海中漚,而是寓道不朽之作。第十五章 石頭希遷與參同契 在禪家詩中,有一首聞名的五言古體寓道詩,那確實是石頭希遷的參同契了?!皡ⅰ笔菂⒉畈积R,“同”是齊同指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與那齊同的本體界,同契妙道,在題目上已顯示了“事理一如”的佛理,也與莊子以不齊為齊的齊物思想,有脈絡相通之外,更證明了禪宗是中華文化胎育下的產(chǎn)物。參同契: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執(zhí)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囟嗌妫粻栆牢蛔?。色本殊質(zhì)象,聲元異樂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四大性自

38、復,如子得其母?;馃犸L動搖,水濕地牢固。眼色耳音聲,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葉分布。本末須歸宗,尊卑用其語。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背地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后步。萬物自有功,當言用及處。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guī)矩。觸目可不能道,運足焉知路。進步非近遠,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最后石頭總結(jié)全詩道:“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告誡求道而“參玄”的禪人,要把握時刻,勿虛度光陰。這首參同契,寓道高深,為以后的曹洞宗禪學的全然,值得重視和研究。第十六章 馬祖磨磚作鏡 禪宗的迅速傳布,慧能大師以后,要算馬祖道一了。他容貌甚為奇異,舌頭伸長了能夠超過鼻

39、頭,腳心有兩個輪形的花紋,“牛行虎視”,氣概非凡。 師(懷讓)知(馬祖)道一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么?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磚作么?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耶?師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師曰: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 禪師認為打車不對,打牛也不對,因為御車駕車的是趕車人,悟道的全然是在求道者的心上。馬祖道一通過懷讓的傳授,悟出了“即心即佛”的道理當下直指自心,見性成佛。 于這公案,有表示不同見解的頌詩:汾陽昭磨磚作鏡慕同音,來問分明示本心。才喚木人回面指,犁牛耕出古黃金。佛印元磨磚作鏡不為難,忽地生光照大千

40、??靶ψU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笑翁堪車牛腦后痛加鞭,棄卻黃金抱碌磚。逐惡隨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錯流傳。 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公案: 僧問云:和尚(馬祖)什么緣故講即心即佛?祖曰:為止小兒啼!僧曰:啼止后如何?祖曰:非心非佛! “即心即佛”佛在已心,然執(zhí)此以為即是“究竟”,則此語如止小兒啼的黃葉騙人的話:但是禪人如小兒般真正的信了,因而開悟,則明白“大道難名”,悟道以后,才明白“道”不是心,不是佛,不可講,不可講,這是詩中“即非心佛”所用的典故。第十七章 百丈懷海與野狐參禪 百丈懷海為馬祖門下三位杰出的禪門人物,尤其是百丈懷海,建立了有名的百丈清規(guī),使以后禪師的修持,有了可依循的規(guī)

41、范,他自己更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使禪門從日常生活上更中國化,更世俗化,入世而又出世,才能渡過唐武宗會昌年音毀佛的法難。 僧侶在印度是貴族階級之一,不需要耕作生產(chǎn);在佛教的教義上,禁止殺生,殺生會落入因果輪回的果報之中,在耕作的時候,自然會無意之中殺傷潛存在泥土之中的蟲蟻,故僧人不耕作。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承受了這一規(guī)律,到了六祖,他以舂米勞作入道,到了百丈懷海,才正式將勞作生產(chǎn),列入清規(guī)之內(nèi),置有“十務”每人各有職司,使禪宗的門徒,置身于世俗生活營求之中,故會昌法難的時候,其他各宗的佛門弟子被迫還俗了,禪宗一派卻因為生活已世俗化,故未受重大的阻礙。追源溯始,應歸功于百丈。 百丈懷海,追隨

42、馬祖大師,得法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大雄山,因住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在他講法時,發(fā)生了野狐參禪的故事,后成為禪門分案: 師(百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隨眾聽法,一日,眾退,唯老人不去。師問: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qū)W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zhuǎn)語,貴脫野狐身。師曰:汝問!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禮曰:某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律送。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后送亡僧。大眾聚議,一眾皆安,涅般堂又無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師領眾至山后巖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這一

43、公案,雖近神話,然宗門中人無不篤信,故流播叢林,頌詩達五十余首,特選數(shù)首:其一語路分明在,憑君認真看。和雨西風急,近火轉(zhuǎn)加寒。其二萬丈洪巖倚碧空,人間有路不能通。奈何一點云無礙,舒卷縱橫疾似風。其三臨機只為語偏枯,五百生來墮野狐。姹女已歸霄漢去,呆郎猶自守寒爐。 這則野狐參禪公案,至少顯示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野狐可成道:因果循環(huán)是存在的,因此答錯了話,才墮五百年野狐身,教人求道,不可不慎;至于不落因果,不昧因果,后果何以差不如此之大?則非百丈和野狐老人等身歷其境的人所可解答。第十八章 南泉斬貓 師(南泉普愿禪師)因東西兩堂各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已。眾無對,師

44、便斬之。趙州(從諗禪師)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趙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師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 從諗禪師:草鞋是用來“行道”走路的,當穿在腳上,不當放在頭上,放頭上表倒反之意,寓南泉所問之話,是“道不得”,這種“自性”境地,是不可講,不可講,“言語道斷”的。這則公案顯示出: (一)南泉的修持已不落果報,因此坦然行之。 (二)是南泉不相信果報。 (三)是南泉明白果報,但因勸化眾僧,不惜冒著落入果報的危險而斬貓。綠雨蕉禪師詩:誓掃匈奴不顧身,三千貂錦喪邊塵。悲傷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胡安國詩:手握天地殺活機,縱橫設施在臨時。滿堂兔馬非龍象,大用堂堂總不知。佛心才禪師詩:草鞋頭戴與誰論?四

45、海無風浪自平。解道曲終人不知,江頭贏得數(shù)峰青。 由此公案,可見禪師們是互逞機鋒,隨時在比較禪見的高下,不是用言語解講,而是用動作象征,借詩句顯示。第十九章 王老師與牧牛頌詩 王老師南泉普愿的牧牛公案,對禪師的修持,發(fā)生專門大的阻礙,不但形成頌古詩,而且繪成牧牛圖,牧牛的意義確實是養(yǎng)心悟道。 (南泉普愿)上堂曰:王老師自小養(yǎng)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不如隨分納些些,總不見得。 牧牛喻養(yǎng)攝心性,溪東、西喻色界、空界,執(zhí)色執(zhí)空,以求悟道,未免功夫不到家,起分不心,以為色界是幻象,空界是真實,一邊是凡,一邊是圣,都有偏差,不起分不心,平常心合道。 長慶懶

46、安的領悟,得力于此公案: 師(懶安)即造百丈(懷海),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騎牛覓牛。師曰:識得后如何?曰:如人騎牛至家。師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執(zhí)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石鞏惠藏禪師,一日廚中作務次,馬祖見而問曰:作什么?鞏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鞏曰:一回入草去,把鼻拽今后。祖曰:子真解牧牛。 普明禪師分成十個調(diào)伏的時期,由未牧至只泯,各以頌詩,宣明各時期的意境:未牧第一猙獰頭角恣咆哮,奔跑溪山路轉(zhuǎn)遙。一片黑云橫谷口,誰知步步犯佳苗。初調(diào)第二我有芒繩驀鼻穿,一回奔競痛加鞭。從來劣性難調(diào)制,猶得山童盡力牽。受制第三漸調(diào)漸伏息奔馳,

47、渡水穿云步步隨。手把芒繩無少緩,牧童終日自忘疲?;厥椎谒娜站霉ι钍嫁D(zhuǎn)頭,顛狂心力漸調(diào)柔。山童未肯全相許,猶把芒繩且系留。馴伏第五綠楊陰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無礙第六露地安眠意自知,不勞鞭策永無拘。山童穩(wěn)坐青松下,一曲升平樂有余。任運第七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茸茸。饑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相忘第八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無心年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獨照第九牛兒無處牧童閑,一片狐云碧嶂間。拍手高歌明月下,歸來猶有一重關。只泯第十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含萬象空。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日本一山國師牧牛十頌尋牛第一本無形跡可求尋,云樹

48、蒼蒼煙草深。腳下盡管歧路不,巖前枯木自龍吟。見跡第二草窠里走路何多?只此啼岑莫是么?腳力窮邊重進步,昂昂頭角要逢我。見牛第三風暖幽禽枝上聲,雨余原草色尤青。者回巳睹渠頭角,戴氏毫端寫不成。得牛第四鼻孔撩天拽轉(zhuǎn)渠,從今狂逸性須除。雪山香草和煙細,且要驅(qū)來向此居。牧牛第五隨時水草活渠身,純凈何曾染一塵。苗稼自然混不犯,收來放去卻自由。騎牛回家第六羸牛已純卻回家,樹下柴門啟暮霞。放教駒駒欄里臥,靜看新月掛檐牙。忘牛存人第七蓑笠從此不入山,鞭繩拋卻一身閑。更無觳觫勞牽拽,贏得謳歌翠靄間。人牛共忘第八一念空時萬境空,重重關隔豁然通。東西南北了無跡,只此虛玄合正宗。返本還源第九既然無作有何功?眼見如盲聽似

49、聾。澗水湛如藍色碧,山花開似錦機紅。入廛垂手第十換卻皮毛轉(zhuǎn)步來,依稀鳥嘴與魚腮。通身固是混泥水,我此宗門要大開。 以上兩種頌詩,各逞機鋒,境地雖有同異,而無高低之分。這一由凡入圣的十大歷程,差不多精神與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比绾w之相合,只是一是成佛,一是成圣人而已。第二十章 龐居士一口吸盡西江水 龐蘊居士悟道后,參謁南岳石頭希遷,石頭問他道:“子見老僧已來,日用事作么生處?”修道的心德如何?居士對道:“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道不可講,不可講。 居士的回答,仍嫌落于空泛機解,乃復呈一偈詩,誦明“日用事”的深意:日用事無

50、不,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與搬柴。 悟道后的境地,縱有神通和妙用,也只是如同運柴運水日用事的平常而已。 (龐蘊居士)后之江西,參問馬祖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頓領玄要。 不與萬法為侶,即不在萬法變化之中,惟“自性”能生萬法,能不與萬法為侶,即是見性成佛的人。平常人自然不能一口吸盡西江水。見性成佛,與大全合一,當能一口吸盡西江水,至此境地,已頓悟無余,不待言語解講了。 后人頌此公案的詩奇多,特擷舉數(shù)首,以見不同的禪境:五祖演一口吸盡西江水,洛陽牡丹吐新蕊。簸土揚塵無處尋,抬眸撞著自家底。寶峰照禪

51、師一口吸盡西江水,鷓鴣啼在深花里。自有知音笑點頭,由來不入聾人耳。白楊須禪師一口吸盡西江水,涓滴不留洪浪起。駒兒自是不平常,嘶風弄影斜陽里。大禪明禪師一口吸盡西江水,碓觜生花猶未已。葉葉枝枝垂雨露,須彌藏在針鋒里。 龐居士在馬祖“一口吸盡西江水”的開示下,而完全開悟,但以后的禪人,研究者多,領悟者少,迷則滯凡,悟則成圣,這則案,充分顯出了禪的奇妙性。第二十一章 大梅梅子熟 大寂聞師(大梅山法常禪師)住山,乃令一僧人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么?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那個地點住。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

52、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 禪人悟道后,洞徹無余,自然能立得住腳跟,可不能依他作解,人云亦云,隨人言句,任何言句,差不多上魚筌,魚既已得,不再管魚簍的大小如何,形式如何了。而篤信自己所得,不隨馬祖而改移,因此馬祖特不贊許他:“梅子熟了”大梅的悟道和修持,已圓滿成熟了。 因此梅子熟了,成了以后禪師表達禪見的題材而加以頌明:楚云南禪師何衣松食住深云,蓋是當年錯見人。埋沒一生心即佛,萬年千載不成塵。 楚云南禪師系以倒反的表達方法,來頌明這一公案。簡翁敬居士郎心葉薄妾冰清,郎講黃金妾不應。假使偶然通一笑,半生誰信守孤燈。 簡翁敬居士系以艷詩的形式,表明法常的守道不移,如節(jié)婦的守貞不二,經(jīng)得起考驗。

53、五祖蕉多謝尊前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松源岳禪師大梅梅子熟,龐老已先知。正眼驗真妄,相逢拍手歸。辛庵儔禪師龐公親到豎降旗,一劍當頭斬萬機。不是從前生咬破,為他梅子熟多時。第二十二章 丹霞燒木佛 鄧州(今河南鄧縣)丹霞天然禪師,應是禪門中“狂士”,一生行事,尤富傳奇色彩。 丹霞的出家通過: 初習儒業(yè),將入長安應舉,方宿于逆旅,忽夢白光滿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一禪客問曰:仁者何往?曰:選官去!禪客曰:今江西馬祖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 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師取木佛燒之,人或譏之,師曰:吾燒取舍利。人曰:木頭何有?曰:若爾者,何責我乎? 木頭做

54、的佛,仍然是木頭,丹霞不因其有佛的形像,而不敢燒,所有有人訶責他時,丹霞告以“吾燒取舍利”假如木佛真是佛,自然有“舍利子”佛骨,既然“木頭何有”木頭沒有“舍利子”,則木佛仍然是木頭,燒木頭有何罪過?因此他要再取二尊燒。 丹霞燒木佛的公案,流傳后世,成為吟詠的題材:投子青禪師古巖苔閉冷侵扉,飛者驚危走者迷。夜深寒熱汀洲火,失曉漁家輒自疑。張無盡居士雪擁巖扉凍不春,一尊木佛劈為薪。眼睛動處眉毛落,為謗如來正法輪。 而張無盡則以詩人的立場,頌此公案,尊丹霞而貶慧林寺院主。第二十三章藥山升座 藥山惟嚴是石頭希遷的法嗣,二傳而開出曹洞一派,他是這一法系的重要人物。 他與石頭希遷的對答,能夠稍見其禪境:

55、即謁石頭,密領玄旨。一日師坐次,石頭睹之,問曰:汝在這作么?曰:一切不為。石頭曰:憑么即閑坐也。曰:若閑坐即為也。石頭曰:汝道不為,且不為個什么?曰:千圣亦不識。石頭以偈贊曰:“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么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能明。” 他的“陛座”公案,甚有意境: 藥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眾久思和尚示誨。師曰:打鐘者。大眾才集,師便下座歸方丈。院主隨后問曰:和尚既許為大眾講法,什么緣故一言不措?師曰:經(jīng)有經(jīng)師,論有論師,爭怪得老僧。 講經(jīng)講論的經(jīng)師和論師,方有言講,已乃禪師,于此向上一事,不能言講,故不能怪他。無準范禪師便依此意頌出鋪席宏開見也么?買人何似看人多。十成好個吹毛劍,只

56、作陶家壁上梭。 天童覺禪師則以當時禪人器根愚下,不能領悟藥山此一公案立意:癡兒刻意止啼鈔票,良駟追風顧鞭影。云掃長空巢月鶴,清寒入骨不成眠。 慈受深禪師,則認為藥山的垂示,如明珠暗投,枉費心力:明珠一顆價難酬,不是知音便暗投。翻笑藥山空費勁,水清魚現(xiàn)不吞鉤。第二十四章 趙州從諗?shù)耐デ鞍貥渥?異日問南泉,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否?南泉曰:擬向即乖。師曰:不擬時如何知是道?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是真達不疑之道,尤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耶?師言下悟理。 趙州從諗禪師流傳在叢林的公案最多,也是最有名,而題詠最多的,則推他的“庭前柏樹子”公案。 趙州因僧問:如

57、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曰:和尚莫將境示人?師曰:我不將境示人。曰: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 表面上問是達摩祖師西來的意旨何在?而實際問的是如何成佛作祖。從諗禪師的答話,真是答非所問,使人不得其解,如蚊子上鐵牛,無下嘴處,以后參此公案作為頌詩的,大致不外視此公案為有義語或無義語的兩派。汾陽善昭禪師庭前柏樹地中生,不假牛犁嶺上耕。正示西來千種路,郁密稠林是眼睛。泐潭靈澈禪師認為無義語因僧問我西來意,我話居山七八年。草履只裁三個耳,麻衣曾補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常流上澗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輪明月到窗前。 佛鑒勤禪師認為以后的禪人,器根鈍拙,不足以知此一公案:萬里長空雨霄時

58、,一輪明月映清輝。浮云掩斷千人目,得見嫦娥面者稀。一兔橫身當古道,蒼鷹才見便生擒。后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 而承天宗則認為此公案,如白兔當古道,已被當時眼利如鷹的禪人所捕得,后來的禪師,如靈性不夠的獵犬,只在這一公案上捕風捉影,聞其余味,而無所得。第二十五章 長沙游山 湖南長沙的景岑禪師,法號招賢大師,他的“游山”公案,最富詩情禪趣,禪師的頌詩,也因而藻麗意佳,無粗俚的缺失。 舉長沙一日游山,歸至門首,首座問:和尚什么處去來?沙云:游山來!首座云:到什么處來?沙云: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云:大似春意。沙云:也勝秋露滴芙蕖。頌曰:大地絕纖埃,何人眼不開。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羸鶴翹

59、寒木,深嘯猿古臺。長沙無限意。咄!掘地更深埋。 叩問長沙的修行,到了什么境地。答由“色界”證入“空界”,由凡入圣;不永住圣位,而沉空滯,又重返人間,發(fā)機起用。首座講,有抬有搦有抑有揚,春意盎然,雖有機用,但仍落現(xiàn)象界中。長沙云:已刊落繁華,證入真際,他現(xiàn)已超出這一境地。明覺的頌詩:已徹悟的禪人而言,此清凈自性,無不自河山大地中現(xiàn)顯。佛鑒慧勤禪師獨步曾無語,逢人口便開。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薄霧篩紅日,輕煙襯綠苔。若將詩句會,埋沒法王才。上方益禪師拂拂山香滿路飛,野花零落草披離。春風無限深深意,不得黃鶯講向誰?昭覺克勤禪師落花芳草如鋪錦,滿目春光入畫圖。門處相逢親切處,也勝秋露滴芙蕖。無名氏芳

60、草織菌迎步綠,落花鋪錦拂衣香。歸來講似諸禪子,蕩蕩風光繞畫梁。 這幾首詩,辭麗句美,是由于長沙這則公案本身的著語太美,有了好題目,因此容易做出好詩了第二十六章 溈山水牯牛 溈山靈佑是溈仰宗的建立者,講法于湖南長沙(潭州)的溈山,與他的弟子仰山,合稱溈仰宗。 溈山的開悟通過: 一日,侍立,百丈問:誰?師曰:靈佑!百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師撥云:無火。百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此不是火?師發(fā)悟禮謝。 溈山的水牯牛公案: 師上堂示眾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左脅書五字云:溈山僧某甲?,F(xiàn)在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云溈山僧,喚作什么即得? 佛家有三世之講,溈山現(xiàn)在系溈仰宗的首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