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一個哲學范疇_第1頁
命運:一個哲學范疇_第2頁
命運:一個哲學范疇_第3頁
命運:一個哲學范疇_第4頁
命運:一個哲學范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命運:一個哲學范疇引言雖然命運這個詞在哲學專著中不時出現(xiàn),但命運范疇的意義仍然曖昧不明。很少有人將命運當作一個本體論課題來研究,落實到個體層面的分析那么更少。本文在個體層面上對命運概念進展了生存論本體論意義上的探究后發(fā)現(xiàn):命運確實意指著實在的生存論規(guī)定,因此應該被確認為正式的哲學范疇并獲得嚴肅的研究。哲學家們否認命運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人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可以不斷超越已有的規(guī)定性,對于人來說不存在所謂的命運。但超越總是對詳細界限的超越,所以,人是超越性存在又意味著人是有限的存在者。人的有限性首先是人作為身體的界限:我是這個身體而不是其他身體,這本身就是一種界限。其次,超越作為身體的越界行為可以

2、超越任何界限嗎?顯然不能。一個嚴酷的事實是:有些界限是我無法超越的,它是對我的超越性不可超越的規(guī)定。這就是命運。命運之為命運就在于它的不可超越,因此,命運對我來說乃是必然性。本文所說的命運不是指某種外來的強迫力量,不是先于人的存在,而就是人作為身體本身的規(guī)定性。簡言之,身體即命運。所以,我的命運學說不同于世俗迷信和先前的命運學說將命運歸結為邏各斯、絕對精神、歷史開展的必然性、永久輪回、天命,它并不認為個體的生命歷程在開場之前就已經(jīng)為某種神秘的力量所決定,因此并不否認個體的超越性,而只是想指出此超越運動的界限和它必然具有的構造和結果。如今我們將在個體層面上細致而微地領授命運是什么。一、已生,必變

3、,將死我作為身體的出生是我無法選擇的一個事實。它發(fā)生在我具有選擇才能之前:誕生前和誕生中的我無法對這個至關重要的事件發(fā)表意見。身體在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之前早已存在。出生這個生存論本體論事實發(fā)生在我的超越性誕生之前。出生就是被拋到一個我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上,而且,在這個我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中,我也不是我自己的起源。我的起源是別人:那些已經(jīng)具有超越性并且決定消費另一個個體的個體。已經(jīng)出生這一事實游離于我的超越性之外,無法為我的超越性所觸及和改變,因此,它對我來說乃是命運。當我用手撫摸自己和試圖與石頭、樹木、玩具打交道時,我領受到這一命運并且不得不承受它。包括自殺在內(nèi)的任何否認生命的行動都無法改變這個命運

4、,相反倒是對這個命運的肯定。我所能選擇的只能是我的出生的意義,即我通過理論對我的生存構造的造就。假如說別人必須對我的出生負責的話,我那么必須對我的總體生命歷程負責。雖然出生這個原始事實作為命運處于我的超越性之外,但在領受到這個命運之后,身體作為超越性那么是一系列以籌劃為根本構造的行動。因此,已經(jīng)出生這一原始事實作為命運并不否認我的超越性,而是我的超越性誕生的前提。同時,它作為命運正是別人超越性的產(chǎn)物,所以,已經(jīng)出生這個原始命運絲毫不是某種神秘的力量,而就是由別人造就的。我作為身體出生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我的原始命運;我領受到這個命運意味著我的超越性已經(jīng)誕生。我從自己的命運可以領受到消

5、費另一個個體的責任:我作為一個其原始命運為別人創(chuàng)造的個體將創(chuàng)造另一些因為我而誕生的個體的原始命運。是否會有另一個人因為我而誕生,決定權完全在于這個我所是的身體,而那些被我拋入一個他不是其起源的世界中的個體由于不是自己的起源,只能如我曾經(jīng)做過的那樣將自己的出生領受為無法選擇的命運。我作為別人命運的創(chuàng)造者必須為別人的原始命運負責。成為父親或母親是一個重大的倫理學抉擇,因為我的決定將成為別人的原始命運。我在誕生后領受到的另一個原始事實是:我與我筑居于其中的世界一起變化著。漸漸長高的軀體,隆起的喉節(jié),聲音的變化,種種新的渴望和沖動都意味著我在成長。與我扔出的石塊造成水面的波紋這一變化不同,我沒有選擇這

6、種變化。變化對我來說是一種必然性:無論我希望變化與否,我總在變化著。必變是我作為身體的另一個命運。變化首先是我作為實在者的生理過程,與天道即宇宙變化大流相一致。變化的必然性在于:我不可能不變化,我企圖不變化的努力總是失敗。我端起杯子,保持著端起杯子后的姿態(tài),希望留住這個姿態(tài)誕生時的那一瞬,但是那一瞬在我試圖留住它時消逝了。雖然我手臂端杯子的姿態(tài)沒有改變,但手表的指針在轉動,那一瞬已不復存在。生存意味著我在流逝中保持自身。這種保持并不是保持住某一瞬間,而是我的自我造就:雖然我不能不選擇變化,但我卻可以選擇作為理論者如何變化。必變這個嚴酷命運僅僅否認了我不變化的可能性,對其它可能性那么是開放的。這

7、些可能性是我在與諸實在者打交道過程中造就的,因此屬于我的自由的領域。我的自由以有命運的形式存在著。已經(jīng)出生的我必然變化,因此,我不能按著意愿永久地停留在我生命的某一階段。變化作為實踐的原始根底成全著我我長高了,成為大人,同時又使我處于不斷的消亡過程中。最終我會成為相對別人而言的絕對的過去:死亡使這個身體停頓一切自我收容活動,消失在自在者的家族中。將死是我的另一個命運。我是從古至今的別人不可防止的死亡領受到這個命運的,因為我無法實在地觸及我的死亡。遠古的人們已經(jīng)集體消亡,沒有人再能看到他們的面孔,觸摸到他們的手臂。我的父輩和同代人也不斷下場到自在者的家族中去。死亡并不是我的命運,因為它不屬于我的

8、理論歷程,而是這個理論歷程的消亡。作為命運存在的乃是我將要死去這個事實;它屬于我并且不斷威脅著我。死亡和將死的本體論區(qū)別構成了我們所領受的事實的荒唐性。將死是我作為身體不可抗拒的命運:我可以試圖選擇死的方式,延遲死的日期,但卻不可能選擇不死。我總可以想象某一刻,在這一刻后我不再存在。這就是在想象中先行到瀕死狀態(tài)。它乃是畏的根源:我對這個消滅我的一切可能性的可能性極端恐懼。它意味著:那一刻之后我“沒了。這雙曾看見這么多事物的眼睛將閉合,這雙手再也不能撫摸任何事物,這個考慮過如此多事情的大腦已經(jīng)降到與石頭、土塊、桌子等自在者的行列中去。所有考慮過死亡的人都將死去。將死這一命運不會因為我們對它的領受

9、而消亡。死亡的荒唐處在于:它是我生存的意義的死亡,因此,我的死亡對于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意義只有通過一個將來才能誕生,而死亡恰恰意味著我不再擁有將來。我既不能像把握實在過程那樣把握死亡,也不能賦予它以任何意義。我對它是完全無可奈何的,因為它是我的自由不能逾越的大限。我不能像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先行到死,而只能先行到瀕死狀態(tài)并在畏中領受我將死這一命運。領受我的死并且賦予它以一個意義,那是別人的事:他們因為繼續(xù)生存而通過對將來的籌劃使我的死亡具有意義。死亡是完全為他的。我的死亡對于別人來說是一個實在事件,因此對他們的生存構造產(chǎn)生影響并為其所收容。正因為存在著繼續(xù)其生存籌劃的別人,我的死才是有意義的。

10、我的死亡作為我無法觸及的過程在我的理論領地之外。我只能通過別人的死在想象中先行到瀕死狀態(tài)來領受我將死這命運。這個命運在其直接性上是由別人創(chuàng)造的:那些創(chuàng)造了我已經(jīng)出生這一命運的個體同時創(chuàng)造了我將死這一命運。領受到我將死這一命運的生存論意義在于:領受到我作為身體的有限性,通過緊張的生存籌劃賦予我有限的生命以盡可能豐富的意義。我應該象掌管一場逐漸縮小的土地的農(nóng)民一樣珍惜屬于我的歲月。設計一些可能性并實現(xiàn)它們乃是領受到自己命運的個體的至上使命。對將死這一命運的領受證明了:我是一段無法觸及自己消滅的誕生。二、與別人共在與別人共在是我的另一個命運。我生活在一個充滿別人的世界里,而且,我正是被別人拋到這個世

11、界上的。與別人共在是我生存的必然構造。并不是先有一個孤零零的我,然后再去尋找別人并與之結緣。我總已經(jīng)與別人共在著。別人的存在對我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我正是因為別人才成長為具有自設計才能的理論者,這不僅僅因為別人在我具有消費才能之前哺育著我,更由于別人作為實在者乃是我的超越立場,他們作為對我而言的超越的立場者向我傳達了無數(shù)種立場方式。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各種各樣的立場方式并且在這些立場中領受世界。理論的構造注定了我要與別人共在。理論是以精神操作為內(nèi)在構成的超越運動,而由于最初我的精神操作與物質操作是直接同一的,我必須以別人為超越的立常只有通過這個超越的立場者,我才能于精神操作中抵達我作為身體并未實

12、在地立場于其中的立常別人是我進展精神操作的原始前提,因此,只有在與別人的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關系中,我才能成長為理論者。這種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超越了我與之共在的別人的實在立場,從而使我收容了從古代到當代的所有立場者的立場方式。童話、史詩、數(shù)學公式本質上都是成為語言的立場方式和這些立場方式所能收容的存在。所以,無數(shù)已不再實存的人在語言中復活并作為一系列立場方式充實著我。說話意味著我已經(jīng)與別人共在。話本質上是說給別人的,是人和人之間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的直接現(xiàn)實。自言自語乃是把自己設定為別人,因此,對自己說話乃是與別人交談的衍生形態(tài)。在我具有獨立的理論才能即成為個體之后,我仍無法超越某一時刻只

13、有一個實在立場這一命運,因此,我仍然需要擁有別人的實在立場,否那么,我便無法造就足夠豐富的世界以超越自身。我作為自我造就的擁有構造首要地需要擁有別人。即使我選擇成為隱士,獨居于森林中,我仍然間接地與別人發(fā)生著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關系。理論以我在精神操作中設計足夠的立場方式為前提,而這些立場方式超越著我的實在立唱它們部分地來自別人并在被我領受時成為我的精神構造的一部分。別人從內(nèi)部充實著我。隱士說話這一行動證明隱士與別人共存著。與所有人徹底絕裂的唯一方式是停頓理論,忘記所有的語言,不再思想,但這個決定性行動那么使行動者降到自在者的地位,不再是人類的一員。完全與世隔絕的隱士即使能生存下去,其開展可能性

14、也在他與世隔絕的那一瞬間已被限定了:他作為某一刻只有一個實在立場的個體由于不能單獨成為足夠復雜的理論網(wǎng)絡而沒有超越既有可能性的可能性。一個沒有別人的世界必定是簡單的,而世界的簡樸性也是世界的中心和起源的簡樸性。絕對與世隔絕的隱士可以設計出新的實在立場,但假如新的實在立場是超越的,那么意味著一個復雜的理論網(wǎng)絡和世界構造,其實現(xiàn)只能以多個理論者的共同立場為直接現(xiàn)實。因此,人是不可能完全出世的,他永遠是在世的存在,而在世首要地意味著與別人共在。完全與世隔絕的隱士的開展可能性在其與世隔絕的那一瞬間被限定了,本質上是被他先前與別人共在的構造所限定。這種限定證明他本質上仍然生存在一個與別人共在的世界里。隱

15、居不過是與別人共在的一種形式。而且,從邏輯上更容易證明與別人共在是我的命運:我在將我領受為我時就已經(jīng)證明著我必須與別人共在這一事實,因為我只能存在于我你關系中;我只有相對于你才是我。必然與別人共在作為命運是我的超越性不可超越的規(guī)定性,但這種超越性并不限制我的超越運動,相反,它成全著我。對這個命運的領受是我的超越性的明證之一,意味著我更加是我,因此,造就著我生存論本體論意義上的孤獨。三、孤獨個體不能自由地取消的另一個生存規(guī)定性是孤獨。這里所說的孤獨乃是指生存論本體論意義上的孤獨我作為個體的獨一無二性。生存論本體論意義上的孤獨是原始的,心理學意義上的孤獨發(fā)源于它:后者是對前者的領受。孤獨感的核心即

16、我是這個別人不是的身體這一生存體驗是無法消除的。孤獨是我的另一個命運。我是身體這一事實注定我是孤獨的。我是這個身體,而不是其他身體,而這個身體在誕生之際就具有種種其他身體所不具有的獨特規(guī)定性;這種獨特規(guī)定性隨著身體的自設計活動進一步被造就為生存論意義上的孤獨。孤獨就是我作為理論構造的獨一無二性。理論構造是自我造就著的擁有結構,所以,孤單獨我造就著。孤獨作為命運表現(xiàn)為我不可能不將自己造就為孤獨:我作為身體是我所在世界的中心,因此,我的一實在踐必然是從我作為身體的位置出發(fā)并且最終回到這個作為世界中心的身體,而我理論的出發(fā)點和目的之獨特性必然意味著它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我可以在別人的立場處立場,

17、但我并不因此成為別人,而且我在別人的立場處立場這一行動使我擁有了這個立場,因此,這種力圖使我成為別人的行動只是擴大了我的理論領域并進一步將我造就為孤獨。孤獨與身體的超越性是一回事。孤獨只有在我的超越性被消滅時才能被取消,而我的超越性的消亡就是我的消亡,所以,消滅孤獨對于理論著的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個體在把自己領受為我時乃是將自己領受為超越性即孤獨。我可以盡可能地與別人一致,減少自己行動的個人特征,但這只能降低我作為孤獨的孤獨性,而不能取消我是孤獨的這一事實。我作為身體以有邊界的形式存在著,因此,身體自我造就為世界。身體作為世界的界限的是模糊的,并且原始地與別人的世界有著根深蒂固的聯(lián)絡。但身體作為

18、世界參加到世界整體時是孤獨的,因為參加到世界整體中的世界是我的世界。孤獨和必然與別人共在這兩個命運是同根的,因為孤獨正是由個體的結合造成的。結合就是個體間的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與別人共同立場是我的原初立場方式,因此,我總已經(jīng)擁有著其他個體。別人從外部和內(nèi)部充實著我。與別人共在是我的超越性的直接現(xiàn)實。所以,我與別人的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越是親密,我就更加超越地成為超越性,因此在更大程度上自我造就為孤獨。孤獨意味著我必須在與別人的結合中獨立地承擔起我的生存。我是這個我不能不是的身體,因此,我在自我造就的過程中必須自己做出決定。我在做出決定這一瞬間從整個宇宙凸現(xiàn)出來。天道,別人的意見,歷史必然

19、性,無為主義都無法成為逃避孤獨的借口。個體理論的本質特征就是設計和實化兩個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為我所是的身體,而這個本質特征注定了我必須自我選擇我的理論之道。我在與別人結合的過程中自我造就為孤獨。我在將自己確立為我時,就已經(jīng)造就出并成認了我的孤獨。孤獨是個體的命運。個體就是那個將自己領受為我的人,因此,我們所說的孤獨并不是那些未成個體者例如原始群落中的單個人的生存規(guī)定性。結合作為一種歷史性運動造就著孤獨,而我作為個體不可能不處于與別人的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中,因此,孤獨對于個體來說是絕對不可消除的。孤獨無法被逃避,因為它就是我自身,而且我無需逃避它:它作為我的獨一無二性乃是自豪的源泉。當我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跡

20、并向世界宣告:“我是獨一無二的時,我所體驗的正是作為孤獨的自豪感。孤立無援、無家可歸、怪客心態(tài)等被人們稱為孤獨的存在狀態(tài)本質上并不源于生存論本體論意義上的孤獨,而源于個體之間最為始基性的結合方式的斷裂和缺失。個體是孤獨的這一事實注定了個體間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個體作為獨一無二的實踐者都有別人無法觸及到的存在。假如我完全理解了別人,那就意味著我在我的實在立場處擁有了他全部的立場方式,因此,他實際上為我所包含,成為我的一部分。一個完全為別人所理解的人實質上已不再是個體。所以,人總是通過籌劃逃避這種使他變成透明物的理解,而且,任何個體都有其隱秘的存在。我總比別人所理解到的更多,我總以不是的

21、方式是別人所理解的那個人。理解是個體間生存論本體論意義上的交流,因此附屬于個體間原始地進展著的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個體在與別人的呼喚響應即傳達領受運動中生成著,因此,別人所領受到的總是我的過去。即使他對我的將在的領受也屬于我的過去那是我在過去設計出的將在。在最原始的意義上講,理解造就著個體的孤獨。所以,理解人是所有理解中最困難的理解。我可以理解一個人的氣質和行動習慣并因此進展預言,但這個預言在做出時就存在著失敗的可能性,因為這個我所理解的別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自由設計自己的行動。在純粹的游戲中,猜中別人在想什么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別人在想什么完全取決于他的自由籌劃。只有在上帝這樣包容一切的存

22、在者存在的情況下,個體才能通過面對上帝立場這種立場方式逃避孤獨,但是上帝的唯一本質特征是并不實在地存在,所以,個體取消孤獨的努力是徒勞的。我是作為社會性動物才被判處孤獨的。孤獨是我作為個體的命運。所以,我必然在與別人的共在中獨立地承擔起自己的生存。孤獨是自由的同義語。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是由許多不同類的個體組成的一個類。我是一個沒有同類的動物。所有將自己領受為我的個體都是孤獨的。三、作為類命運的缺陷上面討論的命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法超越的必然性。個體作為超越性只能領受和造就它們。但對于個體身體來說存在著另一種構造必然性,具有類似命運的構造,因此,我們可以稱之為類命運。類命運與命運不同:1它并不

23、是我與生俱來的存在規(guī)定性,而且可能終生與我無關;2它作為構造必然性是偶爾地誕生的。這就是個體作為身體的缺陷。欠缺與缺陷的區(qū)別是本質性的:欠缺是被使將來誕生的設計活動所規(guī)定的,缺陷那么是存在者基本構造的缺失,是存在者存在的殘缺狀態(tài)。缺陷并非完全與人的謀劃無關,但它不象欠缺那樣完全為人的自我設計所規(guī)定。一個普通學者假如不渴望成為大哲學家,那么,他作為普通學者這一事實就不是欠缺。認為普通學者相對于大哲學家來說是欠缺,乃是一種比較,而任何比較本質上都是籌劃:我們期望普通學者成為大哲學家,才認為他是一種有欠缺的存在者,而這正是我們對普通學者的生存所做出的籌劃。缺陷同樣原始地為籌劃或類籌劃所規(guī)定:一塊斷裂

24、了的石頭并不是一塊有缺陷的石頭,但一個失去了雙臂的人卻是絕對有缺陷的個體,因為失去雙臂乃是人作為理論者根本結構的缺失。任何有欲望的存在者都可能是有缺陷的存在者,因為欲望具有籌劃或類籌劃的構造。折斷了一條腿的虎就是有缺陷的虎,因為它的根本構造的缺失使它再也不能通過敏捷的跳躍和奔跑實現(xiàn)捕捉獵物的欲望。具有籌劃或類籌劃構造的存在者,一旦其根本構造缺失,就是有缺陷的存在者。人是設計存在的存在者。設計是欲望的最高形態(tài)。設計在使存在生成時使存在發(fā)光,這光照耀著存在者而使存在者向人顯現(xiàn)自身。設計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我在創(chuàng)造中創(chuàng)生我的生存并照亮我存在的根本構造,所以,我可以領受自己存在構造的缺失和這種缺失對實現(xiàn)我的

25、生存籌劃的阻礙。在更原始的意義上說,假如沒有對自己的生存籌劃,也就無所謂缺陷和缺陷對實現(xiàn)我的生存目的的阻礙。人是能有缺陷的存在者?;蛘呷绾5赂駹査f:人是能有罪責的存在。缺陷是存在的缺失。我們所關注的是這樣一種缺陷:它在未被修復之前對作為身體的我來說乃是嚴酷的必然性。它具有類似命運的構造,但它又不是命運,因為任何缺陷都有修復的可能性雖然這可能性有時非常小,所以,我們只能如其所是地將其領受為類命運。例如,某個人作為侏儒或小兒麻木患者的缺陷在一定歷史時期內(nèi)是無法修復的,因此,在此歷史時期內(nèi)他只能將它作為命運承受下來。類命運與命運不同:它并不屬于所有個體,而只屬于一部分人,因此,它對擁有它的個體來說

26、是更為嚴酷的。類命運之嚴酷處在于:這個身體在修復自己的缺陷之前不能將自己當作最高目的。人是設計存在的存在。我設計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這個我所是的身體。對我所是的身體的中心意識使我不可能不將我確定為一切活動的直接目的。但是人作為設計存在的存在者總是設計出超越自己當下實在的完美存在,這個完善存在乃是他按之塑造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所要成為的這個理想存在比起他的當下實存來說乃是更高級位的目的。目的性存在也是分級位的。其根據(jù)乃是它與終極目的的間隔 。成為完美的理論者是個體生存的最高目的。缺陷作為類命運的嚴酷之處在于:如果他的缺陷未被修復,那么他就是不完美的存在者;雖然他仍然可以在康德倫理學的意義上將自己

27、肯定為目的,但由于他和他的理想之間的宏大間隔 ,他不可能將自己作為終極目的肯定下來。他處于與他的終極理想相對的座標軸的另一側。接近人類的超越理想而成為更高層次的目的存在對于類命運的擁有者來說是無法企及的,所以,他在修復其缺陷之前只能選擇成為更完美個體誕生的階梯。人們會因此把美的稱號賦予他:他是一個好人,他具有內(nèi)在美,他是高尚的,等等。這種賦予其實并沒有將他作為一個與人類終極目的接近的個體肯定下來,相反,他的美完全在于成為別人起飛的基地。所以,人們稱贊一些有缺陷的個體是真正完美的,乃是從有缺陷者對別人的態(tài)度和奉獻來說的。這與對完美個體的贊美完全不同:后一種贊美是對那些接近人類終極理想的個體身體的

28、贊美;這種贊美將被贊美者作為更高層次的目的性存在肯定下來人類個體艱辛勞動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更多更完美的個體誕生。一個美麗絕倫的少女在大街上走過總會不可抗拒地牽引著人們的目光,人們會認為她是進化史上的奇跡和人類的成功,并且不由自主地想成為她或追求她。這種不假思索的愛實際上正是源于人對類命運和生存意義的深入領受,因此以無數(shù)代人的考慮為前提。人們對待有缺陷個體的態(tài)度那么相反:人們可能稱贊他深入和藹良,但絕不會想成為他所是的那個有缺陷的身體。雖然人們會成認他存在的權利和價值,但就所有健全個體不愿意成為他來說,他作為有缺陷者在人的前景中是被排擠的。這說明他在其缺陷獲得修復之前是不可能作為最高層次的目的性存

29、在而被熱愛。缺陷在被修復之前對個體來說乃是命運。這是一個嚴酷的事實。缺陷的無法修復性乃是絕望的起源。最根本的絕望并不源于別人,而是源于我所是的自我設計著的身體。確實有某種不可抗拒的東西,這就是作為命運的身體本身。所以,有缺陷者能否獲救這個問題只能從缺陷能否被修復這個角度獲得答案。假如我是一個下肢殘廢的小兒麻木癥患者,那么,下肢殘疾這一事實在被取消之前乃是我的超越性的中斷,因為我不能選擇不成為殘疾人。獲救的唯一道路是修復缺陷。避開缺陷而謀劃自己的生存并沒有戰(zhàn)勝缺陷缺陷因為并被修復而未被觸動地存在著。失去一條腿的人可以通過成為一名出色的登山運發(fā)動向世界說明有缺陷者可以與健全人一樣成功,但是他的成功絲毫沒有改變他失去一條腿這個事實。小兒麻木癥患者可以自學成才,以名作家的身份向成千上萬人揮手致意,獲得各種聲譽;他還可以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缺陷,自我造就為乞丐,最終腰纏萬貫,擁有豪華的住所和漂亮的女友,但是一旦面對他所要成為的完善存在時,所有自欺就都崩潰了:無法完美即實現(xiàn)他作為個體的最高生存籌劃乃是他最深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